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工器具管理制度范本
1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手持式電動工具(以下簡稱工具)的管理、使用、檢查和維修的安全技術要求。
本標準適用于工具的管理、使用、檢查和維修。
2引用標準
GB2900.28電工名詞術語電動工具
GB3883.1~3883.12手持式電動工具的安全
3電動工具應符合的條件
3.1工具及其附件的設計、制造必須符合GB3883.1~3883.12的相應規定。
3.2工具及其附件必須經國家認定的檢驗機構檢驗合格,取得安全認證。
3.3工具在出廠時,必須附有詳細的生產使用說明書,說明書應有獨立的章節說明工具使用時的安全要求,其內容應包括必須注意的事項,可能出現的危險和相關的預防措施等。
4管理
4.1工具的管理必須包括:
4.1.1貫徹執行本標準和其他有關安全管理的要求;
4.1.2監督、檢查工具的使用和維修;
4.1.3對工具的使用、保管、維修人員進行安全技術教育和培訓;
4.1.4對工具引起的觸電事故進行調查、統計和分析,提出預防措施,并上報有關部門;
4.1.5按照本標準和工具產品使用說明書的要求及實際使用條件制定相應的安全操作規程。
4.2安全操作規程的內容至少應包括:
4.2.1工具的允許使用范圍;
4.2.2工具的正確使用方法和操作程序;
4.2.3工具使用前應著重檢查的項目和部位,以及使用中可能出現的危險和相應的防護措施;
4.2.4工具的存放和保養方法;
4.2.5操作者注意事項。
4.3必須建立工具使用、檢查和維修的技術檔案。
5使用
5.1工具在使用前,操作者應認真閱讀產品使用說明書或安全操作規程,詳細了解工具的性能和掌握正確使用的方法。
5.2在一般作業場所,應盡可能使用Ⅱ類工具,使用Ⅰ類工具時還應采取漏電保護器、隔離變壓器等保護措施。
5.3在潮濕作業場所或金屬構架上等導電性能良好的作業場所,應用Ⅱ類或Ⅲ類工具。
5.4在鍋爐、金屬容器、管道內等作業場所,應使用Ⅲ類工具,或裝設漏電保護器的Ⅱ類工具。Ⅲ類工具的安全隔離變壓器,Ⅱ類工具的漏電保護器及Ⅱ、Ⅲ類工具的控制箱和電源連接器等必須放在作業場所的外面,在狹窄作業場所應有人在外監護。
5.5在濕熱、雨雪等作業環境,應使用具有相應防護等級的工具。
5.6Ⅰ類工具電源線中的綠/黃雙色線在任何情況下都只能用作保護線。
5.7工具的電源線不得任意接長或拆換。當電源離工具操作點距離較遠而電源線長度不夠時,應采用耦合器進行連接。
5.8工具電源線上的插頭不得任意拆除或調換。
5.9插頭、插座中的接地極在任何情況下都只能單獨連接保護線。嚴禁在插頭、插座內用導線直接將接地極與中性線連接起來。
5.l0工具的危險運動零、部件的防護裝置(如防護罩、蓋)等不得任意拆卸。
6檢查、維修
6.1工具在發出或收回時,保管人員必須進行一次日常檢查;在使用前,使用者必須進行日常檢查。
6.2工具的日常檢查至少應包括以下項目:
6.2.1外殼、手柄有否裂縫和破損;
6.2.2保護線連接是否正確、牢固可靠;
6.2.3電源線是否完好無損;
6.2.4電源插頭是否完整無損;
6.2.5電源開關動作是否正常、靈活,有無缺損、破裂;
6.2.6機械防護裝置是否完好;
6.2.7工具轉動部分是否轉動靈活、輕快、無阻滯現象;
6.2.8電氣保護裝置是否良好。
6.3工具必須由專職人員按以下規定進行定期檢查。
6.3.1每年至少檢查一次。
6.3.2在濕熱和常有溫度變化的地區或使用條件惡劣的地方還應相應縮短檢查周期。
6.3.3在梅雨季節前應及時進行檢查。
6.3.4工具的定期檢查,除6.2條的規定外,還必須測量工具的絕緣電阻。
6.4長期擱置不用的工具,在使用前必須測量絕緣電阻。如果絕緣也阻小于表1規定的數值,必須進行干燥處理或維修,經檢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6.5工具如有絕緣損壞,電源線護套破裂、保護線脫落、插頭插座裂開或有損于安全的機械損傷等故障時,應立即進行修理,在未修復前,不得繼續使用。
6.6工具的維修必須由專門指定的維修部門進行,同時應配備必要的檢驗設備或儀器。
6.7使用單位和維修部門不得任意改變工具的原設計參數,不得采用低于原用材料性能的代用材料和與原有規格不符的零部件。
6.8在維修時,工具內的絕緣襯墊、套管不得任意拆除或漏裝,工具的電源線不得任意調換。
6.9工具的電氣絕緣部分經修理后,必須進行下列測量和試驗。
6.9.1絕緣電阻測量
6.9.2絕緣耐壓試驗
6.10工具如不能修復或修復后仍達不到應有的安全技術要求必須辦理報廢手續。
篇2:施工機械工器具安全管理制度
為防止機械發生傷人事故和機械設備損壞事件的發生特制定本制度。
一、凡是進入施工現場的大型施工機械,必須報審檢驗和審批。未經報審驗收的施工機械不得進入施工現場作業。操作人員必須有專門的操作證件。
二、一般施工機械及工器具,在進場之前,必須進行檢修,機械上的各種安全防護裝置及監測、指示、儀表報警等自動報警裝置應完好齊全,缺損的應及時修復,安全防護裝置不完整的或失效的機械不能使用。
三、預防機械產生的對人體有害的氣體、液體、塵埃、渣滓、放射性射線,振動,噪聲等,必須配置相應措施使有害物質限制在規定區域。
四、工器具必須做到擺放整齊,管理制度健全,無丟失和外流有專人檢查和記錄,施工隊班組,每次使用前要進行班前檢查,對不合格的安全用具應立即銷毀,有缺陷的不能使用的設備,應單獨存放。
五、凡是機電設備,必須設置規范的接地裝置,牢固的接地,嚴禁線中串聯接地,嚴禁預約停送電時間的方式進行電氣檢修。必須先切斷電源并接上“禁止合閘”的警示標志。
六、進入施工現場機械必須掛有安全操作規程,專人負責,專人操作,做到施工員先檢查后施工的原則進行作業。
七、工程項目部每月組織一次機械器具安全專項檢查制度,對檢查有問題的設備作好記錄,責令整修。并進行復檢后方可進行使用。
篇3:施工機械設備工器具安全管理制度
1、在機械設備、工器具壽命的全過程中,通過采取多種形式的技術措施、組織措施,消除一切使機械設備、工器具遭到損壞,使人身健康和安全受到威脅,使環境遭到污染的因素,以保障工程施工安全和從業人員的安全與健康。特制定我項目部機械設備、工器具安全管理制度。
2、本制度適用于項目部機械設備、起重機械(工器具)的安全管理(包括外租機械設備及工器具的安全管理)。
3、職責:
3.1機械管理員歸口管理
3.2安全員負責施工機械設備、工器具安全監督管理工作。
3.3各施工隊負責實施。
4、工作內容:
4.1機械管理員、工具員也是機械工器具安全監督檢查人員,應具有糾正違章,停止機械不安全作業,責令整改和處罰的權力。
4.2項目部必須有機械設備、工器具安全目標,施工安全體系中必須建立機械設備、工器具安全保證體系,明確各級機械設備、工器具安全職責。
4.3凡采購的機械設備、工器具必須是專業生產廠生產的合格產品,并具有相應的產品質量證明資料、文件。
4.4工程開工前,由機械管理員、工具員編制機械設備、工器具人員培訓計劃,對機械設備、工器具人員進行機械安全培訓教育。
4.5工程開工前,由技術科在施工措施或作業指導書中明確機械設備、工器具安全注意事項,在安全技術交底過程中應同時對機械設備、工器具安全進行交底,安全作業工作票中也應體現機械設備、工器具安全。
4.6機械設備、工器具投入使用前及使用過程中必須按公司《機械設備管理制度》及《工器具管理辦法》的要求進行嚴格檢查,并填寫相應檢查記錄,只有檢查合格者方可投入使用,不合格者應退場更換,以確保機械設備、工器具在施工使用全過程中處于完好狀態、安全保護裝置、附件齊全有效。
4.7對起重機械設備、工器具,還必須按公司《機械設備、工器具安全用具檢查和試驗的有關規定》進行送檢,只有具有有效的合格證和準用證的機械設備、工器具方可投入使用,對起重機應驗證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4.8所有投入使用的機械設備、工器具設備必須具備相應的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4.9堅持“養修并重、預防為主”的原則,施工隊必須嚴格按要求對機械設備、工器具進行定期保養、及時送修,確保機械設備、工器具處于良好的安全技術狀態。
4.9.1機械管理員、工具員根據機械設備、工器具使用情況,按保養間隔編制季度機械設備、工器具保養計劃,并落實完成。
4.9.2機械設備、工器具保養分為:例行保養、一級保養、二級保養、三級保養、轉移前保養、停放保養。各級保養內容按公司《機械設備管理制度》及《工器具管理辦法》中的要求進行。
4.9.3除上述保養內容外,所有機械設備、工器具在投入使用前和工程完工,機械設備、工器具入庫前還應集中進行一次保養、檢查、維修,對不能使用且無法修復的機械設備、工器具必須進行報廢處理,消除安全隱患。
4.9.4機械管理員、工具員應根據機械設備、工器具設備實際情況編制年度大、項修計劃并落實執行。
4.9.5對機械設備、工器具在使用過程中的突發故障,機械設備、工器具使用單位應及時組織有關人員進行修理,嚴禁帶病運行。
4.10中型以上的機械設備、工器具設備應執行“定人”、“定機”、“定崗位”的三定制度,小型機械設備、工器具設備實行班、組長負責制。
4.11堅持機械設備、工器具操作人員持證上崗制度和操作證審驗制度。
4.11.1機械設備、工器具設備操作人員應選擇工作責任心強、身體健康、并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員擔任。
4.11.2機械設備、工器具操作必須是參加過培訓、學習、考試且考試成績合格并在人力資源部備案的人員方可取證上崗。
4.11.3機械設備、工器具操作證每兩年審驗一次,國家相關部門的證件按相關部門規定審驗,凡審驗不合格或逾期未審驗者不得繼續操作機械設備、工器具設備。
4.11.4機械設備、工器具操作人員在操作機械設備、工器具設備時必須嚴格按安全操作技術規程的規定操作機械設備、工器具設備,服從現場人員指揮。但對于不符合安全操作規程的指揮,操作人員有權拒絕執行。
4.11.5項目部應根據施工要求編制項目部施工機械人員登記表,并收集機械隊伍資質和人員資格證件等有關資料。
4.12機械設備、工器具設備在使用中應做到“不超負荷使用、不帶病使用、不盲目使用、不違章使用”。
4.13機械設備、工器具設備在必須超負荷作業,應經過精確計算和編制應急安全措施,但動載不得超過10%的額定負荷,靜載不得超過25%,雙機抬吊的機械不應超過該機80%額定負荷,還必須編制詳細的作業指導書和安全保證措施,總工程師批準,進行專項安全交底(交底人和被交底人全員簽字)后,方可實施,作業時,項目部主要負責人和安監,機械管理人員必須到施工現場指揮和監控實施。
4.14機械設備、工器具安全監督、檢查
4.14.1機械管理員、工具員應按公司《機械設備管理制度》及《工器具管理辦法》中的要求開展日檢點、經常檢查及一般檢查等各項檢查工作,對發現有違反崗位紀律、機械運轉異常或保養不良、事故隱患、記錄不全等情況,應立即采取措施予以糾正或排除,并做好記錄。
4.14.2機械管理員、工具員在每次經常檢查及一般檢查完成后,應開展一次機械設備、工器具安全例會,及時總結經驗,并就檢查情況進行通報。
4.15現場暫時不用的施工機械設備、工器具設備(包括封存、報停等)必須進行檢查、鑒定,按公司《機械設備管理制度》、《工器具管理辦法》及《操作規程》中的要求進行保管,防止損壞及丟失。
4.16施工現場機械設備、工器具設備應按公司《機械設備管理制度》及《工器具管理辦法》中的要求進行標識,對主要機械設備、工器具設備應在機械設備、工器具明顯部位掛牌,標明責任人姓名、簡要崗位責任制及安全操作規程。
4.17凡由施工機械原因引起的機械損失、人員傷亡或其它災害造成的機械損失,均定為機械設備事故,要按“三不放過”的原則進行事故分析,并按公司《機械設備事故管理制度》的規定處理。
4.18保持機械,工具和工作場所的整齊清潔,從事危險作業的區域應有明顯標志和安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