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書屋圖書管理規范
農家書屋的圖書管理
在農家書屋正式開放之前,農家書屋管理員要提前做好準備工作,主要是做好對圖書及其他出版物的管理工作。只有通過規范的管理,農家書屋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才會有生命力,才能更好地為農民服務。
書屋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五個方面:一要做好圖書接收工作,清點、核對圖書、報刊及光盤的總數,建立圖書接收登記冊;二要做好圖書分類工作,把圖書分成幾個大的類型,了解每類圖書的數量;三要做好圖書編號工作,給每本圖書編號,建立圖書分類登記本;四要做好圖書上架工作,根據類型及編號排列好圖書;五要做好圖書保管工作,掌握圖書及其他出版物的保管要求。
一、圖書接收
當圖書及其他出版物送達書屋時,管理員應要求村里派一名村干部或相關人員,一同作為接收人員做好圖書接收工作。
1.清點和登記
管理員要親自清點圖書、期刊和報紙以及光盤,并將準確數據登記下來。為方便工作,可以準備一本圖書接收登記冊,登記下列事項:接收日期、贈送單位、圖書或音像的數量、圖書接收人員姓名等。接收登記冊也可以設計成表格形式。
在清點、登記之后,還應對接收的圖書逐一加蓋書屋的藏書章或標記章,以便于日后的管理、借閱。
2.制作和保存圖書清單
相關單位在為農家書屋贈送圖書的時候,一般會配有圖書清單,清單上開列有所贈送圖書的書名、價格等內容。管理員除了要根據清單核對總數外,還要將圖書清單保存好。最好建立圖書接收登記冊,將清單貼在本上。如果沒有圖書清單,圖書接收人員可以自制。
二、農家書屋圖書分類法
1.六大類型
在了解圖書的總體情況的基礎上,管理員應對全部圖書進行分類。由于農家書屋圖書數量不多、種類有限,并且內容相對集中,本著簡單、實用、便于操作的原則,建議分為六大類:政經類、科技類、生活類、文化類、少兒類、綜合類。
政經類主要包括哲學、社會科學總論、政治、法律、軍事、經濟類圖書。科技類主要包括自然科學總論、數理科學和化學、天文學、地球科學、生物科學、農業科學、工業技術、交通運輸、航空航天、環境科學、安全科學等圖書。生活類主要包括醫藥衛生以及生活常識類圖書。文化類主要包括文教、語言文字、文學、藝術、歷史地理類圖書。少兒類主要包括各類型圖書中少兒讀物類圖書。綜合類主要包括叢書、百科全書、詞典、年鑒等圖書,或無法確定類別的其他內容的圖書。
新聞出版總署信息中心編輯的《農家書屋工程推薦書目專刊》中,是按照《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的22類圖書對所推薦圖書進行分類的。為便于管理員使用,現將農家書屋分類法的六大類與中圖法的22類對照如下表:
2.按類分揀
在分類時,圖書的書名、前言、內容簡介、目錄所提供的信息都可以幫助管理員了解圖書的內容,判斷圖書的類型。管理員還可以參考圖書版權頁上標注的圖書類別來判斷圖書類型。
判斷了圖書的類型,就可以將同一類型的書放在一起。接收的全部圖書通過逐一判斷類型、分揀放置,為下一步的整理做好準備。歸類時可以在書脊處貼上標簽,注明圖書的類型、編號等,以便于日后的管理。如果接收時沒有來得及加蓋藏書章,應在按類分揀時給圖書加蓋藏書章。
這里提供一個便于分類管理的小竅門供管理員參考:管理員在圖書書脊處貼標簽時,可以采用不同顏色的標簽。例如政經類圖書側面貼紅色標簽、科技類圖書貼黃色標簽。
三、圖書編號
圖書分類之后,還需要對各類圖書中的每本圖書進行編號,并把圖書編號記錄在圖書書脊的標簽上。這樣做一是為了掌握每類書的數量,二是便于圖書的上架排列。
為了便于借閱、查找,管理員還應該準備一個圖書分類登記本,把各類圖書的編號及相關信息填在圖書分類登記本上。
1.編號
編號的基本格式是:類型名稱+圖書序號。如某書屋有100種科技圖書,管理員可以將這100種圖書編為:科技類1,科技類2,科技類3……科技類100。在編號時,內容相近的圖書應盡量集中編在一起。例如,科技類中,作物種植、栽培等圖書的編號應集中在一起,家禽、家畜等養殖類圖書的編號應集中在一起。
2.登記
圖書分類登記本應按圖書的六大類型分為幾個部分。管理員在填寫圖書分類登記本時,應將圖書按類型分別記錄在圖書分類登記本的各個部分。登記的圖書信息應包括:圖書的書名、圖書編號、出版社、出版日期、價格和冊數。備注欄目可以用來記錄圖書的損壞或丟失等情況。管理員在準備登記本時,要注意在本上給各類圖書登記預留空間,為以后增添的圖書預留空間。
四、圖書上架
分類并貼完標識后,要及時將圖書上架。農家書屋圖書陳列與擺放很重要。為便于查找,按照圖書分類,應將書架分為六個區域。在每一區域或書架上方要清楚地標明類型名稱。在同一區域的書架上,將圖書按編號順序依次擺放。同一書架上按編號順序由高到低;同一格層里按照編號順序從左至右。擺放既要方便查找,也要整齊美觀。
管理員可根據書屋面積、格局等實際情況,精心安排書架位置、圖書擺放順序,使上架的圖書達到最便于查找的效果。
五、圖書保管
保證圖書存放完好,是管理員應盡的職責。圖書保管工作主要應注意以下幾點:
防火。書屋內一定要禁止吸煙。管理員要定期檢查電路、電源開關,發現損壞及時報修。下班時要關閉電源。書屋內應配備滅火器材,并要放在便于拿到的位置,同時一定要學會使用。
防潮。書屋內要注意保持通風、干燥,防止圖書受潮。對受潮的圖書,要一頁一頁地晾開、吹干,防止發霉。要注意受潮圖書只能陰干,不能曝曬。
防蟲。管理員應在每層書架空處適時擺放一點除蟲粉、樟腦丸,防止書頁生蟲蛀壞圖書。要充分提高書刊利用率。
防塵。管理員要注意保持書架、報刊柜架的整潔。還要注意打掃書屋,保持室內衛生,及時清潔桌、凳、書架的灰塵和污漬。
此外,管理員還要及時把圖書歸類上架,定期清點圖書,防止散亂、丟失;要維護好書屋內的基本設施;離開時要注意鎖好門窗,做好書屋安全工作。
農家書屋分類法與中國圖書館分類法對照表
農家書屋分類法中國圖書館分類法
政經類A、B、C、D、E、F
科技類N、O、P、Q、R、S、T、U、V、W、*
生活類各類別中內容以家庭、生活為主的讀物
文化類G、H、I、J、K
少兒類
各類別中以少兒為讀者對象的讀物
綜合類Z
規范管理可以發揮農家書屋應有的作用。
篇2:汽車客運站安全生產管理規范
1.汽車客運站安全生產管理職責
1.1認真貫徹執行國家關于安全生產的方針、政策和法規,自覺執行上級主管部門和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制定的規章、制度和標準,并結合實際提出實施意見和措施。
1.2認真履行安全生產管理職責,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機構,配備安全管理人員,其中一、二、三級客運站應設置專門安全生管理機構,四級客運站應配備專職安全管理人員,五級及以下客運站配備兼職安全管理人員,制定并落實各項安全管理規章制度。
1.3?不斷加強對站務人員的思想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和安全教育,落實崗位安全責任,遵守安全操作規范,組織開展創建星級車站、站務操作比賽、安全競賽活動,樹立起自覺為旅客服務的思想,提高全員的服務質量和安全素質。
1.4?積極改善客運站基礎設施,創造安全良好的服務環境,努力為旅客提供安全、便捷、優質的運輸服務。
1.5?協調好與進站(場)經營業戶關系,在組織客運生產、提供站務保障、合理配載旅客、共同為旅客服務的同時,必須簽訂安全責任書,明確雙方的安全責任。不得允許無證經營的車輛進站從事經營活動,無正當理由不得拒絕合法客運車輛進站經營。對無故停班達3天以上的進站班車,客運站應及時報告當地運管機構。客運經營者在發車時間安排上發生糾紛,客運站場經營者不能協調時,則由當地縣級以上運管機構裁定。
1.6?嚴格按照營運客車的載客定額發售車票和檢票,嚴禁超載車輛出站。
1.7?對出站(場)車輛嚴格進行安全檢查,禁止出站車輛帶病行駛,嚴禁無證經營的車輛進站從事經營活動,防止未經安全檢查的車輛出站。
1.8?采取有效措施,嚴禁旅客攜帶易燃、易爆和其他危險品進站、上車,做好進站旅客行包的安全例行檢查工作,對查獲的危險物品進行登記并妥善保管或按規定處理。
1.9?按規定設置消防設施和消防器材,并對站內及營運客車消防器材和消防設施定期進行檢查,確保安全有效。
1.10?改進旅客運輸組織工作,掌握客流的流量、流向、流時及其變化規律,制定并落實客運公共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有效應對交通事故、自然災害以及其他事件的影響,保障廣大旅客的生命財產安全。
2.汽車客運站車輛安全檢查規定
2.1?客運站車輛安全檢查是對客運車輛安全管理的監督。其內容:一是車輛技術檢查,對進入站(場)的客運車輛的技術狀況進行安全檢查,發現安全隱患,由車屬公司負責修理、整改,未經整改的車輛不得上客;二是車輛出站檢查,對車輛駛出車站時實際乘載人數和車輛安全檢查服務單進行核查,嚴禁超載車輛和未經車輛安全技術檢查的車輛出站。
2.2客運站應當有健全的車輛安全檢查操作規程、安全管理制度和崗位職責,建立健全臺帳、檔案,并自覺接受各級道路運輸管理機構組織的安全檢查。
2.3客運站應設立車輛安全檢查點,在車輛出站門口處設立車輛出站檢查崗位,三級以上客運站還應同時設立車輛技術檢查崗位,其它道路客運站(場)條件具備時,應及時設立車輛技術檢查崗位。車站車輛安全檢查點的設置情況,應報市運管機構備案。
2.4車輛安全檢查人員,應定期進行培訓,作業時應佩帶服務標志。
2.5車輛技術檢查崗位應配備與檢查車輛輛數相適應、實踐經驗豐富并相對固定的專職檢查人員。檢查人員應具有修理初級工以上技術等級或5年以上駕齡,其中至少配備1名具有修理中級工以上技術等級的人員,能熟練掌握使用儀器驗測儀。車輛門檢崗位由具有經驗豐富、責任心強的專職人員擔任。
2.6?二級以上客運站的車輛安全車況檢查崗位,應設立專用工作用房,配備檢臺或地溝、千斤頂、空壓泵,輪胎氣壓表等工具器材。安裝車輛技術檢查自動系統的,全套設備主要由軸重/制動復合臺、側滑臺、底盤間隙臺和聯網軟件等部件組成。
2.7?進站客運車輛均應接受客運站的車輛技術檢查服務。車輛技術檢查工作,由車籍地始發站負責。對未設立車輛技術檢查崗位的鄉、鎮始發的客運車輛和當天不能返回的過夜客車,統一由到達站負責進行車輛技術檢查工作,或就近確定有條件的客運站負責檢查。外地區(含外省藉)進站營運的客運車輛,要自覺服從進站地車輛安全管理,車屬單位或車主能出具車屬所在地運管機構認可的當日車輛安檢證明的,不包括在內。
2.8?車輛技術檢查分人工檢查和儀器自動檢查兩種
2.8.1人工檢查次數:定線不定班次的客運車輛每輛每月檢查次數必須達到10次以上;定線定班次的客運車輛實行一日一檢制。
2.8.2儀器自動檢查次數:客運車輛每5-15天為檢查周期,具體時限要求,車站可根據不同的車輛技術狀況水平和車輛所行駛的里程確定。
2.9?車輛技術檢查內容
2.9.1人工檢查主要包括:車輛制動、轉向、傳動系統部件外觀及支架連接部位(見附表1);
2.8.2?儀器自動檢查包括:車輛軸重/制動、側滑、底盤間隙等部位。
附加條件:檢查周期內,由人工按班次規定的檢查次數,對車輛的外觀、燈光、輪胎螺絲等部件進行外觀檢查。
2.10?車輛技術檢查工序完成后,由駕駛員、技術檢查人員共同在“車輛技術檢查單”或“儀器自動檢查單”上簽名蓋章,駕駛員持“車輛技術檢查單”或“儀器自動檢查單”送交車站行車業務部門,由車站行車人員核對后簽發行車路單并組織旅客上車。
2.11?檢查時發現一般機件故障的車輛,車輛技術檢查人員應在“車輛技術檢查單”或“儀器自動檢查單”上填寫報修項目,并督促及時修復,經修復檢驗合格,可依照上款辦理發班手續。對查出有重大事故隱患的車輛,車輛技術檢查人員要采取果斷措施,責成車輛進修理廠修理,同時通知車站及時安排車輛頂班運送旅客。
2.12?營運駕駛員應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定,不得超過核定的載客人數載客,自覺配合工作,主動停車接受車輛出站檢查人員檢查。
2.13?車輛出站,實行一班一檢制度。檢查項目主要包括:車上實際載客人數、車輛技術檢查情況等(見附表2)。根據實際情況,各地可增加檢查項目。
2.14?車輛出站檢查時,檢查人員應進入車廂內對載客量檢查核實。對檢查符合出站條件的車輛,經駕駛員簽字確認,檢查人員在隨車行李路單上加蓋車輛出站檢查專用章予以放行。
2.15?發現車輛超載、未經車輛技術檢查或經檢查不合格等不符合出站條件的車輛,檢查人員應阻止車輛出站,并責成當場糾正。對不聽勸阻的,應報告車站,車站要立即采取措施,予以處理。
2.16?車站安全服務費用,應嚴格按《浙江省汽車客運站收費規則實施細則》規定執行。
2.17?道路客運站(場)以外的車輛停車集散場地或經營貨運的,在當地政府的統一規劃下,可按本規定原則,設立車輛安全檢查點。
3.汽車客運站車輛儀器自動檢查設備
客運站車輛儀器自動檢查設備是現代化的車輛安全技術檢查系統,有利于提高車輛整體技術水平,有利于分清責任,對加強營運客車的動態管理,把好車輛安全檢查關,確保行車安全具有積極的作用。
1.檢查人員的素質要求
檢查人員要有高度的工作責任心,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愛崗敬業精神;應熟悉了解計算機原理,熟練操作計算機,了解汽車檢查業務和檢查技術,熟練掌握各工位檢查流程和相關的檢查標準;應懂得汽車構造、工作原理、檢查技術以及檢查設備使用和維修等基礎知識;能正確使用檢查設備,能排除檢查設備發生的一般故障,能正確分析判斷檢查結果。
2.車輛進入自動檢查線前的要求
客車進站檢查前,駕駛員要搞好車輛衛生,排除漏油、漏水、漏氣、漏電以及結構松動、脫落、斷裂等現象,要求輪胎沒有嵌入石子雜物,車輛沒有超高、越寬、超重等問題。
3.自動檢查儀器設備的要求
車輛安全自動檢查儀器設備包括制動檢查臺、軸(輪)感檢測臺、側滑檢測臺、底盤間隙檢測臺、計算機聯網系統等部分,檢查必須符合規定的技術要求。其安裝、調試、使用、維護必須由培訓考試合格的專業人員操作。操作過程中嚴格遵守設備使用說明和站內制定的操作規程。檢查儀器設備必須經過具有相應資質的計量監督部門進行計量認證和檢定合格后方能進行檢查。檢查管理人員還要按照產品說明書的要求,定期對檢測儀器設備進行校準。出現故障后,要及時組織人員進行檢修,必要時請生產廠家派人進入檢修。對于不能修復的,要給予降級、停用或更新。
4.檢測指標評判依據
GB7528-1997《機動車運行技術條件》和GB18565-20**《營運車輛綜合性能要求和檢查方法》,明確規定了道路行駛的車輛安全技術標準,也是客運站車輛安全檢查系統的檢查指標評判依據。
5.客車檢查后的調度管理
車輛安全自動檢查系統對客車進行檢查后,須填制安全檢查報告,如果各項指標檢查合格,就可通過調度發生;如果檢查不合格的項目,采取現場排除或進廠修理的方法,修理合格后再復檢或憑汽車維修企業質量檢驗員簽發的修理合格調度發生。調度時,特別把握以下幾點:
5.1外觀、底盤檢查中涉及行車安全的方向、制動、燈光等部分的項目為檢查關鍵項,必須合格。
5.2制動性能檢查中的前輪制動力、前后輪制動力差、整車制動力、手制動力項目和轉向性能檢查中的側滑項目為檢查關鍵項,必須合格。
5.3燈光部分的項目和外觀、底盤、制動性能等的其他檢查項目為檢查一般項,要求車輛送檢員負責及時修復。
5.4?檢查報告應由安全檢查的值班負責人簽發,關鍵項不合格的車輛必須修復合格出具維修質量合格證才能載客營運;一般項不合格的車輛要求限期修復,并提供修復的證明,要求在下一次檢查時達到合格。
6.檢查匯總
汽車客運站應與委托車輛安全檢查的道路運輸經營者簽訂安全報務合約,建立車輛安全檢查信息交流制度,定期將車輛安全檢查信息反饋給道路運輸經營者,按月將車輛安全檢查服務情況(見附表3)報當地運管機構。
篇3: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監督管理規范
一、總則
為了規范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機構(以下簡稱安檢機構)監督管理工作,不斷提高安檢機構檢驗技術水平,促進安檢機構健康有序發展,保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機構監督管理辦法》(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令第121號),制定本規范。
二、監督管理的范圍
(一)對安檢機構的監督管理主要包括:對安檢機構檢驗資格許可工作人員的監督,對獲得檢驗資格許可安檢機構的日常監督,對未獲得檢驗資格許可的機構開展檢驗活動的查處等。
(二)對安檢機構資格許可工作人員的監督主要包括對安檢機構資格許可工作中涉及受理、審查、批準的有關人員的監督。
(三)對獲得檢驗資格許可安檢機構的監督主要包括:資格有效性的情況;依法開展檢驗工作的情況;技術條件的保持情況;計量認證的情況;檢驗儀器設備的檢定或者校準情況及其是否處于完好的狀態;檢驗技術人員的培訓提高情況;檢驗結果的真實性、準確性等。
三、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的職責
(一)縣級以上地方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應當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對本行政區域內安檢機構的監督管理。監督檢查中發現的問題,應當依法進行處理。對發現的重大問題,應當及時向上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報告,并將情況通報公安交通管理等相關部門。
(二)國家質檢總局職責
1.指導地方質量技術監督部門開展的安檢機構監督檢查工作。
2.對機動車安檢機構開展監督抽查。
3.及時組織處理對安檢機構的投訴和舉報。
(三)地方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職責
1.依據法律、法規的規定,組織對安檢機構的監督抽查。
2.根據需要可以組織安檢機構進行比對試驗,督促安檢機構保持必要的檢驗能力。
3.通報安檢機構監管信息。
4.及時處理對安檢機構的投訴和舉報,調查處理安檢機構的違法違規行為。
5.每年向上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提交機動車安檢機構資格管理工作報告。
四、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資格管理人員的要求
(一)依法進行安檢機構的受理、審查、批準。不得違反工作程序對安檢機構進行許可。
(二)在受理、審查、決定過程中,應當向申請人、利害關系人履行法定告知義務。
(三)申請人提交的申請材料不齊全、不符合法定形式,受理人員應當一次書面告知申請人必須補正的全部內容,除非現場能及時完成更改的。
(四)在辦理安檢機構資格許可時,不得索取或者收受申請人財物或者謀取其他利益。
(五)及時查處并報告安檢機構的違法違規事實,積極查處無證安檢的行為。
五、安檢機構的職責和守則
(一)安檢機構的職責:
1.遵循獨立、客觀、公正、誠信的原則開展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活動;
2.保持信息系統通暢,及時向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提供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信息;
3.保證在用設備正常完好,在用計量器具依法進行計量檢定或校準,并按照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的要求參加檢驗能力比對試驗;
4.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和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檔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檢驗結果和有關技術資料進行保存,有保密要求的,遵守保密規定;
5.加強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人員培訓和內部管理;
6.接受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的監督檢查和管理,每年1月底之前向所在地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提交上一年度工作報告;
7.在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活動中發現普遍性質量安全問題的,應當及時向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等有關部門報告;
8.安檢機構如需停止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工作3個月以上的,應當報省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備案,上交檢驗資格許可證書和檢驗專用印章,并向社會公告;
9.建立嚴格的報告審批制度,對檢驗報告的真實性、準確性負責;
10.有條件的地方可以與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聯網;
11.積極配合各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的監督檢查,如實提供有關情況和材料。
(二)安檢機構守則:
1.不得涂改、倒賣、出租、出借檢驗資格許可證書;
2.不得超出許可的檢驗范圍開展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
3.按照國家機動車安全技術標準進行檢驗;
4.不得出具虛假檢測結果;
5.不得要求機動車到指定的場所進行維修、保養;
6.不得使用未經省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考核合格的人員從事檢驗工作;
7.不得推諉或拒絕處理用戶的投訴或異議;
8.不得在工作中以權謀私、索要或者收取禮品、禮金及其他物品,收取賄賂;
9.不得從事其他法律法規禁止的行為。
六、主要監管方式
(一)對安檢機構資格許可行政審批人員的監督管理主要通過檢查許可工作過程中的有關資料、行政相對人的投訴和有關工作匯報等方式進行。
(二)對安檢機構的監管方式主要有:查閱原始檢驗記錄、檢驗報告,現場檢查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過程,組織檢驗能力比對試驗,審核年度工作報告,聽取有關方面對安檢機構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工作的評價,調查處理投訴案件,其他能夠反映安檢機構工作質量的監督檢查方式等。
1.查閱原始檢驗記錄和檢驗報告: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組織對安檢機構檢驗機動車的原始檢驗記錄和所出具的檢驗報告進行抽樣檢查。檢查原始檢驗記錄和檢驗報告的內容,應當符合有關規定,結論應當真實、準確。同一輛機動車的原始檢驗記錄和檢驗報告中的檢驗數據應當一致,若同一輛機動車的原始檢驗記錄和檢驗報告中的檢驗數據不一致,應當組織技術人員進行分析,對因人為因素造成的,應當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已實現聯網監察安檢機構的地區,可以通過網絡進行抽查。
2.現場檢查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過程:主要檢查安檢機構是否存在違法、違規的行為;檢驗項目的齊全性和檢驗結果判定的準確性;檢查檢驗工作流程的符合性;檢查計量認證證書和檢驗資格許可證書是否在有效期內;檢查檢驗所用儀器、設備的準確度和有效性以及是否按期進行檢定或校準,檢查原始記錄和檢驗報告是否正確、規范、保存完好。針對問題突出的有關項目組織開展的檢查。可針對審查安檢機構年度工作報告中發現的問題和有關部門、群眾反映的問題進行的抽查。根據工作需要,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可以就專項內容進行檢查,如檢查儀器設備的檢定或校準情況,是否有出具虛假數據的情況,是否有漏檢、少檢項目或不檢車只收費的情況等。
3.檢驗能力比對試驗: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組織安檢機構進行檢驗能力比對試驗,考察安檢機構檢驗水平。
4.審核年度工作報告: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每年組織對安檢機構年度工作報告進行審核。年度工作報告應當反映安檢機構的有關變化、資格許可條件的保持和檢查等情況,包括:
(1)安檢機構基本情況;
(2)機動車年檢驗車型及其數量等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業務開展情況;
(3)在用檢測設備的變更情況和計量器具檢定或校準情況;
(4)檢驗人員培訓、考核情況,人員變更情況;
(5)投訴、異議處理情況;
(6)其他應當報告的事項。
5.聽取有關方面對安檢機構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工作的評價:質量技術監督部門通過走訪、電話、征求意見表、座談會的方式保持與當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門、被檢車輛所有人或者使用人以及社會各界人士的溝通,征詢他們對安檢工作的建議,就安檢機構的檢驗流程、檢驗質量等諸方面廣泛地聽取意見,并及時匯總整理形成書面材料。反映的問題一經核實,均要求安檢機構限期整改,并跟蹤檢查。
6.調查處理投訴案件: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在接到投訴案件時,應當及時做好記錄、調查、處理、存檔工作。重大案件應當報上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調查情況屬實時,應當對產生的原因、案件造成的影響進行分析,并依法對責任機構進行處理。
7.聯網監察:在有條件的地區可通過計算機聯網管理系統對安檢工作進行適時、有效監管。通過聯網系統的實時監測功能,檢查安檢機構檢測線的檢測情況,檢查對國家機動車安全技術現行有效檢驗標準的執行情況;查閱檢驗報告;抽查是否存在不按照標準進行檢驗,是否存在超許可范圍檢驗的現象。
七、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實施監督檢查的要求
(一)工作人員應當熟悉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和國家有關規定。
(二)監督檢查不得事先通知被檢查安檢機構。
(三)監督檢查中盡量避免影響安檢機構的正常經營活動。
(四)不得索取或者收受安檢機構的財物或者謀取其他利益。
(五)在實施監督檢查時,應當有2名或2名以上工作人員參加并出示有效證件。
(六)實施監督檢查時,應當記錄監督檢查的情況和處理結果,由監督檢查人員和被檢查機構的代表簽字確認。監督檢查情況和處理結果應當及時歸檔,并保存3年。
八、監督檢查結果的處理
(一)組織實施監督檢查的部門應當及時將檢查結果通知被檢查安檢機構,同時向有關方面通報情況。
(二)對監督檢查發現的問題,應當責令限期整改。安檢機構整改完成后,應當向組織檢查的部門提交整改報告。組織檢查的部門應當對安檢機構整改情況進行核查。
(三)對監督檢查發現的違法違規行為,依法實施處罰。
(四)對依法撤消檢驗資格許可的,省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應當及時通報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并予以公告。
(五)安檢機構的檢驗資格許可被撤銷后,必須立即停止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活動。
九、違法行為的查處
(一)查處范圍:
1.未取得計量認證證書和檢驗資格許可證書擅自開展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的;
2.安檢機構在用計量器具未經計量檢定、超過檢定周期、經檢定不合格繼續使用的;
3.安檢機構超出許可檢驗范圍開展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的;
4.涂改、倒賣、出租、出借檢驗資格證書的;
5.不按照規定參加比對試驗的;
6.未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檢驗結果和有關技術資料進行保存,逾期未改的;
7.未經省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批準,擅自遷址、改建或者增加檢測線開展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的;
8.拒不接受監督檢查和管理的;
9.使用未經考核或者考核不合格的人員從事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工作的;
10.未按照規定提交年度工作報告或者檢驗信息的;
11.要求機動車到指定的場所進行維修、保養的;
12.推諉或拒絕處理用戶的投訴或異議的;
13.安檢機構停止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工作3個月以上,未報省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備案的,或未上繳檢驗資格證書、檢驗專用章的,或停止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未向社會公告的;
14.出具虛假檢驗結果的。
(二)對無證從事安檢的責任者,各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應當視情節輕重,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其刑事責任。
(三)獲證安檢機構未在檢驗報告上標明檢驗資格許可證編號和未在檢驗報告上加蓋檢驗專用章的,應當責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予以通報批評,對連續兩次通報批評仍不改正的安檢機構,應當組織安檢機構負責人和有關責任人員進行學習,重新對有關責任人員進行檢驗資格考核。
十、安檢機構檢驗資格許可的撤銷和注銷
(一)撤銷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許可審批機關應當撤銷檢驗資格許可,但是撤銷檢驗資格許可可能對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損害的除外:
1.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做出準予檢驗資格許可決定的;
2.超越法定職權做出準予檢驗資格許可決定的;
3.違反法定程序做出準予檢驗資格許可決定的;
4.對不具備申請資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條件的申請人準予檢驗資格許可的;
5.被許可人以欺騙、賄賂等不正當手段取得檢驗資格許可的;
6.安檢機構不履行職責、違反安檢機構守則,情節嚴重的;
7.依法可以撤銷檢驗資格許可的其他情形。
(二)注銷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許可審批機關應當注銷檢驗資格許可,并辦理有關手續:
1.被許可人不再從事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的;
2.檢驗資格許可有效期滿未按規定重新申請取證的;
3.法人資格依法終止的;
4.因不可抗力導致行政許可事項無法實施的;
5.安檢機構停止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工作1年以上的;
6.法律、法規規定的應當注銷檢驗資格許可的其他情形;
7.對注銷檢驗資格許可的,省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應當及時通報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并予以公告。
十一、其他
從事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工作的人員在檢驗活動中接受賄賂,以職謀私的,由省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依法撤銷其考核合格資質。
十二、機動車安檢機構對機動車安檢許可、行政處罰的異議
對行政處罰有異議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