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氣反事故措施
?為徹落實部、局“防止電力生產重大事故的重點要求”,根據《電力技術法規》、《電業安全工作規程》及《電力生產安全工作規定》,并結合現場新設備投運、試運的特點,為防止人身傷事故,特制定如下措施:
1強化安全意識,嚴格執行《電業安全規程》
1.1在心中要時刻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八字方針,防患于未然。
1.2在現場工作的所有人員堅持“安全工作規程”的學習。
1.3抓好現場工作人員的安全規程考試,嚴格執行考制度和補考制度,切實做到考試合格上崗。
2防止人身觸電措施
2.1電氣設備一經受電后,應督促運行人員對帶電設備做好醒目、正確的帶電標志,施工的設備與帶電運行設備要做好安全隔離,現場任何人員不得私自移動搬走這些安全措施。
2.2電氣設備停電作業,必須嚴格按規程要求進行驗電和裝設短路接線,地線和接地端必須合格,嚴禁用纏繞法裝設地線,嚴禁攀登設備構架或驗電。
2.3在室內配電裝置上工作,對可能脫落的母線側刀閘或觸頭也要加裝絕緣板,其他形式的電源側刀閘或觸頭也要加裝絕緣套或其他裝置。
2.4發電廠和變電所配電裝置的網門必須加鎖。配電前后標志清楚,嚴禁單人開網門和裝、拆地線工作。
2.5電氣設備檢修作業,必須嚴格危險點分析的規定。
2.6調試人員因工作需要,予合線路側接地刀閘時,通知運行人員進行操作,驗明無電后,方可合上接地刀閘。
2.7線路作業兩端雖已裝設地線,各工作位置必須裝設臨時小接地線。
2.8在配電變壓器臺上工作,高、低側必須有明顯的斷開點,并設專人監護及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操作跌落式保險,必須使用絕緣用具在地面操作,禁止登臺操作。
2.9配電線路作業要嚴格執行驗電和裝設短路接地線的規定,配電線路沒有進行驗電,嚴禁鉆越和跨越導線,用戶電源必須登造冊,并裝“倒向刀閘”,配電人員必須掌握用戶電源的接地情況以杜絕返電。
2.10?高壓試驗時在施加電壓范圍內要設臨時圍欄,禁止其他人進入,并有專業人員臨護。工作人員著裝整齊,保護器具完備。
2.11?絕緣工具必須定期檢查及做絕緣試驗。工作時要按規程進行,所有的電動工具都要加裝“觸電保安器”。
2.12?電氣設備高壓試驗時,所有參加調試試驗的人員必須到現場,由工作負責人主持安排各項安全措施的具體落實,并進行技術交底。試驗工作區要做圍欄(圍繩),并設出入口,指定上下設備標志,嚴禁跨越圍欄。構架上部及其他帶電部位要有明顯警告標志。部分停電作必須設專職臨護人,臨護人要盡職盡責,不得做其它工作。
2.13?在帶電設備周圍嚴禁使用鋼卷尺,皮卷尺和線尺(夾的我屬絲等)進行測量工作。
2..14?在帶電的電流互感器二次回路上工作時,嚴禁將電流互感器二次側開路,工作時必須有專業人員臨護,使用絕緣工具,戴手套,并站在絕緣墊上。
2.15?電壓互感器的二次回路通電試驗時,為防止由二次側向一次側反充電,除應將二次回路斷開外,還應取下一次熔斷器(保險)或斷開刀閘。
2.16?電氣設備部分停電時,應向工作成員交代清帶電部位,其他不明部位應視為帶電。
2.17?電氣操作工作人員,不允許用濕手觸摸電氣設備開關及電氣設備。
2.18?帶電工作應在良好天氣下進行,在作業過程中如突然停電,作業人中應視為設備仍然帶電。
2.19?電氣調試試驗人員在操作和作業中必須配戴近電電報警器。
2.20?電氣設備發生故障,在開始工作前,必須作好安全措施,并指定專業人員臨護,并做好記錄。
2.21?電氣調試試驗人員進行調試試驗時,應配戴手套,穿絕緣鞋。應使用合適的絕緣工具,并且在使用前對絕緣工具進行詳細檢查。
2.22?對于在電廠工作的非電氣工作人員進入電氣運行現場工作時,必須經電廠運行分場專業或主任許可并履行工作票手續,并由運行分場電氣專業派合格人員進行臨護,并按規定要求做好防觸電的安全措施。
2.23?使用噴燈時,火焰與帶電部分的距離,應嚴格執行以下規定:電壓在10KV及以下時不得小于是1.5m;電壓在10KV以上的,不得小于3m。不得在帶電導線、帶電設備、變壓器、油開關附近將噴燈點火。
3防止燒燙傷、電弧灼傷等事故的措施
3.1?凡接觸或接近高溫熱體及有可能噴出高溫熱氣流、火焰的設備必須穿棉布工作服,戴棉布手套(線手套)和口罩。禁止穿化纖服裝接觸此設備。
3.2?不得在高溫汽水管道、法蘭、門桿處停留,不得在防爆門、鍋爐火焰檢查口處停留。
3.3?非電氣人員不得檢修、拆裝電氣設備。
3.4?允許手拉合的低壓力閘在拉合時,必須戴絕緣手套(或線手套)并戴護目眼鏡。
3.5?更換交流低壓保險器,動力直流保險器時,必須戴絕緣手套。
4防止高空墜落傷害事故措施
4.1?擔任高空作業電氣調試試驗人員必須身體健康。高空作業人員必須經過三級安全教育和體檢合格。
4.2?電氣調試試驗人員必須嚴格執行《安規》要求,正確使用安全帽、安全帶、安全網。高空作業人員必須戴安全帽系安全帶。凡發現工作人員的飲灑,精神不振者,禁止登高作業。
4.3?高處作業須先搭建腳手架或采取防墜落措施,方可進行。
4.4?安全帶使用前應進行檢查,并定期(每6個月)進行靜荷重試驗:試驗荷重2205N(225KG),試驗時間為5分鐘,試驗后檢查是否有變形、破裂情況,并做好試驗記錄,不合格安全帶應及時更換。
4.5?上、下層同時進行工作時,中間必須搭設嚴密牢固的防護板、罩棚或其他隔離設施。工作人員必須戴安全帽。
4.6?禁止登在不堅固結構上進行工作,為防止誤登,應在這種結構必要點掛警告牌。
5防止機械傷害的事故措施
5.1?工作人員進入現場、應穿工作服,袖口必須扣好,不應有可能被轉動機器絞住的部分,禁止戴圍巾和穿長衣服、女工作人員辮子最好剪掉,否則必須盤在工作帽內。
5.2?禁止靠近試運設備的旋體和移動部分,嚴禁把手伸入柵欄內。只有在轉動部分對工作人員沒有危險時,方可進行工作。
6?手持電動工具安全檢查項目:
6.1?外殼及手柄不應有裂縫和破損。
6.2?保護接地或接零線連接正確牢固。
6.3?軟電線或軟電纜要完整無損。
6.4?插頭要完整無損。
6.5?開關動作要正確、靈活、無缺陷。
6.6?電器保護裝置應良好。
6.7?機械保護裝置要良好。
6.8?工具轉動部件應靈活無障礙。
6.9?工具的絕緣電阻應符合規定數值。
6.10?工具的電源線應采用三芯、四芯護套軟線。
6.11?工具應存放在干燥無腐蝕場所。
6.12?三級插頭座的接頭,接地插孔應單獨用線。
6.13?使用場所的保護接地阻應符合規定。
6.14?護套軟線插頭不應任意接長、拆換。
6.15?工具接地時應有專人做認真檢查。
6.16?必須正確使用漏電保護器。
6.17?工具必須定期檢查,并設有專人負責保管。
7?防止廠用電動機燒損事故技術措施
7.1?認真貫徹所屬執行《85》黑電生字431號文件“關于電動機燒損原因的分析”和部頒“廠用電動機反事故技術措施”及部頒“廠用電動機反事故措施的分析補充規定”。
7.2?認真做好電動機交接試驗,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7.3?對于定子線圈在槽內松動,槽楔不緊的以及引出線不牢的電動機,要及時進行加固。
7.4?對于定子線圈端部的連線要特別注意固定和檢查,對于工藝結構明顯合理的應加以改進和重新綁扎,防止線圈連線在運行中發生絕緣磨損或斷股事故。
7.5?電機定子引出線的螺絲一定注意緊固。保證壓接可靠,接線端子接觸導電面積合格,防止運行中發熱損壞。
7.6?對于引出線接定子線圈端部,能加固的都要按排加固。
7.7?電動機盡可能輕負荷啟動。
7.8?盡量避免在廠用6KV母線電壓降低的情況下起動電動機。
7.9?帶空氣冷卻器的電動機應注意冷卻器調整和水結露的問題。電動機停止運行時,應關掉冷卻器進、出口水門。
7.10?電動機冷態啟動允許兩次,間隙時間應大于5分鐘,熱態電動
機允許啟動一次,啟動中禁止反復切合電機開關,防止開關觸頭過熱及非全相而燒損。
7.11?電動機嚴防進水,發現水泵盤根漏水應及時處理。嚴禁漏水吸入電動機內,水泵或風機的軸承冷卻水路應通暢,防止堵塞造成冷卻水進入電動機內。
7.12?電動機周圍要保持清潔,通風良好,防止飛灰、煤粉、汽水油污等有害物質進入而損壞電動機。
7.13?防止電動機轉子鼠銅條開焊及斷裂。電機啟動時40℃風溫,銅條溫度達316℃.冷態下連續啟動兩次,銅條溫度為509.4℃,轉子在熱狀態下起動一次,銅條溫度為376.1℃轉子銅條設計規定上限度不超過340℃.所以.應嚴格執行,允許冷態啟動兩次,熱態啟動一次,違者追究責任。
7.14?對于鼠籠式電動機,要認真檢查籠條子與轉鐵芯的堅固情況,發現轉子籠條與芯有松動現象,應采取固定措施。
7.15?兩臺電動機拖動的設備,禁止一臺電動機運行。
7.16?認真做好斷路器、隔離開關和電動機檢修工作。防止電動機斷相運行、燒損電動機事故。
7.17?防止電動機軸承及其它機械部件損壞,更換軸承質量要合格,潤滑油與電坳機轉數要相應。
7.18?防止電動機風扇斷裂。燒損電動機事故的發生。
7.19?對高壓電動機因線圈小頭引線斷裂(斷股)燒損電動機問題采取的項措施。
8?防止接地網事故措施
8.1?新投入運行的電氣設備接地裝置必須符合接地要求。否則拒絕驗收,并不能投入運行。
8.2?結合電氣設備大、小修對電氣接地引線進行檢查,特別是變電所電氣設備和主變大壓器中性點,電流互感器接地引下線,防止人身觸電及設備燒損事故。
8.3?對微機保護系統及微波等設備應設有獨立的接地保護網絡。
8.4?定期對接地電阻進行測試,做好接地網防腐蝕,重點220KV變電所。
8.5?接地網熱穩定校核,嚴格按照變電所,單項或兩地接地短路電流兩秒種熱穩定進行樣核,不合格的進行改造,防止燒斷接地網線。
8.6?每三年反接地網電阻測試一次,并做好記錄。
9?防止開關事故措施
9.1?認真貫測執行部頒“高壓開關設備管理條例”各項規定,加強高壓開關設備的技術管理工作。
9.2?加強對高壓開關齊備運行人員和檢修人員的技術培訓工作。熟悉掌握開關設備設備性能和檢修運行的技術要求及工藝要求。
9.3?新安裝的開關應掌握并檢查各中文件尺寸是否合格,內部是否清潔,液壓機構內部清潔,液壓油合格和各液管路不漏油、滲油、不合格必須處理和更換。
9.4?對新裝及檢修后的開關必須嚴格按照“電氣設備預防規程”和“電氣設備安裝規程”的標準試驗和檢查。
9.5?各種高壓開關安裝和大修后必須嚴格測量開關的同期和合閘速度特性。
9.6?對于小車及真空開關,分、合閘標志必須分明。在投入運行前五防機構閉鎖必須可靠,開關是否在斷開位置,在退出開關柜時,檢查開關是否在斷開位置。
9.7?密切監視開關的滅弧油位,發現油位過低或滲油時及處理,嚴禁缺油情況下開關運行及停送電操作,開關斷開后發現油位低或噴油情況應查原因及時處理。
9.8?嚴格控制開關的大、小修周期,做到到期必修,修必修好的原則,對操作頻繁經常跳合閘的開關應加裝動作計數器,適當縮短開關檢修周期時間。
9.9?定期對高壓開關瓷套和支持瓷瓶進行清掃,嚴防瓷套滲油及進水,加強瓷瓶的絕緣監督,防止瓷瓶污閃和絕緣降低,加強絕緣油的絕緣監督。
9.10?防止電容器套管進水和受潮。
9.11?預防開關慢分、慢合、誤動等機械故障時,加強對操作機構的維護。檢查防水、防潮、防灰、防塵和小動物進入。液壓機構,冬季要有防寒措施,保溫和電熱設備并有恒溫控制器,溫度應保持在5℃~10℃之間。
9.12?檢修后的操作機構,必須檢驗在30-65%額定操作電壓下,是否可靠跳閘,在80%額定電壓下操作合閘線圈的接觸器是否動作靈活,跳閘鐵芯動作靈活,無卡澀現象。
9.13?運行人員應注意檢查熔絲。二次接線是否牢固,分、合閘線圈是否燒壞。
9.14?預防液壓機構漏油及慢分事故。
9.14.1?預防漏油
液壓機構內部保持清潔,航空液壓油保證合格,氮氣儲氣筒活塞密封良好,所有密封應良好,油管卡套良好,防止漏油。
9.14.2?油泵啟動頻繁或補壓時間過長,應檢查原因及時處理,運行中開關檢修液壓缺陷時,如不能停電,必須加機構防慢分裝置。
9.14.3?防止失壓后打壓慢分
9.14.3.1?液壓機構由于漏油失壓或高壓油進入氮氣中造成升壓等故障,必須及時處理,若不能停電而必須檢修,必須采用有效措施,防止修復時重新打壓造成慢分。
9.14.3.2.?在電接點壓力表失壓閉鎖后,開關場防慢分析施做時,嚴禁人為啟動油泵打壓。
9.14.3.3?在使液壓系統泄壓前就將可靠的卡具裝好,故障消除時,重新打到額定壓力后,用手按合閘閥其打開,如卡具能輕易取下,說明故障已排除,如卡具仍被頂住易取下。說明仍有故障,應繼續處理不得強行取下卡具。
9.14.4?每年對液壓操作機構,在合閘位置上分別做泄漏試驗。
9.15.?對220KV開關應檢查鋁帽上是否有砂眼,密封端面應無砂眼,是否平整,密封橡膠良好,檢修時防雨水、防受潮。
9.15.1?各種瓷件聯接和堅固應均勻用力,防止用力過猛損壞瓷件,發現瓷瓶有損壞及時更換并查明原因。
9.15.2?調整開關時應慢分、慢合、檢查卡澀、各種彈簧及裝置均應調整在允許的限度內,應定期檢查有無變型及損壞。
9.15.3?各種開關緩沖器應調整適當,在開關操作中,尤其是合閘操作時應起可靠和良好的緩沖作用。
9.15.4?均壓電容器在安裝時防止“受力”引起滲油,輕微滲油,可調整固定螺絲,嚴重滲油必須更換。
9.16.?檢查保證SF6、SF17開關的本體氣壓0.7Mpa和工作機構壓力3.15Mpa((氣動合閘)30Mpa(液體壓動合閘)如有漏泄應及進處理。嚴密監視SF6、SF17開關的本體氣體微水含量不能高于150PPm。如果高于上述微水含量時,應進行微水處理,否則影響開關的絕緣強度。
9.16.1?對全廠SF6全體開關應定期進行泄漏試驗。并達到漏汽率不大于1%。
9.16.2?每1-3年對SF6及少油斷路器口間的關聯電容器的絕緣電阻、電容量和tgδ測量。
9.17220KV開關及刀閘應有可靠的防誤閉鎖裝置,對損壞的閉鎖裝置及時修復,沒有安裝的應按省局生產(88)第626號文件精神進行安裝。
9.18?高壓廠用變的開關大修后必須做導電回路的電阻測量。
10?防止發電機損壞事故措施
10.1?防止發電機損壞事故方面,要繼續貫徹86年頒發的“發電機反事故措施”以及其它有關事故技術措施。
10.2?抓好新機組投產前的安全管理。加強質量監督的驗收工作,把重大缺陷消除在投產運行前。
10.3?氫冷發電機組,必須按額定氫壓下運行,不得用降低氫壓做為少漏氫和長期維持運行手段,運行中發電機允許氫氣漏量為11m3/d。
10.4?消除漏氫環節,氫氣系統的閥門、法蘭、儀表、密封瓦等定期檢查試驗,保證暢通、不漏氫不卡澀。
10.5?大修后的發電機組應嚴格進行氣密性試驗,不合格者嚴禁投入運行,對發電機轉子護環進行裝配狀態下的探傷檢查。
10.6?加強發電磁機,碳刷維護工作,設專人每天維護檢查二次,避免碳刷冒火,以防漏氫造成爆燃損壞發電機。
10.7?及時清掃發電機磁機冷卻器,防止發電機溫升高,長期線圈過熱影響發電機絕緣。
10.8?運行中的發電機組,現場禁止明火作業,必須明火作業時,必須由廠總工程師批準并且由專業部門測量發電機周圍氫氣的含量,合格方可進行工作。
10.9?嚴防發電機內進油,發電機氫壓與密封嚴格按規定值運行。
10.10?保持發電機的氫氣純度,運行中氫氣純度每天化驗一次。
10.10.1?運行中發電機氫氣純度為98%。
10.10.2?氫站提供氫氣濕度在20℃水濃度不高于0.5g/m3為優質,在20℃水汽濕度不高于1.0g/m3為合格。
10.10.3?運行中發電機氫氣濕度應低于4.0g/m3。高于4.0g/m3時必須查找原因,采取措施。
10.11?嚴格監督檢查發電機內冷水的導電度合格率
10.11.1?運行中發電機線圈內冷水的導電度為2μs/cm。
10.11.2?內冷水導電度超過額定值達到5μs/cm時信號裝置發出警報,運行人員應立即用合格的內冷水更換原有不合格的內冷水,使導電度到合格值以下。
10.11.3?當內冷水導電度達到10μs/cm時,應立即解除發電機負荷并與電網解列。內冷水PH值和銅離子超標時,必須更換內冷水使這兩個值達到標準值。內冷水導電度超標直接影響發電機線圈的匝間絕緣。
10.12?發電機軸室及主油箱內回油中氫氣含量超過1%必須盡快停機消除漏氫根源。
10.13?嚴防發電機出口短路。
10.14?有條件時發電機定子轉子線圈加裝在線檢測裝置。
10.15?內冷水中取樣化驗氫氣含量超過3%時應加強對發電機的監視,同時注意繞組各部線棒溫升,以及機體內是否有水排出。如發現捕集器氫氣含量超過20%時,應立即停機消除故障。
11?防止變壓器損壞事故措施
11.1?防止變壓器進水受潮,防止漏油、滲油,對損壞的密封膠墊應及時更換。
11.2?防止引線套管分接開關接觸不良引起事故。
11.3?防止線圈溫升過高引起線圈絕緣老化和損壞,強油循環設備完好能正常投入運行。
11.4?加強對變壓器絕緣油的耐壓和色譜分析,如發現異常,應立即查找原因。
11.5?嚴禁變壓器本體及套管漏油、滲油現象發生,表面油污應及時清掃,消除所有法蘭放油閥門漏油、滲油點。
11.6?220KV以下的絕緣油應做微機測量。
11.7?大型變壓器應加裝絕緣在線檢測裝置。
12?防止互感器損壞事故措施
12.1?防止互感器進水受潮,防止漏油、滲油,對損壞的密封膠墊應及時更換。
12.2?加強對互感器絕緣油的耐壓和色譜分析,如發現異常,應立即查找原因。
12.3?嚴禁互感器本體及套管漏油、滲油現象發生,表面油污應及時清掃,消除所有法蘭放油閥門漏油、滲油點。
12.4?220KV以下互感器的絕緣油應做微機測量。
12.5?大型互感器應加裝絕緣在線檢測裝置。
13?保護及自動裝置的反事故措施
13.1?保護整定計算的資料必須經現場核實正確后,方可作為定值計算根據。
13.2?因設備參數和運行方式的變化而引起定值變更,繼電保護定值管理必須及時修整方案,保證整定方案與實際相符。
13.3?繼電器通電試驗時,當發現原定值與原通知單相差很大時,應查明原因。
13.4?進入現場調試人員,在動設備前,必須核對設備名稱是否與工作票上的設備名稱相一致,了解被檢驗裝置的一次設備情況及相鄰設備情況,并制定在檢修工作進行的全過程中確保系統安全運行的技術措施,嚴防走錯間隔,誤動保護。
13.5?嚴禁在運行的保護盤上鉆孔,當需要在運行的保護盤附近鉆孔或進行有振動的工作時,必須采取防振措施,必要時停有關保護。
13.6?在保護盤和二次回路設備上工作時,必須將兩側鄰近運行設備的元件端子排等用有“運行中”標志的布簾或絕緣物蓋上,嚴防誤觸,誤碰或墊片彈簧等物掉下造成事故。
13.7?在控制盤或保護盤前后過道上搬運或放置設備時,必須保持足夠的距離,嚴防誤觸運行盤造成開關跳閘。
13.8?繼電器的機構部分檢查,必須列為重點,各項指標符合調試規程要求。
13.9?現場檢驗工作,必須按符合實際的圖紙進行,嚴禁憑記憶工作,如發現圖紙與實際接線不符,必須查明原因,并按正確接線工作,嚴禁盲目草率工作。
13.10?在新型的集成電路及微機保護裝置上進行工作時,要有防止靜電感應的措施,以免損壞設備。測量電路參數時,電子儀器端子與電源絕緣,設備外殼應與保護裝置在同一點接地。
13.11?在進行裝置的整定試驗時,要按有關繼電保護機構提供的定值通知書進行,檢驗工作負責人應熟悉定值通知單的內容,并核對所給的定值是否齊全,所使用的電流、電壓互感器變比值是否與現場實際相符和。
13.12?在帶電的電流互感器二次回路上工作時和在帶電的電壓互感器二次回路上工作應嚴格按照《電業安全工作規程》的有關規定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13.13?在繼電保護各項工作中,嚴格執行“防三誤”措施,防三誤即為誤觸、誤碰、誤整定、誤接線,保證設備安全運行。
13.14?對交流二次電壓回路通電試驗時,必須可靠斷開至電壓互感器二次側的回路,防止反充電。
13.15?對220kV線路微機保護及微機的故障錄波器檢驗時,應在斷開直流后,才可插拔插件,以防止燒損插件。
篇2:電氣事故處理制度范本
1.大面積停電事故應急措施:
(1)遇到大面積停電時,首先應保持沉著冷靜的頭腦的同時,認真分析造成事故的原因,并立即匯報有關上級領導;
(2)制定安全措施,并做好緊急處理故障的準備;
(3)處理停電事故,在確認已經處理完畢后,再試送電;
(4)分析事故原因及特點,做出總結,并做好記錄備案。
2.重大設備故障的處理:
(1)遇到重大設備故障時,首先應保持沉著冷靜的頭腦,同時認真分析造成重大事故的原因,并立即匯報有關上級主管;
(2)采取安全措施,并做好緊急處理故障的準備工作;
(3)緊急事故發生后,應立即開啟全部通風系統,并根據事故情況佩戴防毒面具或氧氣呼吸器進入現場處理;
(4)處理停電事故,在確認已經處理完畢后,再試送電;
(5)事故處理后,應將所有防護用品清洗干凈,工作人員要洗澡;
(6)分析事故原因及特點,作出總結,并做好記錄備案。
配電運行方式
1、酒店供電采用雙供電方式,一路常用3000kv用線,二路備用1000kv用線;
2、酒店高壓配電室負責酒店、餐飲、空調機組、消防、辦公區等供電;
3、配電室三臺變壓器為主用。
4、配電室保護由直流屏供電,控制動力源有直流屏電池供應。
5、一路為常用電路,二路為備用電路。供電線路不能同時投入,要有明顯斷開點。
篇3:電氣試驗區事故及故障處理制度
1.安全用電管理人員一旦遇到事故發生時,須保持鎮靜,及時向生產科長和生產主管副經理報告,并立即盡量設法進行處理。
2.遇到過負荷所引起的跳閘事故時,須對有關設備進行全面檢查,如沒發現問題,可強送一次,若第一次強送不成,則不得再做第二次強送。
3.逢有差動、速斷、瓦斯繼電保護動作時,在未查明原因前不得強送電。
4.若發現接地信號,則首先與生產科長聯系,并由生產科長與有關部門聯系,然后按照生產科長的命令查各開關柜、變壓器,或用分路停電的方法速查原因。
5.遇到強烈的短路引起設備嚴重損壞時,應立即通知生產科長,并迅速向生產主管副經理匯報情況。
6.若遇到事故或故障有可能繼續擴大蔓延或其它危害時,安全用電管理人員應立即切斷電源,然后立即向生產科長和生產主管副經理報告情況。
7.繼電保護動作后,則在合閘前須將繼電保護動作信號復歸。
8.下列操作可不經生產科長和生產主管副經理的命令,允許由安全用電管理技術人員隨時進行
8.1.切斷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電源;
8.2.隔離已損壞的設備;
8.3.當母線電壓消失時,斷開與該母線所連接的斷路器;
8.4.對運行中可能受損傷的設備進行隔離;
8.5.上述操作應在事后立即向生產科長和生產主管副經理匯報;
9.安全用電管理技術人員應拒絕執行危及人身或設備安全的命令,并向發令人陳述原因,同時記入工作記錄,然后報告生產主管副經理請示處理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