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物及被系物安全管理制度
(一)系物及被系物的使用安全要求
1.在采購系物和系物器件過程中,必須確認廠家的生產資質及第三方發證檢驗機構頒發的檢驗證書。采購前應核對認可證書的內容與采購需求的一致性,采購合同或協議中必須明確系物、系物器件交貨前應取得船級社所屬專業設備檢驗機構合格證書或報告。
2.未經檢驗或已經超出檢驗期限的系物和系物器件嚴禁使用。
3.系物和系物器件使用前應進行常規檢查,若發現損傷超過報廢標準的嚴禁使用。
4.任何系物和系物器件嚴禁超載荷使用。
5.鋼絲繩有硬性彎折的,卸扣有卡蹩現象的不得吊運。
6.鋼絲繩吊索起吊要平穩避免沖擊。
7.采用有效措施避免系物在銳角處發生彎折或與其它設施碰撞。
8.鋼絲繩吊索肢間夾角不得大于120°,以60°為佳。
9.使用中不得暴露在腐蝕性很強的液體或蒸汽中。
10.半年未使用的鋼絲繩使用前應進行檢驗,儲存2年以上的鋼絲繩使用前應抽樣進行拉力試驗。
11.吊帶在使用前要檢查吊帶有無損傷,末端金屬器件是否可靠,有無變形、裂紋等缺陷。
12.除鉤套式外,起吊的最大肢間夾角不得超過90°。
13.載荷傾斜不得超過5°,各肢間夾角不應小于30°。
14.被水濕的吊帶處在低于0℃的環境中不能使用。
15.吊帶應避免與尖銳的邊角和粗糙表面直接接觸,防止切割損壞。
16.危險品裝卸作業,工作載荷不超過安全工作載荷的80%。
17.吊帶使用的溫度應在-20℃到40℃之間。
18.被系物無檢驗編號、安全色及檢驗報告的嚴禁使用。
19.使用前應進行日常檢查,若發現吊耳部位有損傷、箱體異常變形的嚴禁吊運。
20.被系物無標準安全載荷或相關吊裝人員對載荷不清楚、超載的嚴禁吊運。
21.盛裝危險化學品的被系物,無危險品標識、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MSDS)及防護措施或相關吊運人員不清楚的嚴禁吊運。
22.被系物盛裝物品過多、過高有散落的可能性或綁扎不牢固的嚴禁吊運。
23.無吊耳的被系物嚴禁使用。
24.使用者應定期對系物和被系物進行檢查。日常使用的檢查周期為半個月;不經常使用的檢查周期最多不超過一個月。
25.使用前和使用后應對系物進行常規目測檢查。
(二)鋼絲繩的檢查項目應包括以下內容:
1、斷絲情況:目測或手感斷絲根數及斷絲分布狀況和程度;
2、繩股變化:目測是否按捻向均勻排列,有無突起或凹陷現象、有無斷股;
3、磨損程度:目測內外部的磨損情況;
4、腐蝕程度:目測是否銹蝕,銹蝕程度,鍍鋅層是否發暗或脫落;
5、涂油狀態:油脂是否存在,油脂是否有附著雜物;
6、彈性變化:用手對鋼絲繩進行彎曲檢查,在彈性范圍內是否能恢復,不產生塑性變形;
7、變形:是否有扭結痕跡、沿軸向目測是否波浪狀或其它形狀變形、有無鋼絲擠出,繩體有無壓扁、損傷;
8、松股、松捻:鋼絲繩各股是否排列縝密整齊,每股鋼絲繩有無松動,有無局
部壓緊或松動;各段捻距是否一致的程序及位置;
9、環眼部位:連接部位的緊固狀況鋼絲繩護套是否錯動、變形、磨損、腐蝕、裂紋;
10、直徑和長度:測量長度和直徑是否發生變化,目測繩體是否均勻排列;
11、壓頭部位:壓頭是否緊固,有無松動,是否存在磨損、變形、腐蝕和裂紋,產品及檢驗標記是否清晰;
12、外觀顏色:有無受熱或電弧、化學品的影響產生產顏色變化。
(三)卸扣的定期檢查,檢查的項目應包括以下內容:
1、卸扣有沒有明顯的永久變形;
2、橫銷能否轉動自如;
3、本體和橫銷任何部位橫截面磨損程度;
4、是否出現裂紋或凹槽;
5、銹蝕情況。
(四)吊帶的定期檢查內容:
1、有無穿孔、切口、撕斷;
2、有無接縫綻開、縫線磨斷;
3、是否有軟化、老化、彈性變小、強度減弱現象;
4、纖維表面是否粗糙,易于剝落;
5、吊帶有無出現死結;
6、吊帶表面是否存在點狀疏松、腐蝕、酸堿燒損以及熱熔化或燒焦;
7、帶有紅色警戒線吊帶的警戒線是否裸露。
(五)被系物的檢查內容:
1、整體外觀檢查:是否存在局部扭曲、變形,各處焊縫是否有開裂、脫、虛焊、銹蝕情況;
2、吊耳部分的檢查:環眼是否為機加工制成、環眼部位是否平整;有無剝裂、銳角、毛刺、裂紋;吊耳的焊縫是否開裂、脫、虛焊;有無扭曲變形、磨損、銹蝕、裂痕或凹槽。
(六)現場檢查的報廢標準及手段
參照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海洋石油作業安全辦公室海油分部天津安全監督處,關于“系物和被系物安全檢查細則”(見附件)。
篇2:系物及被系物安全管理制度
(一)系物及被系物的使用安全要求
1.在采購系物和系物器件過程中,必須確認廠家的生產資質及第三方發證檢驗機構頒發的檢驗證書。采購前應核對認可證書的內容與采購需求的一致性,采購合同或協議中必須明確系物、系物器件交貨前應取得船級社所屬專業設備檢驗機構合格證書或報告。
2.未經檢驗或已經超出檢驗期限的系物和系物器件嚴禁使用。
3.系物和系物器件使用前應進行常規檢查,若發現損傷超過報廢標準的嚴禁使用。
4.任何系物和系物器件嚴禁超載荷使用。
5.鋼絲繩有硬性彎折的,卸扣有卡蹩現象的不得吊運。
6.鋼絲繩吊索起吊要平穩避免沖擊。
7.采用有效措施避免系物在銳角處發生彎折或與其它設施碰撞。
8.鋼絲繩吊索肢間夾角不得大于120°,以60°為佳。
9.使用中不得暴露在腐蝕性很強的液體或蒸汽中。
10.半年未使用的鋼絲繩使用前應進行檢驗,儲存2年以上的鋼絲繩使用前應抽樣進行拉力試驗。
11.吊帶在使用前要檢查吊帶有無損傷,末端金屬器件是否可靠,有無變形、裂紋等缺陷。
12.除鉤套式外,起吊的最大肢間夾角不得超過90°。
13.載荷傾斜不得超過5°,各肢間夾角不應小于30°。
14.被水濕的吊帶處在低于0℃的環境中不能使用。
15.吊帶應避免與尖銳的邊角和粗糙表面直接接觸,防止切割損壞。
16.危險品裝卸作業,工作載荷不超過安全工作載荷的80%。
17.吊帶使用的溫度應在-20℃到40℃之間。
18.被系物無檢驗編號、安全色及檢驗報告的嚴禁使用。
19.使用前應進行日常檢查,若發現吊耳部位有損傷、箱體異常變形的嚴禁吊運。
20.被系物無標準安全載荷或相關吊裝人員對載荷不清楚、超載的嚴禁吊運。
21.盛裝危險化學品的被系物,無危險品標識、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MSDS)及防護措施或相關吊運人員不清楚的嚴禁吊運。
22.被系物盛裝物品過多、過高有散落的可能性或綁扎不牢固的嚴禁吊運。
23.無吊耳的被系物嚴禁使用。
24.使用者應定期對系物和被系物進行檢查。日常使用的檢查周期為半個月;不經常使用的檢查周期最多不超過一個月。
25.使用前和使用后應對系物進行常規目測檢查。
(二)鋼絲繩的檢查項目應包括以下內容:
1、斷絲情況:目測或手感斷絲根數及斷絲分布狀況和程度;
2、繩股變化:目測是否按捻向均勻排列,有無突起或凹陷現象、有無斷股;
3、磨損程度:目測內外部的磨損情況;
4、腐蝕程度:目測是否銹蝕,銹蝕程度,鍍鋅層是否發暗或脫落;
5、涂油狀態:油脂是否存在,油脂是否有附著雜物;
6、彈性變化:用手對鋼絲繩進行彎曲檢查,在彈性范圍內是否能恢復,不產生塑性變形;
7、變形:是否有扭結痕跡、沿軸向目測是否波浪狀或其它形狀變形、有無鋼絲擠出,繩體有無壓扁、損傷;
8、松股、松捻:鋼絲繩各股是否排列縝密整齊,每股鋼絲繩有無松動,有無局
部壓緊或松動;各段捻距是否一致的程序及位置;
9、環眼部位:連接部位的緊固狀況鋼絲繩護套是否錯動、變形、磨損、腐蝕、裂紋;
10、直徑和長度:測量長度和直徑是否發生變化,目測繩體是否均勻排列;
11、壓頭部位:壓頭是否緊固,有無松動,是否存在磨損、變形、腐蝕和裂紋,產品及檢驗標記是否清晰;
12、外觀顏色:有無受熱或電弧、化學品的影響產生產顏色變化。
(三)卸扣的定期檢查,檢查的項目應包括以下內容:
1、卸扣有沒有明顯的永久變形;
2、橫銷能否轉動自如;
3、本體和橫銷任何部位橫截面磨損程度;
4、是否出現裂紋或凹槽;
5、銹蝕情況。
(四)吊帶的定期檢查內容:
1、有無穿孔、切口、撕斷;
2、有無接縫綻開、縫線磨斷;
3、是否有軟化、老化、彈性變小、強度減弱現象;
4、纖維表面是否粗糙,易于剝落;
5、吊帶有無出現死結;
6、吊帶表面是否存在點狀疏松、腐蝕、酸堿燒損以及熱熔化或燒焦;
7、帶有紅色警戒線吊帶的警戒線是否裸露。
(五)被系物的檢查內容:
1、整體外觀檢查:是否存在局部扭曲、變形,各處焊縫是否有開裂、脫、虛焊、銹蝕情況;
2、吊耳部分的檢查:環眼是否為機加工制成、環眼部位是否平整;有無剝裂、銳角、毛刺、裂紋;吊耳的焊縫是否開裂、脫、虛焊;有無扭曲變形、磨損、銹蝕、裂痕或凹槽。
(六)現場檢查的報廢標準及手段
參照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海洋石油作業安全辦公室海油分部天津安全監督處,關于“系物和被系物安全檢查細則”(見附件)。
篇3:單病種質量管理制度
單病種質量管理制度
一.目的
為進一步提高醫療質量,強化醫療質量監管,通過評價病種診療過程的質量管理措施,開展對比,分析,達到持續改進醫療質量,提升醫療服務水平,促進醫療質量精細管理化管理的目的。
二.范圍
適用于全院臨床科室。
三.內容
1、嚴格按照衛生部發布的單病種質量控制的通知要求,對公布的單病種質量控制指標開展單病種質量監控。
2、醫院成立單病種質量管理領導小組,組長由業務副院長擔任,成員由醫務管理、護理管理、藥事管理、信息統計、臨床醫技、病案管理等人員組成。主要負責定期檢查全院單病種質量控制的實施情況,并進行效果評價和考評獎懲。
3、單病種質量管理工作在醫院單病種質量管理領導小組指導下,由科室單病種質量管理實施小組具體實施,科室單病種質量管理實施小組由科主任、護士長任組長,組員包括科內醫療人員、護理人員、臨床藥師和其他相關責任人。
4、單病種質量管理實施小組要組織科室相關人員學習單病種質量管理相關知識,并進行考核,考核合格后上崗。
5、各實施小組設定專人負責網上信息上報,使用衛生部統一分配的用戶名和密碼,登錄“單病種質量管理控制系統”上報相應病種信息,并由本小組副高以上的專職人員最后對網上直報的信息進行審核確認。
6、臨床科室的單病種質量管理實施小組每月對本科室單病種質量控制指標進行評價,醫院單病種質量管理領導小組每季度進行評估分析,并將結果及時反饋給各單病種質量管理實施小組,督促整改落實,保證質量持續改進。
7、單病種質量控制指標:
(1)診斷質量指標:出入院診斷符合率、手術前后診斷符合率、臨床與病理診斷符合率;
(2)治療質量指標:治愈率、好轉率、未愈率、并發癥發生率、抗生素使用率、病死率;
(3)效率指標:平均住院日、術前平均住院日;
(4)經濟指標:平均住院費用、手術費用、藥品費用、耗材費用。
8、實施單病種質量管理的科室建立單病種管理登記本,詳細記錄患者單病種管理的相關信息。
9、單病種質量管理實施小組對每個納入單病種管理的患者進行滿意度調查,每季度匯總分析,上報單病種質量管理領導小組;單病種質量管理領導小組每季度對實施單病種管理的相關衛生工作人員進行滿意度調查,結合實施小組上報的患者滿意度調查結果,綜合分析,提出改進措施并督促科室落實。
10、單病種質量管理實施小組定期對患者進行單病種管理依從性檢查,單病種質量管理領導小組定期對衛生工作人員進行實施單病種管理的依從性檢查,每個季度分析評價依從性檢查結果,提出改進措施并督促落實。
11、獎罰:醫院將單病種質量考評結果納入醫療質量檢查考評體系,并與相關責任人的職稱晉升、評優選先、績效考核等掛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