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實業公司工傷追查規定

實業公司工傷追查規定

2024-07-10 閱讀 8374

某實業公司工傷追查規定

第一條公司設立工傷事故追查小組,由綜合管理部、工會、紀委、企管、工資等部門負責人組成,負責工傷事故的追查處理。

第二條發生工傷事故時,現場人員(特別是管理人員)必須立即按事故匯報程序向綜合管理部匯報。綜合管理部人員必須及時趕到現場,組織搶救、勘察事故現場,并做出詳細記錄。事故單位、現場人員必須保護好現場,對破壞現場者,按嚴重"三違"處理。

第三條發生工傷事故的責任單位當天內匯報的,屬"三違"行為,追究事故單位負責人的責任。工傷輕微的,傷后本人及親屬和單位寫出書面意見,醫療部門出具傷情證明,綜合管理部根據相關處理,否則按隱瞞工傷處理。

第四條接到工傷事故報告后,綜合部必須在24小時內組織事故追查,相關人員必須積極配合,接受調查。查清事故過程,分析事故原因,吸取事故教訓,分清事故責任,擬定處理意見。工傷責任單位必須寫出整改措施、工傷申請報告及其它有關材料(醫療診斷證明、工友證明、身份證復印件、傷者自述等)。

第五條在事故發生后,責任單位10日內不備齊相關材料到公司辦理工傷手續,致使公司無法在規定時間內報送上級部門的,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責任單位和責任人負責。

第六條工傷事故發生后,有關人員應配合公司的調查處理,不如實反映情況的,對該單位主管及有關人員最高可罰款1000元。

第七條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屬工傷范圍:

1、因犯罪或者違反治安管理條例傷亡的;

2、醉酒導致傷亡的;

3、自殘或者自殺的;

4、其他不符合有關申報工傷條件的。

第八條因個人違章作業或工作不負責任造成自傷的,同樣追究其"三違"責任,必須住院治療的,待其治療期滿后處理。

第九條依據*礦司[20**]6號關于下發《徐州礦務集團公司安全質量獎懲規定》的通知和*礦司[2005]65號關于印發《徐州礦務集團公司安全生產管理職務過錯行政責任追究辦法》的通知等文件,對出現工傷的單位和責任人進行責任追究。

第十條對違反規定而出現工傷事故,導致公司被上級部門處罰的,工傷責任單位應承擔全部責任。

第十一條外出辦礦及外出創業的工傷管理依照集團公司有關文件規定執行。

篇2:車輛事故匯報追查制度

(一)、事故匯報及追查

1.跟班副隊長是區隊現場安全管理第一責任人,發生安全、機電、工程質量等事故后必須立即向調度室和區隊值班領導匯報。

2.調度室電話為:?

隊部電話:8229605?8229828?8229837

3.?匯報內容為: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責任人、事故經過、人員受傷情況、損失程度等。

4.發生人身傷害事故應立即報礦安全辦,組織相關人員進行追查。

5.對于造成設備直接經濟損失在2500元以下以及的事故,車隊負責組織追查,將處理結果報礦領導。

6.對于造成設備直接經濟損失在2500元以上以及或造成人員受傷的事故,應報礦機電信息中心、安管辦,組織追查。

7.堅持一事一分析的制度。事故發生后,跟班隊領導在班后及時組織事故有關人員進行追查。對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及經過,事故發生后是否采取了積極的措施等情況進行了調查和了解后做出處理意見,并制定相應預防措施,避免同類事故再次發生。

8.建立事故追查記錄,對事故的分析情況,事故起因、經過、采取的相應措施、處理意見及參加分析的人員等要做詳細記錄,組織工人學習典型事故案例,共同吸取事故教訓。

9.對大小事故的追查分析要做到“四不放過”的原則,即事故原因不清楚不放過,事故責任者和應受教育者沒有受到教育不放過,沒有采取防范措施不放過,事故責任者沒有得到處理不放過。

(二)、車輛損壞、事故的劃分

1.車輛損壞是指駕車人因駕駛過錯或意外原因造成對車輛損壞,直接修復費用在2000元以下的事件。司機在井上、下肇事后,必須立即匯報調度指揮中心,如不匯報,每次處罰200元,同時對于造成的經濟損失按原處罰加倍。

2.車輛事故是指駕車人因駕駛過錯或意外原因造成對車輛自身損壞,直接修復費用在2000元以上或對第三者及本人造成人身傷害、傷亡、物件損壞、損毀的事件。

(三)、處理辦法

1.事故處罰按責任大小和直接經濟損失多少,進行賠償。

標準是:直接損失在2000元以下,賠償100%;直接經濟損失在2000以上,2000元以上部分承擔50%,上線不超過5000元。外委隊司機或雇傭司機,直接經濟損失由所雇傭單位落實全額賠償。

2.所有駕駛員駕駛我礦生產用車造成事故的駕駛員每次罰款500元。

3.由礦主管部門、安管辦、車隊及責任人共同召開追查會。對一年內有肇事的駕駛員,在當年年度內,取消評先、評優等獎勵資格。

4.車輛損壞的鑒定由礦機電信息中心、車隊及維修廠家共同鑒定并定價。

5.對于輪胎的損壞按第1條執行(不包括非人為損壞)。

篇3:瓦斯超限事故追查處理制度

為進一步強化現場瓦斯管理,嚴格瓦斯超限追查處理制度,采取針對性的技術措施,有效控制和減少瓦斯超限次數,經礦研究決定,對瓦斯超限追查處理做如下規定:

一、凡是瓦斯超限,必須按事故進行分析追查,制訂防范措施,對責任單位和負責者進行處理,追查處理結果,由事故單位負責以書面材料報送安全質量標準化辦公室和通風科。

二、因管理不善,無計劃停電停風,設備故障等原因造成的計劃外瓦斯超限,起濃度達到1.5%以下者,由安全質量標準化辦公室主持,礦調度室、通風科和有關人員參加,進行追查處理。濃度在1.5%以上者(含1.5),由安全副礦長主持,礦相關領導、駐礦安監站長、安全質量標準化辦公室、礦調度室、通風科及有關人員參加,進行追查處理。

三、生產過程中由于放炮、割煤造成瓦斯超限,起濃度達到1.5%以上(含1.5%)者,由駐礦安監站長主持,有礦長、生產副礦長、安全副礦長、礦總工程師、通風副總、礦調度室、安全質量標準化辦公室、通風科及有關科室和有關人員參加追查處理,制訂防范措施。濃度在1.5%以下者有礦總工程師主持,安監(檢)部門及有關人員參加,分析追查處理,制訂防范措施。

四、有計劃的停電、停風或采取釋放瓦斯措施等造成的瓦斯超限和有關監測系統檢測的瓦斯異常信息及瓦斯濃度值不超過1.5%,持續時間不超過3分鐘的,均不做為瓦斯超限事故處理,計劃停電停風工作必須提前制訂安全措施和瓦斯放措施,排放結束后,分別向公司生產、安全、通風和調度匯報。

五、凡發生在計劃外瓦斯超限,或生產中瓦斯濃度在1.5%以上(含1.5%)的,每次對責任罰款1000元,并對責任者按責任大小分別處以罰款和行政處分。生產過程中的瓦斯超限濃度在1.5%以下的,由礦進行追查處理,追查結果報司安監局和通風救護部。

六、為避免因風量不足導致的瓦斯超限,各單位必須嚴格執行以風定產原則,根據風量合理安排,采、掘工作面個數和產量,配足采掘工作面風量。每個月必須按照平朔公司風量計算細則,對采區風量和主扇實際供風能力進行一次核算,核算結果,作為月報,報送公司安監局和通風救護部。

七、加強瓦斯超限統計分析和重點瓦斯工作面的排查工作。把當月瓦斯超限記錄和下月重點瓦斯工作面名稱上報公司安監局和通風救護部。

八、本規定自頒布之日起執行。以前公司下發的有關文件、管理制度等,凡與本規定不符或抵觸的,一律按本規定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