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熱載體管理制度
1、熱載體出口處的介質溫度不得超過熱載體最高使用溫度(一般低于30℃--40℃)。
2、熱載體必須脫水后方可使用。不同的熱載體不宜混合使用,需要混合使用時,混用前應由有機熱載體生產單位提供混用條件和要求。
3、使用中的熱載體每年應對其殘炭(應≤1.5﹪)、酸值(05mgKOH/g)、粘度(變化應≤15﹪)、閃點(變化≤20﹪)進行一次分析,當有兩項分析不合格或熱載體分解成份的含量超過10%時,應更換熱載體或對熱載體進行再生。
4、膨脹器內的熱載體的溫度不應超過70℃。
5、嚴禁在熱載體中有為混放水、酸、堿及其它雜質。
6、熱載體進出口壓力差減小時,應拆卸過濾器進行進行清洗。
7、熱載體的技術資料(包括:技術性能指標、出廠合格證、每年的分析、再生、混用、更換等記錄)應存檔備查。
8、熱載體的使用、儲存應注意防火安全,應有效的防火和滅火措施。
篇2:有機熱載體鍋爐制度規章
(一)?司爐人員崗位責任制
1、司爐人員必須持證上崗,應服從特種設備管理人員的管理,嚴格執行有機熱載體鍋爐的操作規程,與有關安全規章制度,做到精心操作,操作安全運行與經濟運行,滿足單位供熱需要。
2、對任何違反有機熱載鍋體爐安全運行的違章指揮行為,應拒絕執行,并向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或行政監督部門舉報。
3、司爐人員必須熟悉自己所操作的鍋爐特性及工藝流程、溫度,對燃料、風量及介質溫度、流速、流量的調整,熟悉應急事故突變的處理方法。
4、司爐人員對有機熱載休鍋爐運行設備應每1小時進行一次巡回檢查,并準時填寫鍋爐及附屬設備各項運行記錄,做到準確、清晰不漏項,對設備故障及所采取措施,要記入運行記錄中。
5、司爐人員做好鍋爐與輔機設備,經常性的日常維護保養,并定期自行檢查(至少一個月一次)做出記錄,對自行檢查和日常維護保養時發現異常情況的應當及時處理,并與單位有關領導記錄
6、當有機熱載體鍋爐發生事故時,應積極主動采取處理措施,并立即向有關領導報告,事故未經妥善處理,司爐人員不得離開現場。
7、協助特種設備管理人員,提前申報在用鍋爐的定期檢驗報告,并按照鍋爐安全技術規范的定期檢驗有關要求,提前做好檢驗前的的準備工作。
8、保持鍋爐房內清潔,設備干凈,儀表清晰,工具存放整齊,道路暢通,文明生產。
9、熱愛本職工作,堅守工作崗位,嚴格遵守勞動紀律,當班內不得擅自離開工作崗位,不得做與本職工作無關的事,不得飲酒。
10、努力學習業務知識,不斷提高安全操作技能,不斷增強安全意識。
(二)?熱載體(導熱油)管理制度
1、熱載體出口處的介質溫度不得超過熱載體最高使用溫度(一般低于30℃--40℃)。
2、熱載體必須脫水后方可使用。不同的熱載體不宜混合使用,需要混合使用時,混用前應由有機熱載體生產單位提供混用條件和要求。
3、使用中的熱載體每年應對其殘炭、酸值、粘度、閃點進行一次分析,當有兩項分析不合格或熱載體分解成份的含量超過10%時,應更換熱載體或對熱載體進行再生。
4、膨脹器內的熱載體的溫度不應超過70℃。
5、嚴禁在熱載體中有為混放水、酸、堿及其它雜質。
6、熱載體進出口壓力差減小時,應拆卸過濾器進行進行清洗。
7、熱載體的技術資料(包括:技術性能指標、出廠合格證、每年的分析、再生、混用、更換等記錄)應存檔備查。
8、熱載體的使用、儲存應注意防火安全,應有效的防火和滅火措施。
(三)?導熱油爐設備維修保養制度
1、司爐人員應負責有機熱載體鍋爐的日常維護保養工作,其主要內容包括:班前、班后清理、潤滑、檢查、調整設備;班中認真觀察聽診設備運轉情況,及時排除小故障,包括消除泡、冒、滴、漏。
2、有機熱載體鍋爐設備檢修分定期的小、中、大修三類。小修由司爐人員提出,隨時安排;中修每年一次,應包括清除有機熱載體爐受熱煙灰、焦渣、爐膛、煙風道修理、附屬設備、附件、儀表、自控裝置等;大修期限可根據定期檢驗情況而定。
3、有機熱載體鍋爐設備檢修前應進行一次內外即全面檢查、根據檢查情況確定檢修計劃;對受壓元件的檢修應由持證的專業修理單位承擔。
4、根據檢修計劃,指定專人負責,分工明確,確保檢修質量。
5、做好檢修記錄(包括:損壞情況,檢修方案,修理質量檢驗等),并存入有機熱載體鍋爐技術檔案備查。
6、檢修完畢后特種設備安全管理人員應組織有關人員進行驗收,對受壓部件檢修應由特種設備檢測機構進行監檢驗收合格后才能投入運行。
7、有機熱載體鍋爐的溫度計、電極壓力表應按技術規范規定送計量部門校驗;安全閥每年至少應校驗一次;液面計一年至少維修拆洗一次;自動控制和自動保護裝置每月應校驗一次,有問題及時檢修。
8、有機熱載體鍋爐設備停止運行期間應做好維護保養工作,停用一年以上應向特種設備安全監督部門辦理相關手續。停止運行一年后需要恢復運行前,必須經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檢驗。
(四)導熱油爐巡回檢查制度
1、當班人員每小時應對有機載體鍋爐及其附屬設備的運行情況進行巡回檢查,并做好記錄。
2、巡回檢查的主要內容:
(1)有機熱載體進口壓力、溫度、出口壓力、溫度;循環泵運行情況。
(2)有機熱載體鍋爐可見受熱部分有無鼓皰、變形和滲漏;爐膛燃燒情況是否良好。
(3)燃燒設備(爐排、上煤、出渣、燃燒器)、鼓引風機運轉情況,除塵設備及排煙溫度是否正常。
(4)膨脹器液位應正常,膨脹器內有機載體溫度應低于70%;儲存罐內是否有熱載體,注油泵是否正常。
(5)管道閥門,法蘭聯接處有無泄漏;管道保溫是否完好。
(6)自控裝置是否正常投用。
3、巡回檢查路線:
(1)液湘爐
電控柜→爐前壓力表、溫度計→液位計→上煤機→爐排結構→有機熱載體鍋爐及爐膛燃燒狀況(燃燒器)→出渣機→除塵器→鼓引風機及煙風道→膨脹器→循環泵→過濾器→進出口管道閥門→儲存罐→注油泵→電控柜。
(2)氣湘爐
電控柜→爐前壓力表、液位表→安全閥(爆破片)→爐排(減速器)→熱載體爐體及燃燒狀況(燃燒器)→出渣機→注油泵→過濾器→膨脹器→油氣分離器→進出口管道閥門→儲存罐→循環油泵→電控柜。
篇3:有機熱載體管理制度
1、熱載體出口處的介質溫度不得超過熱載體最高使用溫度(一般低于30℃--40℃)。
2、熱載體必須脫水后方可使用。不同的熱載體不宜混合使用,需要混合使用時,混用前應由有機熱載體生產單位提供混用條件和要求。
3、使用中的熱載體每年應對其殘炭(應≤1.5﹪)、酸值(05mgKOH/g)、粘度(變化應≤15﹪)、閃點(變化≤20﹪)進行一次分析,當有兩項分析不合格或熱載體分解成份的含量超過10%時,應更換熱載體或對熱載體進行再生。
4、膨脹器內的熱載體的溫度不應超過70℃。
5、嚴禁在熱載體中有為混放水、酸、堿及其它雜質。
6、熱載體進出口壓力差減小時,應拆卸過濾器進行進行清洗。
7、熱載體的技術資料(包括:技術性能指標、出廠合格證、每年的分析、再生、混用、更換等記錄)應存檔備查。
8、熱載體的使用、儲存應注意防火安全,應有效的防火和滅火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