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控閥控制油路的正確運用
1、液控單向閥方面
外泄式帶卸荷閥芯的雙液控單向閥用來鎖定液壓缸的回路,用雙液控單向閥來實現液壓缸的準確定位。由于系統中的換向閥中位機能為O型。當換向閥切換至中位時,油缸至換向閥間的油路被鎖死,此時液控單向閥的控制油路仍存在壓力,使液控單向閥仍處于開啟狀態,不能立即關閉,活塞也就不能立即停止,產生了竄動現象。造成上述現象的原因是液控單向閥控制油不能及時卸壓。解決的辦法是將換向閥的中位機能改為Y型或H型,而不可用O型、M型等。
活塞下降時,由于運動部件的自重使活塞的下降速度超過了由進油量設定的速度,致使缸上腔出現真空,液控單向閥的控制油壓過低,單向閥關閉,活塞運動停止,直至油缸上腔壓力重新建立起來后,單向閥又被打開,活塞又開始下降。如此重復即產生了“爬行”現象。解決的辦法是在無桿腔油口與單向閥間即圖中a、b處加一單向節流閥,這樣既不致因活塞的自重而下降過速,又保證了油路有足夠的壓力,使液控單向閥保持開啟狀態,活塞平穩下降。
2、液控換向閥方面
某廠生產的混凝土泵的分配閥控制回路,由于先導閥中位機能采用O型,當先導閥切換到中位時,由于主閥控制油路的回油路也被堵死,主閥芯不能移動而仍處于左位或右位,該三位四通閥在使用時僅相當于二位四通閥的功能。根據該系統的工作情況可直接選用二位四通閥即可。同時指出在三位四通電液換向閥中,如果主閥是彈簧對中的則先導閥應選用Y型中位機能;如果主閥是壓力對中的,則先導閥應選用P型中位機能。
具有卸荷功能的三位四通電液換向閥,當換向閥處在中位時,油泵卸荷,出口壓力極低,即使先導閥換向,主閥也不能換向,因此主閥的中位具有卸荷機能時,若控制油源來自主油路,則應在控制油路接入點后(即C點處)加裝背壓閥,以使泵能提供足以使主閥換向的壓力油。
某機床夾緊回路,當油缸壓力不足時,泵應重新向蓄能器供油,但此時順序閥已關閉,液動換向閥控制腔的油無路可排,致使液動換向閥仍處于上位,液壓泵仍保持卸荷狀態而無法向蓄能夾緊回路充油。油缸壓力繼續下降,會造成工件松脫現象。為了保證原設計者的設計思想,使系統壓力過渡平穩,解決此問題的辦法是將回路改為用壓力繼電器和電磁換向閥組成回路。
由外控順序閥組成的平穩回路。當換向閥切換至左位時,壓力油進入液壓缸上腔并進入液控順序閥的控制口,打開順序閥,使液壓缸下腔回油,活塞下行放下重物。若由于重物作用而運動部件下降過快,油缸上腔壓力降低,液控順序閥關小致使活塞速度迅速下降。在活塞下行過程中順序閥的開口處于不穩定狀態,系統平穩性差。為此可在順序閥的出口處(a處)加裝一可調節流閥,可改善系統的平穩性。此外,還應特別注意的是,由于控制油路中的油壓一般較低。控制油路的回油路一般單獨接油箱,不可與主油路的回油路相并,以免主油路回油的油壓對控制油路的干擾。
篇2:柴油機油路故障預防措施
眾所周知,防止各種機械故障的產生要比排除故障更為重要。只要正確維護與保養、及時檢查與調整、提前消除故障隱患,故障發生率就會明顯降低。柴油發動機的故障多發生在油路系統中,下面結合使用中實際情況談油路故障的預防。
1、低壓油路氣阻和預防
在輸油泵或噴油泵的抽吸作用下,燃油由油箱經低壓油路送到高壓油路。若低壓油路密封不嚴,或油箱內油面過低,或油箱內油量較少而車輛傾斜停放和行駛,空氣會趁機進入油路;若氣溫高,燃油蒸發,也會在低壓油路形成氣阻,造成發動機工作不穩、自動熄火或發動機不能啟動。
1)經常檢查低壓油路中油管、油管接頭及密封墊片、輸油泵和手油泵的密封狀況,若有漏油、進氣應及時修復或更換、低壓油管有裂紋、砂眼或當油管接頭墊片破損、不平、有溝痕及毛刺時,要及時更換。
2)油管所經路線不得與棱角機件、機體接觸,以免磨損滲漏,更不要隨意板動油管改變所經路線,以免凹癟、折斷,有條件時可在油管外纏上金屬絲加以保護。
3)油箱內的燃油用完后,加油時應把油路中的空氣及時排凈。
4)在裝配柴油機的細濾清器蓋、輸油泵蓋、噴油泵蓋時,首先要檢查該處的密封紙墊是否完好和結合處是否有傷痕、毛刺及雜質,然后把蓋與殼體間的緊固螺釘按要求均勻地擰緊。
5)在炎熱天氣時,可將一塊濕布蓋在輸油泵上并不斷滴水,以減緩燃油蒸發。
2、油路堵塞的預防
油路堵塞的常見部位主要有油箱內的油管、濾網、柴油濾清器、油箱蓋通氣孔等。但實際上整個油路都有可能被堵塞,所以說對“堵”應從整體上預防,并做好以下3個方面的工作。
1)預防油路故障最關鍵的是保證燃油清潔及油路密封,具體應做到:①嚴把柴油的選用和過濾關,柴油加注前要經過48h的沉淀;②加油工具要清潔,最好采用密封管加油,并注意不要把吸油管插到桶底,油箱加油口濾網一定要完好無損,油箱要經常排污;③加油時油箱應加滿。
2)油路應進行經常性保養,保養清洗一定要徹底不要混入雜質,不要使油管凹癟。
3)加強對柴油濾清器的清潔保養,及時清洗或更換濾芯,根據作業環境條件及時對柴油箱進行清洗,徹底去除油箱底部的油泥及水分。
此外,不要用瓶子、棉紗等物品去油箱內取油,以免雜物、棉紗及其它易堵塞的物品進入油箱。
3、柴油機噴油泵的預防
1)要使用合格的干凈的柴油如果柴油的十六烷值不符合要求,會造成發動機運轉無力、排煙量大、故障增多,特別是噴油器的故障偏高。
2)噴油泵內機油的數量和質量符合要求每次啟動柴油機前都應檢查噴油泵內機油的數量和質量情況(靠發動機強制潤滑的噴油泵除外)。如果機油因混入水或柴油而變質,輕者造成柱塞及出油閥偶件的早期磨損,導致柴油機動力不足、啟動困難,嚴重時會造成柱塞及出油閥偶件的腐蝕或銹蝕。
3)定期檢查調整供油提前角及各缸供油間隔角使用過程中供油角及各缸間隔會發生變化,使柴油燃燒不良,柴油機的動力性和經濟性變差,同時啟動困難,運轉不穩,出現異常及過熱等。
4)定期檢查凸輪軸間隙軸向間隙過大時,可在兩側加入墊片調整:徑向間隙過大時,一般要更換新品。
5)定期檢查調整各缸供油量實際應用中可通過觀察柴油機排氣煙色、聽發動機聲音、摸排氣歧管溫度等方法來確定各缸供油量的大小。
6)定期檢查出油閥偶件密封情況如果有多缸出現密封不良現象,應對噴油泵進行徹底調試保養,更換偶件。
7)定期檢查相關鍵槽及固定螺栓的磨損情況由于長期使用,輕者會發生磨損,使鍵槽變寬,半圓鍵安裝不牢,供油提前角發生改變;重者會出現鍵子滾落,導致動力傳遞失效。因此要定期檢查,及時維修或更換已磨損的部件。
8)及時更換磨損的柱塞及出油閥偶件柴油機啟動困難、功率下降、油耗增多,且通過調整噴油泵及噴油器仍不見好轉時,應拆檢柱塞及出油產代偶件,如果磨損到一定程度,應及時更換。
篇3:液控閥控制油路的正確運用
1、液控單向閥方面
外泄式帶卸荷閥芯的雙液控單向閥用來鎖定液壓缸的回路,用雙液控單向閥來實現液壓缸的準確定位。由于系統中的換向閥中位機能為O型。當換向閥切換至中位時,油缸至換向閥間的油路被鎖死,此時液控單向閥的控制油路仍存在壓力,使液控單向閥仍處于開啟狀態,不能立即關閉,活塞也就不能立即停止,產生了竄動現象。造成上述現象的原因是液控單向閥控制油不能及時卸壓。解決的辦法是將換向閥的中位機能改為Y型或H型,而不可用O型、M型等。
活塞下降時,由于運動部件的自重使活塞的下降速度超過了由進油量設定的速度,致使缸上腔出現真空,液控單向閥的控制油壓過低,單向閥關閉,活塞運動停止,直至油缸上腔壓力重新建立起來后,單向閥又被打開,活塞又開始下降。如此重復即產生了“爬行”現象。解決的辦法是在無桿腔油口與單向閥間即圖中a、b處加一單向節流閥,這樣既不致因活塞的自重而下降過速,又保證了油路有足夠的壓力,使液控單向閥保持開啟狀態,活塞平穩下降。
2、液控換向閥方面
某廠生產的混凝土泵的分配閥控制回路,由于先導閥中位機能采用O型,當先導閥切換到中位時,由于主閥控制油路的回油路也被堵死,主閥芯不能移動而仍處于左位或右位,該三位四通閥在使用時僅相當于二位四通閥的功能。根據該系統的工作情況可直接選用二位四通閥即可。同時指出在三位四通電液換向閥中,如果主閥是彈簧對中的則先導閥應選用Y型中位機能;如果主閥是壓力對中的,則先導閥應選用P型中位機能。
具有卸荷功能的三位四通電液換向閥,當換向閥處在中位時,油泵卸荷,出口壓力極低,即使先導閥換向,主閥也不能換向,因此主閥的中位具有卸荷機能時,若控制油源來自主油路,則應在控制油路接入點后(即C點處)加裝背壓閥,以使泵能提供足以使主閥換向的壓力油。
某機床夾緊回路,當油缸壓力不足時,泵應重新向蓄能器供油,但此時順序閥已關閉,液動換向閥控制腔的油無路可排,致使液動換向閥仍處于上位,液壓泵仍保持卸荷狀態而無法向蓄能夾緊回路充油。油缸壓力繼續下降,會造成工件松脫現象。為了保證原設計者的設計思想,使系統壓力過渡平穩,解決此問題的辦法是將回路改為用壓力繼電器和電磁換向閥組成回路。
由外控順序閥組成的平穩回路。當換向閥切換至左位時,壓力油進入液壓缸上腔并進入液控順序閥的控制口,打開順序閥,使液壓缸下腔回油,活塞下行放下重物。若由于重物作用而運動部件下降過快,油缸上腔壓力降低,液控順序閥關小致使活塞速度迅速下降。在活塞下行過程中順序閥的開口處于不穩定狀態,系統平穩性差。為此可在順序閥的出口處(a處)加裝一可調節流閥,可改善系統的平穩性。此外,還應特別注意的是,由于控制油路中的油壓一般較低。控制油路的回油路一般單獨接油箱,不可與主油路的回油路相并,以免主油路回油的油壓對控制油路的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