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施工過程火災發生技術組織措施

施工過程火災發生技術組織措施

2024-07-11 閱讀 3832

施工過程火災的發生技術組織措施

1.乙炔氣燃油及其它易燃物品不得與氧氣同車運輸,在車內應作可靠的固定,隨車應配置滅火器,長途必須有人押運。

2.易燃物品乙炔氣燃油必須設專庫,專區保管。露天保管乙炔氣燃油必須設遮陽防爆曬設施,氧氣距其它設備易燃材料應大于5m。應有專人經常檢查閥門封蓋封閉完好。集中存放的變壓器油與其它設備材料安全距離應大于10m,且應有圍欄防護。

3.在易燃品庫房,燃油乙炔露天油庫,濾油作業區瀝青油氈作業區及其它可能有揮發性燃油氣區域,均應在明顯處懸掛“嚴禁煙火”警告牌,且配置有效的滅火器材,并定期檢查,不準挪作它用。任何人在上述區域均不得違章動火。

4.施工臨時電源應絕緣好。布置應避開行人并防止車輛的碰掛壓,電源應避開易燃品或采用防爆型電器,用電應使用漏電保護裝置熔絲保護。

5.施工中使用明火,宜保持距其它易燃物大于10m,并應注意用火方向,下方若有可燃物應遮蓋保護。氣割下的鋼結構件不應立即與可燃物混放,作業完畢后應檢查無余火。

6.瀝青鍋用火作業前,應有與鍋配套的封蓋,濕草袋干粉滅火器,并按作業規定使用。

7.夏季禁用汽油酒精在密封容器內作清洗工作。

8.其它執行公司《應急準備與響應控制程序》的規定。

篇2:火災時現場人員行動措施

發生火災時,現場人員應采取什么行動

任何人發現井下火災時,應根據火災性質、災區通風和瓦斯情況,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滅火,控制火勢,并迅速報告礦調度室。在現場的區、隊、班組長應依照礦井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的規定,將所有可能受火災威脅地區(火災瓦斯流經的地區、由于火風壓造成火災瓦斯逆流的地區以及可能發生爆炸的地區等)的人員撤離危險區域,并組織人員利用現場的一切工具和器材進行滅火。電氣設備著火時,應首先切斷其電源。在電源切斷前,只準使用不導電的滅火器材進行滅火。

如果火災范圍大或是火勢猛,則應在撤出災區人員、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穩定風流,控制火勢發展,防止人員中毒和預防瓦斯或煤塵爆炸的措施,并隨時保持和地面指揮部的聯系,根據指揮部的命令行事。如果現場人員無力搶救,同時人身安全有受到威脅的可能或是其它地區發生火災,接到撤退命令時,就要立即進行自救和組織避災。確定控制風流的措施,是控制火勢,減小災情的重要方法。控制風流的方法有:正常通風;減少風量;停風或短路;反風。

一般不能輕易采用停風或減風,特別是當火災發生在瓦斯礦井時,由于停風或減風會使井下風流中的瓦斯濃度增加,有造成瓦斯爆炸的危險。停風或減風還使巷道中分配的扇風機風壓降低,更容易受火風壓的影響。

當火災發生在總進風流中(進風井口、井筒內、井底車場或總進風道等)時,應進行全礦性反風,以防止煙氣流入井下各生產巷道。

火災發生在總回風道中(總回風道、回風井底、回風井內或回風井口)時,必須維持原風流方向,才能使煙流不侵入井下。

井下機電硐室發生火災時,通常應迅速關閉防火門或修筑臨時密閉墻,以隔斷風流。

由于火風壓的作用而產生風流逆轉時,應在火源的進風側修筑臨時密閉墻。這樣可以迅速減弱火勢,從而減少火風壓的作用。

篇3:車管部機動車輛火災預防措施

1、各類機動車輛應配置滅火器,司機應熟練掌握其使用方法。

2、車輛出行前,事先檢查油箱和輸油管是否牢固,防止車輛在行駛中松動、脫落或斷裂,老化的機械零件要及時更換。

3、電源線路的接頭也要經常檢查是否牢固,老化的分電器、點火線圈和高壓線,要及時更換。車輛在行駛中發現電線被燒,應立即斷開電源,車輛減速停放在安全地帶并立即采取撲救措施,防止火勢蔓延。

4、清洗車輛時,必須先將電瓶線拆掉,使用汽油清洗車輛零件時,一定要用毛刷并將機件搬到室外遠離火源的空曠地方,需要照明時應使用手提式應急燈。

5、車輛應停放在有人管理的停車場內或安全可靠的單位內部,以防止犯罪分子進行放火破壞。

6、禁止把擦車用的油棉絲到處亂扔。嚴禁乘客攜帶易燃易爆物品上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