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某鎳業公司員工培訓管理制度

某鎳業公司員工培訓管理制度

2024-07-10 閱讀 5164

鎳業公司員工培訓管理制度

一、目的

為了給忠于企業、有志于公司發展的員工提供再學習和成長的機會,改善公司人才結構,大量培養和儲備優秀人才,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可靠的人力資源保障,結合公司實際,特制定本制度。

二、適用范圍

《培訓制度》適用于公司所有員工的教育培訓管理。

三、培訓原則

公司員工培訓堅持“企業發展與個人提升相結合”的原則,除了必須的專業技能、業務知識培訓要求外,公司將優先給忠于企業、有志于公司發展的員工培訓機會。

公司所有員工均應接受本制度所規定的教育培訓,不得故意規避。

四、管理職責

公司綜合管理部人事科負責員工培訓的統一管理。

1.綜合管理部人事科根據集團人才戰略部署,結合公司實際需要,制定年度培訓計劃并進行培訓金費預算,經批準后組織實施。

2.各部門負責本部門培訓需求申報。

3.綜合管理部人事科負責階段性(季度、月度)培訓計劃的制定與實施。

4.綜合管理部負責培訓計劃的審核,總經理負責培訓計劃的批準。

5.綜合管理部負責員工企業文化知識、安全教育培訓,各用工部門負責本部門人員操作技能、專業知識的培訓。

6.綜合管理部負責外部培訓(有關課程進修如學歷教育、職業資格或證書培訓,如大專/本科,職業經理人、MBA、EMBA等)的管理。包括培訓機構選擇、培訓費用預算、培訓合同的簽訂、受訓人員服務合同的簽訂等。

五、培訓對象

1.新招聘員工;

2.從事特種行業操作的員工;

3.需要進行崗位/職務調整、晉級/晉職的員工;

4.安全管理、消防管理人員,工程技術人員、技術操作工。

5.中高層管理人員。

6.志于提升自己的優秀員工。

六、培訓的形式與內容

1.崗前培訓。主要包括企業文化教育、專業知識培訓、考察訓練三種形式,按程序分為三個階段:

1)企業文化教育。培訓的主要內容包括公司創業史、企業文化、組織機構、管理制度、公司業務及發展前景等。

2)專業性培訓。培訓的主要內容有介紹崗位特征及如何與其他部門配合、日常工作及可能的臨時性業務、即將從事崗位的工作技能及方法、時間運籌和時間管理、安全生產知識、消防基礎知識、生產常識、產品知識等培訓。

3)考察訓練。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嘗試即將從事的工作,指導者應協助受培訓者完成工作并隨時予以指導。

2.專業知識培訓。采取脫產培訓與在職培訓相結合,專職教師與兼職教師相結合,實地工作培訓與教室授課相結合等形式,主要有:

1)主管人員利用會議、面談等機會向下屬施行培訓;

2)公司辦理的培訓或參加有關咨詢機構舉辦的培訓;

3)參加進修的有關課程(包括學歷教育、職業資格或證書培訓,如大專/本科,職業經理人、MBA、EMBA等);

4)參加國內觀摩考察或派國外受訓或考察。

七、管理人員的培訓職責

1.高層管理人員的培訓職責:

1)督導培訓計劃的實施,使培訓發揮提高下屬綜合素質和促進管理梯隊建設的功效;

2)督導員工職業生涯發展計劃的教育培訓及新員工培訓的實施;

3)利用工作會議或每周學習會等對所屬員工實施機會教育;

4)儲備管理人員的教育培訓;

5)其他教育培訓職責。

2.中層管理人員的培訓職責:

1)利用工作會議或每周學習會等對所屬員工實施機會教育;

2)培訓下屬使其具有晉升機會;

3)新進基層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能培訓;

4)其他教育培訓職責。

3.基層管理人員的培訓職責:

1)向新員工解釋公司有關政策、傳授工作技能,以指導新員工工作;

2)培訓下屬使其有晉升機會;

3)培訓后補人員;

4)其他教育培訓職責。

八、培訓的目標

1.新員工/普通員工培訓的目標

1)盡快融入企業文化之中,保持良好的工作心態,提高員工的工作技能和辦事效率;

2)為普通員工未來發展或工作變動作準備,使其具備晉升條件;

3)加強安全工作意識,減少意外事故的發生;

4)培養普通員工的指導能力以便在企業擴大規模時教導新員工。

2.基層管理人員培訓的目標

1)具備良好的管理者心態,具備相應的管理才能;

2)較強的理解力和觀察力;

3)豐富的知識和熟練的工作技能。

3.中層管理人員培訓的目標

1)具備良好的領導者心態,具備理解和執行公司經營目標和經營方針的能力;

2)具備良好的管理能力及組織協調能力;

3)熟練掌握教育培訓技術。

4.高層管理人員培訓的目標

1)具備良好的決策者心態,掌握"青山"特色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具備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新理念、新思維以及制訂公司發展規劃和經營方針的能力;

2)具有強烈的責任心使命感、誠信的經營作風,嚴謹的生活態度;

3)具備以提高企業綜合經營效益為目的的職業素養;

4)能領導所屬職員同舟共濟,以達到企興我榮、勞資兩利的目的。

九、培訓的考核

1.培訓成績=考勤記錄(10%)+課堂表現(30%)+試卷成績(60%)。

1)考勤記錄:正常出勤者得10分,遲到或曠工者不得分。

2)課堂表現:沒有違反課堂管理規定者得30分,違反其中一條規定得20分,違反其中兩條規定者得10分,違反其中三條或者三條以上規定不得分。

3)試卷成績:試卷滿分為60分,根據學員答題的情

況給分。

2.培訓結束進行測試,由人力資源部門對合格者提出考察報告并對其受訓后應用成果進行評定,對不合格者提出再受訓建議。新進人員經培訓合格后方能調派相關單位工作。新員工企業文化和安全知識培訓考核不合格者,不予以安排上崗,但可以安排一次補考,補考不合格者,不予以錄用。

3.培訓結果將列入員工績效考核的范圍,并作為員工先進評選、獎金發放、薪資調整、職位晉升及再教育培訓的依據。一年內參加培訓率達不到70%者,不得晉級、晉職、調薪、不參加年度先進評選。

十、培訓相關準則

1.學員有曠課者,一次罰款50元。

2.因故未能參加培訓者,應提前一天請假,并以書面的形式轉報主辦單位,如有特殊原因,無法及時請假,必須提前電話通知主辦單位,否則以曠課論處。

3.無故遲到(或早退)者10分鐘內罰款20元,遲到(或早退)超過10分鐘以曠課論處。

4.培訓開始前一分鐘結束簽到,之后報到者做遲到處理,并在培訓結束后簽到,代他人簽到者和被簽到者均罰款100元。

5.培訓室內不準吸煙,違者罰款50元。

6.在上課期間打瞌睡者罰款50元。

7.學員進入教室后請自覺關閉手機,或將手機置于靜音狀態(接聽電話前要舉手向講師或助教請求接聽,并到教室外接聽電話),違者罰款30元。

8.員工不能上課期間玩手機或做其他與該課程不相關的事情,違者罰款30元。

9.學員上課期間不準講小話或者大聲喧嘩,違者罰款30元。

10.學員上課期間不得隨意走動、出入教室,違者罰款30元。

11.如有培訓缺勤是某個環節的管理人員通知不到位造成,其主管人員負連帶責任,進行等額處罰。

十一、培訓費用管理

1.公司每年將拿出部分資金建立專項培訓基金,用于員工培訓。

2.司加強教育訓練的同時,員工具有在一定期限內運用所學知識服務公司的責任。

3.各類培訓費用及受訓時間與相應的服務年限規定如下:

類別培訓費用(元)培訓時間服務年限

上崗前培訓不定1~5天0

資格證書培訓

每次費用≥500不定一年(非技術崗位)

每次費用≥1000不定三年(技術崗位)

進修學習(培訓)

學歷培訓自費不定不定

特殊推薦進修、出國考察等(重要管理和技術骨干)不定5年

4.員工上班期間培訓工資按100%發放,業余時間培訓則不計加班。

5.人力資源科負責員工培訓學習的聯系和組織,如果員工屬于資格證書的學習,經公司同意批準的,其學費可報銷50%,但證書需要由人力資源科保存,離職后領取,未滿服務期限離職的將從工資中扣回公司承擔的費用。

6.公派司因特殊需要委個別員工外出培訓,并要求其能回公司進行授課或專業技術指導的,其產生的經費由公司承擔。

十二、附則

本制度由綜合管理部負責制定、解釋和實施,在需要時進行修訂。

篇2:港口安全職業資格證培訓認證管理制度

第一條為加強全區安全職業資格證培訓認證管理,規范培訓機構的培訓工作,提高培訓質量和從業人員素質,防范事故,減輕職業危害,根據《安全生產法》、《勞動法》和職業資格鑒定等有關法律法規和政府機構轉變職能的要求,結合本區實際,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職業資格是指對從事某一職業所必備的學識、技術和能力的基本要求。職業資格包括從業資格和執業資格。從業資格是指從事某一專業(工種)學識、技術和能力的起點標準。執業資格是指政府對某些責任較大,社會通用性強,關系公共利益的專業(工種)學識、技術和能力的必備標準。

第三條職業資格證是國家對申請人專業(工種)學識、技術、能力的認可,是求職、任職、獨立開業和單位錄用的主要依據。本制度所稱的職業資格證是指:特種作業(電工作業、焊工作業、起重機械作業、企業內機動車駕駛、登高架設作業、鍋爐作業、壓力容器操作、制冷作業、爆破作業、礦山通風作業、礦山排水作業)人員操作證、汽車駕駛證、農機駕駛證、礦山企業廠礦長(經理)資格證、礦山企業安全管理人員資格證、危險化學品管理人員資格證、建筑企業三類人員(公司負責人、項目經理、專職安全員)考核合格證、導游證等。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省政府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四條職業資格證培訓工作實行統一規劃、歸口管理、分級實施、分類指導、教考分離的原則,在行業主管部門的指導下,由具有資質的職業培訓中介機構負責實施;職業資格發證機關不得從事職業資格培訓活動。

第五條職業資格證培訓機構從事培訓活動,必須按規定取得相應的資質證書,方可進行培訓;職業資格發證機關應當對職業資格培訓機構的培訓工作進行監督檢查。

第六條職業資格證培訓機構的培訓內容,必須嚴格遵守各類證書的培訓大綱和教學內容,培訓時間要求等規定,不得擅自降低標準。

第七條職業資格證的考核、鑒定堅持“統一標準、教考分離、嚴格認證”的原則,由行業主管部門按有關規定嚴格執行。

第八條各考核、認證部門要建立健全規范的考核程序、考核標準,建立考核的試題庫,在考核時隨機抽取試卷。考核結束后,統一閱卷,公布考核成績。保證考核的公正、公平。

第九條接受職業資格證培訓的人員經考核合格的,由考核部門頒發相應證書;并按照職業資格證審核規定,接受職業任職繼續培訓。

第十條嚴格從業人員職業資格的認證和準入。對本制度第三條所列職業資格證對應從業人員,必須實行“持證上崗”;未取得相應職業資格證書的人員,不得從事本工種或本崗位作業。

第十一條職業資格證的檔案管理。

培訓機構應當將培訓計劃、培訓通知、課程安排、培訓總結、教學評估表、學員檔案、考核審批表(學員資料)、考核申請表等資料存檔。

考核、發證部門應當將培訓計劃及審批意見、考核申請表、考核委托書、試卷、發證審批表、證書登記表等資料存檔。

監察、審計、財政等部門應按相關規定對此項工作進行專項檢查。

第十二條職業資格證培訓、考核、發證機構工作人員在工作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循私舞弊的,依照有關規定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三條職業資格證培訓、考核、發證機構未按照有關規定認真履職的,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給予警告,并視情節輕重給予依法處罰。

第十四條區經貿局、交通局、安監局、建設局、國土資源局、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農業局、旅游局、工商分局(個協)、公安分局、交警大隊等法律法規規定負有職業資格證考核、認證職責的部門,應按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和本制度要求,制定出各自負責的職業資格證培訓、考核、認證的具體辦法。

篇3:學院食品從業人員培訓管理制度

職業學院食品從業人員培訓管理制度

為規范學院食品從業人員培訓管理,提高食堂員工素質。根據《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和《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與操作規范》等法律法規精神,結合學院實際,特制定本制度。

一、食品從業人員包括新參加工作和臨時參加工作的食品從業人員必須經過食品安全知識培訓,經考核合格后,方可從事餐飲服務工作。

二、食品生產經營者應制定食品從業人員的食品安全教育和培訓計劃,組織各部門負責人和食品從業人員參加各種上崗前及在職培訓。

三、食品安全教育和培訓應針對每個食品加工操作崗位分別進行,內容應包括食品安全法律、法規、規范、標準和食品安全知識和各崗位加工操作規程等。

四、衛生知識培訓的方法:集中授課、觀摩學習、崗位操作培訓與自學相結合等。食品衛生知識培訓結束后,要進行一定形式的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考核不合格要進行補課補考,補考二次不合格者,取消上崗資格。

五、食品從業人員要按要求按時參加食品衛生知識培訓,不得遲到、早退、無故缺席。

六、建立食品從業人員食品安全知識培訓檔案,將培訓時間、培訓內容、考核結果等有關信息記錄歸檔,以備查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