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院醫療廢物處理制度
為進一步規范我院醫療廢物的管理,有效預防和控制醫療廢物對人體健康和環境產生危害,加強醫療廢物管理,根據《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精神,特作如下規定:
第一條各科室(部門)應按以下要求,及時分類收集醫療廢物:
(一)醫療垃圾和生活垃圾應嚴格分類收集。生活垃圾用黑色袋子裝,醫療垃圾用黃色袋子裝,放射性垃圾用紅色袋子裝
(二)在盛裝醫療廢物前,應當對醫療廢物包裝物或者容器進行認真檢查,確保無破損、滲漏和其它缺陷;
(三)感染性廢物、病理性廢物、損傷性廢物、藥物性廢物及化學性廢物不能混合收集。少量的藥物性廢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廢物,但應當在標簽上注明;
(四)廢棄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藥品及其相關的廢物的管理,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標準執行;
(五)化學性廢物中批量的廢化學試劑、廢消毒劑應當交由專門機構處置;
(六)批量的含有汞的體溫計、血壓計等醫療器具報廢時,應當交由專門機構處置;
(七)醫療廢物中病原體的培養基、標本和菌種、毒種保存液等高危險廢物,應當首先在產生地點進行壓力蒸汽滅菌或者化學消毒處理,然后按感染性廢物收集處理;
(八)隔離的傳染病病人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產生的具有傳染性的排泄物,應當按照國家規定嚴格消毒,達到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后方可排入污水處理系統;
(九)隔離的傳染病病人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產生的醫療廢物應當使用雙層包裝物,并及時密封;
(十)放入包裝物或者容器內的感染性廢物、病理性廢物、損傷性廢物不得取出。
第二條各科室)醫療廢物產生地點應當有醫療廢物分類收集方法的示意圖或者文字說明。
第三條盛裝的醫療廢物達到包裝物或者容器的3/4時,應當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裝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緊實、嚴密。
第四條包裝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廢物污染時,應當對被污染處進行消毒處理或者增加一層包裝。
第五條運送人員每天從醫療廢物產生地點將分類包裝的醫療廢物按照規定的時間和路線送至醫院指定的暫時貯存地點。
第六條運送人員在運送醫療廢物前,應當檢查包裝物或者容器封口是否符合要求,不得將不符合要求的醫療廢物送至暫時貯存地點。
第七條運送人員在運送醫療廢物時,應當防止造成包裝物或容器破損和醫療廢物的流失、泄漏和擴散,并防止醫療廢物直接接觸身體。
第八條建立醫療廢物暫時貯存設施、設備,不得露天存放醫療廢物;醫療廢物暫時貯存的時間不得超過2天。
第九條醫療廢物轉運出去焚燒銷毀時應進行登記,登記內容應當包括醫療廢物的來源、種類、重量或者數量、交接時間、最終去向以及經辦人簽名等項目。登記資料至少保存3年。
第十條醫療廢物轉交出去后,應當對暫時貯存地點、設施及時進行清潔和消毒處理。
第十一條禁止工作人員轉讓、買賣醫療廢物。
第十二條禁止在非收集、非暫時貯存地點傾倒、堆放醫療廢物,禁止將醫療廢物混入其它廢物和生活垃圾。
第十三條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時,應當按照《銅仁華夏醫院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應急預案》緊急采取處理措施。
第十四條醫療廢物管理人要組織從事醫療廢物分類收集、運送、暫時貯存、處置等工作的人員,進行相關法律和專業技術、安全防護以及緊急處理等知識的培訓,提高全體工作人員對醫療廢物管理工作的認識。
第十五條為從事醫療廢物分類收集、運送、暫時貯存和處置等工作的人員和管理人員配備必要的防護用品,定期進行健康檢查。
第十六條工作人員在工作中發生被醫療廢物刺傷、擦傷等傷害時,應當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并及時報告醫院相關部門。
第十七條醫院醫療廢物管理實行責任制。責任人、管理人及從事醫療廢物日常工作的人員應盡職盡責,做好各項工作。
第十八條本規定未涉及的,及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為準。違反本規定的,視情節輕重給予警告、記過、扣除獎金、開除等處分。情節惡劣者將根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追究責任。
篇2:危險廢物處理制度
1、目的
1.1為有效處理本公司辦公生活和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廢棄物,使之合理、合法的處理,并符合法規要求,達到合理有效控制及環境保護。
2、適用范圍
2.1公司的辦公、生活、倉儲、維護施工及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各廢棄物的處理。
3、定義
3.1危險廢棄物
3.1.1凡本公司各項活動中所產生的廢棄物屬于《國家危險廢物名錄》,歸為危險廢棄物。
3.1.2危險廢棄物分類為有腐蝕性、易燃性、有毒有害、有污染等,危害廢棄物按《國家危險廢棄物名錄》的規定執行。
3.2一般廢棄物
3.2.1除危害廢棄物之外,凡辦公生活過程中所產生的以及生產、維護、施工、倉儲過程中所產生其它廢棄物歸為一般廢棄物。
4、權責
4.1辦公生活過程中的廢棄物由行政部負責處理。
4.2生產過程中的廢棄物由各制造部負責收集,行政部負責處理。
4.3設施維護施工過程中的廢棄物由工程基建處負責監督施工方處理。
4.4倉儲過程中的廢棄物由倉庫收集,行政部負責處理。
5、作業內容
5.1來源及說明
5.1.1一般廢棄物:辦公室、餐廳、廁所及其它辦公生活場合所產生的廢棄物。
5.1.2工業廢棄物
5.1.2.1分揀工藝后產生的公司不能利用的金屬、廢金屬、非金屬;
5.1.2.2廢包裝物:生產過程中發現的廢棄的外包裝物。
5.1.2.3廢設備元器件:生產過程中淘汰的、損壞的、無利用價值的廢棄設備零配件元器件等。
5.1.2.4廢建筑材料:在施工維護過程中產生的建筑垃圾,廢棄建筑材料、廢土瘀泥等。
5.1.2.5其它廢棄物:在生產過程中發生的其它廢棄物。
5.1.3危險廢棄物
5.1.3.1廢機油:設備適用和維護所用棄的機油、潤滑油等。
5.1.3.2廢毒性溶劑涂料: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用過用棄的廢溶劑、廢涂料、廢漆、廢清洗劑等。
5.1.3.3其它有害廢棄物:辦公生產中丟棄的其它有害廢棄物,如:廢電池,廢燈管,沾有危害廢棄物的抹布,紙板等。
5.2收集和貯存
5.2.1辦公、生活廢棄物
5.2.1.1各部門負責將垃圾放在一般垃圾的容器內,每天下班后,由清潔工用垃圾袋扎緊統一收集在垃圾存放點,由市政管理服務公司垃圾專用清運車每日回收。
5.2.1.2食堂的廢棄食物由食堂人員負責收集,每日餐畢由有資質外包商負責回收。
5.2.2工業廢棄物
5.2.2.1各生產部門的廢棄物必須統一集中、分類、標識和管理,由清潔人員收集并貯放在指定地點。
5.2.3危險廢棄物
5.2.3.1各部門負責將危險廢棄物必須與一般廢棄物分開放在盛危險廢棄物垃圾的容器內,必須符合安全要求,并標明危險標志,集中由清潔人員收集并貯放在公司指定的容器內。定期由有資質的廢棄物回收單位安全處理。
5.2.4各類廢棄物貯放在統一指定的廢料回收區,其鄰近必須有消防器材,而且不兼容的廢棄物不可堆放在一起。回收區必須有明顯標識和安全標識,以及防護措施以防止揚散、滲漏,如采取室內圍墻,使用有蓋子的容器等。
5.3處理
5.3.1行政部安全科負責對廢棄物的委托處理,委托方須是持有相關環保合格證的廢棄物回收單位。
5.3.2行政部安全科負責對每次的廢棄物清運填寫《廢棄物清運處理記錄》
5.3.3行政部安全科負責對危害廢棄物交由環保機構認可的企業廠商進行處理并填寫五聯單,而不造成污染轉移。
5.4巡檢
5.4.1每周或不定期由行政部及各生產部門負責人核查各類廢棄物的存放是否符合要求,并提報糾正。
5.5異常情況
5.5.1廢棄物的產生量多時,由各負責部門及時通知行政部聯系有關方面清運回收。
5.5.2危害性廢棄物(如:化學品等容器)發生外泄時,依據《應急準備和響應控制程序》執行。
5.6廢棄物分類
行政部根據公司各類廢棄物的種類,列出清單,《廢棄物清單》,清單內包括廢棄物的名稱,以及針對《國家危險廢棄名錄》中的種類,產生區域,處置職責人,處置周期。《廢棄物清單》隨著環境因素的識別的更新進行更新。
5.7對廢棄物清運記錄和巡檢記錄表由行政部保存。
6、相關文件
6.1《國家危險廢物名錄》
6.2廢棄物清運處理記錄
6.3《廢棄物清單》
篇3:實驗室消毒實驗廢物處理管理制度
1、職責
1.1、生物安全實驗室操作人員負責實驗室消毒及實驗室產生的廢物、廢液的收集和處理。
1.2、生物安全實驗室負責人負責消毒工作、廢棄物處理的監督檢查。
2、具體要求
2.1實驗室清潔消毒
2.1.1消毒液配制
2.1.1.1配制2g/L有效氯消毒液:參照消毒劑說明書配制終濃度為2g/L有效氯消毒液。
2.1.1.2各實驗區的清潔消毒工具均專用,不可混用。所配制的消毒液只限在當天內使用,隔夜如使用時應根據本SOP重新配制。
2.1.2紫外消毒
2.1.2.1紫外消毒須根據需要設定時間,通常為30分鐘,根據需要適當延長時間。
2.1.2.2消毒結束后,關閉電源開關。
?2.1.3實驗室消毒清潔程序
2.1.3.1每次實驗前一天和實驗結束后對各區進行全面消毒。包括實驗臺面、地板。
2.1.3.2實驗過程中如發生標本或試劑外濺,應立即用含2g/L有效氯消毒液濕布覆蓋污染處30分鐘,再進行擦拭,隨后用清水擦洗,并作記錄。
2.1.3.3實驗結束后用含2g/L有效氯消毒液對臺面進行清潔,紫外燈照射30分鐘。
2.1.3.4實驗結束后,開啟室內紫外燈對實驗室進行紫外照射消毒至少30分鐘。
2.1.3.5實驗結束后,用含2g/L有效氯消毒液對各區所有儀器設備進行擦拭清潔。
2.1.3.6每次對使用過的移液器、鑷子用75%酒精棉球進行擦拭。
2.1.3.7每周將待清潔工作服高壓滅菌后洗滌消毒,不同實驗區的工作服隔天洗滌
3.1.4生物安全柜消毒消毒、清潔方法
a、一項工作完成后,所有的容器和設備應用75%乙醇進行表面消毒后取出。
b、一天的工作結束后,操作人員應75%乙醇對生物安全柜內的工作臺、兩側、后壁、觀察窗玻璃內側壁進行擦試。
c、開啟生物安全柜紫外燈30-60分鐘,用于工作臺面和內部環境的消毒。
d、開啟紫外燈時請勿在柜內操作。
e、生物安全柜內發生少量噴濺時的消毒措施
應立即用吸水紙巾清除,放入生物危害滅菌袋,應盡快對噴濺物沾染到的物品和生物安全柜內表面用浸透消毒液的毛巾浸濕,消毒工作面后,更換手套,再將清潔的吸濕巾放入柜內,無論脫手套還是換手套都要洗手。
f、生物安全柜內發生大量的溢出時消毒措施
需要更廣泛的消毒,柜中所有的物品都應進行表面消毒后移除柜外,要向工作臺面上傾倒消毒液使其流入格柵到達排水托盤,然后再用清水擦試。
3.2實驗室廢棄物處理方法和步驟:
3.2.1無菌物品,如棉簽、棉球等應在有效期內使用,使用后的廢物品應集中處理,不得隨意丟棄。
3.2.2使用過的一次性實驗用品(如試管、吸頭、離心管等),放入2g/L有效氯消毒液中浸泡2小時后,放入污物袋內集中處理。
3.2.3對可再次使用的玻璃制品,加入2g/L有效氯的消毒劑浸泡2~6小時后用洗滌劑及流水刷洗,瀝干后高壓蒸汽滅菌。
3.2.4污染的標本容器等投入盛有2g/L有效氯消毒液的容器內浸泡一晝夜后,放入污物袋內集中處理。
3.2.5采集檢驗標本或接觸裝有檢驗標本的容器,特別是傳染性檢驗標本(如肝炎或結核等)時,應戴一次性手套;可反復使用的容器用后集中消毒。
3.2.6廢棄標本如血、痰,用10g/L有效氯消毒液消毒,攪勻后作用2~4小時后,集中處理并記錄。
3.2.7實驗室所有垃圾,包括用過的一次性手套置于專門污染袋內,集中處理并在廢棄物處理記錄表上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