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汽輪機熱態啟動的安全事項

汽輪機熱態啟動的安全事項

2024-07-25 閱讀 6073

1汽輪機熱態啟動

1.1停機3h以內為熱態,3~15h或調節級溫度在150℃以上時為半熱態,調節級溫度在150℃以下時為冷態。

1.2熱態啟動的注意事項:

1.2.1主蒸汽溫度高于調節級溫度50℃。

1.2.2冷油器出口油溫不低于35℃。

1.2.3電動盤車處于連續運行狀態。

1.2.4熱態啟動前,應事先將聯系主控室做好并列前的準備工作。

1.2.5熱態啟動應先向軸封送汽再抽真空,沖動轉子后保持500~800r/min左右,進行聽音檢查,若無異常現象,以200~300r/min的速度升到3000r/min,并入電網后以500kW/min的速度增加負荷,調節級溫度開始升高后,按規程規定的速度繼續增加負荷。

1.3熱態啟動、升速、增加負荷期間,盡量避免不必要的停留,以防止汽缸受到冷卻。

1.4熱態啟動、升速、增加負荷期間,應特別注意機組的振動情況,如振動大于0.05mm時,應立即故障停機,查明原因。

1.5半熱態啟動的注意事項:

1.5.1應按冷態額定參數啟動方式進行,并在低速暖機時,延長暖機時間20min。

1.5.2主蒸汽溫度應高于調節級溫度50℃。

篇2:汽輪機整體啟動措施范本

1.調試目的

電站汽輪機組的啟動調試工作是電廠新建汽輪機組安裝過程中的關鍵工序,通過各階段的調整試驗工作,最終使之達到安全、穩定、經濟的商業運行水平,發揮投資效益,實現對機組的設計,設備和安裝可行性的全面檢驗。啟動調試工作需要設計,制造廠家、安裝、調試、生產和建設單位密切配合,經過鍋爐、熱控、化學等多專業共同協作完成汽輪機設備的調整試驗。

?本調試措施是汽輪機機組調試過程中首次啟動的指導性文件,它主要闡述了首次啟動應具備的條件,及啟動步驟等。

2.汽輪機調試依據與標標準

2.1《火力發電廠基本建設工程啟動及竣工驗收規程》

2.2《火電工程啟動調試工作規定》

2.3《火電機組達標投產考核標準》

2.4《火電工程調整試運質量檢驗及標準(汽輪機篇)》

2.5《火電工程質量監督檢查典型大綱(試行)》

2.6《電力建設施工與驗收技術規范(汽輪機篇)》

2.7其它設備制造廠的相關技術標準.

3.設備概況

青海祁連山水泥有限公司余熱電站調試工程2500t/d一號水泥生產線配套4.5MW純低溫余熱電站工程余熱電站機組為青島捷能汽輪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系S4.5-1.0型凝汽式汽輪機,5000t/d二號水泥生產線配套7.5MW純低溫余熱電站工程余熱電站機組為青島捷能汽輪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系S7.5-1.0型凝汽式汽輪機。

一號線設備主要技術規范

額定功率:4.5MW?

額定轉速:3000r/min?

主汽壓力:1.0Mpa(0.5Mpa-1.2Mpa)

主汽溫度:310℃?(295℃--320℃)?

旋轉方向:順時針(從機頭看)

額定工況排汽壓力:0.008Mpa

汽機單個轉子臨界轉速:1748r/min

冷卻水溫:27℃

額定進汽量:21.5T/h

額定抽汽壓力:0.432

額定抽汽溫度:248℃

額定抽汽量:2T/h?

二號線設備主要技術規范

額定功率:7.5MW?

額定轉速:3000r/min?

主汽壓力:1.0Mpa(0.5Mpa-1.2Mpa)

主汽溫度:310℃?(270℃--390℃)?

旋轉方向:順時針(從機頭看)

額定工況排汽壓力:0.074Mpa

汽機單個轉子臨界轉速:1637r/min

冷卻水溫:27℃

額定進汽量:42.8T/h

4.調試前應具備的條件

4.1試運現場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4.1.1廠房內道路平整,消防通道暢通

4.1.2試運范圍內的施工腳手架已全部拆除,環境清理干凈,現場的溝道及孔洞的蓋板齊全,臨時孔洞裝好護欄和蓋板,平臺有正規的樓梯,通道,過橋,欄桿及底部護板。

4.1.3現場有足夠的消防器材,消防水系統有足夠的水源和壓力,并處于備用狀態,事故排油系統處于備用狀態。

4.1.4試運機組范圍內的各層地面應按設計要求作好。

4.1.5生活用水上下水管道暢通,衛生設施能正常使用。

4.1.6廠房和廠區的排水系統及設施能正常使用,積水能排出廠外。

4.1.7現場有足夠的正式照明,事故照明系統完整可靠并處于備用狀態。

4.1.8電話等通訊設備安裝完備,可以使用。

4.1.9與試運有關的空調可以使用。

4.2汽輪機組及其附屬機械,輔助設備和系統在試運前應具備下列條件:

4.2.1本體和輔助設備及系統按要求安裝完畢,并經檢驗合格,安裝記錄齊全。

4.2.2完成設備及管道的保溫工作,管道支吊架經檢驗合格。

4.2.3基礎混凝土及二次澆灌層達到設計強度。

4.2.4具備可靠的操作和動力電源。

4.2.5各水位計和油位計標好最高、最底和正常工作位置的標志。

4.2.6轉動機械加好符合要求的潤滑油脂,油位正常。

4.2.7各有關的手動、電動、安全閥、液動閥件經逐個檢查調整試驗,動作靈活,正確可靠,并標明名稱及開閉方向,處于備用狀態,具備操作調整條件。

4.2.8參與試運的各種容器已進行必要的清理和沖洗。

4.2.9各指示和記錄儀表以及報警信號,音響裝置已裝設齊全,DCS、ETS、DEH并經校驗調整正確。

4.2.10設備及表計清理擦拭干凈,并標注名稱。

4.2.11影響調試精度的精密部件及自動控制部分的通風,空調裝置必須投入使用。

4.2.12具備足夠的啟動汽源、并能穩定供給使用,其壓力和溫度能滿足投用的設備各種汽源的需要。

4.3汽輪發電機組整套啟動前應進行并完成以下分部試運工作:

4.3.1主汽、汽封、疏水管道吹掃和清洗合格,凝結水系統沖洗合格,

4.3.2冷卻水系統通水試驗和沖洗結束并合格。

4.3.3化學水系統經沖洗合格,并能供給足量的合格水。

4.3.4真空系統灌水嚴密性試驗合格。

4.3.5各附屬機械分部試運調整結束并合格。

4.3.6汽輪機油系統試運調整結束,油循環已合格(一般油質要求MOOG4級以上)。

4.3.7盤車裝置試驗合格。

4.3.8汽封系統的調整試運行結束并合格。

4.3.9干抽真空試驗結束并合格,真空值應達到-0.04Mpa以上。

4.3.10配合熱工,電氣進行有關保護聯鎖裝置,遠方操作裝置和電動,液動閥的調整試驗并投運正常。

4.3.11調速系統部套試驗合格,調速系統靜態試驗完畢并合格。

4.4整套啟動階段調試其他相關專業應具備的條件

4.4.1鍋爐煮爐結束,主蒸汽系統吹管合格,鍋爐安全門整定合格。

4.4.2化學水經調試運行后能提供足量的合格水。

4.4.3與汽輪機有關的主蒸汽系統、凝結水系統、疏水系統、除鹽水系統、真空系統、循環水系統上所有電動門熱控應進行調整試驗,閥門動作靈活,方向正確,能投入運行。

4.4.4循環水泵、凝結水泵、射水泵、給水泵、交、直流油泵、高壓油泵的遠方操作和聯鎖裝置,熱工應進行調整試驗,動作正確,能投入運行。

4.4.5所有的熱工儀表就地顯示正確,DCS畫面顯示正常,應指示正確。

5.調試技術措施

5.1啟動前的準備工作

5.1.1備好必要的手提式數字和紅外線激光轉速表,測振儀,聽針,手電筒,記錄表格以及試運時所需要的設備,專用工具,鉤板子等。

5.1.2準備好與實際相符的單項系統圖。

5.1.3各系統的閥門應掛牌標明,以免誤操作。

5.1.4啟動附屬設備之前,必須將各泵的機械密封水,冷卻水調整好,帶油室的軸承油位,應充加好油至1/2處。

5.1.5投入汽、水、油系統壓力表、真空表、溫度表、液位指示完整準確,DCS、ETS、505設備投用。

5.1.6對啟動前各系統檢查,做好爐點火后的暖管,疏水,抽真空,送軸封等各項工作,做好汽輪機沖轉前的一切準備工作。

5.2輔助設備的啟動

5.2.1待各系統檢查試驗完畢合格后,具備了啟動條件后,啟動循環水泵,保持出口壓力0.1Mpa~0.2Mpa,向凝汽器通水,并向各輔助設備供冷卻水。

5.2.2開啟主汽管道疏水,疏水排至大氣進行暖管。暖管過程中嚴防蒸汽漏入汽缸,注意主汽管道應無振動、無漏汽漏水現象。

5.2.3啟動高壓油泵,油系統充油,油壓正常后,投入盤車運行。

5.2.4凝汽器熱井充水到1/2~3/4左右,并啟動凝結水泵,以再循環運行。

5.2.5啟動射水泵真空達到-0.07Mpa以上。

5.3沖轉

5.3.1沖轉條件

5.3.1.1主汽壓力0.9Mpa,主汽有50℃以上的過熱度時,即可沖轉。

5.3.1.2凝結器真空-0.07Mpa以上。

5.3.1.3調速油壓0.9Mpa,潤滑油壓0.08~0.12Mpa,潤滑油溫35℃~45℃,各軸承回油正常。

5.3.1.4盤車裝置和其他輔助設備運行正常,傾聽機組轉動部分沒有異常聲音,連續盤車不得少于4小時。

5.3.1.5聯系熱工投入軸向位移保護、軸承及推力瓦塊溫度高保護、軸承及推力瓦回油溫度高保護、潤滑油壓低等保護。

5.3.1.6溫態及熱態啟動時必須先送汽封后抽真空。

5.3.2沖轉步驟

5.3.2.1開啟主汽管疏水、本體疏水排至疏水膨脹箱。

5.3.2.2掛閘,開速關閥,設定目標轉速500r/min,低速暖機20min,注意盤車脫開,仔細測聽汽缸內部聲音,檢查通流部分、軸封、各軸承是否存有異常聲音,注意各軸承的溫升與各部分的膨脹,振動情況,此轉速暖機不小于20min,根據膨脹、振動適當延長暖機時間。

5.3.2.3低速暖機結束后,以100r/min的升速率升速至1000~1200r/min后停留,進行中速暖機60min,要加強以下檢查:

5.3.2.3.1檢查油溫,油壓,油箱油位。

5.3.2.3.2檢查各軸承潤滑油溫度與回油情況,回油溫度不應高于65℃。檢查推力瓦塊溫度不應高于100℃。

5.3.2.3.3檢查電動調速油泵的工作情況。

5.3.2.3.4轉子軸向位移應小于0.4mm。

5.3.2.3.5及時調整凝汽器水位及軸封。

5.3.2.4檢查機組運行正常后準備過臨界轉速:

5.3.2.4.1轉速從1200r/min至2200~2500r/min應迅速、平穩地通過臨界轉速,升速率400r/min,進行高速暖機30分鐘。

5.3.2.4.2通過臨界轉速時,適當提高真空,潤滑油溫35℃~45℃。

5.3.2.4.3汽輪機臨界轉速為1640r/min。

5.3.2.5高速暖機結束后,升速3000r/min,升速率100r/min,注意2700--2800r/min時觀察各油壓應穩定。

5.3.2.6轉速至2850r/min,注意主油泵工作。主油泵出口壓力達到0.85Mpa,可逐漸關閉電動調速油泵出口門,注意油壓變化,無異常時停止電動油泵,并打開出口門,投入備用。

5.3.2.7全面檢查機組各部及升速過程中要注意事項

5.3.2.7.1油系統油壓出現不正常現象時應停止升速,查明原因。

5.3.2.7.2油系統出現不正常響聲或振動時,應降速檢查。

5.3.2.7.3熱膨脹不正常時,應停止升速。

5.3.2.7.4油溫高于40℃,投排煙風機運行。

5.3.2.7.5嚴格控制汽缸金屬溫升速度。

5.3.2.7.6鍋爐保持過熱度大于50℃。當汽溫10分鐘內下降50℃時,應立即打閘停機。

5.3.2.7.7定速后,檢查調速油壓,主油泵出入口油壓,脈沖油壓,安全油壓,潤滑油壓在規定范圍內。

5.3.2.7.8機頭手按停機按鈕,集控室手動停機按鈕試驗各一次。試驗前及時啟動高壓啟動油泵,維持調速油壓及潤滑油壓。試驗完后恢復機組3000r/min運行,機組一切正常,真空穩定后投入低真空保護后,交給電氣做試驗。電氣試驗完畢后,試并網帶負荷1.5MW運行2--4小時后解列,汽機進行超速試驗(不并網可延長空轉時間后進行試驗)。

5.4并網帶負荷:

5.4.1汽機各部運轉正常,自動主汽門、調速汽門嚴密性試驗,超速試驗等各項試驗合格后可并入電網運行,投入超速、電超速保護。機組帶初負荷后,操作員可以通過點“增速”按鈕,改變總閥位給定值,從而控制調門開度來控制負荷。并投入發電機空氣冷卻器,保持入口風溫20--40℃,出入口風溫差不超過25℃,空負荷排汽缸溫度不超過100℃,帶負荷不應超過65℃。

5.4.2增加負荷時應均勻緩慢,凝結水水質合格后方可回收。根據汽溫,汽壓逐步將負荷帶至額定負荷,將導汽管等疏水關小或關閉。

5.4.3增加負荷過程中,應注意控制汽缸金屬溫升速度,熱膨脹,溫差,控制指標按照升速要求。

5.4.4注意檢查機組各軸瓦振動情況,當振動增大至0.04mm時,停止加負荷,在此負荷下運行30分鐘,若振動仍不能消除,應降低10-15%負荷,繼續運行30分鐘,若振動還不能消除,應查明原因。

5.5運行中的正常維護

5.5.1每小時記錄檢查各種表計運行數據,在規定范圍內,若發現某表計不正常時,應立即查找原因,并修復正常。

5.5.2經常監視各表計數字變化,機組各部件運轉聲音,振動,調速系統工作情況,軸承溫度,并且注意有關油類及塑料等的焦味,發生異常情況,應及時采取措施,詳細情況記入工作日記中。

5.5.3經常調整冷油器的冷卻水,使軸承進油溫度保持在35℃-45℃間,回油溫度不超過65℃。

5.5.4注意主汽參數的變化,若有低于或高于規定值,通知鍋爐處理正常.

5.5.5定期檢查各種報警聲,光,燈光訊號,對電動高、低壓油泵、直流油泵做定期試驗.

5.5.6注意檢查主油箱油位正常,保證調速油壓0.85Mpa,軸承潤滑油壓保持0.13-0.25Mpa。

5.5.7根據負荷變化調整軸封。

5.5.8注意凝汽器真空變化,真空正常為-0.084Mpa以上,排汽缸溫度帶負荷小于65℃,空負荷時小于100℃。

5.5.9經常檢查各附屬設備的運轉情況以及凝結器的實際水位。

6.組織分工與注意事項:

6.1組織分工:

6.1.1運行人員在調試人員的指揮和監護下負責新機組運行操作。

6.1.2安裝單位在調試和有關人員的同意下負責新機組啟動中設備維修及檢修工作。

6.1.3調試人員負責機組首次啟動過程中的指揮和對運行人員的操作指導,并負責調試措施的落實。

6.2注意事項:

6.2.1參加試運人員必須嚴守工作崗位,應加強責任心,對試運設備,精心操作,仔細檢查,認真做好新機組試運工作。

6.2.2參加試運人員,應聽從調試人員的指揮,在機組整套啟動中,試運操作應在調試人員指揮下,由運行人員進行,檢修人員不得擅自動用任何設備,但在緊急情況下,危機機組安全時,運行人員有權先行處理后向調試和有關人員報告,在試運中檢修值班人員發現設備異常后要檢修,必須通過調試和有關人員的同意后,才能進行該項檢修工作,但運行人員不能任意拆卸設備進行檢修工作。

6.2.3在試運中,設備系統發生問題需要檢修時,由調試人員協調運行人員退出設備運行,設備停汽.水.油.氣.并做好安全措施后,由安裝單位派人檢修。

6.2.4試運中檢修人員將檢修工作完畢后,應主動向調試和有關人員報告,以便投入運行。

6.2.5安裝單位的汽機,管道,熱工儀表,電氣等有關專業派有經驗的檢修人員值班,對設備系統表計做好記錄等.要進行巡回檢查,對發現的問題應及時報告,并做好記錄,采取措施及時組織人員處理。

6.2.6試運值班人員應進行交接班制度,上一班的問題記錄在本上,應向下一班的人員交代清楚。

6.2.7在啟動過程中,為了確保機組的試運安全順利進行,無關人員要離開試運區,凡屬運行的系統及設備,除試運人員進行操作外,其他人員不得擅自操作。

篇3:汽輪機電氣整套啟動方案范本

1?編制目的

啟動試驗是全面檢驗主機及其配套系統的設備制造、設計、施工、調試和生產準備的重要環節,在啟動試驗過程中檢驗一、二次回路(控制、勵磁、測量、保護)的可靠性,是保證機組安全、經濟、文明地投入生產,形成生產能力,發揮經濟效益的關鍵性程序。為了明確整套啟動調試工作的任務和各方職責,規范整套調試項目和程序,使整套啟動調試工作有組織、有計劃、有秩序地進行,特編制本措施用于指導發電機組整套啟動試驗過程。

2?編制依據

2.1.?《火力發電廠基本建設工程啟動及竣工驗收規程(1996版)》;

2.2.?《火電工程啟動調試工作規定》;

2.3.?《電氣裝置安裝工程電氣設備交接試驗標準》GB50150-2006;

2.4.?《火電工程調整試運質量檢驗及評定標準》;

2.5.?《電力系統自動裝置檢驗條例》;

2.6.?有關行業和廠家的技術標準;

2.7.?設計圖紙和制造廠家安裝、調試說明書;

3?主要設備參數

3.1.?發電機

型號:QFW-15-2

額定功率:15MW

額定電壓:?10500V

額定電流:1031A

額定勵磁電流:259A

冷卻方式:空冷

額定功率因數:0.8

額定頻率:50Hz

額定轉速:3000r/min

制造廠家:山東濟南發電設備廠

3.2.?發電機保護

型?號PMC-6510?深圳市中電電力技術有限公司

PMC-664G?深圳市中電電力技術有限公司

PMC-700G深圳市中電電力技術有限公司

3.3.?同期裝置

型?號?W*-98

電壓100V

制造廠家?江蘇國瑞

3.4.?勵磁變

型?號BK-2KVA??

額定容量?2KVA?額定電壓10.05?KV?/220V

制造廠家?淄博博山匯利電控成套儀表廠

?出廠日期?2011?年1月

3.5發電機開關

?型?號?:

?額定容量?:

?額定電壓?:

?制造廠家?:

?出廠日期?:

?4?組織分工

4.1.?試驗過程中的試驗接線、巡回測量、增/減勵磁的操作以及開關的遠方操作,由調試、安裝單位人員負責,生產單位運行人員配合;

4.2.?試驗過程中有關短路線的拆裝,設備的維護、消缺以及臨時設施的制作安裝和系統恢復接線等由安裝、調試單位負責,生產單位運行人員復核;

4.3.?啟動前的絕緣電阻測量、地刀、電壓互感器及高壓、低壓熔斷器的投入與退出,直流系統投入與退出,與調度聯系并網及并網操作,并網后及試運行監盤工作由安裝調試單位負責,安裝及生產單位配合。

4.4.?安裝單位、單體調試單位負責發電機組設備的相關問題處理;

5?啟動試驗應具備的條件

5.1.?發電機組一次主系統各設備應按安裝規程要求安裝竣工,驗收完畢,經單體調試合格,符合調試規程,具備額定值的帶電能力;

5.2.?發電機組二次系統各元件按規程調試結束,保護定值符合建設單位給定值方案要求。操作、保護、信號、同期、勵磁回路傳動試驗正確無誤,二次電流回路進行一次通電檢查,電壓回路進行三相二次通電檢查,自動勵磁調節裝置靜態調試合格。具備投入條件,完成發電機靜態試驗全部項目、發電機→汽機聯鎖檢查試驗;

5.3.?輔機經分部試運,已達到設計要求,保護傳動、安全聯鎖試驗符合設計要求,具備整套啟動條件;

5.4.?有關生產照明、事故照明、通訊聯絡設備已安裝調試完畢,可以投入正常運行;

5.5.?生產區域的場地平整,平臺欄桿、溝道蓋板應齊全,有礙運行的腳手架、障礙物、易燃物、垃圾等應清除干凈;

5.6.?帶電區域圍欄應完整,房間應加鎖,并掛“高壓危險”或“有電危險”警告牌;

5.7.?施工單位已完成設備、保護、自動裝置、單機調試及分部試運工作,確認已能滿足整套啟動試運條件。提交分部試運階段的記錄和有關的技術文件及圖紙資料。已做好試運設備與運行或施工中設備的安全隔離措施,準備好啟動調試工作中所需的工具和安全用具。試驗用的儀器、儀表、記錄表格準備就緒;

6?啟動試驗前的準備工作

啟動試驗前的準備工作做得充分,是調試工作順利進行的可靠保證,要考慮周到,分工明確,認真細致進行操作,做到萬無一失;

6.1.?將發電機、配電柜、電動機、變壓器等主要設備的設計圖紙、說明技術書、繼電保護裝置調試整定試驗記錄準備齊全,以便試驗時查對;

6.2.?所有被試一、二次設備按系統正常工作狀態連接,拆除臨時設施;

6.3.?檢查發電機出口斷路器在斷開位置,所有屏、柜操作開關、操作把手、保護壓板均在斷開或中間無選擇位置;

6.4.?所有電流互感器二次備用繞組已短接并接地;

6.5.?按照發電機短路特性試驗要求,裝設一根短路銅排:

6.6.?取一臨時電源為發電機短路、空載試驗電源,

6.7.?試驗短路點裝設于發電機出線端柜斷路器下端處,短路排通流量要與設備的額定電流相對應并留有一定的余量,接觸要可靠,拆裝短路排時,要按照安全規程的規定進行;

6.8.?PT,?CT二次回路檢查,發電機開關傳動檢查,勵磁裝置檢查,聯鎖檢查。保護定值檢查,發電機與主控室聯絡信號的檢查。

6.9.?測量發電機一次系統設備絕緣電阻:

6.9.1.?發電機定子繞組:使用2500V兆歐表,符合規程要求;

6.9.2.?發電機轉子繞組:使用500V兆歐表(注意不要將兆歐表電壓施加給自動勵磁調節裝置)。

6.9.3.?各有關隔離開關、斷路器、電力電纜等:使用2500V兆歐表,符合規程要求;

6.9.4.?測量絕緣電阻時要確認被試設備已無人工作,并先將被試設備放電,經核實無電壓后進行。必要時派專人監護,并將測試結果進行記錄。

6.10.?檢查各操作保險、動力保險、電壓互感器一、二次保險應完好齊全,符合規定,并應有一定數量的備用品;

6.11.?準備好試驗時觀測數據的裝置及位置:

6.11.1.?發電機定子電壓:在主控室發電機保護測控屏接電壓表一塊;并在發電機保護裝置上觀測數據。

6.11.2.?發電機定子電流:在發電機保護裝置上觀測數據。

6.11.3.?發電機勵磁電流在勵磁裝置上觀測數據

6.11.4.?準備好測量發電機差動保護各側電流相位的儀器,并落實測試位置;

6.12.?進行一次電氣→汽機、汽機→電氣的聯動保護傳動試驗。試驗正常后臨時斷開電氣→汽機之間的聯動連接線,防止試驗過程中誤關主汽門;

6.13.?配備無線對講機,供試驗時聯絡用;

6.14.?準備好上述一切測試項目的記錄表格、資料、必要用具等;

7、?試驗內容、方法與步驟

7.1.升速過程中的試驗:

7.1.1.?轉子在不同轉速下的交流阻抗,核對發電機相序:

7.1.1.1.?核對相序試驗地點選擇在發電機電壓互感器“PT”二次端子箱處進行;

7.1.1.2.?試驗時應選擇在發電機轉速為1200~3000r/min時進行。應先在發電機測控屏測量發電機PT電壓互感器二次電壓幅值,試驗人員應做好個人絕緣保護;在發電機二次側使用數字萬用表測量電壓、使用相序表測量相序,發電機三相電壓幅值應對稱,相序應為正(順時針)相序;

7.2.?發電機短路狀態下的試驗:

7.2.1.?檢查發電機的冷卻系統應已投入;

7.2.2.?發電機的差動保護退出位置;復合電壓過流保護投入位置,發電機過壓保護投入位置,投入發電機測量PT。

7.2.3.?檢查發電機出口短路銅排已設置完畢,連接可靠,短路點派專人監護;

7.2.4.?發電機組保持額定轉速運行;

7.2.5.?分別將發電機控制、保護電源開關(或熔斷器)投入,自動勵磁調節裝置投入;

7.2.6.?在發電機勵磁屏上合上滅磁開關“MK”,在勵磁柜或發電機控制屏操作“增磁”略加勵磁,使發電機定子電流維持在0.2In(206.2/0.687A),觀察發電機定子電流有無顯示,并使用鉗形電流表檢查試驗范圍內CT二次回路:差動A411、B411、C411、測控保護屏A421、B421、C421、及A461、B461、C461、勵磁屏A441、B441、C441計量屏A431、B431、C431、差動A471、B471、?C451A421、B451、C451、有無開路現象:

7.2.7.發電機電流檢查:

7.2.7.1.?在發電機保護裝置屏的電流端子處檢測電流的幅值及相位,并做好記錄;

7.2.7.2.?在發電機保護裝置屏的電流端子處檢查差動保護A411?B411?C411、A471?B471?C471的電流相位及相序,并在微機保護上檢查差流變化.

7.2.8.?逐漸增加勵磁,使發電機定子電流CT一次/二次分別為發電機額定電流的:

In10%:?103.1A/0.344A

In20%:206.2A/0.687A

In30%:309.3A/1.031A

In40%:412.4A/1.374A

In50%:515.5A/1.718A

In60%:618.6A/2.062A

In70%:721.7A/2.406A?

In80%:624.8A/2.749A

In90%:927.9A/3.093A

In100%:?1031A/3.437A

錄制完整的發電機短路特性曲線。記錄發電機定子電流、發電機勵磁電壓、發電機勵磁電流。

7.2.9.?升流過程中注意觀察發電機保護裝置動作情況;

7.2.10.?發電機定子電流維持在額定值:

7.2.11.?使用雙鉗相位表分別檢查、測量并記錄發電機差動保護回路的相位;

7.2.12.?檢查各保護、測量回路的電流否是否平衡

7.2.13.?檢查一次設備運行情況是否正常,觀察各保護裝置動作情況;

7.2.14.?勵磁電流減小到零,操作斷開滅磁開關“MK”,恢復正常發電機電流保護、測量接線;

7.2.15.?調試人員在做好接地后,拆除發電機出線開關柜后短路銅排,恢復一次接線,,并拆除接地線;拆除備用柜后至勵磁變電纜。合上勵磁變刀閘。

報經指揮同意后進行下一項試驗。

7.3.?發電機空載試驗:

7.3.1.?再一次檢查發電機出線及10KV配電室,檢查所有高壓帶電處是否均掛安全標示牌,派人到升壓的各處監視。投入發電機測量PT、勵磁PT:及勵磁變刀閘;發電機開關應在抽出位置。

7.3.2.?檢查確認發電機電流保護應全部投入.

7.3.3.?合上滅磁開關“MK”,略加勵磁,使發電機定子機端電壓互感器一次/二次為1200V/12V并記錄發電機空載試驗的第一點,檢查帶電設備(包括發電機6KV配電室、)有無異常,檢查三相電壓是否對稱;

7.3.4.?繼續增加勵磁,緩慢升壓,使發電機定子機端電壓互感器一/二次電壓分別為:

2000V/20V

3000V/30V

4000V/40V

5000V/50V

6000V/60V

7000V/70V

8000V/80V

9000V/90V

9000V/90V

10500V/105V

錄制完整的發電機空載上升特性曲線及勵磁機負載上升特性曲線,記錄發電機定子電壓UFD、發電機勵磁電壓UFL、發電機勵磁電流IFL的顯示數值。(在升、降電壓試驗過程中勵磁只可以向一個方向調節,不可隨意變動方向,否則將影響試驗準確度及特性曲線。調到一定數值時,待數據穩定后進行讀取,在讀取時,要求統一發令所有數據同時讀取)。在升壓過程中應安排人員觀察保護裝置動作情況,隨時核對廠家提供的發電機空載曲線、并記錄。機端電壓達到額定電壓時,全面檢查發電機電壓互感器、勵磁PT二次回路輸出電壓,在主控室保護裝置屏檢查發電機轉子絕緣情況;

7.3.5.?在空載額定電壓下測量發電機軸電壓:

7.3.5.1.?提起發電機轉子接地保護炭刷;

7.3.5.2.?用數字萬用表測量發電機轉子大軸兩側電壓U1、測量勵磁機側軸承座與機座之間的電壓U2,U1≈U2;

7.3.5.3.?恢復發電機轉子接地保護炭刷原始安裝位置。

7.3.6.?在發電機組保護屏測量發電機電壓互感器“PT”開口三角處的不平衡電壓,同時密切監視發電機內部有無異音、異味,帶電設備是否正常;

7.3.7.?緩慢減小勵磁,降低發電機電壓,以上升時的電壓試驗點為基準,錄制完整的發電機空載下降特性曲線及勵磁機負載下降特性曲線,記錄發電機定子電壓UFD、發電機勵磁電壓UFL、發電機勵磁電流IFL的顯示數值。在降壓過程中應安排人員觀察各保護動作(返回)情況,并記錄;

7.3.8.?減小勵磁到零,斷開滅磁開關“MK”,根據試驗繪制發電機空載特性曲線并分析、核對出廠試驗報告;

7.4.?測錄發電機定子殘壓及相序

7.4.1.?當定子電壓降至零后,先在發電機PT二次回路測量電壓值,如折算至一次電壓低于400V時,方可用電壓表直接測量出發電機出線母線殘壓。

7.4.2.?用相序表測量發電機定子出線相序,其相序應與發電機出線顏色一致

向指揮報告試驗情況,經同意后進行下一項試驗。

7.5.?高壓定相及同期回路檢查:

7.5.1.1.?高壓定相注意事項:

7.5.1.2.?試驗前進行實地觀察,確定最好安全方便測量位置。

7.5.1.3.?注意人身安全,核相棒絕緣良好,接地線可靠接地。

7.5.1.4.?核相時兩人操作,每人各持一核相棒,操作人員應帶絕緣手套,穿絕緣靴,站在絕緣墊上進行操作。

7.5.1.5.?用核相捧在帶電設備上驗明其指示正確,絕緣可靠。

7.5.2.?高壓定相位置選擇在發電機并網開關高壓配電柜內進行,在發電機并網開關高壓配電柜內的上、下靜觸頭進行定相,在高壓定相時在集控時室同時進行觀測,在同期屏把同期開關置于手動和自動位置,觀察同期裝置的動作狀態與高壓定相的相位變化是否對應.

7.5.3.?10KV母線PT和發電機PT的二次核相在主控室內進行,并在主控室同期屏發電機PT和母線PT二次核相復查,檢查發電機PT同期回路電壓相位和母線PT同期回路電壓相位,比對是否一致,并做好記錄;

7.5.4.?檢查發電機PT測量及保護電壓二次回路的幅值及相位,并做記錄;

向指揮報告試驗情況,經同意后進行假同期(手動準同期)試驗。

7.6.?自動勵磁調節裝置試驗(由單體調試人員負責發電機空載自動勵磁調節裝置的試驗、投運,整體調試人員配合。):

7.6.1.?確認發電機并網斷路器、勵磁開關“MK”在斷開位置,一、二次設備無異常;

7.6.2.?發電機自動勵磁調節裝置置“手動”調節位置,操作發電機自動勵磁調節裝置起勵按鈕;

7.6.3.?手動電壓調節試驗:合勵磁開關”MK”,用起勵電源升壓至發電機0.8Un,觀察機端電壓變化情況,核對調節整定是否在80%Un。操作(減小勵磁/增加勵磁)按鈕增加勵磁,調節、觀察電壓能否在80%~110%Un之間調節,調節過程應均勻,發電機電壓升、降過程應平滑無突變現象。核對手動調節整定上限是否在110%Un位置穩定,無跳躍現象;

7.6.4.?自動電壓調節試驗:手動調整發電機電壓為90%Un,切換至“自動”,觀察機端電壓變化及超調、振蕩情況,核對自動調節整定下限是否在90%Un。利用增勵磁/減勵磁調壓,發電機電壓應能在90~110%Un之間調節,調節過程應均勻,發電機電壓升、降應平滑無突變現象,并觀察機端電壓能否在100%Un位置穩定,無跳躍現象;

7.6.5.?手動、自動調節通道切換試驗:在同一給定值下(90%~110%)手動/自動切換過程中觀察機端電壓波動幅值;

7.6.5.1.?切換應由建設單位有經驗的電氣運行人員擔任,一人操作,一人監護;

7.6.5.2.?切換過程中,發電機電壓應平穩不擺動。

向指揮報告試驗情況,經指揮同意后進行下一項試驗。

7.7.假同期(自動準同期)試驗及并網:

7.7.1.?檢查發電機并網開關隔離開關在斷開位置,斷路器在斷開狀態,一、二次帶電設備無異常;

7.7.2.?按正常操作將發電機電壓升到額定電壓值;

7.7.3.?發電機出口同期選擇開關置“投入”位,手動同期閉鎖開關置“同期閉鎖”位,手動自動同期選擇開關置“自動”位,檢查同期裝置同步顯示器顯示,同期裝置自動調節發電機勵磁和轉速使同期裝置同步顯示器顯示的相位差顯示接近0°,當同期裝置同步顯示器顯示相位差的相位表顯示在同步點的越前≤20°位置時,同期裝置發出合閘脈沖將發電機并網開關模擬合閘并網。發電機并網開關合閘后,將發電機出口同期選擇開關和手動自動同期選擇開關置“斷開”位。

7.7.4.?按常規程序進行一次手動準同期操作試驗;

7.7.5.?在發電機保護屏操作斷開發電機并網開關”,降勵磁為零,操作斷開滅磁開關“MK”,恢復全部操作開關至原始位置;

7.7.6.?恢復電氣→汽機之間的聯動保護接線,并檢查發電機全部保護是否投入,將調試情況匯總報告指揮,與系統聯系,經許可后由運行人員按操作程序并網。

7.8.?并網后的試驗:并網后,應馬上接帶少量負荷。

7.8.1.?系統檢查:

7.8.1.1.?全面檢查各種測量表計、保護裝置、信號回路是否正常;

7.8.1.2.?巡檢一、二次帶電運行設備是否正常;

7.8.1.3.?定時記錄發電機系統各有關測量表計的參數。

7.8.2.?測量:

7.8.2.1.?發電機組帶50%及100%負荷時,在發電機保護屏測量發電機差動保護回路的不平衡電流;

7.8.2.2.?各種負荷情況下,在發電機組保護屏端子處測量發電機定子接地保護的電壓。在發電機保護屏檢查發電機轉子絕緣情況;

8?安全措施和注意事項

8.1.?所有參加整組啟動工作的調試、安裝、運行單位人員,應熟悉設備、系統及本措施,密切合作,統一指揮,不得擅自行動;

8.2.?所有參加整組啟動工作的調試、安裝、運行單位人員必須分工明確,分值到位,職責清楚,熟悉本措施及試驗方法;

8.3.?試驗人員完成操作、測量和監護工作后應立即向指揮匯報,并作好記錄;

8.4.?試驗中嚴格遵守工作、監護制度,指揮人員在試驗過程中,發現程序或措施執行有問題,應當機立斷,加以更正或停止執行;

8.5.?設備監護人員必須密切注意設備運轉情況,若有異常、冒煙、冒火、溫度過高以及通風、通水、通氣故障等危及設備安全現象時,應立即匯報,若情況緊急,可先處理后匯報;

8.6.?試驗過程中,若機、爐出現異常,需中斷試驗時,應對發電機迅速手動滅磁;

8.7.?試驗前作好準備工作,凡屬不安全因素一定要分析清楚再作試驗,試驗時若發現異常情況而又找不到原因時,可再試驗一次,進行觀察和記錄有關數據,若此種異常再次發生,應立即停止試驗,必要時向指揮匯報,申請停機檢查,不可一再盲目試驗,導致事故擴大;

8.8.?試驗時,調試人員應做好事故預想及按“運規”作好事故處理的措施,試驗期間現場比較復雜,希望各單位加強安全教育,嚴格遵循“安規”辦事,注意設備及人身安全,要有專人負責安全工作,認真監督安全措施的實施;

8.9.?消防設施足夠,要有專人保管,能熟練操作并能及時投入使用。

9?反事故預案

1.?編制目的

1.1.?本措施為平煤神馬聯合鹽化2×1.2MW機組電氣系統啟動調試而定,目的在于指導調試和運行,避免調試過程中發生重大事故。

1.2.?機組啟動調試工作遵循的基本原則是:安全第一,一切調整試運工作必須在確保人身和設備安全的原則下進行,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電氣安全工作規程》,杜絕人身傷亡和重大設備事故的發生。

1.3.?參與建設、調試及運行的各方人員應熟悉中華人民共和國≤電氣安全工作規程≥,熟悉并會應用緊急救護法。

1.3.1.?自始至終做到四不傷害:不傷害自己,不傷害別人,不被別人傷害,不讓別人受到傷害。

1.3.2.?嚴禁“三違”現象發生:違章指揮,違章操作,違反操作規程。

1.3.3.?啟動調試過程中應同時堅持“三不啟動”原則:安裝分部試運資料不全不啟動,聯鎖保護試驗未做不啟動,設備跳閘后原因不明不啟動。

1.4.?對于措施內提及的事故類型,參加試運的各方應按本措施的處理方法進行處理,對于本措施內未提及的事故類型,應按有關電氣規程進行處理

1.5.?本措施經有關技術人員討論審核通過,在試運指揮組批準后生效

2.?編制依據

2.1.?《火電工程調整試運質量檢驗及評定標準(1996年版)》

2.2.?國家電力公司《防止電力生產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項重點要求》

2.3.?《電力工作安全規程》

3.?10KV.0.4KV系統

3.1.?開關誤動、拒動

3.1.1.?正常操作時,開關拒動。首先匯報領導及安裝調試小組,然后協助安裝調試人員檢查回路,找出問題進行處理。

3.1.2.?如出現故障保護動作,開關拒跳。首先檢查保護裝置,看何種保護動作,保護是否誤動,確認是保護誤動,可先恢復保護動作信號,在檢查何種原因造成保護誤動;如果是重要保護動作(如差動、復壓過流、轉子一點接地),則立即停發電機,就地手動斷開開關,然后檢查保護動作設備,并處理。如果此動作保護不影響發電機正常運行,可先切除事故設備,投備用設備,確保機組正常運行,然后恢復保護動作信號,開票處理事故設備。匯報調試負責人。

4.?10KV系統

4.1.?10KV系統接地

4.1.1.?根據現象檢查判斷是哪相接地和接地回路,匯報班長、值長。

4.1.2.?詢問是否有新啟動的設備,若有則停止所啟動設備,確認接地信號是否消失。

4.1.3.?詳細檢查接地系統母線是否有明顯接地點,若有則設法排除;檢查時應配帶絕緣工具。

4.1.4.?若選擇為發電機接地,運行中無法消除時應申請停機處理。

4.1.5.?若選擇為10KV母線系統接地,匯報值長,按先停次要負荷,后停重要負荷的方法進行接地選擇,選擇的順序和方法按下述原則進行:

4.1.5.1.?停止不重要的電動機運行或切換為備用電動機運行,若接地仍未消失,則恢復原電動機正常運行。

4.1.5.2.?將接地段母線所接低壓廠用變壓器短時切換為備用電源供電,使該變壓器停電,以檢查低壓廠用變壓器高壓側是否接地,若接地仍未消失,恢復至原方式運行。

4.1.5.3.?若經上述選擇未發現接地點則判斷為10KV母線或電壓互感器接地,或不能停電的重要設備接地。應申請停機后處理。

4.1.6.?單相接地運行時間不應超過2小時。

4.1.7.?故障消除后,恢復正常運行方式。

4.1.8.?檢查保護動作情況,匯報值長并作好記錄。

4.1.9.?復位跳閘開關。

4.1.10.?檢查10KV母線電壓正常,檢查10KV該段母線所接負荷及相應的380V系統負荷正常。

4.1.11.?根據工作電源保護動作情況進行相應檢查并處理。

4.2.正常運行方式下,10KV工作開關跳閘。

4.2.1.?通知調試人員,告知10KV開關跳閘,跳閘電動機不得強送。

4.2.2.?復位跳閘開關。

4.2.3.?檢查保護動作情況,判明母線失壓原因,并匯報值長。

4.2.4.?檢查是否因負荷故障開關拒動而引起的超級跳閘。如發現線路開關有保護動作指示而開關拒動,應斷開負荷開關并搖至“試驗“位置,再向母線充電一次,正常后恢復正常運行,然后進行相關問題的處理。

4.2.5.?如無法判明是越級跳閘,應將該母線上全部開關及電壓互感器搖至“試驗”位置,測量母線絕緣合格后,則按值長令逐一對負荷支路測試絕緣,合格后再送電。

4.2.6.?母線供電恢復后,應通知有關值班員,對設備運行情況進行全面檢查。

4.2.7.?若10KV母線短時間內不能恢復供電,應優先考慮相應的380V各段母線正常運行。

4.3.?直流母線電壓高或低

4.3.1.?檢查直流母線電壓,判斷電壓監察裝置是否動作正確。

4.3.2.?調節充電輸出電壓,維持母線電壓正常。

4.3.3.?220V系統在充電機裝置輸出電流已達額定后而電壓仍低時,增加端電池投入運行的組數,使母線電壓達到正常。

4.3.4.?若工作充電機動性故障,應倒換備用充電機運行。

4.3.5.?將處理故障情況進行記錄。

5.?防止電氣誤操作

5.1.1.?嚴格執行東北電網的關于防止電氣誤操作的有關規定。

5.1.2.?嚴禁非本值操作人、監護人、當班人員參加本值操作。

5.1.3.?嚴格按照作命令填寫操作票。操作票由操作人填寫,監護人和當值值班長審核,特別復雜操作要經當值值長或變電站站長復審。

5.1.4.?特別復雜的倒閘操作由熟練的值班員操作,當值值班長監護。

5.1.5.?裝設工作票中所需接地線(刀閘)時,應嚴格執行驗電接地的技術措施。拆除接地線(刀閘)后,應由值班負責人檢查,其中調度下令裝設的接地線(刀閘),應根據調度命令執行。

5.2.?嚴格執行調度命令,操作時不允許改變操作順序,當操作發生疑問時,應立即停止操作,并報告調度部門,不允許隨意修改操作票,不允許解除閉鎖裝置。

5.2.1.?調度命令必須應由有權接受調度命令人員接聽并逐條記錄。

5.2.2.?嚴格按照操作票順序逐項操作,每操作一項,應在“執行”欄中做記號“√”不得跳項和漏項操作。

5.2.3.?在防誤裝置退出運行期間或經許可使用萬能鑰匙進行倒閘操作時,必須采取雙重監護。

5.2.4.?對于沒有安裝狀態檢測器的微機防誤裝置,倒閘操作時必須認真核對檢查項目,防止空走程序而導致誤操作。

6.?防止勵磁系統故障引起發電機損壞。

6.1.?嚴格執行東北電網有關進相運行的規定,滿足系統穩定要求。

6.2.?機組低勵限制和保護定值應滿足系統進相運行的要求。按勵磁系統技術監督管理辦法執行。

6.3.?自動勵磁調節器的過勵限制和過勵保護的定值應在制造廠給定的允許值內,并按規定校驗。

7.?防止發電機非全相運行。

7.1.?在發電機復合電壓過流保護未動作的情況下,立即手動斷開發電機主開關;

7.2.?在復合電壓過流保護動作而發電機主開關拒動時,應首先減少發電機出力,合上0.4KV備用開關,切斷線路開關。

8.?防止發電機非同期并網

8.1.?為避免發電機非同期并網事故的發生,在第一次并網前必須進行如下工作:

8.1.1.?對同期回路及同期裝置進行全面、細致的校核和試驗,其原理正確并滿足設計要求,包括電壓回路的極性校核,尤其是同期檢查繼電器、整步表和自動準同期裝置應校驗。

8.1.2.?對并列點兩側電壓進行幅值、相位、相序校核,并對同期檢查繼電器、整步表、自動準同期裝置的二次回路進行校驗。

8.1.3.?進行假同期試驗;并列點開關的兩側隔離刀閘斷開,帶同期電壓二次回路進行手動準同期及自動準同期合閘試驗。檢查同期檢查繼電器、整步表、自動準同期裝置動作的一致性及同期電壓二次回路的正確性,檢查斷路器合閘控制回路的正確性、可靠性。

8.1.4.?自動準同期裝置導前時間、導前相角、頻差閉鎖動作值、壓差閉鎖動作值與整定值的誤差不得大于整定值的5%。

8.1.5.?每次并網前應先在“試驗”位置檢查自動準同期裝置是否處于正常狀態。同期檢查繼電器、整步表、自動準同期裝置的動作是否一致,當處于正常狀態時,按運行規程的要求“投入”自動準同期裝置,進行發電機并網操作。

8.1.6.?在自動準同期裝置控制發電機并網過程中,若出現不正常情況應停用自動準同期裝置,檢查故障原因。

8.1.7.?做好發電機出口開關試驗

8.1.7.1.?對發電機出口開關進行嚴格的電氣試驗,并按交接標準調整驗收。

9.?預防火災

9.1.?所有試運電氣設備及現場應“工完,料凈,場地清”。

9.2.?試運現場應有足夠合格的消防器材,并擺放到位。如滅火器、砂子、消防掀、消防桶、消防水、防毒面具等。

9.3.?發現電氣設備著火,應立即斷著火設備的電源,然后進行救火,同時向當值調度和試運負責人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