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產品設計管理制度(食品公司)

產品設計管理制度(食品公司)

2024-07-10 閱讀 6535

食品公司產品設計管理制度

產品設計是指從確定產品設計任務書起到確定產品結構為止的一系列技術工作的準備和管理,是產品開發的重要環節,是產品生產過程的開始,必須嚴格遵循"三段設計"程序。

(一)技術任務書:技術任務書是產品在初步設計階段內,由設計部門向上級對計劃任務書提出體現產品合理設計方案的改進性和推薦性意見的文件。經上級批準后,作為產品技術設計的依據。其目的在于正確地確定產品最佳總體設計方案、主要技術性能參數、工作原理、系統和主體結構,并由設計員負責編寫(其中標準化綜合要求會同標準化人員共同擬訂),其編號內容和程序作如下規定:

1.設計依據(根據具體情況可以包括一個或數個內容):

(1)部、省安排的重點任務:說明安排的內容及文件號;

(2)國內外技術情報:在產品的性能和使用性方面趕超國內外先進水平或產品品種方面填補國內"空白":

(3)市場經濟情報:在產品的形態、型式(新穎性)等方面滿足用戶要求,適應市場需要,具有競爭能力;

(4)企業產品開發長遠規劃和年度技術組織措施計劃,詳述規劃的有關內容,并說明現在進行設計時機上的必要性。

2.產品用途及使用范圍。

3.對計劃任務書提出有關修改和改進意見。

4.基本參數及主要技術性能指標。

5.總體布局及主要部件結構敘述:用簡略畫法勾出產品基本外形,輪廊尺寸及主要部件的布局位置,并敘述主要部件的結構。

6.產品工作原理及系統:用簡略畫法勾出產品的原理圖、系統圖,并加以說明。

7.國內外同類產品的水平分析比較:列出國內外同類型產品主要技術性能、規格、結構、特征一覽表,并作詳細的比較說明;

8.標準化綜合要求:

(1)應符合產品系列標準和其它現行技術標準情況,列出應貫徹標準的目標與范圍,提出貫徹標準的技術組織措施;

(2)新產品預期達到的標準化系數:列出推薦采用的標準件,通用件清單,提出一定范圍內的標準件,通用件系數指標;

(3)對材料和元器件的標準化要求:列出推薦選用標準材料及外購元器件清單,提出一定范圍內的材料標準化系數和外購件系數標準;

(4)與國內外同類產品標準化水平對比,提出新產品標準化要求;

(5)預測標準化經濟效果:分析采用標準件、通用件、外購件及貫徹材料標準和選用標準材料后預測的經濟效果。

9.關鍵技術解決辦法及關鍵元器件,特殊材料資源分析;

10.對新產品設計方案進行分析比較,運用價值工程,著重研究確定產品的合理性能(包括消除剩余功能)及通過不同結構原理和系統的比較分析,從中選出最佳方案;

11.組織有關方面對新產品設計的方案進行(A評價),共同商定設計或改進的方案是否能滿足用戶的要求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12.敘述產品既滿足用戶需要,又適應本企業發展要求的情況。

13.新產品設計試驗,試用周期和經費估算。

(二)技術設計:技術設計的目的,是在已批準的技術任務書的基礎上,完成產品的主要計算和主要零部件的設計。

1.完成設計過程中必須的試驗研究(新原理結構、材料元件工藝的功能或模具試驗),并寫出試驗研究大綱和研究試驗報告。2.作出產品設計計算書(如對運動、剛度、強度、振動、熱變形、電路、液氣路、能量轉換、能源效率等方面的計算、核算);

3.畫出產品總體尺寸圖、產品主要零部件圖,并校準;

4.運用價值工程,對產品中造價高的、結構復雜的、體積笨重的、數量多的主要零部件的結構、材質精度等選擇方案進行成本與功能關系的分析,并編制技術經濟分析報告;

5.繪出各種系統原理圖(如傳動、電氣、液氣路、聯鎖保護等系統);

6.提出特殊元件、外購件、材料清單;

7.對技術任務書的某些內容進行審查和修正;

8.對產品進行可靠性、可維修性分析。(三)工作圖設計:工作圖設計的目的,是在技術設計的基礎上完成供試制(生產)及隨機出廠用的全部工作圖樣和設計文件。設計者必須嚴格遵守有關標準規程和指導性文件的規定,設計繪制各項產品工作圖。

1.繪制產品零件圖、部件裝配圖和總裝配圖。

(1)零件圖:圖樣格式、視圖、投影、比例、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表面處理、熱處理要求及技術條件等應符合標準;

(2)部件裝配圖:除保證圖樣規格外,包括裝配、焊接、加工、檢驗的必要數據和技術要求;

(3)總裝配圖:給出反映產品結構概況,組成部分的總圖,總裝加工和檢驗的技術要求,給出總體尺寸;

2.產品零件、標準件明細表,外購件、外協件目錄。

3.產品技術條件包括:

(1)技術要求(2)試驗方法(3)檢驗規則(4)包裝標志與儲運

4.編制試制鑒定大綱(參照ZH0001-83):

試制鑒定大綱是樣品及小批試制用必備技術文件。要求大綱具備:

(1)能考核和考驗樣品(或小批產品)技術性能的可靠性、安全性,規定各種測試性能的標準方法及產品試驗的要求和方法。

(2)能考核樣品在規定的極限情況下使用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3)能提供分析產品核心功能指標的基本數據。

(4)批試鑒定大綱還必須提出工藝、工裝、設備、檢測手段等與生產要求、質量保證、成本、安全、環保等相適應的要求。

5.編寫文件目錄和圖樣目錄。

(1)文件目錄包括:圖樣目錄、明細表、通(借)用件、外購件、標準件匯總表、技術條件、使用說明書、合格證、裝箱單、其它。

(2)圖樣目錄:總裝配圖、原理圖和系統圖、部件裝配圖、零件圖、包裝物圖及包裝圖、安裝圖(只用于成套設備);

6.包裝設計圖樣及文件(含內、外包裝及美術裝潢和貼布紙等)。

7.隨機出廠圖樣及文件。

8.產品廣告宣傳備樣及文件。

9.標準化審查報告:指產品工作圖設計全部完成,工作圖樣和設計文件經標準化審查后,由標準化部門編寫的文件,以便對新設計的產品在標準化、系列化、通用化方面作出總的評價,是產品鑒定的重要文件。標準化審查報告分樣品試制標準化審查報告和小批試制標準化審查報告。

篇2:產品設計管理制度(食品公司)

食品公司產品設計管理制度

產品設計是指從確定產品設計任務書起到確定產品結構為止的一系列技術工作的準備和管理,是產品開發的重要環節,是產品生產過程的開始,必須嚴格遵循"三段設計"程序。

(一)技術任務書:技術任務書是產品在初步設計階段內,由設計部門向上級對計劃任務書提出體現產品合理設計方案的改進性和推薦性意見的文件。經上級批準后,作為產品技術設計的依據。其目的在于正確地確定產品最佳總體設計方案、主要技術性能參數、工作原理、系統和主體結構,并由設計員負責編寫(其中標準化綜合要求會同標準化人員共同擬訂),其編號內容和程序作如下規定:

1.設計依據(根據具體情況可以包括一個或數個內容):

(1)部、省安排的重點任務:說明安排的內容及文件號;

(2)國內外技術情報:在產品的性能和使用性方面趕超國內外先進水平或產品品種方面填補國內"空白":

(3)市場經濟情報:在產品的形態、型式(新穎性)等方面滿足用戶要求,適應市場需要,具有競爭能力;

(4)企業產品開發長遠規劃和年度技術組織措施計劃,詳述規劃的有關內容,并說明現在進行設計時機上的必要性。

2.產品用途及使用范圍。

3.對計劃任務書提出有關修改和改進意見。

4.基本參數及主要技術性能指標。

5.總體布局及主要部件結構敘述:用簡略畫法勾出產品基本外形,輪廊尺寸及主要部件的布局位置,并敘述主要部件的結構。

6.產品工作原理及系統:用簡略畫法勾出產品的原理圖、系統圖,并加以說明。

7.國內外同類產品的水平分析比較:列出國內外同類型產品主要技術性能、規格、結構、特征一覽表,并作詳細的比較說明;

8.標準化綜合要求:

(1)應符合產品系列標準和其它現行技術標準情況,列出應貫徹標準的目標與范圍,提出貫徹標準的技術組織措施;

(2)新產品預期達到的標準化系數:列出推薦采用的標準件,通用件清單,提出一定范圍內的標準件,通用件系數指標;

(3)對材料和元器件的標準化要求:列出推薦選用標準材料及外購元器件清單,提出一定范圍內的材料標準化系數和外購件系數標準;

(4)與國內外同類產品標準化水平對比,提出新產品標準化要求;

(5)預測標準化經濟效果:分析采用標準件、通用件、外購件及貫徹材料標準和選用標準材料后預測的經濟效果。

9.關鍵技術解決辦法及關鍵元器件,特殊材料資源分析;

10.對新產品設計方案進行分析比較,運用價值工程,著重研究確定產品的合理性能(包括消除剩余功能)及通過不同結構原理和系統的比較分析,從中選出最佳方案;

11.組織有關方面對新產品設計的方案進行(A評價),共同商定設計或改進的方案是否能滿足用戶的要求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12.敘述產品既滿足用戶需要,又適應本企業發展要求的情況。

13.新產品設計試驗,試用周期和經費估算。

(二)技術設計:技術設計的目的,是在已批準的技術任務書的基礎上,完成產品的主要計算和主要零部件的設計。

1.完成設計過程中必須的試驗研究(新原理結構、材料元件工藝的功能或模具試驗),并寫出試驗研究大綱和研究試驗報告。2.作出產品設計計算書(如對運動、剛度、強度、振動、熱變形、電路、液氣路、能量轉換、能源效率等方面的計算、核算);

3.畫出產品總體尺寸圖、產品主要零部件圖,并校準;

4.運用價值工程,對產品中造價高的、結構復雜的、體積笨重的、數量多的主要零部件的結構、材質精度等選擇方案進行成本與功能關系的分析,并編制技術經濟分析報告;

5.繪出各種系統原理圖(如傳動、電氣、液氣路、聯鎖保護等系統);

6.提出特殊元件、外購件、材料清單;

7.對技術任務書的某些內容進行審查和修正;

8.對產品進行可靠性、可維修性分析。(三)工作圖設計:工作圖設計的目的,是在技術設計的基礎上完成供試制(生產)及隨機出廠用的全部工作圖樣和設計文件。設計者必須嚴格遵守有關標準規程和指導性文件的規定,設計繪制各項產品工作圖。

1.繪制產品零件圖、部件裝配圖和總裝配圖。

(1)零件圖:圖樣格式、視圖、投影、比例、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表面處理、熱處理要求及技術條件等應符合標準;

(2)部件裝配圖:除保證圖樣規格外,包括裝配、焊接、加工、檢驗的必要數據和技術要求;

(3)總裝配圖:給出反映產品結構概況,組成部分的總圖,總裝加工和檢驗的技術要求,給出總體尺寸;

2.產品零件、標準件明細表,外購件、外協件目錄。

3.產品技術條件包括:

(1)技術要求(2)試驗方法(3)檢驗規則(4)包裝標志與儲運

4.編制試制鑒定大綱(參照ZH0001-83):

試制鑒定大綱是樣品及小批試制用必備技術文件。要求大綱具備:

(1)能考核和考驗樣品(或小批產品)技術性能的可靠性、安全性,規定各種測試性能的標準方法及產品試驗的要求和方法。

(2)能考核樣品在規定的極限情況下使用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3)能提供分析產品核心功能指標的基本數據。

(4)批試鑒定大綱還必須提出工藝、工裝、設備、檢測手段等與生產要求、質量保證、成本、安全、環保等相適應的要求。

5.編寫文件目錄和圖樣目錄。

(1)文件目錄包括:圖樣目錄、明細表、通(借)用件、外購件、標準件匯總表、技術條件、使用說明書、合格證、裝箱單、其它。

(2)圖樣目錄:總裝配圖、原理圖和系統圖、部件裝配圖、零件圖、包裝物圖及包裝圖、安裝圖(只用于成套設備);

6.包裝設計圖樣及文件(含內、外包裝及美術裝潢和貼布紙等)。

7.隨機出廠圖樣及文件。

8.產品廣告宣傳備樣及文件。

9.標準化審查報告:指產品工作圖設計全部完成,工作圖樣和設計文件經標準化審查后,由標準化部門編寫的文件,以便對新設計的產品在標準化、系列化、通用化方面作出總的評價,是產品鑒定的重要文件。標準化審查報告分樣品試制標準化審查報告和小批試制標準化審查報告。

篇3:單病種質量管理制度

單病種質量管理制度

一.目的

  為進一步提高醫療質量,強化醫療質量監管,通過評價病種診療過程的質量管理措施,開展對比,分析,達到持續改進醫療質量,提升醫療服務水平,促進醫療質量精細管理化管理的目的。

二.范圍

  適用于全院臨床科室。

三.內容

  1、嚴格按照衛生部發布的單病種質量控制的通知要求,對公布的單病種質量控制指標開展單病種質量監控。

  2、醫院成立單病種質量管理領導小組,組長由業務副院長擔任,成員由醫務管理、護理管理、藥事管理、信息統計、臨床醫技、病案管理等人員組成。主要負責定期檢查全院單病種質量控制的實施情況,并進行效果評價和考評獎懲。

  3、單病種質量管理工作在醫院單病種質量管理領導小組指導下,由科室單病種質量管理實施小組具體實施,科室單病種質量管理實施小組由科主任、護士長任組長,組員包括科內醫療人員、護理人員、臨床藥師和其他相關責任人。

  4、單病種質量管理實施小組要組織科室相關人員學習單病種質量管理相關知識,并進行考核,考核合格后上崗。

  5、各實施小組設定專人負責網上信息上報,使用衛生部統一分配的用戶名和密碼,登錄“單病種質量管理控制系統”上報相應病種信息,并由本小組副高以上的專職人員最后對網上直報的信息進行審核確認。

  6、臨床科室的單病種質量管理實施小組每月對本科室單病種質量控制指標進行評價,醫院單病種質量管理領導小組每季度進行評估分析,并將結果及時反饋給各單病種質量管理實施小組,督促整改落實,保證質量持續改進。

  7、單病種質量控制指標:

  (1)診斷質量指標:出入院診斷符合率、手術前后診斷符合率、臨床與病理診斷符合率;

  (2)治療質量指標:治愈率、好轉率、未愈率、并發癥發生率、抗生素使用率、病死率;

  (3)效率指標:平均住院日、術前平均住院日;

  (4)經濟指標:平均住院費用、手術費用、藥品費用、耗材費用。

  8、實施單病種質量管理的科室建立單病種管理登記本,詳細記錄患者單病種管理的相關信息。

  9、單病種質量管理實施小組對每個納入單病種管理的患者進行滿意度調查,每季度匯總分析,上報單病種質量管理領導小組;單病種質量管理領導小組每季度對實施單病種管理的相關衛生工作人員進行滿意度調查,結合實施小組上報的患者滿意度調查結果,綜合分析,提出改進措施并督促科室落實。

  10、單病種質量管理實施小組定期對患者進行單病種管理依從性檢查,單病種質量管理領導小組定期對衛生工作人員進行實施單病種管理的依從性檢查,每個季度分析評價依從性檢查結果,提出改進措施并督促落實。

  11、獎罰:醫院將單病種質量考評結果納入醫療質量檢查考評體系,并與相關責任人的職稱晉升、評優選先、績效考核等掛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