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項目部內部安全許可管理辦法實施細則

項目部內部安全許可管理辦法實施細則

2024-07-10 閱讀 6533

一、總則

1.為進一步強化項目安全管理工作,杜絕安全生產事故,保障作業人員生命和財產安全,防范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根據中鐵二十二局集團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下發的《中鐵二十二局集團第一工程有限公司項目內部安全許可管理辦法(暫行)》的通知》及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市地鐵四號線工程總承包部下發的的《大型機械設備準入及作業許可管理(暫行)辦法》文件要求,項目部結合本項目部實際,特制定《項目部內部安全許可管理辦法實施細則》,請項目部各職能管理部門、各作業分包隊伍,遵照執行。

2.本實施細則中安全許可主要包含大型臨時設施、施工作業面、機械設備等。

3.凡是納入安全放可的場所和工程部位,均按月實行許可,工程實施前辦理完成許可手續,然后每月許可一次,達到許可條件時發證,沒有獲得許可證不得開始或繼續實施,直至工程結束或危險源消除。

二、大型臨時設施安全準入實施細則1.大型臨時設施施工安全措施及設施驗收

1.1城市軌道交通工程的臨建設施包括臨建房屋、加工區、攪拌站、道路、圍擋等。

1.2各類臨建設施必須在符合安全規定的場地進行搭設,嚴禁搭設在高邊坡、高擋土墻、高圍墻、深基坑的周邊,避開山洪、泥石流、暗溝、城市地下排水管道等災害性地段,遠離易燃、易爆、有毒物品存放地點;搭設在起重機械旋轉半徑內的,應有可靠的安全防護措施。

1.3?不得在尚未竣工的建(構)筑物內設置辦公室、宿舍、食堂。

1.4?各類臨建設施的搭建、拼裝圖紙應符合以下條件:

1.4.1現場搭建的磚木結構、磚混結構、型鋼現場制作的臨建設施,施工圖應由有相應資格的專業人員設計并經企業技術負責人審批,或由具有相應設計資質的設計單位提供,也可采用經企業審查批準的內部通用圖集(例如:青島地鐵文明施工標準化圖集);

??1.4.2現場拼裝的裝配式臨建房屋,其組裝配件必須取得相應產品生產許可證,經相關質量檢測單位檢測合格,且有生產廠家提供的拼裝說明書和拼裝圖紙,裝配式臨建房屋的拼裝高度不得超過2層。

1.5?根據《施工現場臨時建筑物技術規范》要求,臨建設施在使用前,須由施工單位項目負責人組織搭建或拼裝單位、生產或租賃單位、監理單位等驗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驗收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5.1臨建設施的施工圖紙是否符合規定;

1.5.2需要進行原材料檢驗檢測的,是否有合格的檢驗檢測報告;

1.5.3裝配式臨建房屋的柱、梁等承重構件及螺栓和柱腳等固定連接點的質量是否符合要求;

1.5.4搭建拼裝質量是否符合施工圖及相關標準、規范的要求;

1.5.5臨建設施的搭設位置是否符合安全使用要求。

1.5.6臨建設施的搭設位置是否符合消防安全要求。

1.5.7根據驗收標準制定--表1臨建設施驗收記錄表

表1臨建設施驗收記錄表

編號:

工程名稱

生產廠家

使用地點

面積層數

安裝時間

驗收時間

驗收依據

《施工現場臨時建筑物技術規范》JGJ/188-2009

驗?收?項?目

驗?收?結?果

質量控制資料

安全和主要使用功能

觀感質量

地基與基礎

主體結構

建筑屋面

建筑門窗

建筑設備

驗?收

結?論

安裝單位(現場負責人):?

使用單位(現場負責人):

施工單位(項目經理):?

監理單位(總監理工程師):

2.大型臨時設施檔案管理

2.1對于驗收合格并即將投入使用的大型臨時設施,各項安全管理資料應及時到安保部備案,由現場專職安全、工區安全主管、項目安全主管、安全總監、項目經理逐級對資料進行審核,安保部核實無誤后頒發大型臨時設施準入證。具體資料如下:

2.1.1臨建設施驗收記錄表

2.2.2臨時用電布置圖

2.3.3消防設施布置圖

2.4.4防排水系統設施布置圖

2.4.5緊急情況疏散圖

3.大型臨時設施臨時用電要求

對于大型臨時設施施工用電檢查時,電氣線路絕緣電阻測試、絕緣電阻檢測、接地電阻檢測、漏電保護器測試的各項檢測需符合《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規定,并建立了安全技術檔案。

檢查標準依據

《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JGJ46—2005

檢查項目

檢查內容

檢查結果

配電箱、開關箱的設置

現場實行三級配電兩級保護,并采用符合要求的標準配電箱、開關箱。分配電箱與開關箱間距不得超過30m,開關箱與用電設備間距不超過3m。

配電箱、開關箱應安裝牢固,固定式箱體中心點距地高度1.4~1.6m、移動式箱體中心點距地高度0.8~1.6m。

配電箱、開關箱周邊應留有足夠的安全操作距離,并設有明顯警示標志和滅火器材?,F場設有配電室時,其設置應符合規范要求。

開關箱的設置是否滿足“四個一”要求,配電箱、開關箱外形結構是否滿足防雨、防塵要求。

配電箱及箱內電器元件

配電箱門、鎖齊全,并有標識及分路圖。箱門與箱體應進行電氣連接。

配電箱、開關箱內的電器、連接線、N線和PE線端子板等配置及安裝應符合規范要求。

總配電箱和開關箱必須安裝漏電保護器,漏電保護器參數應匹配,漏電保護器按扭實驗動作應靈敏有效。

配電箱、開關箱進、出線應采用橡皮護套絕緣電纜,并按規定與箱內專用接線點進行壓接。淡藍色芯線必須用作N線;綠/黃雙色芯線必須用作PE線,嚴禁混用。進、出線應與箱體固定。

照明供電

特殊場所應使用安全特低電壓照明器。

使用行燈應符合電源電壓不大于36V;燈體與手柄應堅固、絕緣良好并耐熱耐潮濕;燈頭與燈體結合牢固,燈頭無開關;燈泡外部有金屬保護網;金屬網、反光罩、懸吊掛鉤固定在燈具的絕緣部位上。

照明裝置

照明燈具的金屬外殼必須與PE線相連接,照明開關箱內必須裝設隔離開關、短路與過載保護電器和漏電保護器;室外220V燈具距地面不得低于3m,室內220V燈具距地面不得低于2.5m;高熱燈具與易燃物距離不得小于500mm

線路敷設

配線必須采絕緣導線或電纜,五芯電纜必須包含淡藍、綠/黃二種顏色絕緣芯線。淡藍色芯線必須用作N線;綠/黃雙色芯線必須用作PE線,嚴禁混用。電纜線路應采用埋地或架空敷設,嚴禁沿地面明設,并應避免機械損傷和介質腐蝕。埋地電纜路徑應設方位標志。

架空電纜嚴禁沿腳手架、樹木或其他設施敷設,必須與腳手架、樹木或其他設施等導體采取隔離絕緣措施,且不得使用絕緣老化的導線或電纜,電纜線架設高度應滿足規范要求。

生活區用電

嚴禁使用大功率電器、私拉亂接,插座性能(廚房、淋浴等潮濕環境)是否滿足要求

4.大型臨時設施消防安全要求

4.1消防重點部位

4.1.1?《山東省消防條例》規定,消防安全重點單位應當每月、其他單位應當每季度至少進行一次全面防火檢查,及時消除火災隱患。消防安全重點單位應當每日對消防安全重點部位、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設施和器材等進行防火巡查,及時消除火災隱患,糾正危險行為;其他單位根據需要組織防火巡查。防火檢查和巡查的情況應當作出記錄,由參與檢查、巡查的人員簽名,存檔備查。

4.1.2?《建設工程施工現場消防安全技術規范》規定,施工單位應根據建設項目規模、現場消防安全管理的重點,在施工現場建立消防安全管理組織機構及義務消防組織,并應確定消防安全負責人和消防安全管理人,同時應落實相關人員的消防安全管理責任;施工現場的重點防火部位或區域,應設置防火警示標識。

4.1.3?填寫說明:

①“情況描述”填寫重點防火部位具體情況,如臨時板房層數、面積、材質,最大居住人數;易燃物品倉庫中易燃物品名稱、數量等;

②表后附消防設施現場平面布置圖,圖中注明防護重點區域或部位、消防器材、設施配備位置,宿舍、辦公區等與施工現場、動火點、易燃物品庫間距。

4.2?消防設施驗收

4.2.1?《建設工程施工現場消防安全技術規范》規定,施工現場的消防安全管理由施工單位負責。實行施工總承包的,由總承包單位負責。分包單位應向總承包單位負責,并應服從總承包單位的管理,同時應承擔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的消防責任和義務;監理單位應對施工現場的消防安全管理實施監理。

4.2.2?根據《建筑滅火器配置驗收及檢查規范》相關要求進行滅火器材驗收。

①滅火器的維修期限應符合規定:

滅火器的維修期限

滅火器類型

維修期限

水基型滅火器

手提式水基型滅火器

出廠期滿3年;

首次維修以后每滿1年

推車式水基型滅火器

干粉滅火器

手提式(貯壓式)干粉滅火器

出廠期滿5年;

首次維修以后每滿2年

手提式(儲氣瓶式)干粉滅火器

推車式(貯壓式)干粉滅火器

推車式(儲氣瓶式)干粉滅火器

潔凈氣體滅火器

手提式潔凈氣體滅火器

推車式潔凈氣體滅火器

二氧化碳滅火器

手提式二氧化碳滅火器

推車式二氧化碳滅火器

②“驗收內容”應按照相應消防器材驗收內容進行驗收,如滅火器須按照《建筑滅火器配置驗收及檢查規范》相關規定進行驗收;

③“驗收結果”為合格、不合格;

④“驗收人員簽字”必須由參加驗收人員進行簽字,驗收應通知監理單位人員參加。

4.3?動火作業審批

4.3.1?《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規定,禁止在具有火災、爆炸危險的場所吸煙、使用明火。因施工等特殊情況需要使用明火作業的,應當按照規定事先辦理審批手續,采取相應的消防安全措施;作業人員應當遵守消防安全規定。

4.3.2?《建設工程施工現場消防安全技術規范》規定:

①動火作業應辦理動火許可證;動火許可證的簽發人收到動火申請后,應前往現場查驗并確認動火作業的防火措施落實后,方可簽發動火許可證。

②動火操作人員應具有相應資格。

③焊接、切割、烘烤或加熱等動火作業前,應對作業現場的可燃物進行清理;作業現場及其附近無法移走的可燃物,應采用不燃材料對其覆蓋或隔離。

④施工作業安排時,宜將動火作業安排在使用可燃建筑材料的施工作業前進行。確需在使用可燃建筑材料的施工作業之后進行動火作業,應采取可靠防火措施。

⑤裸露的可燃材料上嚴禁直接進行動火作業。

⑥焊接、切割、烘烤或加熱等動火作業,應配備滅火器材,并設動火監護人進行現場監護,每個動火作業點均應設置一個監護人。

⑦五級(含五級)以上風力時,應停止焊接、切割等室外動火作業,否則應采取可靠的擋風措施。

⑧動火作業后,應對現場進行檢查,確認無火災危險后,動火操作人員方可離開。

4.3.3?該審批表只限于有效時間內及規定的動火點使用,動火點、時間變動的需要重新申請。

5.大型臨時設施安全評估

對于大型臨時設施包括臨建房屋、加工區、攪拌站、道路、圍擋等,需每月進行安全檢查評估,達到安全要求的,準予施工或使用。安全檢查評估的重點是臨時用電安全、消防安全管理、防排水系統、以及防風防雷電和防凍害措施。由各級安全負責人進行檢查評估,項目經理進行復核處理。

6.大型臨時設施評估結果處理

檢查評估認為大型臨時設施未達到安全要求時,提出整改意見,現場整改后不能滿足安全要求的,不允許進行施工作業。

7.大型臨時設施事故責任界定

安全作業許可證簽發人對其相應的安全作業許可負責,一旦該場所發生事故,安全作業許可證簽發人承擔事故相應責任。

三、施工作業面安全準入實施細則1.本項目部施工作業面(含臨建工程)分類

①地下暗挖工程:富水軟弱破碎圍巖、淺埋偏壓的隧道及地鐵工程;可能發生突水突泥、坍塌和瓦斯爆炸風險的隧道及地鐵工程;穿越江河湖海、交通通道、城市管線及建筑物、村莊等重要結構物的隧道及地鐵工程;長(特)大隧道。

②橋梁工程:跨越江河湖海的橋梁深水施工、24m及以上高空作業;橋梁跨越既有線鐵路、縣級以上鐵路、城市道路施工;具有技術復雜、施工難度大的橋梁工程。

③營業線工程:上跨、下穿主要干線的橋涵施工;繁忙干線、干線及樞紐站改造工程;橋涵接長、路基幫寬、并行繞行段施工以及臨近既有線吊裝、安裝施工和鋪軌架梁作業等。

④基坑開挖工程:開挖深度超過5m(含5m)的基坑(槽)或基坑雖未超過5m,但地質條件和周圍環境復雜、地下水位在坑底以上、地下管線及其復雜等工程。

⑤路基工程:6m以上的邊坡施工或者高度雖不足6m但地質條件復雜的高大邊坡。

⑥高大模板工程:水平混凝土模板構件支撐高度大于8m,或跨度大于18m,施工總荷載大于10KN/㎡,或集中線荷載大于15KN/㎡模板支撐體系。

⑦起重吊裝工程:采用非常規起重設備、方法,且單件起吊重量在10KN及以上的起重吊裝工程;采用起重機械進行安裝、拆除的工程;起重機械設備自身的安裝、拆卸。

⑧腳手架工程:高度超過24m的落地式鋼管腳手架;附著式整體和分片提升腳手架工程;各類懸挑式腳手架。

⑨爆破工程:城市房屋拆除爆破及其它臨近既有線土石方爆破工程。

⑩其他危險性較大工程: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可能影響建設工程安全的施工;專業性強、工藝復雜、危險性大、較差作業等易發生安全事故的施工等。2.施工作業面安全管理

2.1項目部成立現場安全管理機構并針對施工現場作業面建立健全以下規章制度: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安全生產獎懲制度、安全技術交底制度、安全技術措施編制、審查制度、安全生產教育制度、班前安全活動制度、安全檢查制度、安全與職業衛生用品管理制度、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費用管理制度、工傷事故報告與調查處理制度、項目經理帶班制度等。

2.2定期對管理人員及值班情況進行檢查,不符合要求的及時要求整改。

3.分包單位資質證件

3.1禁止總承包單位將工程分包給不具備相應資質條件的單位。禁止分包單位將其承包的工程再分包。要求施工單位留存分包單位以下證件、文件復印件:

①企業營業執照;

②企業資質等級證書;

③企業安全生產許可證;

④企業分包安全協議。

3.2?人員資格管理

3.2.1?依據《建筑施工企業主要負責人、項目負責人和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安全生產考核管理暫行規定》,施工單位的企業負責人、項目經理、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應當經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安全生產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職,現場留存相關證件備查。

3.2.2?依據《山東省建筑施工特種作業人員管理暫行辦法》要求,特種作業人員必須經專門培訓,由省級建設主管部門考核合格,取得建筑施工特種作業操作資格證書,方可上崗從事相應作業。特種作業包括以下工種:

①建筑電工;

②建筑架子工(普通腳手架);

③建筑架子工(附著升降腳手架);

④建筑起重司索信號工;

⑤建筑起重機械司機(塔式起重機);

⑥建筑起重機械司機(施工升降機);

⑦建筑起重機械司機(物料提升機);

⑧建筑起重機械司機(門式起重機);

⑨建筑起重機械安裝拆卸工(塔式起重機);

⑩建筑起重機械安裝拆卸工(施工升降機);

11建筑起重機械安裝拆卸工(物料提升機);

12高處作業吊籃安裝拆卸工;

13建筑電氣焊接(切割)工。

4.作業面的方案、指導作業書、技術交底、安全教育培訓考核

4.1作業面安全專項方案

4.1.1根據《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住建部《危險性較大分部分項工程安全管理辦法》相關規定,危險性較大分部分項工程應單獨編制安全專項施工方案(安全技術措施文件),主要指:基坑支護、降水工程;土方開挖工程;模板工程及支撐體系;起重吊裝及安裝、拆卸工程;腳手架工程;拆除、爆破工程;建筑幕墻安裝工程;鋼結構、網架和索膜結構安裝工程;人工挖擴孔樁工程;地下暗挖、頂管及水下作業工程;預應力工程;臨時用電;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及尚無相關技術標準的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

4.1.2安全專項方案應當由施工單位組織本單位施工技術、安全、質量等部門的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審核。經審核合格的,由施工單位企業技術負責人簽字。實行施工總承包的,安全專項方案應當由總承包單位技術負責人及相關專業承包單位企業技術負責人簽字。

4.1.3超過一定規模的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專項方案應當由施工單位組織召開專家論證會。實行施工總承包的,由施工總承包單位組織召開專家論證會。

4.2作業面指導作業書

4.2.1項目部對特殊過程的控制,除應執行一般過程控制的規定外,還應由專業技術人員編制專門的作業指導書。

4.2.2不太成熟的工藝或缺少經驗的工序應安排試驗,編制成作業指導書,并進行首件(段)驗收。

4.2.3編制的作業指導書,應經項目部或企業技術負責人審批后執行。

4.3技術交底

4.3.1分部分項工程安全技術交底

①依據《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要求,安全技術交底工作必須交至作業層,在正式作業前進行,不但口頭講解,而且應有書面文字材料,交底履行簽字手續。安全技術交底是施工單位項目技術負責人向施工作業人員進行責任落實的法律要求,要嚴肅認真地進行,不能流于形式。內容不能過于簡單,千篇一律,應按分部分項工程和針對具體的作業內容進行。

②分部分項工程安全技術交底內容:按照施工方案的要求,在施工方案的基礎上對施工內容進行細化和補充;對具體操作者講明安全注意事項,保證操作者的人身安全。

③交底中應明確本分部分項工程施工現場常見的職工傷亡事故類型,如高處墜落、物體打擊、觸電、機械傷害、坍塌事故等。

4.3.2各工種安全技術交底

①根據《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規定,結合施工現場的各作業工種的安全技術操作規程,由專業的技術人員對作業工人進行工種安全技術交底。工種安全技術交底可結合學習安全教育內容同時進行。

5.安全防護

5.1施工現場安全防護設施應根據安全防護方案的要求搭設。搭設完畢,項目負責人應組織項目技術負責人、施工負責人、專職安全員及有關班組對防護設施進行逐項檢查驗收,驗收合格后方可使用。驗收可分層進行或分段進行

5.2施工過程中,凡是需要拆除臨時支撐體系時,由施工班組長提出申請,經該項目施工負責人檢查確定拆除的范圍和數量,并采取切實可行的加固措施后,由項目部技術人員、安全員共同檢查驗收,合格后,再進行拆除

6.作業面安全警示標識、責任標牌、操作規程牌、平面布置圖

6.1施工現場入口處及主要施工區域、危險部位應設置相應的安全警示標志牌:如施工起重機械、臨時用電設施、腳手架、出入通道口、樓梯口、電梯井口、孔洞口、橋梁口、隧道口、基坑邊沿、爆破物及有害危險氣體和液體存放處等屬于危險部位,應當設置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

6.2在鋼筋制作、模板制作、混凝土(砂漿)攪拌、腳手架搭設等操作部位應掛崗位操作規程牌。

6.3項目部應對各類機械設備上張貼機械操作規程。

6.4平面布置圖

6.4.1施工平面圖,應標明擬建工程平面位置、生產區、生活區、生活區、預制場地、材料堆放位置;周圍交通環境、環保要求,需要保護或注意的情況。

6.4.2平面布置圖要有明顯的動態特性,即每個較短的施工階段之后,施工平頁面黑霧最早變化的。要科學合理的組織好施工現場施工。

6.4.3所有的材料堆場、小型機械的布設均按平面要求布置,如有調整有書面通知。在做好總平面管理工作的同時,經常檢查執行情況,堅持合理的施工順序,不打亂仗,力求均?生產。

6.5應急管理

6.5.1項目部應針對重大危險源,如高處墜落、物體打擊、斜塌、觸電、中毒及其他群死群傷等可能發生的事故建立和制定應急救援預案,落實搶救、疏散和應急等措施。

6.5.2由項目部統一組織編制建設工程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項目部和分包單位按照應急預案,各自建立應急救援組織,落實應急救援人員、器材、設備,并定期進行演練。

7.施工作業面檢查評估

每月由現場安全員、工區安全主管、項目安全主管、項目安全總監各級安全負責人對施工作業面進行檢查評估,項目經理進行復核處理。

8.施工作業面評估結果處理

檢查評估認為施工作業面未達到安全施工要求時,提出整改意見,現場整改后不能滿足安全要求的,不允許進行施工作業。

9.施工作業面事故責任界定

安全作業許可證簽發人對其相應的安全作業許可負責,一旦該場所發生事故,安全作業許可證簽發人承擔事故相應責任。

四、大型機械設備安全準入實施細則

篇2:放射性物品運輸安全許可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立法目的]為了加強對放射性物品運輸的安全管理,實施《放射性物品運輸安全管理條例》規定的運輸安全許可制度,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適用范圍]從事放射性物品運輸和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設計、制造等活動,應當按照本辦法的規定,辦理有關許可和備案手續。

第三條[分類管理]國家對放射性物品運輸實施分類管理,根據放射性物品的特性及其對人體健康和環境的潛在危害程度,將放射性物品分為一類、二類和三類。

放射性物品的具體分類和名錄,由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按照《放射性物品運輸安全管理條例》的規定,會同國務院公安、衛生、海關、交通運輸、鐵路、民航、核工業行業主管部門制定。

第二章運輸容器設計的批準與備案

第四條[設計基本要求]一類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的設計,應當在首次用于制造前報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審查批準。

二類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的設計,應當在首次用于制造前報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備案。

第五條[設計記錄]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設計單位應當建立健全質量保證體系并有效實施,加強檔案管理,如實記錄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的設計和安全性能評價過程。

第六條[安全性能評價]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的設計應當滿足國家放射性物品運輸安全標準。

設計單位應當通過試驗驗證,采用可靠、保守的分析論證,或者采取兩者相結合的方式,對設計的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的安全性能進行評價。

第七條[設計單位條件]申請領取一類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設計批準書的單位,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具有法人資格;

(二)具有與所從事設計活動相關或者相近的工作業績;

(三)具有與所從事設計活動相適應并經考核合格的專業技術人員;

(四)具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完善的質量保證體系,以及符合國家有關核安全監督管理規定的質量保證大綱。

第八條[設計申請]申請批準一類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的設計,設計單位應當向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提出書面申請,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設計總圖及其設計說明書;

(二)設計安全評價報告書;

(三)符合國家有關核安全監督管理規定的質量保證大綱。

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設計安全評價報告書的標準格式和內容,由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另行規定。

第九條[設計審查]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應當自受理一類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的設計批準申請之日起45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查。對符合國家放射性物品運輸安全標準的,頒發一類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設計批準書,并公告設計批準編號;對不符合國家放射性物品運輸安全標準的,書面通知申請單位并說明理由。

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在審查過程中,應當組織專家進行技術評審。技術評審方式包括文件審查、審評對話、現場見證等。

技術評審所需時間,不計算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期限內。

第十條[設計批準書]一類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設計批準書應當包括下列主要內容:

(一)設計單位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

(二)運輸容器類型和設計批準編號;

(三)放射性內容物特性;

(四)運輸容器設計說明及適用的相關技術標準等;

(五)操作要求、運輸方式、使用環境溫度;

(六)有效期限;

(七)批準日期和批準書編號。

第十一條[設計批準延續]一類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設計批準書有效期為5年。

設計批準書有效期屆滿,需要延續的,持證單位應當于設計批準書有效期屆滿6個月前,向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提出書面延續申請,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原設計批準書復印件;

(二)質量保證大綱實施效果的說明;

(三)設計依據標準如有變化,是否符合新標準的說明。

對于設計單位提出的批準書延續申請,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應當在設計批準書有效期屆滿前作出是否準予延續的決定。

第十二條[設計變更]設計單位修改已批準的一類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設計中有關安全內容的,應當按照原申請程序向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重新申請領取設計批準書。

一類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設計單位變更單位名稱、住所或者法定代表人的,應當自工商變更登記之日起20日內,向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辦理設計批準書變更手續,并提交變更申請、工商注冊登記文件以及其他證明材料。

第十三條[特殊形式批準]為了控制放射性物品在運輸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彌散,放射性物品設計成特殊形式或者低彌散形式的,其防彌散的形式可視為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包容系統的組成部分。

特殊形式放射性物品和低彌散放射性物品的設計方案,應當符合國家放射性物品運輸安全標準的有關要求,并報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審查批準。

特殊形式放射性物品和低彌散放射性物品的設計單位,應當向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提交其設計方案符合國家放射性物品運輸安全標準有關要求的證明材料。

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對符合國家放射性物品運輸安全標準有關要求的,頒發相應的設計批準書,并公告設計批準編號;對不符合國家放射性物品運輸安全標準有關要求的,書面通知申請單位并說明理由。

對于特殊形式放射性物品和低彌散放射性物品設計的延續、變更依據本辦法第十一條和第十二條規定進行。

第十四條[設計備案要求]二類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的設計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放射性物品運輸安全標準進行設計,并在首次用于制造30日前,將下列文件報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備案:

(一)設計總圖及其設計說明書;

(二)設計安全評價報告表。

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應當定期公布已備案的二類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的設計備案編號。

第三章運輸容器制造的許可與備案

第十五條[制造基本要求]從事一類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制造活動的單位,應當向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申請領取制造許可證。

從事二類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制造活動的單位,應當報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備案。

第十六條[制造單位條件]申請領取制造許可證的單位,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具有法人資格;

(二)有與所從事制造活動相關或者相近的工作業績;

(三)有與所從事制造活動相適應的機械、焊接、材料和熱處理、鑄造和鍛造等相關專業技術人員,以及取得焊工、焊接操作工或者無損檢驗資格證書的專業技術人員;

(四)有與所從事的制造活動相適應的生產條件和檢測手段;

(五)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完善的質量保證體系和符合國家有關核安全監督管理規定的質量保證大綱。

第十七條[制造申請]申請領取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制造許可證的單位,應當向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提交申請書,并提交符合規定條件的證明文件。

第十八條[制造審查]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45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查,對符合條件的,頒發制造許可證,并予以公告;對不符合條件的,書面通知申請單位并說明理由。

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在審查過程中,應當組織專家進行技術評審。技術評審可以采取文件審查、審評對話和現場檢查等方式。

技術評審所需時間,不計算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期限內。

第十九條[制造許可證]一類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制造許可證應當載明下列內容:

(一)制造單位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

(二)許可制造的運輸容器設計批準編號;

(三)有效期限;

(四)發證機關、發證日期和證書編號。

第二十條[制造許可延續]一類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制造許可證有效期為5年。

制造許可證有效期屆滿,需要延續的,制造單位應當于制造許可證有效期屆滿6個月前,向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提出書面延續申請,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原制造許可證復印件;

(二)原制造許可證有效期內的制造活動情況;

(三)原制造許可證有效期內所制造運輸容器的質量情況;

(四)原制造許可證有效期內變更情況的說明。

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應當在制造許可證有效期屆滿前作出是否準予延續的決定。

第二十一條[制造許可變更]一類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制造單位制造與原許可制造的設計批準編號不同的運輸容器的,應當按照原申請程序向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重新申請領取制造許可證。

一類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制造單位變更單位名稱、住所或者法定代表人的,應當自工商變更登記之日起20日內,向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辦理制造許可證變更手續,并提交變更申請、工商注冊登記文件以及其他證明材料。

第二十二條[制造禁止事項]禁止無制造許可證或者超出制造許可證規定范圍從事一類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制造活動。

禁止委托未取得相應制造許可證的單位進行一類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制造活動。

禁止偽造、變造、轉讓制造許可證。

第二十三條[制造單位備案]從事二類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制造活動的單位,應當在首次制造活動開始30日前,將下列材料報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備案:

(一)所制造運輸容器的設計備案編號;

(二)具備與從事制造活動相適應的專業技術人員、生產條件、檢測手段的證明材料;

(三)具有健全管理制度的證明材料;

(四)質量保證大綱。

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應當定期公布已備案的二類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制造單位。

第二十四條[使用基本要求]使用境外單位制造的一類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的,應當在首次使用前報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審查批準。

使用境外單位制造的二類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的,應當在首次使用前報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備案。

第二十五條[使用申請]申請使用境外單位制造的一類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的單位,應當向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提出書面申請,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設計單位所在國核安全監管部門頒發的設計批準文件的復印件;

(二)設計單位出具的設計安全評價報告書;

(三)制造單位相關業績的證明材料;

(四)制造單位出具的質量合格證明;

(五)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以及國家放射性物品運輸安全標準或者經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認可的標準的說明材料。

第二十六條[使用審查]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45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查,對符合國家放射性物品運輸安全標準的,頒發使用批準書;對不符合國家放射性物品運輸安全標準的,書面通知申請單位并說明理由。

在審查過程中,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可以組織專家進行技術評審。技術評審所需時間不計算在前款規定的期限內。

第二十七條[使用批準書]境外單位制造的一類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使用批準書應當載明下列內容:

(一)使用單位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

(二)設計單位名稱、制造單位名稱;

(三)原設計批準編號;

(四)操作要求、運輸方式、使用環境溫度;

(五)運輸容器編碼;

(六)有效期限;

(七)批準日期和批準書編號。

第二十八條[使用批準延續]境外單位制造的一類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使用批準書有效期為5年。

使用批準書有效期屆滿,需要延續的,使用單位應當于使用批準書有效期屆滿6個月前,向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提出書面延續申請,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原使用批準書復印件;

(二)原使用批準書有效期內運輸容器使用情況報告;

(三)原使用批準書有效期內質量保證大綱實施效果的說明;

(四)原使用批準書有效期內運輸容器維護、維修和安全性能評價情況說明。

對于使用單位提出的批準書延續申請,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應當在使用批準書有效期屆滿前作出是否準予延續的決定。

第二十九條[使用批準變更]持有境外單位制造的一類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使用批準書的使用單位,變更單位名稱、住所或者法定代表人的,應當自工商登記之日起20日內,向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辦理使用批準書變更手續,并提交變更申請、工商注冊登記文件以及其他證明材料。

第三十條[使用備案]使用境外單位制造的二類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的,應當在首次使用前將下列文件報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備案:

(一)制造單位出具的質量合格證明;

(二)設計單位出具的設計安全評價報告表;

(三)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以及國家放射性物品運輸安全標準或者經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認可的標準的說明材料。

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辦理使用境外單位制造的二類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備案手續,應當同時為運輸容器確定編碼。

第四章放射性物品運輸批準與備案

第三十一條[運輸基本要求]托運一類放射性物品的,托運人應當編制放射性物品運輸的核與輻射安全分析報告書,報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審查批準。

一類放射性物品從境外運抵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或者途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運輸的,托運人應當編制放射性物品運輸的核與輻射安全分析報告書,報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審查批準。

二類、三類放射性物品從境外運抵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或者途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運輸的,托運人應當編制放射性物品運輸的輻射監測報告,報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備案。

第三十二條[報告書編制]托運人應當委托持有甲級環境影響評價資格證書的單位編制放射性物品運輸的核與輻射安全分析報告書。

放射性物品運輸的核與輻射安全分析報告書的格式和內容,由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規定。

第三十三條[運輸審查]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應當自受理放射性物品運輸的核與輻射安全分析報告書之日起45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查,對符合國家放射性物品運輸安全標準的,頒發核與輻射安全分析報告批準書;對不符合國家放射性物品運輸安全標準的,書面通知申請單位并說明理由。

在審查過程中,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可以組織專家進行技術評審。技術評審所需時間不計算在前款規定的期限內。

第三十四條[運輸批準書]放射性物品運輸的核與輻射安全分析報告批準書應當載明下列主要內容:

(一)托運人的名稱、地址、法定代表人;

(二)運輸放射性物品的品名、數量;

(三)運輸容器設計批準編號、運輸方式和運輸方案;

(四)操作管理附加措施和規定;

(五)有效期限;

(六)批準日期和批準書編號。

第三十五條[運輸批準延續]一類放射性物品運輸的核與輻射安全分析報告批準書有效期為5年。

核與輻射安全分析報告批準書有效期屆滿,需要延續的,托運人應當于核與輻射安全分析報告批準書有效期屆滿6個月前,向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提出書面延續申請,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原核與輻射安全分析報告批準書復印件;

(二)原核與輻射安全分析報告批準書有效期內運輸容器使用情況報告,包括維護、維修和安全性能評價情況說明;

(三)運輸活動情況報告,包括運輸方案、輻射防護措施和應急措施執行情況說明。

對于托運人提出的批準書延續申請,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應當在核與輻射安全分析報告批準書有效期屆滿前作出是否準予延續的決定。

第三十六條[運輸批準變更]持有核與輻射安全分析報告批準書的單位,變更單位名稱、地址或者法定代表人的,應當自工商變更登記之日起20日內,向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辦理核與輻射安全分析報告批準書變更手續,并提交變更申請、工商注冊登記文件以及其他證明材料。

第三十七條[啟運備案]一類放射性物品啟運前,托運人應當將下列材料報啟運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備案:

(一)一類放射性物品運輸輻射監測備案表;

(二)一類放射性物品運輸的核與輻射安全分析報告批準書復印件;

(三)輻射監測報告。

前款規定的輻射監測報告,在托運人委托有資質的輻射監測機構對擬托運一類放射性物品的表面污染和輻射水平實施監測后,由輻射監測機構出具。

收到備案材料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在啟運前將備案表通報放射性物品運輸的途經地和抵達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

第三十八條[特殊安排]有下列情形之一,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無法完全符合國家放射性物品運輸安全標準,需要通過特殊安排來提高運輸安全水平的,托運人應當編制放射性物品運輸的核與輻射安全分析報告書,在運輸前報經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審查同意:

(一)因形狀特異不適宜專門設計和制造運輸容器的;

(二)只是一次性運輸,專門設計和制造符合國家放射性物品運輸安全標準的運輸容器經濟上明顯不合理的。

第三十九條[過境運輸審批]一類放射性物品從境外運抵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或者途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運輸的,托運人或者其委托代理人應當編制放射性物品運輸的核與輻射安全分析報告書,報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審查批準。審查批準程序依照本辦法第三十三條的規定執行。

托運人獲得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頒發的核與輻射安全分析報告批準書后,方可將一類放射性物品運抵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或者途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運輸。

第四十條[過境運輸備案]二類、三類放射性物品從境外運抵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或者途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運輸的,托運人應當委托有資質的單位監測,編制放射性物品運輸的輻射監測報告,報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備案。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應當出具相應的放射性物品運輸的輻射監測報告備案證明。

對于運輸容器相同,放射性內容物相同,且半衰期小于60天的放射性物品,進口單位可以每半年辦理一次輻射監測報告備案手續。

第四十一條[過境海關手續]放射性物品從境外運抵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或者途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運輸的,托運人、承運人或者其代理人向海關辦理有關手續時,應當提交相關許可證件和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頒發的放射性物品運輸的核與輻射安全分析報告批準書或者放射性物品運輸的輻射監測報告備案證明。

第四十二條[運輸資質]托運人應當委托具有放射性物品運輸資質的承運人承運放射性物品。

自行運輸本單位放射性物品的單位和在放射性廢物收貯過程中的從事放射性物品運輸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城市放射性廢物庫運營單位,應當取得非營業性道路危險貨物運輸資質。

第五章附則

第四十三條[術語]本辦法下列用語的含義:

(一)特殊形式放射性物品:不彌散的固體放射性物品或者裝有放射性物品的密封件。

(二)低彌散放射性物品:固體放射性物品,或者裝在密封件里的固體放射性物品,其彌散性已受到限制且不呈粉末狀。

(三)托運人:將托運貨物提交運輸的單位或者個人。

(四)承運人:使用任何運輸手段承擔放射性物質運輸的單位或者個人。

第四十四條[生效日期]本辦法自2010年11月1日起施行。

附一:

一類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設計和核與輻射安全分析報告批準編號規則

其中:

第1-2位:國家或地區代碼,CN代表中國。

第3位:“/”,隔離符。

第4-6位:主管部門為該設計指定的設計批準編號或核與輻射安全分析報告批準編號,一類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設計批準編號范圍為001-500。

第7位:“/”,隔離符。

第8位:批準書類型:

AF:易裂變A型運輸容器設計批準書

B(U):B(U)型運輸容器設計批準書

B(U)F:易裂變材料B(U)型運輸容器設計批準書

B(M):B(M)型運輸容器設計批準書

B(M)F:易裂變材料B(M)型運輸容器設計批準書

C:C型運輸容器設計批準書

CF:易裂變材料C型運輸容器設計批準書

IF:易裂變材料工業運輸容器設計批準書

S:特殊形式放射性物品設計批準書

LD:低彌散放射性物品設計批準書

T:核與輻射安全分析報告批準書

*:特殊安排批準書

H:非易裂變物質或除六氟化鈾以外的易裂變物質運輸容器的設計批準書。

第9位:“-”。

第10-11位:依據IAEA標準的版本,用年份后2位數字表示。如1996年版本,則填寫96。

第12位:“-”。

第13位:(NNSA-I)代表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批準的一類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

附二:

二類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設計備案編號規則

其中:

第1-2位:國家或地區代碼,CN代表中國。

第3位:“/”,隔離符。

第4-6位:主管部門為該設計指定的備案編號,備案編號>500

第7位:“/”,隔離符。

第8位:運輸容器類型,二類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類型有A,IP3等。

第9位:“-”。

第10-11位:依據IAEA標準的版本,用年份后2位數字表示。如1996年版本,則填寫96。

第12位:“-”。

第13位:(NNSA-II)代表國務院核安全監管部門備案的二類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

篇3:特殊危險作業安全許可管理辦法

1?范圍

為了規范大港油田公司特殊危險作業安全許可管理,加強特殊危險作業項目風險控制,有效防止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制定本辦法。

本辦法規定了特殊危險作業管理職責、分類與分級、風險識別、安全措施制定、作業許可證申請、書面審查、現場核實、現場審批、延期、實施、關閉、網上辦公等內容。

本辦法適用于油田公司所屬各單位和外部承包商。生產應急情況下發生的作業項目不納入本辦法。

2?術語和簡略語

2.1本辦法采用GB/T19001-2008、GB/T24001-2004、GB/T28001-2011、Q/SY1002.1-2007和Q/SY1240-2009標準規定的術語。

2.2特殊危險作業:指涉及人員、設備、環境等危險有害因素復雜、風險程度高,容易導致事故發生,需要特別采取對策措施予以控制的高危作業項目。作業特點具有復雜性、流動性、交叉性、非常規性以及使用特殊裝備或工藝。

2.3二級單位:特指油田公司所屬單位和礦區服務事業部所屬單位。

2.4三級單位:特指二級單位的所屬單位(含副處級、科級、小隊級等)。三級單位中同時具有副處級、科級及小隊級等兩種及兩種以上行政組織的,以最高級別行政組織為三級單位。

2.5項目建設單位:特殊危險作業項目所在的二級單位。

2.6項目作業單位:為項目建設單位提供特殊危險作業項目施工作業服務的二級單位及油田公司外部承包商。

2.7項目主管部門:指項目建設單位或項目作業單位負責安排特殊危險作業項目的機關職能部門。

2.8項目所在基層單位:指特殊危險作業項目現場所歸屬的小隊級基層單位。

2.9項目施工隊伍:由項目作業單位派出的、負責具體實施特殊危險作業項目施工的隊伍。包括人員和裝備等。

2.10相關方:項目建設單位、項目作業單位以外的,與特殊危險作業項目在人員、設備設施等方面具有相互影響的組織或個人。

2.11作業許可申請人:由項目作業單位指派的負責履行作業許可申請的人員。作業許可申請人應由施工隊伍現場作業負責人擔任。

2.12作業許可審查人:由項目建設單位或項目作業單位授權的,對特殊危險作業項目許可進行書面審查的人員。包括被授權人。

2.13作業許可審批人:由項目建設單位授權的,需要現場對特殊危險作業風險控制措施進行核實并做出是否同意作業決定的人員。包括被授權人。

2.14現場作業負責人:項目施工隊伍第一責任人。

2.15作業現場監護人:由作業現場負責人指定的、負責對施工過程中作業人員人身受到威脅時發出警告、叫停及采取應急保護措施的人員。

2.16作業現場監督人:由項目建設單位和項目作業單位雙方派出的、負責對項目施工過程HSE措施實施情況進行監督的人員。包括:HSE監督部門的專職監督人員、基層單位兼職安全員及項目施工隊伍臨時指定的監督人員。

2.17大港油田公司簡稱油田公司。

2.18“特殊危險作業項目作業許可證”簡稱“作業許可證”。

3?職責

3.1項目建設單位職責

3.1.1負責明確本單位所有特殊危險作業項目的項目主管部門及各級作業許可審查人、審批人(包括被授權人);負責組織項目作業單位、相關方及本單位有關人員進行作業現場危險有害因素識別與風險評價并制定風險控制措施;負責對項目作業單位申報的作業許可證、安全工作方案及相關許可作業材料進行書面審查、現場核查審批、許可關閉、存檔及銷案;負責向項目作業單位進行安全交底;負責協調作業項目所需的設備及人力資源;負責監督項目作業單位嚴格執行項目建設單位有關規定。

3.1.2項目建設單位的二級單位負責一級與二級作業許可的管理。包括作業許可的書面審查、現場審批、關閉、存檔與銷案等。

3.1.3項目建設單位的三級單位負責三級作業許可的管理。包括作業許可的書面審查、現場審批、關閉、存檔與銷案等。

3.2項目作業單位職責

3.2.1負責指定施工隊伍現場作業負責人參加項目建設單位組織的項目工作前安全分析,識別作業項目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評價風險并制定風險控制措施;

3.2.2負責依據項目建設單位規定、項目風險控制的需求、本單位資源等,編寫作業許可必須具備的相關材料;負責向項目建設單位提出作業許可申請。

3.2.3負責對申報的作業許可材料提前進行內部審查。

3.2.4負責在作業前做好各項安全生產準備工作;負責落實施工作業過程的各項風險控制措施并組織實施;負責施工過程中的內部監護與監督。

3.3相關方負責參加作業現場危險有害因素識別、風險評價及風險控制措施的制定;負責向工作前安全分析小組提供本方與作業項目有關的人員和設備設施相關信息,并提出自己的建議;負責及時向項目建設單位及作業單位提供有關安全生產信息。

3.4作業許可審查人及審批人授權

3.4.1作業許可審查、審批不宜授權。

3.4.2作業許可審查、審批確需授權時,優先在同一行政組織(含處、副處、科、基層隊)內部成員之間授權;其次,可向下一級行政組織主要負責人授權。其中,三級單位不得再向下一級行政組織授權。

3.4.3同類(同項)特殊危險作業項目授權人數不能多于2人(含2人)。

3.4.4被授予作業許可審查、審批權限的人員(以下簡稱被授權人)必須具有滿足授予權限所需的安全生產知識與能力。

3.4.5所有級別的授權雙方應簽訂書面授權委托書,并在二級單位范圍內予以發布,在油田公司特殊危險作業項目管理系統進行錄入。

3.4.6當被授權人因組織機構調整、人事調整等發生變化時,應及時調整被授權人人選。

3.4.7授權不授責。授權人對被授權人職責履行結果負責。

3.5監督職責

3.5.1一級動火作業由消防支隊及二級單位派專人現場監督,二級許可作業項目由二級單位(包括:項目建設單位和項目作業單位)負責派專人現場監督,三級許可作業項目由二級單位派人進行抽查監督。

3.5.2三級單位負責指定現場人員對施工過程進行監督。

3.6所有參加特殊危險作業書面審查、現場審批、監督、監護、崗位操作等人員,對本崗位工作的完整性、有效性負責。

3.7各級作業許可申請、書面審查及現場審批人應對作業風險分析和安全對策措施的有效性負責。

3.8現場作業負責人對現場施工組織、人員分工、安全設施使用、風險控制措施的實施有效性、作業現場應急處置等施工全過程負責。

3.9安全監督人員對作業許可現場審批、實施等全過程負督察責任。對現場存在的與許可管理級別、書面審查結果、安全措施等不符的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作業環境不良及管理缺陷等,做出口頭警告、書面處罰、責令停工等要求,并及時下令糾正。

3.10作業現場監護人對現場監護對象存在的人身傷害應采取的保護行為負責。

3.11所有施工作業人員應嚴格遵守風險控制措施,嚴格執行設備、工藝操作規程,對本崗位安全操作負責。

4?管理內容

4.1特殊危險作業項目分類

4.1.1通用類特殊危險作業項目。即:按照作業行為類別劃分的特殊危險作業項目。包括:動火作業、進入受限空間作業、高處作業、臨時用電、挖掘作業、化學清洗作業、移動式起重機吊裝作業、腳手架作業、管線打開作業等作業。

4.1.2專項類特殊危險作業項目。即:按照具體作業內容確定的特殊危險作業項目。具體見附件一。

4.2特殊危險作業項目分級

4.2.1作業許可級別劃分

a)一級作業許可:是指最終需要項目建設單位的二級單位主要領導負責現場審批的項目。

b)二級作業許可:是指最終需要項目建設單位的二級單位主管領導負責現場審批的項目。

c)三級作業許可:是指最終需要項目建設單位的三級單位主管領導負責現場審批的項目。

4.2.2作業許可級別確定

a)通用類特殊危險作業項目作業許可級別

1)動火作業實行第一、二、三級許可管理;化學清洗作業實行第二級管理;腳手架作業實行第二、第三級管理;挖掘作業實行第二、第三級管理,具體執行相關作業管理辦法。

2)未明確作業許可級別的其它通用類特殊危險作業項目,由各二級單位按照風險程度、資源掌控和審批權限等條件,具體劃分作業許可級別,并經過有效審批后,在本單位予以發布。

3)當項目建設單位與項目作業單位對同一特殊危險作業項目確定的作業許可級別不一致時,依照項目建設單位規定級別進行申請、審批管理。

b)專項類特殊危險作業項目作業許可級別具體見附件一。

4.3工作前安全分析與風險控制措施制定

4.3.1特殊危險作業項目施工作業前,由項目建設單位項目主管部門(或項目所在三級單位)組織項目所在基層單位、項目施工隊伍及相關方人員組成工作前安全分析小組,共同到現場識別作業過程可能發生的事故、危險有害因素、風險程度等,制定科學、全面的風險控制措施。具體執行GY01/F7.28.29《工作前安全分析管理辦法》。

4.3.2根據工作前安全分析的結果,由現場作業負責人填寫作業許可證。其中,通用類特殊危險作業項目使用對應管理制度規定的作業許可證格式。專項類特殊危險作業項目使用“專項類特殊危險作業項目作業許可證”(GY01JL7.28.20-01)。

4.3.3根據工作前安全分析的結果,由項目作業單位編制項目安全工作方案(或HSE作業計劃書)等其它保證施工安全的技術及管理材料。

a)通用類特殊危險作業項目的安全工作方案(HSE作業計劃書)等保證施工安全的其它材料,按照以下規定進行編制。其中:

1)高處作業:工作內容復雜、墜落點多等風險程度高的作業項目應編制安全工作方案(HSE作業計劃書)。

2)受限空間作業:應編制安全工作方案(HSE作業計劃書)和應急預案。

3)移動式起重作業:關鍵性吊裝作業,應編制安全工作方案(HSE作業計劃書)。

4)管線打開作業:必要時制訂安全工作方案(HSE作業計劃書)和應急預案。

5)臨時用電作業:臨時用電設備在5臺以上(含5臺)或設備總容量在50kW以上(含50kW)的,應專門進行臨時用電施工組織設計,同時編制安全工作方案(HSE作業計劃書)。

6)挖掘作業:必要時編制安全工作方案(HSE作業計劃書)。

7)腳手架作業:應編制安全工作方案(HSE作業計劃書)。

8)動火作業:對于作業內容及危害因素復雜的作業項目,應根據工作安全分析結果和項目建設單位的要求,編制安全工作方案(HSE作業計劃書)。

9)化學清洗作業:應編制安全工作方案(HSE作業計劃書),必要時附加工藝流程示意圖等。

b)專項類特殊危險作業項目:對于作業內容及危險有害因素復雜的作業項目,應根據工作安全分析結果和項目建設單位的要求,編制安全工作方案(HSE作業計劃書),必要時附加工藝流程示意圖等。

c)油田公司外部承包商在特殊危險作業項目施工前,應根據工作安全分析結果和項目建設單位的要求,編制安全工作方案(HSE作業計劃書)。

?d)工作方案(HSE作業計劃書)內容至少包括:項目組織機構與崗位分工、項目主要內容、采用的關鍵工藝設備設施、項目主要危險有害因素、主要風險控制措施、應急預案等。

4.4作業許可申請

4.4.1按照“誰作業,誰申報”的原則,由項目施工隊伍履行作業許可申請流程。

4.4.2現場作業負責人是作業許可申請人,作業許可申請人應實地參與特殊危險作業工作前安全分析,否則作業許可不予審查通過。

4.4.3作業許可申請所需的有關安全工作方案(HSE工作計劃書)、應急預案、臨時用電組織設計、相關附圖等保證安全施工的技術與管理材料,應與作業許可證一并申報。

4.5書面審查

4.5.1油田公司內部進行的特殊危險作業項目,首先由項目作業單位內部履行審查流程,然后報項目建設單位審查及審批。

4.5.2油田公司外部承包商進行的特殊危險作業項目,參照4.5.1條款規定,由承包商內部進行有效審查后,報項目建設單位審查及審批。

4.5.3油田公司內部應用“油田公司特殊危險作業網上管理系統”,履行作業許可書面審查流程。油田公司外部承包商使用紙質文件履行書面審查流程。

4.5.4書面審查內容包括:作業許可證、安全工作方案(HSE工作計劃書)、應急預案、臨時用電組織設計、相關附圖、有關作業內容說明等保證安全施工作業應具備的材料。具體作業項目所需資料執行4.4.3條款及項目建設單位有關要求。

4.5.5書面審查應及時完成,不應影響下一步工作流程。

4.5.6不同級別作業許可審查、審批工作流程具體見附件二。

4.6備案

作業許可書面審查結束后,項目建設單位安全監督部門進行監督信息備案。其中,油田公司內部利用“油田公司特殊危險作業網上管理系統”備案功能進行備案。油田公司外部承包商書面審查通過后,由項目主管部門書面通知安全監督部門進行備案。所有一級、二級作業許可只有通過備案后方可打印、發放作業許可證。

4.7現場核查與審批

4.7.1作業許可書面審查通過后,項目建設單位項目審批人組織所有書面審查人、現場作業負責人及相關方有關人員,到工作現場進行核查,確認各項風險控制措施的落實情況。

4.7.2書面審查和現場核查通過之后,作業許可批準人、申請人及相關方均在作業許可證上簽字。

4.7.3書面審查或現場核查如未通過,項目作業單位應針對存在問題制定完善措施,并重新辦理作業許可申請。

4.8作業許可證使用

4.8.1施工作業前,現場作業負責人應向所有參加施工作業的人員及相關方進行作業許可交底,交底后所有現場作業人員應在作業許可證上簽字。

4.8.2作業許可證一式四聯

a)第一聯:現場作業負責人持有。

b)第二聯:張貼在公開地點以示溝通,讓現場所有作業人員了解正在進行的作業位置和內容。

c)第三聯:送交相關方,以示溝通。

d)第四聯:保留在批準人處。

4.8.3當同一工作區域有多個相關方參與時,項目建設單位應向所有相關方發放一份作業許可證(或復印件),并簽字記錄。

4.8.4當工作需要中斷(正常工作休息除外)時,許可證第一聯應交回項目所在基層單位負責人保留。

4.8.5作業現場關鍵人員(不含作業單位現場負責人)變更時,應經過現場作業負責人的批準,并重新明確崗位職責,落實安全教育、交底簽字等內容,并保留記錄。

4.9許可證延期

4.9.1許可證有效期限原則為不得超過一個班次。如果在許可證有效期內沒有完成工作,確需更多時間連續作業,作業許可申請人可向批準人提出延期申請,延期次數不得超過2次。

4.9.2許可證延期前提為“作業人員無變化、作業對象無變化、作業主體工藝無變化、作業地點無變化”等無導致作業風險變化的條件,否則不得延期。

4.9.3許可證延期期限應由作業許可批準人、申請人及相關方協商一致后確定。

4.9.4特殊危險作業延期后總的作業期限執行以下規定

a)通用類

1)動火作業、受限空間作業、移動式起重吊裝作業、挖掘作業、管線打開作業、化學清洗作業許可延期后總的作業期限不能超過24h。

2)臨時用電作業、高處作業、腳手架作業許可延期后總的作業期限最長不能超過15天。

b)專項類

1)含有通用類特殊危險作業項目時,許可延期后總的作業期限執行其中作業項目的最短時間要求。

2)未含有通用類特殊危險作業項目時,許可延期后總的作業期限由項目建設單位、項目施工隊伍及相關方協商一致后確定。

4.9.5作業許可申請人、批準人及相關方應重新核查工作區域,確認安全措施有效后,作業許可申請人和批準人方可在作業許可證上簽字延期。許可證未經批準人和申請人簽字,不得延期。

4.9.6在規定的延期次數(期限)內沒有完成作業,需重新申請辦理作業許可證。

4.10作業許可證取消

4.10.1當發生下列任何一種情況時,作業許可申請人、批準人都有責任立即終止作業,取消作業許可,若要繼續作業應重新辦理作業許可。

a)由于作業過程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環境因素、作業程序等發生明顯變化,導致重大事故隱患,需要重新制定控制措施的.

b)實際作業的工期、工作內容等與作業計劃發生重大偏離的。

c)事故狀態下、出現緊急情況或已發出緊急撤離信號時。

4.10.2取消作業應由作業許可申請人和批準人在作業許可證上簽字。

4.11作業許可證關閉

作業完成后,申請人與批準人在現場驗收合格后,許可證由申請人、批準人和相關方共同簽字后,關閉作業許可證。

4.12存檔

4.12.1工作完成后,建設單位項目主管部門或項目所在基層單位負責存檔,存檔的作業許可證應齊全完整,同時,項目作業單位保留一份關閉的作業許可證。

4.12.2油田公司內部施工作業應在“特殊危險作業管理系統”中使用電子文檔形式存檔,以便網上查詢。油田公司外部承包商施工作業使用書面存檔。存檔期限至少一年(包括已取消作廢的許可證)。

4.13銷案

作業許可證及相關材料存檔滿一年后,且認定無保留價值后由存檔部門或基層單位負責銷案。

4.14其它

4.14.1油田公司所屬各單位應依據本辦法,制定本單位實施細則。

4.14.2油田公司所屬各單位可根據實際需要,擴大特殊危險作業項目管理范圍,并參照執行該辦法。

4.14.3油田公司所屬各單位應投入足夠的資源,保證特殊危險作業管理網上管理系統的正常運行。

5?更改

本辦法的更改執行GY01/F4.1《文件和記錄管理程序》的規定,如程序文件更改影響本辦法的執行需要更改時,應一起組織更改。

6?相關文件、實施證據和表單

6.1相關程序文件和作業文件

GY01/F7.28.21?臨時用電安全管理辦法

GY01/F7.28.22?高處作業安全管理辦法

GY01/F7.28.23?移動式起重機吊裝作業管理辦法

GY01/F7.28.24?受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辦法

GY01/F7.28.25?化學清洗作業安全管理辦法

GY01/F7.28.26?挖掘作業安全管理辦法

GY01/F7.28.29?工作前安全分析管理辦法

GY01/F7.28.30?管線打開安全管理辦法

GY01/F7.28.32?腳手架作業安全管理辦法

GY01/F7.31.3動火管理辦法

大港油田公司承包商安全健康與環境管理辦法

6.2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

Q/SY1236-2009?高處作業安全管理規范

Q/SY1238-2009?工作前安全分析管理規范

Q/SY1240-2009?作業許可管理規范

Q/SY1241-2009?動火作業安全管理規范

Q/SY1242-2009?進入受限空間安全管理規范

Q/SY1243-2009?管線打開安全管理規范

Q/SY1244-2009?臨時用電安全管理規范

Q/SY1246-2009?腳手架作業安全管理規范

Q/SY1247-2009?挖掘作業安全管理規范

Q/SY1248-2009?移動式起重機吊裝作業安全管理規范

6.3相關技術文件

附件一特殊危險作業項目工作內容、危害特征及作業許可級別表

附件二不同級別作業許可審查、審批工作流程

6.4實施證據和表單

GY01JL7.28.20-01專項類特殊危險作業項目作業許可證

油田公司特殊危險作業網上現場審批管理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