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項目相關方人員培訓管理制度

項目相關方人員培訓管理制度

2024-07-10 閱讀 1179

1.0目的

規范項目部相關方作業人員HSE管理,保障人員和設備安全,特制定本辦法。

2.0適用范圍

本辦法適用于有作業活動的相關方人員的培訓管理,包括設備、材料供方的施工人員、檢修人員、維護人員、安裝調試人員等。一般送貨人員、驗貨人員、技術交底或技術交流人員按訪客要求由接洽部門進行培訓。

3.0職責

3.1項目安監部是相關方人員入場培訓的歸口管理部門,負責HSE培訓工作的組織、實施和協調。

3.2項目采購部、工程部對部門業務來往中相關方人員的管理負責,向安監部提供本部門有作業活動的相關方人員HSE培訓需求,配合安監部完成各項培訓任務。

3.3項目采購部、工程部負責索取相關方作業人員工作和個人信息,如進場目的、作業范圍、進場工作時間區間、人員健康證明、安全培訓經歷、勞動保護要求等,相關方對所提供的人員信息的真實性負責。

4程序

4.1總體要求

凡進入施工現場從事作業活動的相關方人員必須接受HSE入場培訓,經測試合格,簽定現場安全承諾,并自覺接受施工負責人和安全管理人員的管理。

4.1.1所有相關方人員進入現場從事特種作業,必須經過專業培訓并考試合格,持有效特種作業崗位操作資格證后方可入場作業。

4.1.2所有相關方人員入場必須隨身持有合格有效的上崗證件和入場證,并隨時接受檢查。入場證只允許本人使用,不得轉借他人。完成工作離場時,需收回入場證。

4.1.3相關方人員的“三級安全教育”由相關方在其人員進入本項目之前由其所在企業自行完成,項目安監部可隨時抽查培訓效果。

4.1.4相關方提供進入現場作業人員的信息和工作內容,并加蓋單位有效公章,和電子版一起提前送到項目部。

4.1.5有作業活動的相關方工作人員年齡原則上限制在18至65周歲,健康狀況良好。超過此范圍,需得到總承包項目安監部同意。

4.1.6相關方作業人員應自帶與作業活動相匹配的勞動保護用品,這些勞保用品要接受總承包項目安監部的檢查,不合格的勞保用品禁止使用。

4.1.7上述總體要求,由項目工程部、采購部告知相關方。

4.2入場前培訓

4.2.1到現場工作的相關方所有人員在取得入場證之前必須通過項目安監部組織的入場HSE培訓。

4.2.2相關方人員的個人信息內容

1)有效的身份證件(居民身份證,護照等);

2)個人意外傷害保險投保證明;

3)在單位曾經接受的安全培訓經歷和證書;

4)個人健康信息(包含健康證明和查體報告);

5)特殊工種的安全操作證(如果從事特殊作業)。

4.2.3以上證明材料將在項目安監部保存復印件。

4.2.4在接到安監部的進行入場培訓的具體時間通知后,責任部門應指定專人帶領相關方人員參加培訓,并對培訓人員負管理責任;進入培訓教室前,責任部門帶隊人員應仔細核對前來培訓的相關方人員信息及其身份證件的符合情況(身份證原件、特種作業原件有效),發現不符合人員不讓進入培訓教室,減少重復培訓。

4.2.5在取得入場證及工作前,所有人員都必須參加本培訓,參加人機對話考試,并且配備必須的個人防護用品。

4.3培訓主要內容

內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內容:

1)板集項目安全生產常用術語;

2)勞動防護用品的使用;

3)施工現場作業安全須知;

4)現場車輛交通管理;

5)現場急救常識。

4.4現場入場證使用程序

4.4.1申請臨時現場入場證的相關方人員,在培訓課程結束后,通過機考系統考試合格,簽訂安全承諾書,并在培訓記錄上簽字,作為培訓依據。

4.4.2項目責任部門領隊的組織下,申請臨時現場入場證的相關方人員憑培訓記錄到項目綜合部領取臨時現場入場證。

4.4.3任何持臨時現場入場證的相關方人員在場內有作業活動時,必須有責任部門派專人全過程陪同。

5.0附件

篇2:港口安全職業資格證培訓認證管理制度

第一條為加強全區安全職業資格證培訓認證管理,規范培訓機構的培訓工作,提高培訓質量和從業人員素質,防范事故,減輕職業危害,根據《安全生產法》、《勞動法》和職業資格鑒定等有關法律法規和政府機構轉變職能的要求,結合本區實際,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職業資格是指對從事某一職業所必備的學識、技術和能力的基本要求。職業資格包括從業資格和執業資格。從業資格是指從事某一專業(工種)學識、技術和能力的起點標準。執業資格是指政府對某些責任較大,社會通用性強,關系公共利益的專業(工種)學識、技術和能力的必備標準。

第三條職業資格證是國家對申請人專業(工種)學識、技術、能力的認可,是求職、任職、獨立開業和單位錄用的主要依據。本制度所稱的職業資格證是指:特種作業(電工作業、焊工作業、起重機械作業、企業內機動車駕駛、登高架設作業、鍋爐作業、壓力容器操作、制冷作業、爆破作業、礦山通風作業、礦山排水作業)人員操作證、汽車駕駛證、農機駕駛證、礦山企業廠礦長(經理)資格證、礦山企業安全管理人員資格證、危險化學品管理人員資格證、建筑企業三類人員(公司負責人、項目經理、專職安全員)考核合格證、導游證等。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省政府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四條職業資格證培訓工作實行統一規劃、歸口管理、分級實施、分類指導、教考分離的原則,在行業主管部門的指導下,由具有資質的職業培訓中介機構負責實施;職業資格發證機關不得從事職業資格培訓活動。

第五條職業資格證培訓機構從事培訓活動,必須按規定取得相應的資質證書,方可進行培訓;職業資格發證機關應當對職業資格培訓機構的培訓工作進行監督檢查。

第六條職業資格證培訓機構的培訓內容,必須嚴格遵守各類證書的培訓大綱和教學內容,培訓時間要求等規定,不得擅自降低標準。

第七條職業資格證的考核、鑒定堅持“統一標準、教考分離、嚴格認證”的原則,由行業主管部門按有關規定嚴格執行。

第八條各考核、認證部門要建立健全規范的考核程序、考核標準,建立考核的試題庫,在考核時隨機抽取試卷。考核結束后,統一閱卷,公布考核成績。保證考核的公正、公平。

第九條接受職業資格證培訓的人員經考核合格的,由考核部門頒發相應證書;并按照職業資格證審核規定,接受職業任職繼續培訓。

第十條嚴格從業人員職業資格的認證和準入。對本制度第三條所列職業資格證對應從業人員,必須實行“持證上崗”;未取得相應職業資格證書的人員,不得從事本工種或本崗位作業。

第十一條職業資格證的檔案管理。

培訓機構應當將培訓計劃、培訓通知、課程安排、培訓總結、教學評估表、學員檔案、考核審批表(學員資料)、考核申請表等資料存檔。

考核、發證部門應當將培訓計劃及審批意見、考核申請表、考核委托書、試卷、發證審批表、證書登記表等資料存檔。

監察、審計、財政等部門應按相關規定對此項工作進行專項檢查。

第十二條職業資格證培訓、考核、發證機構工作人員在工作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循私舞弊的,依照有關規定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三條職業資格證培訓、考核、發證機構未按照有關規定認真履職的,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給予警告,并視情節輕重給予依法處罰。

第十四條區經貿局、交通局、安監局、建設局、國土資源局、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農業局、旅游局、工商分局(個協)、公安分局、交警大隊等法律法規規定負有職業資格證考核、認證職責的部門,應按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和本制度要求,制定出各自負責的職業資格證培訓、考核、認證的具體辦法。

篇3:學院食品從業人員培訓管理制度

職業學院食品從業人員培訓管理制度

為規范學院食品從業人員培訓管理,提高食堂員工素質。根據《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和《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與操作規范》等法律法規精神,結合學院實際,特制定本制度。

一、食品從業人員包括新參加工作和臨時參加工作的食品從業人員必須經過食品安全知識培訓,經考核合格后,方可從事餐飲服務工作。

二、食品生產經營者應制定食品從業人員的食品安全教育和培訓計劃,組織各部門負責人和食品從業人員參加各種上崗前及在職培訓。

三、食品安全教育和培訓應針對每個食品加工操作崗位分別進行,內容應包括食品安全法律、法規、規范、標準和食品安全知識和各崗位加工操作規程等。

四、衛生知識培訓的方法:集中授課、觀摩學習、崗位操作培訓與自學相結合等。食品衛生知識培訓結束后,要進行一定形式的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考核不合格要進行補課補考,補考二次不合格者,取消上崗資格。

五、食品從業人員要按要求按時參加食品衛生知識培訓,不得遲到、早退、無故缺席。

六、建立食品從業人員食品安全知識培訓檔案,將培訓時間、培訓內容、考核結果等有關信息記錄歸檔,以備查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