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煉鋼廠設備檢修通用安全管理要求

煉鋼廠設備檢修通用安全管理要求

2024-07-17 閱讀 4265

一、總則

1、設備系統的檢修或生產系統的配合檢修均實行“首席負責制”。即生產主任負責檢修轉生產及生產配合作業過程中的安全管理;設備主任負責檢修過程及檢修轉生產過程中的安全管理。

2、設備系統的檢修或生產系統的配合檢修均實行“現場負責制”。即生產方、點檢方和檢修方必須明確現場負責人。

3、設備系統的檢修或生產系統的配合檢修均實行“現場監護制”,即每一個作業項目必須指明現場監護人,嚴禁單人作業。

4、設備系統的檢修或生產系統的配合檢修必須對動力介質實施斷能鎖定。基本原則是:根部斷能、可靠隔斷、有效鎖定,其中二級停電優先選用。即檢修電氣、液壓驅動設備和介質設施必須先切斷或關閉相應設備主電源、主液壓泵,介質閥門(必要時加盲板)并掛牌,禁止只切斷或關閉控制電源、氣動、液壓控制裝置。如所檢修的設備既可以電力驅動又可以氣動、液壓驅動時必須同時停該設備主控電源、主液壓泵,氣源,并同時掛牌。行車及地面有軌車輛檢修在實施電氣斷能相關措施的同時,必須執行機械斷能措施(增設鐵鞋、墊塊、擋板等)

車間要減少一級停電部位,除特殊情況下,選用一級停電外,都要實施二級停電,一、二級停電掛牌明細表中要增加責任人一欄。

5、設備系統的檢修或生產系統的配合檢修均實行“安全聯絡掛牌”,即檢修方執行“檢修掛牌制”;生產方和點檢方執行“確認掛牌制”。基本原則是:誰檢修、誰掛牌;誰確認,誰掛牌;誰掛牌,誰摘牌。

6、設備系統的檢修或生產系統的配合檢修均實行《停電掛牌清單》、《停(送)電確認單》和《檢修作業安全指導書》。即非計劃性檢修(含臨時故障處理),執行《停電掛牌清單》。計劃性檢修:設備由生產狀態轉為檢修狀態時,執行《停電確認單》;設備由檢修狀態轉為生產狀態時,實行《送電確認單》;整個檢修作業過程實現《檢修作業安全指導書》。

7、主控室(含現場操作盤)一級停電操作和揭示板換牌操作,必須由生產崗位人員完成,嚴禁檢修方和點檢方代為執行。

8、主電室二級停電操作和揭示板換牌操作,必須由主電室值守人員完成(無人值守主電室由協力維保單位電工完成),嚴禁檢修方和點檢方代為執行。

9、如檢修作業跨班次的,交班和接班人員必須對所有一、二級停電部位進行交接,確認并簽字后,摘牌和送電操作可由接班人員完成。

10、檢修完畢后試車前執行“試車聯系確認制”,即檢修方、點檢方和生產方必須現場確認安全裝置及防護措施恢復、不能對周邊作業人員構成威脅后,共同在生產崗位建立的“設備檢修試車及恢復生產聯系確認單”中簽字后方可試車。

11、檢修恢復生產前實行“確認清點制”。即恢復生產前做好參檢人員的清點,實行逐級“確認清點制”參檢人員不齊全和在沒有得到檢修方、點檢方和生產方現場負責人“確認信息”反饋時,無論任何情況下,任何人不得下令恢復生產。

12、設備系統的檢修或生產系統的配合檢修均實行“危險作業審批制”。即嚴格執行動火作業、受限空間作業、高處作業、危險介質作業審批制度,嚴禁無證作業、超范圍作業。

13、高壓電氣設備檢維修作業必須按照《電業安全工作規程DL408》執行兩種工作票制度,低壓電器設備檢修作業按機動科下發的《本鋼煉鋼廠供、配電系統停、送電操作聯系、確認制度》執行。

14、設備系統的檢修或生產系統的配合檢修均實行“持卡作業”。即計劃性檢修必須執行《檢修作業安全指導書》和《檢修作業安全標準化作業卡》;非計劃性檢修(含臨時故障處理)必須執行《檢修作業安全標準化作業卡》。

15、設備系統的檢修或生產系統的配合檢修均實行“通信管制”。即在檢修或配合檢修作業過程中(包括行走),嚴禁撥打(接聽)手機,如需工作聯系溝通時,必須停止正在作業項目,并對周圍環境確認安全的條件下,方可使用。

16、設備系統的檢修或生產系統的配合檢修均實行“區域管制”。即依據檢修作業項目,劃分檢修作業區域并與生產區域隔離,任何非檢修作業人員嚴禁進入檢修作業區域。必須進入的,需經檢修方、點檢方和生產方現場負責人同意。

二、檢修掛(摘)牌通用流程

(一)掛牌流程:

1、點檢方針對檢修項目,分別向主控室、主電室和檢修單位下達《一級停(送)電通知(確認)單》、《二級停(送)電通知(確認)單》和《檢修作業安全指導書》。

2、主控室生產崗位按《一級停(送)電通知(確認)單》實施一級停電操作,掛“停電確認牌”;點檢方驗收,掛“檢修確認牌”;雙方在《一級停(送)電通知(確認)單》上簽字確認,一級停電部位鎖定。

3、主電室值守人員按《二級停(送)電通知(確認)單》實施二級停電操作,掛“運行停電牌”;點檢方驗收,掛“檢修確認牌”,雙方在《二級停(送)電通知(確認)單》上簽字確認,二級停電部位鎖定。

無人值守的主電室二級停電操作,由協力維保電工按《二級停(送)電通知(確認)單》實施停電操作,掛“停電確認牌”,點檢方驗收,掛“檢修確認牌”,雙方在《二級停(送)電通知(確認)單》上簽字確認,二級停電部位進入鎖定狀態。

4、檢修方持《檢修作業安全指導書》,依據檢修項目,分別到主控室和主電室進行揭示板換牌,并在《主控室或主電室換牌登記本上》簽字確認。

5、檢修方對一、二級停電部位進行確認,掛“檢修停電牌”,生產方、點檢方和檢修方共同確認后,在《主控室或主電室停電登記本》上簽字。

6、生產方、點檢方和檢修方共同對《檢修作業安全指導書》安全條件確認并簽字,檢修開始。

(二)摘牌流程:

1、檢修結束,檢修方對一級或二級停電部位進行摘牌(檢修停電牌),并簽字確認。

2、檢修方對主控室或主電室揭示板換牌,并簽字確認。

3,點檢方按照《一級停(送)電通知(確認)單》對一級停電部位進行摘牌(檢修確認牌);生產方按照《一級停(送)電通知(確認)單》,對一級停電部位進行摘牌(停電確認牌),雙方簽字確認,一級停電部位解鎖。

4,點檢方按照《二級停(送)電通知(確認)單》對二級停電部位進行摘牌(檢修確認牌);值守人員按照《二級停(送)電通知(確認)單》對二級停電部位進行摘牌(運行停電牌),雙方簽字確認,二級停電部位解鎖。

5、確認具備試車條件。

(三)相關方配合生產、檢修進行清渣或設備本體、周邊衛生清理,涉及停電掛牌確認的按上述停電、掛牌程序執行。由相關方負責人及生產方負責人共同完成。

三、特殊條件下的檢修掛牌監護確認制度

1、非計劃性檢修(含臨時故障處理),由生產崗位當班班長按照《停電掛牌清單》,下達一級停電掛牌指令,由生產崗位執行并掛“停電確認牌”,檢修方掛“設備檢修停電牌”,雙方確認并在《主控室停電登記本》上簽字。或由生產崗位當班大班長(或調度)按照《停電掛牌清單》,下達二級停電掛牌指令,由主電室值守人員執行并掛“設備運行停電牌”,檢修方掛“設備檢修停電牌”,雙方確認并在《主電室停電登記本》上簽字。

2、因檢修需要隨時調試調整等原因,不能停電、停泵時,必須設專人在相應操作盤處看守監護(如需上廁所等原因離開時必須由工段長安排人員替班),只能接受檢修方指定的專人下達的調試操作指令進行操作,其他人員無權下達操作指令,指令下達人必須在進行現場安全確認后下達指令

3、如有不能停電停車還需搶修的作業項目時,必須在作業前與崗位人員搞好聯系確認,雙方制訂落實安全可靠的防范措施,在雙方共同設專人監護并確認安全可靠的前提下方可進行作業。

4、檢修高壓電器(1千伏及以上),必須嚴格執行高壓電氣檢修規程,穿戴好高壓絕緣勞保用品,在相關部門辦理好停電手續后,嚴格按照停電、驗電、放電、驗電、掛接地線(短路線)的程序后方可進行檢修,檢修后送電按相關規程執行。

四、氣壓、液壓設備的檢修規定

1、氣、液壓設備檢修前,設備應停于檢修位置或處于檢修狀態,有保險裝置的設備(如設有止動保險銷等)必須落實保險;由于設備故障或檢修需要,設備不能停于檢修位置或處于檢修穩定狀態時,必須采用支撐物,做到可靠的支撐固定,防止設備發生動作。

2、氣、液壓設備檢修時,必須根據安全需要做到系統卸壓(包括蓄能器的能量釋放),采取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和專業技術措施,并經現場檢查三方確認簽字后,作業人員方可進入檢修作業點;由于設備故障或因檢修需要,不能卸壓或不能完全卸壓時,必須采取有效的保護措施,防止氣、液傷人。

3、當檢修設備氣、液壓設備系統完全卸壓后,在檢修時,無壓仍作有壓對待。

4、檢修施工時,作業人員不能站在氣、液壓設備的缸體與被驅動部件之間或氣、液設備動作范圍之內;如因受作業環境的限制,只能站于氣、液設備缸體與被驅動部件之間時,必須采取可靠的保護措施,防止設備誤動傷人。

5、禁止采取點動氣、液壓設備方式去實現調整設備拆、裝間隙或部件距離;特殊情況下如因受設備結構或安裝位置的限制,只能依靠點動校正時,檢修人員必須站在安全部位,必須設專人監護,并明確聯絡規定。

6、嚴禁啟動生產線上的氣、液壓設備代替起重機械作起重動力。

拆卸氣、液壓動力管道上的螺栓或元件時,作業人員不能正面對著被拆螺栓和元件。

7、在檢修中需動火時,必須確認設備無壓,相關人員撤至安全地點,嚴格執行監護制度。

8、氣、液壓設備試車時,現場人員必須全部撤離設備活動范圍,并派人檢查、清除設備活動范圍內雜物。

9、試車中發生故障需排除時,仍應嚴格執行三方確認掛牌制度。

五、交叉作業安全管理

(一)轉爐區域交叉作業安全管理

1、以轉爐定檢計劃申報為依據,明確回收等相關車間的主從配合關系。主體單位檢修項目安排優先,從屬單位檢修項目不得干擾和影響主體單位檢修項目的施工條件、施工時間及作業安全。

2、檢修作業前,由檢修主體單位負責對檢修從屬單位,通報內部檢修項目內容,重點對交叉作業需從屬單位滿足的檢修安全條件(停電掛牌部位),進行專項技術交底。同時,檢修從屬單位對檢修主體單位提出的檢修安全條件必須給予滿足。

3、參戰相關車間的點檢組,應設專人總體協調和組織本單位的檢修作業,生產工段及檢修單位應分別安排專人予以協助配合,形成現場組織領導機構。重點對主控室、主電室及現場停電、掛牌、簽字、確認環節進行二次檢查和確任。并對交叉作業項目的安全條件確認實施會簽。

4、所有檢維修作業項目的停電、掛牌及摘牌、送電操作,必須通過設備產權單位生產崗位人員(或電氣室值守人員),嚴禁檢修單位(或其他單位)人員擅自實施。無人值守電氣室的停電操作,可由協力單位電工在點檢員監護下完成。

5、所有檢維修作業項目的停電、掛牌及摘牌、送電操作的簽字確認工作,必須由檢修作業人員、點檢員和生產崗位人員共同完成,缺一不可。

6、轉爐定檢過程中,由生產工段自行安排的設備積渣清理或其他配合檢修項目的作業,必須執行停電、掛牌和簽字制度。嚴禁用檢修單位的停電牌代替。

7、轉爐定檢過程中,對操作控制系統揭示板上無法實施停電掛牌操作的設備,必須對現場(或機旁)動力驅動介質實施斷能鎖定并掛牌。

8、轉爐定檢過程中,對于需動態調整而無法實施停電掛牌操作的設備,不得安排與其關聯的其他檢修作業項目。同時在設備動態調整過程中,現場必須設專人監護。

9、轉爐定檢過程中,嚴禁在停電不掛牌,掛牌不停電,停電不聯系,聯系不確認,確認不落實、落實不簽字的情況下,從事任何檢維修作業或相互關聯作業。

(二)其他區域交叉作業安全管理要求參照轉爐區域執行。

六、附件

1、檢維修持牌責任人清單

2、檢維修停(送)電責任人清單

3、檢維修停電掛牌清單

4、一級停(送)電通知(確認)單

6、二級停(送)電通知(確認)單

7、設備檢修試車及恢復生產聯系確認單

篇2:行車檢修安全管理制度

一、實行審批制度

各車間在對行車進行檢修前,要求編制好行車檢修的具體內容、項目、時間等,并報廠機動供應科、廠安全環保科審批,審批同意后,方可進行檢修。

二、定好檢修人員:

即定好所需檢修的電工、鉗工、行車操作工、安全監督員以及其他輔助人員的人數,并明確工作職責。參加檢修的人員必須身體健康。

三、制定好防范措施:

(一)防觸電:檢修前,應將行車的電源切斷,并掛上警示牌,無特殊情況下不允許帶電進行檢修。

(二)防高空墜落,檢修人員必須配備好安全帶并固定好,行車的防護欄要加固定好,需用于更換的行車備品備件必須擺放固定好。檢修時行車下地面不能站人或者有行人來往走動,有條件的要劃出隔離區。

(三)做好加固措施:檢修前要對行車的行走道、懸掛備件、物件點等作好檢查,達不到安全要求的,必須采取加固措施:

四、根據檢修的內容、項目要求,認真準備好檢修工具,并檢查好工具。

五、編制好檢修程序

(一)對檢修人員在工作前要進行安全教育,檢修工作中要相互提醒,相互照應,搞好聯幫工作,安全監督員要監護到位。

(二)檢修的內容、項目要明確程序,要有條不紊的展開。

(三)檢修完畢后,要進行一次全面檢查,檢查是否存在漏項,所有聯接部位是否已緊固,檢修工具是否已收好,其他備品備件是否已清出等等。

(四)試車。檢修人員對行車進行檢修完畢后,不能私自試車,應通知專職行車操作工配合試車,并做好相互聯系后方可進行。試車達到安全要求之后,方可交付使用、投入工作。

篇3:易燃易爆危險場所檢修作業安全管理規定

第一條(目的和依據)

為加強易燃易爆危險場所檢修作業安全管理,有效防范檢修作業過程中各類事故的發生,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依據《安全生產法》、《消防法》、《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以及《上海市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辦法》和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標準,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適用范圍)

本市行政區域內在易燃易爆危險場所中,從事設備設施的檢修作業及其安全監督管理,適用本規定。

本規定所稱易燃易爆危險場所是指生產、儲存、使用、經營易燃易爆危險化學品的場所;

本規定所稱檢修作業是指施工、維護保養、清洗、檢測檢驗等作業。

第三條(管理部門的職責)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依法對易燃易爆危險場所檢修作業實行綜合安全監督管理。

建設管理部門對易燃易爆危險場所建設工程施工實施行業安全監督管理。

公安消防部門對易燃易爆危險場所依法實施日常監督檢查。

質量技術監督管理部門對特種設備重大修理過程的監督檢驗實施監督管理。

市政管理部門對燃氣供氣設備設施檢修作業實施安全監督管理。

第四條(生產經營單位責任)

存在易燃易爆危險場所的生產經營單位(以下簡稱“生產經營單位”),對檢修作業負有下列安全管理職責:

(一)按照有關法律、法規、標準,制定本單位易燃易爆危險場所檢修、動火作業安全管理、易燃易爆危險物品和場所防火防爆管理等規章制度;

(二)負責審查檢修作業單位的相關資質;審核檢修作業單位編制的作業方案(包括檢修作業安全措施);

(三)對進入易燃易爆場所從事檢修作業的人員進行安全培訓,告知易燃易爆危險場所存在的危險因素及相應的安全防范措施;

(四)負責審批《檢修安全作業證》、《動火安全作業證》等;

(五)負責檢修作業現場的日常檢查和督促;

(六)法律、法規及規章規定的其他職責。

第五條(檢修作業單位責任)

按照“誰作業、誰負責”的原則,檢修作業單位負責檢修作業任務范圍內的下列安全管理職責:

(一)制定檢修作業方案及檢修安全防范措施;

(二)組織落實檢修作業安全防范措施;

(三)開工前應當向相關管理等部門告知檢修作業相關情況;

(四)組織檢修作業人員現場安全交底;

(五)辦理《檢修施工安全作業證》、《動火安全作業證》等。

(六)指定專人負責整個檢修作業過程的安全管理工作。

(七)法律、法規及規章規定的其他職責。

第六條(承發包管理)

在易燃易爆危險場所從事檢修作業的單位,應取得建設管理部門頒發的相應施工資質。從事特種設備重大更新、改造、維修的單位,還應取得質量技術監督管理部門頒發的相應的《特種設備安裝改造維修許可證》。

生產經營單位與檢修作業單位簽訂工程合同時,應當簽訂安全管理協議,明確雙方的安全生產責任。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加強檢修作業全過程監控,防止檢修作業單位將作業任務轉包給不具備資質的單位或個人。

第七條(教育、培訓和考核)

檢修作業單位應當建立、健全對施工人員的日常安全教育、技術培訓和考核的制度,并嚴格組織實施,對從事易燃易爆危險場所檢修作業的人員,應進行專門的安全教育和培訓。

從事易燃易爆危險場所檢修作業的單位主要負責人、項目經理以及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應取得相應的安全資格證書,并具備危險化學品安全、消防相關知識和管理能力。

電焊、氣割等特種作業人員應經專門培訓、考核合格,取得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操作證后,方可上崗。

檢修作業單位不得安排未接受過安全教育、技術培訓并經考核合格的施工人員上崗作業。

第八條(檢修作業證制度)

檢修作業前,作業單位應當向生產經營單位申請辦理《設備設施檢修安全作業證》,涉及動火作業的,應當辦理《動火安全作業證》。

未經生產經營單位批準,不得進行檢修作業。

第九條(編制專題施工方案)

從事動火、進入密閉空間以及設備設施壓力試驗和氣密性試驗等危險性較大的檢修作業,作業單位應當編制專題檢修作業方案及相應的安全措施,經生產經營單位審核,檢修作業單位技術負責人審定,檢修單位負責人批準后實施。

第十條(檢修前的安全教育)

檢修作業前,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會同檢修作業單位對參加檢修作業的人員進行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內容包括:檢修作業項目、任務、檢修方案和檢修安全措施;檢修作業現場和檢修過程中可能存在或出現的不安全因素及對策;檢修作業必須遵守的有關檢修安全規章制度;檢修作業過程中個體防護器具和勞動防護用品的正確使用。

第十一條(設備設施清洗和交出)

對盛有易燃易爆危險化學品的生產裝置、儲存設施的檢修作業,生產經營單位應按以下規定進行處置:

(一)必須進行工藝處理。按照退料、置換、清洗,分析等工作程序,由生產經營單位處置合格后移交;

(二)發包給專業清洗公司的,生產經營單位應會同專業清洗公司制定清洗方案和相應的安全措施,并配合做好相關工作;

(三)檢修作業場所和設備設施應與其他場所、非檢修設備設施有效隔離(拆除連接短管或加盲板);

(四)檢修作業單位和生產經營單位現場負責人雙方確認合格后,辦理檢修設備移交手續。

第十二條(警示告知)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在易燃易爆危險場所設置檢修作業警示標志,內容包括:易燃易爆危險特性、防火防爆管理要求、檢修安全操作規定、事故防范及應急措施等事項。

檢修作業單位負責對檢修作業區域設警戒線。

第十三條(檢修作業報告制度)

檢修作業實行告知制度。檢修作業單位應當按照下列規定在作業前向有關部門報告:

(一)在易燃易爆危險場所進行新、改、擴建設工程的檢修施工作業的,應報告建設管理部門;

(二)在加油(氣)站等可能危及公共安全的場所從事檢修作業的,應報告區(縣)安全生產監管部門;

(三)涉及燃氣設施檢修作業的,應報告市或區燃氣管理部門;

(四)涉及壓力容器、壓力管道等特種設備重大檢修作業的,應當在施工前根據有關法規要求,將擬進行的安裝、改造、維修情況書面告知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告知后即可施工。

第十四條(檢修前的安全檢查)

生產經營單位和檢修作業單位現場負責人應組織有關專業管理人員對以下檢修作業安全措施的落實情況進行檢查:

(一)施工方案及安全措施現場交底;

(二)《檢修安全作業證》、《動火安全作業證》的辦理;

(三)檢修作業人員的教育培訓;

(四)生產經營單位對移交檢修的設備設施退料、置換、清洗及分析情況;

(五)設置盲板或斷開管道連接等有效隔斷措施的落實;

(六)檢修現場易燃易爆物品的清理;

(七)檢修作業使用的氣體防護器材、檢測儀器、消防器材、通信設備、照明設備等配備;

(八)檢修作業現場的消防通道、行車通道暢通;

(九)檢修現場安全警示標志及警戒線(施工安全隔離)的設置等。

第十五條(動火檢修作業限制)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對動用明火檢修作業實行嚴格的消防安全管理。

禁止在易燃易爆危險場所進行焊接、切割作業以及使用噴燈、電鉆、砂輪等產生火焰、火花和熱源的臨時性作業。因特殊情況需要進行動火作業的,應當辦理《動火安全作業證》。

第十六條(動火檢修作業安全措施)

從事動火檢修作業必須落實以下安全措施:

(一)執行動火作業許可制度;

(二)對裝置、設備設施、容器(爐、塔、釜、罐等)進行安全處置,符合檢修作業條件;

(三)應將動火檢修部位與其他相連的設備設施、金屬容器等有效隔斷;

(四)對動火檢修部位的設備、設施、管道、容器以及作業環境等進行測爆分析(動火作業中止半小時以上應重新測爆分析);

(五)存放易燃易爆危險化學品的設備、容器等處置合格后,應采取注滿水或充氮保護的措施;

(六)進入設備內部檢修作業,必須對設備內部可燃氣體、有害氣體的濃度和氧含量分析檢測合格;

(七)施工人員應使用相應防爆等級的防爆電器和工具;

(八)作業現場要安排2名現場監護人,配備必要的救護器具和消防器材,對作業的安全措施給予確認并做好監護工作。

第十七條(檢修作業過程安全管理)

生產經營單位及檢修作業單位應當加強檢修作業現場日常的安全巡視和檢查,督促施工人員按照施工安全技術標準、安全操作規程以及本項目施工方案進行施工作業,正確使用勞動防護用品和個體防護器具。

檢查中發現事故隱患和違反施工安全技術標準或者安全操作規程的行為,應及時予以制止或者糾正。

第十八條(作業人員的權利和義務)

作業人員應正確使用勞動防護用品和個體防護器具,嚴格遵守易燃易爆危險場所檢修作業安全管理制度;發現安全防范措施不落實或不具備檢修作業安全條件,有權拒絕檢修作業,作業過程中發現異常情況或緊急情況時,有權停止作業并撤離作業場所。

第十九條(法律責任)

未辦理動火安全作業證,在易燃易爆危險場所違法使用明火進行檢修作業,由公安消防部門依照《消防法》、《上海市消防條例》等有關規定依法實施處罰。

生產經營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按照《安全生產法》、《上海市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辦法》等相關規定進行處罰:?

(一)將易燃易爆危險場所作業的項目發包給不具備安全條件的單位的;

(二)未在易燃易爆危險場所和相關設施、設備上設置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的;

(三)未制定檢修作業方案和相應的安全防護措施,并經生產經營單位技術負責人審核、檢修作業單位負責人批準的。

違反特種設備檢修安全管理規定的,由質量技術監督管理部門按照《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的相關規定進行處罰。

第二十條?本規定自二OO八年五月十五日起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