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某某房地產區域分部成本管理模式

某某房地產區域分部成本管理模式

2024-07-11 閱讀 5745

某地產區域分部成本管理模式

第一章:職業操守準則

1.總則

1.1忠于職守,廉潔奉公,成本發生合理性原則;

1.2客觀事實、經濟合同和有關規定為依據的原則;

1.3事前預測并主動控制的原則;

1.4預結算工作內部控制、多級復核的原則;

1.5本準則為**地產天津區域事業部經濟合同部員工工作素質的基本要求,職員必須熟知并遵守;

2.職業操守準則

2.1業務工作

2.1.1遵守集團職務行為準則;

2.1.2執行造價行業自律性規定,珍惜造價職業聲譽,自覺維護公司利益;

2.1.3誠實守信,盡職盡責,不得有欺詐、偽造、作假等行為;

2.1.4嚴格遵循公司管理流程,接受上司的指示,遵守"誠信、公正、精業、進取"的原則,開展各項業務工作;

2.1.5嚴格按合同約定進行工程造價審核工作,勤奮工作,獨立、客觀、公正、正確地出具工程造價成果文件,使公司滿意;

2.1.6嚴格按合同約定審核各項工程付款,未經公司許可,不得提前或超額支付各項付款;

2.1.8經濟合同部職員若與業務單位有特殊關系,則應在相關的業務活動中回避;

2.1.9經濟合同部職員應接受公司的各項工作及職業道德行為的檢查;

2.1.10積極為公司提供各項合理化建議,推進公司的優質管理;

2.2日常工作

2.2.1從我做起,營造高效、團結、平等、向上的工作狀態。

2.2.2信息互知共享,做到"一件事,多人知"。

2.2.3事件全程跟蹤,無論分管任何一件事情要善始善終,盡心盡責,周全嚴密地解決問題。

2.2.4積極主動做事,以解決問題為導向,主動與相關部門、公司高管溝通。

2.2.5既分工又協作,份內事情責無旁貸,份外事情統籌兼顧。穿插工作,靈活機動作戰。

2.2.6例會制度:經濟合同部組織雙周例會,各項目預算組組織周例會。

2.2.7每周現場踏勘制度:主動和現場工程師溝通,了解現場最新動向。

2.3、保密工作

2.3.1不得將公司信息資料(包括成本資料、管理規范等)以任何形式(外借、復印、電子文檔等)向其他單位或個人透露;

2.3.2若對于公司內部其他部門索取公司開發項目的完整成本資料時,需經部門經理同意批準;

2.3.3不得將招投標的過程資料(包括標底、投標報價等)以任何方式向向任何人泄露;

3.其他

3.1本準則的解釋權歸經濟合同部;

第二章:工作職責

第一節:部門目標

制定經濟合理的目標成本,施工階段按成本控制文件開展各項成本管理工作;客觀準確地評估動態成本,嚴格審核各項工程費用;最終實現對目標成本的控制,從而提高公司產品的競爭力。

第二節:部門基本職責

一、通用職責:

1、專業規劃

1.1編制本專業發展規劃。

1.2編制部門年度工作計劃和目標。

1.3確定本部門年度工作任務及人員需求。

2、專業管理

2.1在事業部范圍內,完善本專業管理標準及規章制度,優化本專業工作流程。

2.2本專業技術研究,專業提升。

2.3本專業"三標"體系管理。

2.4組織專業培訓和經驗的交流推廣。

3、其他工作

3.1部門日常管理工作。

3.2完成領導安排的臨時工作。

二、專業職責

1、成本管理

1.1建立并持續優化開發成本管理體系,實現開發成本的目標管理和動態管理。

1.2項目開發成本估算及成本目標設置。

1.3成本專業計劃管理。

1.4項目成本過程管理。

1.5開發項目成本后評估。

2、供應鏈管理

2.1負責制訂事業部供應商培育、發展和維護整體規劃。

2.2負責建立供應商數據庫,并進行供應商評價分級管理。

2.3負責建立并持續完善事業部采購管理流程,提升事業部供應鏈條的整合能力。

2.4負責組織供應商進行技術交流、管理提升、流程優化、聯合研發等工作。

2.5組織供應商復評。

3、法律事務

3.1授權管理,根據集團總部的授權體系制定天津區域事業部授權方案。

3.2訴訟管理,統籌負責事業部訴訟案件處理。

3.3法律中介管理,對公司法律中介的委托、評價進行統一的管理。

3.4法務支持,對事業部范圍內處理各類法律問題提供專業支持。

3.5負責法律法規信息的收集和發布。

4、合同管理

4.1審核公司合同。

4.2合同執行情況監控及反饋。

第三節:工作職責解釋

*目標成本管理:制定目標成本,加強項目整體動態成本的監控,使成本趨向目標成本發展。

*項目成本管理:預結算管理、變更簽證管理、招投標監控、各項付款及合同的審批等施工

階段的成本控制工作。

*成本信息管理:建立、維護工程造價和材料設備價格信息資料庫,建立信息化的成本管理體系;

*供應商管理:基于供應商項目生命周期,對供應商進行項目合作中四個階段的評估,使供應商管理標準化和規范化,同時提高項目采購效率。

*技術方案優化管理:提供方案優化對比的經濟數據和分析,為設計優化提供成本參考和協助,致力于追求最大的經濟合理性,提升產品的競爭力,形成行業成本優勢。

*成本檔案管理:預算資料原件工程結算前由項目成本管理留存保管(加蓋成本審核章復印件視同原件),結算資料原件工程結算后由專人統一歸檔管理。

第四節部門工作內容

1、目標成本管理

2、項目成本管理

◆施工圖預算管理

*確定項目造價咨詢單位,委托施工圖預算的編制

*全過程跟蹤造價咨詢單位與施工單

位施工圖預算的審核

*復核預算價審核價,確定工程預算價

◆變更簽證管理

*監控設計變更、現場簽證操作的規范性

*及時掌握設計變更、現場簽證對工程成本的影響

*對設計變更、現場簽證的結算審核嚴格把關

◆工程合同、付款審核

*審核合同的各項經濟條款

*按合同約定嚴格審核各項工程、材料進度款

*及時完成各項合同、進度款的審核

◆項目零星工程管理

*監控零星工程操作的規范性

*完成零星工程的事前估價,事后審核工作

*做好每季度各項目零星工程的評估工作

◆工程結算管理

*及時完成各項竣工工程、材料的結算工作

*嚴格按合同約定進行工程清算

*整理各項結算資料,做好存檔工作

◆招投標監控管理

*監督招標工作的規范性

*參與招標文件經濟條款的審核

*做好商務標的評定工作

3、區域標準化建設

◆分項工程的配置標準標準化。

◆采購模式、合同分判形式標準化

◆成本專項分析

◆招標文件、合同范本標準化

◆典型成本模型

4、信息管理

◆建立、維護工程造價和材料設備價格信息資料庫

◆建立、維護供應商信息資料庫

◆積極應用成本信息管理軟件

◆匯總、比較各項目成本管理舉措,推廣先進經驗。

第五節:成本管理架構

說明:

1、成本管理由事業部經濟合同部牽頭統一管理,在各項目派駐預算人員。

2、事業部層面負責成本目標的核定、區域標準化建設、成本過程管理中的指導監控、后評估管理。

3、項目預算組負責項目實施過程中招投標、合同、付款、洽商、結算等具體業務工作。接受事業部與項目部的雙重考核。

篇2:工廠生產成本管理制度

某工廠生產成本管理制度

第1章總則

第1條目的。為使工廠生產成本管理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特制定生產成本管理制度。

第2條范圍。本制度適用于工廠生產成本的控制與管理相關事項。

第3條責任。

1.工廠生產成本的分析、預算、核算等由財務部負責。

2.生產部負責控制生產的成本。

第2章成本定額管理

第4條制定成本定額。

1.生產管理部門應根據具體產品的工藝要求、本工廠的生產技術條件及工廠歷史平均水平編制原材料、輔助材料、燃料、動力、工時消耗等定額。

2.財務部根據產品定額消耗、原材料、半成品、勞務計劃價格、工資、制造費用計劃等制定單位產品各個環節的成本定額。

第5條成本定額修改。

生產管理部門根據定額的執行情況、工藝技術條件的改善定期對定額進行修訂,并通知財務部門調整成本計劃。

第6條制訂成本計劃

1.生產部應將產品與生產車間有關的各個環節的定額通告各生產車間,各生產車間根據實際情況及定額標準編制車間成本控制方案。

2.生產部根據匯總的車間成本控制方案編制生產成本控制計劃并報審。

第3章生產成本控制

第7條生產成本控制計劃的逐層分解。各主要生產部門應將批準后的生產成本控制計劃進行逐層分解,分解為各個生產成本控制指標,并落實到具體的人員。

第8條生產成本的控制依據。生產記錄能夠完整、準確、及時地反映產品生產加工情況,是生產管理人員了解生產成本控制的主要信息來源,其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生產任務通知單。

(1)生產部根據銷售計劃、銷售部提交的客戶訂單,統一下達連續編號的生產任務通知單。

(2)車間根據生產任務通知單安排生產。

2.領料單。

(1)領料單是產品材料消耗的原始記錄。車間根據生產任務通知單向倉儲部領料,有消耗定額的按照定額發料,沒有消耗定額的按合理需要發料,剩余物資要及時辦理退庫手續或結轉下期繼續使用。

(2)車間工段應授權指定人員領料,同時填寫領料單(一式三份),領料單上應注明領料時間、材料名稱、數量、單價、金額,并由保管員和領料人員簽字。

3.中間產品轉移單。

(1)中間產品轉移單是產品在各道工序間流動的原始記錄,是期末盤點及會計核算的依據。

(2)產品投產后必須填寫中間產品轉移單,并詳細記錄產品的規格、型號、數量、完工程度等基礎資料。

(3)產品轉移過程必須由轉送人員和接收人員簽字,同時應及時填寫產品生產臺賬。

4.工時記錄。工時記錄是登記工人或生產班組在出勤內完成產品數量、質量和生產所耗工時的原始記錄,是會計核算、成本計劃制訂的基礎資料,生產現場的管理人員應積極收集工時記錄的相關資料,為準確核算、控制工時提供依據。

5.入庫單。產品完工經檢驗合格后,應及時根據其用途辦理產品入庫手續,其中產成品入產成品庫、半成品入中間料庫或下道工序領用,同時開具產品入庫單,由繳送部門和接收部門簽字。

6.盤點表。

(1)原材料盤點表:年末由倉儲部統一組織對庫存材料進行盤點,并編制年度材料盤點表,對于發現的盤盈、盤虧、積壓物資要查明原因及時處理。車間接到受托加工材料,應單獨堆放,并單獨設賬保管,月末對受托加工產品要單獨編制盤點表。

(2)在產品盤點表。

①在產品盤點表是工廠在產品實地盤點的原始記錄。每月末由質量管理部、生產安全部、財務部組成盤點小組對各車間在產品進行盤點,盤點應在不影響正常生產的情況下進行。

②對于可以在現場計量的產品,當場計量登記;對于需要折算的產品,由檢驗人員根據定額折算;對于生產線上不能取出觀察的產品(如正在燒結的產品),可以根據物料轉移卡登記盤點數量。

③盤點結束后由檢驗部門編制在產品盤點表,報送生產、財務、檢驗三部門。對于發現的盤盈、盤虧、積壓物資要查明原因及時處理。

④對于生產線上結存的廢品、不合格品應在盤點表上注明,受托加工在產品和材料一樣應單獨編制盤點表。

第9條生產成本記錄。生產管理部應每天收集生產記錄并不定期地進行檢查,確保生產記錄的準確性。

第10條生產成本分析與差異分析。生產管理部在每月末應根據生產記錄計算分析月生產實際成本與成本定額的差異,具體處理方法如下所示。

1.月生產實際成本高于成本定額時,召開生產會議,分析查找原因,制定相應的對策。

2.月生產實際成本低于成本定額時,要分析查找原因,若無弄虛作假的情況并且產品符合要求,應召開會議,對相關人員給予獎勵,并推廣借閱成本的辦法。

第11條生產成本定額的改進

生產實際成本與定額成本的比較應是一個循環的過程,即生產部應每月進行分析、改進,確保生產實際成本始終不高于定額成本。

第4章生產成本核算與分析

第12條成本核算內容。

1.原材料的歸集與分配。

2.輔助材料。

3.燃料及動力。

4.工資及福利費。

5.制造費用,包括以下內容。

(1)工資及福利費,指車間管理人員、輔助工人的工資和按規定計入成本的各種工資性津貼以及按規定提取的職工福利費。

(2)折舊費,指車間的各項固定資產,按規定計提的基本折舊費。

(3)修理費,指車間所用的固定資產,包括年度大修、年檢大修理費用和發生的中小修理費。車間使用的低值易耗品的修理費也包括在本項目內。

(4)辦公費,指車間為管理工作支付的印刷、辦公用品等費用。

(5)水電費,指車間用水和照明用電的費用。

(6)機物料消耗,指車間為進行生產和維護生產設備、環境等所消耗的各種一般材料。

(7)低值易耗品攤銷,指車間所使用的低值易耗品的攤銷費。

(8)勞動保護費,指車間發放勞保用品或實施安全措施所發生的費用。

(9)其他,指不能列入以上各項目的各種車間經費。其中較大的費用支出,應在本項目下增列"其中×××"項目單獨反映。

第13條成本費用分配基礎。

1.財務部根據材料庫領料單分配各車間材料費用。

2.財務部根據實際

發放工資表分配各車間工資費用。

3.福利費按工資的14%提取。

4.財務部根據產量、計劃成本分配各車間氮氣、蒸汽費用。

5.財務部根據各車間相互提供勞務結算單下達機加、模具、化驗、運輸等費用。

6.財務部根據生產管理部提供的水電費用分配表,分攤全工廠的水電費用。

7.財務部根據固定資產使用年限按分類直線折舊法,分配各車間折舊費用,殘值率控制在3%。

第14條生產成本核算。財務部應在月、季、年底根據生產成本的實際發生值進行核算,將核算的結果進行生產成本分析。

第15條成本分析的依據。成本分析所依據的資料主要包括以下三類。

1.當月(季、年)度的成本報表資料。

2.上年度同期資料。

3.產品成本計劃。

第16條成本分析對象。

1.基本生產車間成本分析。每月(季、年)末主管會計根據車間成本資料,對當月(季、年)成本計劃完成情況進行分析,主要內容包括消耗定額執行情況分析和費用完成情況分析。

(1)消耗定額執行情況:將當月(季、年)定額消耗與計劃、上年實際平均,同行業先進水平進行比較,分析定額消耗的計劃完成情況,對于完成情況比較好的指標應及時總結經驗,對于完成情況不好的指標進行分析,查明原因。屬于車間自身原因的,應找出對策進行改進;屬于定額本身的原因,應及時通知生產部門修訂定額消耗指標。

(2)費用完成情況:主要將各月費用發生額與計劃和上年實際平均進行相對數、絕對數比較,找出波動較大的指標并查明其原因。

2.輔助部門成本分析

(1)各輔助生產部門應根據自身的特點,定期對成本進行分析。有消耗定額的,與定額進行對比;沒有定額的,可根據歷史加工同類產品的料、工、費的組成情況進行對比。

(2)對于經常發生項目應及時補充制訂成本計劃,對于當月發生的新項目,應及時、準確核定費用發生額。

第17條成本分析報告。每月(季、年)末財務部根據分析資料編寫成本分析報告,通報給與生產成本管理相關的各個部門,以便各部門全面了解工廠成本運行狀況。

第18條調整成本控制計劃方案。生產部等相關部門根據財務部通告的成本分析報告對沒有達標的項目進行調整,進而調整各自的成本控制計劃與方案,保證各項成本控制指標的完成。

第5章生產成本考核

第19條生產成本考核的周期。工廠企業管理辦公室將在每年的月末、季末、年末對主要生產部門及輔助生產部門的生產成本控制進行考核。

第20條生產成本考核的內容。

1.成本目標、成本計劃完成情況。

2.成本績效定期考核和評價。

第21條生產考核的依據。

1.成本計劃。每年生產部、財務部根據工廠的經營目標,將利潤指標分解到各個部門,制訂各部門的成本費用計劃。成本費用計劃一般一年修訂一次,如果出現材料價格、生產工藝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應及時修改成本計劃。

2.考核資料。考核資料主要包括由財務部提供的經財務部審核的會計核算資料、成本費用報表、客觀調整因素等。工廠根據考核資料(制定當月的獎懲制度)對各車間、部門進行考核。

第22條生產成本考核的方式。

1.工廠根據部門特點以及對工廠總體成本費用的影響程度,制定不同的成本考核方式。

2.對基本生產車間采用成本考核,對輔助生產部門采用內部利潤考核,對工廠直屬部門采用費用考核。

第23條生產成本考核的結果應用。對生產成本的控制考核的結果將與各部門人員的績效獎金直接掛鉤,同時也是各部門相關人員晉升、評級的主要依據。

第6章附則

第24條本辦法由企業管理辦公室制定,解釋權歸企業管理辦公室所有。

第25條本辦法自頒布之日起執行。

篇3:酒店康樂中心成本管理制度

酒店康樂中心成本管理制度

1、部門實行成本費用管理責任制,部門經理應對本部門的成本費用負責。

2、成本費用是指在經營管理活動中發生的各項成本與費用,應做好營業成本和費用的預測,并與各項營收、經營毛利率相銜接。

3、經營預算中的成本費用控制,應落實到各部位,并與考核和獎懲掛鉤。各部位要對員工進行教育,使每個員工明確成本費用控制目標,不斷提高員工的成本核算意識;同時要結合日常的經營活動經常檢查成本費用執行情況,嚴格控制在計劃范圍內的正常開支。

4、結合部門經濟活動分析,對月度、季度的成本費用進行分析,及時發現影響成本費用的各項因素和在成本管理上的薄弱環節,研究和提出改進措施和方法,進一步探索降低成本費用的途徑,保證計劃目標的全面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