煤礦井下采掘作業地點氣象條件衛生標準
本標準規定了煤礦井下采掘作業地點氣象條件衛生標準。
本標準適用于煤礦井下作業,也適用于其他礦井下作業。
1衛生要求
1.1井下采掘作業地點氣象條件應符合下表規定:
干球溫度℃
相對濕度%
風速m/s
備注
不高于28
不規定
0.5-1.0
上限
不高于26
不規定
0.3-0.5
至適
不低于18
不規定
不大于0.3
增加工作服保暖量
1.2本標準規定的風速如與生產工藝或防爆要求相抵觸時可不受此限。
1.3井下作業環境氣溫較低時服裝保暖量應有適當增加。
2測試方法
作業地點溫濕度的測定應用通風溫濕度計,風速的測定可應用熱球式或葉狀風速
儀。
3監督執行
各級衛生防疫機構負責監督本標準的執行。
附錄A
標準限值說明(參考件)
標準的上限及下限值均不是舒適限度:在上限條件下,工人仍有一定的悶熱感;在下限的條件下,部分人尚有“稍冷”感。但在此標準范圍內可保證工人不發生中暑,并能防止常見病、多發病的高發。
篇2:采掘推車工安全生產責任制
一、嚴格執行安全規程有關規定,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服從領導安排,做好本職工作。
二、一人只推一輛車,推材料車時可由兩人推,同向推車,要拉開距離,嚴禁放飛車。
三、必須備有礦燈,在照明不足的地段應將礦燈掛在礦車前端。
四、推車時兩手要放在適當位置,防止擠手,要密切注意前方情況,在開始推車、掉道、接近道岔、彎道、出口、風門或前方有人時,都必須及時發出信號。
五、嚴格按章作業,控制好車速,進入車場,應降低車速,不得用車撞車,車輛掉道,應在前后方設置標志,迅速恢復拿道。
六、人力推車時,嚴格按《煤礦安全規程》第三百六十二條執行。
七、做好領導安排的其它工作。
篇3:煤礦采掘作業規程安全技術規程措施管理辦法
采掘工作面作業規程、安全技術措施是保證安全生產、正確指導作業、實行科學管理的基礎,是進行采掘活動的主要依據,也是采掘工作面的基本法規。
根據《煤礦安全規程》規定,回采、掘進工作面在開工之前,都必須按照采區設計或巷道設計編制作業規程;在采掘工作面地質情況、施工條件發生變化時,如初采、收尾、貫通、過斷層、過舊巷、工作面調采等,臨時性工程如巷道起底、擴幫、鋪軌、各類小型硐室施工、機電設備安裝等,均須編制專項安全技術措施。
一、作業規程、安全技術措施的內容要求
1、采掘作業規程必須按照采區設計或回采工作面、巷道設計要求,根據礦總工程師批準的采掘工作面地質說明書編制,在區隊長、技術員和工人共同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由施工區隊技術員負責編制。采掘作業規程必須進行初審及集體會審,最后經總工程師簽發,方能生效。施工作業前還必須由區隊技術員向本區隊干部和參與作業地點施工作業的員工貫徹考試后,工作面才能開工或生產。
2、作業規程、安全技術措施必須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煤炭部頒“煤炭生產技術管理基礎工作若干規定”、“煤礦工人技術操作規程”、上級所發安全指令和有關技術文件規定。
3、必須堅持“一工程、一規程;一變化、一措施”原則,絕不允許重復使用或借用規程、措施。采煤規程以采區一翼階段,即一個工作面為單位編制;掘進規程以同一煤層進風巷、回風巷和采區上、下山,或者是有獨立用途、性質的巷道分別編制。
4、作業規程應積極推廣行之有效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新材料和現代化管理技術,堅持正規循環作業,保證安全,提高效益,內容語言準確,文字簡明,通俗易懂,重點突出有針對性,圖表正確,數據要準確,字跡規整、清晰,格式、字體規范,打印紙張統一。
5、作業規程編制依據:
⑴、經過審批的采區設計或工作面設計;
⑵、經過審批的地質說明書;
⑶、工種操作規程,工種崗位責任制;
⑷、有關的安全制度,如工作面交接班制度、工程量驗收制度、工作面敲幫問頂制度、機電設備維修保養制度、瓦斯、煤塵管理制度、爆破和火工產品管理制度、文明生產制度等。
⑸、鄰近采區同一煤層的礦壓觀測資料。
6、采煤工作面作業規程內容應包括:
⑴、采場范圍內外及鄰近的采掘情況及其影響。
⑵、采場范圍內地質、煤層賦存情況:煤層的結構、厚度、傾角、硬度、品種、生產能力、地質構造及水文地質、頂板巖石的性質、結構、層理、強度及頂板分類、煤層瓦斯、二氧化碳含量及突出危險傾向性,煤塵爆炸指數,沖擊地壓危險性等。
⑶、采煤方法及采煤工藝流程:采高的確定、落煤方式、裝煤及運煤方式、支護型式的選擇、進回風巷的布置方式等。
⑷、頂板管理方法:工作面頂板管理圖、表(包括采面支(柱)架、特殊支(柱)架結構、規格和支護間距,放頂步距,最小控頂和量大控頂距,上下缺口,上下出口支護結構、規格),初次放頂措施,初次來壓和周期來壓的特殊支護措施;分層開采時人工假頂或再生頂板的工藝圖,回柱方法、工藝及支護材料復用的規定,上下順槽支(柱)架的回撤以及距工作面滯后距離的規定等。
⑸、采煤工作面的風量核算、通風設施選擇、監測儀器儀表甲烷斷電儀的布置等,通風系統圖。
(6)、運煤、運材料的設備選型及其系統圖(包括階段煤倉和采區煤倉的容量)。
⑺、供電設施、電纜設備負荷計算、電氣開關整定值核算及供電系統圖。
⑻、灑水、注水、灌(膠)漿、充填、壓風等管路系統及圖。
⑼、通風、照明設施及其布置圖。
⑽、勞動組織及正規循環圖表。
⑾、采煤工作面主要技術經濟指標表。
⑿、安全技術措施。
⒀、安全管理制度。
⒁、避災路線(文字及圖)。
7、掘進作業規程(或掘進工作面施工安全技術措施)內容應包括:
⑴、巷道布置方式及巷道用途、長度、服務年限。
⑵、巷道煤層和圍巖的特征及其柱狀圖,掘進范圍已有的巷道情況,掘進范圍內預測水文地質,地質構造及其平面圖、剖面圖。
⑶、巷道斷面形狀和尺寸(應明確規定各類管、線、運輸設施、人行道的布置與尺寸,巷道斷面應預留可縮尺寸)、支護形式及材料規格、支護參數、臨時支護與永久支護的平面圖和剖面圖。
⑷、掘進方式。機械化掘進:工藝流程與設備圖;鉆眼爆破法:爆破圖表與工藝流程圖。
⑸、煤層瓦斯涌出量、發火期、煤塵爆炸性,通風量及局部通風系統圖,通風監測儀表布置圖,綜合防塵措施等。
(6)、煤、矸、材料、設備的運輸方式和設備型號,在傾斜巷道、煤倉、溜煤眼內運輸的安全技術措施。
⑺、過老巷、老空區、石門見煤、過斷層、破碎帶防止冒頂、片幫的安全技術措施。巷道貫通要編制專項的安全技術措施。
⑻、勞動組織和正確循環作業及主要經濟指標。
⑼、各工種作業安全技術措施。
⑽、安全管理制度。
⑾、避災路線(文字及圖)。
8、作業規程的安全措施與安全規程、操作規程、工種崗位責任制的關系:
⑴、安全規程、操作規程中明文規定的,都必須在作業規程中予以規定。
⑵、凡安全規程、操作規程、工種崗位責任制無規定,而在作業規程中必須明確規定的內容,必須在作業規程中或安全技術措施中明確規定。
⑶、凡安全規程、操作規程工種崗責任制已明文規定且又屬作業規程中必須貫徹的內容,須同時貫徹相關條文的內容。
二、作業規程、安全技術措施的編制要求
1、掘進、回采地質說明書應分別在編制采、掘作業規程的半個月前,由地質組提出,并經礦總工程師批準。
2、回采、掘進作業規程須在開采(工)前一周內編制完成,進入審核、審批階段;安全技術措施:對于可預測的采掘地質條件、施工條件變化,須在一周前編制完成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對于不可預測、臨時性變化,必須立即編制安全技術措施,在現場實施前完成審批貫徹。
3、作業規程、安全技術措施編制時間按上述規定每滯后一天,對相關單位技術負責人處以100元罰款,對責任技術人員處以50元罰款,并在調度協調會上通報批評;因作業規程、安全技術措施編制滯后造成的采掘工期影響,由相關采掘單位負全部責任,同時對該單位技術負責人處以500元罰款,對責任技術人員處以200元罰款,并在調度協調會上做檢查,情節嚴重的按礦有關責任追究制度進行責任追究處理。
三、作業規程、安全技術措施的審核、審批
1、規程和安全技術措施的審批程序
⑴、提交的作業規程和安全技術措施,首先生產技術部門組織有關部門進行初審,在工程開工五日前組織集體會審,集體會審由礦生產技術部組織,必須是礦總工程師主持(礦總工程師外出時可由指派的礦臨時技術負責人主持),集體會審時除各專業副總負責本專業部分內容審查外,采掘部分由生產技術部負責審查,機電部分由機電科負責審查,運輸部分由運輸隊負責審查,通風部分由通風隊負責審查。參加集體會審的部門分別為:各副總、安全管理處、生產技術部、生產指揮中心、機電科(隊)、運輸隊、通風隊及相關采掘區隊。
⑵、參加集體會審的單位要派本單位主管或技術主管參加,審核過程中要認真細致,嚴格把關,各主管部門應建立“規程措施集體會審記錄”(工程名稱、會審時間、地點、參加人提出的問題和意見等)。
⑶、參加集體會審的有關部門在接到主管部門通知后無故不派人參加者,對該部門處以100元罰款,由此帶來的規程與現場不符,對該部門主管處以200元罰款,造成不良后果的,按礦有關責任追究制度進行責任追究處理。
⑷、一切新編制的規程、措施或經修改、補充的規程、措施都必須經過審批簽字后方可生效。
⑸、執行“誰會審、誰審批、誰簽字、誰負責”制度,各職能部門由參加會審的人員對規程、措施進行審核簽字,并且由簽字者對規程、措施中相關專業內容的科學性、針對性、安全技術有效性負責。
(6)、各類作業規程、安全技術措施的編制、審查嚴重違背《煤礦安全規程》和有關技術規范,造成重大失誤的;各類作業規程、安全技術措施中應明確的事項而未明確,存在嚴重缺陷的,按照《羊場灣二礦安全事故責任追究制度》規定進行責任追究處理。
⑺、作業規程、安全技術措施未經審批、批準(生效)和貫徹,主管部門不得下達開工通知書,開工通知書應提前三天由主管部門送達參加會審的部門和主管領導、施工單位。
2、批準程序和權限
⑴、作業規程和安全技術措施經參加會審各相關部門負責人審核簽字后,報礦相關領導簽字批準,由礦總工程師簽發執行。批準程序依次為安監處長、生產副礦長、總工程師,其他人員無權代替批準(領導外出時可委托副總以上人員代替批準,受委托人同委托人負同等責任)。
⑵、礦總工程師要對主管部門提交的經集體會審后的規程和安全技術措施進行全面檢查,寫出批示意見并簽名后方可生效。
3、堅持規程、措施復審制度,每月15日前由各相關單位將各自采掘工作面在用的規程、措施報生產技術部,經初審后報總工程師審查,由總工程師簽署復審意見,一次不報或遲報對相關單位技術負責人處以100元罰款。
四、作業規程、安全技術措施的貫徹、執行
1、作業規程、安全技術措施的貫徹:在開工或生產前一周由采、掘區隊技術負責人或技術員向本隊所有參與該工作面作業的員工貫徹,并同時貫徹《煤礦安全規程》和《煤礦工人技術操作規程》有關條文,所有參加貫徹學習規程的人員必須簽字;在開工或生產前兩天完成考試、閱卷、整理工作,員工經過考試合格后方可下井作業,輪休或請假的人員必須經過補課并經考試合格后方可參加作業。作業規程、安全技術措施貫徹學習要有記錄備查。
2、為了提高工人的技術素質,要求采掘區隊每月要有不少于一次的有關安全規程、操作規程、作業規程、工種崗位責任制、安全制度以及有關安全技術措施的全員學習,同時在平時班前會、學習會上開展經常性的規程、措施學習。
3、作業規程、安全技術措施的執行必須嚴格認真,一絲不茍。采、掘區隊干部、工人必須嚴格按作業規程規定進行生產管理和操作。作業規程、安全技術措施在執行過程中,因地質條件或生產條件與規程、措施不符時,應及時修改作業規程或補充安全技術措施,并經有關部門審簽和領導簽發后貫徹執行。
4、各業務職能部門在安全檢查或質量標準化檢查時,同時檢查作業規程的編制、審批、貫徹和執行情況,發現不符合規定的情況,必須立即糾正,同時按“三違”進行追查并追究相關單位主管及技術負責人的責任。
5、當工作面出現地質變化或其它異常情況,要及時編制安全技術措施,無措施作業屬重大違章,按《寧煤集體公司“三違”處罰辦法》追究相關單位主管及技術負責人的責任。
6、技術人員要經常深入現場,熟悉掌握情況,發現規程,措施與實際情況不符之處,要及時修改、補充、完善,否則屬違章指揮行為,按《寧煤集體公司“三違”處罰辦法》追究相關單位主管及技術負責人的責任。
7、礦每半年進行一次作業規程評比,并向指揮部推薦優秀作業規程參加年度評比,各單位必須按照要求積極準備、推薦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