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標示牌安全工器具管理制度

標示牌安全工器具管理制度

2024-07-10 閱讀 1259

1.?目的及適用范圍

1.1.?為了更好的發揮標示牌及安全工器具在安全生產中的作用,使班組正確、規范地對其使用和管理,進一步完善安全工作技術措施,特制定本規定。

1.2.?本規定適用于運行部所有人員。

2.?職責

2.1.?發電運行部電氣專工負責標示牌及安全工器具的管理工作,每月進行一次清查工作。

2.2.?發電運行部領導及各專工(分部主任)負責抽查工器具的使用情況,同時要保障工器具的可靠使用。

3.?管理內容與要求

3.1?標示牌的使用與管理

3.1.1?標示牌的使用范圍

3.1.1.1?《禁止合閘有人工作》

3.1.1.1.1?懸掛在一經合閘即可送電到已停電檢修(施工)設備的斷路器和隔離開關的操作把手上。

3.1.1.1.2?懸掛在控制室內已停電檢修(施工)設備的電源開關或合閘按鈕上。

3.1.1.2?《禁止操作有人工作》(僅用于熱機)

3.1.1.2.1?懸掛在已停運檢修隔離的熱力系統的閥門操作手輪上。

3.1.1.2.2?懸掛在已停運檢修隔離的煙風系統的擋板就地操作機構把手上。

3.1.1.3?《止步高壓危險》

3.1.1.3.1?懸掛在室外帶電工作區域的安全圍欄上。

3.1.1.3.2?懸掛在因高壓危險禁止通行的過道上。

3.1.1.3.3?懸掛在工作地點臨近帶電設備的外殼上。

3.1.1.3.4?懸掛在高壓試驗地點安全圍欄上。

3.1.1.4?《在此工作》懸掛在工作地點或檢修設備上。

3.1.1.5?《從此上下》懸掛在上下設備的樓梯處。

3.1.2?配備與存放

3.1.2.1?發電部各專業用標示牌必須存放在各值班室指定專用工具柜內。

3.1.2.2?電氣用其它標示牌按照類別分別存放在集控室。其他任何地方不得存放標示牌。

3.1.2.3?標示牌的檢查應列為交接班檢查項目。對擺放不合要求的應不予接班。

3.1.3?標示牌的使用管理

3.1.3.1?在辦理檢修工作票開工后,要清楚該票做檢修安全措施使用了多少標示牌及其名稱,不得漏掛標示牌。

3.1.3.2?在辦理工作票終結時,要清楚恢復措施收回的標示牌數量及其名稱,并及時將標示牌收回。

3.1.3.3?標示牌的使用必須嚴格按照規定的范圍使用,熱力用標示牌和電氣用標示牌不得混用。

3.1.4?檢查與考核

3.1.4.1?標示牌列入專業管理范圍,由發電運行部專工(分部主任)監督其執行情況。

3.1.4.2?安全措施應懸掛標示牌而未掛者,每發現一處,考核50元。

3.1.4.3?工作終結恢復措施時,標示牌應當全部收回(包括圍欄繩、鏈子、鎖等),每發現少收回一塊,考核100元。

3.1.4.4?除在規定的地點存放標示牌外,其它任何地方不得存放。在生產現場、各配電室、開關室、保護室等處每發現一塊丟棄的標示牌,考核當班班組50元。

3.1.4.5?各值班點熱力用、電氣用標示牌要妥善保管并及時清理干凈、保持清潔,發現牌子繩斷時,要及時換新繩。各值總負責人為值長,而且要安排專人負責,每發現一處不合格考核50元。

3.1.4.6?發現有損壞的牌子時,及時交回發電運行部處理?,F場不得使用破損的標示牌。每發現使用一塊,考核使用班組50元。(破損指:標示牌字跡掉漆看不清楚、變形嚴重、有明顯的裂縫、殘缺不全及斷繩等)

3.2?工器具的使用及管理

3.2.1?安全工器具包括的內容

3.2.1.1?登高安全工器具:安全帶。

3.2.1.2?電氣安全工器具:絕緣棒、絕緣墊、驗電筆、驗電器、絕緣手套、絕緣靴、接地線等。

3.2.1.3?公用工器具:各型搬鉤、對講機、排插座、漏氫檢測儀、紅外線測溫儀、測振儀、盤車把手、粉塵檢測儀、兆歐表、各電氣操作工具、正壓呼吸器、防水套鞋等。

3.2.1.4?班組工器具:萬用表、對講機、手電筒、閥門鉤、扳手、防熱手套、防熱面罩等工器具。

3.2.2?安全工器具的使用

3.2.2.1?登高安全工器具:登高作業必須按照《安規》采取必要的防墜落措施,發現一次不采取安全措施的行為,考核值長、監護人、操作人各50元。

3.2.2.2?電氣安全工器具:電氣操作使用安全工器具必須正確、規范。在使用前,必須進行外觀檢查,發現有破損、空洞、無檢驗合格證等問題時,禁止使用并匯報部門處理。發現一次應用不用或使用方法不正確考核監護人、操作人各50元。

3.2.2.3?各種安全工器具不得挪作他用。一經發現挪用情況,考核50元。

3.2.3?接地線(接地刀閘)的使用要求

3.2.3.1?根據檢修工作內容和檢修工作票安全措施確定須裝設接地線、合接地刀閘的位置和數量。

3.2.3.2?檢修工作終結后,檢查本工作票安全措施中所裝設接地線、合接地刀閘是否仍被其它工作票安全措施所使用,若未被使用應及時拆除和拉開。否則,應在使用同一安全措施的最后一項檢修工作終結后及時拆除。

3.2.3.3?工作票終結時,應在“備注”欄寫明已分開(拆除)地刀(線)數量和名稱(編號)。

3.2.3.4?裝設接地線、拉合接地刀閘的操作應嚴格按照《安規》和操作票執行。

3.2.3.5?接地線裝、拆,接地刀閘拉、合操作后應由操作執行人及時填入接地線(刀閘)裝、拆記錄本。

3.2.3.6?每天交接班應核對接地線柜內和檢修現場接地線的數量、編號,檢查接地線的螺絲緊固情況、接地牢固情況。

3.2.3.7?每天交接班應檢查接地線柜內接地線擺放整齊、對號存放,接地線編號牌應朝外以便于查看。

3.2.3.8?接地線使用時盡量按編號順序使用,若在使用過程中發現接地線出現問題應及時向發電運行部反映,以便盡快更換或處理。

3.2.3.9?6KV開關接地刀閘在操作后填寫接地線(刀)裝、拆記錄時,接地線(刀)編號欄填寫6KV設備名稱及編號。

3.2.4?工器具的管理與保存

3.2.4.1?安全工器具的管理責任人為部門安全專責人,安全專責人負責安全工器具的定期校驗工作,并負責建立安全工器具管理臺帳。

3.2.4.2?設立專業工器具管理員,工器具管理以專業和值為單位,即分為集控運行(機、爐、電專業)、化學、除灰/脫硫專業共三個大專業,相應的專業工器具管理員分別為各專工、化學分部主任、除灰/脫硫分部主任分部主任。其中各專業專工負責集控按專業分工的工器具,各值長分管當值所在時間內全部工器具,脫硫除灰分部主任、化學分部主任對所需專業安全用具、日常用具全面負責。

3.2.4.3?各專業工器具管理員負責檢查工器具保存情況。需要送檢校驗的由專業工器具管理員送至部門安全專責人處。對需要更換電池等的工器具由專業工器具管理員負責更換電池,保證工器具的正常使用和備用。

3.2.4.4?安全工器具由部門安全專責人統一制定計劃領取,再發放給各專業工器具管理員,由各專業管理員交由現場或班組使用。一般工器具由部門管理員統一領取,再發放給各專業工器具管理員,由各專業管理員交由現場或班組使用。各專業管理員應做好工器具臺帳。

3.2.4.5?各專工、化學分部主任、脫硫除灰分部主任要結合專業實際及時向部門提出安全用具等防護用品需求計劃。部門安全負責人負責部門整體所需安全用品計劃上報。

3.2.4.6?各值長、分部主任要將安全用具等相關用具的使用方法等列為班組培訓內容。對值班員正確使用負責。

3.2.4.7?交接班時,應對工器具及標示牌的數量及擺放情況進行交接。發現缺失情況應匯報部門專工,并做好記錄。對物品擺放未符合要求的,可拒絕接班。工器具缺失或損壞,交接班沒有發現或匯報不及時的,追究當班人員責任。

3.2.4.8?所有安全、電氣工器具都必須按照廠制定的檢查、試驗周期進行檢查、試驗合格并有合格證。凡超過有效期的、無合格證的安全、電氣工器具一律不得使用。合格證因使用不當掉去或損壞時,必須及時交發電運行部處理。

3.2.4.9?公用工器具、安全工器具必須按照規定的位置擺放在專用柜內,擺放應整齊、衛生、清潔,使用后按要求放回。

3.2.4.10?下發到各班組的工器具,由各班組指定專人保存。各類工器具分類放置,擺放整齊、不得亂扔、亂放,以免損壞工器具。

3.2.4.11?工器具由于使用不當損壞時,必須及時交發電運行部處理,不得繼續使用。部門視損壞程度進行考核。

3.2.4.12?工器具損壞,應及時匯報部門,部門將按其價值酌情進行考核。對隱瞞不報、蒙混過關者,按損壞工具的全價考核,情節嚴重者加倍考核。

3.2.4.13?對故意損壞或隨意丟失的工器具者,全價賠款,并視情節輕重進行1-2倍考核。

篇2:電力施工機械工器具安全制度

1目的和適用范圍

我公司是電力建設的施工企業,施工機械、工器具的安全對對于生產任務的完成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施工機械、工器具也是完成生產任務必不可少的重要條件之一,為了滿足電力建設施工發展的需要。為了把好機械、工器具的購買維修使用關,確保施工中的安全。

2機械、工器具的種類:

2.1.1施工車輛(不包括汽車、吊車)牽引、張力等車輛。

2.1.2起重工具:主要是指的轉換、傳遞用的工具。

2.1.3汽、柴油、電動工具:主要是指以汽、柴油、電能為能源的施工機具。

2.1.4高空工具:主要指高空作業施工的支持與防護工具。

2.1.5專用安全工具或設備,重要的勞動保護用品。

2.1.6絕緣工具。

3機械、工器具的購買和依據

3.1機械、工器具的購買必須是經過領導同意,按計劃進行。

3.2生產廠家必須是國有企業或知名度較高的、信譽較好的廠家。

3.3廠家必須提供國家對產品鑒定的報告書、生產許可證、還有使用說明書,以及產品的各種技術標準。

3.4所購大型機械生產廠家應有一支及時的售后服務隊伍。

4機械、工器具驗收和試驗:

4.1書檢查銘牌與外形尺寸應相符。

4.2外觀檢查:逐個逐件目視過關檢查。

4.3壽命與可靠性檢查:檢查易損部位、保安裝置等。

5性能試驗檢查、抽樣比例與重點檢查項目檢查項目:

5.1施工車輛:牽引設備都應進行額定負荷、啟動、剎車試驗,必要時進行循環試驗。

5.2起重工具:抽樣4-8%,分別做100%、125%額定符合條件下的工作試驗檢查及外型尺寸有無變形或其他異常現象。

5.3汽、柴油、電動工具:抽樣3-6%進行額定荷載試驗,多次啟動停止,檢查是否超溫及使用可靠性。

5.4高空工具:應進行額定荷重試驗,檢查薄弱環節與使用壽命。

6所有的試驗都應按規定的周期進行,有安監人員參加,并做好記錄。

7大型機械、設備在投入使用前要要經必要的培訓工作,使用后應加強機具的管理維修。使用時出現的問題,各隊也應及時向公司安全保衛處、技術質量處報告,以便及時研究處理。保證人身、設備安全及工程進度。

8機械工器具的使用和保養:

8.1各處的機械、工器具管理部門對機械、工器具的安全負全責,對所發放的工具必須保證100%的完好率,否則不能發放。發放前應使用發放記錄,退回后應及時修理與保養。

8.2各項目部、班組在領用工器具時,除填寫領用記錄外,還應認真對工器具的外觀進行檢查,驗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在每日工作前還應對所使用工器具進行外觀檢查,及時消除隱患。

8.3各項目部、對、班組內自己的工器具,除了每天外觀檢查外,還應每月一次對所使用的工器具進行一次檢查和維護。保證所使用工器具處在一個合格的狀態。同時應建立維修記錄。

8.4凡因機械、工器具在使用范圍內出現各種不安全現象,都要追究發放、維修人員的責任。

8.5所用機械工機具的周期試驗,必須按照規定執行,各處的領導要給予足夠的人力、物力保證,由安監人員監督執行。

篇3:施工機械工器具安全管理制度

為防止機械發生傷人事故和機械設備損壞事件的發生特制定本制度。

一、凡是進入施工現場的大型施工機械,必須報審檢驗和審批。未經報審驗收的施工機械不得進入施工現場作業。操作人員必須有專門的操作證件。

二、一般施工機械及工器具,在進場之前,必須進行檢修,機械上的各種安全防護裝置及監測、指示、儀表報警等自動報警裝置應完好齊全,缺損的應及時修復,安全防護裝置不完整的或失效的機械不能使用。

三、預防機械產生的對人體有害的氣體、液體、塵埃、渣滓、放射性射線,振動,噪聲等,必須配置相應措施使有害物質限制在規定區域。

四、工器具必須做到擺放整齊,管理制度健全,無丟失和外流有專人檢查和記錄,施工隊班組,每次使用前要進行班前檢查,對不合格的安全用具應立即銷毀,有缺陷的不能使用的設備,應單獨存放。

五、凡是機電設備,必須設置規范的接地裝置,牢固的接地,嚴禁線中串聯接地,嚴禁預約停送電時間的方式進行電氣檢修。必須先切斷電源并接上“禁止合閘”的警示標志。

六、進入施工現場機械必須掛有安全操作規程,專人負責,專人操作,做到施工員先檢查后施工的原則進行作業。

七、工程項目部每月組織一次機械器具安全專項檢查制度,對檢查有問題的設備作好記錄,責令整修。并進行復檢后方可進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