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煉油輕質油儲罐安全運行規定

煉油輕質油儲罐安全運行規定

2024-07-09 閱讀 7287

1總?則

1.1目的

為確保輕質油儲罐安全運行,防止發生安全事故,特制訂本指導意見。

1.2原則

標本兼治、防治結合,完善工藝措施,提高設備防護能力,精心操作和維護,加大檢修維護力度,避免事故發生。

1.3范圍

儲存終餾點不大于220℃輕質油品的立式圓筒形鋼制焊接常壓儲罐。主要包括石腦油儲罐、焦化汽油儲罐(含焦化汽柴油混裝儲罐,下同)、催化汽油(未加氫、精制,下同)儲罐等中間原料輕質油儲罐,以及含有輕質油組分的輕污油儲罐、含硫污水儲罐等。

1.4方案

除指導意見中特別規定外,企業可根據實際情況,統籌考慮增加儲罐全面清罐檢查頻次或增設氮封設施等方案,落實實施細則,確保輕質油儲罐安全運行。

1.5其它

指導意見是以現行國家和行業標準、規范及集團公司相關管理規定為基礎,補充了儲罐全面清罐檢查周期、氮封措施和內浮頂儲罐鋁制浮頂的制造安裝等內容,適用于本意見規定范圍內新建和現有儲罐的整改等。

2一般要求

2.1輕質油儲罐的設計、制造和施工除應符合本指導意見外,還應符合國家和行業現行標準和規范。(詳見附件-1)

2.2應高度重視工藝管理,精心操作,嚴禁儲罐超溫、超壓運行。

2.3應針對不同工藝介質特性,落實好儲罐防腐蝕措施。

2.4加工高、含硫原油的企業應建立儲罐的可燃氣體濃度檢測制度,增加儲罐清罐檢查頻次,及時掌握儲罐運行狀況,消除隱患。

2.5氮封設施是保障內浮頂儲罐安全運行的措施之一。氮封設計應本著安全、節約和便于操作維護的原則,實現儲罐安全、經濟運行。

3罐區工藝

3.1儲罐選型

3.1.1石腦油在儲存溫度下(不大于40℃,下同)的蒸汽壓超過88KPa時,儲罐應選用壓力儲罐、低壓儲罐。不超過88KPa時,應選用內浮頂儲罐或外浮頂儲罐。

3.1.2焦化汽油、催化汽油、輕污油的儲罐宜采用內浮頂型式.

3.1.3石腦油低壓立式儲罐應設置防止空氣進入的措施,儲罐補充氣體應使用氮氣(或其它惰性氣體)、脫硫后的燃料氣等。采用脫硫后的燃料氣時,排放氣應密閉收集處理,不得直接排向大氣。

3.2輕質油設計儲存溫度不應大于40℃。

3.3需要罐底切水作業的儲罐應采用自動切水設施。切水口處應設置可燃或有毒氣體監測儀表,信號遠傳至控制室。

3.4儲罐應配置罐下采樣設施。

3.5現場應設置儲罐溫度、液位等檢測儀表,信號遠傳至控制室。

3.6儲運能力

3.6.1指導意見對輕質油儲罐全面清罐檢查周期進行了規定(見8.3條),企業應對照設計規范重新核算儲罐數量及儲運能力。

3.6.2應采取措施減少中間原料儲存量。

3.7氮封措施?·

3.7.1設置要求

3.7.1.1焦化汽油內浮頂儲罐應采用氮封措施;

3.7.1.2加工高硫、含硫原油的企業,儲存含有直餾石腦油組分的內浮頂儲罐應采用氮封措施;

3.7.1.3其它儲罐可酌情選擇性設置。

3.7.2設計方案應經過設計審查,確保安全可靠。(具體方案可參考附件-2)

3.7.3氮封設計中通氣孔等附件的封堵應采用可拆卸方式。

3.7.4應編制相應的操作性文件,制定氮氣供應中斷情況下的應對措施。

4設備及防腐

4.1內浮頂儲罐

4.1.1內浮頂

4.1.1.1應根據儲存介質的特性選擇鋼制內浮頂、組裝式鋁制內浮頂等;

4.1.1.2鋼制內浮頂應按(GB50341)((立式圓筒形鋼制焊接油罐設計規范》等相關規定執行,不得采用淺盤式結構,所用鋼板的厚度不應小于5mm;

4.1.1.3組裝式鋁制內浮頂

a)鋁制內浮頂的上升浮力(設計介質比重700Kg/m3)不應小于內浮頂總重的兩倍和浮頂上升時產生的摩擦力之和,且浮筒的浸液深度不宜小于100mm;

b)鋁制內浮頂浮筒宜選用卷焊式浮筒。卷焊式浮筒直徑不宜小于200mm,材質應為3003H24,厚度不小于1.3mm;

c)蓋板材質應為3003H24,厚度不小于0.5mm;

d)密封壓條材質應為6063T5,厚度不小于2mm;

o)邊緣構件材質應為6063T5,厚度不小于3mm;

f)框架梁及框架梁壓條材質應為6063T6,框架梁厚度不小于2.5mm,,壓條厚度不小于3mm;

g)支柱材質應為5A02H1120,厚度不小于3mm;

h)所有連接件材質應為5052H24,厚度不小于3mm;

1)所有連接部位應采用奧氏體不銹鋼螺栓進行連接;

j)鋁浮頂在整體安裝前螺栓應固定在主梁上,并采用過盈配合連接。蓋板之間不宜采用非金屬的橡膠密封件,壓條宜采用6063T6槽鋁(規格不小于25*19*3mm、主梁上表面結構為弧形),以保證蓋板之間密封效果;

k)浮頂邊緣構件及穿過鋪板開孔處的部件應具有液封功能,浸入液體深度不小于100mm;

1)儲罐設計單位應對鋁制內浮頂的制造、安裝與驗收提出詳細的技術要求。

4.1.2密封

4.1.2.1組裝式鋁制內浮頂

?a)宜選用彈性密封;

?b)彈性密封的橡膠包帶所用材料,應根據儲存介質的特性和儲存溫度進行選擇,其性能應不低于HG/T2809《浮頂油罐軟密封裝置橡膠密封帶》的要求;

?c)彈性密封的密封填料,其性能應符合下列要求:

指標名稱?指標?

表現密度,㎏/m3?≥?30.0?

拉伸強度,Mpa≥?0.1?

伸長率,%≥?180?

75%壓縮永久變形,%?≤?4.0?

回彈率,%?≥?45?

撕裂強度,N/㎝?≥?2.50?

壓陷性能?壓陷25%時的硬度,N?≥?95?

?壓陷65%時的硬度,N?≥?180?

?65%/25%壓陷比≥?1.8?

?d)苯類、硫化氫含量高的輕質油儲罐的橡膠包帶宜選用氟橡膠,其它介質的儲罐宜選用丁腈橡膠包帶.

4.1.2.2鋼制內浮頂密封可參照外浮頂儲罐密封要求執行。

4.2外浮頂

4.2.1應根據儲存溫度、環境溫度、建罐地區的暴雨強度等選擇單盤式鋼制浮頂或雙盤式鋼制浮頂。

4.2.2密封

4.2.2.1應采用一次和二次密封結構,一、二次密封應依據現場測試數據設計,使用壽命不應低于6年;

4.2.2.2一次密封可選彈性密封或管式充液密封等;

4.2.2.3彈性密封的橡膠包帶、充液密封的充液管和耐磨吊帶等應根據儲存介質的特性和儲存溫度進行選擇,材料性能應不低于(HG/T2809)《浮頂油罐軟密封裝置橡膠密封帶》的要求;

4.2.2.4彈性密封的密封填料,其性能應符合4.1.2.1中C條的規定;

4.2.2.5管式充液密封充填液的凝固點應比操作時密封可能出現的最低溫度低10℃,并不生成衍生物;

4.2.2.6彈性密封、管式充液密封的設計和安裝應采用浸液方式,以消除油氣空間;

4.2.2.7二次密封宜采用L型結構。當采用其它結構時,密封油氣空間不應存在金屬凸出物,承壓板、壓條、螺栓螺母等金屬連接件應采用304不銹鋼;

4.2.2.8二次密封的橡膠刮板應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耐候性和耐油性,且承壓板的高度應根據密封間距及允許偏差確定。

4.3其它附件

4.3.1通氣孔、導向柱和雷達液面計導波管等附件應選用不銹鋼材料制造。

4.3.2量油孔應采用能避免碰撞產生火花的有色金屬材料,如采用防銹鋁或碳鋼內襯鋁等制造。

4.3.3通氣孔有效面積應按有關規范執行,環向通氣孔和中心通氣孔上應設置防雨雪罩,并配備2~3目/寸的耐腐蝕鋼絲網。

4.4防腐蝕設計

4.4.1儲罐防腐蝕設計應依據(GB50393)《鋼質石油儲罐防腐蝕工程技術規范》、《加工高含硫原油儲罐防腐技術管理規定》及(SH3022)《石油化工設備和管道涂料防腐蝕技術規范》等標準規定執行,涂料應針對不同儲存介質特性進行篩選。

4.4.1.1石腦油儲罐、焦化汽油儲罐、催化汽油儲罐和輕污油儲罐等罐內防腐底漆宜采用無機富鋅或環氧導靜電類涂料,面漆宜采用環氧或聚氨脂類耐熱耐油性導靜電涂料,底板及底板上一圈壁板涂層干膜厚度不宜小于350μm,其余部位涂層厚度不宜小于250μm;

4.4.1.2含硫污水罐內防腐宜采用環氧類重防腐涂料,涂層干膜厚度不宜小于300μm;

4.4.1.3罐外防腐涂料底漆可采用富鋅類或環氧類涂料,面漆宜選用丙烯酸-聚氨脂類、氟碳類等耐水耐候性涂料或耐候性熱反射隔熱防腐蝕復合涂層。對于聚氨脂類、氟碳類涂料總涂層干膜厚度不宜小于200μm,熱反射隔熱涂層類不宜小于250μm。

4.4.2儲罐罐底邊緣板應采取有效的防水防腐措施,防水材料應具有良好的防腐蝕性能、耐候性及彈性。

4.4.3盤梯踏步及平臺整體宜采用碳鋼熱鍍鋅格柵板型式。

4.4.4罐內防腐及新建儲罐外防腐表面處理應采用磨料噴射處理,內防腐表面至少達到Sa2.5級;對外表面腐蝕較嚴重的油罐進行外防腐時,外表面宜采用磨料噴射處理至少達到Sa2.0級。

5防雷、防靜電

5.1防靜電設施

5.1.1儲罐盤梯進口處應設置消除人體靜電接地設施,并加警示牌。

5.1.2儲罐罐頂平臺上量油口兩側1.5m之外應各設一組消除人體靜電設施,設施應與罐體做電氣連接并接地。取樣繩索、檢尺等工具應與設施連接。

5.1.3量油孔蓋、自動通氣閥等活動金屬附件應與罐頂(浮頂)進行等電位連接,連接導線兩端加不銹鋼線接頭,用不銹鋼螺栓加防松墊片連接。

5.1.4容積大于或等于10000m3的內浮頂儲罐浮頂與罐頂連接導線不應少于4根,容積小于10000m3的內浮頂儲罐浮頂與罐頂不應少于2根,連接導線應采用直徑不小于5mm的不銹鋼鋼絲導線。連接導線兩端應加不銹鋼線接頭,浮頂設置不銹鋼材質專用電氣連接端子,導線兩端均應用不小于M10的不銹鋼螺栓加防松墊片連接。

5.1.5浮頂(盤)各金屬件間應保持可靠電氣連接,避免存在絕緣導體.?5.1.6儲罐內壁如使用導靜電防腐涂料,涂層表面電阻率應為108Ω~1011Ω。

5.2防雷設施

5.2.1鋼制儲罐頂板鋼體厚度大于或等于4mm時,罐頂不應裝設避雷針。

5.2.2內浮頂儲罐罐頂中央通氣孔應加裝阻火器。

5.2.3儲罐應作環型防雷接地,接地點不應少于兩處并沿罐周均勻或對稱布置,接地點沿罐壁周長的間距不應大于30m。

5.2.4引下線應在距離地面0.3m至1.Om之間裝設斷接卡,斷接卡宜采用40mm*4mm,不銹鋼材料,斷接卡用兩個M12的不銹鋼螺栓加防松墊片連接。

5.2.5外浮頂罐浮頂與罐體、轉動扶梯與罐體及浮頂各2處均應做電氣連接,連接導線應采用扁平鍍錫軟銅復絞線或絕緣阻燃護套軟銅復絞線,并用2個M12不銹鋼螺栓加防松墊片連接,導線橫截面積不小于50mm2。

5.2.6外浮頂罐浮頂與罐體的電氣連接應沿罐周均勻布置,連接點沿罐壁周長的間距不應大于30m。

5.2.7與儲罐罐體相接的電氣、儀表配線應采用金屬管屏蔽保護。配線金屬管上下兩端與罐壁應做電氣連接。在相應的被保護設備處,應安裝與設備耐壓水平相適應的電涌保護器。

6施工驗收

6.1罐體及重要附件的施工方案應包括施工組織、工藝及技術措施、質量控制、檢查驗收標準、安全措施等內容。施工方案和圖紙需經審定后方可下發執行,施工單位應嚴格按最終審核意見組織施工。

6.2應明確浮頂、密封、中央排水管等重要附件安裝要求,安裝時供貨廠家應到現場指導安裝。組裝式浮頂安裝完畢后應進行充水試驗,并檢驗密封性能。

6.3防腐工程施工驗收

6.3.1防腐工程施工必須在罐體檢驗、儲罐充水試驗完成后進行。

6.3.2嚴把涂料質量關,防腐涂料須經檢驗合格后方能使用。

6.3.3應選用合理的施工工藝和方法,制定施工質量保證措施、安全措施、施工時間、驗收標準等。

6.3.4應編制具體的涂料配套方案,明確每道涂層用量、厚度要求等。

6.3.5刷涂達不到質量要求時應采用噴涂方式,噴涂時鋼鐵表面溫度應高出現場露點溫度3℃,且不宜高于50℃。

6.3.6表面處理采用噴砂除銹時,磨料應按照規范選用,不應采用河砂及海砂。

6.3.7涂層不能有砂粒、驗收時可用10倍放大鏡檢查漆膜。

6.3.8涂料施工應按照相關工程程序檢查合格后方可進行下一道工序,每道涂層應有測厚及檢查記錄。驗收時應用涂層測厚儀對涂層厚度測定。

6.3.9施工單位應選用專業的施工隊伍,有足夠的施工經驗并做到人員相對穩定,施工機具完備。

6.4組裝式鋁制浮頂施工驗收

6.4.1鋁浮頂在安裝之前,應將可能損傷密封帶的焊跡、毛刺等清除干凈并打磨平滑,罐頂通氣孔、罐壁通氣孔(或罐頂邊緣通氣孔)及油品入口擴散管等附件應安裝完畢。

6.4.2鋁制內浮頂的水平度偏差應不大于!Omm(固定式支柱應以套管下端為準,可調式支柱應以支柱下套管下端為準),自動通氣閥開啟高度150-200mm。

6.4.3在水平方向上,支柱距離油罐底部鋼附件邊緣至少300mm;在垂直方向上,鋁制內浮面的邊緣構件上部與罐壁間距為190±30mm。

6.4.4邊緣構件接頭處必須對整齊;鋪板搭接處及鋪板與邊緣構件結合處接觸緊密,不應出現縫隙;靜電導線的接頭必須牢固,其接合面的銹跡必須打磨干凈。

6.4.5所有支柱應保持垂直,偏差不得大于10mm。

6.4.6浮筒的縱向焊縫應位于浮筒頂部。

6.4.7在充水試驗過程中,鋁浮頂應升降平穩,無傾斜,密封裝置、導向裝置等均無卡澀現象;框架梁無變形,密封帶應與罐壁接觸良好。

6.4.8組裝式鋁制內浮頂安裝檢驗合格后,安裝單位應提交安裝工程交工驗收證明書,內容包括:總裝配圖、幾何尺寸檢查測量記錄、光透試驗記錄、充水試驗記錄、現場開口方位圖等。

6.5附件及附屬安全設施應按要求進行檢查及調試。

6.6驗收合格后,施工單位應提交竣工資料。

7生產運行

7.1工藝操作

7.1.1完善輕質油指標分析制度。

7.1.1.1工藝裝置輕質油監控指標應包括蒸汽壓(C4含量)、硫含量等;

7.1.1.2儲罐運行指標應包括儲存介質蒸汽壓和硫含量;

7.1.1.3采樣分析頻次應每罐每周不少于1次。

7.1.2控制好儲罐介質蒸汽壓。

7.1.2.1多組分物料進罐時,應根據各組分蒸汽壓情況,合理安排好進罐工藝介質的數量和方式,嚴防儲罐超壓運行;

7.1.2.2做好輕石腦油、重整C5及拔頭油等輕組分含量高的輕質油中C4組分的分析、跟蹤和控制;

7.1.2.3優化利用好現有的C4/C5裝置分離能力,采取措施消除能力瓶頸;

7.1.2.4做好輕質油儲罐的硫含量、特別是硫化氫等活性硫數據的收集、分析和整理工作,監控儲罐運行工況。

7.1.3輕質油出裝置溫度不應大于40℃。

7.1.4浮頂起浮前收油管道流速不應大于1m/s,起浮后收付油管道流速不應大于4.5m/s。

7.1.5內、外浮頂儲罐正常操作時,最低液面應高于浮頂的支撐高度,最高液位應低于油罐的安全高度.

7.1.6應重視輕質油生產裝置的平穩運行,避免由于操作波動等原因造成大量輕組分或硫化氫進入儲罐.

7.2建立可燃氣體濃度檢測制度。

7.2.1沒有設置氮封設施的輕質油儲罐每月檢測不少于1次,設置氮封措施的儲罐可適當延長,但至少每季度檢查1次。

7.2.2重點檢測內浮頂拱頂和浮頂之間氣相空間(檢測部位宜接近浮頂)和外浮頂一、二次密封之間及外浮頂上部等部位,檢測點應具有代表性。

7.2.3應細化制定檢測作業制度,配備必要的防護器具,確保作業人員安全。

7.2.3.1檢測工作應在儲罐靜態工況下進行;

7.2.3.2作業需兩人進行,一人檢測一人監護。作業人員必須配戴便攜式硫化氫濃度報警儀或其它安全防護設施,站立在上風向,發現有毒氣體濃度報警時應迅速撤離作業現場;

7.2.3.3作業人員檢測前應消除人體靜電,作業時身體應處于作業平臺或罐頂欄桿之內。

7.2.4內浮頂儲罐浮頂上部氣相空間可燃氣體濃度超標(大于爆炸下限的50%)的儲罐,經檢查確因設備原因的要及時安排停運檢修。

7.3應建立石腦油罐底水質分析制度,水質分析應包括pH值,硫含量,氯離子濃度,鐵離子濃度等數據,為全面掌握儲罐腐蝕狀況提供依據。

7.4應強化裝置緊急狀況或開停工過程輕污油排放應急管理,避免大量輕組分對輕污油罐造成沖擊。

7.5采用氮封措施的儲罐,應加強檢查維護,確保氮封設施完好投用。

7.6輕質油儲罐操作崗位應配備便攜式可燃氣體檢測儀或硫化氫濃度報警儀。

7.7儲存介質或運行工況發生變化時,應核查儲罐是否滿足工況變化要求,及時辦理變更手續并修訂相關的操作規程等。

8檢查維護

8.1常規檢查

8.1.1儲罐附件應按(SHS01012)《常壓立式圓筒形鋼制焊接儲罐維護檢修規程》要求建立定期檢查維護制度;儲罐附件的日常檢查,應按維護制度要求定期進行并做好記錄,管理人員必須有審核簽名。

8.1.2應實行定點測厚制度,儲罐壁(沿盤梯)及下兩圈板、罐頂每年測厚1次并將數據歸檔管理,按確定儲罐固定的測厚點并在罐體作好標志,技術檔案及測厚報告內容應包括測厚點布置圖及編號。

8.1.3對采用陰極保護的儲罐,應定期檢查陰極保護效果并確保有效。

8.1.4呼吸閥宜定期進行標定。

8.1.5氮封設施壓力控制系統或氧含量分析儀器應定期進行校驗,加強維護,確保完好投用。

8.2雷雨季節檢查

8.2.1雷雨季節前應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對儲罐的等電位和接地系統進行檢測.

8.2.2雷雨季節應按要求定期對導靜電裝置進行檢查,浮頂罐二次密封上的導電片與罐壁壓接的檢查每周不少于1次。

8.2.3浮頂、扶梯、罐壁之間的電氣連接線,一次密封裝置與浮頂、配線金屬管與罐壁的電氣連接線的檢查每周不少于1次。

8.2.4在雷雨、酷暑等極端天氣時原則上避免油罐的收付油操作,對于生產工藝要求不能中斷的操作,應降低介質進出罐流速并加強監護。

8.3全面清罐檢查

8.3.1加工高硫和含硫原油的企業,當輕質油儲罐來采取氮封或內防腐處理等特殊安全措施時,全面清罐檢查周期不應超過2年。加工低硫原油的企業,或儲罐采用氮封等安全措施時,全面清罐檢查周期可適當延長,但不應大于4年。

8.3.2全面清罐檢查要求及內容依據(SHS01012)《常壓立式圓筒形鋼制焊接儲罐維護檢修規程》執行,應重點檢查以下內容:

8.3.2.1罐體腐蝕狀況。對罐內壁、底板及內防腐涂層進行全面評估,并徹底清除罐內雜物;?

8.3.2.2組裝式鋁浮頂狀況。直餾石腦油和經堿洗的催化汽油因含氯離子和堿液,對鋁材有較強的腐蝕性,應重點檢查儲存該類介質的儲罐浮頂情況;

8.3.2.3浮頂密封及邊緣橡膠密封。不能滿足要求的應及時進行檢修、更換;

8.3.2.4對超期使用的儲罐,應采取監控措施,并由生產、技術、安全、設備管理等部門審批后方可執行。

8.4檢修

8.4.1輕質油儲罐的檢修項目根據清罐全面檢查后的評定報告來確定,檢修的工藝和驗收標準參照(SH/T3530)《石油化工立式圓筒形鋼制儲罐施工工藝標準》、(GB50128)《立式圓筒形鋼制焊接儲罐施工及驗收規范》、(SHS01012)《常壓立式圓筒形鋼制焊接儲罐維護檢修規程》執行。

8.4.2檢修準備工作必須做到“七落實”,即計劃項目落實、圖紙資料落實、施工方案落實、物資材料落實、施工力量和機具落實、施工質量措施落實、安全環保措施落實。

8.4.3儲罐充水試驗應按照(SHS01012)《常壓立式圓筒形鋼制焊接儲罐維護檢修規程》要求執行。

8.4.4儲罐蒸罐時宜控制罐內溫度不大于75℃,避免對儲罐涂層、浮頂密封橡膠造成損壞,同時打開儲罐人孔、通光孔等.遇突降雨和降溫天氣時要停止蒸罐作業,避免罐內形成負壓。

9附則

9.1除以上要求外,其它內容應按照設計規范及相關規章制度執行。

9.2指導意見由煉油事業部、安全環保部、工程部及中國石化工程建設公司,洛陽石化工程公司、青島安全工程研究院、鎮海煉化分公司、茂名分公司、天津分公司、青島煉化有限公司和齊魯分公司等共同完成。煉油事業部負責解釋。

篇2:常壓儲罐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公司常壓儲罐的管理,確保儲罐安全、穩定、長周期運行,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總部設備管理制度,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本制度適用于公司所屬各部門儲存非人工制冷、非劇毒的石油、化工等液體介質、容積100m3及以上的常壓立式圓筒形鋼制焊接儲罐。其他金屬儲罐可參照執行。

第三條各部門應加強儲罐全員、全過程管理,保持設備完好,充分發揮設備的效能,以達到儲罐使用壽命長、維修費用低、綜合效能高的目標。

第四條各部門應積極采用國內外先進的設備管理方法和維修技術,不斷提高儲罐設備管理和維修技術水平。

第二章管理職責

第五條儲罐管理是保證公司安全生產的重要環節,公司所屬各部門、各單位必須加強常壓儲罐的管理工作,在公司主管設備副經理的領導下,依據總部、公司有關制度的要求,建立完善的常壓儲罐管理網絡和管理責任制,全面履行管理職責,不斷提高常壓儲罐的運行和管理水平。

第六條公司設備管理部職責

(一)、公司設備管理部是儲罐的主管部門,負責貫徹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標準和集團公司、股份公司有關儲罐管理的制度、規定、規程,制定公司常壓儲罐管理制度。

(二)、組織或參與儲罐設計、購置、安裝、使用、維修、改造、更新和報廢等各個環節的全過程管理。

(三)、組織建立和健全儲罐技術管理檔案。

(四)、組織編制和審核公司年度儲罐修理計劃及檢測計劃,并監督實施。

(五)、針對儲罐運行中存在的問題,組織技術攻關,推廣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結構、新材料,不斷提高儲罐的技術管理水平。

(六)、組織編制和審核儲罐設備的更新計劃,參加新、改、擴建項目中儲罐的設計方案審查和竣工驗收。

(七)、組織儲罐設備事故的調查、分析和處理。

(八)、負責儲罐管理的檢查、考核和評比工作。

第七條公司生產管理部門職責

嚴格執行總部《常壓儲罐管理制度(試行)》及本制度的相關規定,嚴格遵守儲罐操作工藝規程及安全管理規定,不違章指揮儲罐的進出料操作,確保儲罐正常運行。儲罐應定期檢查或檢修時,負責儲罐的清罐具體時間安排,達到檢查或檢修操作的條件。參加新、改、擴建項目中儲罐的設計方案審查和竣工驗收,負責協調與生產相關聯的問題。

第八條公司安全環保管理部門職責

嚴格執行總部《常壓儲罐管理制度(試行)》及本制度的相關規定,確保儲罐安全運行。負責制定罐區安全用火管理制度,審定各類儲罐事故應急預案,組織或督促罐區隱患整改工作。參加新、改、擴建項目中儲罐的設計方案審查和竣工驗收,檢查和落實安全、環保、職業衛生“三同時”工作的落實情況。負責組織或參與儲罐事故調查、分析、處理、統計上報工作,并建立事故檔案。

第九條使用單位設備管理部門職責

(一)、負責本單位儲罐設備技術業務管理,貫徹執行上級頒布的有關儲罐管理的規章制度,編制本部門的儲罐管理細則。

(二)、負責編制和審核儲罐修理、防腐、檢測年度計劃,審定儲罐更新改造方案、檢修方案和定期檢測方案,并組織實施。

(三)、針對儲罐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組織技術攻關,推廣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結構、新材料,不斷提高儲罐的技術管理水平。

(四)、參加新、改、擴建項目中儲罐的設計圖紙和方案審查、施工過程的質量監控、三查四定和竣工驗收工作。

(五)、負責儲罐備品配件、防腐方案的技術管理,組織編制并審定備品配件計劃,審批儲罐附件、配件、防腐涂料的選型,負責儲罐附件、材料、配件、防腐涂料采購前技術談判和簽訂技術協議。

(六)、建立健全儲罐臺帳、附件臺帳、技術檔案,及時更新儲罐技術檔案中各種檢查、維護管理、檢修等記錄內容。

(七)、組織或參與儲罐事故的調查、分析和處理。

(八)、負責本單位儲罐管理的檢查、考核和評比工作,做好年度工作總結。

第三章儲罐的設計、安裝與驗收

第十條儲罐設計必須選擇具有相應資質的設計單位,有關部門應對設計單位資質進行審查和確認。

第十一條儲罐設計方案應符合最新版本的技術標準和規范,達到技術先進、安全可靠、經濟合理的要求,應根據儲罐儲存介質的性質、種類,合理選擇儲罐的結構形式。

第十二條儲罐設計應根據當地地理、地質條件,同時根據公司生產、銷售對儲存量、周轉量的具體要求,確定合理的罐容。

第十三條合理選擇罐體及有關部件的材料、罐底基礎的處理及綜合防腐蝕措施,達到儲罐安全、穩定、長周期運行要求。

第十四條儲罐應配備完善的液位指示、報警系統及相應的輔助設施。

第十五條儲罐安裝與防腐蝕工程施工應選擇具有相應資質、有良好業績的施工單位。對符合招投標條件的儲罐安裝與防腐蝕工程必須進行招投標,同時應選擇具有相應資質的監理單位進行現場監理。

第十六條儲罐安裝施工單位必須按照有關規范、標準編制施工方案,經使用、設計和監理單位審核后,方可進場施工。

第十七條現場監理單位必須按照監理合同的規定和安裝方案的要求,對施工質量進行全過程監理。建設單位應對施工過程中的重要中間環節進行質量驗收,確保施工質量。

第十八條新建或改造的儲罐,必須按照《立式圓筒形鋼制焊接油罐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128-2005)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九條安裝結束后,施工單位應提交完整的竣工資料。

第二十條儲罐在交付使用單位前,驗收檢查出的問題必須全部整改并經所有參加驗收部門確認后方可投入運行。

第四章儲罐的使用和維護

第二十一條各部門儲罐的使用和維護應按照《石油化工設備維護檢修規程》中的《常壓立式圓筒形鋼制焊接儲罐維護檢修規程》(SHS01012-2004)的規定執行,加強對儲罐使用和維護工作的管理,建立健全儲罐操作、使用、維護規程和崗位責任制,并嚴格執行。當儲存介質或運行環境發生變化時,應對操作規程和崗位責任制及時進行修定。

第二十二條儲罐的操作人員應通過技術培訓,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作。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現場工作人員應嚴格執行巡回檢查制度,定時按巡回檢查路線和標準對儲罐進行檢查,防止跑、混、冒頂和突沸等事故發生,認真填寫運行、交接班等相關記錄。

(二)、保持儲罐及附件的完整、清潔,加強靜密封點管理,努力降低泄漏率,做到文明生產。

(三)、嚴格執行儲罐定期維護保養制度,加強日常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提高儲罐的完好水平。封存、閑置儲罐應按有關規定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定期進行檢查。

第二十三條儲罐發生以下現象時,操作人員應按照操作規程采取緊急措施,并及時報告車間管理人員及作業部生產調度:

(一)、浮頂、內浮頂罐的浮盤沉沒,或轉動扶梯錯位、脫軌。

(二)、浮頂罐浮頂排水裝置泄漏。

(三)、浮頂罐浮盤大量積液。

(四)、儲罐基礎信號孔或基礎下部發現滲液。

(五)、液位自動報警系統失靈。

(六)、罐底翹起。

(七)、重質油罐突沸冒罐。

(八)、接管焊縫出現裂紋或閥門、緊固件損壞、難以保證安全生產。

(九)、罐體發生裂紋、泄漏、鼓包、凹陷等異常現象,危及安全生產。

(十)、發生火災直接威脅儲罐安全生產。

第二十四條儲罐在操作過程中應注意的事項:

(一)、儲罐透光孔在生產過程中應關閉嚴密。

(二)、在檢尺取樣后應將量油孔蓋蓋嚴。

(三)、浮頂罐浮船上的油污、氧化鐵等雜物應定期清掃。

(四)、裝有攪拌器或調合器的儲罐,必須在介質液位4米以上方可啟動攪拌器或調合器。

第二十五條浮頂罐和內浮頂罐正常操作時,其最低液面不能低于工藝卡片規定的最低高度。若因生產需要必須低于最低高度時,生產管理部門必須書面提出工藝指標變更申請、控制出料速率及監控措施經設備、安全、技術等部門會簽同意,報作業部技術副經理審批后才能執行。

第二十六條儲罐日常巡檢內容如下:

(一)、觀察儲罐的液位、壓力、溫度是否正常,有無發生裂縫、

腐蝕、鼓包、變形、泄漏現象,各人孔、出口閥門盤根、法蘭、脫水閥、噴淋設施等是否有跑、冒、滴、漏現象。

(二)、檢查與儲罐相關的閥門是否完好,開關狀態是否符合運行工藝的要求。

(三)、觀察罐區內基礎、圍堰、排污等設施是否完好,有無損壞。

(四)、巡檢發現的問題應記錄在交接班日志中。

(五)、設置有外加電流陰極保護設施的儲罐,每天要定期記錄匯

流點電位、輸出電流、輸出電壓等運行數據。

第二十七條儲罐月檢查內容如下:

(一)、固定頂儲罐檢查呼吸閥、阻火器、液壓安全閥、緊急放空閥、通氣孔、量油孔、泡沫發生器、自動脫水器、透光孔、水噴淋系統、液位計、液位報警器、排污閥、進出口閥門、罐區排水系統、罐基礎及防火堤等。

(二)、浮頂儲罐檢查轉動浮梯及導軌、導靜電線、量油孔、中央排水孔、緊急排水口、罐頂/罐壁通氣孔、透光孔、泡沫發生器、水噴淋系統、自動脫水器、排污閥、進出口閥門、液位計、液位報警器、自動消防報警器、罐區排水系統、罐基礎及防火堤等。

(三)、月檢查由生產車間組織進行,檢查情況記錄在月檢查記錄本上。

(四)、設置有陰極保護設施的儲罐,每月應對各測量點保護電位進行一次測試,并將數據與上一次測試數據對比,對當月的保護效果進行評價。每季度測量一次被保護儲罐的自然電位,并做好記錄存檔。

第二十八條儲罐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外部檢查(年檢查),內容如下:

(一)、罐體檢查:檢查罐頂和罐壁是否變形,有無嚴重的凹陷、鼓包、折褶及滲漏穿孔。對有保溫的儲罐,罐體無明顯損壞、保溫層無滲漏痕跡時,可不拆除保溫層進行檢查。

(二)、罐頂、罐壁測厚檢查:每年對儲罐頂、壁進行一次測厚檢查。罐壁下部二圈板的每塊板沿豎向至少測2點,其他圈板的測點可沿盤梯選擇,每圈板至少選擇1個測點。測厚點宜固定,設有測量標志并編號。有保溫的儲罐,其測點處保溫應做成活動塊便于拆裝。

(三)、配件、附件檢查:檢查進出口閥門、人孔、清掃孔等處的緊固件是否牢靠;消防泡沫管是否有油氣排出,端蓋是否完好;儲罐盤梯、平臺、抗風圈、欄桿、踏步板的腐蝕程度;儲罐照明設施的完好程度。

(四)、焊縫檢查:用5~10倍放大鏡觀察罐體焊縫,尤其要重點檢查壁板與邊緣板之間角焊縫及下部二圈壁板的縱、環焊縫及T形焊縫;注意檢查進出口接管與罐體的聯接焊縫有無滲漏和裂紋。若邊緣板已做防水處理,沒有異常可不檢查角焊縫。

(五)、浮頂檢查:檢查浮頂浮艙有無滲漏及其腐蝕程度;轉動扶梯、導向裝置是否靈活好用;密封系統、浮頂排水裝置、量油管、導向管有無異常。

(六)、防腐、保溫(冷)層及防水檐檢查:檢查罐體外部防腐層有無脫落、起皮等缺陷,保溫(冷)及防水檐是否完好。若發現保溫(冷)層破損嚴重,應檢查罐壁的腐蝕程度。

(七)、基礎檢查:檢查儲罐基礎有無下沉,散水坡有無損壞,瀝青封口是否完好。5000m3及以上的儲罐應設置基礎沉降觀測點及標志,在儲罐大修前后測量其沉降數據,如基礎傾斜值≥0.008,應采取相應措施。

(八)、防雷防靜電接地電阻測試:每年在四月對儲罐的接地設施進行測試,接地設施的接地電阻不能大于10歐。對內浮頂罐要做好防靜電連接導線的檢查,確保連接良好。

(九)、防火堤檢查:檢查防火堤有無缺口、塌陷、裂縫,管線穿墻是否用非燃燒材料封實,隔油閥門是否完好、是否在常閉狀態,防火堤內是否有油污污染的表土等。

(十)、設置有外加電流陰極保護設施的儲罐,每年還應做一次IR降試、土壤電阻率測試、雜散電流測試,正確評估儲罐陰極保護的效果,陰極保護資料單獨設檔。

(十一)、外部檢查由生產車間組織進行,至少每年要檢查一次,檢查情況記錄在年檢記錄表上,年檢查出的問題必須盡快整改,如因條件暫時不允許整改的,須訂有監控使用措施。

第二十九條在用儲罐要定期進行全面檢驗,由使用單位設備管理部門組織進行,并提前書面告知生產部門做好生產準備。一般情況下全面檢驗,每6年應進行一次,國家另有規定的,按有關規定執行。儲裝介質腐蝕性不強,腐蝕速率≤0.1mm/a,并有可靠的防腐蝕措施,上一次全面檢驗確認儲罐技術狀況良好,可確保安全運行的,經使用單位技術負責人批準后可適當延長全面檢驗時間,但最長不得超過9年。特殊情況無法若不能按期檢查的儲罐,生產車間必須制訂監控使用措施,并填報延檢報告書。進行全面檢查時,必須確認儲罐已清掃干凈,人孔、透光孔全部打開,氣體分析合格,人員可以安全進行罐內檢查。檢驗內容如下:

(一)罐底檢查

1、利用超聲波測厚儀或其他檢測設備檢查罐底的腐蝕減薄程度,當底板厚度少于規定厚度時,底板必須進行補焊或更換。

2、罐底板擦

洗干凈后,目視檢查所有焊縫和底板,需要進一步確定滲漏點時,使用真空試驗或漏磁探傷來檢查。

3、檢查加熱器的腐蝕和滲漏情況,加熱器支架有無損壞,管接頭有無斷裂,進出蒸汽管閥門、法蘭連接是否完好。

4、罐內底板設置有犧牲陽極保護的儲罐,要檢查陽極的消耗及連接情況,測量其保護電位,計算本檢查周期犧牲陽極的消耗速率,并與原設計比較,確定犧牲陽極的增補量及更換量,確保犧牲陽極能正常使用到下個全面檢查周期。

(二)罐壁檢查

1、使用超聲波測厚儀檢查罐壁的剩余厚度,重點檢查下部二圈板的剩余厚度,各圈板的剩余腐蝕裕量應滿足下一使用周期要求,若不能滿足要求,必須對罐壁進行加固。

2、分散點蝕的最大深度不得大于原設計壁厚的20%,且不得大于3mm;密集的點蝕最大深度不得大于原設計壁厚的10%(點蝕數大于3個,且任意兩點間最大距離小于50mm時,可視為密集點蝕)。

(三)罐壁焊縫檢查

1、5000m3以上的儲罐應對下部壁板的縱焊縫進行超聲波探傷抽查。容積小于20000m3的只抽查下部一圈,容積大于或等于20000m3的抽查下部二圈。抽查焊縫的長度不小于該部分縱焊縫總長的10%,其中T型焊縫占80%。

2、對抽查出的超標缺陷,應采取相應的措施處理。

3、目視檢查罐底與壁板內角焊縫、邊緣板與罐壁的外角焊縫腐蝕情況,情況異常時,應對焊縫進行修補和進行無損檢測。

(四)罐頂檢查

1、固定頂儲罐檢查罐頂板間焊縫及附件焊縫,對有裂紋、脫焊或穿孔的焊縫及時修補;檢查每塊瓜皮板的外觀,以確定頂板與筋板的堅固性。

2、外浮頂儲罐著重檢查密封、刮蠟、導向、靜電導線、浮頂排水裝置等系統是否完好,浮艙內表面板、浮盤的腐蝕及滲漏情況,支柱有無傾斜,與罐底是否接觸。

3、內浮頂儲罐著重檢查密封、導向、靜電導線、防轉鋼絲繩、浮頂自動通風閥等系統是否完好,浮艙浮管有無滲漏,構架有無變形,支柱有無傾斜,與罐底是否接觸。

4、對于浮頂罐、內浮頂罐,發現導向管、量油孔外壁側面有明顯硬劃傷或導輪、蓋板、密封板、壓板損壞嚴重時,應檢查導向管、量油管的直線度和垂直度,直線度和垂直度的允許偏差均不大于管高的0.1%,且不得大于10㎜。

(五)結合清罐和全面檢查,宜對正常生產狀態下無法更換的第一道法蘭的墊片進行更換。

(六)全面檢查記錄在全面檢查記錄表格上,檢查結果要依據現行國家和行業標準進行評定,根據評定的結果,確定儲罐修理項目。

第三十條儲罐外部檢查和全面檢查的記錄及評定情況保存進儲罐技術檔案。

第三十一條對于腐蝕傾向大的儲罐,要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安排

全面檢驗時間間隔。

第三十二條加強儲罐安全保護裝置的管理,進行定期檢查和檢驗工作。應對高低液位報警器、液壓安全閥、阻火器、通風管和機械式呼吸閥等保護設施、安全附件定期檢查,其中機械式呼吸閥每年應進行一次標定。

第五章儲罐的檢修

第三十三條各部門儲罐檢修應按照《石油化工設備維護檢修規

程》中的《常壓立式圓筒形鋼制焊接儲罐維護檢修規程》(SHS01012

-2004)的規定執行,加強對儲罐檢修工作的管理,防止失修現象發生。要認真執行檢修質量標準,做到優質、高效、安全、文明、節約。

第三十四條使用單位應根據儲罐的實際技術狀況,結合生產安排,編制儲罐檢修計劃,認真執行。

第三十五條對儲罐在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各類故障和缺陷,應根據損壞的程度,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確定檢修方案,及時組織實施。

第三十六條需進罐檢查或在罐體動火的檢修項目,在檢修前使用部門應督促施工單位制定防火安全措施和防中毒、窒息措施,并辦理相關作業許可證,在檢修中嚴格執行。

第三十七條儲罐檢修要有詳細的施工方案和技術措施。檢修準備工作要做到“八落實”(計劃項目落實、施工方案落實、檢修費用落實、圖紙資料落實、備件材料落實、施工力量落實、施工機具落實、質量安全措施落實)。

第三十八條應加強對儲罐檢修過程中焊接質量的管理,焊工必須持證上崗。焊接質量應符合《現場設備、工業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36)的要求。

第三十九條加強儲罐防腐蝕施工的質量監督管理,重點做好施工方案確定、涂料選用、表面處理和-

施工中間環節的質量檢驗工作,確保防腐施工質量。

第四十條儲罐在檢修過程中的檢驗方法、充水試驗和驗收按照《立式圓筒形鋼制焊接油罐施工及驗收規范》(GBJ128)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四十一條儲罐檢修驗收應具備齊全的交工資料,包括檢修方案、檢修記錄、中間驗收記錄、隱蔽工程驗收記錄、有關的試驗和檢驗記錄等。驗收記錄要有使用、施工和使用單位設備管理部門三方簽字。

第四十二條儲罐檢修結束后,使用單位設備管理部門要組織編寫儲罐檢修技術總結。

第六章儲罐的管理

第四十三條應加強對儲罐的防腐蝕管理工作,嚴格執行中石化《石油化工設備防腐蝕管理制度(試行)》和公司《防腐蝕管理制度》的規定,并根據實際情況,針對各種物料的腐蝕性,采取相應的防腐蝕措施。原油、石油產品罐要特別重視罐底板、頂板和下部壁板的防腐,可采用陰極保護和涂料防腐等綜合防腐蝕措施。積極推廣應用新技術、新材料。為確保儲罐在使用周期內的安全運行,儲罐內壁防腐蝕措施的使用壽命應達到6年以上。

第四十四條對備用或停用的儲罐設備必須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書面措施報設備、安全、生產、技術等部門會簽審批方可執行,生產車間做好保養工作。

第四十五條常壓儲罐的報廢操作程序按公司《固定資產管理規定》執行。已報廢的儲罐設備嚴禁使用。

第四十六條使用單位設備管理部門必須編制儲罐的年度檢測、修理、防腐計劃,并檢查計劃的執行情況,統計計劃完成率和定檢率。

第四十七條使用單位設備管理部應設置儲罐及呼吸閥臺帳、5000m3及以上儲罐和重要儲罐的設備臺賬,并應及時更新臺帳的記錄內容。

第四十八條使用單位生產車間必須建立健全儲罐臺帳、附件臺帳、儲罐結構示意圖、測厚點布置圖、基礎沉降測點布置圖和所轄儲罐的技術檔案,并應及時更新臺帳和檔案的記錄內容。保存儲罐檢修記錄、施工方案、中間檢驗記錄、竣工驗收證明書及儲罐月檢查記錄、附件維護保養記錄、防雷防靜電測試報告及整改報告等。

第四十九條使用單位設備管理部門必須對本年度的儲罐管理工作進行認真的總結,及時糾正管理工作中的偏差,為儲罐的安全運行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五十條為掌握儲罐技術狀況,加強儲罐管理,公司將重點檢查下列內容。

(一)、罐體有無變形,各部位腐蝕程度在允許范圍內,無滲漏現象;

(二)、閥門、人孔、清掃孔等處的緊固件是否牢靠;

(三)、罐體外部及附件防腐層有無大面積脫落,保溫(冷)層是否完好;

(四)、浮頂罐密封系統有無異常,轉動扶梯、導向裝置是否靈活好用,浮頂排水裝置運行是否正常。

(五)、儲罐液位計、高低液位報警、呼吸閥等附件是否完好;

(六)、儲罐基礎有無下沉,罐體有無傾斜,散水坡有無破損;

(七)、防雷、防靜電設施是否完好;

(八)、技術檔案資料是否齊全,記錄是否完整。

第五十一條本制度如與國家和行業有關規定相抵觸,執行國家或行業相關規定。

篇3:LNG氣化站儲罐區運行安全管理規定

1.儲罐出現以下幾種情況時應立即采取措施并及時向領導匯報:

⑴.在未增壓情況下儲罐壓力每24小時增加0.03MPa以上;

⑵.儲罐外表面有大量露水凝結;

⑶.儲罐外表面有局部結冰現象;

⑷.儲罐外表面有變形現象;

⑸.儲罐內部有異常響聲;

2.儲罐在進液過程中,開啟下進液聯通閥時,不得關閉上進液聯通閥,要求上進液時,必須關閉下進液聯通閥。

3.儲罐進液高度上限為6.4m水柱,下限為0.45m水柱。

4.儲罐最高工作壓力不得超過0.6MPa,最低壓力不低于0.3MPa。

5.開啟氣液閥門時,應從末端開至始端;關閉閥門時應從始端關至未端。

6.單個液相管道系統只能有一道閥門是關閉狀態,并要求一端與儲罐連接,另一端與系統連接。

7.儲罐增壓系統使用過后應在儲罐增壓器后進行排空。

8.儲罐只進液不出液時,必須關閉進出液總管聯通閥和回流閥;儲罐只出液不進液時,必須開啟進液總管聯通閥和回流閥;儲罐即出液又進液時,必須關閉進出液總管聯通閥和回流閥。

9.儲罐安全閥要求每年整定一次,運行中起跳過的安全閥必須重新及時整定。

10.液相管道在停用時必須排放。而且當液相管道壓力大于BOG管道壓力時,手動開啟氣液聯通閥;當液相管道小于BOG管道壓時,手動打開在線液相放空閥,排放至微正壓力關時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