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社分理信貸員演講稿
信用社分理信貸員演講稿
信用合作社是中國最大的合作經濟組織, 她生自“三農”,與農民有著天然的聯系。她又長自“三農”,是依托農村市場發展壯大的。時下,科學發展春風乍起, 社會和諧旭日東升。
市農村信用合作社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統一思想,提高認識,著力推進各項工作,使干部職工的思想觀念,從傳統的思維方式中解放出來,不斷增強機關干部職工“慢不行”的危機感、“坐不住”的緊迫感、“等不起”的責任感,營造愛干就是德,善干就是能、多干就是勤、干好就是績的良好氛圍,真可謂是開拓創新無疆界,思想解放無禁區。
我叫,是一名分理信貸員,在領導的帶領下學習溫州人在創業過程中走盡千山萬水,吃盡千辛萬苦,說盡千言萬語,想盡千方百計那種苦心志、勞筋骨的實干精神,踐行科學發展觀,獲得了寶貴經驗,取得了豐碩成果。
靠“農”拓市場。小康社會要建好,發展農村最關鍵。信用社的根基在農村,基礎是農業,主體是農民。沒有了“三農”,供銷社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市供銷社開展多元化、多層次、多方式經營服務,以農為本,靠農拓市場。在農村大力開展新網工程網點建設,并在鞏固傳統優勢項目上,擴大綜合服務社建設;不斷強化合作、拓展專業合作社經營空間,開辟新業務;繼續扶持壯大社有龍頭企業,培育知名品牌,立足榮成豐富的農產品資源,重點培植了以副食品公司為主導的花生加工龍頭,多方支持種植、養殖業。xx年,我本人吸收存款150萬,至年底,我們存款余額達1960萬元,筆年初凈增490萬,達歷史新高。
我們分理處是我縣的偏遠鄉村,我一個人負責5個村2600余戶的信貸工作,我不怕苦不怕累,常年在村里奔波,一次,一個村里的姓張群眾為女兒辦助學貸款,因為當事人沒有來無法完善手續,他急的發火還對我罵罵咧咧的,我再三忍耐,還是趁下班時間上門為其做好手續,讓孩子拿著5000元如期入學,他全家感動的說:“信貸員寬宏大量真是活菩薩!”我們信用社成為村經濟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為多交客戶朋友,我主動擔當起自己的職責,圍繞新農村建設推進農村流通現代化和發展農民合作經濟組織促進農業產業化方面,經常性地開展農業科技金融服務、農業科普知識和專業技術方面培訓等活動,送信貸知識下鄉,送信貸文化下鄉,以豐富的信貸來武裝廣大農戶的頭腦,用知識來改變廣大農民朋友的命運。
惠農“鼓”口袋。經濟是根,民生為本,城鄉差距欲縮小,農民增收是重點。農民收入增長緩慢,是當前制約農村經濟和國民經濟發展的瓶頸。作為堅持為農服務為宗旨的供銷社在帶領農民增收致富方面,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我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這一目標,堅持走“信用社+新技術(新品種)+專業合作社+示范基地+農戶”的新模式,探索農村組織經營的新路子,在促進農副產品轉化增值,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方面大做文章。把示范基地建設,選苗飼養(種植)、生產、管理、信息、技術、加工、銷售等諸多環節的貸款戶連接起來,提高組織化程度,培育優勢特色產業,推進規模產業化,規避市場風險,千方百計提高經濟效益,增加入社農戶收入,讓農民朋友的口袋鼓起來。
利農“贏”口碑。有句話說得好,金杯銀杯不如農民的口碑,金獎銀獎不如農民夸獎。作為服務三農其中一份子的供銷社,搶抓機遇,主動作為,快速發展,爭得地位,積極融入到當前農村改革發展的大潮中去。市供銷社利用基層供銷合作社在農村點多、面廣、站線長的優勢,對現有的資源進行整合和擴展,努力實現大部分行政村村村有信貸戶的致富典型,
變了,鄉村的確變了! 農民口袋飽了,紛紛把余款存在信用社。信用社就是農村商品流通的主渠道。在農資限價、獨家經營的計劃經濟時代,信用社做生意壓根兒不知道“難”字怎么寫,日子過得挺舒坦。可市場經濟的大戲一開場,習慣坐著等客的信用社一時找不著北,經營萎縮,效益低下,迅速滑向了業務“邊緣”。就得創出農村信用社改革新出路---那就是千方百計服務農民!。
歸去來兮——百轉千回終姓“農”。
新農村建設為信用社搭起了振興發展、再鑄輝煌的舞臺。信用社參與新農村建設最有條件,農民的需求、消費習慣我們最清楚,農村市場的特點我們最熟悉,這些都優于城里的大賣場、洋超市。與個體工商戶相比,信用社又有信譽上的優勢,仍然是在農村具有影響力的商業品牌。實踐證明,信用社只有回歸農村才有用武之地,只有扎根農村才有活力和生命力,正所謂: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風潮洶涌,自當揚帆破浪;任重道遠,更需策馬加鞭。信用社在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圍繞“黨員干部受教育,科學發展上水平,人民群眾得實惠”的總體目標,緊扣“科學發展新跨越,服務三農立新功”主題扎實服務“三農”,找準了自身定位,實現了價值回歸,成績可喜,經驗可鑒。
最后我以一首打油詩結束本次演講:
統籌借貸謀發展,三農問題刻心間。和諧社會促發展,四個文明得體現。小康社會步步高,人民生活日日甜。
篇2:銀行某支行住房信貸員崗位職責
銀行支行住房信貸員崗位職責
1、堅持住房信貸原則,以優質服務營銷貸款。嚴禁違反有關法規和行業行為規范發放貸款。
2、認真貸前調查和初審,對貸前調查的真實性負責。嚴格審查借款人提供的各種證明文件、相關資料,對其完整性、真實性、合法性負責;嚴格審查借款用途及具備條件,確保貸款重點投向有穩定收入的城鎮居民家庭,且具備充足的抵押、質押品,或有具有代償能力的單位作為償債保證人的需求客戶。對符合條件的,應提交與借款人收入還款相適應的貸款金額、期限、利率及擔保方式建議,按審批權限逐級報批;已批準貸款,須監督完善相關手續,及時放貸;不具備貸款條件的,應在規定時間向其說明理由,不得無故推諉、拖延壓貸;
3、根據《中國工商銀行個人住房貸款操作規程》,嚴格實施貸后管理,對貸后管理的實效性負責。發放貸款后,按要求及時建立住房信貸綜合管理臺帳,定期維護、鍵全臺帳數據,分類歸檔管理;按住房信貸檔案管理要求,對借款人提供的有價單證、有關證件、資料填制移交清單,入庫歸檔保管;及時通知有關部門凍結質押單證。按貸后檢查要求實施跟蹤檢查,保持與貸款客戶的經常性聯系;定期(半年)核查貸款抵押、保證情況;監督借款人按期還本付息;發現危及貸款安全隱患,及時報告,并提出相關的資產保全建議和措施;
4、監督借款人履約還款,及時催收借款人違約貸款,降低違約率。當期違約,一周內電話催收,經催收無效,須發送催收通知書,上門催收;連續違約(三期或累計六期),視同惡意拖欠,須發送限期清償通知(律師)函,并采取依法訴訟措施追索貸款本息;
5、兼管政策性住房,委托貸款業務;
6、根據上級行和有關部門要求及時編制上報住房信貸報表。完成領導交辦的臨時性工作。
篇3:信用社分理信貸員演講稿
信用社分理信貸員演講稿
信用合作社是中國最大的合作經濟組織, 她生自“三農”,與農民有著天然的聯系。她又長自“三農”,是依托農村市場發展壯大的。時下,科學發展春風乍起, 社會和諧旭日東升。
市農村信用合作社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統一思想,提高認識,著力推進各項工作,使干部職工的思想觀念,從傳統的思維方式中解放出來,不斷增強機關干部職工“慢不行”的危機感、“坐不住”的緊迫感、“等不起”的責任感,營造愛干就是德,善干就是能、多干就是勤、干好就是績的良好氛圍,真可謂是開拓創新無疆界,思想解放無禁區。
我叫,是一名分理信貸員,在領導的帶領下學習溫州人在創業過程中走盡千山萬水,吃盡千辛萬苦,說盡千言萬語,想盡千方百計那種苦心志、勞筋骨的實干精神,踐行科學發展觀,獲得了寶貴經驗,取得了豐碩成果。
靠“農”拓市場。小康社會要建好,發展農村最關鍵。信用社的根基在農村,基礎是農業,主體是農民。沒有了“三農”,供銷社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市供銷社開展多元化、多層次、多方式經營服務,以農為本,靠農拓市場。在農村大力開展新網工程網點建設,并在鞏固傳統優勢項目上,擴大綜合服務社建設;不斷強化合作、拓展專業合作社經營空間,開辟新業務;繼續扶持壯大社有龍頭企業,培育知名品牌,立足榮成豐富的農產品資源,重點培植了以副食品公司為主導的花生加工龍頭,多方支持種植、養殖業。xx年,我本人吸收存款150萬,至年底,我們存款余額達1960萬元,筆年初凈增490萬,達歷史新高。
我們分理處是我縣的偏遠鄉村,我一個人負責5個村2600余戶的信貸工作,我不怕苦不怕累,常年在村里奔波,一次,一個村里的姓張群眾為女兒辦助學貸款,因為當事人沒有來無法完善手續,他急的發火還對我罵罵咧咧的,我再三忍耐,還是趁下班時間上門為其做好手續,讓孩子拿著5000元如期入學,他全家感動的說:“信貸員寬宏大量真是活菩薩!”我們信用社成為村經濟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為多交客戶朋友,我主動擔當起自己的職責,圍繞新農村建設推進農村流通現代化和發展農民合作經濟組織促進農業產業化方面,經常性地開展農業科技金融服務、農業科普知識和專業技術方面培訓等活動,送信貸知識下鄉,送信貸文化下鄉,以豐富的信貸來武裝廣大農戶的頭腦,用知識來改變廣大農民朋友的命運。
惠農“鼓”口袋。經濟是根,民生為本,城鄉差距欲縮小,農民增收是重點。農民收入增長緩慢,是當前制約農村經濟和國民經濟發展的瓶頸。作為堅持為農服務為宗旨的供銷社在帶領農民增收致富方面,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我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這一目標,堅持走“信用社+新技術(新品種)+專業合作社+示范基地+農戶”的新模式,探索農村組織經營的新路子,在促進農副產品轉化增值,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方面大做文章。把示范基地建設,選苗飼養(種植)、生產、管理、信息、技術、加工、銷售等諸多環節的貸款戶連接起來,提高組織化程度,培育優勢特色產業,推進規模產業化,規避市場風險,千方百計提高經濟效益,增加入社農戶收入,讓農民朋友的口袋鼓起來。
利農“贏”口碑。有句話說得好,金杯銀杯不如農民的口碑,金獎銀獎不如農民夸獎。作為服務三農其中一份子的供銷社,搶抓機遇,主動作為,快速發展,爭得地位,積極融入到當前農村改革發展的大潮中去。市供銷社利用基層供銷合作社在農村點多、面廣、站線長的優勢,對現有的資源進行整合和擴展,努力實現大部分行政村村村有信貸戶的致富典型,
變了,鄉村的確變了! 農民口袋飽了,紛紛把余款存在信用社。信用社就是農村商品流通的主渠道。在農資限價、獨家經營的計劃經濟時代,信用社做生意壓根兒不知道“難”字怎么寫,日子過得挺舒坦。可市場經濟的大戲一開場,習慣坐著等客的信用社一時找不著北,經營萎縮,效益低下,迅速滑向了業務“邊緣”。就得創出農村信用社改革新出路---那就是千方百計服務農民!。
歸去來兮——百轉千回終姓“農”。
新農村建設為信用社搭起了振興發展、再鑄輝煌的舞臺。信用社參與新農村建設最有條件,農民的需求、消費習慣我們最清楚,農村市場的特點我們最熟悉,這些都優于城里的大賣場、洋超市。與個體工商戶相比,信用社又有信譽上的優勢,仍然是在農村具有影響力的商業品牌。實踐證明,信用社只有回歸農村才有用武之地,只有扎根農村才有活力和生命力,正所謂: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風潮洶涌,自當揚帆破浪;任重道遠,更需策馬加鞭。信用社在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圍繞“黨員干部受教育,科學發展上水平,人民群眾得實惠”的總體目標,緊扣“科學發展新跨越,服務三農立新功”主題扎實服務“三農”,找準了自身定位,實現了價值回歸,成績可喜,經驗可鑒。
最后我以一首打油詩結束本次演講:
統籌借貸謀發展,三農問題刻心間。和諧社會促發展,四個文明得體現。小康社會步步高,人民生活日日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