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地鐵施工防機械傷害安全保障措施

地鐵施工防機械傷害安全保障措施

2024-07-12 閱讀 8939

根據地鐵施工的特性,本工程中使用的機械數量及種類繁多,在施工過程中容易發生機械傷害事故,是施工過程中的安全隱患之一,為確保施工安全,特制定安全技術措施如下:

1.機械操作人員嚴格遵守安全規范和機械操作規程,按程序操作,文明駕駛,禮貌行車。

2.嚴禁機械帶病運轉、超負荷作業,夜間作業時配備足夠的照明設備。

3.所有機械操作人員必須持證上崗,嚴禁非專業人員進行機械操作作業。

4.所有機械操作人員在正式上崗前要熟知本機械的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在操作中,應堅守工作崗位,嚴禁酒后操作。

5.機械操作,要束緊袖口,女工發辮要挽入帽內。

6.機械和動力機的機座安裝穩固。轉動的危險部位安設防護裝置。工作前檢查機械、儀表、工具等,確認完好后方準使用。

7.電氣設備和線路要求絕緣良好,電線不得與金屬物綁在一起;各種電動機具按規定接零接地,并設置單一開關;遇有臨時停電或停工休息時,進行拉閘加鎖。

8.施工機械和電氣設備不得帶病運轉和超負荷作業。發現不正常情況應停機檢查,不得在運轉中修理。

9.電氣、儀表和設備試運轉,嚴格按照單項安全技術措施進行。運轉時不準擦洗和修理,嚴禁將頭手伸入機械行程范圍內。

10.受壓容器設安全閥、壓力表,并避免暴曬、碰撞;氧氣瓶嚴防沾染油脂;乙炔發生器、液化石油氣,設置防止回火的安全裝置。

11.嚴格制止司機“三超”、“二無”行駛(超勞、超載、超速和無證、無令),嚴禁酒后開車、帶病開車、開帶病車。強化安全管理,做到馬達一響,架駛員集中思想。在行車途中,認真觀察來往車輛、行人、自行車等動態,在市內行駛,更要注意集中精力,嚴禁搶道行駛,下坡車應讓上坡車先行。

12.各類載人汽車、貨車,在通過公路交叉路口時,必須做到一看、二慢、三通過。

13.用其它車輛牽引陷車的車輛時,應有專人負責指揮,兩車間嚴禁站人。停車時車輛應停在指定地點,如必須在坡道上停車時,必須在車輪下加楔防止滑溜。必須不熄火處理時,更應加強摘擋、剎車、止輪措施。

14.起重等特種機械作業人員必須持證上崗,嚴禁無證操作。

15.起重機械中鋼絲繩應按規定選用并保持完好,繩端固定連接用繩卡連接時,壓板應在鋼絲繩長頭一邊,繩卡間距不應小于鋼絲繩直徑的6倍,繩卡數量根據繩徑確定,但不得小于3個;繩端用編結連接時,編結長度不應小于鋼絲繩直徑的15倍,并且不得小于300mm。鋼絲繩的安全系數,不得小于規定要求。

16.起重機作業前必須檢查制動器、吊鉤、鋼絲繩和安全防護裝置是否完好,嚴禁機械帶病作業。

17.起重作業中必須嚴格執行“九不吊”、“七禁止”的制度。

18.嚴禁用各種起重機械進行斜吊、拉吊和起吊地下埋設的物件。

19.盾構機啟動前,對設備關鍵部件及潤滑情況進行檢查,避免部件損壞

20.盾構機掘進過程中,注意觀察電腦及監測儀表顯示的數據,查聽機械運轉的聲音,及時發現并排除機械設備故障。

21.管片及土方洞內運輸時,管片及土斗固定牢固,電瓶車限速行駛,并隨時檢查道軌及枕木的情況,確保運輸人員及車輛的安全。

22.管片拼裝時,管片拼裝機旋轉范圍內嚴禁站人。

23.隧道內設置人行步道,嚴禁在人行步道外行走或停留。

篇2:機械傷害事故常見原因和現場急救方法

機械傷害事故的常見原因和現場急救方法

1.機械傷害的常見原因

機械傷害又稱機械性損傷或機械性創傷。機械性傷害是機械操作或加工過程中,各種以機械力的方式直接對人體造成的傷害。在生產過程中機械性傷害占有相當大的比例,機械傷害包括以下內容:

①機器工具傷害(輾壓、碰撞、切割、戳傷等)。

②起重傷害(包括行車設備、電梯設備、叉車、提升機、電動葫蘆運行過程中所造成的傷害)。

③車輛傷害(包括擠、壓、撞、傾翻等)。

④物體打擊傷害(包括落物、錘擊、碎裂、砸傷、崩塊等)。

⑤刺割傷害(機器工具、尖刀物劃破、扎破、刀切等)。

⑥倒塌傷害(堆置物、建筑物倒塌、高空墜落等)。

2.機械傷害的主要癥狀

機械性傷害常常是意外的、突出性的,可對人體造成各種不同程度的傷害,甚至生命安全。主要表現有以下幾個方面:

①傷口,局部組織的完整性被破壞,包括局部組織器官的毀損脫離。

②出血,包括內出血、外出血。

③骨折,包括脫骱、其中有閉合性和開放性。

④休克,由于失血或疼痛等原因造成。

⑤心跳,呼吸停止,由于嚴重損傷引起,如不及時搶救則可能造成死亡。

⑥其它嚴重的損害,如內臟破裂、氣胸、腦及脊髓損傷等。

3.機械傷害的現場急救

發生機械傷害時,首先應關停機器。如果發生斷手、斷指等嚴重情況時,對傷者傷口要進行包扎止血、止痛、進行半握拳狀的功能固定。對斷手、斷指應用消毒或清潔敷料包好,將包好的斷手、斷指放在無泄漏的塑料袋內,扎緊好袋口,在袋周圍放上冰塊或用冰棍代替,速將傷者送醫院進行搶救。

注意:忌將斷指浸入酒精等消毒液中,以防細胞變質

篇3:機械傷害事故應急預案范本

機械傷害事故應急預案

為了加強公司安全管理,規范生產現場管理和作業行為,有效防止和減少事故發生所造成的損失,及時對事故進行施救,制定本預案。

一、應急準備

1.組織機構及職責

1.1事故應急救援領導組

組長:副總經理

副組長:安全正副主管、生產經理

組員:各車間主任和班長

值班電話:

1.2領導組下設搶險組(組長:車間主管1)、通訊聯絡組(組長:人資部經理)、疏散引導組(組長:車間主任)、安全警戒組(組長:保安隊長)和后勤保障組(組長:采購經理、物流經理、機電科長),組員為各組組長所屬部門人員。

事故應急救援領導組負責對生產現場發生的突發機械傷害事故進行應急處理。

2.培訓和演練

2.1由生產部負責主持、組織車間每年進行一次按機械傷害事故"應急響應"的要求進行模擬演練。

2.2各組員按其職責分工,協調配合完成演練。

演練結束后由組長組織對"應急響應"的有效性進行評價,必要時對"應急響應"的要求進行調整或更新。

2.3演練、評價和更新的記錄應予以保存。

2.4安全正副主管負責對相關人員每年進行一次培訓。

2.5安委會負責對應急預案和救援體系的建立進行檢查。

3.應急物資的準備、維護、保養

3.1應急物資的準備:簡易擔架、跌打損傷藥品、包扎紗布。

3.2各種應急物資要配備齊全并加強日常管理。

二、應急響應

1.防物體打擊事故發生,成立義務小組,由安全正副主管擔任組長,各班組長為組員,主要負責緊急事故發生時有條不紊的進行搶救或處理。

2.發生物體打擊事故后,由安全正副主管負責現場總指揮,發現事故人員首先高聲呼喊,通知現場車間安全員(車間主管),由安全副主管打事故搶救電話"120",向醫院打電話搶救,同時通知負責人組織緊急應變小組進行可行的應急搶救,如現場包扎、止血等措施,防止受傷人員流血過多造成死亡事故發生。預先成立的應急小組人員分工,各負其責,重傷人員由組長協助搶救工作,相應人員迎接來救護的車輛,有程序的處理事故、事件,最大限度的減少人員和財產損失。

三、事故后處理工作

1.查明事故原因及負責人

2.以書面形式向公司寫出報告,包括發生事故時間、地點、受傷(死亡)人員姓名、性別、年齡、工種、傷害程度、受傷部位。

3.制定有效的預防措施,防止此類事故再次發生。

4.組織所有人員進行事故教育。

5.向所有人員宣傳事故結果,及對負責人的處理意見。

四、預案終結

1.本預案全部完成后,由原發布啟動預案的負責人宣布預案終結,同時向總經理報告。

2.預案終結7日內對預案實施情況進行評估。

評估會議主持人按事故的等級和管理權確定,評估報告應報總經理。一般事故的評估會議由本安全專員主持,重、特大事故的評估由公司指定人員主持。

3.對預案的評估就是非和符合問題做出判斷,不對客觀因素進行辨析,評估的重點是:

3.1.預案時限性是否得到實施。

3.2參加預案實施的部門是否按預案要求開展工作,有無遺漏,過錯,責任是誰。

3.3.參加預案實施的管理人員,領導是否按預案規定組織開展工作,有無遺漏和過錯,責任是誰。

3.4.應急預案是否需要修改,如何修改。

主持評估的部門對評估報告的真實性,符合性承擔責任。對于在實施預案中存在過錯的部門、人員,安委會應對責任者提出明確的批評,對情節和過錯嚴重需要給予處分的,安委會提出處理意見后按人事干部管轄權限逐級上報審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