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實施細則范文
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細則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做好中國科學院院士(以下簡稱院士)增選工作,根據《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的相關規定,特制訂本細則。
第二條中國科學院院士是國家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
第三條在科學技術領域做出系統的、創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貢獻,熱愛祖國,學風正派,具有中國國籍的研究員、教授或同等職稱的學者、專家,可被推薦并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被推薦人應從事自然科學、技術科學和工程科學方面的研究工作。
第四條院士增選每兩年進行一次,每次增選總名額不超過60名。各學部每次增選名額的分配,由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以下簡稱學部主席團)根據學科布局和學科發展趨勢確定。
第五條要特別注意推選符合標準和條件的優秀中青年科技專家。被推薦人年齡(按增選年6月30日實足年齡計算,下同)一般不超過65歲。在各學部正式候選人中,60歲(含60歲)以下的應不少于三分之一。
第六條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僑居他國的中國籍學者、專家,其推薦、評審、選舉的程序和辦法適用本細則,但第二章第十二條除外。
第七條院士增選工作分為院士和歸口初選部門推薦、學部評審及選舉等階段。
第八條資深院士不參加對院士候選人的推薦和學部的評審與選舉。
第九條在院士增選過程中,任何部門、單位和個人不得有違背《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及有關規定的不正當活動。若有違反將嚴肅處理,直至終止對相關候選人的評審,并暫停推薦單位或推薦人的推薦資格。
第二章推薦和確定院士候選人
第十條推薦院士候選人包括院士推薦和歸口初選部門推薦兩種途徑,不受理本人申請。
第十一條院士推薦候選人
(一)每次增選,每位院士最多推薦2名候選人。獲得3名或3名以上院士推薦,且至少有2名院士所在學部與該候選人被推薦的學部相同方為有效。
(二)對65周歲以上的候選人,需要6名或6名以上院士推薦,且至少有4名院士所在學部與該候選人被推薦的學部相同方為有效。
(三)院士必須按照中國科學院院士的標準和條件,獨立推薦候選人,防止被動推薦。推薦人必須確實了解候選人的研究領域、學術水平和貢獻、科學道德和學風等,獨立填寫《中國科學院院士候選人推薦書(院士推薦用)》(以下簡稱《院士候選人推薦書》),并附“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被推薦人附件材料”(以下簡稱“被推薦人附件材料”)。
被推薦人附件材料包括:附件1為被推薦人基本情況表;附件2為被推薦人當前有效的中國國籍證明(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被推薦人還須提供香港特區政府入境事務處或澳門特區政府身份證明局的國籍證明并填寫《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被推薦人國籍情況說明》);附件3為“被推薦人基本情況表”中列出的10篇(冊)以內有代表性的論文、著作、研究技術報告、重要學術會議邀請報告的全文;附件4為主要論著目錄;附件5為重要引用和評價情況相關內容的復印件(注明出處,應為公開出版的學術刊物和著作的引用和評價);附件6為獲獎證書復印件、發明專利證書復印件及其專利實施情況證明材料。
推薦院士對《院士候選人推薦書》所填內容負責,使用院士增選信息系統填寫,生成電子文件并打印。
“被推薦人附件材料”的提供者對材料的真實性負責,其中“被推薦人附件材料的附件1”使用院士增選信息系統填寫,生成電子文件并打印;自行“被推薦人附件材料的附件2-6”并制成電子文件(PDF格式)。以上材料寄送中國科學院院士工作局(以下簡稱院士工作局)。
(四)院士應在增選年的4月30日前(以寄出郵戳為準),將《院士候選人推薦書》和“被推薦人附件材料”及其相應的電子文件,以郵寄并互聯網在線傳輸的方式提交院士工作局。
第十二條歸口初選部門推薦候選人
(一)國務院各部委、直屬機構、辦事機構、直屬事業單位、部委管理的國家局,中華人民解放軍四總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中國科協等為歸口初選部門。其所屬單位或一級學會均可按組織系統推薦本單位、本學會的候選人。歸口初選部門報送的院士候選人年齡不得超過65周歲。
(二)歸口初選部門所屬單位推薦院士候選人時需填寫《中國科學院院士候選人推薦書(部門推薦用)》(以下簡稱《院士候選人推薦書》),并附“被推薦人附件材料”(附件材料包括的內容同第二章第二條第3款)。
推薦單位對《院士候選人推薦書》所填內容負責,使用院士增選信息系統填寫,生成電子文件并打印。
“被推薦人附件材料”的提供者對材料的真實性負責,其中“被推薦人附件材料的附件1”使用院士增選信息系統填寫,生成電子文件并打印;自行“被推薦人附件材料的附件2-6”并制成電子文件(PDF格式)。以上材料寄送院士工作局。
(三)各歸口初選部門應嚴格按照院士的標準和條件,認真負責地組織對其所屬單位推薦的院士候選人進行初選。
歸口初選部門對所屬單位推薦院士候選人的程序要做出嚴格的規定。
歸口初選部門應組成初選委員會,委員不少于11人,必須是由從事科學技術研究工作的研究員、教授級專家組成。初選委員會對推薦的院士候選人進行會議評審并無記名投票,產生初選結果,在規定的名額內獲得贊成票超過投票人數二分之一的候選人方為有效。委員會應如實將評審意見以及組成人員名單、投票結果、推薦意見等填入《院士候選人推薦書》中“歸口初選委員會評審情況”欄,并須有初選委員會負責人的簽名或印章。
(四)各歸口初選部門填寫“歸口初選部門推薦意見”,并按中國科學院各學部分別列出名單,正式行文并連同《院士候選人推薦書》(由負責人簽名,加蓋省、部級印章)和“被推薦人附件材料”及其相應的電子文件,一并于增選年4月30日前(以寄出郵戳為準)以郵寄并互聯網在線傳輸的方式提交院士工作局。
(五)凡雙重領導的單位推薦院士候選人,由主管業務的部門負責組織初選;非業務主管部門推薦院士候選人無效。
第十三條所有推薦材料均不得含有涉密內容。確需提供涉密材料的,按《中國科學院院士候選人涉密材料的評審和管理辦法》執行。推薦材料違反國家保密規定的,將取消候選人的評審資格。
第十四條凡已連續3次被推薦為中國科學院和被提名為中國工程院的有效候選人,停止1次院士候選人資格。
第十五條院士工作局對被推薦人的材料進行形式審查,將審查結果上報學部主席團審議。由學部主席團確認后,方為院士有效候選人。
第十六條院士工作局將有效候選人名單通告全體院士,并在學部網頁和有關媒體上公布。同時通知歸口部門或有效候選人所在單位,將本單位的有效候選人以及相同專業的外單位的其他有效候選人的相關材料一并公示。候選人在5年之內調動工作單位的應同時在調出單位公示。由各學部常委會確定3-5個公示單位,各公示單位要將公示方式、時間等情況及時報院士工作局備案,院士工作局在學部網頁上公布公示單位名單、公示方式和時間等匯總情況。公示時間為1個月。
第十七條有效候選人名單公布后,如推薦院士或歸口初選部門發現候選人存在不符合院士標準與條件的嚴重問題,可及時提出書面材料提交院士工作局。經有關學部常委會討論決定并報學部主席團(或主席團執委會)批準,可終止對該候選人的評審。
第三章學部評審和選舉
第十八條院士候選人的評審和選舉,由各學部常委會組織本學部院士進行。
評審必須嚴格堅持標準,遵循公正、客觀的原則,超脫本部門、本單位、本學科專業的利益,從國家科技事業發展的全局出發,對候選人進行全面、科學的評價。
要注意院士候選人專業的學科涵蓋面,要注意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
對于長期不在國內工作的院士候選人,在堅持院士標準的同時,還應特別考慮其對國家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事業發展所作的貢獻。
第十九條各學部常委會組織本學部院士對有效候選人進行通信評審和會議評審,分別產生初步候選人和正式候選人,最后選舉出院士。
第二十條各學部參加投票的院士人數,必須超過本學部應參加增選工作院士人數的二分之一,評審和選舉有效。
第二十一條通信評審,產生初步候選人
(一)各學部常委會將本學部院士按學科專業劃分為若干評審組(每個評審組應不少于15人),同時將本學部的有效候選人按相應的學科進行分組,并確定初步候選人名額(不超過各學部增選名額的2.5倍)以及監票小組人員名單。
(二)評審組評審:各學部辦公室于6月5日前將本學部有效候選人的《院士候選人推薦書》、“被推薦人附件材料”有關內容、評審組選票等分別寄送本學部相應評審組院士。院士對本評審組的有效候選人進行評審打分,于7月5日前將評審組選票寄送到本學部辦公室(以寄出郵戳為準)。7月15日前,本學部主任會議確認打分結果。
各學部常委會根據院士要求,如認為確有必要交流有關情況,可由各評審組組織召開非正式會議。院士自愿參加會議。會議于6月30日在同一地點召開。
(三)學部評審:各學部辦公室于7月21日前將評審組打分結果和初步候選人選票寄送本學部院士。院士對本學部的全部有效候選人進行評審打分,于8月5日前將選票寄送到本學部辦公室(以寄出郵戳為準)。
(四)各學部常委會于8月15日前確認本學部評審打分結果,按初步候選人名額,以得分多少為序產生初步候選人。與規定名額的最后一名分數相同者,均為初步候選人。
(五)各學部常委會確定初步候選人的主審小組。主審小組一般為3人,其中可有1位推薦院士或與被推薦人同一單位的院士。主審小組對初步候選人系統性、創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貢獻等提出評價意見,對初步候選人的學風、提供材料的準確性等提出審查意見,供本學部會議評審時參考。如有必要,主審小組可以適當方式征求國內外同行專家的意見。
(六)院士工作局將初步候選人名單印發全體院士,同時在學部網頁和有關媒體上公布。
第二十二條會議評審,產生正式候選人
(一)各學部常委會組織召開本學部評審會議,對初步候選人逐一進行評審。
(二)主審小組介紹初步候選人情況和主審小組意見。
(三)在院士討論評議的基礎上,全體與會院士進行無記名投票,按得票數多少為序產生本學部正式候選人。正式候選人名額為各學部應增選名額的1.2倍。
如遇有獲得贊同票數相同而超過正式候選人名額時,則對票數相同者再投票表決,取票數多者入選。
第二十三條選舉院士
(一)學部常委會組織本學部院士對本學部的正式候選人進行無記名投票選舉。
(二)獲得贊成票不少于投票人數三分之二的候選人,按照本學部的增選名額,根據獲得贊成票數多少為序依次入選,滿額為止。如遇有獲得贊成票數相同而超過應增選名額時,則對票數相同者再投票表決,以增選名額為限,取票數多者入選。
第二十四條各學部常委會審查確認本學部的選舉結果,經學部主席團審議批準后,呈報國務院備案。
新當選院士需簽署承諾書,履行院士的義務。不簽署承諾書者,視為不接受院士稱號。
中國科學院將院士增選結果書面告知當選院士和歸口初選部門,并以書面形式向全體院士通報,同時在學部網頁和有關媒體上公布。
第二十五條其他事項
(一)出席評審會議不足三分之二會議時間的院士,不能參加投票。
(二)因故不能到會的院士,如提供書面意見,可在對有關候選人進行情況介紹和討論時宣讀或說明。
(三)評審會議期間,經學部常委會同意,可邀請其他學部的院士到本學部介紹有關候選人的情況。
(四)評審過程實行回避制度,回避范圍為直系親屬和主要旁系親屬。在介紹和評議某候選人時,需要回避的院士應暫時離席。
(五)各學部選舉院士初步候選人、正式候選人和院士使用的選票,由院士工作局統一印制,票面加蓋本學部印章有效。選票欄目為:圈選欄、編號、候選人姓名(性別)、年齡、專業,其中編號依次按照學部、學科組、候選人姓氏和名字的拼音音序排列。
(六)投票選舉前,各學部推選監票院士2-4人,負責監督本學部的投票選舉工作。投票結束后,在監票人監督下開箱驗票、計票。計票結果需由監票人簽字確認,并報各學部常委會認定。
(七)會議評審暨會議選舉院士一般于增選年11月的第一周各學部同時進行。
第四章附則
第二十六條對候選人投訴信的處理,按《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投訴信處理辦法》辦理。
第二十七條院士增選工作的保密問題,按《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保密守則》執行。
第二十八條推薦材料的審查辦法
(一)推薦材料和推薦手續必須按照《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和本細則的有關規定,經過審查驗收,以確定其是否有效。
(二)審查驗收的內容包括:推薦書、附件材料以及電子文件是否齊全,推薦手續是否完備;被推薦人的國籍、專業技術職務以及所從事的學科專業范圍是否符合規定等。
第二十九條推薦學部的確定
(一)院士候選人推薦學部的確定,原則上應尊重推薦人和歸口初選部門的意見。
(二)不同渠道推薦同一院士候選人,在推薦的學部不一致時,如有3位或3位以上院士推薦且均推薦到同一學部,以院士推薦的學部為準,否則,以其歸口初選部門推薦的學部為準。
(三)僅有院士推薦或僅有部門推薦,若推薦的學部發生矛盾時,則以該被推薦人的學科專業劃歸為原則,確定其所屬學部;學科劃歸不明確或有異議的,可與推薦人或推薦部門商定。
(四)如被推薦人學科專業明顯不屬于推薦書填寫的學部,則由相關學部辦公室對其學科專業進行核對,共同協商,提出書面調整建議,分別報請各自學部主任同意后,作相應調整。調整時,應符合第二章第十一條第(一)、(二)款的規定。
(五)根據以上原則,對院士候選人被推薦的學部作出調整后,由院士工作局分別通知其推薦人或歸口初選部門,說明調整的原因。
第三十條本細則經學部主席團批準實施,由學部主席團負責修訂和解釋。
篇2:高速監理工作考評實施細則
第一節總則第一條為更好地規范全線監理工作,加大現場監理的管理力度,確保監理工作質量,結合公司對監理工作進行過程管理及目標管理的需要,特制定本細則。第二條本辦法適用于江口至都格高速公路江口至甕安段建設項目各監理單位及其監理人員,在監理服務合同關系存續期間所進行的合同規定范圍內的監理工作考核。第三條監理工作檢查、考評及獎罰由項目公司組織進行。項目公司成立考評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考評工作辦公室負責具體組織實施。第四條監理工作考評原則:以實現監理優質服務為目標,以現場考核和實測為依據,通過獎罰辦法,獎優罰劣,達到提高監理工程師整體服務水平的目的。第二節監理工作考評強制性標準第五條監理工作考評強制性標準包括監理紀律,背離合同行為以及監理人員更換、設施設備配備的強制要求。第六條監理工作紀律1、嚴禁觸犯國家、地方的法律、法規或規章。2、嚴禁向承包人推薦分包商或材料供應商。3、嚴格收受賄賂或貴重禮品。4、嚴禁吃、拿、卡、要和故意刁難承包人。5、嚴禁采用虛假計量手段,損害業主利益。6、嚴禁工作時間擅離職守,造成嚴格后果。7、嚴格工作失職,造成嚴重后果。8、嚴禁拒不執行業主指令或欺騙業主。9、嚴禁接受承包安排的娛樂、旅游或療養性活動。10、嚴禁向承包人報銷各種費用。11、其他情節嚴重的各種違約行為。第七條嚴禁發生由于監理單位的直接或間接原因,造成承包人在質量、進度、費用、安全等方面,出現嚴重背離合同事件。第八條為確保監理合同的正常實施,監理單位所有人員在合同期間未經業主同意不得擅自更換。(變更后的監理履約名單應附后)第九條監理單位投入現場的設施設備必須滿足監理工作的開展和監理合同的要求,不得出現因設施設備的不到位而影響監理工作。(按監理合同約定的滿足監理工作開展的設施設備投入名單附后)第三節監理工作考評實施辦法第十條成立安江公司監理工作考評領導小組:組長:郭伍軍常務副組長:孫術學副組長:周若來成員:質量監督部、工程管理部、計劃合同部、安全環保部、技術咨詢部、綜合辦公室辦公室設在質量監督部,負責監理日常管理及考評組織工作。第十一條考評工作每季度組織一次。第十二條考評內容主要包括監理工作質量保證體系,工程質量控制,工程進度控制,工程費用控制,合同、信息管理,監理資料,廉政建設、職業道德和宣傳工作,公司綜合評價九大部分,實行量化打分考評監理單位的綜合工作水平。具體情況見監理工作質量考評表。第十三條分項考評的扣分一般不超出分項考評的規定分,但當某一分項考評不合格的情況發生多次,將追加考評扣分。第十四條工程檢查項目公司在對駐地辦的日常檢查、監督中,將隨機對已完成的工程項目進行抽驗、復查,以考核監理對工程質量控制及驗收狀況。項目公司日常檢查作為監理考評檢查的一部分,按30%計入考評得分。第十五條資料審閱、報表審查項目公司在駐地辦或施工現場,隨機查閱監理資料,考核監理資料的完備和及時性。項目公司對駐地辦按要求報送的各類報表進行審查,以降低監理錯誤報表的返工率。第十六條跟蹤檢查項目公司對駐地辦的關鍵性工作或出現的關鍵性問題進行跟蹤監督,借以評價監理工作的規范性和監理工作質量控制程度。第四節考評獎懲辦法第十七條根據本辦法對各駐地辦進行綜合考評計分,按綜合得分的高低對駐地辦進行獎罰。第十八條季度綜合考評:綜合評分在90以上(含90)的駐地辦將被評為“優勝駐地辦”,獎勵駐地辦8萬元,獎勵高駐、副高駐個人1萬元、8千元,并授予“優勝駐地辦”流動紅旗;綜合評分在80-90(含80)分之間,獎勵駐地辦5萬元,高駐、副高駐個人5千元、4千元;綜合評分在70-80(含70)分之間,處罰駐地辦3萬元,處罰高駐、副高駐3千元、2千元;綜合評分在60-70(含60)分之間,處罰駐地辦5萬元,處罰高駐、副高駐5千元、4千元;綜合評分在60分以下的駐地辦處罰8萬元,處罰高駐、副高駐1萬元、8千元,約見監理公司法人代表;連續三次綜合評分在60分以下的駐地辦,單位信用評價直接定為D級,更換高駐及主要監理人員,直至清退監理單位,并通報有關主管單位。第十九條年度考評工作:年度考評分值根據當期季度考評情況結合各季度目標完成情況進行年度考評。年度考評分為季度考評分的加權平均值,計算式為:年度考評分值=當年第一季分值×0.2+當年第二季分值×0.25+當年第三季分值×0.25+當年第四季分值×0.3。項目公司將對階段目標考評第一名的駐地辦進行獎勵,對階段目標考評最后一名進行處罰。年度考評分在90(含90)分以上且為第一名獎勵30萬元;年度考評分在90-80(含80)分之間且為第一名獎勵20萬元;年度考評分在90(含90)分以上且為第二名獎勵20萬元;考評分低于80分且為最后一名處罰10萬元;其他情況不獎不罰。第二十條:監理單位季度及年度考評得分與施工單位綜合考評名次掛鉤,監理單位監管施工標段綜合考評得分前三名,每標段增加總分1-3分,監理單位監管施工標段綜合考評得分后三名,每標段減少總分1-3分,以促進監理單位加強對施工單位的過程監督和控制。一本辦法由中交安江高速公路有限公司負責解釋。
二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實施。
篇3:化工界區施工作業安全管理實施細則
第一條?為了切實做好化工裝置試車、保運、檢修、改擴建工程的安全管理,杜絕火災、爆炸等安全事故的發生,落實化工界區施工作業安全,確保化工界區施工作業人員職業健康,根據股份公司《中國化學工程集團公司化工界區施工作業安全管理規定》制定本細則。
第二條承擔化工裝置試車、保運、檢修、改擴建工程的分公司(項目經理部)要根據現場實際購置小型、實用的檢驗檢測器具并正確使用。
第三條本細則適用于公司承建化工裝置試車、保運、檢修、改擴建工程。
第四條在化工界區進行試車、保運、檢修、改擴建項目施工時,須遵守國家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標準、規范及公司有關安全生產的規章制度,須執行建設單位安全生產管理制度、須向建設方辦理相關施工許可手續。
第五條化工界區施工作業須按規定編制施工方案或安全專項方案,方案應涵蓋危害辯識和風險評估內容。須依據風險特點制定相應的控制措施和應急救援預案,按程序審核批準,并對應急預案進行演練。
第六條施工作業實施前,須依據施工作業現場實際情況和具體安全防護特點,建立并持續完善施工現場安全管控體系,安排具有相應資質的安全管理人員,配備相應的檢測、監測裝備和專業防護器材及個人防護用品,并履行確認程序。須在項目準備階段進行危險源識別,會同建設單位進行危險源識別確認,并簽署相關安全生產協議書。
第七條化工界區施工作業人員和管理人員,須在進入現場前,由具備相應資格人員進行具有特定作業場所和特定介質防護特點的專項安全教育。每項作業前,須由具備相應資質人員對作業人員進行安全技術交底,并由雙方簽字確認。進入現場的作業人員,必須正確佩戴符合標準的勞動防護用品,對有特殊要求的作業人員必須進行作業前的身體檢查。特殊場所必須按規定配備能滿足要求的安全防護裝備。
第八條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持有效證件上崗,作業人員必須配帶特殊界區標志。未取得特種作業許可證的人員嚴禁從事特種作業。
第九條進入施工現場的所有工、機具必須要進行檢查,不符合安全標準的工、機具不得進入施工現場。機動車輛進入易燃易爆作業場所,必須經有關方面審批,并按規定配置防火罩。
第十條嚴格動火作業制度。未辦理動火作業許可證或動火作業許可證級別不能滿足作業場所需要的,嚴禁動火;對已辦理的動火作業許可證應仔細查閱其相關內容是否齊全、真實,發現問題應立即與有關方面聯系解決,嚴格落實許可證中明確的各項安全措施;嚴禁超出動火作業許可證規定的時間、地點、范圍、部位動火。具體執行標準見《廠區動火作業安全規程》HG23011-1999。高處動火作業必須采取防止火花飛濺的遮擋措施,電焊機二次側把線必須絕緣良好、地線必須接地良好。具體執行標準見《廠區高處作業安全規程》HG23014-1999。
第十一條嚴格作業許可制度。動土、用電、用水、用氣(汽)、斷路、進入密閉空間、抽堵盲板等必須辦理作業許可證,未辦理或完善作業許可證的項目,嚴禁擅自施工。具體執行標準見《廠區動土作業安全規程》HG23017-1999、《廠區斷路作業安全規程》HG23016-1999、《廠區盲板抽堵作業安全規程》HG23013-1999。
第十二條進入已使用過的設備、容器、管道內施工,必須要與其他系統進行可靠隔絕(加盲板或拆除一段管道),對盲板和起重要阻斷作用的閥門必須實行掛牌管理。對設備、容器、管道進行吹掃、置換,取樣分析合格后方可進入,保持容器內作業人員與監護人通訊暢通,定時應答。作業區須有通風措施,必要時必須堅持強制通風。要派專人監護,配備相關應急器材、車輛、專業人員,做好應急救援準備。具體執行標準見《廠區設備內作業安全規程》HG23012-1999。
第十三條化工界區施工作業,必須堅持獨立的檢測、監測和復測、復驗。對于化工界區施工作業所涉及裝置和設施及周邊環境,必須進行獨立的檢測和復測,并進行記錄(記錄表見附件)。施工作業時,須依據現場實際制訂監測和復驗方案并落實。
第十四條發生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質泄漏,所影響區域必須立即停止作業,將人員撤離至安全地點。
第十五條在有爆燃氣體風險空間和環境施工作業時,須使用不產生火花的工具(如木、銅質工具),嚴禁使用鐵器敲擊,不能穿著釘鞋,并設置有效的防靜電措施。
第十六條裝置和設施試壓時,須在合適位置配置兩塊以上壓力表,嚴禁敲擊和強震動,嚴禁帶壓施工作業。編制施工工藝時,應盡量避免對裝置和設施進行氣壓試驗。對工藝要求需要必須使用氣壓試驗時,要在時間、區段、人員安排和應急管理及相鄰社區或單位告知方面采取更加嚴密的措施。須編制危險性較大工程專項施工方案報送專家審批。
第十七條未經許可,嚴禁觸動生產裝置的閥門、控制按鈕、指示儀表等。
第十八條在已具備運轉能力傳動設備施工作業時,應采取可靠的斷電措施(取出保險或拆除電源接線),經重新啟動確認無電后掛好安全警示牌,并設專人監護。具體執行標準見《廠區設備檢修作業安全規程》HG23018-1999
第十九條容器和設施內照明電壓應不大于36V,在潮濕場所、狹小空間內作業照明電壓應不大12V,燈具及電動工具必須符合相應安全要求,不得使用絕緣老化或破損的器具和器材。
第二十條嚴禁用裝置內的管道、設備、金屬結構和其他金屬物體作為電焊機二次側地線使用。
第二十一條化工界區施工作業所用臨時用電線纜和電氣設施需明確責任人,執行定期檢查和定期更換。
第二十二條拆除裝置和設施前,要編制專項安全施工方案。必須確認裝置和設施已經斷電、泄壓、降溫、排盡物料、沖洗、置換、吹掃干凈,經檢測合格后方可進行施工作業。
第二十三條嚴禁利用未經核算和審核的建筑物、構筑物、管道、管架作滑車組吊點。
第二十四條特殊裝置設備、容器內,多人作業時應采取相應措施對進出的作業人員進行清點、確認、核實。
第二十五條嚴肅化工界區施工階段責任管理。對于未進行中間交接的生產裝置,必須明確管控責任,落實管控措施,執行管控紀律。未經施工方許可,禁止任何名義的進入和擅動。
第二十六條本細則由公司授權安全監督部負責解釋。
第二十七條本細則自發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