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電配網缺陷管理辦法
配網缺陷管理辦法
1范圍
本辦法規定了缺陷的分類、缺陷的處理方式、各有關部門人員的職責、缺陷的指標統計和上報,適用于宜賓電業局10kV及以下城市配網線路設備的缺陷管理。
2職責劃分
2.1電業局營銷部
2.1.1負責監督、管理全局設備缺陷的處理工作,并進行考核。
2.1.2檢查、督促配網線路設備缺陷的消除和閉環情況,并審批重大Ⅰ類設備缺陷的處理方案。
2.1.3定期了解配網缺陷情況,對于比較典型、多發性的缺陷,應組織運行部門的相關人員和檢修部門相關人員分析缺陷發生的原因,提出防范措施,避免今后出現類似的問題。
2.1.4應經常深入現場,了解設備缺陷的處理情況,對于需要相關部門配合處理的缺陷,應做好組織協調工作。
2.2供電局的職責
2.2.1負責統籌安排配網缺陷的消除工作,聯系簽約檢修施工單位,組織參與缺陷處理中安全技術組織措施的制定。
2.2.2負責采取措施及時消除配網的各類缺陷。做好每月度設備缺陷記錄和消缺情況的統計分析和上報工作,并及時向運行班組反饋已消缺的缺陷。
2.2.3應對上報的缺陷處理情況進行跟蹤,對處理好的缺陷要及時記錄;對未消除的缺陷進行跟蹤、分析。
2.2.4負責加強缺陷的閉環管理,并對檢修施工單位的消缺質量進行監督控制。對質量不達標的檢修施工,必須強令檢修施工單位立即整改并監督其落實。
2.2.5負責設備備品備件的儲備等工作,及時提供處理配網缺陷所需的備品備件。
3缺陷的定義
缺陷是指運行及備用中的設備或系統以及生產設施發生的影響人身和設備安全、設備經濟運行以及文明生產等的異常現象,具體如:
3.1系統或設備性能或功能與設計不符(已變更并辦理變更手續的視為等同于設計狀態);或者雖然符合設計但影響人身和設備的安全及設備經濟運行的。
3.2不符合上級有關規程、規定或達不到技術規范要求的。
3.3設備泄漏,包括漏油、漏水、漏氣等。
3.4運行設備和備用設備發生異常,如設備振動大、溫度異常升高等。
3.5表計或儀器異常。
3.6系統或設備標志、編號不全、不清。
3.7不符合文明生產要求或企業管理要求的。
3.8其他。
4缺陷分類
4.1Ⅰ類缺陷(緊急缺陷):指嚴重程度已使設備不能繼續安全運行,隨時可能導致事故的發生,必須盡快消除,應安排臨時性事故檢修或采取必須的安全措施進行處理。
4.2Ⅱ類缺陷(重大缺陷):指缺陷比較嚴重,在短期內尚不可能發生事故,但威脅安全運行,需要盡早安排消除,消除前應加強監視,可列入月度檢修計劃中消除。
4.3Ⅲ類缺陷(一般缺陷):指對近期安全運行影響不大的缺陷,可列入年、季度檢修計劃中消除。
4.4配網缺陷應根據線路設備的運行狀況和缺陷的定義分類。附件1《配網缺陷的分類》可作為缺陷分類的參考資料,不作為缺陷分類的唯一標準。
5缺陷的管理
5.1供電局營銷科、配網運行班組應落實設備缺陷統計管理人員,專人對缺陷實行分級管理。負責每月對缺陷的處理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并按有關規定進行考核。
5.2運行班組的缺陷管理
5.2.1運行維護人員應對所轄區域內的線路設備運行情況負責。在規定的巡視周期內,運行人員應對所管轄的線路設備進行認真地巡視、檢查,每次巡視時都應在巡視手冊上作詳細記錄。對于巡視中發現的缺陷,應及時分類記入《配網運行班缺陷及處理記錄表》(詳見附表1)中。在維護區域內如果因為缺陷上報不及時而導致事故的,應視為維護不到位追究運行人員的責任。
5.2.2屬I、II類缺陷的,應在發現缺陷時立即口頭形式向運行班班長、配網科長、主管局長報告,并在2日內以書面上報;屬Ⅲ類缺陷的,應在發現缺陷7日內以書面形式向配網專責或科長報告,并在《配網運行班缺陷及處理記錄表》相應欄中記錄受理人和時間。屬II、Ⅲ類缺陷的,運行人員記錄后應加強監視,如缺陷類別升級,應重新記錄、重新匯報,并根據具體情況采取臨時安全措施。
5.2.3運行班班長應及時對運行人員記錄的缺陷內容及分類進行審核,對其正確性負責,并提出相應的處理意見;同時將各個運行人員所發現的缺陷匯總,根據缺陷的類別情況,分別填入《10KV城市配網Ⅲ類缺陷及處理記錄表》、《10KV城市配網Ⅰ、Ⅱ類缺陷及處理記錄表》(表格格式詳見附表2、3)。并按要求上報營銷科。
5.2.4凡在驗收、巡視、試驗、檢查中發現的缺陷,運行人員應及時按規定的要求記錄到缺陷記錄表中。
5.2.5運行班班長應根據缺陷的情況,安排人員消缺處理;班組處理不了的缺陷,應及時上報供電局營銷科。
5.3營銷科配網管理人員應根據缺陷類別,對運行班組上報缺陷情況進行復核,并有計劃地安排消缺工作;對供電局處理不了的缺陷,應聯系相關簽約檢修公司及時消缺。營銷科配網管理人員應隨時掌握缺陷的處理情況,并及時將處理情況反饋給運行班相關人員。
5.3.1對于I類缺陷,必須現場復核,并立即安排消除或采用臨時安全技術措施后盡快處理。
5.3.2對于II類缺陷,必須在7個天內安排消除,消除前應通知維護班組加強巡視檢查。
5.3.3屬于Ⅲ類缺陷的,原則上應由供電局營銷科結合正常的年度、季度、月度檢修及其它工程項目計劃安排組織力量處理。
5.4處理缺陷的當天,營銷科應組織運行維護人員對缺陷檢修的質量進行驗收。在Ⅰ類缺陷處理后的一星期內,運行班班長應安排專責段運行人員對缺陷地點的運行情況進行巡視檢查。
5.5缺陷處理后,運行人員應在缺陷處理記錄表內將缺陷的處理結果錄入;缺陷處理負責人必須現場簽字確認,運行人員驗收后簽字確認。
5.6對由于缺陷處理的質量原因,造成配網線路設備運行發生事故的,電業局或供電局有權對缺陷處理單位和個人予以考核處罰。
5.7配網缺陷管理流程,詳見附件2。
6缺陷的消缺管理及考核指標
6.1缺陷率、消缺及時率
6.1.1消缺率:指在統計期間內已消除的缺陷條數占該期間內缺陷總條數的百分數。
6.1.2消缺及時率:在統計期間內及時消除的缺陷條數占該期間內缺陷總條數的百分數。
6.2缺陷消缺及時性
6.2.1消缺單位班組從接到缺陷報告后在規定的時間內組織人員赴現場進行設備缺陷處理的為及時。
6.2.2Ⅰ類缺陷消缺及時性:消缺單位班組接到Ⅰ類缺陷報告后立即組織人員趕赴現場處理完缺陷為及時。若一時無法處理,應采取必要的、能保證設備安全的臨時措施,并經供電局營銷科認可,可視為及時。
6.2.3Ⅱ類缺陷消缺及時性:消缺單位班組從接到Ⅱ類缺陷報告之日起10天內處理完缺陷為及時。若需結合檢修、停電或備品等原因而延期,經供電局營銷科認可可視為及時。
6.2.4Ⅲ類缺陷消缺及時性:消缺單位班組從接到Ⅲ類缺陷報告之日起20天內處理完缺陷為及時。若需結合檢修、停電、備品等原因而延期,經供電局營銷科認可可視為及時,一旦消缺條件具備,重新按消缺時限管理。
6.3缺陷的統計及考核指標
6.3.1缺陷消缺率統計計算公式
6.3.1.1Ⅰ類缺陷消缺率=統計期內Ⅰ類缺陷已消除條數/統計期間內Ⅰ類缺陷總條數×100%
6.3.1.2Ⅱ類缺陷消缺率=統計期間內Ⅱ類缺陷已消除條數/統計期間Ⅱ類缺陷總條數×100%
6.3.1.3Ⅲ類缺陷消缺率=統計期間內Ⅲ類缺陷已消除條數/統計期間Ⅲ類缺陷總條數×100%.
6.3.2缺陷消缺率考核指標
6.3.2.1Ⅰ類缺陷消缺率100%
6.3.2.2Ⅱ類缺陷消缺率≥90%
6.3.2.3Ⅲ類缺陷消缺率≥80%
6.3.3缺陷消缺及時率計算公式
6.3.3.1I類缺陷消缺及時率=統計期間內I類缺陷及時消除的條數/統計期間內Ⅰ類缺陷總條數×100%.
6.3.3.2II類缺陷消缺及時率=統計期間內II類缺陷及時消除的條數/統計期間內II類缺陷總條數×100%.
6.3.3.3Ⅲ類缺陷消缺及時率=統計期間內Ⅲ類缺陷及時消除的條數/統計期間內Ⅲ類缺陷總條數×100%
6.3.4缺陷及時率考核指標
6.3.4.1Ⅰ類缺陷消缺及時率=100%。
6.3.4.2II類缺陷消缺及時率=100%。
6.3.4.3Ⅲ類缺陷消缺及時率=100%。
7缺陷的上報及考核
7.1配網運行班組應于每月28日前將本班組發現的配網缺陷記錄和處理情況匯總上報到供電局營銷科。
7.2供電局營銷科應于每月、每季度、每年末將本局每月、每季、每年的配網缺陷及消缺情況匯總后上報到電業局營銷部。報表格式詳見附表4,每次上報報表的時間不遲于次月的3日(節假日順延)。
7.3因未及時匯報或消除缺陷而引起配網事故的,按電業局有關安全獎懲辦法進行考核。
7.4配網缺陷及消缺管理一般按月進行統計考核,電業局將不定期進行抽查,抽查結果將列入考核。對配網缺陷的消缺率和消缺及時率不達標的將納入月度、年度考核。
配網缺陷的分類
1導線
Ⅰ類截面超過導線總面積的17%以上;松股程度超過導線原直徑50%以上;鋼芯鋁絞線的鋼芯斷股。一根導(地)線在同一耐張段有多處斷股;7股導(地)線中的任一股導線損傷深度大于該股導線直徑的1/2;19股以上導(地)線,某一處的損傷超過3股。
Ⅰ類對地、對樹物間安全距離不足,危及安全導(地)線對地、對道路、公路、鐵路、管道、索道、河流、建筑物等距離已超過《架空絕緣配電線路施工及驗收規程(DL/T602-1996)和部頒SDJ2068-87規程架空配電線路設計規程(SDJ206-87)》的有關規定
Ⅰ類導線截面不滿足要求
Ⅰ類絕緣導線的絕緣層磨損厚度超過20%
Ⅱ類斷股截面占導線總面積的7%-17%
Ⅱ類與樹木間距離達不到《配電線路防護規程》規定的安全距離,
Ⅱ類導線弧垂小于規定標準五分之一或大于三分之一
Ⅱ類有異物懸掛
Ⅱ類綁扎線松動或斷裂
Ⅱ類跳線小于主干線線號
Ⅲ類斷股截面不超過導線總面積的7%
Ⅲ類導線連接不良或纏繞長度不足
Ⅲ類絕緣導線的絕緣層有龜裂、酥脆、電蝕、麻點、麻作現象或磨損厚度不超過20%
2連接金具
Ⅰ類線夾松脫損壞或有明顯燒熔痕跡
Ⅰ類金具出現銹蝕,銹蝕部分出現起皮和嚴重麻點、銹蝕表面積超過1/2;
Ⅱ類線夾與導線不配套
Ⅱ類連接金具不牢固、銹蝕嚴重
3瓷質絕緣件
Ⅰ類瓷體有裂紋、破缺、閃絡痕跡和局部火花放電現象
Ⅱ類掛式瓷瓶鐵帽有銹蝕、松動現象
Ⅲ類針式絕緣子鐵腳彎曲、銹蝕嚴重
Ⅲ類低壓蝶式瓶未按規定相色安裝
4桿塔和橫擔及拉線
Ⅰ類桿塔傾斜度和橫擔歪斜度超過規定的允許范圍。混凝土電桿發生傾斜,其中轉角桿、直線桿傾斜度大于15/1000,轉角桿向內角傾斜,終端桿向導線側傾斜,50米以下鐵塔傾斜度大于10/1000。
Ⅰ類拉線斷股超過總面積六分之一以上。拉線受力部件出現嚴重銹蝕;拉線棒、抱箍等金具變形、嚴重銹蝕;拉線有斷股;拉線棒銹蝕截面超過20%的;拉線穿越公路時,對路面中心的距離小于6米,或對路面的最小距離小于4.5米。
Ⅰ類混凝土電桿有裂縫,其中有縱向裂紋,橫向裂紋大于1/3周長、且裂紋寬度大于0.5毫米;鐵塔各類塔材嚴重銹蝕、丟失,主材彎曲度大于5/1000;混凝土基礎出現裂紋、疏松、露筋;電桿鋼圈接頭出現開裂、嚴重銹蝕。
Ⅰ類橫擔出現銹蝕,銹蝕部分出現起皮和嚴重麻點、銹蝕表面積超過1/2;橫擔上下傾斜、左右偏歪,大于橫擔長度的2%。
Ⅰ類桿基和拉線基礎周圍土壤被挖掘或沉陷、缺土等現象,已嚴重影響桿塔安全運行的。
Ⅱ類混凝土桿出現裂紋、混凝土脫落、鋼筋外露、連接鋼箍銹蝕嚴重。
Ⅱ類拉線及部件銹蝕、松弛、斷股、散股
Ⅱ類鐵橫擔銹蝕嚴重。
Ⅲ類桿塔和拉線在路中,妨礙交通
Ⅲ類鐵塔和橫擔生銹
Ⅲ類桿塔缺桿號、相色標志,缺腳踏抱箍、缺安全警示牌
5柱上開關
Ⅰ類操作機構失靈
Ⅰ類分合位置指示錯誤
Ⅰ類嚴重噴油、真空泄漏、SF6漏氣
Ⅰ類箱體破損嚴重
Ⅰ類開關誤跳,無防涌流裝置
Ⅱ類臺架傾斜、銹蝕嚴重
Ⅱ類套管有硬傷、裂紋、臟污、閃絡,操作復位困難,金屬部件銹蝕;漏油、油位低于下限
Ⅱ類操作次數達規定值
Ⅲ類分合位置指示偏位
Ⅲ類滲油、油位接近下限
6隔離刀閘、跌落式開關
Ⅰ類有燒熔痕跡或發熱燒損現象
Ⅰ類跌落式開關紙管變形、裂開或電弧燒脹,滅弧罩燒壞
Ⅰ類熔絲、熔管夾具損壞
Ⅱ類相間距離不符合要求
Ⅱ類電氣接觸不緊密牢固,銹蝕嚴重
Ⅱ類分合閘卡澀
7變壓器(包括箱式變)
Ⅰ類嚴重過載
Ⅰ類噴油、漏油嚴重,無油
Ⅰ類高、低壓套管閃絡嚴重或破裂
Ⅰ類接頭溫度超過規定值
Ⅰ類箱式變壓力計指示箱體內壓力不正常;
Ⅰ類變壓器內音響很大、很不均勻,有爆裂聲;
Ⅰ類調壓裝置接觸不良
Ⅱ類315kVA及以上干式變壓器無溫控裝置或溫控裝置、風機無法正常工作;
Ⅱ類接地電阻不符合要求;
Ⅱ類漏油,缺油;
Ⅱ類三相負荷偏差超過20%;
Ⅱ類架傾斜、銹蝕嚴重;
Ⅱ類呼吸器堵塞,干燥劑變色;
Ⅱ類調壓裝置卡死,不能調節;
Ⅲ類變壓器外殼銹蝕,箱變門無法正常開閉;
8防雷設施和接地裝置
Ⅰ類避雷器、變壓器、電纜頭及相關設備和接地裝置的連接脫落
Ⅰ類避雷器有破損或閃絡痕跡
Ⅰ類接地電阻超標達50%
Ⅱ類接地裝置連接松動、斷股、電焊處開焊
Ⅱ類接地電阻不符合要求
Ⅱ類接地引下線嚴重銹蝕
Ⅱ類地網銹蝕嚴重、外露
Ⅲ類接地線截面偏小
9接戶裝置
Ⅰ類接戶線破損、老化嚴重,有斷線危險
Ⅰ類連接點打火、燒熔
Ⅰ類接戶線嚴重過載
Ⅱ類支持物腐蝕、傾斜、懸空吊起、脫落
Ⅱ類對地和其它設施的安全距離不足
Ⅱ類未使用銅鋁過渡設備
Ⅱ類零線與相線不等截面
Ⅱ類接戶線破損、老化,排列混亂
Ⅲ類檔距內接頭超過一處
Ⅲ類支持物不牢固
Ⅲ類入表線未按規定做好防倒水措施
10電纜及電纜走廊
a)電纜本體
Ⅰ類電纜超過額定電流運行;
Ⅰ類電纜無法通過規定的耐壓試驗;
Ⅰ類電纜的銅屏蔽層、外半導電層或主絕緣損傷(如外破),但仍帶缺陷運行;
Ⅰ類外護套閃絡放電、碎裂;
Ⅱ類電纜的三相絕緣電阻不平衡系數超過3;
Ⅱ類電纜線路名稱或標示牌不正確;
Ⅱ類電纜的護套破損嚴重;
Ⅲ類電纜線路名稱或標示牌字跡脫落不清楚。
b)電纜終端接頭(戶內、戶外)及附屬設備
Ⅰ類電纜終端的接線端子溫度高,有燒融現象;
Ⅰ類電纜終端放電嚴重,有焦臭味;
Ⅰ類電纜終端頭帶電部位即將被水浸泡;
Ⅰ類油浸電纜終端頭噴油
Ⅰ類電纜分接箱箱體內支持絕緣子、穿墻套管或絕緣錐套表面放電嚴重且有焦臭味。
Ⅰ類電纜戶外桿塔及構架、鋼管破損,電纜無法固定
Ⅰ類電纜分接箱箱體被嚴重破壞,危及電氣設備
Ⅱ類戶外電纜終端頭雨裙開裂丟失
Ⅱ類電纜終端頭接地線脫落
Ⅱ類電纜終端頭積污嚴重,有污閃現象
Ⅱ類電纜終端的接線端子溫度較高,超過導體的正常運行溫度
Ⅱ類電纜戶外終端頭距離地面或建筑物太近,有觸電的危險
Ⅱ類油浸電纜終端頭滲油
Ⅱ類電纜終端頭相間或對地有輕微放電現象,絕緣表面有白色放電點
Ⅱ類電纜戶外桿塔及構架破損,影響電纜的固定
Ⅱ類電纜分接箱箱體受損傾斜,尚未危及電氣設備
Ⅱ類電纜分接箱箱體內支持絕緣子、穿墻套管或絕緣錐套表面有輕微放電痕跡
Ⅲ類電纜終端頭相色標志丟失,戶外終端無標示牌、無安全警示牌
Ⅲ類電纜終端頭積污
Ⅲ類電纜戶外終端頭與地面、樹木或建筑物距離小于安全規范要求,或電纜戶外終端纏繞有蘿藤等附生物
Ⅲ類電纜終端頭相間或對地有輕微放電現象,絕緣表面未發現白色放電點
c)電纜走廊
Ⅰ類電纜溝蓋板坍塌壓在電纜上且有被車輛壓的可能
Ⅰ類電纜通道周圍土壤被挖掘或沉陷,地下電纜出現裸露,已嚴重影響電纜安全運行的。
Ⅱ類電纜周圍的土壤溫度超過本地段同樣深度土壤溫度10℃
Ⅱ類電纜線路走廊通道(包括直埋、工井、排管、隧道、電纜溝)上的路面被開挖(保護板外露、電纜外露)、電纜走廊被其他管線違規橫穿,電纜標志樁被破壞
Ⅱ類電纜走廊上被堆置瓦礫、礦渣、建筑材料、笨重物品、酸堿性排泄物或砌堆石灰坑等
Ⅱ類通過橋梁的電纜,橋兩端電纜拖拉過緊,保護管或槽有脫開或銹爛的現象
Ⅱ類電纜溝或工井缺蓋板、溝體坍塌
Ⅱ類電纜與煤氣管道、溫泉管道距離不符合安全要求
Ⅱ類電纜的支撐物出現嚴重銹蝕,部分支撐物脫落
Ⅲ類電纜溝中有污水淤積;電纜的支撐物出現銹蝕,但不甚嚴重
Ⅲ類電纜溝或工井的蓋板破損缺角
Ⅲ類電纜與其他管線距離不符合安全要求
11開閉所(含配電房)土建部分
Ⅰ類門、窗損壞嚴重,外人可隨意進出
Ⅰ類孔、洞封堵不嚴,無法防止小動物
Ⅱ類設備基礎下沉或傾斜
Ⅱ類屋頂有滲漏水現象,電纜溝進水
Ⅱ類進出通道被封堵或堆積雜物,設備及人員無法正常進出
Ⅱ類各種標志不齊全、不清晰
Ⅲ類室內無一次模擬結線圖
Ⅲ類現場應配備的消防及安全工器具未配備或定期試驗檢查
Ⅲ類門口附近有垃圾等雜物堆積
Ⅲ類大門銹蝕,無法正常開啟
12開關柜(包括環網開關柜、電纜分支箱)
Ⅰ類接點過熱、燒傷、熔接
Ⅰ類開關設備超負荷運行
Ⅰ類保護拒動、誤動
Ⅰ類SF6開關的壓縮空氣壓力不足(壓力低于標準安全值)
Ⅰ類真空泡發光、有裂痕
Ⅰ類熔斷器接觸不良
Ⅰ類隔離開關刀口接觸不良,無法同期;母線排、開關有變形變色,操作機構螺栓有松動
Ⅰ類套管、支柱瓷瓶(絕緣子)有變色、放電閃絡等現象。
Ⅱ類儀表、信號裝置指示異常
Ⅱ類電壓互感器熔斷器熔斷
Ⅱ類開關柜門無法關閉
Ⅱ類操作機構失靈,有卡阻現象
Ⅱ類可電動操作的設備無法進行電動操作
Ⅱ類柜體損壞
Ⅱ類電器接地排脫落,接地電阻不符合標準
Ⅲ類開關設備不清潔,有較重灰塵、積污現象
Ⅲ類每個單元間隔的名稱及編號不正確或字跡不清
13母線
Ⅰ類接點螺栓松動、變位、發熱或有燒傷痕跡
Ⅰ類瓷瓶破損、有裂紋、閃絡放電
Ⅲ類母線表面不清潔
配網缺陷管理流程圖
配網運行班缺陷及處理記錄表
序號線路設備名稱(雙重編號)、地點及缺陷內容缺陷類別發現時間發現人匯報時間班長意見運行班消缺情況消缺人員消缺時間遺留
問題
本表為缺陷閉環管理的匯總表(即由運行班負責填寫整理)。運行人員發現的所有缺陷必須填入本表,班長在核實情況后,填寫意見(運行班能處理的,由班長安排處理;運行班不能處理的,上報營銷科,其中Ⅰ、Ⅱ類缺陷填Ⅰ、Ⅱ類缺陷報表);由運行班對已處理的缺陷(含簽約公司處理的缺陷),做好消缺記錄。
篇2:配網設備缺陷制度
1設備缺陷是指運行中設備發生異常情況,設備新能惡化,達不到運行標準,產生不良后果者。
2設備缺陷分類定義:
1)緊急缺陷:指嚴重程度已使設備不能繼續安全運行,隨時可能導致事故發生的缺陷;
2)重大缺陷:指缺陷比較嚴重,但設備仍可短期運行;
3)一般缺陷:對安全運行影響不大的缺陷。
設備缺陷規定消除時間
1)緊急缺陷:必須盡快消除(一般不超過24小時)或采取必要的安全技術措施進行臨時處理;
2)重大缺陷:應在短期(10天)內消除,消除前應加強監視;
3)一般缺陷:列入年、季、月工作計劃內消除。
4缺陷處理及報告程序:
1)線路運行人員發現缺陷后,應詳細記入巡線手冊上,當發現重大、緊急缺陷時,應及時向線路班長及有關領導匯報。班長及有關領導聽取匯報后,親臨現場鑒定,檢查缺陷嚴重程度,采取相應措施,防止事故發生。
2)檢修測試人員在檢修測試中發現缺陷,不論處理與否,都應通知線路班長。
3)其他人員報告缺陷,線路班長應派人到現場檢查核實后,通知運行人員。
4)各所負責將發現的缺陷,按其類型和規定方式及時上報,并根據其性質采用相應的監督、限制措施。各所匯報人員應對缺陷性質、嚴重性匯報負責。
5)供電所每月將缺陷內容及處理意見上報縣局生產技術科,在局生產例會上生產技術科匯報缺陷內容和處理意見。
6)調度員在接到緊急缺陷匯報后,結合實際情況,做出判斷,立即匯報有關領導和部門,并對匯報的缺陷性質、嚴重程序內容負責,同時必須從運行方式上限制缺陷的繼續發展。
7)生產技術科應及時協助運行單位鑒定緊急缺陷性質,擬定消缺技術措施,負責安排消缺計劃,督促消缺計劃的實施。
8)凡因設備缺陷管理不善而造成事故、障礙及臨修者,均按上述分工職責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