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化養護資料整理和報告制度
綠化養護資料的整理和報告制度
一、信息內容
在施工、養護期間及時收集、掌握下列有關信息,主要包括綠化養護狀況信息和氣象信息等。
二、信息收集方法
1、現場信息通過巡查進行收集,并按規定時間上報報表。
2、氣象信息通過天氣預報收集,并與地方的氣象站建立合作伙伴關系,隨時掌握最新氣象情況。
三、資料的整理與上報
1、本投標人已形成有關資料整理制度,并結合本工程的管理形式,按照技術規范及業主要求,在作業進程中同步形成、積累、整理并保管所有工作記錄。如施工記錄、綠化養護記錄等,并按照制定的工作計劃流程進行整理和上報。
2、努力提高管理水平,配合做好基礎資料收集,并根據業主的相關制度的要求,及時采集、錄入各類養護工程信息,并上報業主。
3、配置滿足要求的現場辦公設備和網絡環境,包括滿足養護管理系統運行需要的計算機硬件、軟件,實現微機聯網所需的軟件、硬件配置、防病毒系統以及滿足養護系統數據備份、存檔需要的軟、硬件設備等。
4、按要求配備具備計算機基本技能的內業資料人員,嚴格服從業主代表的統一領導和安排。
篇2:煤礦防治水資料定期整理分析保管提供制度
1、凡在采掘生產過程中,地質及水文地質復雜地段以及威脅安全生產的地質問題,如透峒、揭煤、突水,應由科長、分管副科長、主管工程師組織地質、測量及水文人員集體會審,會審意見報礦總工程師和有關技術部門。
2、地測防治水人員必須堅持資料定期會審制度,研究有關地質、測量及水文地質疑難問題。
3、地測防治水圖紙資料須填寫登記,設置專柜歸檔,有目錄索引,借閱圖紙資料須經管理人員同意并辦理登記、歸返手續。
4、提供地測防治水資料由施工單位和設計技術部門,以委托書方式,經分管副總批準,地測科科長簽字認可后按《礦井地質規程》《煤礦防治水規定》規定的內容和時間提供。
5、提供采區設計、采掘作業規程等地質資料可根據有關部門的要求內容規范提供。
篇3:資料收集整理定期分析保管提供制度
1、部門每年、每季度或每月必須根據生產和建設的需要編制地質測量工作計劃,并組織實施,不得拖欠。
2、重大的地質測量工程,均須編制方案、設計,并按規定報批。工程完成后,必須提交成果資料、圖紙和技術總結,并組織有關人員鑒定和驗收。未符合要求的必須返工。
3、部門向外提供一切資料、報表等,均須經技術負責人嚴格把關,經有關領導批準后才能提交或報出。
4、設計部門需要地質測量部門提供資料時,必須事先聯系,提交委托書,并由總工程師簽字。
5、地質測量部門必須向施工隊提供掘進和回采地質說明書,作為編寫作業規程和施工的地質依據。
6、礦井技術改造、擴建、水平延深等設計所需地質測量資料,應在設計三至五年內通知地質測量部門。地質測量資料應在正式設計前半年內提交。
7、采區設計所需的地質資料至少在設計前二年通知地質測量部門,地質測量部門測量資料在正式設計前三個月交付。
8、回采工作面所需的地質測量資料,應在工作面掘出來后五天內提交。掘進各類巷道所需的地質資料,應提前一個月通知地質部門,地質測量資料在設計前十五天交付。
9、零星小型設計所需的地質測量資料須事先聯系,商定提交時間。
10、各類巷道開口,需提前三天填寫委托書,通知地質測量部門準備資料,以便按要求放線。停頭或復工時也應及時通知地質測量部門。
11、施工單位在測量給線,地質調查和超前鉆進時,應密切配合,提供方便。地質測量部門應隨時把獲得的情況通知施工單位。
12、巷道掘進在透巷或進入危險區前,地質測量部門必須按規定的安全距離,用通知單等形式事先通知施工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