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專用回風石門煤層施工安全技術措施

專用回風石門煤層施工安全技術措施

2024-07-12 閱讀 9620

一、概況:

211專用回風石門截止2007年9月23日已施工56米,目前停頭對迎頭前方煤體瓦斯進行抽放,根據地測隊提供211專用回風石門地質預想剖面圖,211專用回風石門掘進里程56米時(即巷道底板與5#煤層頂巖柱(垂距)為3米)對5#煤層進行探控,為確保安全見、過5#煤層,特編制此安全技術措施。

二、技術要求:

1.施工人員嚴格按照地測隊提供地質預想剖面圖當巷道底板距離5#煤層頂巖柱(垂距)3米時,嚴格控制巖柱距離,實行邊探邊掘采用2.5米、3.5米、5米的套釬對5#煤層進行探控。每班施工前從巷道迎頭與底板成60°夾角施工探眼,確保見煤安全地層厚度≧1.5米,并將探測結果匯報調度室。

2、工作面迎頭底板在距5#煤層垂距1.5m時,先進行防突考察,若K1〈0.5ml(g.min1/2)時,施工見煤炮眼,一次性揭開煤層。若K1值≧0.5ml/g.(min1/2)時,必須按照防突細則施工瓦斯排放孔,直到K1小于0.5ml/(g.min1/2),措施有效后,方可施工見煤炮眼,一次性揭開煤層。

3、由地測隊畫出該段預想剖面圖并懸掛在調度室,以便指揮見、過煤期間工作。

三、安全措施:

1、放見煤放炮前,必須把施工設備撤退到安全地點保護好,永久支護跟到迎頭,方可進行見煤放炮工作。此項工作由當班長負責,當班瓦檢員負責監督。

2、放見煤炮采取遠距離撤人、停電、放炮措施。

(1)、停電范圍:由當班電工停掉211專用回風石門、211專用回風石門聯絡巷區域內的所有動力電源,停電開關211車場內KBZ-200(2076#)閉鎖開關,掛上“有人工作,嚴禁送電”警示牌,并設專人看守后,匯報調度室,當班瓦檢員負責監督。

(2)、撤人站崗范圍:

放炮前必須將211專用回風石門、211專用回風石門聯絡巷所有施工人員撤到211專用回風石門防突風門外安全地點。

設崗:站崗---211石門防突風門外側,兼放炮地點,嚴禁人員進入。

3、見煤放炮前4小時,由施工單位匯報調度室,再由調度室通知生產技術科、安檢站、通風工區、機電管理科、救護隊參加,現場檢查巷道支護、通風設施、壓風自救系統、防突風門等狀況,風電閉鎖、瓦斯電閉是否靈敏可靠,電氣設備完好情況,發現問題立即處理,確認安全后,由安檢站人員匯報調度室。

4、放炮前半小時,有班長安排專人員到指定位置站崗,站崗人員到達站崗地點后,嚴禁人員進入警戒區域。

5、在安全設施檢查、撤人、停電、警戒等工作全部到位后,由救護隊員進行搜巡工作,搜巡完畢確認搜巡區域無人后,由救護隊員向調度室匯報調度室下達放炮命令后,方可進行放炮作業。炮后30分鐘,有救護隊員進入迎頭檢查瓦斯濃度及頂板完好情況,若風筒被矸石壓到,立即匯報指揮組組長并進行現場處理,只有檢查頂板、瓦斯無異常后匯報調度室,救護隊方可離開,撤崗其他人員才能進入。

6、裝藥時,必須使用好水泡泥及黃泥,水炮泥不得少于2節,黃泥必須填滿炮眼口,嚴禁用探眼當炮眼,所有不裝藥的眼孔必須用黃泥填實,不得有空眼。此項工作由當班長負責,現場瓦檢員及安檢員負責監督。

7、放炮母線與母線之間必須用接線盒連接,母線與腳線、腳線與腳線必須絕緣膠布包扎好,嚴禁出現明接頭,且必須懸空,不得與其他任何導體接觸。

8、嚴格執行”敲幫問頂”制度,炮后由當班班長站在永久支護完好的安全地點面向掘進面使用長度不低于3米長的剎桿找掉幫、頂危矸懸石,確認完全安全的前提下,方可進行其他施工作業。

9、嚴格執行“一炮三檢查”及“三人連鎖放炮”制度。

10、見煤放炮前必須按設計要求安裝壓風自救系統和防塵系統。

11、所有崗位工必須持證上崗。當班跟班區長、班組長、電工、放炮員、救護隊員、安檢員、瓦檢員必須按公司有關規定佩帶好便攜式瓦斯報警儀。

12、放炮前由瓦檢員檢查風筒質量,作到縫環必掛、環環有勁。

13、見煤時,風筒到迎頭的距離不得大于5米,施工人員必須保護好風筒,以確保通風量。

14、傳達本措施時,一并傳達《211專用回風石門作業規程》相關規定,并簽字備查。

15、掘進過程中發現有下列無聲突出預兆時:

(1)地壓顯現方面:壓力使支架變形,煤壁外鼓,片幫、掉渣,頂板出現冒頂、斷裂,底板出現鼓起,煤粉噴出,炮眼變形裝不進藥,打鉆夾鉆、頂鉆、卡鉆等。

(2)煤層結構構造方面:煤層層理紊亂,煤變軟、變暗淡、無光澤,煤層干燥和煤塵增大,煤層受擠壓褶皺、變粉碎、厚度變大、傾角變陡。

(3)其它方面的表現:瓦斯涌出異常、悶人、煤溫或氣溫降低或升高。

(4)炮后掘進進尺超過炮眼深度時。

當發現有下列有聲突出預兆時:

(1)頂板響炒豆似的噼噼叭叭的煤炮聲或鞭炮聲;

(2)發出像跑車樣的悶雷聲、嘈雜聲、嗡嗡聲以及氣體穿過含水裂隙濕度吱吱聲等;

出現以上有聲和無聲預兆時,應當立即由當班長及現場安檢員共同組織將211專用回風石門、211專用回風石門聯絡巷的所有人員撤到211專用回風石門防突風門外的新鮮風流中,并切斷上述區域的動力電源,匯報調度室,采取措施進行處理后,方可恢復施工作業。

16、成立見、過煤指揮小組,組長:杜昌華,副組長:盧曉勇、蔣開勝、董剛、鄧鋒成員有:安檢站:胡昌龍;通風工區:王斌;機電管理科:許元金;生產技術科:黃必江;調度室:張繼忠。在見過煤期間,組長或副組長必須在調度室指揮。

會審時間:2007.3.2

會審地點:生產技術部

主持人:鄧鋒

參加人員:杜昌華盧曉勇鄧鋒鄧平雷幫華王景茂楊誓張繼仲潘天福武海華

會審意見:

1、施工見煤炮前,施工單位必須用大板配合廢舊皮帶將211溜煤眼掩蓋嚴實。

篇2:煤層氣地面集輸工程技術規范

1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煤層氣地面集輸工程設計和施工的技術等。

本標準適用于煤層氣地面集輸工程建設的設計、施工和驗收。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50251輸氣管道工程設計規范

GB50275-98壓縮機、風機、泵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

GB/T15543油氣田液化石油氣

GB/T50183石油天然氣防火規范

SYL04-83天然氣流量的標準孔板計量方法

SY/T0076-2003天然氣脫水設計規范

SY/T0089-2006油氣廠、站、庫給水排水設計規范

SY/T0515-1997油氣分離器規范

JJF1059—1999機械設備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增壓站compressorstations

在礦場或輸氣管道上,用壓縮機等對煤層氣增壓的站。

3.2清管設施piggingsystems

為提高管道輸送效率而設置的清除管內凝聚物和沉積物的全套設備,其中包括清管器、清管器收發筒、清管器指示器。

4技術要求

煤層氣集輸流程應根據煤層氣田開發設計、煤層氣的物性、產品品種、產品質量及外輸條件等要求,結合自然環境條件等具體情況,采用可靠的先進工藝技術,全面考慮煤層氣收集、處理、增壓、儲運等工藝。

5煤層氣收集、處理及儲運

5.1煤層氣計量

5.1.1一般要求

5.1.1.1煤層氣集輸中水按質量計量,以t表示;氣按標準體積(20℃、101325Pa)計量,以Nm3表示。

5.1.1.2煤層氣計量點應該按下列要求設置:

a)應結合煤層氣集輸流程和總體布局,按照適當集中、方便管理、經濟合理的原則進行布置;

b)煤層氣產量設置井口計量、出站計量或分區塊計量。

5.1.2煤層氣計量可分為三級:

一級計量指煤層氣田外輸干氣的交接計量;

二級計量指煤層氣田內部干線的生產計量;

三級計量指煤層氣田內部單井的生產計量。

5.1.3煤層氣計量的綜合誤差(計量系統精度)應根據計量級別確定,一級計量應在±1.5%以內,二級計量應在±5%以內,三級計量應在±10%以內。

5.1.4煤層氣計量儀表應按下列要求配套:

一級計量:選用超聲波流量計、標準孔板差壓流量計、渦輪流量計,統一按標方計算,儀表精度應不低于1級;

二級計量:選用標準孔板差壓流量計、智能旋進漩渦流量計,統一按標方計算,儀表精度應不低于1.5級;

三級計量,可采用旋進漩渦流量計或其他氣體流量計,統一按標方計算,儀表精度應不低于2級。

5.1.5標準孔板差壓流量計,節流裝置的安裝應符合SYL04-83的規定。

5.2氣液分離

5.2.1氣液分離宜采用重力分離器。選擇原則如下:

a)液量較少,要求液休在分離器內的停留時間較短時,宜選用立式重力分離器。

b)液量較多,要求液體在分離器內的停留時間較長時,宜選用臥式重力分離器。

5.2.2重力分離器的設計、制造應符合SY/T0515的有關規定。

5.2.3距集氣站較遠的氣井管線在低洼處加凝液缸等放水裝置。

5.2.4分離器排出的污水應密閉收集,集中處理,并應符合SY/T0089的規定。

5.3煤層氣脫水

5.3.1煤層氣脫水宜采用三甘醇吸收法脫水工藝。

5.3.2煤層氣脫水應符合SY/T0076的規定。

5.4煤層氣增壓

5.4.1煤層氣處理廠增壓宜采用電動機或燃氣機驅動往復式壓縮機組。

5.4.2壓縮機組宜選用橇裝形式。

5.4.3往復式壓縮機組宜根據工藝要求選型配置,多臺機組并聯時,宜設有備用機組。

5.4.4進入壓縮機的煤層氣必須設置過濾器清除機械雜質,必要時還應設置分離器清除凝液。分離器應設液位高限報警及超高限停機裝置。

5.4.5煤層氣集氣站、增壓站的壓縮機宜露天布置或半露天布置。應根據壓縮機機型、外形尺寸、設備檢修方式等進行布置,且滿足操作及檢修要求。

5.5煤層氣排放和火炬

5.5.1煤層氣集氣站和中央集輸處理站火炬放空場地設置應為圍欄式5m×5m,其它裝置設置應符合GB/T50183的規定。

5.5.2正常生產中,由安全閥、減壓閥排放出的氣體應引至火炬處理。在特殊情況下允許少量煤層氣直接排至大氣。

6材料及管件的檢驗

材料及管件的檢驗應符合GB50251的規定。

7容器及設備安裝

7.1一般規定

7.1.1容器及設備應符合設計要求,并具有齊全的出廠質量證明文件及有關技術資料。

7.1.2容器及設備基礎應在容器及設備到貨驗收合格后,或基礎尺寸核對正確后方可施工。

7.2容器及設備安裝

7.2.1容器、設備與基礎的連接應牢固。采用固定螺栓連接時,固定螺栓的規格尺寸應符合設計要求或容器、設備的有關技術規定。

7.2.2容器附件的安裝應符合設計要求。

7.2.3容器鋼結構的安裝應符合設計要求,且便于生產和檢修操作。

7.2.3.1鋼結構拼裝時,不得采用冷加工或硬拉的方法調整部件的距離和間隙。

7.2.3.2平臺、梯子、欄桿的安裝應牢固、構件應無毛刺、銳角,欄桿、扶手的轉彎處應成平滑弧線。

7.2.3.3鋼結構吊裝應有保證結構穩定和防止變型措施,承受安裝荷載的焊縫應按設計規定進行焊接。

7.2.4容器安裝完畢應進行隱蔽驗收檢查,并做好隱蔽檢查記錄。

7.2.5容器安裝允許偏差應符合表1的規定。

表1容器安裝允許偏差(mm)

序號項目允許偏差

1容器或底座安裝坐標位移10

2容器或底座標高+10

3臥式容器縱向水平(L——容器長度)L/1000目≤3

橫向水平(D——容器直徑)D/1000目≤3

4立式容器垂直度(H——容器高度)H/1000目≤5

5方位5

6成排同型容器端面平行度<15

7數組同型容器底面水平度5

7.2.6設備的安裝應符合設計要求及有關技術文件規定的要求。

8管件制作、管道安裝及焊接

管件制作、管道安裝及焊接應符合GB50251的規定。

9試壓、防腐與保溫

9.1試壓

9.1.1壓力試驗前應檢查已安裝的容器、管道、管件、閥門等必須符合設計文件要求。

9.1.2容器的試壓應按設計文件要求或容器出廠質量證明文件的要求進行。

9.1.3容器強度試壓一般以清水作為試壓介質,條件不具備時可用空氣代替,但必須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嚴密性試壓宜采用空氣作為試壓介質。

9.1.4系統試壓的試驗壓力高于容器的設計試驗壓力時,應將系統與容器隔離。

9.1.5容器系統試壓前應具備下列條件:

a)容器及其附屬系統施工完畢,并符合設計要求;

b)試壓用壓力表已經校驗,精度不低于1.5級,量程為最大被測壓力的1.5~2倍,壓力表不少于兩塊;

c)具有完善的并經批準的試壓方案。

9.1.6系統上水時,應將空氣排盡。試壓時,環境溫度宜在5℃以上,否則必須有防凍措施。

9.1.7強度試驗介質以潔凈水為宜,若水源困難或地形條件限制。亦可采用壓縮空氣為介質。嚴密性試驗以壓縮空氣為介質。

9.1.8試驗壓力:以潔凈水為試驗介質時,其強度試驗的壓力應為設計壓力的1.5倍;以壓縮空氣為試驗介質時,其強度試驗的壓力應為設計壓力的1.25倍。嚴密性試驗時,試驗壓力應等于設計壓力。

9.1.9管道強度試驗應緩慢進行,壓力分別升至試驗壓力的30%和60%時,各穩壓30min,檢查管道無問題后,繼續升壓至強度試驗壓力,穩壓不小于4h,目測管道無變形、不破裂、無滲漏,壓降:液壓試驗時,小于或等于試驗壓力的1%為合格;氣壓試驗時,壓降應按附錄公式B.1計算,ΔP≤1%為合格。嚴密性試驗時,穩壓24h,以管道無滲漏,壓降:液壓試驗時,小于或等于試驗壓力的1%為合格;氣壓試驗時,壓降應按附錄公式B.1計算ΔP≤1%為合格。

9.1.10安全閥定壓應按設計要求進行,容器系統試壓合格后,安全閥應做至少兩次的開啟試驗,并達到設計要求。

9.1.11壓力試驗應符合下列規定:

a)試壓時嚴禁敲擊及碰撞帶壓系統,嚴禁帶壓修理;

b)泄漏處理后,應重新試壓達到臺格要求;

c)水壓試驗臺格后,應將系統內的水排凈;

d)應作好試壓記錄。

9.1.12管道系統的試壓應符合GB50251的規定。

9.2吹洗

9.2.1容器應作清掃處理。無法作清掃處理的,應進行吹洗。

9.2.2容器的吹洗方法應根據使用要求、工作介質及內部的臟污程度確定。吹洗一般由容器的排污管排放。

9.2.3吹洗前應將儀表拆徐或隔離,待吹洗后復位。

9.2.4管道系統的吹洗應符合GB50251的規定。

9.3防腐與保溫

9.3.1防腐與保溫應按設計要求進行。

9.3.2防腐與保溫應在試壓合格后進行。

9.3.3防腐與保溫應符合GB50251的規定。

10試運轉

10.1工程安裝完畢,應對設備機泵進行試運轉。參加試運轉的人員必須事先熟悉有關技術資料和試運方案中的各項細則規定。

10.2試運轉時應先部件后組件,先單機后聯合。試運轉前,其電氣部分應先經運轉或試驗合格。

10.3機泵試運轉應符合下列要求:

a)用聽音器(或棒)聽軸轉動的聲音,不得有異常的聲音;

b)軸的徑向震動和軸向串動不得超過有關規定;

c)滑動軸承的溫度一般不得超過70℃,滾動軸承的溫度一般不得超過75℃;

d)填料溫升應正常,密封應良好。

10.4機泵設備的試運轉除應符合本規范的規定外,尚應符合GB50275-98的有關規定。

11工程驗收

11.1工程完工后,應由建設單位組織有關單位共同進行檢查驗收,并進行簽證。

11.2工程交工驗收時,施工單位應提交下列技術資料:

a)材料、容器和設備的出廠合格證、質量證明書、產品說明書及檢驗報告單;

b)設計變更單、施工聯絡單、材料代用單;

c)焊縫無損探傷報告;

d)隱蔽工程記錄;

e)壓力試驗記錄;

f)吹洗記錄;

g)安全閥調試、試壓記錄;

h)機泵設備安裝試運轉記錄;

i)竣工圖。

篇3:煤層氣地面開采建設安全設施設計審查竣工驗收規范

1目的范圍

為了規范煤層氣地面開采建設項目安全設施設計審查和竣工驗收工作,制定本規范。

本規范適用于煤層氣地面開采系統中涉及安全設施設計審查和安全設施竣工驗收的內容。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規范的引用而成為本規范的條款。

《煤層氣集輸安全規程》(AQ1082)

《煤層氣地面開采防火防爆安全規程》(AQ1081)

《煤層氣開采防塵防毒技術規范》(AQ4213)

《煤層氣地面開采安全規程(試行)》(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第46號)

3煤層氣地面開采建設項目安全設施設計審查

3.1設計必備條件

3.1.1安全設施設計必須由具有甲級資質的設計單位編制。

3.1.2安全設施設計必須符合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技術規范的規定,并盡可能采用先進適用的

—1—

工藝、技術和可靠的設備、設施。

3.2井位布置

3.2.1煤層氣井不得布置在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易發地帶。

3.2.2氣井井口與周圍建(構)筑物必須滿足一定的防火間距:

(一)氣井井口距架空電力線的距離應不小于1.5倍桿高,距35kV及以上獨立變電所應不小于20米;

(二)距100人以上居住區、村鎮、公共福利設施應不小于25米;

(三)距國家鐵路應不小于20米,距工業企業鐵路應不小于15米,距高速公路應不小于20米,距其它公路應不小于10米;

(四)距儲罐,甲、乙類容器,相鄰廠礦企業等場所應不小于20米。

3.2.3煤層氣井位布置應考慮煤礦井下巷道布置和生產安全,不應布置在煤礦井下硐室、井底車場等主要設施附近。

3.3煤層氣井

3.3.1井場周圍應設置圍欄,高度不得低于1.7米,排水沉淀池應布置在圍欄范圍內。

3.3.2圍欄上應懸掛明確的安全警示標識。

3.3.3需要設置放空火炬的煤層氣井,應當考慮當地全年主風向,置于全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上風側,放空火炬距井口的距離

—2—

應不小于10米。

3.3.4井場內所有可能對人體產生碰傷、擠傷或者其他傷害的危險物體均應當涂以紅色標記,以示警告。

3.3.5排采設備的控制柜應當有防護措施。

3.4管線集輸

3.4.1煤層氣管線線路的選擇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一)線路順直、平緩,減少與天然和人工障礙物的交叉;

(二)避開重要的軍事設施、易燃易爆倉庫、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等區域;

(三)避開城鎮規劃區、大型站場、飛機場、火車站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區域。當受條件限制,管線需要在上述區域內通過時,必須征得有關部門同意,留出足夠的安全距離,并采取相應的安全保護措施;

(四)避開不良工程地質地段;需選擇合適的位置和方式穿越。

3.4.2煤層氣管線及管線組件的材質選擇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一)采用材料的強度、壽命滿足安全要求;

(二)材料生產企業按照相應標準生產,并提供產品質量證明書;

(三)選用的管線組件符合安全標準并有質量證明書;

(四)穿越環境及地質條件復雜區域時,應采用鋼管。

—3—

3.4.3管線沿線設置里程樁、轉角樁、標志樁和警示牌等永久性標志。里程樁沿氣流前進方向從管線起點至終點每500米連續設置。里程樁可與陰極保護測試樁結合設置。

3.4.4鋼制埋地集輸管線的設計應當符合國家有關防腐絕緣與陰極保護標準的有關規定。

3.4.5裸露或架空的管道應有良好的防腐絕緣層。帶保溫層的,應有良好的防水措施。

3.4.6所有管線必須經吹掃、試壓合格,滿足安全生產條件后,方可投入運行。

3.4.7干線閥室保持通風良好,并設置防火標志。

3.5閥組

3.5.1閥組宜布置在人員集中場所及明火或散發火花地點全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上風側,與相鄰居民點、工礦企業和其他公用設施的防火間距應大于30米。

3.5.2閥組應設置不低于1.7米的非燃燒材料圍墻或者圍欄,并設置安全警示標志。

3.5.3閥組應設置放空火炬,放空火炬與閥組的距離應大于10米。

3.6中心處理站

3.6.1選址及布局

3.6.1.1中心處理站應當布置在人員集中場所及明火或者散發火花地點全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上風側,中心處理站主要設施與

—4—

周邊有關設施的安全距離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一)與居民區、村鎮、公共設施的防火間距不小于30米;

(二)與相鄰廠礦企業、35千伏及以上變電所的防火間距不小于30米;

(三)與公路的間距不小于10米;

(四)與鐵路線的間距不小于20米;

(五)與架空通信線、架空電力線的間距不小于1.5倍桿高;

(六)與采石場等爆炸作業場地的間距不小于300米。

3.6.1.2放空管應當位于中心處理站生產區最小頻率風向的上風側,且處于中心處理站外地勢較高處,其高度應當比附近建(構)筑物高出2米以上,且總高度不得小于10米。放空管距中心處理站的距離一般不小于10米;當放空量大于12000立方米/小時且等于或者小于40000立方米/小時時,放空管距中心處理站的距離應當不小于40米;放空管應裝置防雷設備。

3.6.2設備

3.6.2.1容器、管道和裝卸設施等須安裝防靜電接地裝置,并滿足接地電阻要求,應定期進行安全測試。輸氣管線少于五根螺栓的法蘭連接處,設有金屬跨接線。當法蘭用五根以上螺栓連接時,法蘭可不用金屬線跨接,但必須構成電氣通路。

3.6.2.2應當定時記錄設備的運轉狀況,定期分析主要設備的運行狀態。安全閥、玻璃液體溫度計和壓力表應當在有效期內使用,并定期進行校驗。

—5—

3.6.2.3安全閥應當按照相應運行和維護規程進行操作和維護,并按照規定定期校驗。

3.6.2.4在中心處理站的進口處應設置防靜電球以及明顯的安全警示牌、進站須知和逃生路線圖,并應當向進入中心處理站的外來人員告知安全注意事項等。

3.6.2.5中心處理站應當設置不低于1.7米的非燃燒材料圍墻或者圍欄,并設置安全警示標志。中心處理站內應放置防火滅火器材。中心處理站內管匯爆炸危險區域使用防爆電氣設施,電氣線路的敷設采取防爆安全措施。

3.6.2.6中心處理站內大于或者等于35千伏的變配電站應當設置不低于1.5米的圍欄。

3.6.2.7配電室應當有應急照明,配電室門應當外開,保持通風良好,并安裝擋鼠板。電纜溝應當無積水,地溝應當封堵。地溝可燃氣體濃度應當定期檢測,避免溝內竄氣。

3.6.2.8中心處理站內工藝裝置區、計量工作間等位于爆炸危險區域內的電氣設備及照明采用防爆電器,其選型、安裝和電氣線路的布置符合《爆炸和火災危險環境電力裝置設計規范》(GB50058)的規定。導體選擇及線路敷設應當符合安全規定,線路應當無老化、破損和裸露現象,并設防雷接地。

3.6.2.9中心處理站應有通訊設備,且滿足中心處理站間、中心處理站與中控室、生產調度之間通訊暢通。

3.6.2.10中心處理站位于有爆炸危險區域內相對封閉的區

—6—

域應安裝通風裝置及瓦斯檢測探頭,站內設置風向標,并懸掛在有關人員可以看到的位置,應派專人24小時值守中心處理站。

3.7壓縮站

3.7.1壓縮站廠房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一)廠房使用耐火材料,采用不發火地面;

(二)廠房的門窗向外開啟,建筑面積大于100平方米的廠房至少有兩個疏散門,并保持通道暢通;

(三)采用封閉式廠房時,必須有煤層氣泄露的報警裝置、良好的機械通風設施和足夠的泄壓面積;

(四)壓縮機房應設置防爆應急照明系統;

(五)壓縮機房有醒目的安全警示標志。

3.7.2壓縮機應當符合下列安全要求:

(一)壓縮機組有緊急停車和安全保護聯鎖裝置;

(二)壓縮機控制系統設置壓力、溫度顯示與保護聯動裝置;

(三)壓縮機前設置緩沖罐;

(四)煤層氣壓縮機單排布置;

(五)在高寒地區或者風沙地區壓縮機組采用封閉式廠房,其他地區采用敞開式或者半敞開式廠房;

(六)壓縮機與站內其他建(構)筑物的防火間距應當符合《石油天然氣工程設計防火規范》(GB50183)的規定。

3.7.3壓縮煤層氣儲氣設備應當符合下列安全要求:

(一)儲氣瓶符合國家有關安全規定和標準;

—7—

(二)儲氣井的設計、建造和檢驗符合國家有關高壓氣地下儲氣井標準的規定;

(三)儲氣瓶組或者儲氣井與站內汽車通道相鄰一側,設置安全防撞攔或者采取其他防撞設施;

(四)儲氣瓶組(儲氣井)進氣總管上設置安全閥及緊急放空管、壓力表;每個儲氣瓶(井)出口設置截止閥;

(五)儲罐區應當有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

3.7.4進站管線上應當設置緊急截斷閥,手動緊急截斷閥的位置應當便于發生事故時及時切斷氣源。儲氣瓶組(儲氣井)與加氣槍之間應當設儲氣瓶組(儲氣井)截斷閥、主截斷閥、緊急截斷閥和加氣截斷閥。

3.7.5壓縮煤層氣加氣機附近應當設置防撞柱(欄)。

3.7.6壓縮站內管匯、閥組、壓縮機等爆炸危險區域必須使用防爆電氣設施,電氣線路使用阻燃電纜,線路的敷設采取防爆安全措施。

3.7.7壓縮站內應按照《石油天然氣工程設計防火規范》(GB50183)的規定配備消防消防設施。

3.8安全管理與培訓

3.8.1煤層氣企業必須建立安全管理機構,制定相應的安全管理制度。

3.8.2煤層氣企業必須按照有關規定制定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組織定期演練,并根據安全生產條件的變化及時修訂。

—8—

3.8.3煤層氣企業應當安排、組織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員工必須持證上崗。

4煤層氣地面開采建設項目安全設施驗收

4.1竣工驗收必備條件

4.1.1地面煤層氣開采安全設施及條件竣工驗收前,必須完成建設項目的全部安全工程、設施、裝備,具備安全生產條件。

4.1.2特種作業人員經培訓并取得操作資格證書,工作人員經安全培訓并考試合格,持證上崗。

4.1.3主要安全生產設施、設備、儀器儀表等經有資質的檢測檢驗機構檢測合格。

4.2井位布置

井位的布置應符合批準的安全設施設計的要求。

4.3煤層氣井

4.3.1圍欄的布置應符合批準的安全設施設計要求,沉淀池無法布置在排采井場圍欄內的情況,必須設置獨立圍欄和門鎖。

4.3.2圍欄上必須安裝“嚴禁煙火”、“穿戴勞動防護用品”等安全警示標志和事故報警電話牌,并應懸掛牢固。

4.3.3抽油機驢頭、曲柄末梢、配重末梢等對人體易產生碰傷、擠傷或其它傷害的危險物體必須涂以紅色標記,以示警戒。

4.3.4井場放空火炬的布置應符合批準的安全設施設計要求。

4.3.5輸氣管線應當安裝閥門。

—9—

4.3.6排采設備控制柜的防護措施應符合批準的安全設施設計要求。

4.4管線

4.4.1煤層氣管線線路的選擇應符合批準的安全設施設計要求。

4.4.2煤層氣管線及管線組件的材質選擇應符合批準的安全設施設計要求。

4.4.3管線沿線應設置的里程樁、轉角樁、標志樁和警示牌等永久性標志應符合批準的安全設施設計要求。

4.4.4鋼制埋地集輸管線的防腐絕緣與陰極保護要求應符合批準的安全設施設計要求。

4.4.5裸露或者架空的管線應有良好的防腐絕緣層,帶保溫層的,采取保溫和防水措施。

4.4.6干線閥室保持通風良好,并設置有防火警示標志。

4.5閥組

4.5.1閥組的選址及布局、閥組的布置以及閥組主要設施與周邊有關設施的安全距離必須符合批準的安全設施設計的要求。

4.5.2閥組周圍應設置非燃燒材料圍墻或者圍欄,并懸掛安全警示牌。

4.5.3放空火炬所處位置、設置高度、距閥組的安全距離必須符合批準的安全設施設計的要求。

4.6中心處理站

—10—

4.6.1選址及布局

4.6.1.1中心處理站的選址、布局以及中心處理站主要設施與周邊有關設施的安全距離應當符合批準的安全設施設計的要求。

4.6.1.2放空火炬所處位置、設置高度、距中心處理站的安全距離、防雷裝置必須符合批準的安全設施設計的要求。

4.6.2設備

4.6.2.1容器、管道和裝卸設施等須按照安全設計安裝防靜電、防雷裝置,在連接管線的法蘭連接處,應當設置金屬跨接線(絕緣法蘭除外)。當法蘭用5根以上螺栓連接時,法蘭可以不用金屬線跨接,但必須構成電氣通路。

4.6.2.2中心處理站內調節閥、減壓閥、高(低)壓泄壓閥等主要閥門設備運轉正常,溫度計、壓力表等主要儀表設備靈敏準確,設備、管匯無滲漏。

4.6.2.3中心處理站應設置防靜電球、安全警示牌、進站須知、逃生路線圖、防火滅火器材以及非燃燒材料圍墻或者圍欄,設立醒目的安全注意事項告知牌。

4.6.2.4中心處理站相對封閉區域應安裝通風裝置及瓦斯檢測探頭,站內應設置風向標、防雷裝置、通訊裝置。

4.6.2.5中心處理站內設置的防爆電氣設施、防爆安全措施、變電站所設置的圍欄、站內供電、電設備設置及走向、導體選擇、配電室設置等必須嚴格按照批準的安全設施設計的要求。

—11—

4.7壓縮站

4.7.1壓縮站廠房、壓縮機和儲氣設備必須符合批準的安全設施設計要求。

4.7.2壓縮站廠房、儲罐區、機房和調配區必須在醒目位置設置“嚴禁煙火”、“當心爆炸”等安全警示標志。

4.7.3壓縮站內必須有值班人員24小時值守,封閉式廠房必須設置煤層氣泄露報警裝置和機械通風設施。

4.7.4應當在壓縮站內設置風向標。

4.7.5壓縮機的吸入口應有可靠的防靜電裝置。

4.7.6煤層氣壓力儲罐(球罐、臥式罐)必須裝有緊急放空、安全泄壓設施及壓力液位顯示儀表。

4.7.7煤層氣儲罐、氣柜必須有良好的防雷、防靜電接地裝置。

4.7.8進站管線上必須設置緊急截斷閥,手動緊急截斷閥的位置應當便于發生事故時及時切斷氣源。儲氣瓶組(儲氣井)與加氣槍之間應當設儲氣瓶組(儲氣井)截斷閥、主截斷閥、緊急截斷閥和加氣截斷閥。

4.7.9加氣機附近應當設置防撞柱(欄)。

4.7.10壓縮站內電氣設備應當符合下列防爆要求:

(一)整潔,部件齊全緊固,無松動、無損傷、無機械變形,場所清潔、無雜物和易燃物品;

(二)電纜進線裝置密封可靠,空余接線孔封閉符合要求;

—12—

(三)設備保護、聯鎖、檢測、報警、接地等裝置齊全完整;

(四)防爆燈具的防爆結構、保護罩保持完整;

(五)接地端子接觸良好,無松動、無折斷、無腐蝕;

(六)應急照明設施符合防爆要求。

4.7.11壓縮站內消防設施的配備應符合批準的安全設施設計要求。

4.7.12進人壓縮機房人員應正確佩戴勞動防護用品,穿防靜電服方可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