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高溫期間防護措施

高溫期間防護措施

2024-07-12 閱讀 5287

進入夏季,由于氣溫升高的原因,露天施工作業的體力消耗大,易引起中暑,因此高溫期間施工我們采取以下防護措施,保障施工人員的身體健康,防止因高溫天氣引發的工人中暑和其他各類生產安全事故。

1、作息時間調整

施工期間密切關注有關高溫天氣的氣象預報,施工作業嚴格實行“抓兩頭、歇中間”的避高溫措施,適當調整夏季高溫作業勞動和休息制度,減輕勞動強度,嚴格控制室外作業時間,避免高溫時段作業,確保勞動者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高溫期間,工地實行人性化管理,室外工作時間調整為上午5:00至11:00,下午則改為2:00以后開工,避開了高溫時段作業。當氣溫超過37℃,嚴禁11:00至15:00進行室外作業。

2、工作中的輪換休息制度

在夏季根據施工的工藝過程,盡可能調整勞動組織,采取勤倒班的方式,縮短一次連續作業時間,加強工作中的輪換休息。加強現場巡查,加大防暑降溫知識和中暑急救知識宣傳,提高全員安全防范意識。

3、保證現場茶水飲料供應充足

在大樓各樓層施工點提供足夠的合乎衛生要求的飲用水、飲料、茶及各種湯類等,有效地防暑降溫,避免發生中暑事件。

4、落實防暑降溫物品

加強對防暑降溫知識的宣傳,給施工人員配發可隨身攜帶得防暑藥物,如:人丹、清涼油、風油精等。

5、改善生產生活環境

要認真落實建筑施工現場管理規定,積極采取措施,加強通風降溫,確保施工人員宿舍、食堂、廁所、淋浴間等臨時設施滿足防暑降溫需要,并為施工人員提供清涼飲料和常用防暑藥品。施工現場的宿舍、食堂和宿舍必須安裝電扇。

6、衛生防疫工作

要切實做好施工現場及生活區的衛生防疫工作,加強對飲用水、食品的衛生管理,嚴格執行食品衛生制度,避免食品變質引發中毒事件;加強對夏季易發疾病的監控,現場作業人員發生法定傳染病、食物中毒時,要及時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

7、夏季防火工作

針對夏季炎熱、天氣干燥,火災事故易于發生的實際情況,進一步加強預防火災措施,對倉庫等易燃場所進行定期檢查,發現問題立即處理,同時按規定配備滅火器材。

篇2:高溫作業管理制度

1一般規定

1.1高溫作業系指工業企業和服務行業工作地點具有生產性熱源,其散熱量大于23w/m3.h或84kj/m3.h的車間;或當室外實際出現本地區夏季室外通風計算溫度時,工作場所的氣溫高于室外2℃或2℃以上的作業(含夏季通風室外計算溫度>30℃地區的露天作業,不含礦井下作業)。[在生產勞動過程中工作地點平均WBGT指數>25℃的作業。]

1.2高溫作業場所綜合溫度應符合GBZ2-20**《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的要求。

1.3建設項目的職業衛生設計應符合GBZ1-20**《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中有關防暑的要求。

1.4用人單位應認真貫徹“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采取保障人身健康的措施,并對防暑降溫工作進行監督檢查。

1.5防暑降溫設備應有專人管理,按時檢修維護,每年在暑季前檢維修一次,并進行效果評價,制定切實可行的使用辦法和管理制度。

2技術措施

2.1應盡量實現機械化、自動化,改進工藝過程和操作過程,減少高溫和熱輻射對員工的影響。

2.2應對高溫作業場所進行定時檢測,包括溫度、濕度、風速和輻射強度,掌握氣象條件的變化,及時采取改進措施。

2.3對封閉、半封閉的工作場所,熱源盡可能設在室外常風向的下風側,對室內熱源,在不影響生產工藝過程的情況下,可以應用噴霧降溫。當熱源(爐子、蒸汽設備等)影響員工操作時,應采取隔熱措施。

2.4高溫作業場所的防暑降溫,應首先采用自然通風,必要時使用送風風扇、噴霧風扇或空氣淋浴等局部送風裝置。

2.5根據工藝特點,對產生有害氣體的高溫工作場所,應采用隔熱、強制送風或排風裝置。

2.6對于高溫環境中的狹小房室,應有良好的隔熱措施,使室內熱輻射強度小于700W/m2、氣溫不超過28℃。

3保健措施

3.1對高溫作業員工應進行上崗前和入暑前的職業健康檢查。凡有心血管疾病、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嚴重的呼吸、內分泌、肝、腎疾病患者,均不宜從事高溫作業。

3.2發現有中暑癥狀患者,應立即到涼爽地方休息,除進行急救治療和必要的處理外,還應到職業病診斷機構診療。

3.3對高溫作業者,應按有關規定供給含鹽清涼飲料,并符合衛生要求。

3.4對熱輻射強度較大的高溫作業員工,應提供符合要求的防護用品,如防護手套、鞋、護腿、圍裙、眼鏡、隔熱服裝、面罩等。

4組織措施

4.1從事高溫作業的員工應有合理的勞動休息制度,根據氣溫變化,適當調整作息時間,盡量避免加班加點。

4.2高溫作業的分級應符合GB4200《高溫作業分級》的規定,對高溫超標嚴重的崗位,應采取輪換作業等辦法,盡量縮短一次連續作業時間。

4.3高溫作業場所應設有工間休息室。休息室應隔絕高溫和輻射熱,室內有良好的通風,休息室內氣溫應低于室外氣溫,設有空調的休息室室內氣溫應保持在25~27℃。

篇3:工程高溫作業安全管理規定

第一章一般規定

第一條為保護高溫作業職工健康,促進安全生產,根據廠有關規定,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高溫作業系指工業企業和服務行業工作地點具有生產性熱源,當室外實際出現本地區夏季室外通風設計計算溫度的氣溫時,其工作地點氣溫高于室外氣溫2℃或2℃以上的作業。

第三條高溫作業場所綜合溫度應符合GBZ2《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的要求。

第四條建設項目的職業衛生設計應符合GBZ1《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中有關防暑的要求。

第五條各單位應認真貫徹“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企業應制定計劃,采取保障人身健康的措施,并對防暑降溫工作進行監督檢查。

第六條防暑降溫設備應有專人管理,按時檢修維護,每年在夏季前檢維修一次,并進行效果評價,制定切實可行的使用辦法和管理制度。

第二章技術措施

第七條應盡量實現機械化、自動化,改進工藝過程和操作過程,減少高溫和熱輻射對員工的影響。

第八條應對高溫作業場所進行定期監測,包括溫度、濕度、風速和輻射強度,掌握氣象條件的變化,及時采取改進措施。

第九條對封閉、半封閉的工作場所,熱源盡可能設在室外常風向的下風側,對室內熱源,在不影響生產工藝過程的情況下,可以應用噴霧降溫。當熱源(爐子、蒸汽設備等)影響員工操作時,應采取隔熱措施。

第十條高溫作業場所的防暑降溫,應首先采用自然通風,必要時使用送風風扇、噴霧風扇或空氣淋浴等局部送風裝置。

第十一條根據工藝特點,對產生有害氣體的高溫工作場所,應采用隔熱、強制送風或排風裝置。

第十二條對于高溫環境中的狹小房間,應有良好的隔熱措施,使室內熱輻射強度小于700W/m2,氣溫不超過28℃。

第三章保健措施

第十三條對高溫作業員工應進行上崗前和入暑前職業健康檢查。凡有心血管疾病、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嚴重的呼吸、內分泌、肝、腎疾病患者,均不宜從事高溫作業。

第十四條發現有中暑癥狀患者,應立即到涼爽地方休息,除進行急救治療和必要的處理外,還應到職業病診斷機構診療。

第十五條對高溫作業者,應按有關規定提供符合衛生要求的含鹽清涼飲料。

第十六條對熱輻射強度較大的高溫作業員工,應提供符合要求的防護用品,如防護手套、鞋、護腿、圍裙、眼鏡、隔熱服裝、面罩等。

第四章組織措施

第十七條從事高溫作業的員工應有合理的勞動休息制度,根據氣溫變化,適當調整作息時間,盡量避免加班加點。

第十八條高溫作業的分級應符合GB4200《高溫作業分級》的規定,對高溫超標嚴重的崗位,應采取輪換作業等辦法,盡量縮短一次連續作業時間。

第十九條高溫作業場所應設有工間休息室。休息室應隔絕高溫和熱輻射,室內有良好的通風,休息室內氣溫應低于室外氣溫,設有空調的休息室室內氣溫應保持在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