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軸承進貨檢驗管理規定

軸承進貨檢驗管理規定

2024-07-25 閱讀 5465

一、目的:為了嚴格控制軸承產品質量,規范軸承檢驗標準。

二、適用范圍:本程序適用于公司外購軸承的檢驗驗收件。

三、具體內容:

引用標準GB/T307.1-2005滾動軸承向心軸承公差。

GB/T307.2-2005滾動軸承測量和檢驗及方法。

3.檢驗規則和試驗方法:

3.1外包裝、合格證檢驗:

外包裝上標識、精度等級與包裝內產品是否相符,每一包產品必須附有質量合格證。合格證上應注明制造廠名、軸承代號、標準代號、包裝日期。

3.2軸承標志檢驗:

感觀目測,每套軸承上必須有永久性制造廠氏代號和軸承型號標志,標志的內容應完整清晰。且與合格證上的內容相附。

3.3外觀質量檢驗

用肉眼觀察軸承,應沒有剝落痕跡和磨損;所有滾動體表面應無斑點、裂紋、磕碰現象;滾動體間隙應密切配合并旋轉應靈活。

3.4軸承尺寸公差的檢驗

3.4.1軸承內徑的測量:用千分尺或內徑表,采用兩點法。在不同的徑向角位置測量,測出一徑向平面內最大及最小單一內徑,求出單一平面平均內徑的偏差△dmp及單一平面內徑的變動量Vdp。對若干徑向平面進行測量,得出平均內徑的變動量Vdmp。測量結果應符合表1的規定。

表1:內圈μm

表中:d――軸承的公稱內徑

△dmp――單一平面平均內孔直徑的偏差

Vdp――單一徑向平面內內孔直徑的變動量

Vdmp――平均內孔直徑的變動量

△Bs――內圈單一寬度偏差

VBs――內圈寬度變動量

3.4.2軸承外徑的測量:用千分尺測量,采用兩點法。在不同的徑向角位置測量,得出一徑向平面內徑最大及最小單一外徑,求出單一平面外徑的偏差△Dmp及單一平面外徑的變動量VDmp。測量結果應符合表2的規定。

表中:D――軸承的公稱外徑

△Dmp――單一平面平均外徑的偏差

VDp――單一徑向平面外徑的變動量

VDmp――平均外徑的變動量

△Cs――外圈單一寬度偏差

VCs――外圈寬度變動量

3.4.3軸承寬度的測量:用千分尺測量。分別使軸承的內、外圈處于自由狀態,在圓周幾個位置測量內、外圈單一寬度。內、外圈分別旋轉一周,測出寬度的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為內、外圈寬度的變動量。測量結果應符合表1和表2的規定。

3.5檢查軸承振動及噪音。

3.5.1手感法:正常軸承的內外座圈與滾動體的間隙為0.005~0.010毫米。用手指捏住軸承內座圈進行軸向晃動時,應無明顯的曠動響聲。

3.5.2轉動法:用一只手夾持軸承內座圈,另一只手轉動外座圈,軸承應能靈活轉動、感覺不到徑向晃動。

3.5.3軸承的振動加速度級檢測:用軸承振動測量儀測量。需供方提供相關檢驗報告。

3.6物料檢驗方式的選擇

3.6.1全數檢驗

主要是來料數量少、價值高、不允許有不合格的物料,或企業指定進行全檢的A類物料。

3.6.2免檢

適用于大量低值輔助性物料或經企業認定的免檢來料,以及因生產急用而特批免檢的材料。對于后者,質檢員應跟蹤其生產時的質量狀況。

3.6.3抽樣檢驗

適用于數量較多、經常性使用的物料。在抽樣檢驗中抽測比例不得少于總數的10%。

四、相關記錄

五、發放范圍

篇2:進貨查驗和查驗記錄制度范本

為加強對食品質量的安全管理,嚴把食品進貨關,根據《食品安全法》等有關規定,制定本制度。

?一、實施索證制度。在進貨時認真查驗供貨方的真實身份,索取并檢查供貨方的營業執照、食品流通許可證、食品經營許可證或食品生產許可證等證照手續,以查驗供貨方和生產者的主體合法性。

二、實施索票制度。購進的食品按批次向供貨方索取證明食品質量的檢測、檢疫報告等合格證明,并對食品包裝上的標識以及內在質量進行檢查或抽查,查驗食品質量的真實性;對于沒有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明的食品拒絕購進。

三、建立食品進貨查驗記錄臺帳,如實記錄食品的名稱、規格、數量、生產日期或者生產批號、保質期、進貨日期以及供貨者名稱、地址、聯系方式等內容,保存相關憑證,并保證食品進貨查驗記錄真實。記錄和憑證保存期限不得少于產品保質期滿后六個月;沒有明確保質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篇3:食品原料采購索證索票進貨查驗臺帳記錄制度

1、建立并落實食品、食品添加劑及食品相關產品采購索證索票、進貨查驗和臺帳記錄制度,保障食品安全,并指定專(兼)職人員負責。采購人員要認真學習有關法律規定,熟悉并掌握食品原料采購索證索票、進貨查驗和合帳記錄的要求。

2、采購食品(包括食品成品、原料及食品添加劑、食品容器和包裝材料、食品用工具和設備)要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向供貨方索取生產經營資質(許可證)和產品的檢驗合格證明,同時按照相關食品安全標準進行查驗。長期定點采購的,餐飲服務提供者應當與供應商簽訂包括保證食品安全內容的采購供應合同。

3、所索取的檢驗合格證明由單位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妥善保存,以備查驗。

4、腐敗變質、摻雜摻假、發霉生蟲、有害有毒、質量不新鮮的食品及原料以及無產地、無廠名、無生產日期和保質期或標志不清、超過保質期限的食品不得采購。

5、無《食品生產許可證》或《食品衛生許可證》、《食品流通許可證》的食品生產經營者供應的食品不得采購。

6、采購乳制品、肉制品、水產制品、食用油、調味品、酒類飲料、冷食制品、食品添加劑以及衛生行政部門規定應當索證的其他食品等,均應嚴格索證索票。生肉、禽類應索取獸醫部門的檢疫合格證,進口食品及其原料應索取口岸監督部門出具的建議合格證書。

7、采購集中消毒企業供應的餐飲具的,應當查驗、索取并留存集中消毒企業的營業執照、批次、出廠檢驗報告(或復印件)。

8、應當查驗所購產品的感官、外包裝、包裝標識是否符合規定,與購物憑證是否相符。并分門別類建立臺帳。鼓勵建立電子臺帳。

臺帳應當如實記錄產品的名稱、規格、數量、生產單位、生產批號、保質期、供應者名稱及聯系方式、進貨日期等。

9、采購乳品及含乳食品的,應當建立單獨的乳品及含乳食品進貨臺帳。

10、應當建立食品添加劑使用臺帳,如實記錄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時間、名稱、數量、用途、稱量方式,使用人應當簽字確認,食品添加劑的購進、使用、庫存、應當帳實相符。

11、餐飲服務提供者應按產品品種、進貨時間先后順序有序整理、妥善保管索取的相關證照、產品檢驗合格證明和臺帳記錄,不得涂改、偽造,其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