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備二級保養及考核細則
1.設備的二級保養工作以機修工為主,操作者配合,保養后的設備要按要求,認真進行設備的精度測試,填寫設備“二級保養驗收單”。
2.設備二級保養為每6個月進行一次,由設備部門按計劃向各車間設備管理員發放保養通知單。
3.設備科及車間設備管理員應及時安排機修工及操作者進行二級保養,保養工時定額為每臺2至3個工作日,操作者補貼工時,按實際保養日的50%計算。
4.除一級保養內容外,須對設備進行全面檢查,包括外觀。
5.將檢查的結果用文字的形式作記錄。
6.根據檢查的記錄,對能修復的零部件進行修復,對必須更換的零部件,應及時申報采購,以免影響工作進度。
7.拆洗零部件,調整各部件的配合間隙。
8.檢查整機應有的精度和性能(應參照原始記錄)。
9.調整恢復設備的精度和性能。
10.清洗潤滑系統和裝置。
11.更換已經使用到期或已變質的潤滑油或冷卻液。
12.檢查和修理電器設備及控制系統。
13.檢查和完善安全防護裝置。
14.設備維修工進行二保后的工作全過程用文字形式作記錄(主要對修復了什么零部件或更換了什么零部件,設備原有精度和性能及二保后的精度和性能等),交至設備科。
15.設備二級保養驗收鑒定標準,應以完好設備條件為依據,并能滿足加工工藝技術要求來進行。
16.二級保養的設備應由車間設備管理員、設備部門、機修者和操作者共同驗收、確認、簽字后移交給使用部門。
17.設備的二級保養驗收單,由設備部門匯總,按年裝訂成冊歸檔保存。
18.設備二級保養精度實測項目及標準
18.1設備二級保養的工作內容主要有
18.1更換或修復磨損件,局部修刮或填補劃痕及擦傷凹痕,使其恢復精度
18.2清洗潤滑系統和換油,檢查和修理電氣系統等。
18.3二保完成后,應以完好設備的條件作為驗收標準
18.4根據各類設備的主要檢測精度及本公司產品零件加工的實際情況,對各類設備二保進行精度實測驗收的項目及標準規定如下:
篇2:車輛設備維修保養制度
一.認真執行車輛的設備日常維護與計劃檢修合格,定期檢測,按照預防性維修方針,遵守檢修規程,執行檢修技術標準,提高維修質量,縮短維修周期,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二.根據車輛設備技術狀況,制定年度維修計劃及月份維修計劃,并具體實施。
三.技術辦同各隊協調配合抓好保養廠、小修班的工作,確保修保計劃完成。
四.操作者要嚴格按照各種車輛設備的結構性能、特點及技術要求進行操作,確保維修質量。
五.各級檢查人員要認真履行職責和權利,車輛要堅持:“三檢制”。
六.積極采取“修改代制”的方法,認真搞好車輛、設備的舊件修復,及時滿足設備維修的需要。
七、車輛設備維修過程中產生的廢氣、廢水、廢物及廢油處理按有關規定執行。
篇3:化學工業企業設備維護保養管理制度
為加強設備的維護與保養、貫徹“預防為主”和“維護與計劃檢修相結合”的原則,做到正確使用、精心維護,使設備經常處于良好狀態,以保證設備的長
周期、安全穩定運轉,特制定本制度。
1.企業應大力開展“完好設備”及“無泄漏”等活動,實行專機專責制或包機制,做到臺臺設備、條條管線、個個閥門、塊塊儀表有人負責。
2.操作人員必須用嚴肅的態度和科學的方法正確使用和維護好設備。
3.操作人員通過崗位練兵和培訓,對所使用的設備,做到“四懂”、“三會”,經過考試合格,發給證書才能持證單獨操作設備。
4.操作人員,必須做好下列主要工作:
(1)嚴格按操作規程進行設備的啟動運行與停車。
(2)必須堅守崗位,嚴格執行巡回檢查制度,認真填寫運行記錄。
(3)認真做好設備潤滑工作。
(4)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
(5)保持設備整潔,及時消除跑冒滴漏。
5.操作人員發現設備有不正常情況,應立即檢查原因,及時反映。在緊急情況下,應采取果斷措施或立即停車,并上報和通知值班長及有關崗位,不弄清
原因、不排除故障不得盲目開車。未處理的缺陷須記于運行記錄上,并向下一班交待清楚。
6.維修工人(機、電、儀)要明確分工,對分工負責包干的設備,負有維修好的責任,并做到:
(1)定時定點檢查,并主動向操作工了解設備運行情況。
(2)發現缺陷及時消除,不能立即消除的缺陷,要詳細記錄,及時上報,并結合設備檢修予以消除。
(3)按質按量完成維修任務。
7.所有備用設備應有專人負責定期檢查維護,注意防塵、防潮、防凍、防腐蝕,對于傳動設備還應定期進行盤車和切換,使所有備用設備處于良好狀態。
8.車間設備管理人員應對設備維護保養制度貫徹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認真總結操作和維修工人的維護保養經驗,改進設備管理工作。
9.未經設備動力科批準,不得將配套設備拆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