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響應
冶金公司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響應
1、公司應急預案體系
(一)總預案(礦山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二)專項應急救援預案
(1)冒頂片幫事故應急預案
(2)井下火災事故應急預案
(3)井下水災事故應急預案
(4)氣體中毒應急預案;
(5)爆炸事故應急預案;
(6)漏斗、溜井卡礦事故應急預案;
(7)井下突然停電事故應急預案
2應急指揮機構
1、應急組織機構
公司應急指揮機構設在公司安全生產指揮中心,負責日常應急管理工作和緊急事故、事件的處置工作。
經公司安委會研究決定成立“安全生產指揮中心”,作為公司應急處置工作的指揮機構。
主任:***
副主任:****
安全生產指揮中心下設:
信息科、安全技術科、應急處置科、督查科。
安全生產指揮中心辦公室設在公司一樓114室,電話:
2、應急響應
(一)應急響應基本任務
(1)控制危險源;
(2)搶救受害人員;
(3)指導群眾防護;
(4)清理現場;
(5)事故應急響應過程中還應了解發生原因和事故性質,準確估算事故影響范圍和危險程度,查明人員傷亡情況,為開展好事故調查奠定基礎。
(二)應急響應實施
1、事故報警
2、應急響應行動的過程。應急響應行動一般按以下步驟進行:
接報---設點---報到---救援---撤點---總結
3、應急響應工作中需要注意的有關事項:
救援人員的安全防護;
救援人員進入污染區必須戴好防毒面罩穿好防護服;
工程救援中要熟悉現場情況和生產工藝,與其它專業救援隊伍協調行動互相配合,救援所用工具應具備相應功能;
現場醫療救護應注意:按輕、重傷分類,應先重后輕治療;注意保護傷員眼睛;對傷員實行處理意見記錄卡制度;合理調配救護車輛;合理選送醫院;妥善處理傷員的污染衣服;做好統計工作。
組織指揮員工撤離現場
4、應急響應要求
及時發出警報并通知有關人員;及時啟動應急預案;及時啟動應急響應;應急響應人員到場;各響應小組有人指揮并控制好現場;提供有效的應急設備設施;應急通訊暢通;實施現場警戒;疏散相關人員;救治受傷人員;應急人員安全;搜救失蹤人員;控制泄漏物;事后處置;事件評估與回顧;生產現場恢復。
12.3.3應急響應制度
1.發生事故現場的職工,必須如實立即向現場負責人和車間領導簡要報告事故發生情況,并有保護現場的責任。
2、事故現場負責人和職工,在確保人員安全的情況下,組織現場人員和能利用的工具材料進行搶救,把事故損失控制在最小范圍內。
3、車間領導接到事故報告后,先到事故現場進行組織搶救,并對事故進行評估定級。確定是三級應急,就必須在10分鐘內立即啟動本車間救援力量進行組織搶救,二級以上就立即上報分公司領導。
4、分公司領導接到事故報告后,要對事故報告情況進行分析評估定級,確定是二級應急時,應立即啟動分公司事故應急救援預案進行組織搶救。必須在20分鐘內通知有關人員組成應急救援組,并迅速按照科學有效的原則,制定現場救援、搶險方案,積極組織搶救,防止事故擴大,同時保護好事故現場。確定是一級或在二級救援時升級為一級應急,分公司領導應立即向總公司報告事故和事故救援進展情況。
5、分公司指揮和副總指揮接到報告后,吸納在最短時間內對事件報告情況進行分析評估,確定事故等級。確定為一級事故應急時,立即啟動公司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必須在30分鐘內趕到一至五公司事故現場,了解情況組織搶救。救援組織的其它人員接到指令流后,必須在同時全部到位,承擔起各自的職責。任何一個環節不準缺員缺崗,特殊情況科室安排頂崗人員。
6、對于突發的生產安全事故,要制定科學實用的應對處置方案,明確各施救小組的處置措施,隊伍部署的方式,專用設備,器械、物資、藥品的調用程序以及不同處置小組間的協作要求。
篇2:重特大交通事故應急處理規定
企業發生重、特大交通事故后應啟動應急預案,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為此,公司成立重、特大事故應急預案領導小組并對發生重、特大交通事故的處理做如下規定:
一、公司成立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長:張福錄副組長:劉躍強組員:屈金貴、馮志貴、劉達、崔志成、王平、黃朝珍。
二、事故應急救援程序:
1、事故發生后,現場第一發現人或駕駛員應保護現場,積極搶救受傷人員,同時打電話通知公司安技部人員。
2、安技部人員接到求援電話后,立即報告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長、副組長及全體組員并攜帶必要的救援車輛及工具趕赴現場。駕駛員及救援小組全體人員須保持24小時手機開機。
3、搶救受傷人員:視情撥打120電話或用自己的車輛將傷者送往就近最佳醫院進行搶救治療。
4、打電話通知交警部門及保險公司,同時做好保護現場、放置警示牌、維護交通秩序、疏導交通等工作。
5、交警部門及保險公司對事故現場進行勘察分析后,救援小組人員應配合交警部門盡快將事故車輛轉移至交警隊或指定地點,恢復交通秩序。
三、駕駛員或現場第一發現人打電話報救時一定要講清楚事故發生的準確地點、人員傷亡情況及車輛損壞情況,以便準備齊必要的救援工具及車輛。
四、急救設施的管理:公司配備應急救援車輛、攜帶千斤、撬棍、扳手及氧氣、乙炔等切割設備,以便車輛受損變形后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受傷人員救出。救援車輛視情攜帶滅火器等設備,防止事故發生后燃油泄露造成火災。
五、根據人員受傷情況,準備充足的資金保證受傷人員得到及時救治。
火警:119醫救:120中華聯保險:95585中華人民財產保險95518交警:110
篇3:客運專線工程建設安全生產事故應急管理實施細則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規范安全生產事故的應急管理和應急響應程序,及時有效地實施應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結合大同至西安鐵路客運專線施工生產的特點,特制定本實施辦法。
第二條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法》、《建筑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建設工程重大質量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AQ/T9002—2006)及鐵道部相關安全管理規定。
第三條本辦法適用于大同至西安鐵路客運專線建設范圍的安全生產事件(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生態環境破壞和嚴重社會影響的緊急事件)。
第二章工作原則及目標
第四條以人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施工人員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程度地預防和減少安全生產事故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作為首要任務。切實加強應急救援人員的安全防護。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專業救援力量的骨干作用和施工單位的基礎作用。
第五條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在大西鐵路客運專線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公司”)統一領導和各現場指揮部的協調下,各施工單位負責有關事故災害的應急管理和應急處置工作。
第六條條塊結合,屬地為主。事故災害現場應急處置的領導和指揮以事發地所屬現場指揮部為主,相鄰現場指揮部及施工單位根據實際情況提供必要援助。
第七條依靠科學,依法規范。采用先進技術,充分發揮專家作用,實行科學民主決策。采用先進的救援裝備和技術,增強應急救援能力。依法規范應急救援工作,確保應急處理的科學性、權威性和可操作性。
第八條預防為主,平戰結合。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堅持事故災害應急與預防工作相結合。做好預防、預測、預警和預報工作,做好常態下的風險評估、物資儲備、隊伍建設、完善裝備、預案演練等工作。
第九條快速反應,協同應對。加強以參建施工單位為主體的突發事件應急處理隊伍建設,建立聯動協調制度,依靠有關地方政府,充分動員和發揮所有參建單位作用,形成統一指揮、反應靈敏、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應急管理機制。
第十條工作目標。更好地適應施工生產的需求,給施工人員的工作和施工場區周邊居民提供更好、更安全的環境,保證各種應急反應資源處于良好的備戰狀態,指導應急反應行動按計劃有序地進行,有效地避免或降低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實現應急反應行動的快速、有序、高效,充分體現應急救援的“應急精神”。
第三章組織體系及相關機構
第十一條應急救援機構分為一、二、三級設置,公司設一級救援指揮領導小組,現場指揮部設置二級救援指揮小組,各標段項目部(施工單位)設置三級應急救援實施領導小組。
公司一級應急救援指揮領導小組
1.機構設置
公司成立突發事件一級應急救援指揮領導小組,組長由公司總經理擔任、常務副組長由主管安全的副總經理擔任、組員為各業務部門負責人,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安質部。
2.職責
負責編制全線特別重大災害事故的應急救援預案,重大災害事故發生后負責救援指揮及相關協調工作,同時負責對全線災害事故進行信息收集、分析與處理,對全線災害事故的處理提出指導意見。
現場指揮部二級應急救援指揮小組
1.機構設置
各現場指揮部成立突發事件二級應急救援指揮小組,組長由指揮長擔任、副組長由安質部現場工程師、總監理工程師擔任,組員為現場指揮部各專業工程師及各監理組長,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指揮部辦公室。
2.職責
負責編制管段重大災害事故的應急救援預案,災害事故發生后,負責指揮、協調施工單位應急反應行動;與外部應急反應人員、部門、組織和機構進行聯系;協調后勤方面以支援應急反應組織;通報外部機構,決定請求外部援助;決定應急撤離。
施工單位三級應急救援實施領導小組
1.機構設置
施工單位成立應急救援實施領導小組,由施工單位安全第一責任人項目經理任組長,主管安全的副經理擔任副組長,成員由各業務部門組成,辦公室設在項目部安質部,下設傷員營救組、物資搶運組、搶險組、保衛疏導組、物資供應組、臨時醫療組等專業組。
2.職責
負責編制管段范圍內可能出現的各種災害事故的應急預案的編制及按程序報批實施;負責災害事故現場操作的指揮和協調,保證現場人員和應急反應行動的執行;控制緊急情況,及時保持與二級應急救援指揮小組、一級應急救援指揮領導小組的聯系;做好消防、醫療、交通管制、搶險救災等各公共救援部門聯絡工作;最大限度地保證現場人員和外援人員及相關人員的安全;直接監察應急操作人員的行動;負責應急撤退的現場指揮。
第四章應急預案管理
第十二條管理原則。
應急預案實行“分級編制、分類管理”的原則,應急預案分四級編制,其中大西鐵路客運專線有限責任公司編制特別重大(Ⅰ級)事故應急預案、指揮部編制重大(Ⅱ級)事故應急預案、施工單位編制一般(Ⅳ級)、較大(Ⅲ級)事故應急預案。災害發生后分級響應與實施。
第十三條?應急預案編制的基本要求。
1.總體要求
根據建設工程的特點,工地現場可能發生的災害事故有坍塌、火災、水災、中毒、爆炸、物體打擊、高空墜落、機械傷害、觸電等,應急預案的人力、物資、技術準備主要針對這幾類事故。
應急預案應立足于突發事故的救援,立足于工程項目自援自救,立足于工程所在地政府和當地社會資源的救助。
2.組織機構要求
應急領導小組:單位負責人(項目經理)為該小組組長,單位主管安全生產的副職(項目副經理)、技術負責人為副組長;各救援組:單位(項目部)對應業務部門負責人為組長,相關人員為成員構成。
3.職責要求
應急領導小組職責:現場發生突發事故時,負責指揮工地搶救工作,向各搶救小組下達搶救指令任務,協調各組之間的搶救工作,隨時掌握各組最新動態并做出最新決策,第一時間向110、119、120、企業救援指揮部、當地政府安監部門、公安部門求援或報告災情。平時應急領導小組成員輪流值班,值班者必須住在工地現場,手機24小時開通,發生緊急事故時,在項目部應急組長抵達工地前,值班者即為臨時救援組長。
相關救援工作小組的職責:
(1)傷員營救組:引導現場人員從安全通道疏散,對受傷人員進行營救至安全地帶;人員由作業工區責任人及施工人員組成。
(2)物資搶運組:搶運可以轉移的場內物資,轉移可能引起新危險源的物品到安全地帶;人員由物資部門責任人及倉庫管理人員、施工人員組成。
(3)搶險組:其任務是根據搶險指令,及時負責撲救、搶險,并布置現場人員到醫院陪護。當事態無法控制時,應立刻通知聯絡組撥打政府主管部門電話求援。
(4)保衛疏導組:對場內外進行有效的隔離工作和維護現場應急救援通道暢通工作,疏散場內外非應急救援人員撤出危險地帶;人員由保衛部門責任人及后勤、施工人員組成。
(5)物資供應組:迅速組織后勤必須供應的物資,提供相關的安全裝備;人員由綜合部責任人及后勤、施工人員組成。
(6)臨時醫療組:對受傷人員作簡單的搶救和包扎工作,及時轉移重傷人員到醫療機構就醫;人員由現場醫務人員和后勤及施工人員組成。
4.救援器材要求
應急領導小組應配備下列救援器材:
(1)醫療器材:擔架、氧氣袋、塑料袋、小藥箱;
(2)搶救工具:一般工地常備工具即可基本滿足使用;
(3)照明器材:手電筒、應急燈36V以下安全線路、燈具;
(4)通訊器材:電話、手機、對講機、報警器;
(5)交通工具:工地常備一輛值班面包車,該車輪值班時不應跑長途;
(6)滅火器材:滅火器日常按要求就位,緊急情況下集中使用。
5.培訓要求
應急小組成員在項目安全教育時必須附帶接受緊急救援培訓。
培訓內容:傷員急救常識、滅火器材使用常識、各類重大事故搶險常識等。務必使應急小組成員在發生重大事故時能較熟練地履行搶救職責。
6.通信聯絡要求
項目部必須將110、119、120項目部應急領導小組成員的手機號碼、企業應急領導組織成員手機號碼、當地安全監督部門電話號碼,明示于工地顯要位置。工地搶險指揮及保安員應熟知這些號碼。
7.事故報告要求
工地發生突發事故后,企業、項目部除立即組織搶救傷員,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擴大和保護事故現場,做好善后工作外,還應按下列規定報告有關部門:
輕傷事故:應由項目部在24小時內報告企業領導、生產辦公室和企業工會;
重傷事故:企業應在接到項目部報告后4小時內報告上級主管單位、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和工會組織;
重傷三人以上或死亡一至二人的事故:企業應在接到項目部報告后4小時內報告上級主管單位、安全監督部門、工會組織和人民檢察機關,填報《事故快報表》,企業負責安全生產的領導接到項目部報告后4小時應到達現場;
死亡三人以上的重大、特別重大事故(企業應立即報告當地市級人民政府,同時報告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工會組織、人民檢察機關和監督部門,企業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或委托人)應在接到項目部報告后4小時內到達現場;急性中毒、中暑事故:應同時報告當地衛生部門;易爆物品爆炸和火災事故:應同時報告當地公安部門。員工受傷后,輕傷的送工地現場醫務室醫治,重傷、中毒的送醫院救治。因傷勢過重搶救無效死亡的,企業應在8小時內通知勞動行政部門處理。
第十四條應急預案的演練
1.相關培訓
應急預案確立后,各施工單位按計劃組織全體人員進行有效的培訓,從而具備完成其應急反應任務所需的知識和技能,使應急救援人員明確“做什么”、“怎么做”、“誰來做”及相關法規所列出的事故危險和應急救援責任。
具體要求如下:
(1)公司、現場指揮部一、二級救援組織每年組織進行一次培訓。
(2)施工單位三級救援組織每半年進行一次培訓。
(3)新加入的施工人員必須及時進行培訓。
(4)培訓的內容
1)滅火器材的使用及步驟訓練;
2)安全裝置的使用方法及個人防護措施;
3)對危險源的突顯特性辯識;
4)事故報警及各種搶救的基本技能;
5)應急救援的團隊協作意識。
2.預案演練
各級應急救援領導(實施)小組要從實際出發,針對危險目標可能發生的事故,每年至少組織一次模擬演習。把指揮機構和各救援隊伍訓練成一支思想好、技術精、作風硬的指揮班子和搶救隊伍。一旦發生事故,指揮機構能正確指揮,各救援隊伍能根據各自任務及時有效地排除險情、控制并消滅事故、搶救傷員,做好應急救援工作。演練要根據制定的計劃定期進行,出現特殊情況時不定期進行專項演練,演練內容如下:
測試預案的充分程度;
測試應急培訓的有效性和應急人員的熟練程度;
測試現有應急反應裝置、設備和其他資源的充分性;
提高事故應急反應協作部門的協調能力;
通過演練來判別和改進預案的缺陷和不足。
第五章應急響應
第十五條應急響應。
發生災害事故→報告聯絡有關人員(緊急時立刻報警、打求助電話)→啟動救援預案→必要時向社會發出救援請求→實施應急救援、保護現場、上報有關部門等→善后處理。
1.信息報告
突發事件發生后,事發單位立即向現場指揮部安全事故突發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報告,同時按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及時報告有關政府和部門。應急處理實施過程中,要及時續報相關情況。
2.緊急疏散及緊急避險
在發生重大事故,可能對區域內外人群安全構成威脅時,必須在公司、現場指揮部統一指揮下,對與事故應急救援無關的人員進行緊急疏散。對可能威脅到場外居民(包括相鄰單位人員)安全時,現場指揮部應立即和地方有關部門聯系,引導居民迅速撤離到安全地點。災害事故發生后應有緊急避險措施,防止事故進一步擴大和傷亡人員的增加,以及在搶險時發生二次事故。
3.先期處置
突發災害事件發生后,事發單位在報告突發事件信息的同時,立即啟動相關應急預案,依靠本施工區域內的應急處置力量,及時、有效地進行處置,控制事態的發展。
4.應急響應
對于先期處置未能有效控制事態的重大突發事件,公司一級救援指揮領導小組及現場指揮部二級救援指揮小組聯合成立現場應急指揮中心,根據事態發展變化情況,開展現場處置工作,出現急劇惡化的特殊險情時,現場救援指揮中心在充分考慮專家和有關方面意見的基礎上,依法及時采取緊急處置措施。
5.指揮和協調
根據災害事故等級啟動對應等級的應急預案、進入應急響應后,現場應急指揮中心立即按照預案組織相關應急救援力量,配合地方政府組織實施應急救援。
6.醫療衛生救助
施工單位負責組織開展緊急醫療救護和現場衛生處置工作,及時協調有關專業醫療救護機構提供特種藥品和特種救治裝備進行支援。特殊情況下,及時聯系事故災害發生地疾病控制中心進行現場防疫工作。
7.應急人員的安全防護
現場應急救援人員應根據需要攜帶相應的專業防護裝備,采取安全防護措施,嚴格執行應急救援人員進入和離開事故現場的相關規定。
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根據需要具體協調、調集相應的安全防護裝備。
8.施工人員及周邊群眾的安全防護現場應急救援指揮中心負責組織施工人員及周邊群眾的安全防護工作,主要工作內容如下:
施工單位應當與當地政府、社區建立應急互動機制,確定保護群眾安全需要采取的防護措施;
決定應急狀態下施工人員及周邊群眾疏散、轉移和安置的方式、范圍、路線、程序。
9.現場檢測與評估
根據需要,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成立事故現場檢測、鑒定與評估小組,綜合分析和評價檢測數據,查找事故原因,評估事故發展趨勢,預測事故后果,為制訂現場搶救方案和事故調查提供參考。檢測與評估報告要及時上報。
10.結束
當遇險人員全部得救,災害事故現場得以控制,環境符合有關標準,導致次生、衍生事故隱患消除后,經現場應急救援指揮中心確認和批準,現場應急處置工作結束,應急救援隊伍撤離現場。由事故發生地人民政府宣布應急結束。
第六章后期處置
第十六條現場指揮部負責協調組織事故災害的善后處置工作,包括人員安置、補償(征用物資),災后重建,污染物收集、清理與處理等事項。盡快消除事故影響,妥善安置和慰問受害及受影響人員,盡快恢復正常施工生產秩序。
第十七條安全生產事故災害發生后,施工單位及時聯系保險機構進場開展應急救援人員、財產保險受理和受災人員保險理賠工作。
第十八條安全生產事故災害善后處置工作結束后,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分析總結應急救援經驗教訓,提出改進應急救援工作的建議,完成應急救援總結報告并及時上報。
第七章其他要求
第十九條應急預案實施終止后,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擴大,保護事故現場,并按國家有關規定及時向公司及相關部門進行事故報告。
第二十條對應急預案在事故發生實施的全過程認真科學地作出總結,完善不足和缺陷,為今后的預案建立、制訂提供經驗和依據
第二十一條依據公司安全獎懲制度,對事故過程中相關人員進行獎懲,妥善處理好事故的善后工作,盡快恢復正常的生產和工作。
第八章附則
第二十二條本辦法由公司安質部負責解釋。
第二十三條本辦法自印發之日起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