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塵污染防治措施模版
一、編制依據
1、合建{2013}156號
2、公司有關文明創建要求
3、施工現場平面布置情況
二、工程概況
該項目屬一類高層建筑,四里河畔小區B地塊工程施工,共12個單體,住宅最高33層,最低26層,其中1棟為26層建筑、2棟32層建筑、5棟33層建筑、地下車庫、商業1、商業2、社區綜合樓為4層,總建筑面積約為16.8萬平米。其中6#住宅樓建筑面積為12880.68平方米,地下一層,地上32層(層高2.9米);7#樓建筑面積為23341.82平方米,地下一層,地上33層(層高2.9米);8#樓建筑面積為14424.83平方米,地下一層,地上33層(層高2.9米);9#樓建筑面積為12592.97平方米,地下一層,地上33層(層高2.9米);10#樓建筑面積為23837.87平方米,地下一層,地上33層(層高2.9米);11#樓建筑面積為19688.06平方米,地下一層,地上33層(層高2.9米);12#樓建筑面積為11656.08平方米,地下一層,地上26層(層高2.9米);13#樓建筑面積為11371.06平方米,地下一層,地上33(層高2.9米);社區綜合樓建筑面積為3430平方米,地上4層(層高3.6米);獨立商業1#樓建筑面積為2687.20平方米,地上4層(層高3.6米);獨立商業2#樓建筑面積為3502.08平方米,地上4層(層高3.6米);地下車庫二建筑面積為23856平方米,地下一層(層高3.75米);6#-13#樓均為框架剪力墻結構,獨立商業1#樓、2#樓及社區綜合樓均為框架結構。本工程抗震設防烈度為七度;耐火等級:6#-13#樓及地下車庫二為一級,獨立商業1#樓、獨立商業2#樓及社區綜合樓為二級;結構安全等級為二級;地基基礎設計等級為甲級,結構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
三、揚塵污染防治措施
為有效控制揚塵污染,保護和改善大氣環境質量,根據關規定,結合項目部實際情況,特制定以下防治措施:
1、項目部將不定期的對所有管理人員及各班組進行揚塵污染防治措施學習,對揚塵污染的危害性進行宣傳教育;
2、施工現場四周將設置圍擋且高度不低于2米,圍擋將采用金屬板材等硬質材料;
3、施工現場出入口、主干道、作業區加工場、生活區、辦公區將全面進行硬化處理,裸露的場地將采用種植樹木或花草的方法進行綠化處理;
4、基坑開挖過程中將組織人員對于暫時沒有操作機械的渣土區域進行暫時性覆蓋措施,避免產生揚塵;
5、渣土車裝載重量不得超過核載重量,高度不得超過3.25米;施工現場主出入口將設置車輛沖洗設施,渣土裝土完畢后,駛出項目部前所有運輸車輛將在除泥、沖洗干凈后方可駛出作業場所,并對渣土進行覆蓋,防治運輸過程中灑漏;
6、施工現場污水將按有關要求并結合現場實際情況進行有組織的排放,施工現場設置沉淀池,所有泥漿、污水將經二次沉淀后排入下水管道內,嚴禁泥漿及污水外漏,并由專人負責、定期清理;
7、所有砼構件將使用商品混凝土澆筑,墻體砌筑砂漿采用預拌砂漿;
8、各幢樓設置的外腳手架密目式安全網必須與建筑高度同步,且圍護高度將超出操作層高度不低于1.5米;
9、對于樓層、腳手架、高層平臺、設備及其它物料等清理建筑垃圾或廢料時,采用灑水并有吸塵措施,禁止使用翻竹底笆、板鏟拍打、空壓機吹塵等方式易產生揚塵的方法清理,嚴禁禁止在樓層清理垃圾時直接傾倒至地面等高空拋撒現象;
10、樓層內的施工垃圾必須用袋裝好,然后用升降機運至樓下垃圾點,不得從樓上或升降機內直接向樓下拋撒;
11、四級及以上大風天氣,禁止產生揚塵的作業施工,易散落、易飛揚的細顆粒散體材料應在封閉的庫房儲存;
12、砂子、石子等松散材料在現場必須用塑料布或帆布進行覆蓋,隨用隨清,卸貨時嚴禁拋撒;
13、回填土施工時,拌合白灰與回填土時,禁止拋撒,以免產生揚塵;
14、施工現場松散材料堆放處及時清理,以減少揚塵;
15、根據實際進度確定松散材料進場時間,不得進場過早;
16、嚴禁在施工現場熔融瀝青、焚燒垃圾等有毒有害物質;
17、從本工程開工至工程完工前,本工程涉及揚塵的施工作業等必須按本措施要求做好防范揚塵控制措施;
18、對違反本控制現場揚塵措施的作業隊伍、班組及個人將按照公司及項目部有關規定進行處罰,對造成惡劣影響的責任人除按有關法律法規及本公司規定進行處罰外,逐出本工程施工現場,并不得重新錄用。
四、施工現場綠化、美化
施工至±0.000待回填完工后,沒有硬化的空閑場地種植上花草,以免出現大風天氣,塵土飛揚現場。
五、實施階段:施工全過程
六、拆除施工揚塵治理措施
1、拆除前應關注天氣,天氣晴好、無大風情況下再安排工作。
2、建筑拆除現場,應設置警示標志。
3、拆除作業時,應采取噴淋、灑水等降塵措施。
4、拆除的建筑垃圾應在拆除后兩日內清運完畢。
七、揚塵污染防治領導小組
組長:劉玉旗
副組長:李龍府
成員:周言軍
八、揚塵污染防治經費管理
1、我項目部確保該工程揚塵污染防治措施費用專款專用,絕不挪為它用,并在財務管理中單獨列出使用清單備查。
2、我項目部在揚塵污染防治措施費施用過程中接受簡歷公司及上級主管部門檢查。
篇2:揚塵治理責任制度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北京市清潔空氣行動計劃》工作要求,落實公司《建設工程施工現場揚塵治理專項行動工作方案》的工作要求,堅持施工生產與污染防治相結合,持續提升施工現場綠色環保施工水平,因此我項目部各部室要高度重視,全員要認清形勢,積極認真的落實相關文件要求,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確保我項目部無環境污染、揚塵等影響周邊環境的事件發生,并認真履行自身崗位職責,現項目施工部與你簽訂本責任制。
一、
責任目標:確保項目部在施工期間100%達到市住建委揚塵治理達標標準;并在自身環保責任區內,無環境保護及揚塵現象。
二主要職責
1、嚴格按照項目經理部揚塵治理專項方案,明確各標準條款的責任分工。
2、嚴格執行建設工地施工揚塵控制相關規定、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相關規定及《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2011)相關規定要求。
3、施工現場周邊采取圍擋措施,施工現場主要道路及場地按要求進行硬處理,施工現場裸露地面、土堆按要求進行覆蓋、固化或綠化。
4、如遇有四級以上風的天氣,不得安排分包單位進行土方運輸、土方開挖、土方回填,房屋拆除等作業。
5、負責施工現場日常清掃灑水(雨雪天及地表結冰的天氣除外)的降塵工作,在土方施工、干燥天氣、風力四級以上的天氣條件下,應適當增加灑水次數。
6、負責修建現場排水設施、通道,并保證暢通、施工現場無積水。
7、房屋拆除、外架拆除、平整場地、土方開挖、土方回填、清運建筑垃圾和渣土等作業時,應安排專人對施工作業面內進行灑水,防止產生揚塵污染。
8、施工現場應設置密閉式垃圾站(施工垃圾),施工垃圾、生活垃圾應分類存放。
9、建筑物內的施工垃圾清運必須采用密閉式專用垃圾道或封閉式容器吊運,嚴禁凌空拋撒,安全網內垃圾應及時清理。10、施工垃圾清運時應提前適量灑水,并按規定及時清運消納。
11、在使用水泥、粉煤灰、灰土、砂石等易產生揚塵的細顆粒建筑材料時,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揚塵。
12、土方施工作業面(鉆孔、打樁、土方開挖、土方回填等)可暫不覆蓋,但應采取適度灑水等降塵措施,當天施工完畢后應按要求進行覆蓋。
13、在確保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對于自然放坡的邊坡工程可酌情進行覆蓋;
14、對于土方工程,開挖完畢的裸露地面應及時固化或覆蓋。15、對于停止施工的場地,應當對其裸露土地采取覆蓋或者臨時綠化等有效防塵措施。
16、非施工作業面的裸露地面、長期存放或超過一天以上的臨時存放的土堆應采用防塵網進行覆蓋,或采取綠化、固化措施。
17、建筑垃圾運輸及土方運輸等運輸車輛,出場時必須將車輛清理干凈,確保不將泥沙帶出現場。沖洗車輛的設施應符合以下要求:(1)施工現場施工車輛出入口應設置車輛沖洗設施,對車輛槽幫、車輪等易攜帶泥沙部位進行清洗,不得帶土上路;(2)洗車池旁必須設置沉淀池,沉淀后的污水應排入市政污水管道。
18、監督檢查運輸單位,辦理渣土消納許可證,按照規定的時間、路線和要求,消納建筑垃圾、渣土。并督促運輸單位按《關于規范建筑垃圾運輸車輛標準標識的通告》的有關要求,采取措施防止車輛運輸遺撒。四統一車輛即:統一密閉、頂燈、反光車號、車門企業標識。
19、施工現場應實行封閉式管理,施工圍擋堅固、嚴密,表面應平整和清潔,高度不得低于2.5米;現場圍擋及大門每半年清洗或粉飾見新一次;施工圍擋使用材料、構造連接要達到安全技術要求,確保結構牢固可靠。
20、圍擋材質應使用專用金屬定型材料或砌塊砌筑。21、外腳手架架體必須用密目安全網(顏色為綠色)沿外架內側進行封閉,安全網之間必須連接牢固,封閉嚴密,并與架體固定。密目安全網要定期清理,保持干凈、整齊、清潔。防止施工中物料、建筑垃圾和渣土等外逸,避免粉塵、廢棄物和雜物飄散。
22、負責對施工現場作業人員進行關于環保(揚塵治理)的針對性安全技術交底工作。
23、聯合其他部門開展環境保護及揚塵治理自查自糾隱患排查工作。
篇3:防止灰場揚塵管理制度
一、?總則:
根據北方聯合電力有限責任公司所下發的灰場管理辦法,結合我廠實際情況,為加強灰場管理工作,保證灰壩安全,抑制揚塵,防止重大環境污染,節約用水,控制運行維護費用,特制定本管理辦法,并且把二十五項反措中的有關內容落實到實處。
二、運行、維護及管理
1.儲灰場的運行管理
1.1貯灰場內運行干灘的規定:正常情況下要保持壩前干灘長度20米,在汛期和地震預報期要加大干灘長度。
1.2為防止溢灰。壩內排水豎井周圍水深不得低于0.5米(排水豎井與干灘的最近距離要保持150米以上),否則要及時下落閘板提高水位。
1.3排水系統需要排水時,有預見的情況下要均衡逐漸下泄,泄水閘板上水位高度要控制在4厘米以內。
1.4特殊情況下,灰場需要超常規大量排水時,事先要制定好措施并由電廠(公司)下達操作規定。
1.5保持回收排放水質合格,溢流水的懸浮物指標符合國家GB8978-1996《污水綜合排放標準》的規定。
1.6運行中要采取有效措施來防止灰場內的飛灰污染。正常情況下可采取人工導流的措施,特殊情況下可臨時增加人工或自動噴水措施來保證。
1.7對于干灰場要保證噴水碾壓設備運行正常,在干灰、干渣排放口要采取抑制揚塵措施,防止灰場揚塵造成環境污染。
2.灰場運行中巡視檢查
2.1貯灰場運行人員白班至少巡視檢查2-3次,夜班早晚至少各巡視檢查一次,并作好記錄。
2.2運行人員每日巡視檢查項目如下:
⑴排水豎井運行水位情況或干灘長度是否正常;
⑵檢查灰管路是否有漏泄沖壩現象發生;
⑶壩體有無明顯沉降、變形、裂縫、滑坡、雨水沖刷等破壞情況或破壞預兆;
⑷檢查各排水系統和自流回水系統是否暢通,有無泄漏現象;
⑸檢查左、右壩肩各處滲水、壩基壩體滲透水有無明顯變化和滲透水有無混濁現象;
⑹土壩壩坡有無滲透濕片或滲透水徑流等破壞現象;
⑺左、右壩肩山體有無新的滲透水漏泄或濕片發生;
⑻灰場系統各建(構)筑物是否完好無損;
⑼灰壩的沉降變形、浸潤線等觀測標志及設施是否完好無損;
⑽有無牲畜等外來破壞壩坡壩體的現象發生。
2.3上述巡視檢查中做好記錄,如發現有異常情況要立即報告電廠主管部門并加強監視和及時采取措施處理。
3灰場運行中監測
3.1貯灰場要設專人負責觀測工作,并要經過必要的培訓,有一定的專業知識,確保觀測質量,滿足國家和電力工業測量和設計要求的有關標準的要求。
3.2壩體及浸潤線日常監測要求
浸潤線觀測監測:
①浸潤線觀測項目應包括灰場內灰面標高,蓄水標高、干灘長度、壩體內各測壓點水壓、下游水位及天氣情況。
②浸潤線在正常運行時,應每月觀測一次。地震后發生滲透不正常時,增加測次。測讀時每次互測兩遍,其差值應不大于2cm。
③應根據浸潤線觀測數據,繪出壩體浸潤線,同時檢查下游壩坡面有無滲漏或濕片。
④監測壩下排水棱體滲水量與水質,發現滲水量突然增大或滲透水渾濁時,應立即采取措施并加強監測。
⑤對壩體的沉降位移觀測點,應一月測量一次。洪水期、地震后或發現有塌坡等現象時,應增加測次。依據觀測數據,計算壩體沉降量水平位移,當壩體沉降和位移基本穩定時,可減少測次;發現壩體有裂縫或滑坡預兆等情況,應立即處理。
⑥監視壩坡局部塌方,發現灰管出口沖刷壩坡、灰管泄露沖刷壩體或雨水集中匯流沖刷壩坡等情況,應立即處理。
⑦監視壩前存灰標高,在灰場達到限制灰標高時,必須及時加高或停止使用。
灰渣排放監測:
①應保持壩前均勻排放灰渣,并形成干灘。
②當無條件在壩前放灰時,應有相應等導流措施,將灰渣導向壩前沉積并形成干灘。
③適時切換放灰管或調整灰管出口位置,使放灰均勻,并避免沖刷壩坡與坡腳。
④監視放灰管等排灰通暢,如發現排灰管堵塞或泄漏,應及時處理。
排水系統監測:
①必須保持儲灰場排水系統通暢,及時排除澄清灰水及洪水,控制灰場水位,使壩前形成設計干灘長度。
②依據氣候條件及灰水澄清程度,必須對排水井或其他形式對排水設施堵塞孔口、加疊梁、加蓋板、適時調整水位。保持澄清灰水連續排放。
③孔口塞子、疊梁、蓋板等排水設施部件應齊全完好。
④排水澄清洪水中懸浮物含量應符合現行對《污水綜合排放標準》的規定。
⑤灰場存滿,停止使用前,應及時覆蓋。山谷灰場及有洪水匯入的灰場應保持完整的排水系統,且應留有符合設計標準的防洪容積。
3.3貯灰場的全部觀測必須作好記錄并及時進行觀測成果的整理。所用的觀測儀器設備要專用,不得移作它用,并按要求定期進行儀器的檢測。
3.4貯灰場的全部觀測成果,每季度最后一個月的30日前上報北方公司安生部環保處,年終進行統一匯總上報,每半年、全年總結有關二十五項反事故措施的工作內容。
3.5灰場運行中遇有特殊情況要隨時進行觀測并報電廠相關部門。
4貯灰場的維護
4.1保持排水豎井中周圍水面無雜物,如有要及時清理。
4.2保持灰場內外道路暢通,如有局部塌陷、沖刷等破壞現象要及時清理維護。
4.3每月對灰管進行檢查,水力輸灰管路一般長度在5-25KM,在其轉彎、接頭、支撐裝置等受力點,容易發生磨損、阻塞、斷裂等事故,對這些部位應進行重點檢查,及時發現和處理各種事故隱患,建立記錄檔案。
4.4發現灰管路泄漏沖刷壩體等現象要立即與除灰分場聯系,停止泄漏管的運行并向有關領導報告。
4.5當灰場灰壩發生險情威脅壩體安全時,要立即向當班值長和本單位領導報告并同時向公司主管部門或公司主管領導報告。要采取降低運行水位措施,作好增加排泄水量后的下游安全工作。險情嚴重時可停止灰場的運行,以免擴大危害。
4.6汛期或有地震預報時,預先采取降低運行水位,擴大干灘長度等運行措施。
4.7洪水期間,對灰場排水系統等應加強檢查。暴風雨期間運行值班人員應晝夜巡視檢查,作好防汛搶險的一切準備工作。
4.8灰場防汛物資及工器具必須專用并備用好,不得移作它用。
4.9特殊情況下的運行和維護措施以及觀測項目要求由電廠主管部門或主管領導根據需要臨時確定。
4.10其他環保事故應及時通報廠主管部門、北方公司。
5.灰渣的綜合利用:
5.1加大灰渣的綜合利用投資力度,做好項目的可研、環評工作。
5.2儲灰場取灰必須經過廠生產部批準,認真落實方案,保證壩體安全。取灰部門在取灰期間,要派專人看管取灰情況,防止灰水外流,以免造成環境污染。取灰結束時要及時封堵灰壩,并恢復原狀。
三、安全管理及考核
1、安全管理
1.1電廠應切實加強灰場管理,落實責任制,健全巡視檢查、觀測記錄、請示報告制度。汛期或地震活躍期火電廠的灰場,要采取低水位運行。加強對灰場的排水(排洪)系統、壩體浸潤線、壩下滲流溢出點的巡視、檢查、監測工作,發現異常立即上報,及時采取措施,嚴防灰場垮壩造成災害。
1.2對影響灰壩安全的缺陷、隱患,應實施永久性的工程措施,優先安排資金,抓緊進行檢修、處理。工程必須由具有相應設計資格的單位設計,經審批后組織實施,并確保工程質量。
1.3加強火電廠的灰壩壩體安全管理。新建大壩應充分考慮大壩的強度和安全性,已建灰壩要對危及大壩安全的缺陷、隱患及時處理和加固。對分區使用的灰場,必須做好防塵工作。
1.4新建電廠應嚴格執行環保"三同時"原則。新建電廠應按廢水零排放要求設計和建設灰水回水系統。新廠灰水設施投運前必須做灰管壓力試驗
1.5應定期對灰壩及其排水設施進行檢查,發現缺陷和隱患及早解決。
1.6應定期對灰管進行檢查,重點是灰管的磨損和接頭處、各支撐裝置(含支點及管橋)的狀況等,防止管道斷裂事故的發生。
1.7加強對灰水系統運行參數和污染物排放情況的監測分析,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
1.8已建電廠應做到廢水集中處理。沖洗水應引入灰水前池,其他廢水和無法引入灰水前池的沖洗水應作到集中處理,處理后的廢水應充分利用,禁止超標廢水外排,對環境造成污染。
1.9火電廠要定期進行可能會造成環境污染的事故預想和反事故操作演習,至少每年兩次。
10灰場灰水不均勻水位高于正常水位0.5米、揚塵、管涌不能及時處理、環境污染等均按事故考核。
1.11對灰場周邊地區環境的影響,各單位每年要請有資質的單位出具書面評價報告存檔并報公司安生部備案。
2安全考核
2.1.發電廠灰壩在運行中發生下列不安全情況按生產事故統計考核:
2.1.1灰壩主壩體跨壩,造成灰水大量溢流、農田淹沒或人員、牲畜死亡或其它損失的;
2.1.2灰壩因地質變化(如地震等)引起裂縫、滑坡等情況未及時發現、及時組織搶險,造成灰壩決口、或大面積滑坡,使大壩安全性嚴重降低的。
2.2發電廠灰壩在運行中發生下列情況按生產一類障礙統計考核:
2.2.1灰壩出現灰水漫過大壩大量溢流超過2小時,壩體未受到嚴重損傷的;
2.2.2灰壩發生管涌,在4小時內未發現或未匯報,或未采取封堵措施的;
2.2.3因管理不善,儲灰池未浸水出現干灰,或灰場已滿未及時覆蓋出現揚灰,造成灰池大量飛灰,引起空氣嚴重污染;
2.2.4遇有暴風雨未按灰場運行、維護管理規定進行及時檢查的;
2.2.5灰水水位太高,距壩頂小于1000mm;
2.5.6連續一周未按規定對灰場進行定期測量、檢查的;
2.5.7因儲灰場灰管道支點、管橋塌陷,管道失去支撐而斷裂、或連接部分斷開,彎頭磨塌,造成灰水未進入灰池大量外流的;
2.5.8鍋爐化學清洗后廢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儲灰場的。
四、費用管理
要求各發電廠認真做好灰場治理工作,保證灰場的出力及灰壩的安全。每年10月份結合灰場的實際狀況安排下年度的治理項目,并會同環保項目報北方公司安全生產部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