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某鋼廠設備管理辦法(一)

某鋼廠設備管理辦法(一)

2024-07-25 閱讀 2816

第一部分生產設備管理辦法

一、設備采購

1、選型

從生產需要出發,遵循技術上先進、經濟上合理、能源消耗少、滿足生產需要的原則。完成選型的設備填寫《生產設備購置計劃》,報總經理審批,并對購置情況進行匯報。

2、驗收

開箱驗收一般應檢查以下內容:

(1)設備在運輸過程中有無損傷;

(2)零件、備件、附件是否與裝箱單相符;

(3)技術文件是否齊全等。

生產部負責組織有關部門開箱驗貨并予以記錄。開箱驗收合格的設備出據《設備認定報告書》后,交付使用部門安裝使用;開箱驗收不合格的設備,由生產部及時處理缺損或索賠等事宜。

3、品質認定

為了認定生產出來的產品或材料的品質能否符合要求,新置的生產設備及認為有必要進行品質認定的輔助設施,在正式啟用前,要進行“品質認定試驗”,由生產部技術保證組負責人組織實施。如果試驗的結果判定為合格時,對象設備即可投入使用。但若不合格時,其設備絕對不能使用。另外,對不合格之處要迅速作出處置對策,處置完成后必須要再接受認定試驗。

有關合格與否的判定,原則上必須要符合以下條款:

①制品或部件符合設計上的規格。

②要將有關對象設備的管理方法、使用說明書等文件準備齊全,確立今后能繼續維持系統運行。

③禁止采購有關法律法規命令禁止和淘汰的設備

4、資料保管

采購、改造設備的合同、產品合格證、質量證明書、圖紙及說明書交辦公室存檔,各部門保留復印件。

二、設備管理

1、編號綜合部負責對設備進行統一編號,便建立設備臺賬,確保賬物合一,編號方法如下:PCSB(生產部設備)-01(設備順序號,從01開始編號,依此類推)

2、操作文件生產部協同有關部門為現有設備制作操作規程,交辦公室存檔,并將復印件下發到有關部門,操作人員要嚴格按照操作規程規定作業。

3、監督機制將設備承包到人,不同工段設備由相關人員負責維護保養,制定時間表(附錄一)并嚴格執行,一旦設備出現故障及時報修,出現設備事故及時通報總經理進行處置。不同工段的維護保養實施由相應班組長進行監督,班組長接受設備廠長監督,最終由設備廠長負責。

三、設備保養

1、保養計劃

生產部每月制定基礎設施《設備運行保養計劃》,各崗位工人嚴格按照計劃進行保養,并在有需要時進行額外保養維護,確保完好,使其性能與精度符合生產工藝要求。

2、保養實施

(1)班前對設備進行檢查、清潔和潤滑;

(2)班內嚴格按操作規程使用設備,并注意設備的運轉情況,發現有小故障時,及時排除,及時調整緊固松動的機件;

(3)下班前對設備進行清掃,對各部件進行擦拭和注油。

(4)加熱爐組、軋機組、精整組對相關設備的保養檢查均記錄入《車間設備日常維護保養、點檢、巡檢、交班、接班記錄》,并由檢修人員簽字。

3、日常點檢

(1)點檢的分類

①崗位點檢:設備在運轉前、后及運轉中由操作工靠“五感”對本崗位設備進行短時間的外觀檢查,及時發現各種異?,F象。

②專業點檢:由維修人員靠“五感”及簡單工具、儀器對設備仔細地進行靜(或動)態的檢查,預測設備工作情況。

③專項點檢:由專業技術人員對重要設備進行的檢查、檢測設備精度及重大隱患。

(2)點檢的范圍

①崗位點檢由使用人負責觀察本崗位設備的運轉狀況:如振動、異響、發熱、松動、損傷、腐蝕、泄漏等,以防止避免設備在非正常狀態下工作,點檢周期為每班一次。

②專業點檢由相關車間指定具有專業經驗的維修人員,對本車間轄區范圍內的設備按點檢表的內容及標準進行檢查,周期為每日一次。

③專項點檢:專業技術人員對重點設備的重要部位進行的檢查,檢查周期為每月一次。

(3)點檢資料及收集

①點檢表由綜合部編制,各崗位按要求點檢并填寫《生產設備日點檢表》,需要維修填寫《維修記錄》。

②在日常點檢過程中其基礎設施出現異常,使用部門不能自行修理的情況下,應與設備管理負責人聯系,并填寫《品質異常聯絡書》。

四、設備檢修

1、生產部編制設備檢修計劃,確定檢修的日期、內容和人員,報總經理批準后組織實施。

2、檢修人員對設備進行預檢。閱讀設備說明書,熟悉設備結構和性能;進行外觀檢查、運轉檢查,找出存在的問題。

3、生產部提供檢修所需材料、配件等。

4、檢修人員對設備進行修理。

5、生產部會同車間進行驗收并予以記錄。驗收合格的設備,方可投入使用。

6、設備檢修記錄由綜合部存檔。

五、設備改造

1、有必要進行改造時,要按照本公司財務規程所定的手續進行。

2、對其基礎和環境設施的改造,需經設施管理負責人批準后實施。

3、設施管理負責人需根據的要求對已修理、改造的機械設備進行檢查。

4、使用負責人要將其“修理?改造”填入《設備履歷表》。

六、事故管理

1、維修點檢工發現重大隱患及險情應立即采取措施,同時報告當班調度,調度應立即安排處理,并及時上報分廠主管領導,點檢人員做好點檢工作和維修記錄。

2、發現一般隱患,但不影響設備運轉功能和造成嚴重后果的,應及時上報本車間,由車間在調度會申請處理。

3、設備事故發生后,要立即組織力量積極搶救和搶修,縮小事故范圍。保障人身安全,盡速恢復生產,把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

4、事故發生后,事故所在部門應立即報告生產部和廠領導;涉及人身傷亡事故,還應及時報告有關主管部門,并保護好現場。

5、一般設備事故發生后,應在一天內由生產部組織有關部門進行調查分析和處理。重大設備事故,由總經理組織有關部門進行調查分析和處理。涉及人身傷亡的重大惡性設備事故,按國家有關規定處理。

6、處理設備事故應做到事故原因不清不放過,事故責任者與群眾未受教育不放過,沒有防范措施不放過。

七、設備報廢

1、符合下列情況之一的設備可申請報廢:

(1)超過使用年限的老、舊設備,其主要結構和部件已嚴重損壞,不能修復及修復費用大于或接近新置費用者;

(2)因自然災害或事故損壞致使無法修復或修復費用過大者;

(3)經檢查發現繼續使用將嚴重危及安全并隨時可能引起嚴重事故,而且無法修復或不經濟者;

(4)機型陳舊、效率低、能耗大、影響產品質量、備品配件困難的雜舊設備。

2、使用部門填寫設備報廢申請單交生產部,生產部組織有關人員進行技術鑒定并報總經理批準后實施報廢。

3、設備完好標準

1)設備主要精度性能達到出廠標準,其它精度和性能滿足合同生產工藝要求。

2)各傳動系統運轉正常,變速齊全。

3)各操作系統、操作靈敏可靠,滑動部位運動正常,安全防護裝置齊全。

4)潤滑系統齊全可靠,管道完整,油路暢通,油標醒目。

5)電器系統裝置齊全,管線安全,性能靈敏,運行安全可靠。

6)各滑導部位及零部件無嚴重的拉、研、碰傷。

7)備內外清潔,無油污,無銹蝕,油質符合要求。

8)制動裝置安全可靠,控制裝置齊全。

9)基本無漏油漏水現象。

10)零部件完整,隨機附件基本齊全,保管妥善。

(掃描上方二維碼關注設備管理網微信平臺)

篇2:煉鋼廠設備科科員職責

1、進入生產現場時必須正確穿戴好勞保用品。

2、在參與各類機械設備的檢修過程中,帶頭嚴格執行并教育職工遵守相關環境、職業健康安全法規;

3、在進行機械設備點檢過程中,發現不安全因素或隱患及時組織力量消除,并報告上級;

2、設備檢修必須事先制定環境、職業健康安全保證措施并監督實施,確保檢修安全。

3、組織設備、動力專業環境、職業健康安全檢查,發現不安全因素限期消除。

4、對所管區域因設備失修、缺陷、防護裝置不全或失靈而發生的事故負管理責任。

5、不違章作業,不違章指揮;

6、在廠新上機械項目和技改施工及驗收中,嚴格執行安全“三同時”與“五同時”。

篇3:鋼廠外來設備施工人員管理辦法

1目的

為保障進入煉鐵作業現場的外來施工人員的健康安全,并避免對煉鐵廠員工的健康安全構成威脅,不損害濟鋼的利益,特制定本管理程序。

2適用范圍

本辦法適用于煉鐵廠各單位。

3引用文件

SSP/446/18《相關方管理程序》

GB/T28001-20**《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規范》

4定義

在煉鐵廠范圍內進行設備施工且管理單位(或產權單位)為煉鐵廠的非煉鐵廠人員統稱為煉鐵外委施工人員。

5職責

5.1安全科負責監督檢查工程承包商、施工單位是否遵守《勞動法》相關條款和濟鋼職業健康安全體系的要求;對所負責的施工現場實施安全監督檢查,糾正不符合、做好事故隱患的整改。

5.2機動科負責工程承包商、施工單位是否遵守《勞動法》相關條款和濟鋼職業健康安全體系的要求;對所負責的施工現場實施安全監督檢查,糾正不符合、做好事故隱患的整改。

5.3車間(產權單位)對進入產權區域內活動的施工隊伍、人員負有現場安全現場管理責任,杜絕其違章行為。

6管理內容及要求

6.1符合上級部門的要求,且初次進入煉鐵廠施工的工程承包商,要到安全科進行相關方教育并備案,同時交納安全管理保證金5000元。

6.2工程承包商進入現場施工必須向安全科上交《施工安全合同書》,同時向安全科、機動科、車間(產權單位)遞交安全措施各一份。

6.3工程承包商進入現場施工前必須接受安全科、車間安全管理人員的安全教育并簽字,且《施工安全合同書》經安全科審查備案后,方可進入現場施工。

6.4安全科對進入生產現場、施工現場的相關方人員要進行職業健康安全教育,填寫《相關方職業健康安全教育紀錄》(附表1),并負責《施工安全合同書》、安全措施、安全管理保證金的管理。

6.5安全科負責現場施工安全監督管理。

6.6機動科負責外來施工隊伍的準入審查,上級部門安排并符合煉鐵廠安全管理要求的施工隊伍方可進入煉鐵廠施工。

6.7機動科負責現場施工人員的安全管理工作。

6.8車間(產權單位)負責現場安全教育,負責告知本區域的主要危害因素、主要風險、預防措施、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要求。

6.9正常生產過程中外來施工人員進入煤氣區域施工,或與生產交叉作業,車間需設專人安全監護。

操作證及特種設備檢驗證(復印件)。

6.10工程承包商、施工單位在特種作業或煤氣區域開工前或作業前必須辦理:

到政府技術監督部門辦理,施工自用的起重設備的安裝、使用許可;

到裝備部辦理,特種設備開工備案手續;

到安環處辦理,高處作業審批表(30米及以上特高作業)、受限空間操作票、煤氣管網、設備動火許可證;

到公安處辦理,禁火區域動火票。

6.11涉及停水、停電、停氣(汽)影響到生產或生活的施工項目,承包商、施工單位應提前向管理部門申請;批準后,在甲方有關技術人員指導下進行施工。

7相關文件

7.1SSP431--01《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策劃程序》

7.2SSP446/03《工業煤氣安全管理程序》

7.3SSP446/10《勞動防護用品管理程序》

8記錄

本程序產生的記錄按QSP4-2《記錄管理程序》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