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項目資料整理規定4
工程項目資料整理規定4
1、目的
加強施工中的技術記錄及資料整理,保證工程質量,保證技術資料在工程竣工移交一個月內得以圓滿移交。
2、范圍
工程所包含的各單項應具備技術資料、竣工移交資料,按工程科規定的移交資料單位工程劃分表執行整理。
3、依據
3.1工程科編制下發的資料整理順序表。
3.2質監大綱與《火電施工質量檢驗及評定標準》。
3.3單位工程的劃分及編寫按工程科下發的單位工程劃分表執行。
3.4分部工程的劃分按"驗評標準"的劃分執行。
3.5分項工程的劃分按"驗評標準"的劃分執行。
3.6其它有關規定。
4、職責
4.1資料由單位工程的技術負責人記錄整理。
4.2單位工程開工、分項驗收及工序移交前應備齊相應的技術資料。
4.3測量組按資料整理的要求及時做好吊裝記錄,沉降觀測記錄等記錄,確保技術員資料按時整理。
4.4鋼筋分隊做好鋼筋跟蹤臺帳,各單位工程的鋼筋跟蹤統計表,并備有鋼筋的規格、型號、材質、編號、試驗報告、使用部位和數量等,保證技術員整理資料的隨時查用。
4.5技術員及時收取砼強度報告單和材質合格證,試驗報告,并做好整理工作。
分部、分項工程驗收之前必須將驗收資料整理完整,并提交驗收簽證。
4.6技術員將平時的資料妥善保存,工程竣工后及時將整理的成套資料交工程科審核。
篇2:煤礦防治水資料定期整理分析保管提供制度
1、凡在采掘生產過程中,地質及水文地質復雜地段以及威脅安全生產的地質問題,如透峒、揭煤、突水,應由科長、分管副科長、主管工程師組織地質、測量及水文人員集體會審,會審意見報礦總工程師和有關技術部門。
2、地測防治水人員必須堅持資料定期會審制度,研究有關地質、測量及水文地質疑難問題。
3、地測防治水圖紙資料須填寫登記,設置專柜歸檔,有目錄索引,借閱圖紙資料須經管理人員同意并辦理登記、歸返手續。
4、提供地測防治水資料由施工單位和設計技術部門,以委托書方式,經分管副總批準,地測科科長簽字認可后按《礦井地質規程》《煤礦防治水規定》規定的內容和時間提供。
5、提供采區設計、采掘作業規程等地質資料可根據有關部門的要求內容規范提供。
篇3:資料收集整理定期分析保管提供制度
1、部門每年、每季度或每月必須根據生產和建設的需要編制地質測量工作計劃,并組織實施,不得拖欠。
2、重大的地質測量工程,均須編制方案、設計,并按規定報批。工程完成后,必須提交成果資料、圖紙和技術總結,并組織有關人員鑒定和驗收。未符合要求的必須返工。
3、部門向外提供一切資料、報表等,均須經技術負責人嚴格把關,經有關領導批準后才能提交或報出。
4、設計部門需要地質測量部門提供資料時,必須事先聯系,提交委托書,并由總工程師簽字。
5、地質測量部門必須向施工隊提供掘進和回采地質說明書,作為編寫作業規程和施工的地質依據。
6、礦井技術改造、擴建、水平延深等設計所需地質測量資料,應在設計三至五年內通知地質測量部門。地質測量資料應在正式設計前半年內提交。
7、采區設計所需的地質資料至少在設計前二年通知地質測量部門,地質測量部門測量資料在正式設計前三個月交付。
8、回采工作面所需的地質測量資料,應在工作面掘出來后五天內提交。掘進各類巷道所需的地質資料,應提前一個月通知地質部門,地質測量資料在設計前十五天交付。
9、零星小型設計所需的地質測量資料須事先聯系,商定提交時間。
10、各類巷道開口,需提前三天填寫委托書,通知地質測量部門準備資料,以便按要求放線。停頭或復工時也應及時通知地質測量部門。
11、施工單位在測量給線,地質調查和超前鉆進時,應密切配合,提供方便。地質測量部門應隨時把獲得的情況通知施工單位。
12、巷道掘進在透巷或進入危險區前,地質測量部門必須按規定的安全距離,用通知單等形式事先通知施工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