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地上安全隱患
導讀:根據國務院《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的相關規定、參照《重大危險源辨識》的有關原理,進行建筑工地重大危險源的辨識,是加強施工安全生產管理,預防重大事故發生的基礎性的、迫在眉睫的工作。而這方面的工作在一些城市建設安全管理中尚未引起足夠重視,也因此引發了許多重大安全事故糾紛。
一、建筑工地重大危險源的主要類型
建筑工地上的施工危險化學品及壓力容器是第一類危險源。其次,人的不安全行為、料機工藝的不安全狀態和不良環境條件為第二類危險源。建筑工地絕大部分危險源屬第二類危險源。
建筑工地重大危險源按場所的不同又可以分為兩類:施工現場重大危險源與臨建設施重大危險源。對危險和有害因數的辨識應從人、料、機、工藝、環境等角度入手,動態分析識別評價可能存在的危險有害因數的種類和危險程度,從而找到整改措施來加以治理。
1.施工現場重大危險源
(1)存在于人的重大危險源主要是人的不安全行為即“三違”:違章指揮、違章作業、違反勞動紀律,主要集中表現在那些施工現場經驗不豐富、素質較低的人員當中。事故原因統計分析表明70%以上事故是由“三違”造成的,因此應嚴禁“三違”。
(2)存在于分部、分項工藝過程、施工機械運行過程和物料的重大危險源:
①腳手架、模板和支撐、起重塔吊、物料提升機、施工電梯安裝與運行、人工挖孔樁、基坑施工等局部結構工程失穩等造成機械設備傾覆、結構坍塌、人員傷亡等意;
②施工高層建筑或高度大于2m的作業面(包括高空、四口、五臨邊作業),因安全防護不到位或安全兜網內積存建筑垃圾、人員未配系安全帶等原因造成人員踏空、滑倒等高處墜落摔傷或墜落物體打擊下方人員等意外;
③焊接、金屬切割、沖擊鉆孔、鑿巖等施工,各種施工電器設備的安全保護(如:漏電、絕緣、接地保護、一機一閘)不符合要求,造成人員觸電、局部火災等意外;
④工程材料、構件及設備的堆放與頻繁吊運、搬運等過程中因各種原因引發的堆放散落、高空墜落、撞擊人員等意外。
(3)存在于施工自然環境中的重大危險源
①人工挖孔樁、隧道掘進、地下市政工程接口、室內裝修、挖掘機作業時損壞地下燃氣管道等因通風排氣不暢造成人員窒息或中毒意外;
②深基坑、隧道、地鐵、豎井、大型管溝的施工,因為支護、支撐等設施失穩、塌陷、坍塌,不但造成施工場所破壞、人員傷亡,往往還引起地面、周邊建筑設施的傾斜、塌陷、坍塌、爆炸與火災等意外;基坑開挖、人工挖孔樁等施工降水,造成周圍建筑物因地基不均勻沉降而傾斜、開裂、倒塌等意外;
③海上施工作業由于受自然氣象條件(如臺風、汛、雷電、風暴潮等)侵襲導致翻船、倒塌、爆炸等群死群傷意外。
2.臨建設施重大危險源
(1)廚房與臨建宿舍安全間距不符合要求,施工用易燃易爆危險化學品臨時存放或使用不符合要求、防護不到位,造成火災或人員窒息中毒意外;工地飲食因衛生不符合衛生標準,造成集體中毒或疾病意外;
(2)臨時簡易帳篷搭設不符合安全間距要求,易發生火燒連營的意外;
(3)電線私拉亂接,直接與金屬結構或鋼管接觸,易發生觸電及火災等意外;
臨建設施撤除時房頂發生整體坍塌,作業人員踏空、踩虛造成傷亡意外。
二、建筑工地重大危險源的主要危害
建筑工地重大危險源,可能造成的事故危害主要有:高處墜落、坍塌、物體打擊、起重傷害、觸電、機械傷害、中毒窒息、火災、爆炸和其他傷害等幾種類型。
據相關數據統計,2006年上半年建設系統事故類型死亡人數所占總數比例分別是:高處墜落占39.5%,施工坍塌占22.6%,物體打擊占14.3%,起重傷害占8.1%,觸電占5.9%,機械傷害占5%,其余類型占4.6%。
發生在建筑工地上的安全事故,不但其施工、作業人員人身會受到傷亡,還有可能殃及附近的居民,甚至路過的行人。不規范的建設單位或承包單位往往因此要賠付重大的人員傷亡費。此外,出現安全事故時,其施工設施、已建工程等的損毀也是一筆不小的損失。
三、建筑工地重大危險源的整治措施
第一,建立建筑工地重大危險源的公示和跟蹤整改制度。加強現場巡視,對可能影響安全生產的重大危險源進行辨識,并進行登記,掌握重大危險源的數量和分布狀況,經常性地公示重大危險源名錄、整改措施及治理情況。重大危險源登記的主要內容應包括:工程名稱、危險源類別、地段部位、聯系人、聯系方式、重大危險源可能造成的危害、施工安全主要措施和應急預案;
第二,對人的不安全行為,要嚴禁“三違”,加強教育,搞好傳、幫、帶,加強現場巡視,嚴格檢查、處罰;
第三,淘汰落后的技術、工藝,適度提高工程施工安全設防標準,從而提升施工安全技術與管理水平,降低施工安全風險,如過街人行通道、大型地下管溝可采用頂管技術等;
第四,制訂和實行施工現場大型施工機械安裝、運行、拆卸和外架工程安裝的檢驗檢測、維護保養、驗收制度;
第五,對不良自然環境條件中的危險源要制定有針對性的應急預案,并選定適當時機進行演練,做到人人心中有數,遇到情況不慌不亂,從容應對;
第六,制訂和實施項目施工安全承諾和現場安全管理績效考評制度,確保安全投入,形成施工安全長效機制;建筑工地工程負責人必須全面承擔施工現場的治安、安全責任,并與保衛處簽定《治安、安全責任書》;現場工人必須定期接受一次治安、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識,例如:高空作業必須系好安全帶、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戴好安全帽等;
第七,施工材料的存放、保管、使用必須符合防盜、防火要求;易燃易爆物品,應專庫儲存,分類單獨存放;施工現場中各種危險物品、設施設備都必須設置防護設施和明顯的警告標志;
第八,施工現場一切消防設施、裝置未經批準不得擅自移動、破壞;木工作業完畢必須及時清理現場,徹底消除火災隱患;施工現場、宿舍等禁止吸煙,需要吸煙者應在指定專設有防火措施的吸煙室;施工現場發生火警應立即采用電話(119)報告火警,并火速報告施工負責人組織義務消防隊及現場人員撲救失火;
第九,建筑工地附近的居民亦應提高自身的安全防護意識。家長要教育小孩不要進入建筑施工工地,市民也不要隨便進入施工工地,有事要進入施工工地的,應事先與建設單位、施工單位聯系,進入施工工地后要帶好安全帽,注意安全警示標記;此外,在建筑施工工地旁行走時要注意安全。
第十,聘請專業的律師團隊為建設單位或承建單位把關。某種程度上,企業風險也是法律風險。法律風險也許總是如此:越是腳步匆匆,它越是在不知不覺中逼近,等回過神來,它已不可避免地成為企業成本管理中的頭痛問題,甚至有時,它會給企業造成毀滅性打擊。專業的律師進駐工地,在為建設單位或承建單位各種合同把關的同時,亦可提防建筑工地上的安全隱患,制定詳細的施工管理制度,將建筑工地上的風險降到最低。
篇2:化工企業安全隱患報告獎勵制度
1﹑目的:規定事故隱患分類﹑報告﹑獎勵方法2﹑范圍:全體員工3﹑責任者:安全部4﹑程序:4.1事故隱患分類4.1.1.一類:干部違章指揮﹑職工違章操作,不遵守安全操作規程﹑不及時按要求填寫操作記錄的現象。4.1.2.二類:職工情緒低落﹑思想波動較大﹑工作消極﹑身體狀況較差等現象。4.1.3.三類:滅火器材﹑勞保用品得不到及時保養,違反消防﹑勞動保護規定的現象。4.1.4.四類:機械﹑電氣設備帶病工作﹑各類保護裝置失效的現象。4.1.5.五類:原輔材料﹑危險品亂堆放﹑引起消防通道不暢通或消防器材取用不方便的現象。4.1.6.六類:樓梯。作業平臺等作業場所因種種原因造成操作人員作業時,安全得不到保證的現象。4.1.7.七類:發現有關生產技術﹑安全操作規程存在的缺陷或不完善。4.2報告程序4.2.1發現隱患一般采用一級報一級的方法,即職工報車間﹑部門領導,車間報部,職能部門報安全部。4.2.2上一級接到下一級事故隱患報告,在24小時內必須作出書面整改指示,或作出解釋,如超出時間或解釋理由不充分,報告人可越級上報。4.3報告形式4.3.1報告一般采用書面,特殊情況可采用口頭報告,報告送安全部備案,以供備查。4.3.2在書面報告中,報告人要把隱患地點﹑事故隱患內容﹑擬采取措施建議﹑報告人姓名﹑報告時間等寫清楚,一試二份,一份交上級部門,一份備案。4.4獎勵4.4.1.報告隱患的數量和質量可作為工資提升和年終評先進的重要依據。4.4.2.第1—4類事故隱患發現報告一起獎勵報告人10-50元,5—7類事故隱患發現報告一起獎勵報告人20-50元。4.4.3.發現其它事故隱患根據實際情況酌情獎勵。4.4.4.獎勵采用現金兌現,由職能部門申報,生產付總經理簽字生效。4.4.5.車間(部門)對下屬上報的事故隱患,不整改或不上報的責任人按情節嚴重予以經濟處罰。4.4.6.對發掘事故隱患不力,發生事故的車間(部門)承擔事故損失的10-50%。4.4.7.發現了事故隱患因車間(部門)不及時整改,報告人也沒繼續上報的,發生事故車間(部門)承擔的損失按考核標準執行,責任人再嚴重處理,報告人不承擔責任。4.4.8.對報告人特別是越級上報的人員,進行打擊報復的或有此嫌疑的,一經查實報總經理處理。
篇3:安全檢查隱患整改制度
1、公司安全檢查由經理負責,員工參與,檢查的主要內容是查思想、查制度、查管理、查隱患、查安全設施等。
2、檢查方式。企業采取季(月)檢查與不定期的巡回檢查相結合的方式,對企業進行全面的安全檢查。
3、檢查整改。檢查中發現的不安全因素,能立即整改的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要制定計劃,限期整改。
4、星期天、節假日輪流值班,夜間輪番查夜,不空崗、脫崗,經理負責查崗。
5、定期對安全設施進行校驗,對失效的要及時維修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