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電偶和熱電阻溫度計的安裝注意事項
熱電偶和熱電阻溫度計是工礦企業和科研院所常用的溫度測量儀表。
正確的安裝熱電偶和熱電阻是保證其測量精度的重要因素。
下面根據平時常用的幾種安裝方式作些介紹,希望能給大家的實際工作提供點參考。
首先熱電偶和熱電阻的安裝應盡可能保持垂直,以防止保護套管在高溫下產生變形,但在有流速的情況下,則必須迎著被測介質的流向插入,以保證測溫元件與流體的充分接觸以保證其測量精度。另外熱電偶和熱電阻應盡量安裝在有保護層的管道內,以防止熱量散失。其次當熱電偶和熱電阻安裝在負壓管道中時,必須保證測量處的密封性,以防止外界冷空氣進入,使讀數偏低。當熱電偶和熱電阻安裝在戶外時,熱電偶和熱電阻的接線盒面蓋應向上,入線口應向下,以避免雨水或灰塵進入接線盒,而損壞熱電偶和熱電阻接線盒內的接線影響其測量精度。應經常檢查熱電偶和熱電阻溫度計各處的接線情況,特別是熱電偶溫度計由于其補償導線的材料硬度較高,非常容易和接線柱脫離造成斷路故障,因此要接線良好不要過多碰動溫度計的接線并經常檢查,以獲得正確的測量溫度。
篇2:熱電偶和熱電阻溫度計的安裝注意事項
熱電偶和熱電阻溫度計是工礦企業和科研院所常用的溫度測量儀表。
正確的安裝熱電偶和熱電阻是保證其測量精度的重要因素。
下面根據平時常用的幾種安裝方式作些介紹,希望能給大家的實際工作提供點參考。
首先熱電偶和熱電阻的安裝應盡可能保持垂直,以防止保護套管在高溫下產生變形,但在有流速的情況下,則必須迎著被測介質的流向插入,以保證測溫元件與流體的充分接觸以保證其測量精度。另外熱電偶和熱電阻應盡量安裝在有保護層的管道內,以防止熱量散失。其次當熱電偶和熱電阻安裝在負壓管道中時,必須保證測量處的密封性,以防止外界冷空氣進入,使讀數偏低。當熱電偶和熱電阻安裝在戶外時,熱電偶和熱電阻的接線盒面蓋應向上,入線口應向下,以避免雨水或灰塵進入接線盒,而損壞熱電偶和熱電阻接線盒內的接線影響其測量精度。應經常檢查熱電偶和熱電阻溫度計各處的接線情況,特別是熱電偶溫度計由于其補償導線的材料硬度較高,非常容易和接線柱脫離造成斷路故障,因此要接線良好不要過多碰動溫度計的接線并經常檢查,以獲得正確的測量溫度。
篇3:從科學領域核心價值看大班科學活動《溫度計》
從“科學領域的核心價值”看大班科學活動《溫度計》
《指南》在科學領域中提出:“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科學探究方面明確了三個目標:一是親近自然,喜歡探究;二是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三是在探究中認識周圍事物和現象。這三個目標是不可分割的整體,通過幼兒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得以實現。結合廖麗英老師關于“《指南》科學領域的理解和實施”的講座學習,對大班科學活動“溫度計”進行一下評析,談談自己的感受和學習體會。
此活動充分體現了科學活動的核心價值,選擇了孩子們生活中熟悉、常見的溫度計進行科學探究,激發幼兒探究欲望,創設情境培養幼兒探究能力,圍繞科學學習的核心目標,層層展開,有效落實。
一、有效激發幼兒探究興趣
⒈從內容激發探究興趣。
首先,溫度計取材于幼兒的生活,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在平時生活中,孩子們對溫度計既熟悉又感到陌生。熟悉的是孩子們在生病發熱或其它場合用過、見過溫度計,陌生的是對于溫度計的種類、用途以及如何正確使用溫度計、如何讀取溫度計等,缺乏一定的認知經驗。選擇這樣的內容能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活動以謎語引出,一下子就抓住了孩子們的好奇心。“玻璃身體直心腸,一根紅線在中央,有時上來有時下,人們生活需要它。”謎語中滲透了溫度計的特點,保護了幼兒的好奇心,激發了學習和探究的熱情。
其次,拓展溫度計在生活中的運用,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活動中,老師結合圖片引導幼兒了解溫度計在生活中的用途,測量空氣、體溫和水溫,“人體正常溫度在什么之間?”“6℃有可能是什么季節?”“38℃有可能是什么季節?”,“跳一跳,夠得著”推助了他們的探索熱情,充分調動幼兒的生活經驗進行分享和交流,豐富對溫度計的認識。他們愿意去探究,去發現其中的奧秘,從而也更好地提高了孩子們從小善于觀察和發現生活中的各種事物的能力。
⒉以提問激發探究興趣。
活動中,老師的提問非常開放,在活動開始環節提出:“你在哪里見到過溫度計?它有什么用?還有什么不同種類的溫度計?”“為什么小孩洗澡要用溫度計?為什么要測大棚里的溫度?”在活動交流環節提出:“溫度計是怎么變化的,你觀察到了嗎?為什么不同地方的溫度會不一樣?”在互動交流的過程中,“在冬天選擇有陽光的呢,還是選擇沒有陽光的?那夏天呢?”提問不但喚起了孩子的思維和想象,豐富了孩子的知識,進一步激發了孩子的學習和探究興趣。在結束環節提出:“關于溫度的知識還有很多,熱脹冷縮,世界各地的溫度也不一樣?小朋友可以繼續去了解收集”,引發孩子繼續探索和學習的欲望。
二、注重幼兒探究能力的培養。
⒈認讀溫度計。老師選擇了集體觀察、認讀溫度計的方法,為接下來的操作活動奠定基礎。超大的溫度計模型可以讓孩子非常直觀、清晰的進行觀察,了解溫度計上的數字、刻度以及紅線所代表的含義,可以抽動的紅線操作方便,幫助幼兒識別不同刻度的溫度,通過觀察、比較的方法進行正確認讀。在觀察的同時,緊密結合生活經驗進行學習,幫助幼兒更好地感受溫度計和我們生活之間的聯系。
⒉合作探究。以三人小組合作的方法進行合作探究,分別測量體溫、水溫和空氣的溫度,操作之前,教師先布置要求,引導幼兒合理分工,拋出了“誰負責記錄?誰負責觀察?商量在哪測?”等問題,讓孩子在探究中學習合作的方法。《指南》科學領域的目標中提到“應鼓勵幼兒學習做簡單的記錄和計劃,并與他人分享交流”。讓孩子們在操作中增強合作意識和合作技能,有助于提高幼兒探究能力的培養。
三、突出孩子的自主探究過程。
《指南》中提出的支持和鼓勵幼兒在探究的過程中積極動手動腦,尋找答案或解決問題的要求。在此活動中充分體現了“幼兒在前,教師在后”的教學理念。幼兒在小組合作實驗中,學會了觀察、發現、記錄、交流,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記錄,實驗的過程激發起幼兒的探究精神和探究欲望,在實驗后的交流中,老師引導幼兒自主交流發現和記錄,有效進行經驗分享,讓孩子們體驗到了探索成功的喜悅。孩子們的自主探究過程,很好地滿足了他們的探索興趣,拓展了經驗,分享了自己的發現,真正讓幼兒感受科學的有趣性。
葉瀾教授對好課的標準是:“扎實、充實、平實、真實”,縱觀整個活動,緊扣科學活動的核心目標,讓孩子們學習了科學認讀溫度計,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溫度計在生活中的運用,了解了氣溫與季節的關系,活動中有孩子提到了“熱脹冷縮”的現象,也進一步激發起孩子們繼續探究的興趣。所以,這節科學活動是非常扎實、有效的。但是,我個人也有一些建議和思考:
首先,幼兒自主探究和操作的機會不夠
在認識溫度計環節不夠開放,教師限制了幼兒自主探索的機會。在集體認讀溫度計的環節之前,建議先開展小組自主觀察,讓幼兒通過自主觀察發現溫度計上的數字、紅線以及刻度等,自主觀察之后在進行集體交流,還可以讓孩子來操作溫度計模型,更好進行師生、生生互動,充分體現“幼兒在前、教師在后”的學習理念,真正體現從幼兒的學習經驗出發開展教學。
其次,小組合作的價值如何更好的體現?
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非常好,但是合作不能僅僅停留在表面,三個人分工后是單獨操作,還是要共同參與探究過程?如何更好體現合作的價值?這里涉及到了“真合作”和“假合作”的概念。合作過程中關系到孩子的合作能力和方法,對于初次接觸合作形式的孩子來說,老師除了要交代合作的內容和形式,更要幫助孩子提煉出合作的方法,這樣才能真正有效的提高孩子的合作能力,從而在合作中提高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