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收集整理定期分析保管提供制度
1、部門每年、每季度或每月必須根據生產和建設的需要編制地質測量工作計劃,并組織實施,不得拖欠。
2、重大的地質測量工程,均須編制方案、設計,并按規定報批。工程完成后,必須提交成果資料、圖紙和技術總結,并組織有關人員鑒定和驗收。未符合要求的必須返工。
3、部門向外提供一切資料、報表等,均須經技術負責人嚴格把關,經有關領導批準后才能提交或報出。
4、設計部門需要地質測量部門提供資料時,必須事先聯系,提交委托書,并由總工程師簽字。
5、地質測量部門必須向施工隊提供掘進和回采地質說明書,作為編寫作業規程和施工的地質依據。
6、礦井技術改造、擴建、水平延深等設計所需地質測量資料,應在設計三至五年內通知地質測量部門。地質測量資料應在正式設計前半年內提交。
7、采區設計所需的地質資料至少在設計前二年通知地質測量部門,地質測量部門測量資料在正式設計前三個月交付。
8、回采工作面所需的地質測量資料,應在工作面掘出來后五天內提交。掘進各類巷道所需的地質資料,應提前一個月通知地質部門,地質測量資料在設計前十五天交付。
9、零星小型設計所需的地質測量資料須事先聯系,商定提交時間。
10、各類巷道開口,需提前三天填寫委托書,通知地質測量部門準備資料,以便按要求放線。停頭或復工時也應及時通知地質測量部門。
11、施工單位在測量給線,地質調查和超前鉆進時,應密切配合,提供方便。地質測量部門應隨時把獲得的情況通知施工單位。
12、巷道掘進在透巷或進入危險區前,地質測量部門必須按規定的安全距離,用通知單等形式事先通知施工單位。
篇2:探放水資料收集分析審核制度
一、資料的收集
1、資料的收集由地測科負責對已往勘探部門的成果、圖紙、報告等收集存檔,對勘探時間、精查程度及要明確記錄。
2、對當地的水文、氣象調查,要整理成文存檔,對查明的井下地質構造等要及時上圖,成文存檔。
3、對周邊煤礦水患,小窯破壞的老空積水,頂板突出、煤采空區積水等通過不同途徑調查成果要詳細記載,其中的可靠程度等都要有明顯記錄,建立礦井和周邊煤礦采空區相關資料臺帳。
4、對各個工作面探水工作,要做到及時記錄,相關部門對鉆孔的驗收要有簽字等,建立探放水施工、驗收臺帳。
二、資料的分析及各種途徑收集的資料,結合工作實際和現行探放水技術條件,科學分析,確定本礦各采區、各工作面水害類型、水害隱患程度等,對礦井水害進行預測預報,以制訂出煤礦中長期防治水規劃,年度計劃,各工作面探放水作業規程及安全技術措施。
三、地測科對所收集的資料,做出的各種水害預測預報和制定的各種計劃,規程等報礦總工程師審批,審批同意后存檔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