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外科體檢醫生崗位工作職責

外科體檢醫生崗位工作職責

2024-07-11 閱讀 6756

1.作為專屬醫生,對客戶進行全方位的健康管理、咨詢、顧問;

2.能夠根據客戶體檢后的身體情況及生活習慣,給出合理的建議并制定方案來達到其預防疾病、保持健康狀態的目的;

3.優化和推進健管中心的醫療和健康服務水平;

4.對初級醫師的指導和教學工作。

篇2:醫院體檢中心職能與機構設置

醫院體檢中心職能與機構設置

任務與職能

進入21世紀,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人口老齡化和疾病譜的變化,帶動了醫療服務的重大變革。醫療服務對象不僅僅是面對病人,還包括健康人在內的所有人群。為主動適應從醫療型服務向醫療、預防、保健型服務轉化的需要,各級醫療衛生部門轉變健康服務模式,由過去單一的身體檢查,發展到集健康體檢、健康管理和醫療保健于一體的現代健康體檢服務模式。而健康體檢資料又是評價社會人群健康狀況和疾病防治措施效果的重要指標,是制定衛生政策和保健措施的重要依據。因此,開展健康體檢,是提高人民群眾健康素質的重要方式,也是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的重要任務。

健康體檢中心的基本職能是:

1、健康體檢,完成招工、招收公務員、政府和企事業單位員工的年度體檢,離退休干部保健體檢、各類職業性體檢、特殊工種(電工、焊工、起重叉車、制冷、高空作業等)體檢、不同年齡段的社會其它人群健康體檢。

2、健康管理健康管理是一種具有前瞻性和個性化的健康維護手段,是健康體檢工作的重要環節。是對個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險因素進行全面的檢測、分析、評估以及預測和預防的全過程。有效的健康管理,也是吸引、保持客戶,促進體檢中心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

3、保健咨詢在體檢過程中發現的陽性體征和慢性疾病,適時進行醫療和生活保健指導是體檢過程中的重要工作之一,有助于全面提高體檢質量和培育體檢者對體檢中心的信任度。

二、體檢中心設置

(一)環境布局

1、體檢場所寬敞,環境舒適,裝飾典雅。按體檢用房使用總面積與當日體檢人數之比,受檢者人均占有使用面積在2.5平方米以上,使用總面積不低于400平方米。

2、獨立的體檢區域,除體檢中心科室外,一個層面內不應有醫院的其它的科室,避免健康人群和病人混在一起,造成不必要的交叉感染。

3、所有科室盡量設在樓的同一層面,科室位置排列的先后順序應科學合理,要盡量降低體檢過程中非醫療時間所占比例,讓受檢者在最短的時間、最近的距離完成所有項目的檢查。

4、規范化、人性化服務,男女應分設檢室,避免男女混檢,注意保護受檢者隱私。

5、體檢區通風良好,有休息場地,冷暖、餐廳、衛生等各輔助設施齊全。

(二)科室設置

1、外聯部主要負責公關策劃、市場營銷、開發和培育市場、客戶關系管理等;

2、體檢部主要負責組織個體和團體健康檢查。具體設:內科、外科、婦科、眼科、耳鼻科、口腔科、特檢科(心電圖、B超、彩超,紅外線乳腺檢查室)、*線檢查室、檢驗科等。

3、健康管理部,主要負責檢后的綜合性服務和健康管理工作,如:體檢質量監控、建立客戶健康檔案、實施健康管理、保健咨詢、上門開展健康教育、負責客戶陽性體征追蹤觀察和門診就醫預約等;

4、綜合辦公室,主要完成體檢經費的結算和日常行政事務工作。

(三)儀器設備

體檢中心要做到檢查項目齊全,設備先進。除大型儀器設備如CT、MR外,其它所有檢查設備均應獨立配置,以避免和院內病人共用。而同一種設備配置的多少,應根據日體檢量和排隊等候時間而定制。具體包括:檢查床、血壓表、聽診器、叩診器、身高計、體重計、測量尺、肛門鏡(或數字顯影直腸肛門鏡)、紅外乳腺診斷儀、額鏡、耳鏡、鼻鏡、鼻咽鏡、喉鏡、間接喉鏡、壓舌板、標準對數視力表、色盲檢查圖、眼底鏡、裂隙燈、眼壓計、檢眼燈或手電筒、遮眼罩、牙椅、燈(無影燈)、口腔器械盤、口鏡、鑷子、探針、婦科檢查床、窺陰器、細胞學檢查、離心機、尿液分析儀、血球分析儀、全自動(或半自動)生化分析儀、洗板機、酶標分析儀、相關檢測試劑盒、恒溫箱、電冰箱(或冰柜)、心電圖機、*光機等

其它設備:根據體檢特殊項目需要配備相應設備。

征兵、招生體檢的儀器設備配置執行相關標準。

(四)人員配備

體檢中心應有一名行政領導(主任)全面負責。每個臨床檢查科室至少具有1名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執業醫師;醫師與受檢人數之比為1:10,設總主檢醫師1人,總檢醫師應具備內、外科副主任醫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護理人員必須具備熟練的護理操作技能;具有滿足健康體檢需要的其他衛生技術人員。具體人員配置:體檢中心主任、護士長,主檢醫師,內、外、婦、耳鼻喉、口腔、放射、檢驗、B超等各科醫(技)師、護士、健康管理醫師、咨詢導檢、外聯、財務統計等。

篇3:隧道有害氣體檢測管理制度

各單位:

為了防止金雞嶺和田坪嶺兩條隧道在施工過程中,有害氣體超限帶來危險。避免因有害氣體含量高,對施工人員身體健康、隧道工程安全造成毀滅性災害。切實保護人身、機具和工程安全。特制訂隧道有害氣體檢測及通風管理制度,望各單位認真執行:

一、監測內容

瓦斯是隧道施工中,從煤層、巖層和隧道圍巖中逸出的各種有害氣體(其中主要成份是俗稱沼氣的甲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重烴及其化合物,包括乙烷、丙烷、丁烷等氣體)的總稱。是大量植物沉積埋藏在地下深處,在缺氧情況下經地層高溫高壓的作用下在進入煤的變質碳化過程中產生的氣體。

瓦斯通常在碳質巖內或者附近發現,尤其在煤層、頁巖和含油層以及其他產生瓦斯的巖石上的多孔地層,另外在泥炭、有機粉砂和有機體在潮濕環境下腐爛的地方也會有瓦斯存在。瓦斯可以沿斷層、節理或者多孔巖石橫向通過相當一段距離。如果被覆蓋的不滲水地層限制,瓦斯會在湖和水下累積。

?瓦斯通常以氣壓袋形式存在,當氣壓袋被刺破(如鉆眼)后,由于穩定的滲入、嚴重散發或者突然涌入,在開挖區域將有瓦斯出現:伴隨一定煤層中的地質擾動,瓦斯也會以強烈爆發的形式(通常含有大量煤塵)產生。溶在地下水中的瓦斯氣體進入隧道后,氣體會從水中釋放出來,進入隧道空氣中。

?根據金雞嶺隧道、和田坪嶺隧道有害氣體的實際情況,瓦斯(CH4)、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硫化氫(HS)作為主要監測對象,而把一些含量低、濃度小的有害氣體作為輔助監控對象。

二、人員配置

各隧道工區成立以架子隊隊長為組長的隧道施工有害氣體管理小組,指定專人負責現場的有害氣體管理工作,強化對施工現場的監管。

各工區至少配備2人進行全天24小時的有害氣體監測。(建議各工區領工員或技術員),分白班與夜班。做到分工明確、責任明確,保證有害氣體監測的及時性及精確度。一發生情況直接,撤離作業人員并向有害氣體管理組領導匯報。

隧道作業人員(包括管理人員、施工人員及特種作業人員)應該接受相應的瓦斯隧道安全施工基本安全知識培訓。制定并落實隧道施工現場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用火安全制度,不得在隧道內抽煙、攜帶火種等,加強用電安全管理,提供電力安全防范等級。項目部安質部應定期(每周一次)和不定期對隧道安全施工進行檢查,及時處理暴露的安全問題,及時消除安全隱患,確保隧道施工任務安全順利完成。

三、氣體監測與分析

1、監測頻率及位置

因本隧道為非瓦斯隧道,因此監測頻率較瓦斯隧道少,(但考慮不同斷面偶爾出現煤矸石的狀況),故在圍巖變化時必須進行監測,同時每班監測不得少于2次,遇有突發氣體時,每班可根據情況進行多次監測,監測時每一百米檢測3個斷面,每個斷面測五個點:即拱頂、兩側拱腰處和兩側墻腳處,掌子面處應多測幾點。重點監測的風流和場地包括:開挖面回風流、放炮地點附近20m以內的風流、局部坍方冒頂處、各種作業臺車和機械附近20m處以及隧道頂部局部凹陷有害氣體易于聚集處等;地質破碎帶處應及時檢查。

2、監測數據整理與分析

瓦檢人員在洞內檢測的同時,做好各種有害氣體濃度變化的記錄,并及時匯總分析,指導隧道安全施工,如遇特殊情況及時向值班負責人報告,以便采取緊急應對措施。

四、管理措施

1、瓦檢儀器專人保管、充電,應隨時保證測試的準確性。按各種儀器說明書要求,定期送地市級以上質量技術鑒定機構進行鑒定,對需要大修的儀器應送國家認定機構進行修復。

2、重點區域及部位堅持“一炮三檢制”,即裝藥前、爆破前、爆破后,均應進行檢測。

3、每個檢測點應設明顯的記錄牌,每次檢測應及時填寫在記錄本上,并定期逐級上報。

五、有害氣體綜合治理

目前對隧道內有害氣體的綜合治理,主要是采用超前探測、排放、通風、防護、注漿止氣及氣密性砼封閉等方法對有害氣體進行綜合治理。

1、超前探測、排放

用ZY-150型鉆機進行超前鉆探,對有害氣體進行判斷,并通過鉆孔排放有害氣體。在隧道每個開挖循環作業鉆孔前,加強局部爆破鉆孔對開挖面前方5m范圍進行探測,判斷是否有有害氣體逸出。

2、通風

通風是降低有害氣體濃度、防止有害氣體積聚的最有效手段;通風可以不斷向洞內送入新鮮空氣,排出有害氣體和降低粉塵濃度,從而改善洞內施工環境,確保洞內施工安全和人員身體健康,提高生產效率。

通風標準:

根據經驗及安全規范要求,通風量至少應滿足以下要求:

a、洞內空氣含氧量不得少于20%,并保證洞內施工人員每人每分鐘能獲得4m3的新鮮空氣。

b、粉塵允許濃度,每立方米空氣中,含有10%以上游離二氧化硅的粉塵必須在2mg以下。

c、洞內有害氣體最高允許濃度標準見表2。

d、洞內最小風速:Vmin=0.25(m/s)。

3、防護

①、在有害氣體含量高地段施工,作業人員必須攜帶個體自救器。爆破采用非電毫秒起爆系統和非電雷管引爆,洞內人員全部撤離,洞外起爆。通風后,先由技術人員帶滅火器、自救器及檢測儀進入工作面,經檢查無燃燒、無有害氣體涌出后再供電,待檢測各種有害氣體濃度降至安全標準以下后,才能開始施工作業。

②、洞內不能停止通風,必須有備用電源。

4、注漿止氣

對有害氣體含量高地段,為施工及營運安全,采用小導管注漿封閉周邊圍巖裂隙,防止有害氣體滲漏。使用ф42鋼管鉆梅花孔,管長5m,沿開挖周邊以5°~8°外插角鉆孔,鋼花管插入孔內,孔口用錨固劑堵塞縫隙,注漿用水泥-水玻璃雙液漿摻BR增加型防水劑,配合比為:水:水泥:水玻璃:防水劑=1:1:0.67:0.256,注漿壓力0.7~0.9MPa。

5、氣密性砼

在瓦斯設防段,初期支護采用氣密性噴砼封閉瓦斯,二次襯砌采用全封閉復合式襯砌,模筑氣密性砼,氣密性砼滲透系數小于10×10-11cm/s。

6、防爆與防煤層瓦斯突出

有害氣體防治,最重要的內容就是防爆與防煤層瓦斯突出。防爆可通過加強通風對洞內瓦斯進行稀釋,使其濃度降至安全濃度以下;同時采取控制火源、使用防爆電器、防爆機械等手段實現。

7、其它方法

利用有害氣體的化學、物理特性,采取下列措施,也可降低有害氣體濃度。?

①、對H2S氣體,可向煤體或巖體壓送石灰水及化學漿液。

②、水幕降塵,把水霧化成微細水滴射到空氣中,使之與空氣中的粉塵碰撞,則塵粒附于水滴上,被潤濕的塵粒凝聚成大顆粒,從而加快其降落速度,達到防塵防有害氣體的目的。

六、具體要求

1、全員重視,合理投入是實現安全生產的先決條件。

把有害氣體監測放在第一位,把通風管理作為“重中之重”,在“人、財、物”上優先保證,牢固樹立“防有害氣體災害大于一切”的思想,當施工進度與有害氣體監測、防治相矛盾時,以“寧停三天,不搶一秒”作為處理問題的準則。

2、建立完善各種有害氣體監測、管理制度,嚴格執行。

根據《隧道施工安全規程》、《鐵路隧道施工規范》等法規,結合隧道實際情況,制定安全檢查制度等,并嚴格執行制度,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3、通過各種方式,提高全員安全意識。

安全工作只有100%和0兩種結果,因此,提高洞內每一個施工人員的安全意識是保證安全的前提。除對施工人員進行專業培訓、上崗培訓外,還要經常在各種大、小會議上提安全、講安全,做到警鐘長鳴,甚至舉行專題知識競賽等生動有趣的活動,使每一個施工人員隨時腦子中有安全這根弦,樹立“隧道施工安全無小事”的觀念。

4、綜合治理見成效。

有害氣體隧道安全施工不是哪一個人、哪一個部門、哪一個施工環節能夠完全保證的,它貫穿于整個施工過程中,只有進行全時效、全方位綜合治理,采取一切有效的管理、技術措施,消滅一切安全隱患,才能保證安全。對于有害氣體監測,要狠抓檢測員檢查有害氣體制度的落實,明確每班檢查地點、時間。洞內無檢測員不能施工,檢測員有現場停止施工的權力。

中鐵四局南龍鐵路項目經理部二分部?

2014-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