鉆屑法技術規范
鉆屑法(煤粉鉆孔法)是通過在煤層中打小直徑(41~50mm)鉆孔,根據排出的煤粉量及變化規律以及有關動力效應鑒別沖擊危險的一種方法。第一節沖擊危險指標1、檢測指標由煤粉量、深度和動力效應組成。煤粉是是每米鉆孔長度所排出的煤粉的質量,單位為公斤。深度是從煤壁至所測煤粉量位置的鉆孔長度,可折算成鉆孔地點實際采高的倍數。動力效應是鉆孔產生的卡鉆、孔內沖擊、煤粉粒度變化等現象。2、用鉆粉率指數方法判別工作地點沖擊地壓危險性的指標,可參照表1的規定執行。在表1中所列的鉆孔深度內,實際鉆粉率達到相應的指標或出現鉆桿卡死現象,可判所測工作地點有沖擊地壓危險。表1判別工作地點沖擊地壓危險性的鉆粉率指數。鉆孔深度/煤層厚度1.51.5~33鉆粉率指數>1.52~3≥4每米實際鉆粉量(Kg)注:鉆粉率指數=每米正常鉆粉量(Kg)正常鉆粉量是在支承壓力影響帶范圍以外測得的煤粉量,測定正常鉆粉量時,鉆孔數不應少于孔,并取各孔煤粉量的平均值。3、沖擊危險指標由礦井沖擊地壓防治組負責,以井田為單位按煤層分別測定并報礦務局批準。沒有確定沖擊危險前,由礦井沖擊地壓防治組負責,根據實際經驗,參考表1及附錄,規定臨時的沖擊危險指標。4、沖擊危險的指標由專人負責,評定結果由評定人通知有關部門。第二節施工方法1、鉆孔時,應采用專用鉆架和鉆桿導向裝置,保證鉆孔直徑和方向。2、鉆孔應布置在采高中部,平行于層面,垂直于煤壁。3、確定沖擊危險最大的檢測深度一般為3.5倍采高,在此范圍內,如已確定沖擊危險,可停止探測。4、鉆孔地點、孔距以及檢測時間按施工目的測定。預測沖擊危險的鉆孔應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布置在根據推測最可能發生沖擊地壓的地點。建議按表2確定孔距和檢測時間??拙嗯c間隔時間按所測地區預先評定的沖擊危險等級和地質條件適當調整。表2建議的煤粉鉆孔檢測參數檢測區類型重點檢測范圍孔距(m)檢測間隔時間回采工作面及平行于工作面的巷道幫全長范圍10~501~3個工作循環回采順槽及垂直于工作面的巷道兩幫回采工作面前方60m以內10~301~3個工作循環掘進巷道工作面全斷面每孔10~20m21~3個工作循環掘進巷道兩幫掘進工作面后60m以內10~30每周一次對嚴重沖擊危險區,可取表中推薦的下限值,對中等沖擊危險區,可取表中推薦的上限值。在地質構造變化帶,按實際需要適當減小孔距、縮短檢測間隔時間。5、檢測工作應由專業隊進行。6、檢測時應記錄鉆孔時間、地點、深度、每米鉆孔的排粉量、施工中的動力效應以及鉆孔地點的生產地質條件,并繪制鉆孔位置示意圖。升井后,施工人員應立即填寫鉆屑法檢測結果記錄表,記錄表要有專人負責存檔備查。鉆屑法檢測結果記錄表的表格見表3。表3鉆屑法檢測記錄表檢測時間鉆孔編號檢測地點采高鉆進深度(m)煤粉量(Kg)其他指標鉆進過程簡述鉆孔地點示意圖沖擊危險評定結果施工人員負責人簽字鉆屑法試行技術規范附錄門頭溝煤礦、龍鳳礦、天池煤礦的沖擊危險指標,見附表1~3。附表1門頭溝煤礦二槽煤層沖擊危險指標深度(采高的倍數)1.5~322.53煤粉量(Kg/m)4●5●●81625動力效應鉆桿卡死注:●鉆頭直徑42mm;●●鉆頭直徑45mm。附表2龍鳳礦沖擊危險鉆屑檢測指標項目鉆粉量(Kg/m)鉆屑粒度備注峰值至煤壁距離(m)>44~6>6大于3mm的組分等級Ⅰ<3.5<4<5.5<20Ⅱ3.5~54—5.5>6>30有煤爆和片幫現象打眼有時卡鉆Ⅲ>5>5.5>30有沖擊聲卡鉆現象嚴重附表3天池煤礦沖擊危險指標深度鉆粉率指數沖擊危險等級2—3(m)3—4(m)4—5(m)有沖擊危險強中強弱>21.8—21.8—2>32.5—32—2.5>43—42.5—3無沖擊危險<1.8<2<2.5
篇2:鉆屑法技術規范
鉆屑法(煤粉鉆孔法)是通過在煤層中打小直徑(41~50mm)鉆孔,根據排出的煤粉量及變化規律以及有關動力效應鑒別沖擊危險的一種方法。第一節沖擊危險指標1、檢測指標由煤粉量、深度和動力效應組成。煤粉是是每米鉆孔長度所排出的煤粉的質量,單位為公斤。深度是從煤壁至所測煤粉量位置的鉆孔長度,可折算成鉆孔地點實際采高的倍數。動力效應是鉆孔產生的卡鉆、孔內沖擊、煤粉粒度變化等現象。2、用鉆粉率指數方法判別工作地點沖擊地壓危險性的指標,可參照表1的規定執行。在表1中所列的鉆孔深度內,實際鉆粉率達到相應的指標或出現鉆桿卡死現象,可判所測工作地點有沖擊地壓危險。表1判別工作地點沖擊地壓危險性的鉆粉率指數。鉆孔深度/煤層厚度1.51.5~33鉆粉率指數>1.52~3≥4每米實際鉆粉量(Kg)注:鉆粉率指數=每米正常鉆粉量(Kg)正常鉆粉量是在支承壓力影響帶范圍以外測得的煤粉量,測定正常鉆粉量時,鉆孔數不應少于孔,并取各孔煤粉量的平均值。3、沖擊危險指標由礦井沖擊地壓防治組負責,以井田為單位按煤層分別測定并報礦務局批準。沒有確定沖擊危險前,由礦井沖擊地壓防治組負責,根據實際經驗,參考表1及附錄,規定臨時的沖擊危險指標。4、沖擊危險的指標由專人負責,評定結果由評定人通知有關部門。第二節施工方法1、鉆孔時,應采用專用鉆架和鉆桿導向裝置,保證鉆孔直徑和方向。2、鉆孔應布置在采高中部,平行于層面,垂直于煤壁。3、確定沖擊危險最大的檢測深度一般為3.5倍采高,在此范圍內,如已確定沖擊危險,可停止探測。4、鉆孔地點、孔距以及檢測時間按施工目的測定。預測沖擊危險的鉆孔應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布置在根據推測最可能發生沖擊地壓的地點。建議按表2確定孔距和檢測時間。孔距與間隔時間按所測地區預先評定的沖擊危險等級和地質條件適當調整。表2建議的煤粉鉆孔檢測參數檢測區類型重點檢測范圍孔距(m)檢測間隔時間回采工作面及平行于工作面的巷道幫全長范圍10~501~3個工作循環回采順槽及垂直于工作面的巷道兩幫回采工作面前方60m以內10~301~3個工作循環掘進巷道工作面全斷面每孔10~20m21~3個工作循環掘進巷道兩幫掘進工作面后60m以內10~30每周一次對嚴重沖擊危險區,可取表中推薦的下限值,對中等沖擊危險區,可取表中推薦的上限值。在地質構造變化帶,按實際需要適當減小孔距、縮短檢測間隔時間。5、檢測工作應由專業隊進行。6、檢測時應記錄鉆孔時間、地點、深度、每米鉆孔的排粉量、施工中的動力效應以及鉆孔地點的生產地質條件,并繪制鉆孔位置示意圖。升井后,施工人員應立即填寫鉆屑法檢測結果記錄表,記錄表要有專人負責存檔備查。鉆屑法檢測結果記錄表的表格見表3。表3鉆屑法檢測記錄表檢測時間鉆孔編號檢測地點采高鉆進深度(m)煤粉量(Kg)其他指標鉆進過程簡述鉆孔地點示意圖沖擊危險評定結果施工人員負責人簽字鉆屑法試行技術規范附錄門頭溝煤礦、龍鳳礦、天池煤礦的沖擊危險指標,見附表1~3。附表1門頭溝煤礦二槽煤層沖擊危險指標深度(采高的倍數)1.5~322.53煤粉量(Kg/m)4●5●●81625動力效應鉆桿卡死注:●鉆頭直徑42mm;●●鉆頭直徑45mm。附表2龍鳳礦沖擊危險鉆屑檢測指標項目鉆粉量(Kg/m)鉆屑粒度備注峰值至煤壁距離(m)>44~6>6大于3mm的組分等級Ⅰ<3.5<4<5.5<20Ⅱ3.5~54—5.5>6>30有煤爆和片幫現象打眼有時卡鉆Ⅲ>5>5.5>30有沖擊聲卡鉆現象嚴重附表3天池煤礦沖擊危險指標深度鉆粉率指數沖擊危險等級2—3(m)3—4(m)4—5(m)有沖擊危險強中強弱>21.8—21.8—2>32.5—32—2.5>43—42.5—3無沖擊危險<1.8<2<2.5
篇3:酒店行李寄存管理規范
酒店行李寄存管理規范
第1條目的
為規范禮賓部行李員的工作行為,提升酒店在客人心目中的形象,特制定本規范。
第2條適用范圍
本規范適用于行李寄存服務管理。
第3條對客服務
1.行李員在接收客人寄存行李時,若發現有不易管理或易碎、易燃物品,應向客人說明情況或建議客人同有關部門聯系。
2.行李員為客人搬運行李時要小心,不準亂拋、腳踢行李,也不能坐在行李上。
3.行李員寄存行李的記錄要詳細完整,存入人和收取人都要做詳細記錄,并讓客人在標簽上簽名確認。
4.行李員寄存前與客人核對行李件數,并做簡單檢查,發現有破損應及時向客人說明。
第4條后續工作
1.行李員把易碎物品掛上“小心輕放”標志,把行李寄存卡上聯掛在行李明顯處,并集中放入行李房。
2.行李員收到的行李要在當班時存放好,不要留給下一班。
3.行李員要經常檢查行李存放情況。
第5條本規范由前廳部負責制定,經總經理審批后實行。
第6條本規范自頒布之日起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