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安全設施技術交底

安全設施技術交底

2024-07-11 閱讀 8826

1安全護欄

1.1設計原則

路側連續設置護欄及中央分隔帶護欄連續布設護欄,具體形式相見護欄設置表。在開口位置設置插拔式活動護欄加防眩板防眩。

路側護欄等級根據危險程度設置如下:

(1)填方邊坡高度小于8m的填方路段設置標準級波形梁護欄。

(2)填方邊坡高度大于8m且小于10m的填方路段設置加強級波形梁護欄。

(3)填方邊坡高度大于10m的填方路段、臨近水邊的路段及小半經外側路段設置SB波形梁護欄。

(4)橋梁兩側(大橋兩側分別加強40m,中橋兩側分別加強32m,小橋兩側分別加強24m)、通道兩側(兩側分別加強8m)路段采用加強級波形梁護欄。

(5)在路肩墻上方設置混凝土護欄,防撞等級為SB級。

(6)如遇填石路基或石質挖方路塹無法采用打入法施工時,采用混凝土基礎。

(7)遇路側設有門架標志立柱等須要保護構造物時,在其兩端共設置12米加強級波形梁護欄。

1.2波形梁護欄材料

波形梁護欄用的各種材料應符合以下各項規定:

(1)波形梁護欄板均采用4mm厚波形梁護欄板,路側采用Φ140×4.5圓鋼管立柱。

(2)護欄板與立柱連接,采用六角形防阻塊連接。

(3)波形梁板、立柱、端頭及連接螺栓所用普通碳素結構鋼(Q235),其技術條件應符合《碳素鋼技術條件》(GB700-88)的規定。

(4)拼接波形梁的螺栓應采用高強螺栓,材料采用45號鋼,其技術條件應符合《鋼結構用扭剪型高強度螺栓連接副》(GB3632~)的規定。

(5)托架、防阻塊材料可用型鋼來制造,其技術條件應符合《冷彎型鋼技術條件》(GB6725-20**)的規定。

(6)立柱埋置于混凝土中時,混凝土用材料應符合交通行業標準《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JTJ041-20**)的規定。

(7)波形梁板,端頭、托架、防阻塊、立柱、螺栓等構件外形尺寸及允許偏差、技術要求和檢驗方法等應符合《高速公路波形梁鋼護欄》(JT/T281-2007)的規定

波形梁護欄的所有冷彎型鋼構件均應采用熱浸鍍鋅處理,鍍鋅量要求除螺栓、螺母、墊圈為350g/m2外,其余構件均為600g/m2。螺栓和螺母等緊固件采用熱浸鍍鋅處理后,應清理螺紋或做離心分離處理,如有條件也可以采用粉鍍鋅處理。活動護欄也應采用熱浸鍍鋅處理,鍍鋅量同樣為600g/m2。

2隔離設施

2.1設計原則

收費站、服務設施、互通立交區附近采用果綠色的熱浸塑鍍鋅焊接片網隔離柵,其余路段采用果綠色的熱浸塑鍍鋅鋁合金刺鐵絲網隔離柵。

(1)全線一般應連續設置隔離柵;

(2)隔離柵遇旱橋梁時,橋梁區段內均設置隔離柵,且兩端與路堤處隔離柵連接封死。隔離柵遇飲用水橋時,橋梁區段僅在河流處不設置隔離柵,引橋區段內設置隔離柵,左右連接封死并與路堤處隔離柵連接封死;

(3)隔離柵遇通道時,應朝端墻方向圍死,不應留有讓人、畜可以鉆入的空隙;

(4)隔離柵與溝渠和流量不大的小涵洞相交時,溝渠跨度H≤3米,隔離柵可直接跨過,但在跨躍處設置異形網片;溝渠跨度3米5米,可采取類似橋梁、通道的處理方法;

(5)焊接網隔離柵的立柱間距為2m,兩個雙向斜撐間距為30m,凡拐角處均設置單向斜撐,立柱基礎為20號混凝土。

(6)隔離柵中心線沿公路用地界線以內30cm處設置。在地形起伏時,焊接網隔離柵按階梯形設置。

(7)刺鐵絲隔離柵的立柱間距為2.5m,兩個雙向斜撐間距為25m,兩個三向斜撐間距為100m,凡拐角處均設置單向斜撐。

2.2技術要求

隔離柵,鍍鋅層與熱浸塑層之間采用特殊的化合物粘結層,避免了熱浸塑層容易脫落這一問題,其抗潮濕和酸堿腐蝕性能明顯提高。

金屬網的鋼絲,宜采用普通低碳鋼絲,并應符合《一般用途低碳鋼絲》(GB343-94)、《一般用途熱鍍鋅低碳鋼絲》的規定。金屬網的規格尺寸應符合規范要求。

3視線誘導設施

3.1布設原則

本項目視線誘導設施主要包括輪廓標、分合流誘導標志和線形誘導標志(分合流誘導標志和線形誘導標志詳見標志部分)。

(1)全線連續設置輪廓標。輪廓標在公路前進方向左、右對稱設置,行車方向左側為黃色、右側為白色。

(2)在設有護欄(含波形梁護欄和混凝土護欄)路段,設置附著式輪廓標,主線設置間距為20m,不設護欄路段設置柱式輪廓標,間距24m。

(3)附著在橋梁鋼筋水泥混凝土護欄上的輪廓標應與附著在波形梁護欄上的輪廓標高度一致。互通立交匝道及路段上設置間距按下表選用。

3.2材料要求

柱式輪廓標柱體采用聚乙烯樹脂制作,板材厚度3mm,上面貼有180mm×40mm的一級反光膜或塑料微棱錐反光片,光學性能應滿足《公路交通安全設施設計技術規范》(JTGD81-2006)、《公路交通安全設施施工技術規范》(JTJF71-2006)中的要求,其顏色應符合《視覺信號表面色》(GB/T8416-1987)逆向反射顏色的規定。

附著式輪廓標后底板采用鋼板制作,其技術要求應符合《普通碳素、結構鋼熱軋鋼帶》(GB3524-83)、《一般結構用熱軋鋼板和鋼帶》(GB2517-81)的規定。

所有金屬構件均應采用熱浸鍍鋅處理,螺栓、螺母、墊圈鍍鋅量為350g/m2,其余構件為550g/m2,螺栓、螺母等緊固件在熱鍍鋅后必須清理螺紋。

4防眩設施

本項目在中央分隔帶主要采用植物防眩,構造物上采用防眩板防眩。材質應符合《公路防眩設施技術條件》(JT/T333-1997)要求,防眩板顏色采用墨綠色,間距1米1塊。

5防落物網

在上跨主線的分離式立交橋、人行天橋兩側設置防落物網,充分保障主線行車安全,設置長度為下穿公路寬度并向路外延長10m。防落物網采用焊接金屬材料并作熱浸塑處理。

6防撞桶

防撞桶設置在高速公路出口匝道與主線分流處路側護欄端頭前、主線收費站收費島前和匝道收費站出口方向收費島前,在車輛高速行駛正面沖撞路側護欄端頭和收費島時,起到緩沖碰撞、降低事故對人、車和道路設施的傷害和損害。防撞桶塑料或橡膠制成,內填廢舊輪胎、砂子或水以增加自重,外貼二級反光膜。使用時要求六個防撞桶組合使用,并采取一定的捆綁固定措施,防止車輛高速碰撞時飛散、降低緩沖效果或飛散防撞桶波及其他正常行駛車輛。

7標志

7.1主線指路標志

在距互通式立體交叉的前基準點2km、1km、500m和0km處,分別設置2km、1km、500m出口預告標志和出口指示標志。

在距服務區2km、1km、減速車道起點及入口處設置用于預告服務區位置的服務區預告標志和服務區標志,在距服務區3km處標志上標明下三個服務區的名稱和距離。在停車區減速車道起點及入口處設置停車區標志。

7.2主線其他標志

(1)匝道匯入主線后基點設置高速公路入口標志;匝道與主線分離后適當位置設置匝道限速標志,提醒駕駛員減速行駛、注意安全。

(2)互通式立體交叉間距大于或等于3km、小于5km時,設置下一出口預告標志。互通式立體交叉間距大于或等于5km時,設置地點距離標志。

(3)在入口匝道與主線合流點上游100米左右處設合流誘導標志,提醒在主線上行駛的車輛注意避讓匯入車輛。

(4)加速車道終點附近設組合限速標志,提醒駕駛員本公路的最高和最低限速。

(5)道路曲線較小路段按根據曲線半徑和長度保證駕駛員在曲線范圍內能連續看到不少于3塊標志設置線形誘導標志(附著在路側護欄上),提醒駕駛員進入彎道,減速慢行。

(6)中央分隔帶開口處設置禁止掉頭標志。

(7)里程牌附著在主線路側護欄上,單側每公里設置一塊,三級反光膜。百米牌附著在主線路側護欄上,雙向對稱設置。公路界碑設在距公路用地線內側0.5m,每200~500m設置一處,曲線段可適當加密。

7.3匝道及被交路標志

·匝道與被交路平交口兩側設高速公路入口預告標志,主要反映高速公路名稱和兩側主要城市,被交路為一級及二級公路時在距離平交口2公里、1公里和500米處設置高速預告標志。

·出匝道收費站,進入被交路之前;進入匝道收費站,在高速公路的兩條匝道分岔處均設置設地點方向標志,幫助駕駛員選擇正確方向。

·出口匝道曲線外側按16米間隔設置線形誘導標志(附著在路側護欄上),部分極小半徑路段可適當加密至12米間距,應保證駕駛員在曲線范圍內連續看到不少于3塊線形誘導標,提醒駕駛員進入彎道,減速慢行。

·匝道收費站前方100米左右處設置收費站預告標志,收費站加寬開始處設超寬車道指示標志,以提醒超大型車輛正確選擇收費口。

·在大、中、小橋及通道等被交路兩端設置限高標志。

7.4標志材料、結構及版面內容

用于標志底板的鋁合金板材,其力學性能應滿足GB/T3880.2的規定。用于技術等級較高的道路時,標志底板應采用牌號為3003的鋁合金板材;大型標志的標志板,應采用牌號為3004或3014的鋁合金板材。版面厚度根據尺寸大小分別取2毫米和3毫米,具體詳見圖紙。滑槽應滿足GB/T6892的規定,同時應具有輕質、高強、耐蝕、耐磨、剛度大等特點,經拼裝后能滿足大型標志板的性能要求。應采用牌號2024的鋁合金型材。標志板采用滑動槽鋼加固,以方便與立柱連接。立柱采用熱軋無縫鋼管或熱軋型鋼制作,鋼柱應進行防腐處理,鋼管頂端應加柱帽。考慮防盜需求,立柱與基礎連接采用防盜螺栓連接并要求焊死。鋼制立柱、橫梁、法蘭盤、抱箍、緊固件等支撐件的力學性能應符合GB/T8162、GB/T13793、GB/T700及有關設計要求并均采用熱浸鍍鋅防腐,預處理完成后,將金屬構件浸入溫度達450~480℃的鋅液中,浸鍍數分鐘后,冷卻后即可。立柱、橫梁、法蘭盤的鍍鋅量為600g/㎡,緊固件為350g/㎡,鍍鋅后必須清理螺紋或做離心處理。鍍層表面應具有實用性光滑,無流掛、滴瘤或多余結塊。鍍件表面應無漏鍍、露鐵等缺陷。

主線及匝道上的指路標志版面一般采用綠底白字(或圖案),連接道路指路標志一般采用藍底白字(或圖案)、主線及匝道上的標志反光膜路側標志采用采用二級規格;門架式標志及單懸標志采用一級反光膜,被交路標志一般采用三級反光膜。鋁合金標志板背面可采用原色。

8標線

8.1主線

(1)車道分界線采用白色虛線,主線實線長6米,空檔長9米,線寬15厘米;互通區車道分界線實線長2米,空檔長4米,線寬15厘米;用以分隔同向交通流,設在同向行駛的車道分界位置。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允許車輛越線變換車道行駛。

(2)車道邊緣線為白色實線,線寬20厘米,用以指示機動車道的邊緣。車道邊緣線應標劃在兩側路緣帶范圍,其內邊線與車道邊緣重合,從而保證行車道的有效寬度。

(3)在互通立交加速車道終點前及減速車道起點前、匝道與匝道連接部及匝道與被交路連接部設置出、入口標線及導向箭頭。導向箭頭應根據所在位置設計車速確定尺寸,但對于同一區域的導向箭頭,應統一采用較高的標準(例主、匝連接部應統一使用主線導向箭頭尺寸),本項目主線、主線與匝道連接部導向箭頭按設計時速80km/h標準設計,其余向箭頭統一按設計時速40km/h標準設計。

(4)為引導車輛順利進入收費站,在收費島前端設置白色分流標線及導向箭頭。在收費島路緣石、島頭防撞基礎上設15厘米寬黃、黑相間立面標線(配合防撞桶使用),提醒車輛收費島位置,避免事故發生。收費站中心線采用寬20厘米的黃色標線標劃,警告對向行駛車輛注意安全。

(5)考慮安全,在收費站前路段上設置白色減速震動標線,提醒駕駛員減速行駛。

(6)在隧道進出口設置彩色防滑標線。

(7)在互通立交、服務區的主線與匝道分合流區域加密設置,設置間距為6m。

(8)標線在中央分隔帶開口處不要斷開。

8.2連接線

平交路口一般采用車道分界線、車道邊緣線、導向箭頭和導流線渠化引導交通,詳見相應設計圖紙。連接線上車道中心線為黃色虛實線,線寬15cm;停止線為白色粗實線,線寬30cm;人行橫道線為白色平行粗實線,線寬40cm,間距60cm。

8.3立面標記

全線在門架標志的立柱、護欄端頭等處加設反光標記,便于夜間車輛識別,進一步確保行車安全。在大、中、小橋及通道等被交路兩端柱及墻上設置立面標記。

8.4標線選材

車道邊緣線、車道分界線及出、入口標線等白色標線采用施工快捷、壽命長、反光性好的熱熔型2號標線涂料,標線漆厚1.8毫米毫米。施工前應對標線材料及玻璃珠進行檢驗,符合規范規定的指標后方可大面積施工,施工應盡量避免在氣溫過高或過低的天氣進行。

收費島立面標線由黃、黑兩種顏色組合,主要由黃色標線向司乘人員提供警醒作用,黑色標線則是作為底色使用。因此黑色標線采用戶外型涂料噴涂,黃色標線采用反光貼膜。施工時先清潔收費島島頭水泥混凝土基礎和路緣石,手工放樣后先刷一層黑色涂料,之后在黃色標線位置涂抹一層底膠,最后貼黃色反光膜,施工時應保證氣溫不低于-2℃。

彩色防滑標線采用雙組分結構的樹脂防滑型涂料,由基料及防滑骨料組成,厚度不低于3mm,顏色為鐵銹紅。

8.5突起路標材料選用

突起路標外形為矩形,其面向行車方向的邊長及平行于行車方向的邊長應符合《突起路標》(JT/T390-1999)的規定。突起路標采用工程塑料及棱鏡級反射器等材料組成,其底面應粗糙以保證粘結劑將其與路面牢固粘結。

突起路標反射體應反射性能均勻,完整無缺角、缺口,突起路標殼體成型應完整,外表面不得有明顯的劃傷,顏色應均勻一致,無飛邊。

突起路標應經抗壓強度試驗,抗壓荷載應大于160KN。突起路標的色度性能、逆反射特性、機械性能、耐候性能、耐鹽霧及腐蝕性能均應符合《突起路標》(JT/T390-1999)的規定。

篇2:建設施工項目法律風險交底書

建設工程施工項目法律風險交底書

交底書說明

二、墊資施工的風險

承包人若墊資施工,應在合同中明確約定墊資的數額、利息標準(不高于中華人民銀行發布的同期同類貸款利率)、返還的具體日期。若沒有約定墊資的利息,則承包人喪失利息支付請求權。

三、質量風險

承包人應按國家規范、設計文件和合同標準等約定進行施工,對工程質量承擔法律責任,若因工程質量出現問題,承包人不僅拿不到工程款可能還將面臨經濟、行政乃至刑事責任。

四、安全風險

承包人在施工中應注意現場安全、人員安全。履行安全文明施工義務,不得違章指揮、冒險作業。為建筑工人購買意外傷害險、工傷保險,以分化承包人的風險。分包工程時(專業分包或勞務分包)要跟分包企業(特別提示:分包企業一定要具備相應資質。否則,一旦合同無效,安全責任將全部由承包人承擔)簽定安全責任協議,要求分包企業服從總包單位管理,并全權承擔分包范圍內的安全責任。施工中若出現安全事故,承包人應及時向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報告。否則,承包人會面臨經濟乃至刑事責任。

注:本文僅為少量摘錄。

篇3:市政設施工程人行道磚施工技術交底記錄

市政基礎設施工程人行道磚施工技術交底記錄

工程名稱

部位名稱:道路工程

工序名稱:人行道磚

交底日期

交底單位

交底人

接收單位:道路人行道磚班組

接收人

交底內容:

1.本工程道路人行道磚是按照道路人行道磚大樣圖(圖號)進行施工。

2.本工程道路人行道磚使用材料是:彩色正方形人行道磚預制塊,規格為30×30×5cm.。

3.測量放線:

利用側石為邊線,放出中線;并約隔5m左右測放水平樁,以控制方向及高程。桉標高及中、邊線縱橫掛線,以掛線為依據鋪砌。

4、鋪砌人行道磚時,先鋪一層2cm厚的粗砂進行調平,再進行鋪砌預制塊彩磚。

5、預制塊鋪好后,用水泥砂漿填灌板縫,并用灰匙搗插板縫至砂漿飽滿。鋪砌完成后即覆蓋淋水養護。

6、無障礙通道的施工嚴格按圖紙進行。

會簽欄

參加單位

參加人員

復核人:記錄人: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