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暖交換站:安全操作規程
1、運行前必須詳細檢查各種設備、閥門、儀表等設施,保證其完好齊全。
2、運行操作,首先開啟補水泵,向系統中補水,壓力升至0.2MPa時,啟動循環泵,當系統分水箱壓力到0.4MPa時,停止補水,待系統循環平衡后,逐漸開啟蒸汽閥門,進行熱交換。
3、當停止供熱時,首先關閉蒸汽閥門,再停循環泵。
4、系統供水壓力禁止超過0.45MPa,不得低于0.25MPa。
5、系統中供水溫度要保持在80-95℃之間,回水溫度在70℃左右。
6、系統中嚴重缺水時,應立即關閉蒸汽閥門,停止供汽。
7、注意觀察蒸汽壓力,交換站內的蒸汽壓力要在0.2-0.4MPa運行,當發現其超過0.5MPa時,應立即調整蒸汽管電動閥門,并及時通知電廠處理。
篇2:供熱采暖系統施工管理規范
1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供熱企業(單位)的崗位職責、規章制度建設和標準化管理、運行管理、維修管理、質量管理、安全管理、服務管理、經營管理和檔案信息管理等工作的要求。
本標準適用與鍋爐房、熱力站、室外供熱管線和室內采暖系統的管理。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為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GB/T16811工業鍋爐水處理設施運行效果與監測
CJJ/T88城鎮供熱系統安全技術規程
JB/T10354工業鍋爐運行規程
DB11/097低硫散煤及制品
DB11/139鍋爐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
DB11/381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技術規程
DB11/T466供熱采暖系統維修管理規范
3管理工作總體目標
3.1供熱企業(單位)應在保障供熱質量的同時,規范對采暖用戶的服務。
3.2供熱企業(單位)應采用節能技術措施,實現供熱系統的節能減排,保障各項環保指標達標。
3.3.供熱企業(單位)應確保整個供熱系統的設備完好,在安全狀態下運行。
3.4供熱企業(單位)應供熱系統在采暖季節內的能耗進行計量和統計,建立成本核算體系。
4崗位職責
4.1總負責人職責
4.1.1貫徹執行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和標準規范,遵守法律、法規、執行相關職能部門的規定和文件。
4.1.2主持供熱企業(單位)的全面工作,實現供熱采暖系統管理工作總體目標。
4.1.3負責崗位職責、規章制度建設和標準化管理、計量管理、職工培訓和班組建設等基礎工作。
4.1.4負責組織、協調、檢查供熱運行管理、維修管理、質量管理、安全管理、服務管理、經營管理和檔案信息管理等業務工作。
4.2運行維修管理負責人職責
4.2.1在總負責人領導下,負責本企業(單位)運行、維修、節能、環保、水質、熱計量和供熱質量等管理工作。
4.2.2負責制定專業人員和操作人員崗位責任制,以及運行、維修、節能、環保、水質、熱計量和供熱質量等各項規章制度,并組織培訓。
4.2.3對相關規章制度的貫徹執行情況進行檢查和考評。
4.2.4負責與相關職能部門的聯系、技術支持工作。
4.2.5負責貫徹執行供熱采暖系統運行及維修中的相關安全管理制度。
4.2.6負責執行本企業(單位)安全管理部門制定的事故應急預案。
4.2.7協助本企業(單位)安全管理部門查明供熱運行事故原因,及時處理并進行事故分析,提出解決辦法及改進措施。
4.3安全管理負責人職責
4.3.1負責制定本企業(單位)安全管理制度,并組織培訓。
4.3.2負責安全管理制度的貫徹執行情況進行檢查和考評。
4.3.3負責本企業(單位)各類事故原因的分析、處理及上報。
4.4服務經營管理負責人職責
4.4.1負責本企業(單位)供熱服務管理工作,制定供熱服務管理制度,并對制度的貫徹執行情況進行檢查和考評。
4.4.2負責本企業(單位)供熱收費管理工作,制定收費管理制度,建立供熱預算和成本核算體系,并對制度的貫徹執行情況進行檢查和考評。
4.5檔案信息管理負責人職責
4.5.1負責制定本企業(單位)檔案信息管理制度,并組織實施。
4.5.2負責檢查和考評檔案信息管理制度的貫徹執行情況。
4.5.3負責本企業(單位)各類信息資料的統計、分析和上報。
5規章制度建設和標準化管理
5.1供熱企業(單位)應遵守國家和地方法律、法規,貫徹執行國家、行業、地方標準的有關規定,并依據本企業(單位)的實際和供熱運行的規律,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建立包括技術、管理和工作標準在內的供熱標準話體系,不斷加強運行管理、維修管理、質量管理、安全管理、服務管理、經營管理和檔案信息管理。
5.2供熱企業(單位)應根據企業(單位)管理工作的客觀需求,不斷健全、修訂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維系正常的工作和生產秩序。
5.3供熱企業(單位)應加強標準化管理,按照供熱標準化體系的要求,制定、完善和執行相關標準。
6運行管理
6.1一般要求
6.1.1保證供熱采暖系統按時供熱、停熱,實現采暖期內安全、穩定、節能環保運行,確保供熱質量。
6.12貫徹有關運行管理制度,檢查并考核實施情況。
6.1.3各類操作人員應熟悉、掌握供熱采暖系統有關運行操作規程和安全規定。
6.31.4各類操作人員應做好相關運行記錄并及時歸檔。
6.2運行制度建設
6.2.1供熱企業(單位)應根據相關規范制定崗位責任制、交接班制度、巡回檢查制度和運行記錄制度、安全運行操作規程、水處理化驗制度、設備維護保養與定期檢查制度、鍋爐安全技術資料檔案管理制度和事故報告制度。
6.2.2結合本企業(單位)實際情況建立各項規章制度的檢查和考核辦法,監督規章制度的實施。
6.3運行技術管理
6.3.1運行準備階段
6.3.1.1供熱企業(單位)應根據供熱能力定制整個采暖期的燃料及物資儲備計劃
,并按照計劃落實資金,備齊采暖期間常用的消耗物料和設備易損件。
6.3.1.2燃煤供熱企業(單位)應按照大宗物資比質比價的原則簽訂購煤合同,并按照DB11/097的規定購煤,有儲備場地的在10月31日前應完成需煤量的60%,并做好每場都噴灑和覆蓋工作;儲煤場地不足的,應簽訂并執行購銷合同。
?
6.3.1.3應對供熱系統操作人員進行培訓,考核合格后,方可從事相應的操作。特種設備操作人員應取得國家特種操作人員證書方可從事相應的操作。
6.3.1.4供熱系統運行技術管理部門應根據實際需要繪制供熱調節曲線表、供熱及供電系統平面圖和系統圖,并編制所有的運行記錄文件及報表。
6.3.1.5應向采暖用戶公示系統上水時間、報修、服務電話,做好系統的上水工作和管網的檢漏、排氣工作,待系統上壓后及時進行冷態試運轉。
6.3.1.6正式供熱7日前,城市熱網熱力站、管線應按CJJ/T88的要求進行全面檢查并做好記錄;鍋爐供熱應按DB11/T466的要求,完成對供熱采暖系統的全面檢查和維修,并按JB/T10354的要求對鍋爐本體、輔助設備、安全附件和電氣設備等進行最后的全面檢查和處理,記錄檢查出的問題和處理結果。
6.3.1.7在規定的采暖期開始前7日內,應按JB/T10354的要求點火、升溫,并做好系統的熱態試運行。
6.3.1.8試運行期間,應加強系統調節,解決熱網水力失調及局部不熱的問題。
6.3.1.9對于新接用戶,應提前熟悉相關設備和檔案資料,視新接用戶規模,在規定的采暖期開始前不少于7日做好6.3.1.6和6.3.17項工作。
6.3.2運行階段
6.3.2.1供熱單位應掌握每天的氣象資料,根據氣象變化對各項參數進行及時、科學的調整并記入運行日志,保持運行工況和用戶室溫的穩定。
6.3.2.2對鍋爐及輔助設備的自控系統和儀表進行檢查、調試,使其達到正常運行和指示狀態,對運轉和指示不正常的應及時處理。
6.3.2.3鍋爐及供熱系統采用計算機監控的,應定期進行校驗,保證其正確、靈敏、可靠,計算機應配有性能可靠的停電保護裝置、連鎖裝置、手動和自動轉換裝置。
6.3.2.4城市熱網運行、調節和檢修應有調度指令,調度指令在執行過程中應由運行人員、調度員、運行維修管理負責人和主管領導簽字。
6.3.2.5供熱期間,每周對供熱管網至少檢查一次,檢查時不得少于兩人。
6.3.2.6發生故障時,按應急預案及時組織的、搶修并合理調配負荷。
6.3.2.7每年2月15日前,完成供熱采暖系統的年度普查工作,并按照DB11/T466的要求,于供熱結束后20日之內,完成年度設備檢修和更新改造計劃的編制工作。
6.3.2.8供熱系統停運時,應嚴格按照停運方案或調度指令進行各項操作,并及時完成停爐后的現場清掃整理、能源計量統計和人員安排等收尾工作。
6.3.3運行總結階段
6.3.3.1完成采暖期能耗分析。
6.3.3.2完成采暖期設備及系統運行狀況分析。
6.3.3.3整理采暖期運行記錄及各種資料,立卷歸檔。
6.3.3.4每年4月20日前完成采暖期供熱運行階段總結報告。
6.4運行水質管理
6.4.1水質管理應按GB/T16811的要求執行。
6.4.2水質化驗員應持證上崗并按規定操作和記錄。
6.5運行節能管理
6.5.1供熱企業(單位)應建立運行節能管理制度和能耗統計分析管理體系,并組織培訓和實施。
6.5.2供熱企業(單位)應根據系統運行情況采用適宜的節能技術措施(如氣候補償技術、余熱回收技術、鍋爐集中控制技術、水泵風機變頻技術、分時分區控制技術、水力平衡調試技術等),實現系統節能降耗。
6.5.3耗能設備應全部選用節電設備,推廣使用節水新技術、新產品,合理選用水泵、風機和閥門等。
6.5.4應對鍋爐和換熱站的能耗進行單獨計量,并統計、分析、復核能耗水平。
6.5.5用水設備宜采用循環水,減少直接排放。
6.5.6新建居住建筑應在鍋爐房出口以及熱力站換熱器的二次水出口設置計量總輸出熱量的熱量表,在各樓棟設樓棟熱量表并設置分戶熱量分攤裝置或方法。在供熱開始和結束時準確讀取相關數據并進行統計分析,實行能耗統計管理。對既有居住建筑的供熱采暖系統實施節能改造時,其熱計量應按DB11/381的要求執行。供熱采暖系統的鍋爐運行效率、一次管網輸送效率以及二次管網輸送效率的核算方法可參考附錄A。
6.5.7應按照DB11/T466的要求,對熱計量裝置進行維護、保養、檢修和檢驗,并建立管理檔案。
6.5.8應對各種能耗進行統計分析,自行檢查本供熱采暖系統實際的能效水平,評價節能潛力,提出整改措施,進行節能改造。
6.6運行環保管理
6.6.1運行環保管理工作應按照DB11/139執行。
6.6.2應保證所有、除塵、脫硫等環保設施正常、穩定、達標運行。
6.6.3應采用先進設備對環保設施進行在線監測。
7維修管理
7.1維修管理工作應實現供熱采暖系統完好,確保供熱安全運行和節能環保達標。
7.2一般要求及維修制度建設、維修技術管理、維修施工管理、維修物資管理、維修檔案管理等工作要求,均應按DB11/T466的要求執行。
8質量管理
8.1供熱企業(單位)應嚴格執行有關供熱質量管理規定,根據供熱規模設置供熱室溫監測點,定期測溫,做測溫記錄,檢驗供熱質量。
8.2供熱企業(單位)應建立、健全質量保證體系,對供熱質量、用戶室溫和維修服務等環節實行崗位自查、供熱企業(單位)檢查和和用戶評價。
9安全管理
9.1安全制度建設
9.1.1供熱企業(單位)應掌握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認真貫徹執行有關安全生產的規定和要求。
9.1.2編制適合本企業(單位)情況的各項安全保衛的規章制度及各工種的安全操作規程、應急事故處置預案,建立供熱安全保障體系,不斷改善員工的工作條件,保證安全文明生產。
9.1.3組織對重大安全事故或事故隱患的調查分析,并提出處理意見。
9.2安全監督和檢查
9.2.1建立安全管理的專職機構和專職人員,制定安全生產檢查制度。
9.2.2定期組織安全生產檢查,發現事故隱患及進排除。
9.3崗位安全教育
9.3.1采取措施,使供熱系統管理人員熟悉、掌握有關安全規定及相關法律、法規,并認真貫徹執行。
9.3.2在供熱系統運行前,應對操作人員進行安全教育,保證其具備必要的安全操作知識,熟悉掌握供供熱系統的操作規程和有關的安全規章制度,對新到崗人員應加強安全培訓,考核通過后方可正式上崗。
9.3.3供熱系統運行期間,應對操作人員隨時進行崗位培訓,確保安全操作運行。
9.4事故處理與應急預案
9.4.1供熱企業(單位)應制定事故處理應急預案,并進行供熱應急預案演練。必要時及時修訂事故處理應急預案。
9.4.2供熱企業(單位)應建立搶險隊伍,落實搶險人員、搶修物資及設備,做好處理突發事件的應急準備工作。一旦發生供熱事故,應做到迅速到位,及時搶修。
9.4.3發生供熱事故,應依據相關法律和規定及時向相關職能部門報告。
10服務管理
10.1供熱企業(單位)應按照有關法律和規定制定供熱服務管理制度,并組織實施。
10.2應對服務人員進行職業道德、崗位服務規范及基本技能的培訓,提高服務意識。
10.3供熱企業(單位)應設置具有明顯標識的住戶接待室和收費處,公示相關規章制度、服務范圍示意圖、服務電話、服務標準、收費標準和工作規范等相關資料;鍋爐房、熱力站所在場所也應在室外標明服務電話、服務范圍等相關內容。
10.4供熱運行期間,服務電話應24小時開通,并派專人值守,對質量投訴和報修應立即處置,并于2小時到達現場,24小時內解決不了的應及時告知用戶,并提出初步解決方案。
10.5服務人員在工作時間應統一著裝,佩戴統一制作的胸卡,胸卡標示工作單位、職務、姓名、照片得單位聯系電話等相關內容。
10.6服務人員在到達現場或接待用戶來訪、電話咨詢和投訴時,應用語文明、仔細詢問,說話誠懇、詳細記錄,態度和藹、耐心答復。
10.7供熱企業(單位)應做好用戶服務情況分析和滿意度調查。
11經營管理
11.1供熱收費管理
11.1.1應嚴格執行有關供熱價格標準和稅收政策。
11.1.2應根據有關熱費收繳政策和實際情況制定本企業(單位)的收費管理制度,并組織實施。
11.1.3收費部門應加強供熱合同管理、熱用戶檔案管理、舊欠熱費管理、熱費拖欠訴訟管理、熱費減免管理、熱費發票管理和收費人員管理。
11.1.4供熱企業(單位)應主動與熱用戶簽訂供用熱合同,熱費收繳應執行收費到戶。
11.1.5對于不能按時或者足額繳納熱費的熱用戶,供熱企業(單位)可以向相關職能部門申請調解,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11.1.6應做好熱費收繳情況分析。
11.2供熱預算和成本核算管理
11.2.1供熱企業(單位)應建立供熱預算和成本核算體系。
11.2.2應準確掌握本企業(單位)的實際供熱面積和用戶熱負荷情況,確定消耗定額,制定供熱預算,合理控制成本。
11.2.3實施供熱成本量化統計與考核,進行成本核算,建立獎懲制度。
12檔案信息管理
12.1供熱企業(單位)應按相關規定及時進行采集、報送和存檔,并按檔案信息管理制度嚴格執行。
12.2供熱企業(單位)應對用戶服務檔案、成本核算檔案、財務檔案、工程設備設施及維修檔案、供熱系統運行檔案和數據庫及數據統計資料進行管理。
12.2.1應對服務人員上崗憑證、供用熱服務合同、測溫記錄、報修記錄、回訪記錄、投訴記錄和熱費收繳記錄等用戶服務檔案信息進行管理。
12.2.2應對供熱企業(單位)有關運行、維修、技改等成本信息資料進行管理。
12.2.3應對各項財務報表、憑證和發票等財務檔案信息進行管理,并按照有關財務管理規章制度實施。
12.2.4應對供熱系統設備設施全套施工及竣工圖紙和有關驗收資料、供熱工程設計合同、工程施工合同、產品購銷合同、工程預算書、工程驗書記錄、工程結算書、工程審核意見、工程結算協議、各種合同和檢測報告等工程設備設施及維修檔案領信息進行管理。
12.2.5應對設備記錄、交接班記錄、設備保養搶修記錄、單位主管和管理人員檢查記錄、巡視檢查記錄、事故記錄和系統能耗統計記錄等供熱系統運行檔案信息進行管理,并準確掌握本企業(單位)的用戶供熱面積、用熱特點等基本檔案信息。
12.2.6應對有關主管部門要求上報的統計內容,對收集、錄入、統計、查詢、分析、上報的供熱系統各項數據信息,及由此產生相關信息資料、數據庫及數據統計資料進行管理。
12.3檔案信息管理制應制定完善的檔案管理制度、檔案借閱制度、檔案信息安全保密制度、檔案鑒定銷毀制度、檔案移交制度、檔案人員崗位責任制,以及文書、科技、財務、實物檔案分類方案和保管期限。
12.4對于新接用戶,應做好相應檔案信息資料的交接管理工作。
?
篇3:現場內燃機設備燃燒式加熱采暖設備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安全管理規定
第一章總則
1.[目的]為防止施工現場及其他生產經營場所使用的燃油、燃氣等內燃機設備和燃燒式加熱采暖設備發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保障施工人員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訂本規定。
2.[適用范圍]本規定適用于住總集團所屬建安施工項目工程施工現場、生活區、辦公區、加工區、材料料場以及各生產經營場所、車輛專業運輸單位。
3.[設備范圍]本規定所稱內燃機設備包括:動力內燃機(發動機)及包含內燃機的機械設備如:燃油發電機、燃油砼泵、汽車等。燃燒式加熱采暖設備包括各種燃油、燃氣、燃煤等采用燃燒方式升溫的加熱器具、采暖爐具等。
第二章設備的選用與入場要求
4.[選用要求]施工單位應根據施工項目工程客觀條件科學合理的選用內燃機設備、燃燒式加熱采暖設備。有條件的單位應當本著安全、環保、經濟的前提,優先選用電動、電熱設備。
5.[技術方案]采購和使用內燃機設備、燃燒式加熱采暖設備前應提前了解設備性能,并編制專項方案,明確安全措施。
6.[方案協議]在簽訂的設備租賃、采購經濟合同中應當約定或單獨簽訂協議,明確設備的使用、維護、保養、檢修等工作內容、標準和責任,還應明確出租設備出現故障或事故時的責任。
7.[進場檢驗]內燃機設備、燃燒式加熱采暖設備入場時應進行入場檢驗,并履行設備入場手續。設備接收人員應要求出租、出售方應提供產品合格證書、使用說明書等相關資料。
8.?[出庫]內燃機設備、燃燒式加熱采暖設備出庫使用時應當履行材料設備出庫領用手續,并有書面簽字記錄。
9.[安全交底]內燃機設備、燃燒式加熱采暖設備使用前應當由工長向操作人員進行書面安全技術交底,明確使用方法、安全注意事項以及應急措施。
第三章?設備安全使用要求
10.[使用范圍]內燃機設備、燃燒式加熱采暖設備必須按產品使用說明書的許可范圍使用,按使用說明書進行操作。設備的廢氣排放必須符合國家有關規范要求。
11.?[明確責任人]內燃機設備、燃燒式加熱采暖設備必須落實每一臺設備的管理責任人和管理職責,并對設備操作、管理人員進行專項書面安全技術交底,使用期間專業人員要進行值守,
12.[室外使用]內燃機設備必須設置在室外,嚴禁在有限空間內使用內燃機設備。
13.[設備選址]固定使用的內燃機設備必須遠離生活區、宿舍、辦公室、值班室等人員工作和休息場所以及建筑物的通風口,原則應置于下風向位置,防止出現一氧化碳倒灌的情況。
14.[場所通風及監測]內燃機設備、燃燒式加熱采暖設備工作場所必須通風良好。凡是可能積聚可燃、有毒或窒息性氣體的場所,均應安裝通風設施,設置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并對場所的空氣中氧氣、一氧化碳等成分進行監測。
15.[安全設施標志]現場使用的大型發電機應設置封閉圍欄,懸掛安全警示標志和責任人姓名,由專業人員操作。
16.[內燃機排煙要求]搭設有封閉式的防護棚、隔音棚的砼泵、發電機等大型內燃機設備的廢氣排煙管道必須伸出棚(室)外。
17.[燃燒式采暖設備動火審批]施工現場使用的各種燃燒式加熱采暖設備必須符合消防安全管理規定,制定專項方案,并辦理審批手續。
18.[燃燒式采暖設備排煙要求]建筑物內、室內使用的燃燒式加熱采暖設備應設置排煙裝置,排煙管道必須伸出建筑物外或室外。
第四章設備的管理要求
19.[設備檢查保養]施工現場使用的內燃機設備、燃燒式加熱采暖設備應當依據有關規定進行定期的檢查、維修、保養、檢測。嚴禁私自拆改內燃機設備、燃燒式加熱采暖設備。
20.[停用封存]施工現場停用的內燃機設備、燃燒式加熱采暖設備應當依照有關管理規定進行入庫或現場封存。
21.[特殊天氣要求]遇到雨、雪、大霧等不利于內燃機設備、燃燒式加熱采暖設備一氧化碳散發的惡劣天氣時,應當及時檢查設備工作場所,必要時應監測場所的空氣成分含量,并可根據情況暫停設備使用。
22.[應急要求]使用內燃機設備、燃燒式加熱采暖設備的單位應當制定相應的一氧化碳中毒事故應急預案,并對員工進行專項培訓、演練。如果發現內燃機設備、燃燒式加熱采暖設備使用場所人員出現頭暈、胸悶,手腳無力等癥狀,應該立即與醫療急救聯系,室內進行通風。
23.[檢查與處罰]內燃機設備、燃燒式加熱采暖設備使用單位的安全、行保、機械設備、技術等有關主管部門要對上述設備使用情況進行檢查。發現問題隱患立即采取措施,督促責任單位進行整改并可依據《北京住總集團文明施工安全生產處罰規定》等有關文件對責任單位和責任人進行處罰。
第五章附則
24.[時效說明]本規定自發布之日起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