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培訓管理辦法
以下是一則員工培訓管理辦法范本,僅供各位公司員工管理者參考,希望大家從這則培訓管理制度中,深切了解如何做好員工培訓管理工作。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目的
為規范和促進培訓工作持續、系統地進行,提升員工職業技能和素質,以達到公司與員工共同發展的目的,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適用范圍
本辦法適用于**公司(以下簡稱公司)全體員工。
第三條培訓宗旨
全員培訓,終生培訓。
第二章培訓體系
第四條培訓的職責
(一)公司人力資源管理機構作為人力資源開發和培訓的歸口管理部門,掌握培訓管理準備工作要點,主要負責培訓活動的計劃、實施和控制。
(二)其他各部門負責協助人力資源管理機構進行培訓的實施、評價,同時負責組織部門內部的培訓。
第五條培訓內容
培訓內容包括知識、技能和素質培訓。
(一)知識培訓
對員工進行本專業和相關專業新知識的培訓,使其具備完成本職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知識和適應未來工作所需的新知識。
(二)技能培訓
對在崗員工進行崗位職責、操作規程和專業技能的培訓,使其在充分掌握理論的基礎上,能自由地應用、發揮、提高。
(三)素質培訓
對員工進行心理學、人際關系學、社會學、價值觀的培訓,建立公司與員工之間的相互信任關系,滿足員工自我實現的需要。
第六條培訓形式
培訓形式分為公司內部培訓、外派培訓和員工自我培訓。
(一)內部培訓
1.新員工崗前培訓。指公司為新員工介紹有關公司的基本背景情況,使員工了解所從事的工作的基本內容與方法,幫助員工明確自己工作的職責、程序、標準,并使他們初步了解企業及其部門所期望的態度、規范、價值觀和行為模式等,從而幫助其順利地適應企業環境和新的工作崗位,提高工作績效。具體內容見《新員工崗前培訓》。
2.崗位技能培訓。指公司為更新/擴展員工知識面、增強員工技能,為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減少工作失誤以及工作輪換、橫向調整和晉升做準備。具體內容見《崗位技能培訓》。
3.轉崗培訓。根據工作需要,公司原有從業人員調換工作崗位時,按新崗位要求,應對其進行崗位技能培訓。轉崗培訓可視為新員工崗前培訓和崗位技能培訓的結合。
4.繼續教育培訓。指具備專業技術職稱的從事專業技術管理工作的員工每年應參加不少于72小時的繼續教育。每年由各相關專業部門于年初提出本專業年度繼續教育培訓計劃安排,報人力資源管理機構審核,經總經理批準后,按計劃執行。
5.部門內部培訓。指各部門根據實際工作需要,對員工進行小規模的、靈活實用的培訓。部門內訓由各部門組織,定期向人力資源管理機構匯報培訓情況。
(二)外派培訓
外派培訓是指培訓地點在公司以外的培訓,包括公司組織的各種培訓、國內外短期培訓,海外考察,MBA課程進修培訓、企業經理人培訓、資格證書培訓等。具體內容見《員工外派培訓》。
(三)員工自我培訓
公司鼓勵員工利用業余時間積極參加各種提高自身素質和業務能力的培訓。
第七條培訓檔案
(一)人力資源管理機構應建立培訓工作檔案,包括培訓簽到表(表HR-px001)、培訓教師檔案、培訓往來單位檔案、培訓人數、培訓時間、學習情況、獲得的各類培訓資料目錄、內部考試試卷等。
(二)人力資源管理機構應建立員工培訓檔案,填寫《員工培訓記錄表》(表HR-px002),將員工接受培訓的具體情況和培訓結果詳細記錄備案。
(三)各部門組織內部培訓時,填寫《員工培訓記錄表》,將員工接受培訓的具體情況和培訓結果詳細記錄備案,并送人力資源管理機構存檔。
第三章培訓資源建設與管理
第八條培訓資源包括培訓師、培訓教材、培訓設施設備、培訓經費等。
第九條培訓講師
(一)培訓講師分為內部講師和外部講師,人力資源管理機構應建立培訓講師檔案供各部門培訓調閱使用。
(二)內部講師由公司各級管理者和業務骨干構成,各級管理者負有培訓員工的義務和責任。內部培訓師可以報銷一定金額書籍費,視每年培訓的次數而定。
(三)外部講師是通過公司聘請的授課講師,其課酬根據實際情況和培訓預算確定,通過培訓效果的評估決定是否繼續聘請該講師。
第十條培訓教材
(一)培訓教材包括內部教材和外部教材,教材的載體可以是書面文字、電子文檔、錄音、錄像等形式,教材由人力資源管理機構統一管理。
(二)內部培訓教材通過以下渠道建設:
1.工作過程中的經驗分享與教訓總結;
2.企業本年度重大事件(成功或失敗)的案例;
3.培訓師組織開發;
4.人力資源管理機構組織開發;
(三)外部培訓教材引入和消化
公司聘請外部機構進行培訓的,外部機構應提供教材,教材由人力資源管理機構統一歸檔管理;
公司員工參加外派公開課程的,應在培訓結束1周內將教材的原件或復印件交人力資源管理機構存檔。
內部講師可以借閱相關主題的教材。
第十一條培訓設施設備
培訓設施設備的建設、購置、維護和管理依照“資源共享、充分利用”的原則由公司辦公用品管理機構統籌。
第十二條培訓經費
公司每年投入一定的經費用于培訓,經費專款專用,主要用于培訓、講師培養等。
培訓費用的報銷范圍包括學費、報名費、資料教材費用等。
為了便于管理,因培訓所發生的交通、餐飲費用在各部門預算費用中列支,按公司標準報銷。
第四章培訓計劃與實施
第十三條培訓計劃
培訓計劃包括年度培訓計劃和月度培訓實施計劃。
人力資源管理機構每年11月初發放《培訓需求調查表》(表HR-px003),部門負責人結合本部門的實際情況,將《培訓需求調查表》匯總,并于12月初前上報人力資源管理機構。人力資源管理機構結合公司的發展戰略、培訓需求調查情況、人事考核、人事檔案等信息,制定公司的年度培訓計劃(表HR-px004)。年度培訓計劃應包括培訓的具體負責人、培訓對象、確定培訓的目標和內容、培訓經費的預算等。年度培訓計劃經總經理批準后,以公司文件的形式下發到各部門。
各部門根據年度培訓計劃,于每月25日前制定下月培訓實施計劃,送人力資源管理機構備案。
第十四條部門內部組織的不在公司年度培訓計劃內的培訓應由所在部門填寫《部門計劃外培訓申請表》(表HR-px005)報人力資源管理機構,經總經理同意后,由相關部門組織實施。
第十五條對于臨時提出參加各類外派培訓的員工,應經所在部門負責人同意,填報《員工外出培訓表》(表HR-px006),經所在部門分管領導批準后,報人力資源管理機構備案。
第十六條培訓實施過程原則上依據人力資源管理機構制定的年度培訓計劃進行,需要調整的,應向人力資源管理機構提出申請,上報人力資源管理機構分管領導審批。
第十七條人力資源管理機構負責對培訓過程進行記錄,保存過程資料,如電子文檔、錄音、錄像、幻燈片等。培訓結束后以此為依據建立培訓檔案。
第五章培訓效果評價與考核
第十八條人力資源管理機構應通過培訓效果評價提高培訓效果。以決定是否需要更進一步接受培訓、或改進培訓工作方法。
第十九條常用的培訓效果評估方法有如下幾種,效果評估與培訓考核可以結合在一起做。
1.培訓課堂考核(紀律和態度)
2.培訓評估
3.考試、總結、工作筆記、案例分析
4.現場操作
5.日常工作應用(有記錄或成果)
6.工作改善計劃或方案,并組織實施
7.分享、授課或主持研討會
8.工作業績
第二十條公司組織的各類培訓必須進行培訓效果評估,由學員填寫《課程評估調查表》(表6),征詢受訓人員對本次培訓課程的安排、培訓師進行評估,以利以后工作。
第二十一條培訓結束后學員應創造性的將在培訓中獲得的知識、技能在工作中應用,人力資源管理機構將不定期的到各部門了解培訓后學員行為的改變程度。
第二十二條培訓評估與考核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學員在學習中遵守紀律、認真學習;評價本次培訓的效果以便于改善培訓工作;督促學員應用培訓所學的知識和技能。
第二十三條員工在培訓期間不得無故終止培訓。
第二十四條學員是培訓考核活動中的被考核人,培訓考核一般由學員的上司負責,人力資源管理機構協助。跨部門學員的考核由人力資源管理機構組織考核。可要求受訓者寫出培訓小結,總結在思想、知識、技能、作風上的進步,與培訓成績一起放進人事檔案。
第二十五條員工達不到培訓要求的,培訓費用由員工自理。
第二十六條人力資源管理機構于每年六月底對培訓效果及要求進行總結,并通過月季度培訓計劃的實施加以修正。
篇2:A公司員工培訓管理辦法
A公司員工培訓管理辦法
一、目的
為規范公司員工培訓管理和指導公司的員工培訓活動,提高員工的知識水平、工作能力、工作績效和工作品質,不斷發掘人力資源潛力,使員工不但能更好地完成本職工作,而且能得到全面的發展,從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促進企業的持續發展,制定本辦法。
二、適用范圍
本辦法適用于公司員工入職培訓、崗前培訓、在職培訓的管理及相關事宜。
三、培訓的基本原則
1、戰略性和長期性。
2、針對性,即目的明確,對象清楚。
3、實用性,即切合企業實際,能解決問題,講求效能。
4、分級分類進行,即因材施教,考慮參訓對象的需求和接受能力。
5、人才平等競爭,即保障員工人人有培訓提高、發展成長的權力和機會。
6、內部培訓為主,外部培訓為輔。
7、注重培訓效果,嚴格考核和擇優獎勵原則。
四、公司和員工的義務、責任
1、培訓是企業組織管理的基本職能,也是企業的責任和義務。
2、公司將依法建立職業培訓制度,投入和使用一定的培訓經費,根據公司實際,有計劃地為每位員工提供培訓機會進行職業培訓。
3、公司每一個優秀的管理者和技術骨干都應是合格的培訓者。
4、員工應依法履行勞動義務,遵守本辦法的管理規定,積極參與公司的培訓活動,自覺提高勞動素質和職業技能。
五、工作職責劃分
1、按部門職能劃分
1)集團行政中心統籌集團的培訓工作,負責集團員工培訓職能管理和年度培訓規劃、報批,并負責集團職能部門培訓的職能管理和具體年度培訓計劃的編制工作。
2)各子公司行政人事部負責本公司員工培訓的職能管理和具體年度培訓計劃的編制工作(未正式設立行政人事部的子公司由集團行政中心負責)。
3)培訓主管部門或用人部門負責具體培訓課程的教學計劃制定和組織實施等職責。
4)授課部門及指定人員負責具體培訓課程的教材、考核試卷的安排和擬制。
5)凡受訓人員于接獲培訓通知時,除因重大疾病或重大事故經該部門經理出具證明免于受訓外,應于指定時間內向主辦部門報到。
2、按培訓類別劃分
1)入職培訓由集團行政中心組織,子公司行政人事部及相關部門配合。
2)崗前培訓、在職培訓由用人部門或該項培訓的主管部門組織,行政部門協助,相關部門配合。
六、管理細則
1、培訓的目標
培訓的目標是要通過培訓讓受訓人員具備相應的知識、意識和能力,養成高尚的品德,處理業務能力達到科學化,成為自強不息的從業人員;同時使員工深切體會公司的使命和前景,并激發其求知欲、創造心,充實自己不斷努力向上;同時也應意識到未能滿足企業和崗位要求而將被社會淘汰的后果。
2、培訓需求認定
1)入職培訓:新員工加盟公司的時候,為了使其盡快適應公司的文化、環境,融入整個員工隊伍中去,需進行入職培訓。
2)上崗培訓:在新員工入職、內部轉崗或升遷有對崗位知識、崗位技能掌握不夠的情況時,需進行上崗培訓。
3)在職培訓:各部門根據崗位要求、外界科學技術發展狀況、個人能力現狀等需求,提出本部門的在職培訓項目。
4)特殊人員培訓:國家規定的特殊工種或需持職業資格證書上崗的工種,比如質檢員等五大員、項目經理證、防雷設計人員資格證、防雷施工人員資格證等。
3、培訓的時機
1)入職培訓在新員工辦理入職手續后未正式到崗之前,一般在新員工報到之日由集團行政中心組織進行。
2)上崗培訓在該員工正式上崗前進行,一般在新員工入職、轉崗、升遷三天內由用人部門組織進行。
3)在職培訓每年11月由各部門填寫《培訓需求計劃申請表》提供培訓需求計劃,由各子公司行政部匯總成《子公司年度培訓計劃》經子公司總經理審核后,報集團行政中心匯總交行政總監、總裁審批后,安排在下年度進行。
4)如果各子公司有例外的在職培訓需求,可以填寫《部門培訓計劃申報表》,經子公司總經理、行政中心批準后交子公司行政人事部安排實施。
4、培訓內容
企業培訓根據目的的不同分為兩類:全員普及型和精英骨干提高型。培訓的內容分為入職培訓、素質能力培訓、專業技術培訓、勞動安全培訓和知識技能更新培訓五大類。
1)入職培訓:入職培訓至少安排一天,入職時由新員工學習《員工手冊》及相關人事、行政制度,由集團(或各子公司)行政人事文員負責安排并作相關解釋,經過學習認可后由新員工在《員工手冊》后頁簽名確認;每月25日左右定期安排新員工集中培訓,由集團行政中心組織新員工學習《員工手冊》及培訓專用教材,并了解新員工的工作和生活情況。主要有以下內容:
A、集團簡介:企業發展概況、集團組織結構、企業發展遠景;
B、企業文化:集團及公司標識設計含義、經營理念、企業精神、經營宗旨、員工行為規范等;
C、所屬公司簡介:組織結構、部門職能、運行流程。
D、公司規章制度:聘用制度、薪酬制度、福利制度、考勤制度、辦公秩序管理制度、集團局域網管理制度等等。
E、參觀工廠及生產現場。
2)素質能力培訓:
A、企業文化、員工手冊及規章制度的培訓;
B、管理培訓;
C、培訓者培訓,等。
3)專業技術培訓
A、崗前培訓:部門職能、崗位職責、作業指導書、工作標準、工作聯系等。
B、崗位專業技術培訓:崗位應知、應會內容,如作業指導書、崗位說明書、崗位工作標準、適用法規、規章制度要求等。(考慮到行業的特殊性,為更好的幫助新的營銷業務人員熟悉業務,并給予適當的保護,新營銷業務人員實行一個月無考核的上崗培訓機制。)
C、特殊專業技術或崗位資格證書培訓;
D、質量控制培訓,等。
4)勞動安全培訓:
A、入司安全教育;
B、車間安全教育;
C、施工安全教育;
D、特殊工種安全教育;
E、消防安全教育,等。
5)知識技能更新培訓:
A、相關新法規、新標準的培訓;
B、新理論、新知識的培訓;
C、新興科學技術
的培訓;
D、先進的管理模式及管理方法、技巧的培訓等。
5、培訓考核
1)原則
各類培訓,均應對學員的學習效果及成績進行考核,考核(含試卷)由培訓講師和培訓主管部門負責進行。
2)考核方式
根據不同崗位、不同課程,安排不同的考核方式。公司的考核方式有筆試(開卷、閉卷)、口試、實踐操作或其任意組合。
3)考核成績
A、考核成績分為四種:優(90分以上)、良(80-90分)、及格(60-80分)、不及格(60分以下)四等。
B、考核成績需記錄在《員工個人培訓記錄表》內。
C、考核不合格的需補考直至合格為止,特殊崗位需調換崗位。
D、考核成績可作為員工年度考核、調薪、升職、獎懲等參考依據。
6、培訓資源管理
1)培訓師資:內部培訓一般由公司各部門經理、主管或管理、技術骨干作為培訓教師,或者根據需要請相關咨詢老師、行業專家等進行授課,師資的決定由行政部門組織選聘工作,報經集團行政總監審批,總裁核決;外部培訓則按實際規定執行。
2)培訓資料:各種法律法規、作業規程、規章制度、體系文件、培訓專用教材等培訓資料由各培訓主管部門或授課部門建立清單進行管理。
3)培訓設施:教學用的儀器設備可采取購買或租借的行式獲得,自購的設備由集團行政中心統一管理。
7、培訓檔案
1)檔案內容:比如實施計劃表、培訓簽到表、培訓資料、培訓考核試卷、培訓評價表、培訓個人記錄、培訓總結、資格證書等均應收集管理。
2)檔案管理:收集、編目、保管、查閱、銷毀規定
A、收集:行政部門在每次培訓項目結束后,將培訓信息登錄在《員工個人培訓記錄表》內,收集諸如試卷、教材樣本、證書復印件等進行歸類整理。
B、編目:員工個人培訓檔案可以按照員工姓名或工號進行編目分類,其他培訓檔案按項目或時間先后順序進行編目歸檔。應將員工資格證書、學歷證復印件、培訓試卷等放入該員工檔案內。
C、查閱:非行政人事部經理、行政總監、子公司總經理授權或其他相關方正當要求,任何人不得隨意查閱員工個人檔案。
D、銷毀:員工培訓檔案保存期為該員工離職后1年,期滿后由行政人事部集中銷毀。
8、培訓教材的選用
1)直接選用公司頒布的有效管理性文件和技術性文件作為教材。
2)直接引進外部成熟且適用于本公司的教材。
3)由授課人根據培訓目標和任務自行準備教材,經該次培訓項目主管部門審定、確認。
4)由公司專門組織力量編寫企業內部教材。
七、適用表單
1、《年度培訓計劃》;
2、《部門培訓計劃申請表》;
3、《員工培訓課程實施計劃表》;
4、《員工內部培訓授課效果反饋表》;
5、《員工個人培訓記錄表》;
6、《培訓簽到表》;
7、《新員工學習員工手冊簽名表》;
篇3:F公司員工培訓管理辦法
F公司員工培訓管理辦法
20**年月日發布()勞培字第號
1.培訓目標
為提高企業員工的綜合素質,激發全體員工的積極性、創造性,增強全體員工對公司的使命感和責任心,更好地適應市場變化和企業管理的要求,制定本辦法。
2.培訓計劃與管理
2.1綜合部是公司員工培訓的主管部門,人力資源部、企業管理部協助。
2.2對公司全體員工的培訓要納入公司發展計劃。每年12月底前各部門要提報下一年度的培訓計劃,并填寫培訓登記表報總公司綜合部。
3.培訓方式
3.1公司員工培訓分為定期和不定期培訓兩種方式;
3.2全體員工每年至少安排一個星期的脫產培訓學習;
3.3財務、合同、質量管理人員的定期培訓不少于10日,重點是新法律法規和業務培訓。
4.定期培訓
定期培訓要事先擬定計劃,安排經費,做好教學安排,安排課程表。每期授課結束后要進行考試,考試合格的發給合格證。考試成績記入員工檔案,作為年終考評的依據之一。
5.不定期培訓
根據公司的發展需要,在全體員工中開展不定期的業務培訓。不定期培訓由綜合部按照專題提前安排,報公司經理會議討論決定。不定期培訓可以采取專題形式,針對熱點問題安排學習的內容。
6.培訓教材
6.1公司全體員工的培訓教材由綜合部根據培訓內容選擇,報公司領導批準后購買。教材費用每人每年元;
6.2各部門培訓的教材由部門經理決定,經費控制在元以內。
7.部門培訓
各部室根據自身業務的需要,也可以結合本職工作安排學習內容。各部室的培訓計劃應當報公司綜合部備案。
8.獎勵
8.1公司培訓考試成績優秀者,公司給予一次獎勵元;特別優秀的,可安排到外地考察或者實習。
8.2考試不合格的,準予補考一次;補考仍不合格的,扣發%的年終獎。
9.培訓紀律
參加公司培訓的人員,除因重大疾病或者經公司領導批準外,不得請假,并在規定的時間內向綜合部門報到。
10.附則
10.1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實施。
10.2本辦法修改需經公司董事會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