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制冷作業安全操作要點
制冷系統中的安全裝置對生產運行中所出現的異常危險情況,防止發生爆炸或重大事故起到了良好的保證作用。但由于錯誤的操作方式或違反安全技術規程而造成的重大事故還時有發生。因此,為了保證制冷系統安全、正常運行,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1、制定科學而合理、實用的安全操作規程,并認真執行。
2、定時和不定時地進行運行中的巡視檢查(尤其是在系統啟動運行的初期階段),如發現運行中出現異常或根據運行中有關參數的變化趨勢判斷有可能發生異常時,要及時進行運行調整。如果自動調節不能奏效時,可采用手動方式進行。如運行中制冷系統的高壓部分出現異常高壓,發生濕沖程,液爆、液擊等誤操作都將會發生設備重大事故。
一、閥門的安全操作
閥門的啟閉操作是制冷操作中的主要工作。閥門的作用是控制和引導制冷劑的流量和流向,切斷的導通設備與設備之間或設備與外界的聯系。閥門的操作不當肯定會引起不安全因素而出現故障。所以,閥門的操作必須嚴格遵守操作規程,以免造成事故。操作閥門應注意以下幾點。
1、對閥門的操作一定要做到認準對象,決不能要開甲閥門時而誤將不應打開的乙閥門打開而造成人為事故。
2、開啟制冷壓縮機的吸氣閥門、冷凝器或儲液器的出(供)液閥時一定要緩慢進行,甚至要開、停交叉進行,以避免由于開啟速度過快而造成制冷壓縮機的濕沖程,同時在開啟過程中注意傾聽制冷劑的流動聲音是否正常,以便及時采取必要的補救措施。
3、各種閥門在開啟過程中,尤其在接近最大開度時,一定要緩緩扳動手輪,不得用力過大,以免造成閥芯被閥體卡住、閥板脫落等現象。而且在閥門處于最大開度時(以手輪扳不動為限)應將手輪回轉1~2圈。因為對于一般閥門而言,其開度在70%~100%之間時流量變化不大。這樣就可以避免操作者在不了解閥門是開或關的狀態時進行開啟操作而由于用力過大使閥桿變形或斷裂。
4、有液態制冷劑的管道和設備,嚴禁同時將兩端的閥門關閉。尤其在工作狀態下,供液管、排液管、液態制冷劑調節站等管道一般是充滿液體的,在停機前都應進行適當抽空。否則,當在滿液情況下,關閉設備或管道的進、出口截止閥時,因吸收外界熱量,液體產生體積膨脹而使設備或管道引起爆炸事故,通常稱為“液爆”。一般情況下,液爆大都在閥門處崩裂。防止液爆的正確操作是:在關閉液管閥門時,應將管內的液體抽空后再關閉。在特殊情況下,液管不能抽空時,應將液管一端閥門關閉,另一端與設備連接閥處于開啟狀態,如在壓縮機全部停止運轉時,首先應關閉儲液器的供液閥,待系統及液管抽空后再關閉去調節站的總供液閥。
在制冷系統中,可能發生液爆的部位應特別加以注意,這些部位有:冷凝器與高壓儲液器之間的液體管道;高壓儲液器至膨脹閥之間的管道;兩端有截止閥的液體管道;高壓設備的液位計,在氨容器之間的液體平衡管;液體分配站,氣液分離器出口閥至蒸發器(或排管)間的管道,低壓循環儲液器出口閥至氨泵吸入端的管道;氨泵供液管道;容器至緊急泄氨器之間的液體管道;所有可能造成液封的管道。
5、長期不進行啟閉的閥門,應定期進行啟閉靈活性的檢查工作。壓縮機至冷凝器總管上的各閥門應處于開啟狀態。只有全部停車檢查時或因事故需要截斷管路時(壓縮機全部停車后)才可以關閉有關閥門。待事故排除完畢,應全部開啟,掛上禁止關閉的牌子,并做好記錄,以免開車時出現差錯而引起事故。各種備用閥、充液閥、排污閥等,平時應關閉并拆除手輪或加鉛封。對連通大氣的管接頭應加悶蓋,防止誤開閥門造成事故。
6、所有控制閥手輪上,可以掛啟閉牌,調節站上的閥門應注明控制某冷間或某設備的標志,最好在所有靠近閥門的管道上標上制冷劑的流向箭頭。
二、設備的安全操作
1、玻璃管液面指示器角閥平時應呈全開啟狀態。應在一個月左右開關一次,試驗其靈活性。開閥時應先開氣相體閥,后開液相體閥。關閉時,應先關液相體閥,后關氣體相閥。
這樣操作,可使玻璃管先承受氣相所提供的壓力,萬一玻璃管不能耐壓發生意外,事故可小些。對玻璃指示器閥要求在開啟狀態時必須呈全開狀態,不能只開幾圈。因為只有當指示器閥呈全開狀態,當玻璃管發生意外爆裂時,閥內鋼珠可在容器內壓力和外界大氣壓的壓力差值作用下,密閉地被壓緊在指示器閥的內閥座上;若不是呈全開狀態,閥芯頂住鋼珠,鋼珠就不能壓緊在閥的內閥座上,不能起安全保護作用。
2、安全閥和壓力表應定期送檢,浮球閥、電磁閥和遠距離液位指示器等零件,要進行定期檢查、清洗和校正。
3、為了便于安全閥的調試、檢測和更換、安全閥前可裝設截止閥,但在正常情況下截止閥應處于常開狀態。
4、放空器、集油器上減壓閥門應處于常開狀態,以防止容器內的壓力升高,保證安全。
5、冬季設備停止運行時,要及時將冷凝器、壓縮機缸蓋冷卻器、油冷卻器及水管中的剩水放盡,以防凍壞設備。
6、低壓設備如果長期停用,應定期進行設備抽氣減壓,或抽出氨液,以防止在停用期間因溫度升高造成壓力超高的危險。
7、配組式雙級壓縮機停機時,必須先停低壓級壓縮機,待中間壓力降至0.1MPa后再停高壓級壓縮機。
8、中間冷卻器在停用期間,壓力不得超過0.5MPa,如超過0.5MPa,要進行及時排液降壓處理,并查明原因加以消除。
三、設備與管道檢修的安全操作
在設備與管道檢修前應準備好水管、通風機、防毒面具、橡皮手套、防護服裝及臨時急救物品等,以便在拆檢中由于閥門泄露或其他意外情況發生時可及時搶救。
為防止制冷系統檢修時因設備內殘存的制冷劑造成操作者的中毒和窒息,尤其是避免氨與空氣混合到一定比例后通明火而發生爆炸,以及氟里昂制冷劑在遇到明火而分解出劇毒物質,在制冷劑未抽完或未置換完全而未與大氣接通時,嚴禁拆卸機器設備或對設備附件進行焊接作業。
在搶修制冷設備時,為了防止發生觸電事故和其他意外事故,尤其對于集中控制的系統,必須在電源開關、控制操作柜等處掛上工作牌,檢修完后由檢修者親自取下,其他人無權亂動。
在制冷機房、泵房進行設備和閥門檢修時,必須使用36V以下電壓的照明電源,潮濕地區應采用12V以下的照明電源。
在檢修制冷系統的管道時,如果需要更換或增添新管路時,必須采用符合規定的無縫鋼管,堅決禁止使用水煤氣鋼管(有縫鋼管)。
四、充灌制冷劑的安全操作
充灌制冷劑的準備工作及整個充灌過程必須遵守安全技術規程進行。充灌之前準備好各種工具和防護用品,操作人員開關制冷劑鋼瓶時,應站在閥門接管的側面緩慢開啟,以防傷人。鋼瓶角閥凍住時,應將鋼瓶移到暖和的地方解凍或用溫水淋澆角閥解凍,絕不允許用明火烘烤。
鋼瓶應遠離高溫熱源,不能放在太陽下曝曬。充灌現場嚴禁吸煙或明火作業。
篇2:制冷機組作業安全操作規范
一、啟動前的準備
設備在啟動前的準備工作包括以下內容:
1、設備場地周圍的環境清掃,設備本體和有關附屬設備的清潔情況處理。
2、電源電壓的檢查。
3、制冷設備中各種閥門通斷情況及液位的檢查。
4、能力調節裝置應置于最小檔位,以便于制冷壓縮機空載啟動。
5、檢查蒸發冷凝器上的水池是否有水,如果缺水要及時補水。
6、確保油位的正確,視鏡的1/3至2/3處。
7、所有的溫度控制設定在預期的運行溫度值。
8、確保沒有液體制冷劑進入壓縮機,液體是不可壓縮的,并會損壞壓縮機。
二、制冷設備的啟動運行
制冷設備在啟動運行中應注意對啟動程序,運行巡視檢查內容和周期以及運行中的主要調節方法作出明確規定,以指導正確啟動設備和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