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廢熱鍋爐安全操作規程

廢熱鍋爐安全操作規程

2024-07-24 閱讀 7252

第一條水壓試驗

鍋爐安裝,修理后,必須進行水壓試驗,其方法如下;

1、檢查上、下爐筒內是否有工具和雜物,然后裝好人孔。將安全閥用盲法蘭密封,水壓試驗后拆除。

2、檢查壓力表和導管,確認性能良好。注入淡水,試驗用水溫度最好20℃左右。

3、打開上部放氣閥,將空氣排出,排空后關閉排氣閥。逐漸升壓,大約每分鐘0.35MMPa。

4、達到試驗壓力3.0Mpa后,保持30分鐘,檢查各部位,特別是上、下爐筒連接水管有否泄漏等,如有進行修理,然后再重新試驗直到合格。

5、如沒有問題,漸漸打開下排污閥,注意避免爐筒內出現真空。

6、鍋爐內有余熱,不得做水壓試驗。

第二條起動前的準備

1、檢查爐筒所有部件連接是否正確,松緊是否合適,確認爐內無人和遺留雜物,然后上好人孔蓋,并檢查密封墊有否損壞。

2、檢查水位表功能是否正常,將主蒸汽閥打開一點,然后關閉。

3、檢查給水閥、排污閥、水位表閥、管路閥件的安裝情況,用手操作一次,放到正常位置。

4、打開上爐筒放氣閥。

5、用給水泵上水,檢查排污閥漏泄,當水位到水位上限時,停止給水泵,檢查各部件接頭密封有無漏泄。

第三條升溫和升壓

1、檢查爐體上的儀器、儀表、吹灰器、人孔等有無松動

2、檢查壓力表的性能,確認表閥是否打開。

3、檢查水位,使水位稍高于正常水位。

4、將蒸汽截止閥打開一點,再輕輕關上,否則升氣后打不開。

5、燃焚燒爐,逐漸升溫、升壓,當溫度、壓力上升時,為防止蒸汽閥卡住,輕輕擰動閥的手柄,當蒸汽壓力達到0.1―0.2Mpa時,關閉放氣閥。

6、逐漸升壓,每小時不超過0.2-0.3Mpa,進一步檢查,緊固人孔、手孔蓋、爐體閥件和法蘭,當壓力達1.0Mpa時,再做一次。

7、當水位超過上限時,逐漸地排污,使水位回到正常。

8、排出一部分低壓蒸汽對蒸汽管系進行暖管。

第四條供汽

1、打開蒸汽管系放水閥,供汽并充分排放殘水。

2、逐漸打開主停開汽閥,向空氣加熱器和冷凝器供汽,此時應檢查管系的噪聲和避免水擊。如正常,完全打開停汽閥進行正常操作。

3、當壓力控制閥打開后,有蒸汽進入冷凝器時,向各用氣單元供汽。

第五條運行中的操作

1、監視水位表,使水位保持在上爐筒中心上100毫米,水位表顯示的水位應在此上下的一個小范圍內;當使用自動水位控制裝置時,不要過于依賴,必須仔細觀察四個水位表的水位,以判別真假水位,并經常保持水位表的清潔。

2、確認壓力表閥保持開啟,當靈敏度下降時,必須進行檢查,冬季停爐時注意防凍。

3、保持受熱面的清潔,根據產生的蒸汽量,排煙溫度、排煙壓力損失來決定是否使用吹灰器,以保證熱效率(一般每天至少吹灰一次)。

4、如果安全閥動作,記下啟閥壓力和閥閉壓力,與設定壓力和壓力表讀數進行比較。安全閥盤桿開啟,出現此故障后,必須對安全閥進行檢修,并檢查安全閥排出管是否阻塞。

5、根據負荷和雜質含量可分別采用連續排污、底部排污、表面排污,注意影響鍋爐水位。

第六條停爐

1、逐步自然地將爐壓和溫度,壓力降低速度為0.3-0.5MPa/h。

2、必須連續供水,直到停止供汽,然后將水位調到水位表的2/3位置,注意不要由于殘余熱量而使壓力再升高。

3、壓力降至0.05-0.1Mpa時,進行全排污,使鍋爐速干。

4、當殘熱全部散去后,檢查鍋爐灰塵聚集情況(打開人孔),清除灰塵。注意人孔打開時間不過長,以免引起腐蝕。小心清潔爐筒和水管,不要劃傷表面。

第七條應急措施

1、如鍋爐水位不斷下降不能維持,根據情況減少供汽量,并查明原因修理;如仍不能維持水位,應間斷供汽。

2、運行期間如給水設備失靈停止供水,而又未及時發現,此時應立即停火,千萬不可上水,等鍋爐慢慢冷卻。

3、如由于爐管破裂,水泄入爐內,此時應立即熄滅,連續給水,以保持水位,直到預熱散盡。

4、當水位下降倒水位表監視不到時,應視為鍋爐嚴重缺水,采取相應的措施。

5、當水位下降到最低水位時,水位控制系統發出警報,同時切斷燃油,自動熄滅,此時應停止供給垃圾和其它燃物,檢查給水系統。

6、如果船舶搖擺嚴重,橫搖超過15°,鍋爐不能連續安全操作,應立即停爐。

第八條停爐保養和修理

1、滿水保養法;停用時間不超過3個月時,在停爐前1-2天,向給水中多投藥,保持PH值為11.0,然后停爐,逐步提高水位,打開放汽閥,排出空氣,注滿水后在關閉放氣閥,檢查鍋爐所有閥門是否關閉。

2、干保養法;停爐時間超過3個月以上時,將爐溫降到200-250℃,鍋爐壓力降到0.05-0.1Mpa時,完全打開下爐筒排污,將水全部放掉,鍋爐管內外壁被預熱烘干,如有殘留水,用棉布擦干。為防止受潮,應在每個爐筒內放入20升二氧化硅干燥劑,然后完全關閉人孔和閥。每2-3個月打開人孔檢查內部一次,確認無銹生成,干燥劑失效須及時更換。

3、調節管理的最低標準

項目標準

水位表每天至少二次

安全閥用閥柄扳起安全閥至少每周二次

爐水化驗每周至少二次

排污根據爐內情況

給水泵保持運行最佳狀態

投藥裝置每天檢查一次

壓力表每天檢查三次,時刻保持良好狀況

排污閥檢查有無漏泄

鍋爐日志

運行中給水爐水的化學指標

項目給水爐水備注

硬度1.0最大盡可能小

PH值(25℃)7-910.8-11.3

溶解氧0.5最大毫克氧/升

總蒸發殘余物2000最大毫克/升

磷酸根20-40毫克/升

氧根300最大毫克/升

堿根500最大毫克/升

油臘盡量少

導電率3000最大

篇2:廢熱鍋爐安全操作規程

一、鍋爐運行前應作到:

1.檢查:檢查爐體各部件、爐墻、進出煙道、閘板、引風機、軸承、油位以及鍋爐的安全閥、排污閥、壓力表、雙色水位計水位報警器是否齊全,靈活好用,嚴密可靠,熱工、電工儀表、運轉機械、給水設備、給汽管道是否處于完全良好狀態。

2.打開給水閥,向爐內緩慢進水,爐內水位應控制在正常水位±50毫米,正常情況有微微晃動現象,如靜止不動,可能產生堵塞,應立即對水位表進行沖洗。注意:放水時要打開空氣閥。

3.關閉支煙道閘板起動引風機,試動轉在半小時以上,檢查風機聲音是否正常,電動機溫度、電流是否符合規定。

4.當蒸汽壓力升到0.05~0.1Mpa時,關閉排空閥,沖洗水位表一次,并對閘閥填料,法蘭聯接處進行全面檢查有無漏水、漏汽現象,同時進行緊固螺栓工作,并關小放汽閥。當壓力升到0.1~0.15MPa時,應沖洗壓力表一次,防止因污垢堵塞管路而失靈。

5.當壓力升到0.2~0.3MPa時,應檢查關閉的人孔、手孔等有無漏汽、外泄,當壓力升到0.3~0.4MPa時應試用給水設備,同時排污一次,檢查排污裝置,但水不能排到低水位。

6.當風機試運行后,打開引風機出口閘板,同時與窯頭聯系,得到確認后,再打開支煙道閘板,窯頭調整主煙道閘板。

7.當壓力升到額定工作壓力的2/3時,應進行暖管工作,暖管時的升溫速度一般為3~4℃/分,操作順序如下:

(1)開啟主汽管到蒸汽母管之間的疏水閥,排出凝結水。

(2)緩慢將鍋爐與蒸汽母管之間的主汽閥開啟半圈,待管道充熱后再慢慢開大。全部開啟約需4-8分鐘。

(3)打開分汽缸上的放水閥,再緩慢開啟分缸上的進汽閥,直至全開。

(4)各汽閥緩慢開啟后,手輪應回轉達半圈。

8.送汽開始后,須注意給水,維持正常水位。

二、廢熱鍋爐正常運行操作:

1.當班運行須對鍋爐和蒸汽壓力要嚴加監控鍋爐水位必須在上、下紅線之間,一般在中紅線上、下波動。蒸汽壓力不能超過0.8Mpa,一般保持在0.4MPa±0.05Mpa,蒸汽壓力由變頻器調節到風機電機頻率大小進行控制。

2.每班沖洗水位表一次,每班最少排污一次,壓力表每班必須沖一次。

3.安全閥應2-3周做一次排氣試驗,防止粘結以確保運行安全,并作好記錄。

4.每小時檢查一次引風機運轉情況和電機溫度,以及軸承油位、冷卻水,每小時做好運行日志記錄。

5.每三天必須清洗一次鍋爐煙道,清灰前應代好防護用品,清至管內煙灰刷盡為止。

6.管理好鍋爐給水泵,經常檢查軸承、電機,發現異聲應立即通知保全班維修,并經常堅固密封填料。

7.做好工具保管工作,作到班班交接,不得遺失和損壞。

8.交班前做好清潔衛生,文明生產。

9.以一線鍋爐運行為主,兩臺鍋爐每半個月倒換一次。每三個月啟用一次二線鍋爐,每臺鍋爐運行三天,所有備用爐均采用熱保方式。

三、停爐:

1.正常停爐過程:

(1)通知窯頭打開總煙道閘板,關閉支煙道閘板,停止引風機,再關閉引出口插板閥。

(2)引風機停止5分鐘后,關閉軸承冷卻水。

(3)當爐內蒸汽壓力低于母管蒸汽壓力時,關閉送汽總閥,同時關閉進水閥門,注意爐內水位不能過高或過低。

(4)當爐水溫度冷卻到70℃以下時,才能放爐水。

2.事故停機(事故停機時應立即開啟備用爐):

(1)司爐工如遇鍋爐煙管破裂或水位表玻璃破裂時,必須緊急停爐。

(2)鍋爐水位高或過低,致使無法判斷水位時,必須緊急停爐。

(3)如發現引風機運轉聲音不正常,軸承發熱或電機溫度過高,致使有燒壞電機的危險時,必須緊急停爐。

(4)如遇供電系統或供水系統發生故障,不能正常供電、供水時,必須緊急停爐。

(5)鍋爐安全附件:安全閥、水位表、壓力表等有一種失靈時必須緊急停爐。

(6)鍋爐本體各受壓元件出現問題時,必須緊急停爐。

篇3:汽化冷卻與廢熱鍋爐安全操作規程

1、工作前,按規定穿戴好防護用品和用具,對作業信息、作業環境、作業對象進行全面確認,發現隱患及時排除。

2、停爐檢修時要對汽包內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在進入汽包檢查前,要用盲板徹底切斷與主產汽管路的連接,同時不能少于兩人,嚴禁一人進行檢查。檢修結束時要將汽包內的雜物、結垢物清除干凈。上下汽包要扶好護欄。

3、運行前要對壓力表、水位計、安全閥、排污閥、放散閥等附件進行檢查,使其保持良好運行狀態。

4、運行前,汽包水位要達到中水位,并保持穩定。

5、安全閥在運行中要每三個月手動試調一次,檢查安全閥是否正常,以保證安全運行。

6、班中要對水位、壓力、各種閥門等進行巡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值班人員處理不了時,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

7、汽包運行壓力控制在0.3-0.6MPa范圍內,超出范圍時要及時給予調整,以確保冷卻系統和汽包的正常運行。

8、給水泵必須保證有兩臺以上能夠正常運行。汽泵要經常檢查,以確保停電時汽泵能及時投上。遇到特殊情況需要停爐時,有權向有關部門反映停爐。

9、對水箱水位要不少于兩小時檢查一次,水箱水位不能低于1.5米。

10、對上水、排污管路要每班檢查一次,以確保管路的暢通;每班排污一次,以防結垢物的沉積造成汽包受熱不均出現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