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底板工程具體安全保證措施
(一)加強安全教育,增強法制觀念
1.技術工要進行三級安全教育,統一命題、統一考試、考試合格后方能上崗。
2.做好特殊工種的培訓工作,堅持持證上崗,未持證人員堅決不能上崗工作。
3.堅持周一的安全例會制度,堅持經常性的安全活動制度并做記錄。
4.在安排施工任務時,必須進行專項有針對性的全面安全交底,履行簽字。
5.認真執行安全操作規程,嚴禁違章指揮,違章作業,違反勞動紀律。
6.項目經理部把安全生產當作頭等大事,認真組織學習,貫徹執行國家有關勞動保護和安全生產和各項政策、法令。
(二)安全生產的具體措施
1.施工現場入口處及現場所有危險作業區域要掛安全生產宣傳畫、標語、安全危險標牌,提醒工人注意安全。
2.在基礎底板施工前需進行各工種的安全交底,交底內容要有針對性,不可泛泛而談,針對重點問題提出重點可靠的防護措施。并明確責任人是誰。
3.任何人進入現場區域必須戴好安全帽,不準穿拖鞋,高跟鞋或赤腳,從事高空作業,要系好安全帶。
4.特殊工種必須持證上崗,嚴禁非正式特殊工種代替特殊工種作業,電氣焊操作前必須辦理當天的用火證并配有看火人員。
5.加強現場臨電管理,經常檢查配電設備的安全可靠性,如有損壞,及時更換,除電工之外的任何工種不準私自接改電線,需用時應申請電工完成接線工作。
6.現場圍護欄桿,要嚴密穩固,電纜線不允許直接敷設在欄桿上。夜間施工時基坑邊緣要有明顯的標志和有足夠的照明。
7.混凝土操作人員處于濕作業環境中,振搗操作時要戴好絕緣手套,穿好膠鞋。
8.各種小型電動工具,必須由專人進行操作使用保管。
9.現場照明燈具的架設高度要符合有關安全規程的要求,不低于2.5m,夜間施工必須有足夠的照明設施。
10.現場各種易燃材料要分區專庫存放,現場各種消防器材齊備,性能良好。
11.加強安全教育,落實安全責任,嚴格實行安全獎罰制度。
12.溜槽操作平臺要有安全措施,搭設完畢后,要經檢驗,驗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篇2:某商業城地下室底板施工方法
商業城地下室底板施工方法
1施工部署
2地下室底板分塊施工。詳見底板施工區塊劃分圖
3混凝土級配控制
本工程地下室面積達4萬平方米以上。如此大體積的混凝土澆筑,首先得從材料上把好關,做好混凝土的配比設計工作。
●水泥宜選用低水化熱,鋁酸三鈣含量低,細度不過細,礦渣含量不高的水泥。實際中,我們采用C42.5級普通硅酸鹽水泥。每立方米水泥用量控制在280kg左右。
●摻和料在混凝土中摻用粉煤灰不僅能夠節約水泥,降低水化熱,增加混凝土的和易性,而且能夠大幅度提高混凝土后期強度,但用量要適宜。實際施工中,我們摻加15%的二級粉煤灰。
●用水量嚴格控制混凝土中的用水量,并保證和易性的要求。水灰比控制在0.5以內。
●外加劑分倉后,每倉的長度仍達50m左右,因此,必須適當摻加微膨脹劑,并嚴格控制用量,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強度。
●坍落度嚴格控制在12±2cm。
4施工方面
混凝土質量的控制最重要的環節還是要加強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控制,為此,我們保證做到以下幾點:
1、保證混凝土供應,控制澆筑交接時間,保證混凝土澆筑不產生冷縫。
2、選用木模板,以利保濕和散熱。
3、保證振搗嚴密,嚴格控制振搗時間、移動距離、插入深度,嚴防漏振及超振。
4、做好混凝土的養護工作混凝土澆筑6小時后馬上覆蓋麻袋進行保濕養護,尤其是對外墻板、施工縫處及摻加HEA防水抗裂劑的部分,確保保溫養護時間≥14天。
篇3:地下室底板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方法(五)
地下室底板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方法(5)
本工程主樓地下室底板厚度600,承臺厚度1400~3000,總混凝土方量約2000m3,決定采取承臺、底板一次性澆筑混凝土,采用灌水養護方法,并采用電腦測溫控制系統進行溫差監測。
本工程承臺厚度較大,且與周圍底板形成整體,四周均受到約束,故屬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要重點處理好其混凝土的施工。
(1)大體積混凝土特點
大體積混凝土是指混凝土澆筑厚度、長寬尺寸較大,水化熱引起混凝土內最高溫度與外界氣溫之差,預計超過25℃時的混凝土。由于混凝土澆筑后,在其硬化過程中,水泥不斷水化,產生大量水化熱,而混凝土體積厚大,熱量不能盡快散失,致使混凝土內部溫度顯著上升。正因混凝土內部的熱量散發較慢,而表面散勢較快,從而形成較大的內外溫差,由此導致混凝土內部表面產生溫度應力,當新澆混凝土的強度還不具備抵抗該溫度應力時,就易在混凝土表面產生裂紋。當混凝土內部逐漸散熱冷卻收縮時,因受基底或澆筑混凝土的約束,接觸處將產生很大的拉應力,當拉應力超過新澆混凝土的極限抗拉強度時,與約束接觸處會產生裂紋,甚至可能貫通整個混凝土塊體,由此造成嚴重的質量事故。
為了確保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質量,除滿足混凝土強度等級要求,抗滲要求以及混凝土內實外光的常規要求外,最關鍵在于嚴格控制混凝土在硬化過程中因水化熱引起的內外溫差以及混凝土收縮變形,防止混凝土內外溫差過大而導致混凝土產生裂縫。
大體積混凝土產生裂縫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水泥水化熱引起混凝土溫度應力;
2)混凝土內外約束條件的不同引起應力不均;
3)外界氣溫變化引起混凝土內外溫差變化;
4)混凝土的收縮變形。
(2)施工要點
針對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情況,制定詳細的組織計劃,從施工技術、施工組織管理等方面嚴格控制,確保大體積混凝土施工順利實施。
在施工技術上,周密考慮,層層控制,嚴格把關,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采取綜合性措施,有效的解決大體積混凝土裂縫問題。
1)混凝土原材料的選擇
2)混凝土配合比的設計
3)根據大體積混凝土特點,分別考慮具體的施工方法及澆筑程序
4)混凝土測溫控制
5)混凝土的養護。
從施工組織管理上認真做好施工準備,采取混凝土集中攪拌的方法,通過混凝土運輸攪拌車運輸混凝土;以確保混凝土的生產和運輸;現場采用混凝土輸送泵布料,充分滿足混凝土澆筑的要求。
在施工過程中,項目全體技術人員分工合作,部門全力配合及協調管理,確保大體積混凝土一次性澆筑完。
(3)施工準備
編制詳細的作業指導書,明確分工與職責,分工合作、各司其職,作到忙而不亂。
在佛山地區選擇2家攪拌站同時供應商品混凝土,由公司專門的技術人員負責協調管理,統一原材料、配合比并監督計量,協調各攪拌站的生產供應速度。
由公司廣州試驗室到選用攪拌站進行原材料取樣,進行多組配合比試配(初凝時間大于6h,現場泵送坍落度控制在12~16cm),確定生產配合比,下達書面的混凝土生產配合比通知單。
按24h分2班連續作業準備勞動力和施工機具,現場布置2臺混凝土輸送泵,以充分滿足混凝土澆筑的需求,小型機具應準備備用數量。
進行模板、鋼筋的檢查驗收,辦理隱蔽驗收記錄,做好測溫設備的準備。
收集天氣預報資料,避免在雨天澆混凝土,同時應準備足夠的薄膜,以防出現以外雨天。
(4)混凝土振搗方法及要求
1)混凝土的澆筑順序:先集中澆筑CT6,然后采取"平行后退,斜面分層,薄層覆蓋,循序到頂"的方式由西向東逐步澆筑,一次性連續澆筑,斜面分層的澆筑厚度為300~500mm,在下層混凝土初凝前,必須將上層混凝土覆蓋搗實,每層混凝土的澆筑最大間隙時間不應超過3h,以避免出現施工冷縫。
按此澆搗順序,最大的每小時混凝土澆筑需用量為:
Q=V/t=hLb/t=(0.5×7.7×26+0.5×2.3×16)/2=51m3/h;
式中:Q表示需用的混凝土方量,按最不利截面處核算;
h為分層澆筑厚度,表示每層的厚度應控制在300~500mm內;
L為斜面分層的長度,按泵送自然流淌形成的坡度約為15度;
b為底板一次澆筑的寬度;
上述計算結果表明:每2h澆筑一層混凝土,按最不利情況計算的混凝土需用量為51m3,必須確保有關條件滿足該澆筑速度的要求。
選擇的2個攪拌站,具有每小時供應60m3以上混凝土的攪拌供應量,并應根據距離的遠近,準備足夠的罐車;現場兩臺輸送泵,塔式起重機輔助運輸,能滿足施工的需要;表明公司準備的條件能確保混凝土按此順序進行連續澆搗,可有效避免出現施工冷縫。
由于底板混凝土連續澆筑所需的時間較長,施工中可能出現一些突發性的機械設備故障,以致混凝土供應量暫時供應不上,決定采取下列一些措施補救,以保證混凝土的連續澆筑:
當混凝土攪拌站設備發生故障時,一方面組織機修人員立即搶修,另一方面減小澆筑層的厚度,增加另外一家攪拌站的供應數量和運輸車輛數量;
當混凝土輸送泵發生故障時,除及時搶修外,利用塔式起重機輔助吊運混凝土至澆筑點薄層覆蓋;
2)混凝土的振搗方法
混凝土的振搗采用插入式振動棒進行振搗。振動棒的操作要做到"快插慢拔,直上直下"。在振搗過程中,應將振動棒插入下層混凝土中5cm左右,以消除兩層之間的接縫,保證混凝土的澆筑質量。每點的振搗時間以混凝土表面泛出灰漿,不再出現氣泡為準。混凝土的振搗順序為從澆筑層的底層開始逐層上移,以保證分層混凝土之間的施工質量。
3)混凝土的表面處理
振搗完畢后將混凝土表面泌水、浮漿刮掉,在澆筑后2~3h,按標高初步用長刮尺刮平,然后用木槎板反復搓壓數遍,使其表面密實平整,在混凝土初凝前再用鐵槎板壓光,這樣能較好地控制混凝土表面龜裂,減少混凝土表面水份的散失,促進混凝土養護。
(5)混凝土中心最高溫度和預計最大溫差計算
1)基本數據
混凝土設計強度C40,抗滲強度S6;最大承臺厚度3.0m,混凝土澆筑量2000m3;
預測澆筑時大氣溫度平均約15℃;演算采用配合比:525#水泥355kg/m3,水180kg/m3,外加劑FDN-RY6為8.88kg/m3,UEA為36kg/m3,砂818kg/m3,石1041kg/m3;
混凝土分塊砌筑磚墻圍護,從混凝土終凝開始蓄水養護,通過計算確定蓄水深度,養護時間不少于14天;
2)混凝土的水化熱絕熱溫升值計算
T(t)=CQ(1-e-mt)/(cρ)=31.6℃
式中:T(t)--混凝土澆筑完t段時間,混凝土的絕熱溫升值,一般出現在第3
天,故水化熱絕熱溫升值按3天時計算;
C--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355kg);
Q--每千克水泥水化熱量,525#粉煤灰水泥3天為251kJ/kg,7天為280kJ/kg,
28天預測為346kJ/kg;
c--混凝土的比熱,一般為0.92~1.00,取0.96J/kg.K;
ρ--混凝土的質量密度,取2400kg/m3;
m--與水泥品種、澆筑時溫度有關的經驗系數,取為0.3;
t--混凝土澆筑后至計算時的天數,按3天計。
3)混凝土的入模溫度值計算
(A)混凝土的出機溫度
根據試驗室初定的配合比,每立方米體積混凝土材料的重量、材性及計算如下表:
表6-3每立方米體積混凝土材料的重量、材性及計算表
序號材料名稱重量W(kg)比熱C(kJ/kg?K)W?C材料溫度t(℃)W?C?t
1525#水泥3550.84298.2257455
2砂8180.84687.
3石子10410.84874.
4水1804.
5FDN-RY68.884.237.320746
6合計2683.255155
超過規范要求的溫差控制要求,可能產生溫度應力和裂縫。
(6)混凝土澆筑后的養護措施
大體積混凝土的養護,主要作用是為了保溫和保濕,為便于施工和提高養
護效率,擬采用蓄水養護的方法,這種養護法可以達到保溫和保濕的作用,成本也比其他保溫和保濕材料低。其蓄水厚度計算如下:
式中:δ--養護材料的厚度;
H--混凝土的澆筑厚度,取最大厚度H=3.0m;
λ--養護材料的導熱系數,水的導熱系數λ=0.58W/m?K;
△t--控制溫差(℃);
K--傳熱系數修正值,K=1.30;
Tα--混凝土與養護材料接觸面溫度,混凝土內外溫差控制在25℃時,Tα=50.8-25=25.8℃;
Tb--大氣平均溫度,Tb=15℃
混凝土的養護要求在混凝土初凝后即采取分片砌筑120厚300高的蓄水磚墻圍欄,在蓄水前采取灑水養護并加塑料薄模覆蓋的保溫保濕方法,分片蓄水養護的厚度根據理論計算與實測溫差進行控制,保證內外溫差控制在25℃以內。當內外溫差接近時,可放水按常規養護方法。
(7)電腦測溫措施
為了及時了解和掌握混凝土內部溫度變化情況,防止大承臺混凝土在澆筑后的養護過程中出現內外溫差過大而產生裂縫,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將混凝土的內外溫差控制在允許的范圍內(≤25℃),確保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質量,特采用計算機聯溫度傳感器的全自動測溫方法,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埋置于混凝土中的靈敏度極高的溫度傳感器,通過導線將混凝土中的溫度變化信號傳遞到計算機并進行分析處理,以獲得溫度變化情況。
本工程擬在CT6布置9個測溫點,在每個CT5布置3個測溫點,每個測溫點按上中下分別設3個測溫點位,力求反映從上至下整個承臺的溫度場分布狀況,使其最高溫度位置的中心測點至邊緣測點處于垂直線上,以正確反映溫差情況,從而控制裂縫的產生,同時,應設置混凝土的表面氣溫測點、大氣溫度測點,并測定混凝土的入模溫度。
溫度監測自澆筑混凝土后5天內每2h采集一次數據,6~14天每4h采集一次數據,遇異常情況適當增加監測次數。要求每天提供內部最高溫度、混凝土表面最低溫度、最大溫差,并及時提供溫差預警值,以便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混凝土內外溫差,滿足大體積混凝土的養護要求。
附件一:角鋼支撐結構驗算
主樓上部設有一層雙向板筋,最大處為φ32@100雙向鋼筋網,擬選用L63×6角鋼作支撐橫梁(單向@2000),L50×5角鋼作立桿和拉結橫梁,間距為雙向2000,其結構核算如下:
(1)荷載計算
1)頂面鋼筋重:
2)63.1×20×2=2524N/m
3)角鋼自重:57N/m
4)施工荷載:
5)2000×2=4000N/m
6)合計:6581N/m
(2)支撐橫梁驗算
1)橫梁所承受的荷載:q=6581N/m
2)角鋼橫梁按四跨連續梁計算,查《簡明施工計算手冊》附錄Ⅱ-14得:
3)Km=-0.121,Kv=-0.62,Kw=0.967
4)最大彎矩:
5)Mma*=Kmql2=0.121×6581×22=3185N?m
6)最大剪力:
7)Vma*=Kvql=0.62×6581×2=8160N
8)截面特征:L63×6角鋼查表得
9)A=7.29cm2,I*=27.12cm4,W*=15.26cm3
10)內力計算
(1)強度:
σ=M/ω*
=3185×1000/(15.26×1000)
=208.7N/mm2
<[f]=215N/mm2
滿足
(2)剪切
τ=vs/(Itw)
=[8160×(729×1/2+6×17.8)×17.8×1/2]/(27.12×104×6)
=21N/mm2
<[τ]=125N/mm2
滿足
(3)撓度
W=Kwql4/(100EI)
=0.967×6.581×20004/(100×2.1×105×27.12×104)
=17.9mm
<2000/110=18.2mm
滿足
由于撓度是按活載最大、最不利的情況計算,且角鋼橫梁為短期受力,混凝土澆筑后即完成其作用,因而允許撓度值按l/110控制能滿足施工要求。
(3)立桿驗算
1)荷載計算:
橫梁傳來荷載:6581×2=13162N
拉梁傳來荷載:38×2×2=152N
立桿自重:38×3.51=133N
合計:13447N
2)截面特征:L50×5角鋼查表得A=4.803cm2,i=1.53cm
3)內力計算:
強度
σ=N/A=13447/480.3=28N/mm2
<[f]=215N/mm2
滿足
穩定性:λ=l/I=1755/15.3=115,查表ψ=0.501
σ=N/ψA
=13447/(0.501×480.3)
=55.9N/mm2
<[f]=215N/mm2
滿足
(4)拉結橫梁
由于其僅承受自重和減小立桿長細比的作用,驗算略。
附件二:混凝土運輸和輸送設備計算
每小時混凝土澆筑需用量為:
Q=V/t=hLb/t=(0.5×7.7×26+0.5×2.3×16)/2=51m3/h;
式中:Q表示需用的混凝土方量,按最不利截面處核算;
h為分層澆筑厚度,表示每層的厚度應控制在300~500mm內;
L為斜面分層的長度,按泵送自然流淌形成的坡度約為15度;
b為底板一次澆筑的寬度;
上述計算結果表明:每2h澆筑一層混凝土,按最不利情況計算的混凝土需用量為51m3,必須確保有關條件滿足該澆筑速度的要求。
救助站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