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施工全過程質量控制措施
工程施工全過程質量控制措施
總承包方施工現場設專職質量組,主要成員由各分包方、各專業質檢員組成。形成對作業面的全天侯質量跟蹤,每天記錄質量活動,并在驗收記錄上及時簽署檢查意見,報現場監理工程師簽字確認。
1組織保證
結合該工程的特殊性,項目部將由不少于40名專職質量員組成的質量專職檢查小組,專職質量員中包括各專業系統的專業質量員。質量專職檢查小組分三層組成。
1.1第一層專職質量員由各施工班組、各專業施工隊伍設立的專職質量員組成,其全天候、全過程負責本班組所有施工的各分部分項工程的自檢和緊前工序、緊后工工序之間的交接檢工作。該層質量員管理點的集合覆蓋全樓的所有分部分項工程的全部管理點。
1.2第二層專職質量員為傳統意義上的專職質量員,其全天候、全過程負責跟蹤所有分部分項工程的過程控制和過程檢查,負責進行每天的質量檢查紀錄,對于該由監理檢查簽字的項目負責落實,并且對應分部分項工程的交接驗收和內業資料的完善。
1.3第三層專職質量員為項目部設立的專項專職質量員,如專職鋼筋、模板、混凝土、鋼結構、強電、弱電、消防等等分項工程質量員,該層質量員不同于傳統的專職質量員,其僅負責樓宇中某一階段、某一部位、某一分項工程的專職質量控制,設立這一層專職質量員的目的是為了跟蹤控制樓宇施工過程中的關鍵點的關鍵線路中的重要控制部位和控制點。
1.4三層專職質量小組組成項目質量安全控制部。三個層次的專職質量員互相協調,共同為項目部質量目標負責。第一層和第二層專職質量員管理點的集合均覆蓋樓宇全部分部分項工程的全部點和面,即兩層封閉式的質量控制網覆蓋了整個樓宇的各個質量管理點。第三層專職質量員的管理點的集合覆蓋樓宇的重點部位的重要控制點。與第一層、第二層質量員的管理面重復,但管理點和管理方法不同,即其管理目標是對重要的分部分項工程多一層質量控制網。所有質量員均全天候跟蹤對應的質量管理點,負責施工過程質量控制目標的檢查、記錄、收集整理和歸檔。
1.5三個層次的專職質量員到崗到位,及時糾正、指導,及時發現問題。對重要部位、重要工序要進行全檢。各專業工程師和項目工程師堅持巡查,由項目總工每周組織聯合檢查,項目總工、三層質量組組長、各專業工程師、質檢員、施工員、材料員參加,聯合檢查后開總結會,指出質量隱患、問題,分析質量形勢,明確質量要求,確定整改措施,由質量安全控制部驗證整改情況,并在每周的質量例會上匯報驗證情況。
2過程控制中質量方法和制度的保證
對所有分部分項工程,采用如下質量方法和制度進行控制以保證其施工過程中的質量。
2.1方案優化:包括對設計方案和技術方案的優化,設計應考慮施工質量和施工的簡便性,施工方案要有質量的保證措施。重要的方案請專家論證。但優化的方案必須經業主和設計同意方可改變。
2.2模型實驗:對于特殊工程和關鍵工程及新技術、新工藝的工程,除了方案優化、請專家論證以外,還要考慮預先利用計算機制作模型進行模擬施工實驗,以便達到預期的質量效果。對特殊質量要求的混凝土結構等要在現場內設試驗場,進行預澆注試驗,以確定最終滿足設計要求、質量要求的施工方法。
2.3質量目標的分級管理,各級組織,各級部門,各個系統,各個過程和個人根據總目標的分解建立各自目標,通過各級的控制為總目標做貢獻。
2.4在工程開工前:編制項目質量計劃,作為對外質量保證和對內質量控制的依據。
2.5制定分項工程預防糾正措施,預先分析質量通病出現點,制定預防措施,在施工過程中出現的質量不合格制定糾正措施。
2.6明確的工程分包方質量管理制度,分包單位必須編制自身的質量管理制度并報總包審核,其質量管理制度應根據本工程特點,符合本工程總體質量目標要求。
2.7明確的各分包方管理制度,編制總、分包管理制度,以書面協議的方式明確總分包之間各項管理責任的劃分。
2.8質量例會及質量一票否決制:確定每周召開質量例會,對本周的質量活動進行總結,分析質量狀況,對各部門、分包單位進行質量評價,質量控制不符合工程總體質量目標的要求時,實施質量否決,暫停其施工,直至清退出場。
2.9質量預控:結合工程特點及施工項目部的實際情況,在開工之初分基礎底板大體積混凝土、基礎結構、裙房結構、標準層結構、懸臂結構、裝修分別制定質量預控目標。
2.10項目實施有方案:對于工程施工涉及所有分項工程,必須應編制施工方案及施工技術交底,使施工作業人員能具體了解施工工序的關鍵點、控制點,以便在施工過程中對其進行嚴格控制。特別是大體積混凝土、勁性混凝土、斜向模板施工、大直徑鋼筋的連接、懸臂施工階段的加載順序等均需有特別詳盡的施工方案。
2.11編寫新工藝施工工藝卡:結合工程特點,對主要施工項目按有關工藝標準執行,對新工藝應通過試驗研究編寫新的施工工藝卡。
2.12樣板引路制。特別是大厚鋼板的焊接、大直徑鋼筋的連接、裝飾施工等階段均需嚴格執行樣板收路制。
2.13三檢制,三層專職質量檢查小組必須層層嚴格進行三檢制的落實。
2.14掛牌制:操作人員的名字、施工質量等掛牌上墻,使責任落實到具體人。
2.15過程監控制。
2.16做好隱、預檢工作檢查、紀錄。每道工序完成后(特別是關鍵工序),必須進行標識,并報監理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2.17質量處理有復查。
2.18質量文件有檔案。
2.19分部、分項工程核驗制。
2.20成品保護有組織。
2.21環境控制:影響項目質量的環境要素主要有項目技術環境,如地質、水文、氣象等;項目管理環境,如質量保證體系、質量管理制度等;勞動環境,如勞動組合、作業場所等。根據項目特點和具體條件,采取有效措施對影響質量的環境要素進行控制。
3施工過程控制內容
3.1施工前的控制
1)協同確定建設各方對于質量保證工作中的關系和工作流程;
2)審查承包商及分包商的技術資質;
3)協助承建商完善質量管理體系,包括完善計量及質量檢測技術和手段,同時對承包商的試驗室資質進行考核;
4)督促承包商完善現場質量管理制度,包括現場會議制度、現場質量檢驗制度、質量統計報表制度和質量事故報告及處理制度等;
5)與政府質量監督機構建立配合、監督機制,建立外部獨立質量預警體系;
6)組織設計交底和圖紙會審;
7)確定各分項工程的質量標準和目標;
8)對施工場地
進行檢查驗收,檢查施工場地的測量標樁、建筑物的定位放線以高程水準點;
9)對施工組織設計和方案進行審核,保證工程質量具有可靠的技術措施;
10)詳細審核鑒定工程中采用的新材料、新結構、新工藝、新技術的施工工藝方法、材料適用性、施工組織、技術支持及施工方案;
11)對專業系統、材料、設備以及設施進行選擇論證;
12)組織對質量通病的分析,做出專項防制方案;
3.2施工過程中的控制
1)督促承包商完善工序控制;
2)建立質量管理點,及時檢查審核承包商提交的質量統計分析資料和質量控制圖表;
3)嚴格組織隱蔽檢查、檢驗實驗、工序交接檢查工作;
4)組織對質量工作的分析論證,確定階段性質量工作計劃;
5)對重要的工程部位進行平行檢驗和技術復核;
6)組織常規質量檢查,確認整改方案并落實復查結果;
7)審核設計變更和圖紙修改,組織論證方案;對項目部有關部門及時通報質量狀況。
4主要分包方的質量控制
分包的質量控制是本工程過程質量控制的重點,直接影響到最終質量目標的實現。所有分包進場均需與總包簽定質量協議。協議中規定其所必須執行的質量管理制度,所承擔的質量責任,必須的質量管理體系。
4.1玻璃幕墻與總包的質量協調
1)幕墻分包提供有關安裝要求的資料給總包:
*幕墻固定元件在鋼結構上的開孔位置和尺寸。
*幕墻固定元件所覆蓋位置,須暫緩涂底漆和進行防火處理的范圍。
2)總包鋼結構單位提供有關施工細部圖紙給幕墻分包核實。
3)幕墻分包對施工細部圖紙,提供意見,經總包修改后確定。
A)樓板邊緣與斜交格構斜撐搭接位的預留孔
待鋼結構單位動出各斜交格構的定位后,幕墻分包須確定幕墻在非加強與樓層邊緣搭接的細節:
*預留孔的位置。
*幕墻約束梁與樓梁接合點的細節。
*幕墻約束梁的安裝要求。
*混凝土樓板預留孔的位置和尺寸。
*幕墻約束梁由哪方負責安裝。
B)幕墻豎框托架約束節點搭接
在非加強層處幕墻豎框托架會固定于樓板緣梁加面板上,加面板上雖確定由總包或幕墻分包安裝,而加面板要預留螺拴孔安裝幕墻豎框托架。
C)樓層中空處約束節點的搭接
在幕墻約束梁焊接上角片以便安裝幕墻豎框。
D)頂部底面標準處裝系統的搭接
*大樓維護用的軌道支撐柱,會穿越頂部底面的幕墻,幕墻分包雖與結構單位協調配合,進行幕墻的安裝。
*幕墻結構雖預留螺栓孔。另幕墻分包在設計幕墻支撐結構時要考慮建造誤差。
E)幕墻照明設備的安裝搭接。
幕墻設備鋼外殼雖待照明設備安裝在幕墻斜交格構完成后才進行。
4.2機電安裝與總包的質量協調
1)機電的相關資質要報送總包方。
2)對于大型設備,由總承包商協助業主進行公開招標。
3)對于一般設備、部件和主要材料,由總承包商根據以往的施工經驗進行初選,再報業主最終確定。
4)對于其它設備、零部件及材料,由總承包商統一選擇并報業主備案。
5不合格點的處理方法
本工程質量目標由項目部總工程師全權負責,三個專職質量小組全面負責并組織檢查,各專業質檢員應對各自負責的工程質量實施全面檢查。對于出現不合格點的控制管理程序如下:
1)當出現一般不合格或質量通病,質量安全控制部下發質量信息傳遞單,專業工程師、施工員根據問題及時組織返工,使施工質量達到合格。
2)返工后的工程由專業責任工程師填寫信息反饋表,說明返工完成時間和處理辦法,交項目質量安全控制部,項目質量安全控制部及專業質檢員根據信息反饋表對工程進行復查,并填寫工程質量復查表備案。
3)接收和服從業主對工程質量的檢查、監督與指正,根據其開具的不合格信息(包括口頭及書面),立即組織修正、返工,經項目質量部門、專業工程師、專業質檢員復查確認合格后,以書面形式報請業主,并接受業主的復檢。
4)本工程一旦出現嚴重不合格或事故,立即報知業主代表,并由項目質量安全控制部、項目技術部、工程部、項目專家顧問組組織有關人員分析原因,形成書面整改報告上報業主和業主代表及其它有關部門,經有關部門書面認可后按相應的整改方案采取必要的措施,組織人力進行返工,確保工程始終處于合格狀態。
篇2:屋面工程施工過程控制措施
屋面工程施工過程控制
1、屋面保溫工程
本工程選用25厚擠塑型苯乙烯保溫板。為了確保施工質量應先將接觸面清掃干凈,板決應鋪平墊穩,分層鋪設的板塊,其上下兩層的接縫應錯開,各層板間的縫隙,應用同類材料的碎屑嵌填密實,表面應與相鄰兩板的高度一致。
已鋪完的板決保溫層要平整,不得在其上面行走運輸小車和堆放重物
在采購保溫材料時,應注意選擇表現密度適宜、顆粒和粉末含量比例均勻,鋪設前應充分涼干濕潤的板材。使用前的材料必須按照相關標準嚴格控制,加強保管和處理,對不符合規范要求的材料不得使用
2、屋面防水
工程本工程為SBS卷材防水屋面。為防止接縫處滲漏水,各層卷材的銷貼應具有一定的搭接寬度,長邊不小于70mm,短邊不小于100mm。疊層鋪設的各層卷材,在天溝與屋面的連接處,應采用叉接法搭接,搭接縫應錯開。接縫宜留在屋面或天溝側面宜留在溝底。鋪貼前基層必須堅實平整。如基層有松動、起鼓起砂情況時必須剔鑿處理
屋面工程必須按分項逐項檢查驗收,找平層、防水層、保溫層隱蔽前要進隱蔽驗收。屋面工程大面積施工前、先做出附加層及樣板,經質檢人員檢查驗收認可后,方能大面積施工。
篇3:腳手架工程施工過程控制措施
腳手架工程施工過程控制
本工程采用著地搭設的扣件式鋼管施工腳手架。為了擴大施工現場場地,腳手架可以不落地,而是在二層結構層搭設。具體腳手架搭設的要求如下:
腳手架搭設是在腳手架基礎完成后進行的。首步腳手架的步高一般為1600-2000mm,離底部200mm處設置一道大、小橫桿(此道大、小橫桿稱為地桿或地龍),以保持腳手架底部的整體性。底部的立柱應間隔交叉用不同長度的鋼管將相鄰立柱的對接頭位于不同高度上,使立柱受荷載的薄弱截面錯開。當腳手架搭設高度超過30m時,底部宜設置雙立柱用旋轉扣件連接形成整體共同受力。腳手架搭設時先立立柱,立柱架設先立里側立柱,后立外側立柱,立立柱時要臨時牢固。臨時固定方法可與建筑物結構臨時連接,也可設臨時斜撐。架腳手架,切勿單獨一人操作,要防止腳手腳倒塌傷人。立柱立好后,即架設大、小橫桿,當第一步的大小橫桿架設完畢后,即在其上鋪設腳手板,做好固定件,以方便操作者上去架設第二步腳手架。同時,在立柱外側的規定位置及時設置剪刀撐,以防止腳手架縱向傾倒。剪刀撐的設置應與腳手架的向上架設同步進行。
腳手架的小橫桿,上下步應交叉設置于立柱的不同側面,使立柱在受荷時偏心減小。
立柱接桿、扶手接長應用對接扣件,不宜采用旋轉扣件。大、小橫桿與立柱連接扶手與應采用直角扣件。剪刀撐和斜撐與立桿和大橫桿的連接應采用旋轉扣件。剪刀撐縱向接長應采用旋轉扣件,不宜采用對接扣件。所有扣件的緊固是否符合要求,可用力矩扳手實測,要求達到40~70N?m,過小則扣件容易滑移,過大則會引起扣件的鑄鐵件斷裂。在安裝扣件時,所有扣件的開口必須向外,這樣可以防止閉口縫的螺栓的鉤掛操作者的衣褲,影響操作和造成事故。
在架設腳手架時,每完成一步都要及時校正立柱的垂直度和大、小橫桿的標高和水平度,使腳手架的步距、橫距、縱距上下紿終保持一致。
建筑施工用腳手架的搭設進度,一般應高出施工面一步,使在操作面的施工人員有可靠的安全圍護,又保證腳手架的搭設中的穩定如果因此而影響垂直運輸設備向操作面運輸物料時,一般可允許在高出操作面的腳手架留1~2個缺口,使物料能吊運入內,但開的缺口不宜過大,過大的缺口就失去安全圍護的作用。
建筑施工用腳手架原則上不允許開口,不允許從上到下斷開,要使腳手架在平面上沿建筑外沿四周連通。如果因場地限制,建筑施工腳手架必須斷開時,則必須要有可靠措施。一般應在高層腳手架的斷口處的兩側采用雙立柱,并增加腳手架與建筑物結構的連接(可每步均設置連接),在斷口端部要設置剪刀撐,并做好端頭的封閉工作,保證端頭的安全。
當建筑物流水施工的要求或其他原因,使高層建筑施工用腳手架不能四周同時向上搭設,而要保持一定差距時,一般不應有過大的差距。當有差距時,在高低腳手架連接處,高處腳手架斷處規整平直,減少事后清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