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施工安全風險識別預防措施范本

施工安全風險識別預防措施范本

2024-07-12 閱讀 4759

一、危險源識別與評價

(一)工程特點與安全控制重點

1.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有三大特點,一是產品固定,人員流動;二是露天高處作業多,手工操作體力勞動繁重;三是施工變化大,規則性差,不安全因素隨工程進度變化而變化。基于上述特點,施工現場必須隨著工程進度的發展、變化,及時調整安全防護設施,方能消除隱患,保證安全。

2.按照國家標準《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GB6441的規定,我國將職業傷害事故分成20類,主要有:物體打擊、車輛傷害、機械傷害、起重傷害、觸電、淹溺、灼燙、火災、高處墜落、坍塌、冒頂片幫、透水、放炮、火藥爆炸、瓦斯爆炸、鍋爐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以及其他傷害。其中高處墜落、物體打擊、觸電、機械傷害、坍塌是市政公用工程施工項目安全生產事故的主要風險源:

(1)高處墜落。作業人員從臨邊、洞口、電梯井口、樓梯口、預留洞口等處墜落;從腳手架上墜落;在安裝、拆除龍門架(井字架)、物料提升機和塔吊過程中墜落;在安裝、拆除模板時墜落;吊裝結構和設備時墜落。

(2)觸電。對經過或靠近施工現場的外電線路沒有或缺少防護,作業人員在搭設鋼管架、綁扎鋼筋或起重吊裝過程中,碰觸這些線路,造成觸電;使用各類電器設備觸電;因電線破皮、老化等原因觸電。

(3)物體打擊。作業人員受到同一垂直作業面的交叉作業中和通道口處墜落物體的打擊。

(4)機械傷害。主要是垂直運輸設備、吊裝設備、各類樁機和場內駕駛(操作)機械對人的傷害。

(5)坍塌。隨著城市地下工程的建設發展,施工坍塌事故正在成為另一大傷害事故。施工中發生的坍塌事故主要表現為:現場澆混凝土梁、板的模板支撐失穩倒塌,基坑溝槽邊坡失穩引起土石方坍塌,施工現場的圍墻及擋墻質量低劣坍落,暗挖施工掌子面和地面坍塌,拆除工程中的坍塌。

3.施工中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作業環境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缺陷是項目職業健康安全控制的重點,必須采取有針對性的控制措施。項目施工中必須把好安全生產“六關”,即措施關、交底關、教育關、防護關、檢查關、改進關。

(二)危險源辨識

1.按照國家標準《生產過程危險和有害因素分類和代碼>GB/T1386J,危險源可分為六大類:物理性危險和有害因素,化學性危險和有害因素,生物性危險和有害因素,心理、生理性危險和有害因素,行為性危險和有害因素以及其他危險和有害因素等。

2.危險源主要包括物的障礙、人的失誤和環境因素:

(1)物的障礙是指機械設備、裝置、元件等由于性能低下而不能實現預定功能的現象。

(2)人的失誤是指人的行為結果偏離了被要求的標準,而沒有完成規定功能的現象。

(3)環境因素指施工作業環境中的溫度、濕度、噪聲、振動、照明或通風等方面的問題,會促使人的失誤或物的故障發生。

3.危險源辨識必須根據生產活動和施工現場的特點進行。主要方法有:詢問交談、現場觀察、查閱有關記錄、獲取外部信息、工作任務分析、安全檢查表、危險與可操作性研究、事故樹分析、故障數分析等。

為使工程項目危險源得到全面、客觀辨識,企業和項目應組織全員參與,采用綜合評價等方法。

(三)風險評價

1.風險評價的關鍵是圍繞可能性和后果兩方面來確定風險。對于辨識后的危險源項目部應進行風險評價。估計其潛在傷害的嚴重程度和發生的可能性,然后對風險進行分級。評價方法主要有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LEC)。當條件變化時,項目部應對風險重新進行評審。

2.定性分析法

主要根據估算的傷害的可能性和嚴重程度進行風險分級的方法。

風險評價表

?

3.定量分析法

定量計算每一種危險源所帶來的風險可采用以下方法;

D-IEC式中D-風險值;

L-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_二一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

C-發生事故的后果。

二、預防與防范主要措施

(一)安全技術管理措施

1.必須在安全危險源識別、評估基礎上,編制施工組織設計和施工方案,制定安全技術措施和施工現場臨時用電方案;對危險性較大分部分項工程,編制專項安全施工方案。

2.項目負責人、技術負責人和專職安全員應按分工負責安全技術措施和專項方案交底、過程監督、驗收、檢查、改進等工作內容;應對全體施工人員進行安全技術交底,并簽字保存記錄。

3.技術交底應符合下列規定:

(1)單位工程開工前,項目部的技術負責人必須向有關人員進行安全技術交底。

(2)結構復雜的分部分項工程施工前,項目部的安全(技術)負責人應進行安全技術交底。

(3)項目部應保存安全技術交底記錄。

(二)安全教育與培訓

1.職業健康安全教育是項目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環節,是提高全員安全素質、安全管理水平和防止事故,從而實現安全生產的重要手段。按照行業管理及法律規定:項目職業健康安全教育培訓率實現100%。

2.教育與培訓對象包括以下五類人員:

(1)項目負責人(經理)、項目生產經理、項目技術負責人:必須經過當地政府或上級主管部門組織的職業健康安全生產專項培訓,培訓時間不得少于24h,經考核合格后持“安全生產資質證書”上崗。

(2)項目基層管理人員:項目基層管理人員每年必須接受公司職業健康安全生產培訓,經考試合格后持證上崗。

(3)分包單位負責人、管理人員:接受政府主管部門或總包單位的職業健康安全培訓,經考試合格后持證上崗。

(4)特種作業人員:必須經過專門的職業健康安全理論培訓和技術實際操作訓練,經理論和實際操作的雙重考核,合格后,持“特種作業操作證”上崗作業。

(5)操作工人:新人場工人必須經過三級職業健康安全教育,考試合格后持證上崗。

3.教育與培訓主要以職業健康安全生產思想、安全知識、安全技能和法制教育四個方面內容為主。主要形式有:

(1)三級安全教育:對新工人進行公司、項目、作業班組三級安全教育,時間不少于40h。三級安全教育由企業安全、勞資等部門組織,經考試合格者方可進人生產崗位。

(2)轉場安全教育:新轉入現場的工人接受轉場安全教育,教育時間不少于8h。

(3)變換工種安全教育:改變工種或調換工作崗位的工人必須接受教育,時間不少于4h,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

(4)特種作業安全教育:從事特種作業的人員必須經過專門的安全技術培訓,經考試合格取得操作證后方準獨立作業。

(5)班前安全活動交底:各作業班組長在每班開工前對本班組人員進行班前安全活動交底。將交底內容記錄在專用記錄本上,各成員簽名。

(6)季節性施工安全教育:在雨期、冬期施工前,現場施工負責人組織分包隊伍管理人員、操作人員進行季節性安全技術教育,時間不少于2h。

(7)節假日安全教育:-般在節假日到來前進行,以穩定人員思想情緒,預防事故發生。

(8)特殊情況安全教育:當實施重大安全技術措施、采用“四新”技術、發生重大傷亡事故、安全生產環境發生重大變化和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因故發生改變時,由項目負責人(經理)組織有關部門對施工人員進行安全生產教育,時間不少于2h。

4.職工教育與培訓檔案管理應由企業主管部門統一規范,為每位職工建立《職工安全教育卡》。職工的安全教育應實行跟蹤管理。職工調動單位或變換工種時應將《職工安全教育卡》轉至新單位。三級安全教育,換崗、轉崗安全教育應及時做出相應的記錄。

(三)設備管理

1.工程項目要嚴格設備進場驗收工作。中小型機械設備由施工員會同專業技術管理人員和使用人員共同驗收;大型設備、成套設備在項目部自檢自查基礎上報請企業有關管理部門,組織企業技術負責人和有關部門驗收;塔式或門式起重機、電動吊籃、垂直提升架等重點設備應組織第三方具有相關資質的單位進行驗收。檢查技術文件包括各種安全保險裝置及限位裝置說明書、維修保養及運輸說明書、產品鑒定及合格證書、安全操作規程等內容,并建立機械設備檔案。

2.項目部應根據現場條件設置相應的管理機構,配備設備管理人員.設備出租單位應派駐設備管理人員和維修人員。

3.設備操作和維護人員必須經過專業技術培訓,考試合格后取得相應操作證后,持證上崗。機械設備使用實行定機、定人、定崗位責任的“三定”制度。

4.按照安全操作規程要求作業,任何人不得違章指揮和作業。

5.施工過程中項目部要定期檢查和不定期巡回檢查,確保機械設備正常運行。

(四)應急救援

1.實行施工總承包的由總承包單位統一組織編制建設工程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2.工程總承包單位和分包單位按照應急預案,各自建立應急救援組織,具備應急救援人員、器材、設備。

3.對項目全體人員進行針對性的培訓和交底定期組織專項應急演練,并定期進行演練。

4.項目部按照應急預案明確應急設備和器材儲存、配備的場所、數量,并定期對應急設備和器材進行檢查、維護、保養。

5.應根據應急救援預案演練、實戰的結果,對事故應急預案的適宜性和可操作性組織評價,必要時進行修改和完善。

6.接到緊急信息,及時啟動預案,組織救援、搶險。

7.配合有關部門妥善處理安全事故,并按照相關規定上報。

篇2:高速公路冬雨季施工危險源識別分析預防措施

高速公路冬、雨季施工危險源識別、分析和預防措施

(一)、危險源的識別與分析

1、施工人員

施工人員未接受安全教育培訓,安全生產意識淡薄。

2、煤氣中毒

進入冬季,天氣寒冷,施工人員在宿舍取暖,由于安全意識淡薄,通風不良,容易發生煤氣中毒事故。

3、火災

取暖、臨時用電及在野外用火極易引起火災。

4、高處墜落

隧道施工作業臺車上高處作業、橋梁下部結構施工、路基高邊坡施工等高處作業、其他高處施工作業無護欄等防護設施,工人不正確佩帶安全帶等防護用具將會造成高處墜落等事故。

5、觸電傷害

現場用電設備多,臨時用電拖地架設安裝,施工期間連續作業,易造成觸電傷害。

6、機械傷害

進入冬季,由于機械操作人員安全意識淡薄,戴保暖手套操作機械以及未及時對機械設備采取冬、雨季防凍、防火、防滑措施,易造成機械傷害。

(二)、危險源的控制與預防措施

1、施工人員

組織對冬、雨季施工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培訓,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識,使施工人員能正確佩戴勞保防護用品,嚴格按照安全操作規程進行施工。

2、煤氣中毒

組織施工人員進行相關安全知識的學習,對員工宿舍通風情況加強檢查,發現隱患立即整改。

3、火災

組織施工人員進行消防知識的學習,并使施工人員掌握火災的預防措施。

4、高處墜落防護

要求工人每班作業前認真對作業區域進行安全檢查,確認安全后方可進行高處作業。在進行高處作業的時候工人必須正確佩帶安全防護用品,禁止穿硬底皮鞋及拖鞋。褲角必須扎進鞋子內,安全帶的掛鉤必須掛在高于頭頂的穩固點上,防止高處墜落,嚴禁作業人員酒后作業、帶病作業。

5、觸電傷害的預防

現場所有用電設備均按照"一機、一閘、一漏保"的原則進行安裝使用,并在配電箱上掛上安全警示牌,防止觸電傷害,派專職電工定期對臨時用電設施進行檢查維護。。臨時用電設施的安裝及維護均由專職電工進行,非電工人員不得進行電工作業。加強施工現場的安全巡查工作,發現隱患立即整改。

6、機械傷害

提高機械操作人員安全意識,及時對機械設備采取冬季防凍、防火、防滑措施,加強施工現場的安全巡查工作,發現隱患立即整改,避免機械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