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風表檢修工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風表檢修工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2024-07-11 閱讀 8810

?一、適用范圍

第一條?本操作規程適用于全國各類煤礦的風表檢修工

第二條?風表檢修工應完成下列工作:

1、負責檢修風表,確保風表的完好。

2、每半年對使用中的各類風表,送有資質的單位進行強制檢定,重新繪制風表的校正曲線。

3、修理后的風表,需送有資質的單位進行強制檢定,重新繪制風表的校正曲線。

4、使用中發現異常情況,應立即送檢,重新繪制風表的校正曲線。

?二、上崗條件

第三條?風表檢修工必須經過專業技術培訓,考試合格后,方可上崗。

第四條?風表檢修工需要掌握以下知識:

1、全規程》有關風量、風速、溫度、濕度、大氣壓力以及對測風的規定。

2、表的性能,測風范圍,參數等。

3、測風方法、過程。

4、掌握所有風表的結構、用途、基本技術性能、工作原理、測量方法、操作、維修技巧、注意事項等。

三、安全規定

第五條?操作時要遵守下列規定:

1、每半年對使用中的各類風表(包括修理后風表),送有資質的單位進行強制檢定,重新繪制風表的校正曲線。

2、維修工作間應當干燥、整潔。

3、維修工作間墻壁上要懸掛《管理制度》、《操作規程》、《同期檢定制度》、《環境衛生制度》等等。

4、有合適的工作臺,表面應平整、光潔,有各類維修工具。

5、維修室不得會客,禁止吸煙。

四、操作準備

第六條?根據需要維修的風表,備好所需各類工具。

第七條?在拆卸風表以前,必須將殼體的灰塵、污垢清洗干凈。

?五、操作順序

第八條?本工種操作應遵守下列順序進行:拆卸→清洗→組裝→質量檢查

六、正常操作

第九條?按風表的類型、結構、性能及各組的敏銳部位依次拆卸(不同型號的風表的拆卸應按其說明書規定的順序進行,后面將舉例介紹)。

第十條?清洗風表的操作方法:

1、將表盤以外的各個零件(除擺輪和游絲組以外)及夾板放入汽袖(無色、無味、航空汽油即120號)中浸泡5~10min然后用小刷子細刷干凈,再用白綢布擦干,用細毛刷刷掉附著物。

2、檢查各零件部位有無損壞,特別是軸承、齒輪、針臍等部位,精度不符合要求,要立即更換。

第十一條?按要求進行組裝,并在各齒輪眼中注入適量的鐘表油。

第十二條?檢修后的風表必須零部件齊全,螺釘松緊適度,啟動桿、離合閘板(回零桿)靈活,無摩擦、碰撞、卡滯、停轉等現象,指針轉動平穩,還原后指針要回零。

第十三條?拆裝風杯或風葉時,要輕拿輕放,防止碰撞變形,并要妥善放置。

第十四條?安裝鋼絲軸時要拉直、緊固,但不能用力過猛,防止拉斷。

第十五條?拆裝表鐘時要垂直地輕輕放下或拉下,防止將齒軸折彎或折斷,安裝時起始位置要對準零位。

第十六條?拆裝風表時,鑷子要夾緊刻度盤垂直用力,不要大力撥動開關彈簧和風葉軸尖;三叉架要垂直取下,安裝軸眼要等到安裝完軸后才能用力。

第十七條?安裝高速風表的風杯時,應在風杯軸的下軸眼對好后再對上上軸眼,上下軸眼保持一定的間隙,防止斷軸尖的和蝸桿變形。

第十八條?不準用螺絲刀等鐵器工具撥動齒牙,軸承要注油。

第十九條?自動計時風表的游絲、擺輪拆裝方法要得當,防止游絲變形;安裝卡子時要看清上下軸眼后謹慎安裝;安裝好以后要認真觀察,擺輪轉動要靈活,增加外力后能連續走動;安裝表針時耍防止齒輪軸折斷。

第二十條?組裝后的風表要進行質量檢查。將風表置于正常工作狀態,先在無風流的條件下撥動開關,檢查零位偏移,再在小于5m/s的風速條件下吹試,觀察運動部件運轉情況。

1、當風杯、風葉轉動時,察看其轉動是否靈活,有無碰撞、卡滯、忽然停轉等現象,風杯、風葉、軸是否變形或失去平衡,表針走動是否準確一致,不能有摩擦、打滑、抖動等現象。

2、啟動桿、離合閘板靈活,無失靈現象。

3、零件完整無缺,螺絲松緊適當。

4、自動計時裝置計時準確,計時計速動作協調一致。

第二十一條?鞍山、撫順的AFY-300型微速風表的拆裝順序:

1、擰下橫桿緊軸螺母,取下鋼絲軸的兩鋼片和中心帽。

2、擰下橫桿固定螺釘,取下橫桿,取下風葉。

3、將表蒙取下,用起針器起下表針,擰下表盤螺釘。

4、擰下機芯的2個固定螺釘,將機芯從表殼申取出。

5、擰下機芯板的3個固定螺釘,分別取下個位輪、百位輪千位輪、2個中間輪、離合開關及彈簧片、鋼絲固定座,表盤固定保留在夾板上。

6、安裝時逆向順序操作。

第二十二條?鞍山的DFA-4/DFA-2/DFA一3型風表的拆裝順序:

1、擰下三叉架固定螺釘,取下三叉架。

2、取下風葉。

3、擰下護塵蓋固定螺母,取下護塵蓋。

4、將表蒙取下,擰下表盤固定螺釘,用鑷子垂直取下刻度盤,帶下表針。

5、從機芯孔中插進螺釘,擰下固定機芯與護蓋上的2個螺釘。

6、拆下離合閘板(回零桿)護塵板。

7、取下機芯,擰下機芯背后的3個固定夾板的螺釘,依次拆下干位輪、百位輪、個位輪。

8、取下蝸輪桿。

9、安裝時逆向順序操作。

第二十三條?京鐘自動中速風表的拆裝順序,

1、擰下三叉架固定螺釘,取下三叉架。

2、取下風葉。

3、用表針起子起下計時針,擰下表盤固定螺釘,用鑷子垂直取下表盤,帶下表針。

4、拆下離合閘板(回零桿)。

5、擰下后蓋固定機芯的螺釘,取出機芯。

6、擰下跨輪軸承螺釘,取出跨輪架。

7、轉出游絲外溝的圓錐銷,擰下卡板螺釘,取下擺輪和騎馬。

8、擰下機芯卡板螺釘,取下卡板,把各齒輪按順序取出。

9、將扇輪(原動齒板)彈簧松動,把推力簧及扇輪取下。

10、松動壓輪簧螺釘,取下個位輪。

11、取下離合閘板(回零桿)、蝸輪和百位輪。

12、安裝時逆向順序操作。

第二十四條?天津的DEM-2型高速風表的拆裝順序:

1、擰下表蒙固定螺釘,將表蒙取下。

2、一手按表盤,另一手用起針器分別取下個、百、千位盤上的表針。

3、擰松護杯螺母,用手輕輕轉動護環,將風杯和風環軸取出。

4、取下表盤,取出機芯。

5、擰下夾板固定螺釘,取下夾板,依次取下個、百、千位輪及蝸輪。

6、安裝時逆向順序操作。

第二十五條?大澤的DEM-6型自動計時高速風表的拆裝順序:

1、擰下表蒙固定螺釘,將表蒙取下。

2、用起針器計時針,擰下表盤固定螺釘,用鑷子垂直取下表盤。

3、擰松護杯螺母,用手輕輕轉動護環,將風杯和風環軸取出。

4、擰下機芯固定螺釘,卸下啟動桿彈簧,抽下啟動桿,取出機芯。

5、拆下離合閘板(回零桿)。

6、拆下離合控制架和撥桿,卸下啟動桿彈簧,抽下啟動桿,取出機芯。

7、卸下時間控制盤,卸下擺輪組件。

8、擰下夾板固定螺釘,卸下原動齒板、時間齒軸、中心輪,帶輪片的齒軸保留在夾板上。

9、安裝時逆向順序操作。

?七、技術要求

第二十六條?風表外觀和運動零、部件應符合下列要求:

1、八風表零、部件安裝正確、牢固;涂、鍍層均勻,其表面不應有裂縫、凸凹不平、銹蝕等影響外觀和性能的缺陷;指針、葉片平直;分度線、表字清晰,表蒙透明,不應有斑點、劃痕等影響讀數的缺陷。

2、指針、葉輪或風杯運轉平穩,不應有碰撞、停滯和偏擺現象。

3、開關應靈活、可靠。撥動開關和按下回零機構時,其指針對零位的偏移量:葉輪式風表最大允許偏移量不得超過最小分度值,杯式風表不得超過最小分度值的1/5。

4、數字顯示的風表不應有不計數的現象。

第二十七條?風表銘牌上應標明制造廠、規格、型號、測T范圍、出廠編號、CMC標志。

第二十八條?機械電子式和電子式風表按使用說明書配備電池,其最低電壓應不低于額定電壓的80%。

?八、收尾工作

第二十九條?收拾好工具,對檢修的儀器進行登記。

篇2:低壓加熱器檢修工作規程

、低壓加熱器設備結構概述及工作原理低壓加熱器是利用汽輪機作過功的部分蒸汽,通過換熱來提高凝結水溫度的設備。低壓給水加熱器為臥式表面凝結式換熱器,主要由殼體、水室、平圓形封頭、管板、管束等部件組成。#5、#6低加采用第五、六級抽汽,為外置式加熱器,7#、8#低壓加熱器為組合體,7A/8A、7B/8B號低壓加熱器采用第七、八級抽汽放置在凝汽器喉部,為內置式加熱器。低加的殼體為全焊接可拆卸結構,以供抽出管束進行檢修。為維修方便,殼體上標有切割線,為了切割及焊接時保護管束,在切割線部位設有保護管束的不銹鋼支撐環。低加殼體的管接口均采用焊接連接,均伸出加熱器表面或殼體外徑至少300毫米,以便清理保溫。低壓給水加熱器上裝有充氮保護接口。低加由蒸汽凝結段、蒸汽冷卻段和疏水冷卻段組成,均采用內置式。在所有運行工況下,疏水冷卻段的管束均淹沒在疏水中。低加水室采用橢園柱段,加熱器的管束材料采用不銹鋼,管束與管板的連接均采用先焊接、后脹壓的工藝。加熱器的凝結水進口、蒸汽進口、疏水進口設置不銹鋼防沖板,使管子免受汽水直接沖擊,而引起振動和腐蝕。低加裝設足夠數量的管束支撐板與隔板,間距合適,避免在所有運行工況下發生管束振動。支撐板與隔板的裝配允許自由滑動。支撐板與管板上的管孔,與管束同心,且管孔經絞孔與兩側倒角處理,以防管束被劃傷。每臺低加均提供方便的通道,以便進行管板與管口檢查。低壓給水加熱器設置有人孔,密封可靠、裝拆方便。加熱器汽側和水側設有高位點放空氣接管及低位點放水接管。低加設有放氣系統,即啟動排汽和正常運行排汽,該放氣系統能排除蒸汽停滯區內的不凝結氣體,從而使加熱器不被腐蝕。5#、6#低加汽側設置有全啟式安全閥,水側也設置有安全閥,以防超壓。設備技術規范序號項目#5低加#6低加#7/8A低加#7/8B低加備注1加熱器型號JD1112-1-4JD-985-1-3JD-872-1-2JD-755-1-1管側壓力降(MPa)0.10.10.070.09殼體壓力降(MPa)0.020.030.020.03殼體每段壓力降(MPa)0/0.020/0.030/0.020/0.032設計管內流速(m/s)2.312.381.731.73管內最大流速(m/s)33333有效表面積(m2)每段有效表面積(m2)1006/106885/100628/107692/1804換熱率(kJ/hr.℃.m2)///8607171/5總換熱系數(kJ/hr.℃.m2)14959/921913348/962811155/71249628/62556給水端差(℃)2.82.82.82.87疏水端差(℃)5.65.65.65.68加熱器殼側設計壓力(MPa)0.3960.3450.3450.345設計溫度(℃)試驗壓力(MPa)0.630.540.460.46殼側壓力降(MPa)0.020.030.020.039加熱器管側設計壓力(MPa)4.04.04.04.0設計溫度(℃)試驗壓力(MPa)5.365.365.365.36管側壓力降(MPa)0.10.10.070.0910凈重(kg)殼體凈重(kg)管束與管板凈重(kg)運行荷重(kg)充水荷重(kg)檢修工藝與標準1.3.1?水室隔板泄漏低壓加熱器水室隔板焊縫出現裂縫或沖蝕,可按下述方法修復。?1)?用打磨、碳弧氣刨或鏟削法除去受影響部分的一些金屬材料,切割或打磨出一個V型坡口;?2)?從該部位清除所有異物;?3)?使用直徑為三毫米的焊條修復。1.3.2堵管方法?1)?確定所有受損管子。并測定受損管子二端的內徑,按要求機加工相應需要的堵頭。堵頭長約50毫米,錐度1:200,大端比管子內孔大0.2毫米,將堵頭塞入對應的管孔中,用工具將堵?頭敲緊,但不要用力過猛,以免影響附近管子的密封。?2)修理完成后,對殼側進行水壓試驗,其壓力與溫度按總圖規定,水壓試驗時,謹訪堵頭彈出傷人。1.3.3換管如管子堵管達到相當數量(大約總管子數的15%),并且已明顯影響加熱器的性能和機組的運行效率時,應及時換管,換管時將水室大法蘭(對人孔水室是人孔蓋)、管板、殼體大法蘭(對于全焊接殼體,可參見殼體的維修),拆去水室、吊出管板和管束,將老的傳熱管拆去。裝上新的傳熱管,機械脹管可采用本廠提供的隨機附件轆管器。1.4殼體焊縫1.4.1?殼體的拆卸包括殼體拆卸和環縫焊接,拆卸完殼體和把殼體重新焊接之前。要做好充分、細致的準備,熟悉技術措施和安全措施,查看有關圖紙和說明。A、使加熱器停運,排除水側和汽側的水。B、拆除所有可能妨礙殼體拆卸的各接口管道。用氣弧刨切割在管道上的現場焊接縫,至管道內壁留下1.5毫米的厚度。剩余管壁用薄型切割砂輪割斷。(砂輪厚度≤3毫米)。C、定出現場切割中心線,劃一條連續的圓周線,表明準備切割的確切位置。?D、將事先造好的三個定位支架,按下列要求焊于加熱器殼體上,應沿著殼體周向大致相隔12O°布置并騎跨在切割線上。將定位支架焊接區域預熱至121℃,用間斷焊方法焊滿角焊縫。定位支架的定位銷起對中的作用。間距定位塊使短接與殼體之間保持原來的間隔或距離以便重新焊接。E、不銹鋼板制成的防護環放在現場切割的環形區域下面。當切割和重新焊接時,它可保護管束。殼體材料的切割只能用氣弧刨。決不能用乙炔切割。因為內部積有溶渣。阻礙滑動配合,使殼體拉出時增加麻煩。F、為了預防火焰切割裂縫,氣弧刨前在熱切割區域預熱至121℃。對厚度<32毫米殼體是推薦采用;對厚度≥32毫米殼體則必須采用。G、用氣弧刨將殼體材料,刨至內表面留下約1.5毫米,殼體厚度見總圖。氣弧刨割成的坡口形式按規定要求操作。留下l.5毫米材料用高速磨頭和薄型(厚度≤3毫米)切割砂輪磨斷。H、開始拉殼體。?注:臥式加熱器管束隔板之間的下面配有滑動導軌,必須小心地操作以防殼體與管束隔板,支撐板之間發生卡住和擦傷。?I、使用手動葫蘆能很好地控制起吊和牽拉。當可使用行車時,手動葫蘆連在行車和加熱器之間。殼體尺寸和估計重量見總圖。手動葫蘆和其他工具的規格應能安全地承受這些力,加上其它可能的阻礙和磨擦所增加的負荷來確定。J、殼體拆除時,沿著殼體長度,在每個管束隔板部位都要把管束支撐好。在隔板下放置斜楔墊塊或可調節的管式支撐,都能很好地用作支撐。K、殼體要安放在適當的位置,以便在重新焊接前整修端部表面。*?該章僅對全焊接殼體。1.4.2焊縫坡口的制備A、用批槍砂輪會除切割部位的殘留老焊縫和溶渣。不要鏟壞殼體金屬。如果切割時不慎鏟壞殼體金屬,要用結506焊條(根據殼體材料)將鏟除部位補好,并且磨光使其恢復到原來的外形。B、按照總圖或附圖的要求制備加熱器殼體的焊縫坡口。殼體厚度≤19毫米的應采用單斜度坡口,厚度>19毫米的應采用單斜度坡口或組合斜度坡口。C、從焊縫表面和鄰近的母材表面,除去所有的油污、油脂、污垢或其他異物。1.4.3?殼體的組裝和重新焊接1.4.3.1?組裝焊接前裝一個臨時夾具,把分開的殼體夾緊。在殼體現場切割中線的兩側離開焊過大約250毫米的圓周上各點焊四個對稱的角鐵?(尺寸75×75×6毫米)。角鐵門相距90度。在每個角鐵上鉆一個孔,能穿過12毫米粗的拉桿,連接對邊的?角鐵。收緊每根拉桿。直到殼體與定位體相碰為止。(另一種辦法是用堅固的C型軋要跨接定位支架),不要用加熱和錘擊的方法進行裝配。1.4.3.2焊接A、接頭厚度大于19毫米時,將接頭表面和鄰近母材預熱至121℃。并在整個過程中保持這個溫度。接頭厚度≤19毫米時。母材溫度至少應是15℃。注:表面潮濕時不能焊接。強風期間要把焊接區域遮蓋嚴實。B、使用結5O7焊條。C、用直徑為3毫米的焊條沿環向間隔大致相等地固定8個點.焊接時使用反極直流電(殼體接在陰極上)。為了避免焊縫金屬出現氣孔。要使用干燥和烘熱的焊條;并保持短弧焊,每個固定焊縫約長50毫米。使用120至130安培的電流。所有焊接必需由合格焊工操作。D、焊第一道根部焊道。焊接必須謹慎,使焊道與每一個固定焊縫熔合。對垂直的焊縫,要自下而上地焊接。E、拆去角鐵和定位支架。去除電焊疤,打磨時必須小心,切勿損壞殼體。F、目測檢查根部焊道的裂縫和其他缺陷,如可能進行磁粉探傷;但必須小心以免觸頭引起電弧燒傷。如不能便用磁粉探傷設備,可用液態滲透檢查。(著色檢查、抽查和螢光探傷等)。繼續焊接前。要清除焊縫區域所有殘留的著色劑和顯示劑。G、繼續堆焊焊道。持短弧焊接。不要過分擺動。焊道寬度不能太子焊條芯直徑的6倍。不要抖動或抽動焊條。每個焊道在焊第二道以前要清除所有焊渣、焊藥或異物。檢查每條焊道的裂縫、咬邊、氣孔和夾渣等缺陷。繼續焊接前,要除去所有缺陷,建議用裝有小的輪型或尖型硬質磨頭打磨或鏟除掉這些焊縫缺陷。H、應修整焊接表面過分凸起和凹陷的部位。加強厚度不能超出下列尺寸:?板材厚度(毫米)最大加強厚度(毫米)≤12?1.5?>12至≤252.5>25≤50?3>50?41.4.3.3檢驗和試驗A、殼體與殼體短接的焊接和檢查完畢后,必須按上管道接頭以備水壓試驗和投運。B、以總圖上標明的試驗壓力和溫度進行水壓試驗。1.4.3.4有關焊接的綜合說明A、焊接準備——焊接前所有油污、油脂、污垢和其他異物要從接頭表面及離接頭邊緣25毫米寬的母材上除掉。由于加熱,可能落到焊縫上的任何物質必須全部清除。用滿意的溶劑或清潔劑洗去除焊接區域的所有油污。焊接前表面上不能殘留清潔劑的混合物。B、填充金屬——應使用合格的藥皮電焊條,(焊條牌號結507)藥皮焊條必須裝在密封的容器內,使用時可直接從該容器中取出。離容器開啟后的時間不能超過九小時。所有其它的電焊條應放在溫度為121~177℃的烘干箱內,至少八小時后才能使用。焊條從烘干箱里取出超過九小時,在使用前必須重新烘干,天氣潮濕時電焊條接觸空氣時間要縮短或使用手提式電焊條供箱。C、電流——手工操作的涂藥金屬電弧焊應使用反極直流電,母材應與導線負極相連。D、組裝和固定焊——支撐好所有的部件,以便盡可能地對準,并使固定焊和根部焊道的應力盡量減小。使用定位塊和足夠數重的固定焊以保持規定的根部縫隙。如需要固定焊時則按4·1·1節的規定預熱。應由合格焊工進行固定焊。固定焊必須象焊第一道焊道一樣謹慎,確保完全焊透。有裂縫或其他缺陷的固定焊必須在焊前除掉,并修補好。E、焊接工藝1)焊條直徑,電流和焊道層數應按要求使用。2)為了保證良好的根部焊道即第一道焊道,對坡口對準根部間隙和焊條操作要嚴格控制。第一道焊道必須將每個固定焊縫熔合。3)如可能,根部焊道應從一側堆焊,并從另一側清除背部至露出金屬。4)?如可能,應在平焊即俯焊位置焊接。5)?立焊位置時應自下而上地焊接。6)?所有焊道要盡可能地保持狹小,焊道寬度不應超出焊條芯直徑的六倍。換用一根新焊條時,要在弧坑前約6毫米處起弧,然后回到凹坑處。這樣可在繼續焊接前加熱母材和消除弧坑。7)建議采用起弧板,不允許抖動和抽動焊條。整個焊接過程中必須保持短電弧。8)?焊接下道焊道前,必須從每一焊道上清除所有焊渣和焊劑。用鏟磨或刨的方法除去可見的和明顯的缺陷;如氣孔、裂縫或咬邊。氣弧刨前要求預熱并用機械方法除去所有的銹垢。不允許用錘擊或激冷的方法。9)不允許有迭蓋、咬邊或突然的隆起或凹陷。最后單道或多道焊縫的表面層應清除焊渣或焊劑,并有均勻和良好的外形。

篇3:渣漿泵維護檢修工作規程

1范圍1.1本標準規定了動力分場廢水處理站渣漿泵維護與檢修的技術條件和要求。1.2本標準適用于平安高精鋁業有限公司動力分場廢水處理站渣漿泵維護與檢修。2內容2.1維護保養要使泵安全運行,必須注意日常的維護,維護保養應注意以下幾方面。2.1.1軸封的維護填料軸封泵要定期檢測密封水壓和水量,要始終保持少量清潔水沿軸流過,定期調填料壓蓋,檢查填料并定期更換填料,軸封水壓,軸封水量應符合上述(軸封檢查)的要求。裝有油杯的副葉輪軸封泵,應定期用油杯注油,以潤滑內部的填料或唇口密封圈。2.1.2葉輪的調節為了保證泵高效運行,就必須及時調整葉輪與前護板的間隙,金屬內襯泵葉輪與前護板間隙在0.5-1mm之間.橡膠內襯泵葉輪與前后護套之間的間隙要相等。調節葉輪間隙時首先停泵,松開壓緊軸承組件的螺栓,擰調整螺栓上的螺母,使軸承組件向前移動,同時用手轉動軸按泵轉動方向旋轉,直到葉輪與前護板磨擦為止,對于金屬內對泵則將前面剛擰緊的螺母放松半圈。再將調整螺栓上前面的螺母擰緊,使軸承組件后移,此時葉輪與前護板間隙在0.5-1mm之間,對于橡膠內襯泵則通過擰調整螺栓上的螺母,使軸承組件先向前移動,使葉輪與前護套接觸,再使軸承組件向后移動,使葉輪與后護套接觸,測出軸承組件總的移動距離,取此距離一半作為葉輪與前后護套的間隙,再用調整螺栓調節軸承組件的位置,保證葉輪與前后護套的正確間隙值。調整后,在再次起動前,須重新檢查葉輪轉動是否正常,軸承組件壓緊螺栓與調整螺栓是否擰緊,然后再起動泵.

2.1.3軸承潤滑軸承組件在裝配時,若裝配正確、潤滑油適量、維修及時,運轉壽命會較長,維修人員應定期檢修軸承組件,檢查軸承及潤滑脂的情況,檢修間隔一般不超過12個月。在運轉中須定期添加潤滑脂,間隔時間及注入的量與泵的轉速、軸承規格、連續工作時間、泵的停開次數、周圍環境和運轉溫度等許多因素有關,而且潤滑脂過量會引起軸承發熱.2.1.4備用泵應每周將軸轉動1/4圈,以使軸承均勻的承受靜載荷和外部振動上述潤滑脂的規定是潤滑軸承用的,對于各種軸承組件,在軸承組件上,內側的絲堵是添加軸承潤滑脂的,外側的油杯是用于清潔迷宮密封用的。除定期的通過絲堵添加潤滑脂外,還應經常通過油杯加入清潔的潤滑脂,以保持迷宮密封的清潔。2.2可能發生的故障及解決的方法故障發生原因解決方法泵不吸水吸入管道或填料處漏氣轉向不對或葉輪損壞吸入管堵塞堵塞漏氣部分檢查轉向,更換新葉輪排除堵塞軸功率過大填料壓蓋太緊,填料發熱泵內產生摩擦軸承損壞驅動裝置皮帶過緊泵流量過大轉速偏高、比重大電機軸與泵軸不對中或不平行松填料壓蓋螺栓消除摩擦更換軸承調整皮帶調節泵的運行情況調節轉速調節電機軸和泵軸軸承過熱軸承潤滑脂過多或過少潤滑脂中有雜物軸承損壞加潤滑脂要適當換新潤滑脂換新軸承軸承壽命短電機軸和泵軸不對中或不平行軸彎曲泵內有摩擦或葉輪失去平?軸承內進入異物或潤滑脂量不當軸承裝配不合理調整電機軸和泵軸換軸消除摩擦,換新葉輪清洗軸承換軸承或重新裝配軸承填料處泄漏嚴重填料磨損嚴重軸套磨損嚴重密封水不清潔換新填料換軸承換清潔密封水泵振動、噪聲大軸承損壞葉輪不平衡吸入管進氣,堵塞流量不均勻,泵抽空換新軸承換新葉輪消除進氣、清理堵塞處改善泵進料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