桶裝飲用水管理辦法
桶裝飲用水衛生管理制度【1】
一是飲用水生產企業必須是取得有效期內食品生產許可證企業并年檢合格,才具有為學校供水資格;
二是飲用水生產企業必須持續保持必備的生產條件、衛生條件、環境條件和檢驗條件,不斷提高質量管理水平,做到不合格產品堅決不出廠,確保產品質量安全;
三是飲用水生產企業作業人員必須有健康證明,企業產品出廠前做到批批檢驗合格后方可出廠。同時應定期在市級質檢機構進行強制檢驗,并為學校提供檢驗報告;
四是加大對飲用水生產企業監督抽查力度,對年內只要有一次抽查不合格企業,取消對學校供水資格;
五是對生產銷售不合格飲用水的企業和故意生產劣制飲用水的違法行為一律拒絕進入校園。
對學校內部自身的管理要求:
學校建立健全生活飲用水管理規章制度,由總務處具體分管桶裝飲用水質量、衛生等相關工作。進入校園的桶裝飲用水必須同時具備下列條件:
一、桶裝水廠家必須具備《衛生許可證》,《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工商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銷售的桶裝飲用水標識上標注QS標志。
二、學校要嚴格執行索證制度,除索取上述證明材料外,對每批供應產品須索取該批次的出廠檢驗報告。
三、學校要嚴格執行登記和備案制度。進入校園的桶裝水,每一批次的索證情況學校都要有專門記錄和復印件備案。
四、學校要選擇有一定生產規模、知名度大、產品質量比較穩定、售后服務較好的企業,合同期不得超過一年。
五、飲水機必須由企業專業人員進行定期清洗、消毒,確保飲水機的清潔。
六、從事飲水機清洗消毒人員應有健康證,并按清洗消毒規程操作。
七、學校設立獨立的桶裝水存放間,環境符合衛生要求,同時安排專職人員管理和運送,確保桶裝水在運送過程的安全。
八、教室做好通風、防塵、環境整潔,桶裝水啟封后,應在一周內飲用完,不要放置在陽光照射的地方。
貴州省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條例【2】
(2007年7月27日貴州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
第一條為保證生活飲用水衛生安全,保障人體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城市供水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管道直飲水供水、瓶裝桶裝供水的單位(以下簡稱供水單位)和個人以及衛生監督管理活動,應當遵守本條例。
第三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生活飲用水衛生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開展生活飲用水衛生宣傳教育,普及生活飲用水衛生知識。
第四條省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全省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工作。市、州人民政府、地區行政公署和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設、水利、環保、質監、價格、規劃、工商等行政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生活飲用水管理工作。
第五條對供水單位和涉及生活飲用水衛生安全的產品實行衛生許可制度。
生活飲用水和涉及生活飲用水衛生安全的產品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衛生標準、衛生規范和衛生要求。
第六條新建、改建、擴建生活飲用水供水工程,建設單位應當在選址階段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申請衛生審查。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自受理審查申請之日起20日內,按照國家規定的衛生標準、衛生規范和衛生要求進行審查并作出決定。審查合格的,發給衛生審查認可書;審查不合格的,出具書面意見,建設單位按照書面意見的要求改進后,重新提出申請。
新建、改建、擴建生活飲用水供水工程設計審查和竣工驗收應當有衛生行政部門參加。
第七條供水單位供水前,應當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申領生活飲用水衛生許可證。未取得生活飲用水衛生許可證的,不得供水。
供水單位取得生活飲用水衛生許可證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供水水質符合國家飲用水衛生標準;
(二)有水質凈化及消毒設施;
(三)有直接從事供水、管水的人員,并持有有效健康證明;
(四)有供水設施清洗和水質消毒、檢驗等衛生管理制度;
(五)配備必要的水質檢測人員和儀器設備;
(六)生產環境、工藝流程、衛生設施、消毒管理等符合國家規定的衛生標準、衛生規范和衛生要求。
第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自受理生活飲用水衛生許可證申請之日起20日內進行審查并作出決定。對符合條件的,頒發生活飲用水衛生許可證;對不符合條件的,作出不予行政許可的書面決定并說明理由。
第九條集中式供水應當符合下列衛生要求:
(一)供水水源水質符合國家有關生活飲用水水源水質的規定,生活飲用水水源保護應當遵守水源衛生防護的有關規定;
(二)配備的水凈化處理設備、設施能夠滿足凈水工藝要求,并保證正常運行;
(三)供水工程中的輸水、蓄水和配水等設施應當密封,定期清洗、消毒并監測,禁止與排水設施相連;
(四)新設備、新管網投產前及舊設備、舊管網修復后應當進行沖洗、消毒,管網末梢盲端易污染處應當定期放水、清洗、消毒;
(五)有與其消毒方式相適應的消毒設備、設施,備有安全防范和泄漏處置的應急設備、設施和個人防毒面具;
(六)劃定生產區的范圍,并設立明顯標志。在其周圍30米范圍內,不得設置生活居住區和修建禽畜飼養場、滲水廁所、滲水坑等污染源,不得堆放垃圾、糞便、廢渣等污染物或者鋪設污水渠道等。
第十條二次供水應當符合下列衛生要求:
(一)供水設施周圍保持環境整潔,蓄水池周圍10米內不得有滲水坑和堆放的垃圾等污染源;水箱周圍2米內不得有污水管線及污染物;
(二)水箱或者蓄水池應當專用并加蓋、上鎖,不得滲漏;
(三)貯水容器和供水設施的材質和內壁涂料應當無毒無害;
(四)保證設施及設備完好,建立健全清洗消毒制度;供水設施每年應當定期清洗消毒;清洗消毒后,應當經具備法定資質的檢測機構水質檢驗合格。
二次供水設施有管理單位的,由管理單位負責設施的日常運轉、保養、清洗、消毒;沒有管理單位的,業主應當委托具有資質的單位或者具有專業知識的人員負責設施的日常運轉、保養、清洗、消毒。
第十一條管道直飲水供水應當符合下列衛生要求:
(一)用戶龍頭出水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直飲水水質衛生標準;
(二)設立專用制水間,制水間面積應當滿足生產工藝的要求,建筑物結構完整;鋪設地面、墻壁、天花板,應當使用防水、防腐、防霉和易消毒、易清洗的材料;地面應當有一定坡度,有廢水排放系統;
(三)水處理工藝和設備應當根據水源水質進行配備,確定合理的處理工藝流程,處理工藝中應當有水質消毒措施;
(四)輸水管道不得與市政或者自建供水系統直接相連。
第十二條瓶裝、桶裝水的生產應當符合下列衛生要求:
(一)建立衛生防護區,防護區界應當設置相對固定標志;
(二)采水設備、輸水管道及貯水設備應當定期進行清洗、消毒;
(三)按照規定設置與生產規模相適應的洗手、消毒、更衣、廁所等設施;
(四)生產過程中,應當采取措施防止外界微生物和其他有害物對水質的污染,過濾材料應當定期清洗和更換,采用的消毒方法應當達到滅菌效果,不得在水中加入任何防腐劑;
(五)包裝容器應當使用獲得生產許可證企業的合格產品;包裝材料應當符合國家食品衛生標準的要求。
第十三條生產涉及生活飲用水衛生安全產品應當符合下列衛生要求:
(一)生產場所應當根據生產產品特點和工藝要求設置,有與生產產品相適應的專用清洗、消毒場地和設備,生產設備不得與非涉水產品共用;
(二)建立原材料驗收制度;
(三)設立與產品特點相適應的衛生安全和質量檢驗室,配備相應的檢驗人員和儀器設備,對每批產品進行檢驗,合格后方可出廠。
第十四條生產涉及生活飲用水衛生安全的產品,應當向省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申領產品衛生許可證,并提供下列材料:
(一)申請表;
(二)產品材料和配方;
(三)生產工藝及簡圖;
(四)產品質量標準;
(五)具備法定資質的檢驗機構出具的檢驗報告;
(六)產品設計包裝;
(七)產品說明書;
(八)產品中與水接觸材料的衛生安全合格證明;
(九)完整產品樣品。
第十五條省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自受理生產涉及生活飲用水衛生安全產品衛生許可證申請之日起20日內進行審查并作出決定。對符合條件的,頒發涉及生活飲用水衛生安全產品衛生許可證;對不符合條件的,作出不予行政許可的書面決定并說明理由。
第十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每年定期對供水單位的衛生安全工作以及生產經營場所或者設備、設施等進行監督監測和檢驗評價。在枯水期、豐水期、傳染病流行期,應當增加生活飲用水的監督監測頻次。
第十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進行衛生檢查時,可以依法查閱或者要求供水單位報送有關材料;供水單位應當如實提供有關情況和材料。
第十八條供水單位應當加強對供水設施的衛生管理,集中式供水、管道直飲水供水、瓶裝桶裝供水的單位應當每日對水質進行檢驗,每季度向所在地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報送檢驗報告;二次供水單位應當定期進行水質檢驗,并向相關部門報送檢驗報告。
第十九條供水單位負責組織本單位人員進行衛生知識培訓和健康檢查。直接從事供水、管水工作的人員,應當經過飲用水衛生知識培訓,并每年進行一次健康檢查,取得健康證明后方可上崗。
患有痢疾、傷寒、病毒性肝炎、活動性肺結核、化膿性或者滲出性皮膚病及其他有礙生活飲用水衛生的疾病和病原攜帶者,不得直接從事供水、管水工作。
第二十條生活飲用水在生產、輸送過程中被污染,可能危及人體健康時,有關責任單位或者責任人員應當立即采取措施,消除污染,并按照規定同時向當地人民政府及其衛生、建設、環保等有關行政部門報告。
第二十一條對生活飲用水在生產、輸送過程中被污染,可能引發傳染病流行或者對人體健康造成損害的事件,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及時會同有關部門進行調查處理。對已造成或者有證據證明,可能引發傳染病流行或者對人體健康造成損害的,應當責令責任單位立即采取下列控制措施:
(一)停止供水;
(二)封閉供水設施,封存有關供水設備及用品;
(三)控制、排除污染源;
(四)切斷污染途徑;
(五)對供水設施及用品進行清洗、消毒。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責令集中式供水單位停止供水時,應當報同級人民政府批準,啟動相應的應急預案,解決臨時供水,并予以公告。
第二十二條農村簡易供水和分散式供水水質應當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的衛生標準。農村簡易供水,由鄉、鎮人民政府確定相應機構或者專人負責生活飲用水衛生管理工作。農村分散式供水的衛生管理,由村民委員會確定衛生管理人員負責水源的衛生防護、供水設施的維護和水質定期消毒等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和其他有關行政部門應當加強對農村簡易供水和分散式供水的衛生監督、指導和服務。
第二十三條省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定期向社會公布生活飲用水衛生安全狀況和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抽檢情況。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公開舉報電話、電子郵箱等,受理對違反生活飲用水法律、法規行為的舉報,并依法調查處理。
第二十四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尚不構成犯罪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給予警告,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處1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1萬元以上2萬元以下罰款,已取得衛生許可證的,吊銷衛生許可證:
(一)新建、改建、擴建生活飲用水供水工程未按照規定向衛生行政部門申請衛生審查的;
(二)未取得生活飲用水衛生許可證供水的;
(三)生產涉及生活飲用水衛生安全的產品未取得產品衛生許可證的;
(四)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管道直飲水供水、瓶裝桶裝供水、生產涉及生活飲用水衛生安全產品不符合衛生要求的。
第二十五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或者有關行政部門給予警告,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處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罰款:
(一)安排未經生活飲用水衛生知識培訓、未取得健康合格證的人員直接從事供水、管水工作的;
(二)導致生活飲用水污染的有關責任單位或者責任人員未按照規定向有關部門報告污染情況的;
(三)供水責任單位未按照規定進行水質檢驗,并報送檢驗報告的。
第二十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和其他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其上級行政機關或者監察機關責令改正;造成不良影響或者嚴重后果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一)未履行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檢查等職責的;
(二)未依法受理、頒發生活飲用水衛生許可證和涉及生活飲用水衛生安全產品衛生許可證的;
(三)對不符合法定許可條件的事項予以審查認可或者許可的;
(四)接到舉報或者發現違法行為不依法予以查處的;
(五)未履行其他法定職責的。
第二十七條本條例下列用語的含義是:
集中式供水:由水源集中取水,經統一凈化處理和消毒后,由輸水管網送至用戶的供水方式。包括公共供水、自建集中式供水、自備水源供水等供水方式。
二次供水:用水單位將來自集中式供水系統的生活飲用水經貯存、加壓或者再處理(如過濾、軟化、消毒等)后,經管道輸送給用戶的供水方式。
管道直飲水供水:是指利用過濾、吸附、氧化、消毒等裝置對需要改善水質的集中式供水(或者其他水源水)作進一步的凈化處理,通過獨立封閉的循環管道輸送可直接飲用的水的供水方式。
瓶裝、桶裝供水:是指從事飲用天然礦泉水、飲用純凈水及其他瓶裝、桶裝生活飲用水的生產企業提供的供水方式。
村簡易供水:由水源集中取水,經凈化處理和消毒后,由簡易輸水管網送至用戶的供水方式。
農村分散式供水:包括農村水井、水窖、池塘、山泉等由個人自行取用的供水方式。
涉及生活飲用水衛生安全的產品:在生活飲用水生產和供水過程中與生活飲用水接觸的聯接止水材料、塑料及有機合成管材、管件、包裝容器、防護涂料、水處理劑、除垢劑、水質處理器及其他新材料和化學物質。
直接從事供水、管水的人員:從事凈水、取樣、化驗、二次供水衛生管理及水池、水箱清洗人員。
第二十八條本條例自2007年9月1日起施行。
桶裝飲用水安全承諾書【3】
為保證生活飲用水(以下簡稱飲用水)衛生安全,保障人體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城市供水條例》、《生活飲用水衛生規范》、《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有關規定,制定以下生活飲用水衛生安全保障承諾書。
一、嚴格遵守國家和有關部門生活飲用水衛生安全法律、法規之規定,增強企業法人第一責任人意識;
二、嚴格執行《生活飲用水衛生規范》和《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保障生活飲用水安全;
三、嚴格使用經衛生行政部門批準的自來水消毒劑,禁止使用未經批準及標識不清、不全的消毒劑;
四、嚴格操控自來水生產工藝流程,并按規范投加消毒劑,保證管網末梢水余氯含量;
五、嚴格建立自來水消毒劑索證、索票制度,健全每日耗量臺帳管理,消毒劑倉儲符合相關要求;
六、嚴格水質監測制度,經常開展渾濁度、肉眼可見物及游離余氯等指標測定;
七、嚴格落實水質風險報告制度,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報告主管部門和環保、衛生部門;
八、嚴禁瞞報水質異常情況,嚴禁未經健康體檢或有礙飲用水衛生的人員從事直接供、管水工作。自來水生產實行衛生許可制,未經衛生許可不得生產自來水。
承諾單位:承諾人:
寶坻區衛生局衛生監督所【4】
二○**年九月五日
生活飲用水衛生安全承諾書(二次供水單位)
為保證我單位生活飲用水二次供水衛生安全,保障人體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生活飲用水衛生規范》、《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有關規定,制定以下生活飲用水二次供水衛生安全保障承諾書。
一、貫徹落實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認真抓好落實,主動進行自查,積極整改到位。
二、制定和完善生活飲用水衛生管理組織制度,設立專(兼)職衛生管理人員,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衛生許可證,供、管水人員持有效
健康合格證明和培訓合格證明上崗。有職業禁忌者及時調離工作崗位。
三、二次供水蓄水設施(池、箱)周圍10米內無有任何污染源,并做好衛生安全防護,排水管開口有防護網(罩),蓄水池入孔加蓋加鎖,有專人管理,確保蓄水池池壁完好無滲漏,并保證每半年清洗和消毒一次。
四、因停電、維修、蓄水設施(池、箱)清洗消毒等原因造成的停水,履行告知用戶義務,并經微生物檢測合格后恢復供水。
五、供水設施所使用的凈化消毒設施管材、濾料、涂料、凈水劑、消毒劑等涉及飲用水安全的產品進貨時索取生產廠家的衛生許可資料和衛生安全性評價資料,資料不全時不予購買和使用。
六、定期對水質進行檢驗,以保證飲用水水質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15)要求。
七、建立健全衛生檔案,對日常監督撿查和行政處罰資料、供管水人員的健康證和培訓證、蓄水池(箱)消毒記錄和水質檢測報告留存歸檔,確保資料齊全,以備檢查。
八、制定和完善生活飲用水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和突發事故緊急報告制度,一旦發生飲用水污染事故或不明原因水質突然惡化,按照預案要求立即采取措施,并及時向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承諾單位(公章):承諾人:
年月日6
寧城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項目承諾書【5】
同意修建自來水工程,并承諾如下:
1、水源井是由設計單位、村委會、村民代表共同商定的,若工程實施時候該水源井的水量、水質不能滿足設計要求時,同意放棄工程實施。
2、工程實施時涉及的占用耕地、林地、道路等,由村委會協調處理,村民服從村委會同意安排,所發生的補償等費用由村委會或用水戶解決。
3、保證工程批復后不以任何理由放棄工程實施,為工程實施提供方便,不以任何理由干擾或阻礙施工。否則愿承擔一切損失。
4、用水戶承擔入戶管道開挖施工費和室內外工作坑,也可自己開挖。
5、保證用水戶達到90%以上。
6、愿意交承諾保證金每戶100元,如違反上述承諾自愿放棄保證金。
村民委員會(章、簽字)
年月日
用水戶簽名:(不夠可簽到背面)
篇2:外加劑批量混合桶裝操作規程
(一)、目的:確保混凝土外加劑的勻質性,確保出廠產品質量批量均一,最大限度上避免或減少由于產品勻質性差異而引起的質量事故。
(二)、混凝土外加劑批量混和方法:
1.除Structuro系列外,所有外加劑都必須進入貯罐混合,混和時間不小于30分鐘。
2.15立方圓貯罐每四批(約18噸)為一批量混和單位;方缸容積較小,可將方儲缸每2~3個缸連接,每缸兩批(約10噸)為一混和單位,即n*10噸為一混和單位。
3.按時間混和完后取樣檢測,QC做勻質性檢測,合格后通知生產部門準備裝桶。
(三)、裝桶:
1.裝桶前必須靜置12h以上,便于不溶物沉淀。
2.15立方圓貯罐:從側壁第二卸料口裝桶或裝槽車。
3.方缸:從側壁(最少高出底部10cm)處裝桶。
(四)、儲缸清洗頻率:
1.15立方圓貯罐:每20批或80--100噸對貯罐進行清理清洗。
2.方缸:每個缸每10批或40--50噸對缸進行清理清洗。
(五)、沉淀處理:
將貯罐中清理出的沉淀物裝入1立方的塑料方缸內,靜置24h后取上面清液摻入下批生產的同類減水劑中(技術部出據處理意見,QC把關),最后的沉淀物由倉庫申請廢棄。
(六)、標識:
1.所有減水劑儲缸缸必須有清晰標識。內容包括:產品名稱、批號、數量、生產日期等。
2.分裝好后的包裝桶上必須貼有公司標準的產品標簽且每桶上只能有一張標識上述內容的標簽。
篇3:桶裝飲用水管理辦法
桶裝飲用水衛生管理制度【1】
一是飲用水生產企業必須是取得有效期內食品生產許可證企業并年檢合格,才具有為學校供水資格;
二是飲用水生產企業必須持續保持必備的生產條件、衛生條件、環境條件和檢驗條件,不斷提高質量管理水平,做到不合格產品堅決不出廠,確保產品質量安全;
三是飲用水生產企業作業人員必須有健康證明,企業產品出廠前做到批批檢驗合格后方可出廠。同時應定期在市級質檢機構進行強制檢驗,并為學校提供檢驗報告;
四是加大對飲用水生產企業監督抽查力度,對年內只要有一次抽查不合格企業,取消對學校供水資格;
五是對生產銷售不合格飲用水的企業和故意生產劣制飲用水的違法行為一律拒絕進入校園。
對學校內部自身的管理要求:
學校建立健全生活飲用水管理規章制度,由總務處具體分管桶裝飲用水質量、衛生等相關工作。進入校園的桶裝飲用水必須同時具備下列條件:
一、桶裝水廠家必須具備《衛生許可證》,《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工商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銷售的桶裝飲用水標識上標注QS標志。
二、學校要嚴格執行索證制度,除索取上述證明材料外,對每批供應產品須索取該批次的出廠檢驗報告。
三、學校要嚴格執行登記和備案制度。進入校園的桶裝水,每一批次的索證情況學校都要有專門記錄和復印件備案。
四、學校要選擇有一定生產規模、知名度大、產品質量比較穩定、售后服務較好的企業,合同期不得超過一年。
五、飲水機必須由企業專業人員進行定期清洗、消毒,確保飲水機的清潔。
六、從事飲水機清洗消毒人員應有健康證,并按清洗消毒規程操作。
七、學校設立獨立的桶裝水存放間,環境符合衛生要求,同時安排專職人員管理和運送,確保桶裝水在運送過程的安全。
八、教室做好通風、防塵、環境整潔,桶裝水啟封后,應在一周內飲用完,不要放置在陽光照射的地方。
貴州省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條例【2】
(2007年7月27日貴州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
第一條為保證生活飲用水衛生安全,保障人體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城市供水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管道直飲水供水、瓶裝桶裝供水的單位(以下簡稱供水單位)和個人以及衛生監督管理活動,應當遵守本條例。
第三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生活飲用水衛生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開展生活飲用水衛生宣傳教育,普及生活飲用水衛生知識。
第四條省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全省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工作。市、州人民政府、地區行政公署和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設、水利、環保、質監、價格、規劃、工商等行政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生活飲用水管理工作。
第五條對供水單位和涉及生活飲用水衛生安全的產品實行衛生許可制度。
生活飲用水和涉及生活飲用水衛生安全的產品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衛生標準、衛生規范和衛生要求。
第六條新建、改建、擴建生活飲用水供水工程,建設單位應當在選址階段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申請衛生審查。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自受理審查申請之日起20日內,按照國家規定的衛生標準、衛生規范和衛生要求進行審查并作出決定。審查合格的,發給衛生審查認可書;審查不合格的,出具書面意見,建設單位按照書面意見的要求改進后,重新提出申請。
新建、改建、擴建生活飲用水供水工程設計審查和竣工驗收應當有衛生行政部門參加。
第七條供水單位供水前,應當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申領生活飲用水衛生許可證。未取得生活飲用水衛生許可證的,不得供水。
供水單位取得生活飲用水衛生許可證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供水水質符合國家飲用水衛生標準;
(二)有水質凈化及消毒設施;
(三)有直接從事供水、管水的人員,并持有有效健康證明;
(四)有供水設施清洗和水質消毒、檢驗等衛生管理制度;
(五)配備必要的水質檢測人員和儀器設備;
(六)生產環境、工藝流程、衛生設施、消毒管理等符合國家規定的衛生標準、衛生規范和衛生要求。
第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自受理生活飲用水衛生許可證申請之日起20日內進行審查并作出決定。對符合條件的,頒發生活飲用水衛生許可證;對不符合條件的,作出不予行政許可的書面決定并說明理由。
第九條集中式供水應當符合下列衛生要求:
(一)供水水源水質符合國家有關生活飲用水水源水質的規定,生活飲用水水源保護應當遵守水源衛生防護的有關規定;
(二)配備的水凈化處理設備、設施能夠滿足凈水工藝要求,并保證正常運行;
(三)供水工程中的輸水、蓄水和配水等設施應當密封,定期清洗、消毒并監測,禁止與排水設施相連;
(四)新設備、新管網投產前及舊設備、舊管網修復后應當進行沖洗、消毒,管網末梢盲端易污染處應當定期放水、清洗、消毒;
(五)有與其消毒方式相適應的消毒設備、設施,備有安全防范和泄漏處置的應急設備、設施和個人防毒面具;
(六)劃定生產區的范圍,并設立明顯標志。在其周圍30米范圍內,不得設置生活居住區和修建禽畜飼養場、滲水廁所、滲水坑等污染源,不得堆放垃圾、糞便、廢渣等污染物或者鋪設污水渠道等。
第十條二次供水應當符合下列衛生要求:
(一)供水設施周圍保持環境整潔,蓄水池周圍10米內不得有滲水坑和堆放的垃圾等污染源;水箱周圍2米內不得有污水管線及污染物;
(二)水箱或者蓄水池應當專用并加蓋、上鎖,不得滲漏;
(三)貯水容器和供水設施的材質和內壁涂料應當無毒無害;
(四)保證設施及設備完好,建立健全清洗消毒制度;供水設施每年應當定期清洗消毒;清洗消毒后,應當經具備法定資質的檢測機構水質檢驗合格。
二次供水設施有管理單位的,由管理單位負責設施的日常運轉、保養、清洗、消毒;沒有管理單位的,業主應當委托具有資質的單位或者具有專業知識的人員負責設施的日常運轉、保養、清洗、消毒。
第十一條管道直飲水供水應當符合下列衛生要求:
(一)用戶龍頭出水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直飲水水質衛生標準;
(二)設立專用制水間,制水間面積應當滿足生產工藝的要求,建筑物結構完整;鋪設地面、墻壁、天花板,應當使用防水、防腐、防霉和易消毒、易清洗的材料;地面應當有一定坡度,有廢水排放系統;
(三)水處理工藝和設備應當根據水源水質進行配備,確定合理的處理工藝流程,處理工藝中應當有水質消毒措施;
(四)輸水管道不得與市政或者自建供水系統直接相連。
第十二條瓶裝、桶裝水的生產應當符合下列衛生要求:
(一)建立衛生防護區,防護區界應當設置相對固定標志;
(二)采水設備、輸水管道及貯水設備應當定期進行清洗、消毒;
(三)按照規定設置與生產規模相適應的洗手、消毒、更衣、廁所等設施;
(四)生產過程中,應當采取措施防止外界微生物和其他有害物對水質的污染,過濾材料應當定期清洗和更換,采用的消毒方法應當達到滅菌效果,不得在水中加入任何防腐劑;
(五)包裝容器應當使用獲得生產許可證企業的合格產品;包裝材料應當符合國家食品衛生標準的要求。
第十三條生產涉及生活飲用水衛生安全產品應當符合下列衛生要求:
(一)生產場所應當根據生產產品特點和工藝要求設置,有與生產產品相適應的專用清洗、消毒場地和設備,生產設備不得與非涉水產品共用;
(二)建立原材料驗收制度;
(三)設立與產品特點相適應的衛生安全和質量檢驗室,配備相應的檢驗人員和儀器設備,對每批產品進行檢驗,合格后方可出廠。
第十四條生產涉及生活飲用水衛生安全的產品,應當向省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申領產品衛生許可證,并提供下列材料:
(一)申請表;
(二)產品材料和配方;
(三)生產工藝及簡圖;
(四)產品質量標準;
(五)具備法定資質的檢驗機構出具的檢驗報告;
(六)產品設計包裝;
(七)產品說明書;
(八)產品中與水接觸材料的衛生安全合格證明;
(九)完整產品樣品。
第十五條省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自受理生產涉及生活飲用水衛生安全產品衛生許可證申請之日起20日內進行審查并作出決定。對符合條件的,頒發涉及生活飲用水衛生安全產品衛生許可證;對不符合條件的,作出不予行政許可的書面決定并說明理由。
第十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每年定期對供水單位的衛生安全工作以及生產經營場所或者設備、設施等進行監督監測和檢驗評價。在枯水期、豐水期、傳染病流行期,應當增加生活飲用水的監督監測頻次。
第十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進行衛生檢查時,可以依法查閱或者要求供水單位報送有關材料;供水單位應當如實提供有關情況和材料。
第十八條供水單位應當加強對供水設施的衛生管理,集中式供水、管道直飲水供水、瓶裝桶裝供水的單位應當每日對水質進行檢驗,每季度向所在地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報送檢驗報告;二次供水單位應當定期進行水質檢驗,并向相關部門報送檢驗報告。
第十九條供水單位負責組織本單位人員進行衛生知識培訓和健康檢查。直接從事供水、管水工作的人員,應當經過飲用水衛生知識培訓,并每年進行一次健康檢查,取得健康證明后方可上崗。
患有痢疾、傷寒、病毒性肝炎、活動性肺結核、化膿性或者滲出性皮膚病及其他有礙生活飲用水衛生的疾病和病原攜帶者,不得直接從事供水、管水工作。
第二十條生活飲用水在生產、輸送過程中被污染,可能危及人體健康時,有關責任單位或者責任人員應當立即采取措施,消除污染,并按照規定同時向當地人民政府及其衛生、建設、環保等有關行政部門報告。
第二十一條對生活飲用水在生產、輸送過程中被污染,可能引發傳染病流行或者對人體健康造成損害的事件,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及時會同有關部門進行調查處理。對已造成或者有證據證明,可能引發傳染病流行或者對人體健康造成損害的,應當責令責任單位立即采取下列控制措施:
(一)停止供水;
(二)封閉供水設施,封存有關供水設備及用品;
(三)控制、排除污染源;
(四)切斷污染途徑;
(五)對供水設施及用品進行清洗、消毒。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責令集中式供水單位停止供水時,應當報同級人民政府批準,啟動相應的應急預案,解決臨時供水,并予以公告。
第二十二條農村簡易供水和分散式供水水質應當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的衛生標準。農村簡易供水,由鄉、鎮人民政府確定相應機構或者專人負責生活飲用水衛生管理工作。農村分散式供水的衛生管理,由村民委員會確定衛生管理人員負責水源的衛生防護、供水設施的維護和水質定期消毒等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和其他有關行政部門應當加強對農村簡易供水和分散式供水的衛生監督、指導和服務。
第二十三條省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定期向社會公布生活飲用水衛生安全狀況和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抽檢情況。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公開舉報電話、電子郵箱等,受理對違反生活飲用水法律、法規行為的舉報,并依法調查處理。
第二十四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尚不構成犯罪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給予警告,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處1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1萬元以上2萬元以下罰款,已取得衛生許可證的,吊銷衛生許可證:
(一)新建、改建、擴建生活飲用水供水工程未按照規定向衛生行政部門申請衛生審查的;
(二)未取得生活飲用水衛生許可證供水的;
(三)生產涉及生活飲用水衛生安全的產品未取得產品衛生許可證的;
(四)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管道直飲水供水、瓶裝桶裝供水、生產涉及生活飲用水衛生安全產品不符合衛生要求的。
第二十五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或者有關行政部門給予警告,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處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罰款:
(一)安排未經生活飲用水衛生知識培訓、未取得健康合格證的人員直接從事供水、管水工作的;
(二)導致生活飲用水污染的有關責任單位或者責任人員未按照規定向有關部門報告污染情況的;
(三)供水責任單位未按照規定進行水質檢驗,并報送檢驗報告的。
第二十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和其他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其上級行政機關或者監察機關責令改正;造成不良影響或者嚴重后果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一)未履行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檢查等職責的;
(二)未依法受理、頒發生活飲用水衛生許可證和涉及生活飲用水衛生安全產品衛生許可證的;
(三)對不符合法定許可條件的事項予以審查認可或者許可的;
(四)接到舉報或者發現違法行為不依法予以查處的;
(五)未履行其他法定職責的。
第二十七條本條例下列用語的含義是:
集中式供水:由水源集中取水,經統一凈化處理和消毒后,由輸水管網送至用戶的供水方式。包括公共供水、自建集中式供水、自備水源供水等供水方式。
二次供水:用水單位將來自集中式供水系統的生活飲用水經貯存、加壓或者再處理(如過濾、軟化、消毒等)后,經管道輸送給用戶的供水方式。
管道直飲水供水:是指利用過濾、吸附、氧化、消毒等裝置對需要改善水質的集中式供水(或者其他水源水)作進一步的凈化處理,通過獨立封閉的循環管道輸送可直接飲用的水的供水方式。
瓶裝、桶裝供水:是指從事飲用天然礦泉水、飲用純凈水及其他瓶裝、桶裝生活飲用水的生產企業提供的供水方式。
村簡易供水:由水源集中取水,經凈化處理和消毒后,由簡易輸水管網送至用戶的供水方式。
農村分散式供水:包括農村水井、水窖、池塘、山泉等由個人自行取用的供水方式。
涉及生活飲用水衛生安全的產品:在生活飲用水生產和供水過程中與生活飲用水接觸的聯接止水材料、塑料及有機合成管材、管件、包裝容器、防護涂料、水處理劑、除垢劑、水質處理器及其他新材料和化學物質。
直接從事供水、管水的人員:從事凈水、取樣、化驗、二次供水衛生管理及水池、水箱清洗人員。
第二十八條本條例自2007年9月1日起施行。
桶裝飲用水安全承諾書【3】
為保證生活飲用水(以下簡稱飲用水)衛生安全,保障人體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城市供水條例》、《生活飲用水衛生規范》、《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有關規定,制定以下生活飲用水衛生安全保障承諾書。
一、嚴格遵守國家和有關部門生活飲用水衛生安全法律、法規之規定,增強企業法人第一責任人意識;
二、嚴格執行《生活飲用水衛生規范》和《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保障生活飲用水安全;
三、嚴格使用經衛生行政部門批準的自來水消毒劑,禁止使用未經批準及標識不清、不全的消毒劑;
四、嚴格操控自來水生產工藝流程,并按規范投加消毒劑,保證管網末梢水余氯含量;
五、嚴格建立自來水消毒劑索證、索票制度,健全每日耗量臺帳管理,消毒劑倉儲符合相關要求;
六、嚴格水質監測制度,經常開展渾濁度、肉眼可見物及游離余氯等指標測定;
七、嚴格落實水質風險報告制度,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報告主管部門和環保、衛生部門;
八、嚴禁瞞報水質異常情況,嚴禁未經健康體檢或有礙飲用水衛生的人員從事直接供、管水工作。自來水生產實行衛生許可制,未經衛生許可不得生產自來水。
承諾單位:承諾人:
寶坻區衛生局衛生監督所【4】
二○**年九月五日
生活飲用水衛生安全承諾書(二次供水單位)
為保證我單位生活飲用水二次供水衛生安全,保障人體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生活飲用水衛生規范》、《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有關規定,制定以下生活飲用水二次供水衛生安全保障承諾書。
一、貫徹落實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認真抓好落實,主動進行自查,積極整改到位。
二、制定和完善生活飲用水衛生管理組織制度,設立專(兼)職衛生管理人員,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衛生許可證,供、管水人員持有效
健康合格證明和培訓合格證明上崗。有職業禁忌者及時調離工作崗位。
三、二次供水蓄水設施(池、箱)周圍10米內無有任何污染源,并做好衛生安全防護,排水管開口有防護網(罩),蓄水池入孔加蓋加鎖,有專人管理,確保蓄水池池壁完好無滲漏,并保證每半年清洗和消毒一次。
四、因停電、維修、蓄水設施(池、箱)清洗消毒等原因造成的停水,履行告知用戶義務,并經微生物檢測合格后恢復供水。
五、供水設施所使用的凈化消毒設施管材、濾料、涂料、凈水劑、消毒劑等涉及飲用水安全的產品進貨時索取生產廠家的衛生許可資料和衛生安全性評價資料,資料不全時不予購買和使用。
六、定期對水質進行檢驗,以保證飲用水水質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15)要求。
七、建立健全衛生檔案,對日常監督撿查和行政處罰資料、供管水人員的健康證和培訓證、蓄水池(箱)消毒記錄和水質檢測報告留存歸檔,確保資料齊全,以備檢查。
八、制定和完善生活飲用水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和突發事故緊急報告制度,一旦發生飲用水污染事故或不明原因水質突然惡化,按照預案要求立即采取措施,并及時向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承諾單位(公章):承諾人:
年月日6
寧城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項目承諾書【5】
同意修建自來水工程,并承諾如下:
1、水源井是由設計單位、村委會、村民代表共同商定的,若工程實施時候該水源井的水量、水質不能滿足設計要求時,同意放棄工程實施。
2、工程實施時涉及的占用耕地、林地、道路等,由村委會協調處理,村民服從村委會同意安排,所發生的補償等費用由村委會或用水戶解決。
3、保證工程批復后不以任何理由放棄工程實施,為工程實施提供方便,不以任何理由干擾或阻礙施工。否則愿承擔一切損失。
4、用水戶承擔入戶管道開挖施工費和室內外工作坑,也可自己開挖。
5、保證用水戶達到90%以上。
6、愿意交承諾保證金每戶100元,如違反上述承諾自愿放棄保證金。
村民委員會(章、簽字)
年月日
用水戶簽名:(不夠可簽到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