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英礦開采礦井地壓災害安全對策措施
保安礦柱的形態規格是否符合規程的要求,采空區的穩定性是該礦最大的安全隱患,為防止地質災害的發生,應采取如下安全對策措施:
1.查找過去開采的技術資料,以及實地勘測,在圖紙上清晰描述各中段采空區的幾何參數、頂底板、礦柱形態等;
2.按規程要求,對所有老采空區及廢棄井巷進行封堵,而且封堵應采用磚墻或混凝土墻體構筑;
3.在封閉墻底部預留適當的孔洞,使采空區積水能順利排出;
4.所有的保安礦柱在利用期間嚴禁回采或破壞,保證其完整;對不符合規范的礦柱不能夠承受上部壓力時,應采用人工假柱方式支護:
5.在140m中段以下井巷施工中,井巷應設在堅硬均質巖體內,確定合理的井巷斷面和形狀,堅持合理的開采順序,采空區面積不宜過大,掘進速度應適中;
6.確定合理的鑿巖爆破參數,嚴格按爆破設計要求,控制炸藥量,實行間隔延時爆破,減輕爆破震動;
7.設立專職人員負責地壓管理工作,采用先進的監測設備,建立固定的觀測點(網),隨時掌握礦巖的變化情況,發現大面積地壓活動的預兆,應立即停止生產,撤出人員和設備;
8.在現有塌陷裂縫周圍埋設必要的觀測點,定期進行觀測,加強管理,盡可能準確地標出今后可能塌陷區域邊界線,并設立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
篇2:村煤礦沖擊地壓防治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制度
為建立健全防沖系統安全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制度,進一步加強防沖系統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構建防沖系統事故隱患排查治理長效機制,防范沖擊地壓事故發生,根據《常村煤礦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制度》等相關法律法規及規章,結合礦井實際,制定本制度。
一、防沖系統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機構及職責劃分
(一)為確保防沖系統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成立常村煤礦防沖系統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防沖礦長?總工程師
副組長:防沖副總?防沖科長
成?員:防沖科副科長、防沖科技術員及基層單位負責人
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防沖科,防沖科長兼任辦公室主任。
辦公室職責:主要負責礦井沖擊地壓防治方面的防沖設計、沖擊地壓危險性評價、防沖專項措施的編制及井下沖擊地壓工作面的隱患排查治理工作。負責協助領導小組推動全礦防沖系統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有序開展,組織制定防沖系統年度事故隱患排查計劃、防沖系統旬度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方案,每旬定期組織實施全礦井防沖系統的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建立防沖系統事故隱患治理信息檔案,對全礦的防沖系統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工作進行監督管理。
防沖礦長為防沖系統隱患排查第一責任人,對本系統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負責。
防沖副總、防沖科長、基層單位負責人負責本系統每旬、每日的隱患排查治理工作,負責整改落實隱患。
①建立健全防沖系統事故隱患排查治理臺賬;
②制定本系統事故隱患排查、辨識、治理、驗收等具體工作標準;
③制訂事故隱患治理安全技術措施,組織開展專項安全檢查,排查治理事故隱患;
④按時報告本系統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情況和需要提交治理的事故隱患。
(二)事故隱患排查治理責任制
1、防沖礦長事故隱患排查治理責任制
①是防沖專業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第一責任人。
②參加礦井月度事故隱患排查,并對防沖系統的重大事故隱患治理提出主導意見。
③組織防沖系統事故隱患排查,組織有關人員按“五定”原則制定并落實重大事故隱患治理方案。
④負責監督檢查各施工現場對上級有關規定和安全技術措施的執行情況,不具備安全生產的作業地點責令其停產整頓。
⑤監督防沖系統各級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情況。
⑥監督防沖系統安全技術措施及資金的落實情況,督促礦保證安全投入,不斷改善安全生產環境。
⑦發生事故后必須迅速趕到現場組織搶救,事后要按照“四不放過”的原則,認真分析,總結經驗教訓,制定防范措施。
⑧參與全礦各類事故的追查,分析、處理工作。
⑨根據礦長安排協查舉報的事故隱患。
2、總工程師事故隱患排查治理責任制
①認真貫徹執行上級有關防沖系統事故隱患排查治理的指示精神,加強對防沖科及防沖隊的領導,落實好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工作。
②對防沖系統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與整改工作負領導責任。
③協助防沖礦長組織防沖系統事故隱患排查,監督隱患整改落實,提高防沖系統安全管理水平。
④參加礦井月度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會議,并對防沖系統排查出的安全生產事故隱患的治理整改提出主導意見。
⑤督促落實防沖系統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措施,督促相關單位按照防沖設計、防沖專項安全技術措施等施工。
⑥協助礦長進行防沖系統重大危險源的安全評估和安全現狀評價工作。
⑦負責根據礦長、黨委書記及防沖礦長的安排協助查證各級人員上報和舉報的安全生產事故隱患,并對防沖系統安全生產事故隱患進行整改治理。
⑧參與防沖系統各類事故的追查、分析、處理工作。
3、防沖副總工程師事故隱患排查治理責任制
①認真貫徹執行上級有關防沖系統事故隱患排查治理的指示精神,加強對防沖科、防沖隊及沖擊地壓區域施工單位的領導,落實好防沖系統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工作。
②對防沖系統事故隱患排查與整改工作負領導責任。
③協助防沖礦長、總工程師組織防沖系統事故隱患排查,監督隱患整改落實,提高防沖系統安全管理水平。
④參加礦井月度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會議,并排查出的防沖系統事故隱患的治理整改提出主導意見。
⑤督促落實防沖系統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措施,督促相關單位按照防沖設計、防沖專項安全技術措施等施工。
⑥協助礦長進行防沖系統重大危險源的安全評估和安全現狀評價工作。
⑦負責根據礦長、黨委書記及防沖礦長的安排協助查證各級人員上報和舉報的防沖系統事故隱患,并對防沖系統事故隱患進行整改治理。
⑧參與防沖系統各類事故的追查、分析、處理工作。
4、防沖科事故隱患排查治理責任制
①是礦井防沖系統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工作責任部門。?
②負責防沖系統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及監督管理工作。
③配合防沖副總組織防沖事故隱患排查,并形成紀要。
④制定落實防沖系統重大隱患治理方案。
⑤及時將防沖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和督辦、驗收過程中形成的電子信息、紙質信息歸檔立卷,并及時上報。
⑥按規定貫徹執行安全第一方針和國家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
⑦深入現場了解現場情況,掌握安全動態,對防沖系統的安全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對事故隱患提出處理意見,對較大及以上事故隱患提出停止生產,并向礦報告事故隱患情況。
⑧按規定向相關領導、單位及上級部門上報專業事故隱患。
⑨配合礦相關部門參加安全事故的搶救、分析、處理工作。
5、防沖科科長(副科長)事故隱患排查治理責任制
①認真貫徹執行上級有關防沖事故隱患排查治理的指示精神。
②協助防沖礦長、總工程師、防沖副總抓好防沖事故隱患排查與整改工作。
③認真做好防沖事故隱患排查治理的具體組織開展工作,及時向相關礦領導匯報。
④負責具體組織落實防沖事故隱患檢查治理工作。
⑤監督落實防沖系統檢查排查出的事故隱患,實現閉合管理。
⑥按時組織參加礦及防沖系統的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會議,并根據會議紀要,督促相關區隊認真落實整改。
⑦按規定向安檢科、相關領導及上級部門上報防沖事故隱患。
⑧按職責劃分落實防沖事故隱患報告和舉報獎勵制度中的責任。
6、防沖科技術員事故隱患排查治理責任制
防沖科技術員是防沖系統隱患排查的直接參與者,對防沖事故隱患的排查、治理、驗收負責,履行事故隱患排查治理職責。事故隱患排查治理職責如下:
①防沖科技術員必須嚴格執行防沖事故隱患排查相關規章制度,熟練掌握沖擊地壓防治知識,嚴格遵守上級安全指示、指令和各類規章制度。
②參與制定防沖事故隱患排查治理責任制、責任范圍和考核標準。
③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原則,堅守“紅線”和“底線”意識,做到不安全不生產,不形成事故隱患,并重點排查作業場所設備、設施、環境是否存在危險源,確保工作環境始終處于安全狀態。
④嚴格執行“三大規程”中有關規定和各項安全條例指令,做好重大危險源和重大隱患的排查工作,發現問題及時安排處理,抵制“三違”等現象,監督區隊不安全不生產行為。
⑤協助科長(副科長)抓好防沖系統隱患排查工作。做好防沖事故隱患排查問題的整改及落實,確保隱患排查的問題均能夠按照“五定”原則進行整改。
⑥積極參加防沖事故隱患排查會,并對生產過程中防沖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情況提出意見和建議。對防沖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工作進行總結,編制防沖事故隱患排查工作方案、治理方案措施。
⑦做好井下施工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防沖事故隱患及新工藝、新方法實施過程中存在問題的收集和匯報,便于區隊總結經驗,彌補安全生產管理漏洞。
⑧對井下沖擊地壓區域進行巡檢,對作業區域開展事故隱患排查。升井后對排查的隱患及時錄入主動預防型安全管理系統,做好事故隱患的整改跟蹤落實工作。
⑨積極接受事故隱患排查教育和培訓,掌握事故隱患排查治理知識,提高事故隱患排查技能,增強事故預防和應急處理能力。
7、防沖隊事故隱患排查治理責任制
①建立健全區隊防沖系統事故隱患排查治理臺賬;
②制定防沖系統事故隱患排查、辨識、治理、驗收等具體工作標準;
③制訂本單位防沖系統事故隱患治理安全技術措施,組織開展專項安全檢查,排查治理事故隱患;
④按時報告本單位防沖系統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情況和需要提交治理的事故隱患。
⑤完成部門領導及相關領導安排的事故隱患排查治理相關工作,并及時反饋落實情況;
⑥加強現場事故隱患排查,對排查出的事故隱患及時上報并落實整改到位。
二、防沖系統事故隱患分級及認定
(一)事故隱患分級
按照隱患的影響范圍、整改難易程度和危害程度分為重大事故隱患和一般事故隱患。
1.重大事故隱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難度較大,應當全部或者局部停產停業,并經過一定時間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隱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響致使生產經營單位自身難以排除的隱患。
2.較大事故隱患,是指整改治理難度較大,需要安排工程進行治理的一般事故隱患。
3.一般事故隱患,是指有一定整改治理難度,需要延期整改的一般事故隱患,一般事故隱患中當班就能排除的屬于低風險事故隱患。
(二)事故隱患認定
?(1)重大事故隱患
1.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2015〕第85號令)《煤礦重大生產安全事故隱患判定標準》認定的重大隱患;
2.《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河南省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治理責任追究規定的通知》(豫政〔2011〕41號)認定的重大隱患;
3.《煤礦生產安全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制度建設指南(試行)》和《煤礦重大事故隱患治理督辦制度建設指南(試行)》安監總廳煤行〔2015〕116號認定的重大隱患;
4.河南能源化工集團煤礦重大隱患認定標準清單(試行辦法)》河南能源〔2016〕660號認定的重大隱患;
5.《關于印發義馬煤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煤礦重大隱患認定標準清單(試行辦法)的通知》(義煤發〔2016〕560號)認定的重大隱患
三、事故隱患分級管控標準
1.重大事故隱患,由礦長負責組織制定和落實治理方案。方案的內容包括:隱患部位、隱患的現狀及其產生原因、隱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難易程度分析、負責治理的責任單位和責任人、治理時限和要求、安全措施和應急預案,事故隱患治理責任單位按期完成治理。
2.非重大事故隱患,由事故隱患治理責任單位在采取措施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及時治理。
3.制定的隱患治理方案必須做到責任、措施、資金、時限
和預案“五落實”。
四、事故隱患分級管控機制
事故隱患必須按照“五定”原則和“閉環”管理要求,按責任、措施、資金、時限和預案“五落實”組織整改,實行分級治理、分級督辦、分級驗收。
(一)重大隱患的管理
各區隊的重大隱患及時匯報,防沖科對重大隱患建檔管理。
重大事故隱患由礦長組織制定專項治理方案,并組織實施治理,煤礦安全監管部門掛牌督辦,義煤公司或煤礦安全監管部門驗收,并按規定及時上報。
1、排查出的重大隱患,礦井、防沖科、區隊三級部門跟蹤落實,區隊每月25日前要將整改落實情況和工程進度報防沖科。整改完成后礦組織相關業務科室現場驗收,并報防沖技術處。
2、重大安全隱患一經發現必須制定安全技術措施進行隱患治理,隱患治理前或治理過程中無法保證安全的,應當從危險區域撤出作業人員。
3、礦井對所有重大隱患都要定隱患項目、定整改方案、定資金、定整改時間、定責任人,實現“五定”管理。隱患整改落實要有記錄,整改結束要有復查人、復查結果和復查日期,并要給出結論性意見,做到閉環管理。
(二)較大隱患的管理
區隊的較大隱患及時匯報,防沖科對較大隱患建檔管理。
較大事故隱患督辦人為防沖礦長,防沖礦長組織防沖科制定較大隱患治理方案,落實責任單位、責任人,下發《治理通知單》,并組織實施治理,隱患整改完成后,由督辦人牽頭,督辦單位參加,安檢科進行驗收銷號,并按規定及時上報。
1、較大安全隱患一經發現必須制定安全技術措施進行隱患治理,隱患治理期間,現場安排專人指揮,并設置警示標識牌,安檢員現場監督,日常填寫事故隱患治理記錄。
3、較大安全隱患要定隱患項目、定整改方案、定資金、定整改時間、定責任人,實現“五定”管理。隱患整改驗收要有記錄,整改結束要有復查人、復查結果和復查日期,并要給出結論性意見,及時銷號,做到閉環管理。
(三)一般隱患的管理
防沖科要建立隱患管理臺帳,對隱患實行跟蹤管理,礦井建檔備查。
一般隱患:區隊整改,防沖科督辦,防沖礦長(總工程師)組織(可委托防沖科科長)驗收,一般事故隱患中的低風險事故隱患由當班崗位人員負責采取措施,立即治理消除,并做好記錄,由當班班組長負責督辦,當班跟班隊長驗收。
隱患能現場整改的,要在現場安排整改,不能現場整改的,要按“五定”原則管理。隱患整改落實要有記錄,整改結束后,礦防沖科科長(副科長)進行驗收,并要給出結論性意見,及時銷號,做到閉環管理。
五、隱患排查治理機制
(一)防沖系統事故隱患排查的重點內容
1、礦井要建立健全防沖專業機構,人員配備要滿足需要;建立并落實各級沖擊地壓防治安全生產責任制和沖擊地壓防治管理制度,由防沖科負責。
2、沖擊地壓礦井建立防沖機構并配備相應的專業人員;采取健全機構、安全培訓、預測預警、防治措施、防治措施的效果檢驗、安全防護“六位一體”的綜合防沖管理體系;編制專項防沖設計、沖擊地壓危險性評價報告、防沖專項措施,按防沖設計(措施)施工,消沖后進行采掘;按規定配備防沖裝備和儀器,由防沖科負責。
3、按照規定建立健全沖擊地壓防治監測預警平臺并運轉正常,各類防沖監測設備安設要符合規定、管理維護到位由防沖科負責。
(二)事故隱患排查流程
事故隱患排查治理要按照規定流程進行,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流程主要包括排查發現-通報信息(錄入主動預防信息管理系統告知責任單位)-實施治理(責任單位)-治理結果反饋(責任單位)-驗收閉合上報等環節。
參加隱患排查驗收的人員要具備相應的業務技術水平,并事先做好技術資料、檢查資料收集整理工作。隱患排查內容要包括基礎管理和生產現場管理兩方面的內容,涉及各個系統和人、機、環、管各個方面,做到縱向到底、橫向到邊、不留死角。
(三)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和記錄報告
1.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實行“自查、自報、主治”的排查治理工作機制。
2、由防沖礦長(總工程師)每旬組織防沖科、防沖隊、沖擊地壓區域施工單位召開一次覆蓋沖擊地壓區域的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分析會,根據《防沖系統事故隱患排查清單》,對防沖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工作進行總結,研究制定下旬事故隱患排查工作方案,提出治理方案措施。
根據對防沖系統排查的事故隱患,由防沖科按照“五定”原則,實行“閉環”管理,建立事故隱患排查治理臺賬及重大事故隱患信息檔案,報礦安檢科備案。
3、防沖科日常安排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對井下沖擊地壓區域進行巡檢,對防沖系統開展事故隱患排查。升井后對排查的事故隱患及時錄入主動預防型安全管理系統,做好事故隱患的整改跟蹤落實工作。
防沖科接到區隊隱患整改完畢通知后,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復查時間,及時對區隊整改隱患進行復查,并將復查隱患的“五落實”表格分類、整理存檔備查。
4、基層區隊由黨政負責人牽頭搞好本單位事故隱患排查和治理工作;每班由帶班人員牽頭開展事故隱患自查自糾工作。各區隊排查的隱患,由區隊自己進行錄入和整改、復查等工作。
5、在排查過程中發現重大事故隱患時,要立即停止受威脅區域內所有作業活動、撤出作業人員。并逐級報告分管領導,通過安檢科報告到義煤公司及地方政府有關部門、煤礦安全監察機構。重大事故隱患由礦長負責組織制定和落實治理方案。對于重大事故隱患的整改方案至少包括以下內容;
?(1)事故隱患的影響范圍和程度;
?(2)治理的目標、任務和時限;
?(3)采取的方法、措施、治理時限、進度安排、停產區域;
?(4)治理資金和物資的來源及其保障措施;
?(5)負責治理的機構和人員;
?(6)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和制定的應急預案。
6、其他要求
⑴參加隱患排查的人員必須牢固樹立“隱患就是事故”的理念,全面細致的認真排查,確保把隱患消滅在萌芽之中,有效遏制隱患生存空間。
⑵所有參加隱患排查的人員必須服從統一安排,不得無故缺席;請銷假必須經防沖礦長審批。
⑶隱患排查必須全面細致,嚴格按隱患排查表規定的內容進行填寫,檢查表填寫要字跡工整、表面清潔。
⑷對排查出的隱患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對未按期整改的單位每一項按相關要求進行處罰。
(四)事故隱患復查及安全監控
1、防沖科負責建立礦井防沖系統重大安全事故隱患排查治理臺帳。重大事故隱患的整改必須落實“隱患登記-治理責任人-治理期限-治理措施-復查人員-復查-治理完成”的隱患治理閉合原則。重大事故隱患整改必須制定專項安全技術措施,經審批后執行,整改結束后以書面形式通知業務科室,由業務科室和安檢科組織進行復查,復查不合格的單位繼續進行整改,直到合格。
2、對未按規定期限完成治理的事故隱患,及時提高督辦層級,加大督辦力度;事故隱患治理完成,經驗收合格后予以銷號,解除督辦。
3、防沖科要不定期對基層單位安全隱患的排查整改情況進行指導服務;安檢科負責對隱患排查、治理等“閉環”管理進行監督檢查。
4、事故隱患治理完成后,相應的驗收責任單位應當及時對事故隱患治理結果進行驗收,驗收合格后解除督辦、予以銷號;重大事故隱患驗收資料必須上報公司業務部室及煤礦安全監管部門。
5、煤礦安全監察部門掛牌督辦并責令全部或者局部停產停業治理的重大事故隱患,治理工作結束后,礦井要組織相關領導、專家、工程技術人員對重大事故隱患的治理情況進行評估,符合安全生產條件的,向負責督辦的部門提出恢復生產的書面申請,經審查同意后,方可恢復生產。
6、防沖科、安檢科等相關責任單位、責任人接到區隊隱患整改完畢通知后,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復查時間,及時對區隊整改隱患進行復查。
7、隱患復查原則上做到系統自控,防沖科下發的隱患自己復查,安檢科協助。最后將復查隱患的整改結果及時與隱患管理系統提交閉合,并將復查隱患的“五落實”表格分類、整理存檔備查。
8、防沖科借助主動預防信息平臺做好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監督監察工作。對于隱患限改到期未及時反饋的隱患,系統發出預警信息,相關責任人及時與責任單位溝通,督促責任單位及時提交整改信息,因無故造成整改超期的,納入“雙基”考核。
常村煤礦防沖科
2017年3月
篇3:防治煤礦沖擊地壓細則范本
第一章?總則
第1條?為了加強煤礦沖擊地壓的防治工作,有效預防沖擊地壓事故,保障煤礦職工生命安全,根據《安全生產法》、《礦山安全法》、《國務院關于預防煤礦生產安全事故的特別規定》、《煤礦安全規程》等法律、行政法規,制定《防治煤礦沖擊地壓細則》(以下簡稱《細則》)。
第2條?煤礦企業(礦井)和相關單位的沖擊地壓防治工作,適用本細則。
第3條?煤礦企業、礦井的主要負責人(含法定代表人、實際控制人)是沖擊地壓防治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對沖擊地壓防治管理工作全面負責;總工程師是沖擊地壓防治工作的技術負責人,對沖擊地壓防治技術管理工作負責。
第4條?沖擊地壓防治費用必須列入企業(礦井)年度安全費用計劃,保證滿足防沖工作需要。
第5條?沖擊地壓礦井應當編制沖擊地壓事故應急預案,且每年至少組織一次應急預案演練。
第6條?沖擊地壓礦井必須建立沖擊地壓預測預報制度、沖擊地壓危險區域管理制度、防沖培訓制度、沖擊地壓事故報告制度等。
第7條?鼓勵科研單位和煤礦企業加強防治沖擊地壓研究與科技攻關,研發、推廣使用防治沖擊地壓的新技術、新裝備、新工藝,提高沖擊地壓防治水平。
第二章?一般規定
第8條?沖擊地壓是指煤礦井巷或工作面周圍煤(巖)體由于彈性變形能的瞬時釋放而產生的突然、劇烈破壞的動力現象,常伴有煤巖體瞬間拋出、巨響及氣浪等。
沖擊地壓礦井可按照沖擊地壓發生時煤巖體彈性能釋放的主體、載荷類型等進行沖擊地壓分類。應當針對不同的沖擊地壓類型采取針對性的防治措施,實現分類防治。
第9條?在礦井井田范圍內發生過沖擊地壓現象的煤層,或者經鑒定煤層(或者其頂底板巖層)具有沖擊傾向性且評價具有沖擊危險性的煤層為沖擊地壓煤層。有沖擊地壓煤層的礦井為沖擊地壓礦井。
第10條?有下列情況之一的,應當進行煤巖沖擊傾向性鑒定:
(一)有強烈震動、瞬間底(幫)鼓、煤巖彈射等動力現象的。
(二)埋深超過400m的煤層,且煤層上方100m范圍內存在單層厚度超過10m、單軸抗壓強度大于60MPa的堅硬巖層。
(三)相鄰礦井開采的同一煤層發生過沖擊地壓的。
(四)沖擊地壓礦井開采新水平、新煤層。
第11條?煤的沖擊傾向性鑒定按照《沖擊地壓測定、監測與防治方法第2部分:煤的沖擊傾向性分類及指數的測定方法》(GB/T25217.2-2010)進行。
第12條?頂板巖層沖擊傾向性的鑒定按照《沖擊地壓測定、監測與防治方法第1部分:頂板巖層沖擊傾向性分類及指數的測定方法》(GB/T25217.1-2010)進行。底板巖層參照頂板巖層沖擊傾向性的測定標準執行。
第13條?煤礦企業應當委托能夠執行國家標準(GB/T25217.1-2010/GB/T25217.2-2010)的機構開展煤巖沖擊傾向性的鑒定工作。鑒定單位應當在接受委托之日起90天內完成鑒定工作,并提供煤巖沖擊傾向性鑒定報告。煤礦企業應當將鑒定結果報煤炭行業管理部門、煤礦安全監察機構。
第14條?開采具有沖擊傾向性的煤層,必須進行沖擊危險性評價。
第15條?煤層沖擊危險性評價可采用綜合指數法或其他經實踐證實有效的方法。評價結果分為四類:無沖擊危險、弱沖擊危險、中等沖擊危險、強沖擊危險。后三類煤層具有沖擊危險性,為沖擊地壓煤層。
煤、巖層具有沖擊傾向性且評價具有強沖擊危險性的煤層為嚴重沖擊地壓煤層。開采嚴重沖擊地壓煤層的礦井為嚴重沖擊地壓礦井。
沖擊地壓礦井經沖擊危險性評價后劃分沖擊地壓危險區域,不同的沖擊地壓危險區域可按沖擊危險等級采取一種或綜合的防治措施,實現分區管理。
第16條?新建礦井煤層具有沖擊傾向性時,在可行性研究階段應當進行沖擊危險性評價,評價結果作為礦井立項、初步設計和指導建井施工的依據。
第17條?沖擊危險性評價報告可委托具有沖擊地壓研究基礎與評價能力的機構或由具有5年以上沖擊地壓防治管理經驗的煤礦企業編制,并組織專家論證。報告必須由礦井、煤礦企業分級審查。
第18條?有沖擊地壓礦井的煤礦企業必須明確分管沖擊地壓防治工作的負責人及業務主管部門,配備相關的業務管理人員。沖擊地壓礦井必須設立專門的防沖機構,并配備專門防沖技術人員與專門施工隊伍,防沖隊伍人數必須滿足礦井防沖工作的需要。建立防沖監測系統,配備防沖裝備,完善安全設施和管理制度。
第19條?沖擊地壓防治應當堅持“區域先行、局部跟進、分區管理、分類防治”的原則。
第20條?沖擊地壓礦井必須編制中長期防沖規劃與年度防沖計劃。中長期防沖規劃每3-5年編制一次,年度防沖計劃每年編制一次。中長期防沖規劃執行期內有較大變化時,要在進行修訂年度計劃時作補充說明。年度采掘計劃調整時,要根據實際情況修訂年度防沖計劃。中長期防沖規劃與年度防沖計劃由煤礦組織編制,經煤礦企業審批后實施。
中長期防沖規劃主要包括防沖管理機構及隊伍組成、規劃期內的采掘接續規劃、沖擊地壓危險區域劃分、沖擊地壓監測與治理措施的指導性方案、沖擊地壓防治科研規劃、安全費用規劃、防沖原則及實施保障措施等。
年度防沖計劃主要包括本年度沖擊地壓防治總結及下年度采掘工作面接續、沖擊地壓危險區域排查、沖擊地壓監測與治理措施的實施方案、年度科研計劃、安全費用計劃、防沖安全技術措施、年度培訓計劃等。
第21條?有沖擊地壓危險的采掘工作面作業規程中必須包括防沖專項措施,防沖專項措施應當依據防沖設計編制,主要包括采掘作業區域沖擊危險性評價、沖擊地壓監測方案、防沖措施及效果檢驗方法以及避災路線等。
第22條?開采沖擊地壓煤層時,必須采取沖擊地壓危險性預測、監測預警、防范治理、效果檢驗、安全防護等綜合性防治措施。
第23條?礦井必須建立防沖培訓制度,定期對井下相關的作業人員、班組長、技術員、區隊長、防沖專業人員與管理人員進行沖擊地壓知識的教育和培訓,保證防沖相關人員具備必要的崗位防沖知識和技能。
第24條?新建礦井和沖擊地壓礦井的新水平、新采區、新煤層有沖擊地壓危險的,必須編制防沖設計。防沖設計應當包括開拓方式、保護層的選擇、采區巷道布置、工作面開采順序、采煤方法、生產能力、支護形式、沖擊危險性預測方法、沖擊地壓監測預警方法、防沖措施及效果檢驗方法、安全防護措施等內容。
(一)新水平防沖設計還應當包括:多水平之間相互影響、多水平開采順序、水平內煤層群的開采順序、保護層設計等。
(二)新采區防沖設計還應當包括:采區內工作面采掘順序設計、沖擊地壓危險區域與等級劃分圖、基于防沖的回采巷道布置、上下山巷道位置、停采線位置等。
(三)新建礦井防沖設計還應當包括:防沖必須具備的裝備、防沖機構和管理制度、防沖培訓制度和應急預案等。
第25條?沖擊地壓礦井應當按照采掘工作面的防沖要求進行礦井生產能力核定,在沖擊地壓危險區域采掘作業時,應當按沖擊地壓危險性評價結果確定采掘工作面的生產能力,明確采掘工作面安全推采速度。提高礦井生產能力和新水平延深時,必須組織專家進行論證。
第26條?礦井具有沖擊地壓危險的區域,采取綜合防沖措施后不能消除沖擊地壓災害時,不得進行采掘作業。
第27條?開采沖擊地壓煤層時,在應力集中區內不得布置2個工作面同時進行采掘作業。對于有沖擊地壓危險的采掘工作面,2個掘進工作面之間的距離小于150m時,采煤工作面與掘進工作面之間的距離小于350m時,2個采煤工作面之間的距離小于500m時,必須停止其中一個工作面,確保兩回采工作面之間、回采工作面與掘進工作面之間、兩掘進工作面之間應留有足夠的作業間距,以避免應力疊加導致沖擊地壓的發生。相鄰礦井、相鄰采區之間應當避免開采相互影響。
第28條?開拓巷道不得布置在嚴重沖擊地壓煤層中,永久硐室不得布置在沖擊地壓煤層中。開拓巷道、永久硐室布置達不到以上要求且不具備重新布置條件時,需進行安全性論證。在采取加強防沖綜合措施,確認沖擊危險監測指標小于臨界值后方可繼續使用,且必須加強監測。
第29條?沖擊地壓煤層巷道與硐室布置不應留底煤,如果留有底煤必須采取底板預卸壓等專項治理措施。
第30條?嚴重沖擊地壓厚煤層中的巷道應當布置在應力集中區外,雙巷掘進時兩條平行巷道在時間、空間上避免相互影響。
第31條?沖擊地壓煤層應當嚴格按順序開采,不得留孤島煤柱。采空區內不得留有煤柱,如果特殊情況必須在采空區留有煤柱時,應進行安全性論證,報企業技術負責人審批,并將煤柱的位置、尺寸以及影響范圍標在采掘工程平面圖上,也應相應地標出煤柱和開采邊界的影響范圍和有效卸壓范圍。
第32條?沖擊地壓煤層開采孤島煤柱前,應組織專家進行防沖安全開采論證,論證結果為不能保障安全開采的,不得進行采掘作業。
嚴重沖擊地壓礦井不得開采孤島煤柱。
第33條?對沖擊地壓煤層,應當根據頂底板巖性適當加大掘進巷道寬度。應當優先選擇無煤柱護巷工藝,采用大煤柱護巷時應當避開應力集中區,嚴禁留大煤柱影響鄰近層開采。
第34條?采用垮落法管理頂板時,支架(柱)應當具有足夠的支護強度,采空區中所有支柱必須回凈。
第35條?沖擊地壓煤層采掘工作面臨近大型地質構造(幅度在30m以上、長度在1km以上的褶曲,落差大于20m的斷層)、采空區、煤柱及其它應力集中區附近時,必須制定防沖專項措施。
第36條?編制采煤工作面作業規程時,應當明確規定回采工作面初次來壓、周期來壓、采空區“見方”等可能的影響范圍,并制定防沖專項措施。
第37條?在無沖擊地壓煤層中的三面或者四面被采空區所包圍的區域開采和回收煤柱時,必須進行沖擊危險性評價、制定防沖專項措施,并組織專家論證通過后方可開采。
第38條?沖擊地壓煤層內掘進巷道貫通或錯層交叉時,應當在距離貫通或交叉點50m之前開始采取防沖專項措施。
第39條?具有沖擊地壓危險的高瓦斯、突出煤層的礦井,應當根據本礦井條件,確定沖擊地壓、煤與瓦斯突出復合災害的主導類型,制定綜合考慮防治沖擊地壓、煤與瓦斯突出、瓦斯異常涌出復合災害的專門技術措施。
第40條?具有沖擊地壓危險的復雜水文地質、易自燃煤層的礦井,應當根據本礦井條件,在防治水、煤層自然發火時應當綜合防治考慮沖擊地壓。
第41條?沖擊地壓礦井必須制定避免因沖擊地壓產生火花造成煤塵、瓦斯燃燒和爆炸等次生災害的專項措施。
第42條?開采具有沖擊地壓危險的急傾斜煤層、特厚煤層時,在確定合理采煤方法和工作面參數的基礎上,應當制定防沖專項措施,并由企業技術負責人進行審批。
第43條?具有沖擊地壓危險的急傾斜煤層,頂板具有難垮落特征時,應當對頂板活動進行監測預警,制定強制放頂或頂板預裂等措施,實施措施后必須進行頂板處理效果檢驗。
第三章?沖擊危險性預測、監測、效果檢驗
第44條?沖擊地壓礦井必須進行區域危險性預測(以下簡稱區域預測)和局部危險性預測(以下簡稱局部預測)。區域預測即對礦井、水平、煤層、采(盤)區進行沖擊危險性評價,劃分沖擊地壓危險區域和確定危險等級;局部預測即對采掘工作面和巷道、硐室進行沖擊危險性評價,劃分沖擊地壓危險區域和確定危險等級。
第45條?區域預測與局部預測可根據地質與開采技術條件等,優先采用綜合指數法確定沖擊危險性,還可采用其他經實踐證明有效的方法。預測結果分為四類:無沖擊危險區、弱沖擊危險區、中等沖擊危險區、強沖擊危險區。根據不同的預測結果制定相應的防治措施。
第46條?必須建立區域與局部相結合的沖擊地壓危險性監測制度,區域監測應當覆蓋全礦井范圍,局部監測應當覆蓋沖擊地壓危險區,區域監測可采用微震監測法等,局部監測可采用鉆屑法、應力監測法等。
第47條?采用微震監測法進行沖擊地壓危險區域監測時,微震監測系統的監測與布置應當覆蓋待監測區域范圍,可對微震信號進行遠距離、實時、動態監測,并能確定微震發生的時間、能量(震級)及三維空間坐標等參數。
第48條?采用鉆屑法進行沖擊地壓危險區局部監測時,鉆孔參數應當根據實際條件確定。記錄每米鉆進時的煤粉量,達到或超過臨界指標時,判定為有沖擊危險;記錄鉆進時的動力效應,如聲響、卡鉆、吸鉆、鉆孔沖擊等現象,作為判斷沖擊危險的參考指標。
第49條?采用應力監測法進行沖擊地壓危險區局部監測時,應力傳感器應根據沖擊危險性評價結果,安裝在具有沖擊危險性的巷幫、頂板或底板中,掘進巷道應力測點滯后掘進迎頭不超過50m,回采巷道、上下山、大巷或硐室等應在周圍采掘活動開始30天前布置應力測點。合理確定應力傳感器埋設深度、測點間距與沖擊地壓危險判別指標。
第50條?沖擊地壓礦井應當根據礦井的實際情況和沖擊地壓發生類型,選擇區域和局部監測方法。應當用實驗室試驗或類比法先設定一個預警臨界指標初值,根據現場實際考察資料和積累的數據進一步修訂初值,確定沖擊地壓危險性預警臨界指標。
第51條?沖擊地壓礦井必須有專門技術人員從事監測與預警工作;必須建立實時預警、處置調度和處理結果反饋制度。
第52條?沖擊地壓危險區域必須進行日常監測,防沖專業人員對沖擊地壓危險區域的監測數據、生產條件等每天進行綜合分析,編制監測日報并判定沖擊地壓危險程度,經礦總工程師、防沖負責人簽字后,及時告知相關單位和人員。
第53條?當監測數據超過沖擊地壓危險預警指標,或采掘作業地點出現強烈震動、瞬間底(幫)鼓、煤巖彈射等動力現象,判定監測區域或作業地點具有沖擊地壓危險時,應當立即停止作業,按照沖擊地壓避災路線迅速撤出人員,切斷電源,并報告調度室。
第54條?沖擊地壓危險區域解危施工時,必須撤出沖擊地壓危險區域所有與防沖施工無關的人員,停止一切與防沖施工無關的設備運轉。實施解危措施后,必須對解危效果進行檢驗,檢驗結果小于臨界值,確認危險解除后方可恢復正常作業。
第55條?停采3天及以上的沖擊地壓危險采掘工作面恢復生產前,防沖專業人員應當根據現場鉆屑法、應力監測法或微震監測法等檢測監測情況對工作面沖擊危險程度進行評價,并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
第四章?區域與局部防沖措施
第56條?沖擊地壓礦井必須采取區域防沖和局部防沖相結合措施。對礦井設計、采(盤)區設計階段應當先行采取區域防沖措施;對已形成的采掘工作面以及時跟進局部防沖措施為主。
第57條?沖擊地壓礦井應當選擇合理的開拓方式、采掘部署、開采順序、煤柱留設、采煤方法、采煤工藝及開采保護層等區域防沖措施。
第58條?沖擊地壓礦井進行開拓方式選擇時,應當參考地應力等因素合理確定開拓巷道層位與間距,盡可能地避免局部應力集中。
第59條?沖擊地壓礦井進行采掘部署時,應當使巷道處于應力降低區,優先選擇無煤柱護巷或小煤柱護巷,避免或減弱巷道的沖擊危險性。
第60條?沖擊地壓礦井同一煤層開采,應當優化確定采區間和采區內的開采順序,避免出現孤島工作面等高應力集中區域。
第61條?沖擊地壓礦井進行采區設計時,應當避免開切眼和停采線外錯布置形成應力集中,否則應當制定防沖專項措施。
第62條?具備開采保護層條件的沖擊地壓煤層,應當開采保護層。開采保護層時,應當根據煤層層間距、煤層厚度、煤層及頂底板的沖擊傾向性等情況綜合考慮開采保護層的可行性。優先開采無沖擊危險或弱沖擊危險的煤層,有效減弱被保護煤層的沖擊危險性。
第63條?保護層的有效保護范圍應當根據保護層和被保護層的煤層賦存情況、保護層采煤方法和回采工藝等礦井實際條件確定;保護層回采超前被保護層采掘工作面的距離應當符合本細則第27條的規定;保護層的卸壓滯后時間和對被保護層卸壓的有效時間應當根據理論計算、現場觀測或工程類比綜合確定。
第64條?開采保護層后,仍存在沖擊地壓危險的區域,必須采取其它防沖措施。
第65條?沖擊地壓煤層應當采用長壁綜合機械化開采方法。
第66條?緩傾斜、傾斜厚及特厚煤層采用綜采放頂煤工藝開采時,直接頂不能隨采隨冒的,應當預先對頂板進行弱化處理。
第67條?沖擊地壓礦井應當在區域防范基礎上選擇合理的煤層鉆孔卸壓、煤層爆破卸壓、煤層注水、底板鉆孔或爆破卸壓、頂板爆破預裂、頂板水力致裂等局部防沖措施。
第68條?采用煤層鉆孔卸壓防治沖擊地壓時,卸壓鉆孔參數應當依據沖擊危險性評價結果、煤巖物理力學性質、開采布置等實際具體條件綜合確定。確定和調整鉆孔卸壓方案應當報煤礦總工程師批準。必須制定防止打鉆誘發沖擊傷人的安全防護措施。
第69條?采用煤層爆破措施防治沖擊地壓時,應當根據實際情況選取超前松動爆破、卸壓爆破等方法,確定合理的爆破參數,明確規定爆破孔布置(孔深、孔徑、孔距、裝藥量)、起爆間隔時間、起爆方法、一次爆破的孔數。必須編制專項安全措施,起爆點及警戒點到爆破地點的距離不得小于300m,躲炮時間不得小于30min。
第70條?采用煤層注水防治沖擊地壓時,應當根據煤的浸水試驗結果確定注水壓力、注水量、注水時間、注水孔布置參數等參數,并檢驗注水效果。
第71條?采用頂板預裂爆破防治沖擊地壓時,應當根據鄰近鉆孔頂板柱狀圖和工作面來壓情況,確定巖層爆破層位,依據爆破巖層層位確定爆破鉆孔方位、傾角、長度等爆破參數。
第72條?采用頂板水力致裂防治沖擊地壓時,應當根據致裂地點頂板巖層柱狀圖與巖層等厚線圖、頂板物理力學性質等,確定壓裂孔布置(孔深、孔徑、孔距)、高壓泵壓力、致裂時間等參數,同時編制專項安全措施。
第73條?采用底板爆破卸壓防治沖擊地壓時,應當根據鄰近鉆孔柱狀圖和煤層及底板巖層產狀,確定巖層爆破層位,依據爆破巖層位確定爆破鉆孔方位、傾角、長度等爆破參數。
第74條?采用底板鉆孔卸壓防治沖擊地壓時,卸壓鉆孔參數應當依據沖擊危險性評價結果、底板巖層物理力學性質、開采布置等實際具體條件綜合確定。
第75條?沖擊地壓危險工作面實施解危措施后,必須進行效果檢驗,確認檢驗結果小于臨界值后,方可進行采掘作業。
防沖效果檢驗可采用鉆屑法、應力監測法或微震監測法等,防沖效果檢驗的指標參考監測預警的指標執行。
第五章?沖擊地壓安全防護措施
第76條?人員進入沖擊地壓危險區域時必須嚴格執行“人員準入制度”。準入制度必須明確規定人員進入的時間、區間和人數。
第77條?進入嚴重沖擊地壓危險區域的人員必須采取穿戴防沖服等特殊的個體防護措施,對人體胸部、腹部、頭部等主要部位加強保護。
第78條?評價為有沖擊地壓危險的工作面,供電、供液等設備應當放置在采動應力集中影響區外,且距離工作面不小于200m。
第79條?沖擊地壓危險區域不得存放備用材料和設備;巷道內雜物應當清理干凈,保持行走路線暢通;對沖擊地壓危險區域內的在用設備、管線、物品等應當采取固定措施,管路應當吊掛在巷道腰線以下,避免因沖擊地壓拋起對人員造成傷害。
第80條?沖擊地壓危險區域的巷道必須采取加強支護措施,采煤工作面必須加大上下出口和巷道的超前支護范圍和強度,并在作業規程或專項措施中規定。加強支護可采用單體液壓支柱、門式支架、垛式支架、自移式支架等。采用單體液壓支柱加強支護時,必須采取防倒措施。
第81條?嚴重沖擊地壓危險區域,必須采取防底鼓措施。防底鼓措施可根據巷道底板巖性采取底板卸壓、底板加固等措施。底板卸壓可采取底板爆破、底板鉆孔卸壓等;底板加固可采用U型鋼底板封閉支架、帶有底梁的液壓支架、打設錨桿(錨索)、底板注漿等。
第82條?沖擊地壓危險區域巷道擴修前必須進行沖擊危險性檢測。巷道擴修時必須制定專門的防沖措施,采動影響區域內嚴禁擴修與回采平行作業。
第83條?沖擊地壓巷道支護要根據沖擊地壓危險性進行支護設計,可采用抗沖擊的錨桿(錨索),可縮支架及高強度巷道液壓支架等,提高巷道抗沖擊能力。巷道嚴禁采用剛性支護。
第84條?有沖擊地壓危險的采掘工作面必須設置壓風自救系統,壓風自救系統、壓風管路應當采取保護措施,防止沖擊破壞。
第85條?應當制定采掘工作面沖擊地壓避災路線,繪制井下避災線路圖,并在沖擊地壓事故應急預案和作業規程中明確,工作面作業人員必須掌握作業地點發生沖擊災害的避災路線以及被困時的自救常識。
第86條?沖擊地壓事故發生后,必須迅速啟動應急救援預案,防止次生災害事故的發生。
恢復生產前,必須查清事故原因,補充實施區域防沖與局部防沖措施。通過專家論證后,強化實施綜合防沖措施,檢驗結果小于臨界值,確認沖擊地壓危險解除后,方可恢復生產。
第87條?本細則自2017年**月**日起施行。