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液化石油氣儲罐安裝與檢驗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液化石油氣儲罐安裝與檢驗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2024-07-24 閱讀 9894

(1)臥罐安裝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①罐體在安裝之前,應對罐基礎做沉降試驗,以保證基礎穩定,罐體不發生位移。

②罐體若安裝在兩個鞍式支座上,其中一個支座應為固定端,另一個支座為活動端,使罐體能夠自由熱脹冷縮。罐上的液相管宜靠近固定端安裝。

③罐體安裝位置要向有液相管的一端下斜,坡度為0.01~0.02,并在罐體最低處設置排污閥。

④噴淋裝置的控制閥應遠離儲罐,以保證在發生火災無法進入罐區時,仍能及時開閥噴水。

⑤放空管最好統一集中設置,排放高度應不低于5m,放空管上端應設彎管或防雨帽,以免管內存水。

(2)球罐安裝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①罐體若采用赤道正切支柱支承,在支柱的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不應有相對移動,并確保均勻地沉降。支柱上應設有防靜電接地裝置、防火隔熱層和支柱內部氣體排出口。

②各支柱之間所有拉桿的最高點及最低點必須在同一標高上,兩根拉桿的交叉處為垂體交叉,不得焊死。

③噴淋裝置的環形噴水管布置在球罐不同部位,必須能均勻地將水灑在罐體及支柱的各個部位。

④噴淋裝置應有單獨一套供水系統,連續供水時間至少為20min,并可在距球罐5m以外的安全位置操作。

⑤球殼安裝后,其內徑的允許偏差不得大于規定內徑的±0.35%;橢圓度不得大于規定內徑的0.7%,且不大于80mm。

⑥在球殼上局部施焊(包括在球殼上焊接安裝用的附件)時,其焊接工藝、焊接材料應與球殼正常焊接相同,禁止使用錘擊等強力方法清除吊耳、工夾具等,并應將清除后留下的焊疤打磨平滑。

(3)儲罐檢驗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①檢驗周期

儲罐的定期檢驗分為外部檢驗、內外部檢驗和全面檢驗。檢驗周期應根據設備的技術狀況和使用條件酌情確定,但外部檢驗每年至少一次,內外部檢驗每3年至少一次,全面檢驗每6年至少一次。如果儲罐的使用期已達15年,應每兩年進行一次內外部檢驗;若使用期已達20年,應每年至少一次內外部檢驗。經過定期檢驗的儲罐,由檢驗人員提出檢驗報告,指明儲罐可否繼續使用,或者需要采取特殊監測等措施。檢驗報告應存人儲罐技術檔案內。

②檢驗前的準備工作

a.查閱有關技術資料,了解儲罐在制造、安裝和使用中曾發現的缺陷。

b.將儲罐內部介質排除干凈,用盲板隔斷與其連接的設備和管道,并應有明顯的隔斷標記。

c.將儲罐內殘留氣體進行置換清洗處理,并取樣分析達到安全標準。

d.打開儲罐全部人孔,拆除罐體內件,清除內壁污物。

e.切斷與儲罐有關的電源。進入罐內檢驗時,應使用電壓不超過12V或24V的低壓防爆燈,罐外還必須有專人監護。檢驗儀器和修理工具的電源電壓超過36V時,必須采用絕緣良好的軟線和可靠的接地線。

f.罐區應配備消防、安全和救護設施。如需動火作業,必須按規定辦理動火審批手續。

③檢驗內容

a.外部檢驗的主要內容

1)儲罐的防腐層、保溫層和設備銘牌是否完好。

2)儲罐外表面有無裂紋、變形、局部過熱等異常現象。

3)儲罐的接管焊縫、受壓元件等有無泄漏。

4)安全附件和控制裝置是否齊全、靈敏、可靠。

5)緊固螺栓是否完好,基礎有無下沉、傾斜等異常現象。

b.內外部檢驗的主要內容

1)外部檢驗的全部項目。

2)儲罐內外表面和開孔接管處有無介質腐蝕或沖刷磨損等現象。

3)儲罐的所有焊縫、封頭過渡區和其他應力集中的部位有無斷裂或裂紋。

4)罐體內外表面有腐蝕等現象時,應對有懷疑部位進行多處壁厚測量。測量的壁厚如小于設計最小壁厚時,應重新進行強度核定,并提出可否繼續使用和許用最高工作壓力的建議。

5)罐體內壁有脫炭、應力腐蝕、晶間腐蝕和疲勞裂紋等缺陷時,應進行金相檢驗和表面硬度測定,并提出檢驗報告。

c.全面檢驗的主要內容

1)內外部檢驗的全部項目。

2)對主要焊縫或殼體進行無損探傷抽查,抽查長度為容器焊縫總長度或殼體面積的20%。

3)經內外部檢驗合格后,按儲罐設計壓力的1.25倍進行水壓試驗和按儲罐設計壓力進行氣密試驗。在上述試驗過程中,儲罐和各部焊縫無滲漏,以及儲罐無可見的異常變形為合格。

篇2:液化石油氣儲罐區管理制度

液化石油氣儲罐區管理制度

1、各種承壓儲罐應符合《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的規定,其液面計、壓力計、溫度計、呼吸閥、阻火器、安全閥等安全附件應完好。

2、易燃、可燃液體和液化石油氣的儲罐和管線的絕緣材料、裝卸棧臺、安全梯和管架等,均應用非燃燒材料建造。

3、液化石油氣及閃點低于28℃、沸點低于85℃的易燃液體儲罐,無絕熱措施時,應設冷卻水噴淋設施,達到降溫的目的。罐體外部宜涂刷防止熱輻射材料。設施的電器開關設置在遠離防火(護)堤外,不準將電器開關設在防火(護)堤內。

4、易燃、可燃液體和可燃氣體儲罐區內,不應有與儲罐無關的管道、電纜等穿越,與儲罐有關的管道穿過防火(護)堤時,洞口應用不燃材料填實,電纜宜采用跨越防火(護)堤方式鋪設,應設置可燃氣體檢測報警裝置。

5、罐區防火(護)堤的排水管應相應設置隔油池或水封井,并在出口管上設置切斷閥。

6、對于儲存沸點低于25℃的液體危險品的空儲罐,應制訂先充滿液體蒸氣至飽和蒸氣壓后,再充該液體的操作工藝規定,避免空罐進液體閃蒸而使鋼材產生低溫脆變破壞。

7、儲罐的防雷、防靜電接地裝置,應按照《石油庫設計規范》設置。

8、同種液體危險化學品應設置二個以上互通的等儲存能力的儲罐,以備突發異常情況時互輸。

篇3:液化石油氣儲罐安裝檢驗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1)臥罐安裝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①罐體在安裝之前,應對罐基礎做沉降試驗,以保證基礎穩定,罐體不發生位移。

②罐體若安裝在兩個鞍式支座上,其中一個支座應為固定端,另一個支座為活動端,使罐體能夠自由熱脹冷縮。罐上的液相管宜靠近固定端安裝。

③罐體安裝位置要向有液相管的一端下斜,坡度為0.01~0.02,并在罐體最低處設置排污閥。

④噴淋裝置的控制閥應遠離儲罐,以保證在發生火災無法進入罐區時,仍能及時開閥噴水。

⑤放空管最好統一集中設置,排放高度應不低于5m,放空管上端應設彎管或防雨帽,以免管內存水。

(2)球罐安裝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①罐體若采用赤道正切支柱支承,在支柱的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不應有相對移動,并確保均勻地沉降。支柱上應設有防靜電接地裝置、防火隔熱層和支柱內部氣體排出口。

②各支柱之間所有拉桿的最高點及最低點必須在同一標高上,兩根拉桿的交叉處為垂體交叉,不得焊死。

③噴淋裝置的環形噴水管布置在球罐不同部位,必須能均勻地將水灑在罐體及支柱的各個部位。

④噴淋裝置應有單獨一套供水系統,連續供水時間至少為20min,并可在距球罐5m以外的安全位置操作。

⑤球殼安裝后,其內徑的允許偏差不得大于規定內徑的±0.35%;橢圓度不得大于規定內徑的0.7%,且不大于80mm。

⑥在球殼上局部施焊(包括在球殼上焊接安裝用的附件)時,其焊接工藝、焊接材料應與球殼正常焊接相同,禁止使用錘擊等強力方法清除吊耳、工夾具等,并應將清除后留下的焊疤打磨平滑。

(3)儲罐檢驗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①檢驗周期儲罐的定期檢驗分為外部檢驗、內外部檢驗和全面檢驗。檢驗周期應根據設備的技術狀況和使用條件酌情確定,但外部檢驗每年至少一次,內外部檢驗每3年至少一次,全面檢驗每6年至少一次。如果儲罐的使用期已達15年,應每兩年進行一次內外部檢驗;若使用期已達20年,應每年至少一次內外部檢驗。經過定期檢驗的儲罐,由檢驗人員提出檢驗報告,指明儲罐可否繼續使用,或者需要采取特殊監測等措施。檢驗報告應存人儲罐技術檔案內。

②檢驗前的準備工作

a.查閱有關技術資料,了解儲罐在制造、安裝和使用中曾發現的缺陷。

b.將儲罐內部介質排除干凈,用盲板隔斷與其連接的設備和管道,并應有明顯的隔斷標記。

c.將儲罐內殘留氣體進行置換清洗處理,并取樣分析達到安全標準。

d.打開儲罐全部人孔,拆除罐體內件,清除內壁污物。

e.切斷與儲罐有關的電源。進入罐內檢驗時,應使用電壓不超過12V或24V的低壓防爆燈,罐外還必須有專人監護。檢驗儀器和修理工具的電源電壓超過36V時,必須采用絕緣良好的軟線和可靠的接地線。

f.罐區應配備消防、安全和救護設施。如需動火作業,必須按規定辦理動火審批手續。

③檢驗內容

a.外部檢驗的主要內容

1)儲罐的防腐層、保溫層和設備銘牌是否完好。

2)儲罐外表面有無裂紋、變形、局部過熱等異常現象。

2)儲罐的接管焊縫、受壓元件等有無泄漏。

4)安全附件和控制裝置是否齊全、靈敏、可靠。

5)緊固螺栓是否完好,基礎有無下沉、傾斜等異常現象。

b.內外部檢驗的主要內容

1)外部檢驗的全部項目。

2)儲罐內外表面和開孔接管處有無介質腐蝕或沖刷磨損等現象。

3)儲罐的所有焊縫、封頭過渡區和其他應力集中的部位有無斷裂或裂紋。

4)罐體內外表面有腐蝕等現象時,應對有懷疑部位進行多處壁厚測量。測量的壁厚如小于設計最小壁厚時,應重新進行強度核定,并提出可否繼續使用和許用最高工作壓力的建議。

5)罐體內壁有脫炭、應力腐蝕、晶間腐蝕和疲勞裂紋等缺陷時,應進行金相檢驗和表面硬度測定,并提出檢驗報告。

c.全面檢驗的主要內容

1)內外部檢驗的全部項目。

2)對主要焊縫或殼體進行無損探傷抽查,抽查長度為容器焊縫總長度或殼體面積的20%。

3)經內外部檢驗合格后,按儲罐設計壓力的1.25倍進行水壓試驗和按儲罐設計壓力進行氣密試驗。在上述試驗過程中,儲罐和各部焊縫無滲漏,以及儲罐無可見的異常變形為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