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閉式母線布線標準規范
5.1條封閉式母線宜用于干燥和無腐蝕氣體的屋內場所。
5.2條封閉式母線至地面的距離不宜小于2.2m;母線終端無引出線和引入線時,端頭應封閉。當封閉式母線安裝在配電室、電機室、電氣豎井等電氣專用房間時,其至地面的最小距離可不受此限制。
第六節電纜布線
(Ⅰ)一般規定
6.1條選擇電纜路徑時,應按下列要求:
一、應使電纜不易受到機械、振動、化學、地下電流、水銹蝕、熱影響、蜂蟻和鼠害等各種損傷;
二、便于維護;
三、避開場地規劃中的施工用地或建設用地;
四、電纜路徑較短。
6.2條對于露天敷設的電纜,尤其是有塑料或橡膠外護層的電纜,應避免日光長時間的直曬,必要時應加裝遮陽罩或采用耐日照的電纜。
6.3條電纜在屋內、電纜溝、電纜隧道和豎井內明敷時,不應采用黃麻或其它易延燃的外保護層。
6.4條電纜不應在有易燃、易爆及可燃的氣體管道或液體管道的隧道或溝道內敷設。當受條件限制需要在這類隧道內敷設電纜時,必須采取防爆、防火的措施。
6.5條電纜不宜在有熱管道的隧道或溝道內敷設電力電纜,當需要敷設時,應采取隔熱措施。
6.6條支承電纜的構架,采用鋼制材料時,應采取熱鍍鋅等防腐措施;在有較嚴重腐蝕的環境中,應采取相適應的防腐措施。
6.7條電纜的長度,宜在進戶處、接頭、電纜頭處或地溝及隧道中留有一定余量。
(Ⅱ)電纜在室內敷設
6.8條無鎧裝的電纜在屋內明敷,當水平敷設時,其至地面的距離不應小于2.5m;當垂直敷設時,其至地面的距離不應小于1.8m。當不能滿足上述要求時應有防止電纜機械損傷的措施;當明敷在配電室、電機室、設備層等專用房間內時,不受此限制。
6.9條相同電壓的電纜并列明敷時,電纜的凈距不應小于35mm,且不應小于電纜外徑;當在橋架、托盤和線槽內敷設時,不受此限制。
1kV及以下電力電纜及控制電纜與1kV以上電力電纜宜分開敷設。當并列明敷時,其凈距不應小于150mm。
6.10條架空明敷的電纜與熱力管道的凈距不應小于1m;當其凈距小于或等于1m時應采取隔熱措施。電纜與非熱力管道的凈距不應小于0.5m,當其凈距小于或等于0.5m時應在與管道接近的電纜段上,以及由該段兩端向外延伸不小于0.5m以內的電纜段上,采取防止電纜受機械損傷的措施。
6.11條鋼索上電纜布線吊裝時,電力電纜固定點間的間距不應大于0.75m:控制電纜固定點間的間距不應大于0.6m。
6.12條電纜在屋內埋地穿管敷設時,或電纜通過墻、樓板穿管時,穿管的內徑不應小于電纜外徑的1.5倍。
6.13條橋架距離地面的高度,不宜低于2.5m。
6.14條電纜在橋架內敷設時,電纜總截面面積與橋架橫斷面面積之比,電力電纜不應大于40%,控制電纜不應大于50%。
6.15條電纜明敷時,其電纜固定部位應符合表5.6.1的規定。
電纜的固定部位表5.6.15
敷設方式構架型式
電纜支架電纜橋架
垂直敷設電纜的首端和尾端電纜的上端
電纜與每個支架的接觸處每隔1.5~2m處
水平敷設電纜的道端和尾端電纜的道端和尾端
電纜與每個支架的接觸處電纜轉彎處
電纜其它部位每隔5~10m處
6.16條電纜橋架內每根電纜每隔50m處,電纜的首端、尾端及主要轉彎處應設標記,注明電纜編號、型號規格、起點和終點。
(Ⅲ)電纜在電纜溝或隧道內敷設
6.17條電纜在電纜溝和隧道內敷設時,其支架層間垂直距離和通道寬度的最小凈距應符合表5.6.17的規定。
電纜支架層間垂直距離和通道寬度的最小凈距(m)表5.6.17
名稱電纜隧道電纜溝
溝深0.6m及以下溝深0.6m以上
通道寬度兩側設支架1.00.30.5
一側設支架0.90.30.45
支架層間垂直距離電力線路0.20.150.15
控制線路0.120.10.1
6.18條電纜溝和電纜隧道應采取防水措施;其底部排水溝的坡度不應小于0.5%,并應設集水坑;積水可經集水坑用泵排出,當有條件時,積水可直接排入下水道。
6.19條在多層支架上敷設電纜時,電力電纜應放在控制電纜的上層;在同一支架上的電纜可并列敷設。
當兩側均有支架時,1kV及以下的電力電纜和控制電纜宜與1kV以上的電力電纜分別敷設于不同側支架上。
6.20條電纜支架的長度,在電纜溝內不宜大于350mm;在隧道內不宜大于500mm。
6.21條電纜在電纜溝或隧道內敷設時,支架間或固定點間的最大間距應符合表5.6.21的規定。
電纜支架間或固定點間的最大間距(m)表5.6.21
敷設方式塑料護套、鋁包、鉛包、鋼帶鎧裝鋼絲
鎧裝
電力電纜控制電纜
水平敷設1.00.83.0
垂直敷設1.51.06.0
6.22條電纜溝在進入建筑物處應設防火墻。電纜隧道進入建筑物處,以及在進入變電所處,應設帶門的防火墻。防火門應裝鎖。電纜的穿墻處保護管兩端應采用難燃材料封堵。
6.23條電纜溝或電纜隧道,不應設在可能流入熔化金屬液體或損害電纜外護層和護套的地段。
6.24條電纜溝一般采用鋼筋混凝土蓋板,蓋板的重量不宜超過50kg。
6.25條電纜隧道內的凈高不應低于1.9m。局部或與管道交叉處凈高不宜小于1.4m。
隧道內應采取通風措施,有條件時宜采用自然通風。
6.26條當電纜隧道長度大于7m時電纜隧道兩端應設出口,兩個出口間的距離超過75m時,尚應增加出口。人孔井可作為出口,人孔井直徑不應小于0.7m。
6.27條電纜隧道內應設照明,其電壓不應超過36V;當照明電壓超過36V時,應采取安全措施。
6.28條與隧道無關的管線不得穿過電纜隧道。電纜隧道和其它地下管線交叉時,應避免隧道局部下降。
篇2:封閉式母線安裝技術要求規程
封閉式母線安裝技術要求
(1)施工順序
母線槽檢查→測量定位→支吊架制作安裝→絕緣測試→母線槽拼接→相位校驗
(2)主要施工方法及技術措施
A.母線槽的檢查
應嚴格檢查母線槽的質量,重點檢查以下內容:
a.母線槽外殼應完整、無損壞。母線槽和配電箱型號、規格符合設計要求。附件配套正確、數量足。
b.母線接頭的連接面平整,連接孔對稱,離邊緣距離一致。
c.母線之間的絕緣板不能缺損破裂。
d.應用500V兆歐表全數測量每節母線槽的相間、相與中性排、PE排、相與外殼之間的絕緣,不低于20MΩ。施工現場應清潔,并盡量減少現場擱置時間。做好防水、防潮工作。
B.母線槽測量定位
a.母線槽的走向,要按設計圖和工程實際綜合確定,原則是不與大口徑管道、橋架有矛盾,盡量按直線最短路徑敷設,至地面的距離不宜低于2.5m。與建筑物表面,其他電氣線路和各種管道的最小凈距按國家現行標準。
b.水平安裝母線槽支吊架間距一般為2~3m,按母線槽每米重量決定。母線槽轉彎和配電箱連接處應增設支架。
C.支吊架制作安裝
a.支吊架的型式按母線槽安裝部位和重量決定。一般用槽鋼、角鋼、全螺牙吊桿和扁鋼制作,并做好防腐處理。支吊架間距均勻,支吊架的水平度應滿足母線槽水平度偏差的要求。
b.母線槽垂直安裝,一般采用母線槽生產廠的定型彈簧支架。
D.母線槽拼接
a.吊裝拼接時必須注意不損壞母線槽,吊裝時應用尼龍繩,用鋼絲繩必須套橡皮或塑料套管。接頭部位要包扎好,防止雜物、垃圾落入。
b.拼裝順序可按母線槽的排列圖和母線槽編號。拼裝連接時,墊上配套的絕緣板,穿入絕緣套管及連接螺栓,加墊圈、彈簧墊圈,用手擰上螺母。在緊固前調整水平度和垂直度,使水平度和垂直度不超差,全長誤差不超過10mm。用力矩扳手緊固,達到規定值,及時裝上蓋板和接地帶(板)。
c.為防止偶然因素,使之絕緣降低,每拼裝連接一節,要再次測量絕緣電阻,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d.彈簧支架上的彈簧要處于能上下自由伸縮狀態。
E.相位校驗
母線槽拼接完成后必須要進行相位校核和電源系統相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